平安银行(000001)

搜索文档
股份行信用卡中心密集换帅:广发拟迎新,民生平安总经理核准
南方都市报· 2025-10-10 19:17
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人事变动 - 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职位发生变动,拟由总行零售金融部总经理旷波接任,该人事信息已获确认[1][2] - 此前该职位由首席信贷官金茜兼任,此次调整后金茜将不再兼任[1][2] - 旷波的任职资格尚待监管部门核准,其拥有丰富的零售金融管理经验,曾任广发银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助理、深圳分行副行长等职[2] 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人事密集调整 - 2025年9月,国内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业务板块出现密集人事变动,除广发银行外,另有两家银行完成“换帅”[1][3] - 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新任总经理孙兴的任职资格于9月19日获北京金融监督管理局核准[4] - 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新任总经理曹慰的任职资格于9月26日获深圳金融监督管理局核准,曹慰是信用卡领域资深人士,此前曾任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副总经理等职[7][10] 信用卡行业整体面临收缩压力 - 信用卡行业正经历“缩量”挑战,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总量已连续11个季度下滑,降至7.15亿张,较2024年末减少1200万张,环比下降0.83%[11] - 移动支付普及、消费场景重构与用户习惯演进被指是导致信用卡业务缩水的长期原因[13] - 行业分析指出信用卡存在场景适配性弱、用户体验滞后等核心短板,银行在数据运营和产品敏捷迭代方面有改进空间[13] 广发银行信用卡业务表现 - 截至2024年末,广发银行信用卡透支金额为3928.46亿元,较2023年末的4248.79亿元下降,首次跌破4000亿元大关,但在全行贷款中占比仍达18.44%[11] - 2024年末该行信用卡透支不良率为2.19%,较2023年末上升0.6个百分点[11] - 2024年广发银行年报指出,已实施信用卡改革转型,推动业务从注重“新增发卡”向强化“存量经营”模式转变[11] 民生银行信用卡业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末,民生银行信用卡贷款总额与透支金额均为4499.02亿元,较2024年末的4772.47亿元减少273.45亿元,在全行贷款中的占比从10.72%降至10.07%[12] - 信用卡不良率由2024年末的3.28%上升至2025年6月末的3.68%[12] - 2025年上半年,该行信用卡电子支付交易规模为3117.87亿元,同比下降7.08%,但交易笔数达7.48亿笔,同比增长10.57%,反映出单笔消费下降、小额多笔的消费趋势[12] 平安银行信用卡业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末,平安银行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为3948.66亿元,较2024年末下降9.23%,在全行贷款中占比从12.9%降至11.6%[12][13] - 信用卡不良率有所下降,较2024年末下降0.26个百分点至2.3%[12] - 信用卡流通户数较2024年末下降3.3%至4539.08万户,2025年上半年信用卡总消费金额为9897.71亿元[13] 新任管理者的业务背景与方向 - 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新任总经理孙兴在2025年6月曾表示,将通过与新加坡航空合作等举措,助力跨境消费升级,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7] - 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新任总经理曹慰在招商银行任职期间曾提出,要把握全球市场态势,将跨境支付服务延伸到客户脚步所到之处[10] - 广发银行拟任总经理旷波在2025年8月曾谈及养老金融,表示将服务从金融领域延伸至非金融场景,如长者饭堂等[2]
股份制银行板块10月10日跌0.01%,招商银行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14.22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10-10 16:46
板块整体表现 - 10月10日股份制银行板块微跌0.01%,表现略强于上证指数(下跌0.94%)和深证成指(下跌2.7%)[1] - 板块内个股表现分化,浙商银行领涨,涨幅为1.00%,招商银行领跌,跌幅为0.37%[1] - 从成交额看,招商银行成交38.53亿元,民生银行成交35.00亿元,兴业银行成交24.18亿元,为板块内成交最活跃的个股[1] 个股价格变动 - 浙商银行收盘价3.02元,上涨1.00%[1] - 华夏银行收盘价6.56元,上涨0.46%[1] - 浦发银行收盘价11.84元,上涨0.34%[1] - 平安银行收盘价11.43元,上涨0.26%[1] - 兴业银行收盘价19.69元,上涨0.10%[1] - 中信银行收盘价7.26元,涨跌幅为0.00%[1] - 民生银行收盘价3.95元,涨跌幅为0.00%[1] - 光大银行收盘价3.35元,下跌0.30%[1] - 招商银行收盘价40.18元,下跌0.37%[1] 板块资金流向 - 当日股份制银行板块整体主力资金净流出14.22亿元[1] - 