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靶向施策解决突出问题
经济日报· 2025-07-06 06:14
过去"追着公章跑",如今"围着需求转"。在全国最早推出"办不成事窗口"的辽宁省丹东市,这个专解复 杂难题的窗口如今业务量明显减少。随着开门教育走向深入,丹东机关干部基层走访主动问需已经制度 化常态化,干部解决突出问题已由被动接单转向主动治理。丹东市振安区通过千企万户走访调研,建立 了企业需求数据库。接连举办政银企对接会,为150多家中小微企业送去了融资"及时雨"。 辽阳市将学习教育同本地区正在开展的"营商环境问题大起底、大整治"工作紧密结合,查问题重实效, 刀刃向内立查立改、即知即改。各县区找准查实"办事慢在哪、审批卡在哪、政策堵在哪、检查多在 哪、服务差在哪、成本高在哪"六类问题,形成市县两级"四本台账",对照问题清单集中整治,多方联 动逐一推进解决。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本报沈阳7月5日讯(记者孙潜彤)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辽宁省坚持问题导 向、靶向施策,抓好集中整治工作,真查实改解决突出问题,一体化推进学查改。 近日,辽宁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提出,聚焦自身查摆的问题、明察暗访发现的问题、群众反 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靶向施策,项目化清单化推进,以上率下动真碰硬抓整改整治。 ...
善用民俗激活特色消费
经济日报· 2025-07-06 06:14
加强民俗文创转化。民俗引流既属于注意力经济范畴,也属于文化经济范畴。将用户注意力高效转化为 商业价值,推动流量经济规模化发展。但是,有独特民俗而无民俗产品的情况并不鲜见。这取决于文化 传统、经济发展程度等多种因素。要强化创造力,推动民俗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 拥有现代演绎的全新视角,开发特色衍生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努力实现创意、产品与市场相 衔接,丰富旅游业态,拓展旅游发展空间。 形成辐射效应。民俗引流效应和文创转化,往往会在区域内形成增值效应,将区域内经济能量向外扩 展,通过吸引外部资源形成区域经济能级提升。如民俗赋能体育赛事、民俗赋能农特产品品牌塑造和销 售等。通过网红效应,吸引全球爱好者,带动当地餐饮住宿、旅游购物、特色农业等产业。 我国地域辽阔,民俗丰富而独特,民俗赋能前景广阔。今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 动方案》,提出要引导地方有序开展传统民俗类消费活动。在青海玉树,一批年轻有为的创业者近年来 深度挖掘玉树江源文化、唐蕃古道等民俗,创新性地开发了织锦服饰、羊皮石头毽子、牛毛门帘等特色 文创产品,成为致富带头人。因此,要守正创新,善用民俗赋能特色消费。尤其是一些 ...
让更多中国船驶入绿色新航路
经济日报· 2025-07-06 06:14
7月2日,"中远海运洋浦"轮在海南洋浦港完成绿色甲醇加注,实现了"中国船+中国港+中国醇"的绿色航 运闭环。这标志着我国航运业正式驶入低碳转型的深水区。 从产业前景看,低碳转型是全球共识,绿色航运是大势所趋。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的数据,全球航运业每年大约排放10亿吨温室气体。航运业仅靠节能技术和 降低航速难以达成"双碳"目标,必须以绿色甲醇、绿氨等绿色航运燃料替代传统化石燃料。以船舶吨位 计,今年1月至5月,全球总计2970万吨的新船订单中,多达1720万吨为替代燃料船舶,占比达到58%, 超过去年47%的全年占比。而在2016年,该占比仅为8.2%。替代燃料船舶在新船订单中所占比例一路攀 升,凸显全球航运业正在加速动力能源变革。 从此次加注看,我国绿色航运已推开全链条创新的新蓝海。 成本困局也让绿色转型缺乏商业动力。当前,我国绿色甲醇、绿氨等零碳燃料的产能和供应量远未达到 商业规模,燃料成本偏高。船运企业使用绿色甲醇,当前成本约为传统燃油的3倍至4倍。只有当油价持 续高位、碳税机制全面生效或绿醇成本大降时,甲醇燃料在商业账本上才会具有优势。 破解这些难题需多管齐下:政策端应该"胡萝卜+大棒",推动建 ...
政策性收购与市场化收购协同,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加速应用—— 夏粮收购展现新气象
经济日报· 2025-07-06 06:14
烈日炎炎,夏粮收购正酣。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收购小麦超5000 万吨,其中,河南、安徽、河北3省累计收购最低收购价小麦180万吨左右。 记者了解到,今年夏粮收购市场展现出新气象: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备受青睐,价格优势明显;政策性收 购与市场化收购协同发力,为稳定市场注入力量;智能扦检、云端结算等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推广应 用,重塑夏粮收购生态。这些变化进一步增强了农民获得感,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 今年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三等以上为每斤1.19元至1.23元 之间。中储粮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储粮在河南、安徽、河北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后,截至 6月底,在河南17个地市启动收购库点166个;在安徽12个地市启动收购库点51个。自7月3日起,中储粮 在河北保定市、唐山市、定州市等地启动收购库点11个。 小麦优质优价特征明显 夏日的中原大地,空气中弥漫着麦香。河南许昌襄城县春秋合作社有关负责人李高强说,合作社种植 1000多亩冬小麦,其中,500亩优质小麦,平均亩产1000斤左右,全部销售完毕,每斤价格1.35元,高 于去年;500亩普通小麦,平均 ...
