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格林美(002340)
icon
搜索文档
“人工智能+”行动提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新能车ETF(515700)开盘涨超0.5%
新浪财经· 2025-08-27 09:56
政策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推动智能终端"万物智联",培育智能产品生态 [1] - 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 [1] - 加快人工智能与元宇宙、低空飞行、增材制造、脑机接口等技术融合和产品创新 [1] 新能源汽车产业受益 - 智能网联汽车等新产品发展有望带动电池相关产品需求增长 [1] - 新能车ETF紧密跟踪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受政策催化开盘涨超0.5% [1] - 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选取50只业务涉及新能源整车、电机电控、锂电设备、电芯电池、电池材料等上市公司证券 [1] 指数成分与产品信息 - 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930997)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5.33%,包括宁德时代、汇川技术、比亚迪等龙头企业 [2] - 新能车ETF(515700)提供多种场外联接产品,包括平安中证新能源汽车ETF发起联接A/C/E类份额 [2]
推进全球化战略,电池回收龙头格林美公告筹划赴港上市
南方都市报· 2025-08-27 09:45
赴港上市计划 - 公司于8月25日发布公告披露赴港上市计划 董事会及监事会于8月21日审议通过相关议案 [2] - 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旨在满足全球化发展需求 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2] - 公司将选择适当时机和发行窗口完成上市 具体细节尚未最终确定 [2] 业务模式与行业地位 - 公司主营业务为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行业 采用"城市矿山开采+新能源材料制造"双轨驱动模式 [3] - 回收利用镍钴锂钨等20余种关键矿产资源及典型废弃物 制造三元前驱体等新能源电池材料 [3] - 是中国城市矿山资源开采和再生资源行业第一支股票 2010年深交所上市 2022年瑞士交易所发行存托凭证 [3] 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24年整体营收332亿元 境外市场贡献78.48亿元占比23.64% [3] - 境外市场毛利率17.89%高于境内市场的14.49% [3] - 公告后股价上涨1% 截至8月26日收盘报7.10元 [5] 全球化战略布局 - 2016年起探索全球联盟合作模式 与全球产业链形成深度联盟关系 [4] - 海外资本市场是发展重点 计划推动香港上市及发行美元绿色债券 [5] - 海外产能布局成为应对关税贸易挑战和市场竞争的重要优势 [4]
今日视点:“A+H”模式成中企国际化重要资本路径
证券日报· 2025-08-27 07:02
A+H上市趋势与驱动因素 - 8月以来近20家A股公司官宣赴港上市计划 包括格林美 华勤技术 科兴制药等企业 [1] - 立讯精密 胜宏科技 军信股份 星环科技等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 [1] - 港交所IPO新规8月4日生效 建簿配售最低分配比例由50%下调至40% 公开认购部分推出"二选一"灵活分配机制 [1] 企业战略与模式优势 - A+H双轨模式成为企业推进全球化战略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资本杠杆 [1] - 资产规模大 资本开支高 国际化业务成熟的企业成为A+H模式主力军 [2] - 港股市场为企业跨国并购和海外建厂提供重要融资通道 [2] - 成长型科技企业通过A+H模式开辟更广阔资本配置空间 [2] 资金流动与估值影响 - 2025年上半年通过港股通净流入南向资金累计超7300亿港元 达去年全年90%以上 [2] - 今年以来被动外资流入港股约123.7亿美元 [2] - A+H架构能有效平抑单一市场波动带来的估值风险 以宁德时代为例获得更充分价值认可 [2] 投资者结构变化 - 优质A+H公司通过双平台运作扩大投资者基础 [2] - 单个港股IPO平均吸引30家机构投资者作为基石投资者 [2] - 中东和北欧主权基金的配置比例显著提升 [2] 行业分布演变 - 新兴领域公司成为A+H上市新力量 包括新能源材料企业格林美和生物医药企业科兴制药 [3] - 与早期集中于金融 能源等传统行业形成明显对比 [3] - 反映中国科技产业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 [3] 发展前景与战略意义 - A+H双轨模式将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3] - 更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将通过该路径实现资本与战略全球化布局 [3] - 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持续深化的必然结果 [3]
“A+H”模式成中企国际化重要资本路径
证券日报· 2025-08-27 00:24
