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大医药(000788)
icon
搜索文档
最大客户丢了,北大医药股价大跌:或将损失一半的收入与利润!公司与北大已无股权关系,正在“去北大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22:55
核心观点 - 北大医药全资子公司北医医药因与国际医院终止合作面临主营业务全面中止风险 [1] - 国际医院是北大医药第一大客户,2024年采购金额11.23亿元占药品流通收入78.15% [1][6] - 公司预计2024年6月至年末销售收入减少6亿元(占营收29.13%),净利润减少4000万元(占归母净利润28.99%) [4] - 2026年起营收或减少10.27亿元(占近50%),净利润减少6869万元(占近50%) [4] - 公司正推动医药制造业务转型,2024年该业务收入6.23亿元占比30%,毛利率57.47%高于流通业务13.48% [7][8] 业务依赖风险 - 北医医药长期高度依赖国际医院业务,合作终止后未找到替代业务 [1] - 药品流通业务2024年营收14.37亿元占总营收69.75%,营业利润1.94亿元占比35.05% [5] - 北医医药作为国际医院唯一服务商,原合同金额每年12亿元 [6] 财务影响 - 2024年国际医院实际采购11.23亿元占药品流通收入78.15% [6] - 2024年制药业务毛利率57.47%,但受集采影响较上年下滑11.23个百分点 [8] 战略转型 - 公司组建生产制造子公司,强化仿制药生产优势 [1][7] -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徐晰人,启动"去北大化"名称变更 [7] - 制药业务中多款仿制药已纳入集采,包括注射用美罗培南等产品 [8]
北大医药失去了核心客户北大国际医院
新浪财经· 2025-08-12 18:56
业务合作终止影响 - 北医医药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业务合作进入交接尾阶段 可能面临主营业务全面中止 人员分流 企业转型的风险 [1] - 北医医药是北大医药全资子公司 承担流通板块业务 包括第三方药品 器械和耗材的分销 零售 医院集采 药房托管等 [1] - 北大医药8月12日盘中一度跌超9% 收盘报6 42元/股 跌7 36% 最新总市值38 26亿元 [1] 财务影响分析 - 北医医药是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唯一提供商 2024年合同金额12亿元 已履行11 23亿元 [4] - 北大医药2024年总营收20 6亿元 其中约50%来自国际医院供应合同 [4] - 预计2024年6月至年末销售收入减少约6亿元 占最近一期营收29 13% 净利润减少约4000万元 占归母净利润28 99% [5] - 预计自2026年起营收减少约10 27亿元 占最近一期营收49 85% 净利润减少约6869万元 占归母净利润49 78% [5] 公司历史与现状 - 北大医药前身为西南合成制药厂 1997年上市 2013年更名为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7] - 2015年剥离原料药业务 加码医疗服务业 形成目前业务布局 [7] - 2022年12月方正集团完成重整 北大医疗成为中国平安集团旗下成员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成为中国平安医疗健康生态圈旗舰医院 [3] - 2024年12月徐晰人通过新优势国际收购合成集团100%股权 间接取得北大医药控股权 [11] 行业观察与评论 - 北大医药正经历典型的单一大客户依赖反噬 过去五年近半收入绑定北大国际医院 [6] - 行业需意识到切莫把医院托管当成永续现金流 [6] - 医改加速 集采扩围 按病组付费(DRG)三大变量叠加下 医院端采购权正在迅速集中化 传统分销溢价会被极限压缩 [6] - 若失去流通板块 北大医药将是一家质地普通的仿制药企 规模有限且缺乏创新药在研产品 2024年药品制造业及其他板块创收仅6亿元 [6]
北大医药龙虎榜数据(8月12日)
证券时报网· 2025-08-12 17:21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公司股价单日下跌7.36% 换手率11.13% 成交额4.26亿元 振幅6.71% [2] - 因日跌幅偏离值达-7.69%登上龙虎榜 [2] 机构资金动向 - 四家机构专用席位合计净买入753.37万元 其中买一机构买入1225.92万元 买二机构买入1073.99万元 [2] - 机构席位合计买入3385.01万元 卖出2631.64万元 [2] - 营业部席位整体呈现净卖出态势 合计净卖出658.23万元 [2] 资金流向分析 - 主力资金净流出3527.48万元 其中特大单净流出1611.16万元 大单净流出1916.31万元 [2] - 近5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6597.05万元 [2] 龙虎榜交易明细 - 前五大营业部合计成交7848.40万元 买入3971.77万元 卖出3876.63万元 整体净买入95.13万元 [2] - 卖三长江证券深圳福华路营业部卖出795.95万元 卖五浙商证券深圳龙华营业部卖出449.05万元 [2] - 买四中国银河证券天台赤城路营业部单独买入585.93万元 无卖出操作 [2]