游资资金净流入4.57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入9.64亿元[1] - 中信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入6415.40万元,主力净占比14.26%,为板块内唯一主力资金净流入的个股[1] - 浙商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入1437.04万元,主力净占比2.54%[1] - 民生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出4.93亿元,主力净占比-14.09%,为板块内主力资金净流出最多的个股[1] - 光大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出3.84亿元,主力净占比-16.20%[1] - 华夏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出2.93亿元,主力净占比-19.31%[1] 相关ETF动态 - A50ETF(159601)跟踪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人民币指数[3] - 该ETF最新份额为24.4亿份,较此前减少2080.0万份[3] - 近五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363.2万元[3]
股份制银行板块10月9日跌0.25%,兴业银行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16.96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10-09 17:03
板块整体表现 - 10月9日股份制银行板块整体下跌0.25%,表现弱于大盘,当日上证指数上涨1.32%,深证成指上涨1.47% [1] - 板块内个股表现分化,9只成分股中4只上涨,5只下跌 [1] - 兴业银行领跌板块,跌幅为0.91% [1] 个股价格变动 - 中信银行涨幅最大,为0.83%,收盘价7.26元 [1] - 平安银行上涨0.53%,收盘价11.40元 [1] - 浙商银行上涨0.34%,收盘价2.99元 [1] - 光大银行股价持平,收盘价3.36元 [1] - 招商银行下跌0.20%,收盘价40.33元 [1] - 民生银行下跌0.75%,收盘价3.95元 [1] - 华夏银行下跌0.76%,收盘价6.53元 [1] - 浦发银行下跌0.84%,收盘价11.80元 [1] - 兴业银行下跌0.91%,收盘价19.67元 [1] 成交情况 - 光大银行成交量最大,为529.39万手,成交额17.72亿元 [1] - 民生银行成交量为450.93万手,成交额17.86亿元 [1] - 招商银行成交额最高,达39.00亿元,成交量97.23万手 [1] - 兴业银行成交额28.05亿元,成交量142.20万手 [1] 资金流向 - 板块整体主力资金净流出16.96亿元 [1] - 游资资金净流入7.34亿元 [1] - 散户资金净流入9.63亿元 [1] - 华夏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出4.18亿元,净流出占比达27.83%,为板块最高 [2] - 光大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出4.37亿元,净流出占比24.67% [2] - 兴业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出4.00亿元,净流出占比14.24% [2] - 民生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出2.86亿元,净流出占比16.01% [2] - 招商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出1.79亿元,净流出占比4.58% [2] - 浦发银行和中信银行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分别为2067.76万元和889.90万元 [2]
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关于旗下基金增加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销售机构并参加费率优惠活动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10-09 02:49
根据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本公司")与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平安银行")签署的 销售协议,自2025年10月9日起,本公司旗下基金增加平安银行为销售机构。具体公告如下: 一、适用的基金 ■ 二、开通业务 自2025年10月9日起,投资者可通过平安银行办理上述基金的申购、赎回、定投等业务。 以平安银行官方网站所示公告为准。 上述基金费率优惠活动的解释权归相关销售机构。优惠活动期间,业务办理的相关规则及流程以销售机 构的安排和规定为准。有关优惠活动的具体规定如有变化,敬请投资者留意其相关公告。 四、投资者可通过平安银行和本公司客服热线或网站咨询具体业务办理事宜。 1、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热线:95511 三、费率优惠活动 公司网站:www.bank.pingan.com 1、费率优惠内容 自2025年10月9日起,投资者通过平安银行手机银行、网银和网点柜台申购或定期定额投资上述适用基 金,享有基金申购费率1折优惠,即实收申购费率=原申购费率×0.1;原申购费率为固定费用的,则按 原申购费率执行。 适用基金的原申购费率参见各基金的相关法律文件及本公司发布的最新相关公告。 2、费率优惠期限 客服 ...
银行零售信贷“缩表”,调整期持续?