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税收抵免政策出台—— 为投资中国打造更优税收环境
经济日报· 2025-07-06 06:12
税收优惠政策 - 境外投资者在2025年1月1日至2028年12月31日期间以中国境内居民企业分配的利润进行符合条件的境内直接投资,可按投资额的10%抵免当年应纳税额,不足部分可结转以后年度[1] - 该政策是对2018年政策的升级,适用范围从外商投资鼓励类项目扩大至所有非禁止外商投资项目和领域[1] - 政策旨在降低企业税收成本,促进境外投资者加大在华投资,打造"投资中国"品牌[1] 政策适用条件 - 利润来源必须是中国境内居民企业实际分配的留存收益形成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2] - 投资形式包括增资、新建、股权收购等权益性投资,不包括新增、转增、收购上市公司股份(战略投资除外)[2] - 被投资企业产业需属于《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 - 投资需连续持有至少5年(60个月)以上[2] - 现金支付需直接从利润分配企业账户转入被投资企业账户,不得周转[2] - 非现金支付需资产所有权直接从利润分配企业转入被投资企业,不得代持[2] 政策执行细则 - 投资满5年后收回投资的,需在7日内补缴递延税款[3] - 投资不满5年收回的,除补缴税款外还需按比例减少税收抵免额度[3] - 已使用抵免额度超过调整后额度的,需在7日内补缴超出部分[3] - 政策鼓励长期投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3]
积极发展壮大耐心资本
经济日报· 2025-07-06 06:12
耐心资本的定义与重要性 - 耐心资本是专注于长期投资并对风险有较高承受力的资本,对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创新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 - 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存在融资结构不合理、短期投机行为频现等问题,壮大耐心资本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彰显 [1]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发展耐心资本"作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 [1] 我国金融体系结构现状 - 2024年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495.59万亿元,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444.57万亿元,证券业机构总资产只有15.11万亿元 [2] - 2024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08.34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52.53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1.72万亿元,企业债券余额为32.3万亿元 [2] - 银行存在"短存长贷"问题,活期存款约占居民存款三成,而2024年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新增贷款的70% [3] 耐心资本的内涵与运作特点 - 耐心资本通常是中长期资本,对风险承受能力较高,追求中长期收益,适合支持基础设施、科创企业等长期项目 [4] - 耐心资本关注支持对象的成熟度和成长度,提供宽松融资条件,可以是贷款和股权的混合 [4] - 壮大耐心资本离不开直接融资,银行业、保险业也有发展空间,需要完备的法律法规保障 [4] 耐心资本与新质生产力 - 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科技企业需要长期稳定耐心资本支持 [5] - 科创板形成集聚效应但存在定价机制和市场流动性分化等挑战,新三板服务能力尚未充分发挥 [5] - 发展耐心资本需畅通创投机构"募投管退"全链条,完善政策环境、引导投资者偏好 [5] 政府投资基金的特点与成效 - 政府投资基金分为产业投资类和创业投资类,分别支持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科技创新 [7] -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存续期15年,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存续期长达15年并可延长3年 [8] - 截至2024年末,我国累计设立政府引导基金2178只,总目标规模约12.84万亿元,已认缴规模约7.70万亿元 [9] 地方探索耐心资本的实践 - 北京设立首期50亿元的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期限超过10年 [14] - 上海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和未来产业基金,推出32条专项政策 [15] - 深圳推出"大胆资本"理念,取消早期基金返投限制,构建投资容错和尽职免责机制 [16]
加快建设“好房子”提升居住品质
经济日报· 2025-07-06 06:12
政策支持与标准制定 -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好房子"建设纳入城市更新机制,并在规划、土地、财政、金融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1] - 5月起实施的《住宅项目规范》国家标准为"好房子"建设设定底线要求,同时鼓励差异化探索以满足多样化需求 [1] - 政策层面将加强优质地块供应,优化住宅用地规模与结构布局,并通过企业合作开发、技术创新提升建造质量 [2] 开发模式与金融支持 - 鼓励企业通过合作开发模式优化设计方案,支持技术研发与工业化、数字化手段提升建造效率 [2] - 财政金融方面将为达标项目提供融资便利,利用财政奖补、专项债等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 [2] - 政策旨在通过土地、资金、税收等精准支持调动开发商积极性,建立权威评价体系以体现市场价值 [2] 城市更新与存量改造 - "好房子"建设需与城市更新结合,在专项规划中注入刚性指标约束,改造老旧住房以提升居住品质 [2] - 通过破解居住短板激活城市发展动能,以人居需求重塑空间,实现老旧街区焕新 [2] 配套服务与品质闭环 - "好房子"需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房企需围绕交付全周期打造品质闭环以提升长期居住体验 [3] - 物业公司需通过智能化手段优化服务成本结构,提升效率与质量,为"好房子"提供软环境支撑 [3] 行业联动与消费升级 - "好房子"建设将带动建材、家居、智能设备、物业服务等产业链消费升级,形成内需拉动力 [1] - 差异化建设策略将满足不同地区与家庭需求,推动住房品质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1]