北大医药今日跌7.36% 4机构合计净买入753万元
第一财经· 2025-08-12 17:11
股价表现 - 北大医药今日股价下跌7.36% [1] 机构交易情况 - 4家机构合计买入3385.01万元 [1] - 4家机构合计卖出2631.64万元 [1] - 机构净买入金额753.37万元 [1]
北大医药继续“去北大化” 子公司痛失第一大客户,进一步向医药制造转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16:38
业务合作终止影响 - 全资子公司北医医药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业务合作于2025年5月终止 导致其主营业务自2024年6月起基本中止且未找到同类型替代业务 [1][2] - 国际医院为北大医药第一大客户 2024年实际采购金额达11.23亿元 占公司药品流通收入78.15% [1][3] - 合作终止导致2024年6月至年末销售收入减少约6亿元(占最近一期审计营收29.13%) 净利润减少4000万元(占归母净利润28.99%) [2] 财务影响评估 - 自2026年起年度营业收入或减少10.27亿元 净利润减少约6869万元 分别占最近一期审计指标的近50% [2] - 药品流通业务2024年营收贡献14.37亿元(占总营收69.75%) 营业利润1.94亿元(占比35.05%) [3] - 北医医药面临关停并转风险 公司正探索转型方向但存在不确定性 [2] 业务结构特征 - 药品流通业务依赖北医医药与武汉叶开泰两家子公司 其中北医医药作为国际医院唯一服务提供商签订三年合同(年金额12亿元) [3] - 药品制造业务2024年收入6.23亿元(占总营收30%) 毛利率57.47%显著高于流通业务的13.48% [4] - 制药业务以仿制药为主 多款产品纳入集采(包括注射用美罗培南等) 导致2024年制药毛利率同比下降11.23个百分点 [5] 战略转型举措 - 公司以生产制造中心为基础组建生产制造子公司 旨在强化仿制药生产优势并实现资源集中配置 [1][3] - 资源向医药制造业务倾斜 通过子公司架构优化生产环节效率 [3]
6869万利润蒸发!北大医药核心子公司"失血"10亿,大客户依赖症难解
搜狐财经· 2025-08-12 16:31
核心事件 - 北大医药全资子公司北医医药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独家服务合同于2025年5月终止 [2][3] - 合作终止导致公司2026年营业收入预计减少10.27亿元 净利润减少6869万元 [4] - 公告后首个交易日股价单日暴跌7.36% [5] 业务依赖程度 - 国际医院业务占营业收入比重从2022年39.19%升至2024年54.51% [3] - 2022-2024年该业务贡献净利润占比分别为45.82%、82.64%和49.78% [4] - 北医医药2024年实现净利润6869.03万元 占公司总净利润49.78% [4]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0.60亿元 同比下降6.10% [6] - 医药流通业务收入14.37亿元 占总收入69.75% [5][6] - 归母净利润1.38亿元 同比增长211% [5] 业务结构 - 药品制造业收入6.23亿元 同比下降18.86% [6] - 药品流通业收入14.37亿元 同比微增0.78% [6] - 研发投入4013.35万元 同比增长12.22% [7] 战略转型 - 2015年完成从原料药向制剂及医疗服务的业务转型 [7] - 重点布局抗感染、镇痛类、精神类、慢病类四大核心领域 [7] - 需加速摆脱单一客户依赖 探索新业务增长点 [2][7]
A股异动 | 北大医药逼近跌停 全资子公司面临关停风险
格隆汇APP· 2025-08-12 13:38
公司股价表现 - 北大医药股价大幅下跌一度逼近跌停 现报6.31元 总市值37.7亿元 [1] 子公司经营风险 - 全资子公司北京北医医药有限公司因失去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业务合作面临关停风险 [1] - 北医医药主营业务长期高度依赖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合作于2025年5月终止后自2025年6月以来主营业务已基本中止 [1] - 北医医药未能寻找到同类型替代业务 可能面临主营业务全面终止、人员分流及企业转型风险 [1] 业绩影响 - 公司整体业绩将因子公司业务中止而受到负面影响 [1]
营收、净利存大幅下降风险,北大医药盘中跌逾6%
北京商报· 2025-08-12 09:55