券商中国· 2025-10-08 16:10
信用卡业务策略调整 - 部分股份制银行将信用卡透支利率大幅下调至"0",打破了此前0.05%的利率标准,旨在通过降价来换取业务量的增长 [1] - 信用卡贷款余额是衡量零售业务个人客户活跃度的重要指标,利率调整是银行在零售"寒季"争夺存量客户的直接举措 [2] 零售信贷整体收缩趋势 - 多家上市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呈现负增长态势且范围扩大,国有大行中,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今年6月末的信用卡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分别下降13.88%、5.67%、1.06%、1.04% [3] - 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的信用卡余额保持了正增长,增幅分别为2.79%和5.98 [3] - 股份制银行中,平安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的信用卡余额较上年末下滑,下降区间在-1.01%至-9.23% [3] - A股42家上市银行中,有17家银行截至今年6月末的个人信贷投放余额相较上一年末处于"缩表"状态,较2024年末的11家范围扩大 [4] - 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新增10.2万亿元贷款中,零售贷款占比仅为11%,同比少增1707亿元,反映零售需求疲软 [4] 个人住房贷款收缩是主要驱动因素 - 零售信贷投放的拐点始于2023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收缩,2023年末全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17万亿元,同比下降1.6%,为1997年以来首次负增长 [5] - 个人住房信贷连续保持负增,2024年末余额37.68万亿元同比下降1.3%,2025年二季度末余额37.74万亿元同比下降0.1% [6] 零售贷款风险持续上升 - 上市银行的零售贷款不良率较2024年末提升2个基点至1.23%,而对公贷款不良率下降10个基点至1.29% [9] - 零售各细分板块不良率均上升,按揭贷款、消费贷、信用卡、经营贷不良率较2024年末分别上升20、12、19、26个基点,至0.87%、1.59%、2.60%、1.66% [9] - 行业观点认为信用卡客群更为下沉,其风险形势变化可作为零售信贷风险走势的先导指标 [9] 零售业务转型方向 - 零售转型的成功标准应侧重于衡量目标客户的市场份额,即客户基本户的归属,而非简单的存贷业务或利润结构比例 [8] - 强大的零售银行必然是零售财富银行,需以专业能力赢得零售客户钱包市场份额 [8] - 零售体系建设需要强大专业的数据和流程能力支持,目前大部分机构仍处于能力建设窗口期 [8]
房地产不良见顶回落,零售风险接棒,银行如何迎接下一场大考?
经济观察网· 2025-10-06 18:15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银行业在过去15年通过风险在不同领域轮流暴露、信贷结构调整和拨备工具运用,实现了不良资产的软着陆,维持了财务表现的相对平稳 [1][2][6] - 当前行业风险焦点已从对公领域(如房地产)转向零售贷款,各类零售贷款不良率均呈上升趋势,成为资产质量核心矛盾 [1][4][5] - 银行体系通过分阶段风险暴露和动态调整的机制,避免了系统性冲击,但该模式的可持续性及银行抵御未来系统性冲击的能力仍需检验 [2][6] 风险轮动与软着陆机制 - 风险周期自2011年温州流动性危机(不良贷款率一度达4.41%)开始,随后传导至小微贷款、制造业(2016年不良率峰值7.79%)和批发零售行业(2018年不良率峰值6.12%)[2] - 银行主动压降制造业与批零行业贷款占比,将信贷资源转向个人贷款领域,通过风险"轮流暴露"将集中风险分摊至十余年周期,实现软着陆 [1][2] - 自2011年以来,上市银行在不良生成率持续处于0.7%左右较高水平的环境下,维持了财务表现的相对平稳 [1] 房地产行业风险演变 - 房地产对公贷款不良率从长期低于1.4%的水平快速攀升,于2023年触及4.42%的峰值,随后在2024年出现回落 [1][3] - 风险相对可控的原因在于银行提前收缩投放,房地产对公贷款占总贷款比重仅为6%(广义口径占比11%),远低于制造业与批零行业风险暴露前24%的占比 [3] - 房地产行业风险尚未完全出清,不良率绝对值仍处于历史高位,行业销售回暖尚未明确出现 [1][3] 零售贷款风险现状 - 当前各类型零售贷款不良率均在上升,包括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 [1][4] - 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自2021年起持续上行,尚未见顶;信用卡贷款不良率持续攀升,虽斜率放缓但生成率仍处较高水平 [4][5] - 2024年以来个人经营性贷款不良率快速上升,个人消费贷款小幅反弹,与前期普惠贷款大规模投放、居民杠杆率上升及经济复苏放缓有关 [5] 银行分化与未来展望 - 不同银行在不良生成率、拨备计提压力及存量拨备充足度方面存在分化,大型银行及部分城商行表现相对稳健,部分中小银行面临更大压力 [5] - 报告认为今年是此轮业绩下行周期的尾声,预计明年行业基本面将有所改善 [5] - 银行超额拨备已处于历史中间水平,未来通过拨备释放利润的空间有限,需审慎评估零售贷款客群风险与经济周期的关联 [6]