A+H上市趋势 - 8月以来近20家A股公司宣布赴港上市计划 包括格林美 华勤技术 科兴制药等企业 [1] - 立讯精密 胜宏科技 军信股份 星环科技等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 [1] - A+H双轨模式成为企业国际化发展和叩开国际资本市场大门的高效途径 [1] 港交所制度优化 - 港交所IPO新规于8月4日生效 建簿配售最低分配比例由50%下调至40% [1] - 公开认购部分推出"二选一"灵活分配机制 降低制度门槛和合规成本 [1] - 新规让发行人在融资中更具主动权 并兼顾不同类型投资者需求 [1] 企业战略动机 - 企业通过A+H上市推进全球化战略 提升国际品牌形象与综合竞争力 [1] - 资产规模大 资本开支高 国际化业务成熟的企业成为模式主力军 [2] - 港股市场为企业跨国并购 海外建厂等动作提供重要融资通道 [2] 资金流动动态 - 2025年上半年通过港股通净流入南向资金累计超7300亿港元 达去年全年90%以上 [2] - 截至8月20日EPFR口径显示被动外资流入港股约123.7亿美元 [2] - 单个港股IPO平均吸引30家机构投资者 中东和北欧主权基金配置比例显著提升 [3] 估值与流动性影响 - A+H架构有效平抑单一市场波动带来的估值风险 [2] - 双平台运作成功扩大投资者基础 优化国际股东结构 [3] - 以宁德时代为例 港股上市后吸引国际长线资金 估值合理性显著提升 [2] 行业结构变化 - 新兴领域公司加入A+H上市行列 包括新能源材料 生物医药等行业 [3] - 与早期集中于金融能源等传统行业形成对比 反映科技产业与国际资本市场深度融合 [3] - 硬科技企业通过香港市场获得与技术优势相匹配的长期资金 [3] 发展前景展望 - 政策支持加码和制度持续优化推动A+H模式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3] - 更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将通过该路径实现资本与战略全球化布局 [3] - 模式成熟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深化的必然结果和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抉择 [3]
印尼主权财富基金:将与中国格林美、韩国Ecopro以及镍矿商淡水河谷和美都镍业共同投资开发镍加工项目
智通财经· 2025-08-26 21:53
项目合作 - 印尼主权财富基金与中国格林美、韩国Ecopro、镍矿商淡水河谷及美都镍业共同投资开发镍加工项目 [1] 参与企业 - 合作方包括中国电池材料企业格林美和韩国电池正极材料企业Ecopro [1] - 合作方包括巴西矿业巨头淡水河谷和印尼本土镍矿企业美都镍业 [1] 行业领域 - 项目聚焦镍资源加工领域 涉及电池材料产业链上游环节 [1]
动力电池“退役潮”前夜 格林美拟赴港上市
经济观察报· 2025-08-26 19:56
公司赴港上市计划 - 格林美正式启动H股上市筹划工作 计划开启"A+H"双融资模式[2] - 赴港上市主要目的是满足全球化发展需求 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融资能力[2] - 公司2020年-2024年营收从124.7亿元增长至332亿元 但净利润波动较大[5]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332亿元 同比增长8.75% 净利润10.20亿元 同比增长9.19%[4] - 三元材料业务收入257.62亿元 同比增长10.24% 占总营收77.6%[4] - 电池回收业务收入74.37亿元 同比增长3.87% 占总营收22.4%[4]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94.96亿元 同比增长13.67% 净利润5.11亿元 同比增长12.1%[6] 电池回收业务 - 年废旧电池处理能力达数十万吨 回收处理退役动力电池占中国总量10%以上[2] - 年回收镍资源占中国原镍开采量20%以上 为全球最大动力电池回收企业[2] - 计划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规模达到50万吨以上 销售规模突破100亿元[4] - 已与宁德时代 广汽集团 亿纬锂能 奔驰等多家电池厂商和车企达成战略合作[5] 行业背景与政策环境 - 2024年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实际回收量65.4万吨 预计2030年将达到424.6万吨[4] - 政策层面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 港交所降低H股最低发行门槛[3] - 国家发布新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 加强动态监管[6] - 欧盟电池法规第八章已于8月18日正式实施 对回收行业提出更高标准[6]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乱象丛生 鱼龙混杂[5] - 格林美作为规模最大的正规军企业 成为电池企业和车企合作的首选[5] - 行业主要挑战在于拓展回收渠道 提升回收拆解及再利用技术 并高度重视安全问题[5] 产业链上市热潮 - 除格林美外 宁德时代 欣旺达 海辰储能等多家锂电产业链企业均披露赴港上市计划[6] - 赴港上市热潮是产业资本战略和全球能源变革需求共振的结果[6] - 既反映资本市场对新能源产业的长期看好 又体现企业应对全球化竞争的主动出击[6]
动力电池“退役潮”前夜 格林美拟赴港上市
经济观察网· 2025-08-26 13:04
公司战略与融资计划 - 公司计划启动"A+H"双融资模式 赴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以推进全球化战略并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2] - 赴港上市旨在借助国际资本市场多元化融资渠道 助力可持续发展及管理 [2] - 公司此前已于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 2022年在瑞士交易所发行GDR [2] 业务概况与市场地位 - 核心业务聚焦电池材料与电池回收两大板块 年废旧电池处理能力达数十万吨 [2] - 回收处理退役动力电池占中国总量10%以上 年回收镍资源占中国原镍开采量20%以上 [2] - 为全球最大动力电池回收企业 2024年电池回收业务营收74.37亿元(同比增长3.87%)占总营收22.4% [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332亿元(同比增长8.75%) 净利润10.20亿元(同比增长9.19%) [3] - 