股价表现 - 北大医药盘中跌逾6% 报6.48元/股 跌幅为6.49% [1] 子公司经营状况 - 子公司北医医药主营业务长期高度依赖与国际医院的业务合作 [1] - 5月与国际医院终止业务合作后 自6月以来主营业务已基本中止 [1] - 业务合作事项进入交接收尾阶段 [1] - 未能寻找到同类型业务 面临主营业务全面中止、人员分流、企业转型风险 [1] - 北医医药正面临可能关停并转的困难局面 [1] 财务影响 - 预计自6月起至2025年年末销售收入减少约6亿元 [1] - 预计净利润减少约4000万元 [1] - 公司生产经营可能面临较大压力 [1]
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公司全资子公司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关联交易事项的进展公告
核心观点 - 公司全资子公司北医医药与国际医院的三年期物资供应与配送服务合同将于2025年5月到期终止 业务合作将全面中止[1][2] - 北医医药因长期高度依赖该合作 自2025年6月起主营业务已基本中止 面临转型困难及关停并转风险[3] - 公司预计2025年下半年销售收入减少约6亿元(占最近一期营收29.13%) 净利润减少约4000万元(占归母净利润28.99%)[3] - 2026年起预计营业收入减少约10.27亿元(占最近一期营收49.85%) 净利润减少约6869万元(占归母净利润49.78%)[3] 合同背景 - 北医医药自2022年起作为国际医院医疗设备 药品 试剂 耗材等物资的唯一供应服务商 合同有效期三年[1] - 国际医院举办方于2024年11月告知合同到期后将通过招标采购方式选择服务商 并邀请北医医药参与投标[2] - 2025年4月经双方协商决定 长期服务合同到期后即终止业务合作[2] 经营影响 - 北医医药主营业务长期高度依赖与国际医院合作 终止后自2025年6月起业务基本中止[3] - 子公司未能寻找到同类型替代业务 面临主营业务全面中止 人员分流及企业转型风险[3] - 公司整体生产经营可能面临较大压力 正在探索北医医药转型新方向但存在不确定性[4] 财务影响 - 以2024年审计数据为基础 2025年6-12月预计销售收入减少6亿元(占比29.13%) 净利润减少4000万元(占比28.99%)[3] - 2026年起预计营业收入减少10.27亿元(占比49.85%) 净利润减少6869万元(占比49.78%)[3] - 公司表示将积极寻找新业务增长点以弥补收入利润减少[4]
*ST吴中就Regen Biotech,Inc.违约提起仲裁;北京同仁堂董事长变更|医药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07:33
北大医药子公司业务中止 - 全资子公司北医医药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长期服务合同于2025年5月到期后终止合作 [1] - 子公司主营业务自2025年6月起已基本中止 [1] - 子公司长期高度依赖单一客户,业务结构抗风险能力薄弱 [1] - 合作终止直接影响子公司经营持续性,可能引发人员调整及业务转型压力 [1] - 母公司短期业绩可能受到拖累 [1] 华熙生物技术突破 - 自主研发的发酵法软骨素钠原料成功通过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主文档备案登记 [2] - 成为我国首个实现发酵法软骨素钠合规化备案的企业 [2] - 该原料可应用于II类、III类医疗器械,为高端医疗器械提供核心原料 [2] - 新品种有望拓宽原料业务应用场景,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2] - 需关注后续市场拓展及下游客户导入进度 [2] 同仁堂人事变动 - 原董事长邸淑兵因工作调整提前离任,原定任期至2027年6月13日 [3] - 选举张朝华为公司第十届董事会新任董事长 [3] - 此次人事调整属于集团内部正常轮换 [3] - 新董事长上任或意味着公司将强化战略管理,推动业务发展 [3] *ST吴中仲裁案件 - 控股孙公司达透医疗就Regen Biotech违约事项向深圳国际仲裁院提起仲裁 [4] - 仲裁于2025年8月7日获得受理立案 [4] - 仲裁请求确认《独家代理协议》有效并继续履行 [4] - 若仲裁请求未获支持,初步索赔金额达人民币16亿元 [4] - 仲裁结果可能影响公司股价及退市进程 [4] 荣昌生物药物研发进展 - RC148被拟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 [5] - 用于治疗经PD-1/PD-L1抑制剂和含铂化疗治疗失败的驱动基因阴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5] - RC148为PD-1/VEGF双抗 [5] - 成为国内第4款拿下突破疗法的PD-(L)1/VEGF双抗 [5] - 多靶点双抗研发竞争激烈,将进一步推动行业技术迭代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