2025年前三季度ABS承销排行榜
Wind万得· 2025-10-01 11:18
市场总体概况 - 2025年前三季度ABS市场累计存量规模约33,810亿元,其中企业ABS存量规模最大,为21,405亿元,信贷ABS和ABN存量规模分别为4,017亿元和6,348亿元,公募REITs存量为2,040亿元[4] - 市场新增发行项目1,777只,发行规模达16,33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4,007亿元增长17%[2][6] - 企业ABS是发行主力,发行1,127只,总额9,951亿元,同比增长22%[10];ABN发行460只,总额4,157亿元,同比增长18%[11];信贷ABS发行172只,总额1,866亿元,同比小幅减少2%[8] 细分市场发行结构 - 信贷ABS基础资产中,不良贷款发行量最大,共134单,规模634亿元;个人汽车贷款次之,发行17单,规模536亿元[8] - 企业ABS基础资产中,融资租赁债权发行规模最大,共214单,规模2,163亿元;企业应收账款次之,发行160单,规模1,497亿元[10] - ABN基础资产中,银行/互联网消费贷款发行159单,规模1,415亿元;一般小额贷款债权发行114单,规模1,038亿元[11] 机构承销总排行榜 - 中信证券在总承销榜位居第一,承销390只项目,总金额1,851.0亿元;国泰海通承销328只项目,金额1,449.9亿元,排名第二;平安证券承销208只项目,金额1,231.2亿元,排名第三[15] - 总承销金额排名第4至第10位的机构依次为:中金公司、招商证券、华泰证券、中信建投、光大证券、兴业证券、中泰证券[17] 银行间市场承销 - 中国银行在银行间承销规模榜单居首,承销97只项目,金额391.2亿元;江苏银行承销103只项目,金额298.9亿元,排名第二;兴业银行承销61只项目,金额243.1亿元,排名第三[19] 细分市场承销排名 - 信贷ABS承销规模榜首为招商证券,承销86只项目,金额314.4亿元;中信证券承销81只项目,金额295.2亿元,排名第二[21] - 企业ABS承销规模榜首为中信证券,承销222只项目,金额1,239.8亿元;平安证券承销182只项目,金额1,177.4亿元,排名第二[25] - ABN承销规模榜首为招商证券,承销80只项目,金额413.0亿元;中国银行承销90只项目,金额356.1亿元,排名第二[29] 基础资产承销排行 - 银行/互联网消费贷款类承销榜首为招商证券,金额430.4亿元;华泰证券和中金公司位列第二、三位[34] - 融资租赁类ABS承销榜首为平安证券,金额463.3亿元;国泰海通和中信证券位列第二、三位[37] - 一般小额贷款债权类承销榜首为中信证券,金额365.5亿元;国泰海通和招商证券位列第二、三位[40] 发起与发行机构排行 - 信贷ABS市场发起机构榜首为建设银行,规模464.2亿元;发行机构榜首为建信信托,发行37只项目,规模716.3亿元[42][46] - 企业ABS市场原始权益人榜首为中铁资本,规模432.3亿元;计划管理人榜首为中信证券,发行134只项目,规模1,348.7亿元[48][53] - ABN市场发起机构榜首为国投泰康信托,规模474.6亿元;发行机构榜首亦为国投泰康信托,规模849.7亿元[56][59] 公募REITs市场 - 公募REITs原始权益人榜首为润泽科技发展,规模45.0亿元;计划管理人榜首为南方资本管理,规模101.9亿元[62][65]
平安银行:2025年半年度分红每10股派2.36元(含税)
证券日报· 2025-09-30 20:16
公司权益分派方案 - 公司以2025年6月30日总股本19,405,918,198股为基数实施权益分派 [2] - 分红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2.36元(含税) [2] - 合计派发现金股利总额为人民币45.80亿元 不送红股也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2] 权益分派实施时间 - 本次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确定为2025年10月14日 [2] - 本次权益分派除权除息日确定为2025年10月15日 [2]
平安银行:截至2025年6月末,本行普通股股东总户数为443583户
证券日报· 2025-09-30 20:16
公司股东信息 - 截至2025年6月末,平安银行普通股股东总户数为443,583户 [2]
平安银行:上半年不良贷款生成率1.64%
证券日报· 2025-09-30 20:16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控 - 公司持续强化风险政策前瞻研判及敏捷调整,积极推进存量资产风险早期预警与化解,资产质量整体平稳 [2] - 公司持续优化零售贷款资产结构,减值准备计提相应减少,风险抵补能力继续保持良好 [2] - 2025年6月末公司不良贷款率1.05%,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2] 风险指标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不良贷款生成率1.64%,同比下降0.05个百分点 [2] - 2025年6月末公司拨备覆盖率238.4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