三元材料业务2024年营收257.62亿元(同比增长10.24%)占总营收77.6% [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94.96亿元(同比增长13.67%) 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增长12.1%) [7] 行业发展与政策环境 - 中国证监会2024年4月发布政策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 [3] - 国家发布新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 重点完善回收利用体系并加强动态监管 [6] - 欧盟电池法规第八章已于8月18日正式实施 对电池回收行业提出更高标准和要求 [6] 行业前景与公司规划 - 预计2027-2030年将迎来动力电池报废第一个高峰期 公司计划2030年回收规模达50万吨以上且销售规模突破100亿元 [4] - 2024年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实际回收量65.4万吨 预计2030年将达到424.6万吨 [4] - 国内锂电产业链企业正掀起赴港上市热潮 包括宁德时代、欣旺达等多家企业 [6] 合作网络与竞争格局 - 公司已与宁德时代、广汽集团、亿纬锂能、奔驰等多家电池厂商和车企达成战略合作 [5] - 行业存在乱象丛生、鱼龙混杂现象 公司作为规模最大的正规军企业成为产业链合作首选 [5] - 企业端主要挑战在于拓展回收渠道、提升回收拆解及再利用技术并高度重视安全问题 [5]
辅助驾驶功能渗透率持续提升,新能车ETF(515700)盘中蓄势
新浪财经· 2025-08-26 11:18
智能驾驶渗透率 -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82.6% [1] - 16万以下市场中智驾装车率进一步增长 [1] - 技术跃进式提升叠加硬件软件成本下降推动智能驾驶辅助功能搭载率提升 [1] 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 - 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选取50只业务涉及新能源整车、电机电控、锂电设备、电芯电池、电池材料等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 [1] - 截至2025年7月31日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5.33% [1] - 前三大权重股为宁德时代、汇川技术、比亚迪 [1] 行业ETF产品 - 新能车ETF(515700)紧密跟踪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 [1] - 场外联接产品包括平安中证新能源汽车ETF发起联接A(012698)、C(012699)、E(024504) [2] - 辅助驾驶渗透率提升有望带动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保持高增长 [1]
格林美 筹划H股上市!公司回应
中国证券报· 2025-08-25 19:19
H股上市计划 - 公司筹划H股上市以打开境外融资渠道并促进海外业务发展 预计对A股影响有限 [2] - 具体计划包括布局海外营销中心 创新平台及关键零件产业建设 细节以后续公告为准 [2] - 已聘请致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作为H股发行上市的审计机构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332亿元 同比增长8.7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2亿元 同比增长9.19% [3]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0.55亿元 同比增长41.14% [3]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94.96亿元 同比增长13.6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1亿元 同比增长12.1% [3] 电池技术展望 - 三元电池与磷酸(锰)铁锂电池将在市场平衡共存 各自占据优势领域 [4] - 三元电池具有高容量 长里程及资源全循环特点 在欧美及东南亚新兴市场占主导地位 [4] - 预计到2030年全球三元动力电池与磷酸(锰)铁锂电池比例将趋于平衡 [4] - 公司看好三元电池在全球中高端车型的主流配置趋势 以及其在低空经济 固态电池等场景的独特优势 [4]
格林美,筹划H股上市!公司回应
中国证券报· 2025-08-25 19:04
公司H股上市计划 - 公司筹划H股上市以打开境外融资渠道并促进海外业务发展 预计对A股影响不大 [1] - 公司计划布局海外营销中心 创新平台及关键零件产业建设 具体以后续公告为准 [1] - 公司已聘请致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为H股发行上市审计机构 具体细节尚未最终确定 [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332亿元 同比增长8.75% 归母净利润10.2亿元 同比增长9.19%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0.55亿元 同比增长41.14% [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94.96亿元 同比增长13.67% 归母净利润5.11亿元 同比增长12.1% [2] 电池技术发展前景 - 三元电池与磷酸(锰)铁锂电池将在市场平衡共存 各自占据优势领域 [3] - 三元电池具有高容量 长里程和资源全循环优势 欧美及东南亚市场以三元电池为主导 中国市场以磷酸(锰)铁锂为主导 [3] - 预计到2030年全球三元动力电池与磷酸(锰)铁锂电池比例将趋于平衡 公司看好三元电池在全球中高端车型的主流配置趋势及在低空经济 固态电池等场景的独特优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