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 实战显真功 新生代修复力量接续传承
央视网· 2025-07-06 06:12
大赛概况 - 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由国家文物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主办 在四川泸州开幕 是文物行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职业技能赛事 [1] - 大赛共设6个比赛项目 比赛时长为15或16个小时 [1] - 金属文物修复师、陶瓷文物修复师和纸张书画文物修复师比赛采用盲修形式 选手赛前不知修复对象及病害情况 每位参赛者面临独特挑战 [1] 参赛选手 - 参赛选手年龄跨度从19岁至59岁 老中青三代同场竞技 [3] - 最年轻参赛者为19岁大二学生张玥 凭借木作文物修复技艺首次闯入全国性大赛 [3] -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吕蕊参加陶瓷修复项目 修复对象为南宋青白釉刻花婴戏纹深腹碗 需处理九瓣破碎和三处缺损 模仿原刻划花刀法 [5][7] 行业要求 - 文物修复需遵循"寻证、明理、施策、观效"八字原则 包括寻求文物价值证据 理解损坏机理 实施修复手段 观察修复效果 [7] - 出色文物修复师需具备精湛技艺和耐得住寂寞的职业素养 [7] - 专家强调修复师需具备"从一事终一生"的传承理念 超越一般技能要求 [7] 行业意义 - 中国作为文物资源大国 拥有5000余年文明史 需加强文物守护和传承 [7] - 年轻从业者选择古建筑专业 旨在传播传统文化 通过精进技能提升行业认知度 [5]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共商全球发展绿色转型
人民日报· 2025-07-06 06:11
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概况 - 论坛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商全球发展绿色转型",设置4个板块20个主题论坛,包含开幕式、绿色招商、环保新技术发布等活动 [1] - 作为中国唯一国家级生态文明主题国际论坛,已举办12届,成为全球生态文明交流合作桥梁和展示中国生态建设成果的窗口 [1] 本届论坛四大创新突破 - 国际化突破:11个主题论坛有国际组织参与(占比55%),其中4个由国际组织独立主办,系2018年以来首次深度国际合作 [2] - 绿色化突破:通过碳核算和购买碳汇首次实现碳中和,推行"绿色交通/会务/食宿"理念 [2] - 市场化突破:采用品牌合作等市场化方式拓宽资金渠道,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2] - 成果化突破:编制生态文明旗舰报告,持续开展绿色产业招商促进合作 [2] 贵州省绿色发展实践 - 绿色经济占比达48%,数字经济增速连续9年全国领先,构建生态利用型等四类绿色产业体系 [3] - 实施"富矿精开""电动贵州"战略,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和减污降碳协同试点 [3] - 磷石膏综合利用率全国领先,2项地下水治理工程获生态环境部优秀案例 [4] - 建立"八体系一平台"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多部门联合开展常态化管理 [4] 生态保护与制度创新 - 拥有4处世界自然遗产(全国第一),创建13个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和8个"两山"实践基地 [4] - 出台全国首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条例,配套100余部地方性法规,生态补偿等试点走在全国前列 [5] - 武陵山区生态修复经验全球推广,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全国领先,贵阳/赤水入选联合国"自然城市" [4] 未来发展方向 - 持续将生态"含绿量"转化为发展"含金量",守好发展与生态双底线,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6]
Down Over 50%, Should You Buy the Dip on SoundHound AI Stock?
The Motley Fool· 2025-07-06 06:04
股价表现 - SoundHound AI股价在2024年飙升836%,但2025年从历史高点下跌55% [1] - 股价波动与英伟达的投资行为直接相关,2024年因英伟达买入而暴涨,2025年因英伟达抛售而暴跌 [2][4] 业务表现 - 公司提供白标语音助手技术,覆盖汽车、餐饮等行业,拥有20年行业经验 [5][11] - 2024年全年收入增长85%,2025年Q1同比增速达151% [5] - 管理层预计2025年底将实现调整后EBITDA盈利,当前12个月净亏损1.88亿美元但持有2.46亿美元现金且无负债 [9][10] 市场机会 - 公司评估总可寻址市场达1400亿美元,目前市场份额不足1% [6][11] - 技术布局涉及新兴的代理型AI趋势(能自主决策的AI系统) [13] 竞争格局 - 生成式AI的爆发加剧行业竞争,管理层承认面临更多竞争对手 [12] - 科技巨头如Alphabet通过Android Auto产品获得福特、通用等汽车厂商青睐 [14] - 白标模式被质疑是否构成真正优势,因汽车厂商已接受SiriusXM、JBL等第三方品牌 [12] 发展前景 - 高增长赛道与巨大市场空间构成长期投资逻辑 [8] - 行业竞争将持续加剧,特别是来自科技巨头的直接竞争可能在未来几年出现 [13][15] - 公司需要证明其技术能抵御巨头全面进入市场的冲击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