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矿检测过会:今年IPO过关第33家 中信证券过3单
中国经济网· 2025-07-12 15:32
北矿检测IPO过会情况 - 北矿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审议,符合发行、上市及信息披露要求,成为今年第33家过会企业(上交所+深交所20家,北交所13家)[1] - 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保荐代表人为刘拓、王京奇,这是中信证券今年保荐成功的第3单IPO项目(前两单为江苏汉邦科技和广州瑞立科密汽车电子)[1] 公司股权结构与发行计划 - 控股股东矿冶集团直接持股86.11%,通过矿冶总院间接持股1.53%,合计控制87.64%股份,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2] - 拟公开发行不超过2,832万股(不含超额配售),若行使15%超额配售权则总发行量不超过3,256.8万股[2] - 募集资金17,879.78万元,主要用于先进检测仪器研发基地及检测能力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2] 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为有色金属检验检测领域领先机构,业务覆盖矿石矿产品、冶炼产品、环境样品、再生资源等全产业链检测,并涉及技术研发、标准化及高端仪器开发[1] 上市委问询重点 - 业绩增长持续性:要求说明高毛利率合理性、仪器业务订单稳定性(2025年上半年收入实现情况)、碳酸锂期货检验业务竞争优势及市场份额风险[3] - 关联交易定价公允性:需解释无需出具检测报告的关联业务定价依据及折扣率确定过程[3] 2025年IPO市场数据 - 上交所+深交所过会企业20家,保荐机构以国泰海通(4家)、中信建投(3家)为主,行业涵盖主板、创业板及科创板[4][5] - 北交所过会企业13家,保荐机构分散,涉及国投证券、平安证券、德邦证券等,北矿检测为第13家过会企业[5]
中国汽研周玉林:测试显示我国车内乘员安全水平5年提升50%
贝壳财经· 2025-07-12 15:32
中国汽车技术进展 - 中国汽研累计完成60余个平台近500款车型深度测评 [1] - 车内乘员安全测试项5年内从2019年41%提升至2023年91% [1] - 自主品牌导航辅助功能搭载率达90%,记忆泊车搭载率达88.8%,显著高于非自主品牌 [1] - 健康指数测试中车内甲醛浓度限值降低25%,常温低温续航衰减率降低近10% [1] 汽车指数升级背景 - 汽车产业需向智能化、绿色化深度转型以响应国家战略 [2] - 汽车技术快速迭代要求测评方法持续创新,需拓展维度并提升精度 [2] - 汽车指数升级旨在保障消费者权益并提振消费信心 [2] 新发布测评体系 - 发布IVISTA中国智能汽车指数与C-AHI中国汽车健康指数2026版规程框架 [1] - 推出IVISTA网联智能与隐私安全专项测评2023修订版规程 [1] - 公布CIEVC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复杂高寒环境测评2025版规程及"极北寒测"计划 [1]
从东方走向东南亚 中国黄金珠宝驶入出海“快车道”
智通财经网· 2025-07-12 15:26
东南亚黄金珠宝市场概况 - 东南亚核心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提升、人口结构年轻化:世界银行预计东南亚六国GDP未来维持稳健增长,越南、菲律宾、印尼未来3年经济增速高于中国 40岁以下人口占比63%,与中国2006年人口结构相近 [2] - 东南亚黄金珠宝市场规模达116亿美元(2024年),同比增长7%,2021-2024年CAGR为7.6% 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2024年规模同比增速分别为11.4%/7.6%/4.8%/3.9%/3.5% [2] 各国市场特征分析 - 新加坡:高端珠宝消费枢纽,奢侈珠宝以线下为主 金饰需求受高金价抑制下滑,投资金需求达2010年峰值 [3] - 马来西亚:22K素金首饰为主 2025Q1金饰消费承压,投资金条金币需求火热 [3] - 泰国:偏好23K及宝石品类 全球有色宝石加工核心区 2025Q1高金价抑制金饰需求,金条金币投资攀升 [3] - 越南:投资类/配饰类珠宝需求提升 疫后金饰消费先复苏后下滑 2025Q1因央行抛售黄金抑制投资金需求 [3] - 印度尼西亚:金饰消费平稳,金条投资爆发 2025Q1金价冲高进一步抑制金饰消费量 [3] - 菲律宾:偏好传统工艺金饰 线上渠道占比显著 Z世代推动多元化珠宝需求 [4] 中国品牌出海战略 - 东南亚凭借文化亲近性、黄金偏好及经济增速成为中国品牌出海首站 花丝、古法金等传统工艺国际认可度提升 [5] - 老铺黄金:新加坡首战告捷,计划2026年进入日本市场 [6] - 周大福:东南亚现有23家门店(全球海外共37家),将推进国际化战略 [6] - 六福集团:东南亚12家门店(全球海外共31家),计划加大资源拓展 [6] - 潮宏基:东南亚已落地4家门店,2025年计划在新加坡拓店并以加盟模式为主 [6] - 豫园股份:借泰国灯会契机加速"老庙"品牌东南亚布局 [6] 投资主线 - 优选业绩高成长:东南亚已落地门店且单店盈利模型跑通,未来拓店潜力大 [1] - 聚焦行业龙头:海外布局早、运营经验丰富,规划加速海外扩张 [1]
长龄液压控制权拟变更,21.13亿元交易额近半将来自借款
华夏时报· 2025-07-12 15:25
控制权变更交易结构 - 交易采用"协议转让+主动部分要约收购"形式,涉及金额合计21.1亿元,其中协议转让14.86亿元收购29.99%股权,要约收购6.27亿元收购12%股权 [5][6] - 协议转让部分由核芯听涛以34.39元/股受让24.99%股份,澄联双盈以同等价格受让5%股份 [5] - 要约收购部分由核芯破浪以36.24元/股收购12%股份,其中实控人夏继发承诺出售11.28%股份,一致行动人澜海浩龙出售0.72%股份 [6] 收购方背景与资金来源 - 新实控人胡康桥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生,核芯互联科技创始人,该公司专注数模混合信号链芯片设计 [11] - 收购资金中9.5亿元来自借款(包括7.5亿元并购贷款及2亿元个人借款),6亿元来自胡康桥转让核芯互联股权的变现 [12][13] - 交易方核芯听涛、核芯破浪、澄联双盈均成立于2025年6月,距交易公告不足一个月 [7] 公司股权结构与业绩表现 - 原实控人夏继发父子合计持股68.02%(夏继发40.81%,夏泽民27.21%),一致行动人澜海浩龙持股2.91% [5] - 公司2020-2024年净利润持续下滑,从2.36亿元降至0.95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从2.06亿元降至0.77亿元 [10] - 上市以来累计分红6次共计2.87亿元,年均分红约0.48亿元 [13] 市场反应与监管关注 - 公告前股价剧烈波动:6月单月上涨46.48%,停牌前两日连续跌停,复牌后首日涨停至42.03元/股 [7][8] - 2025年1月首次筹划控制权变更时出现类似股价异动(停牌前涨14.77%,复牌后跌19.79%)[9] - 交易所已就控制权变更事项下发监管工作函,公司称将按要求回复 [3][13]
五高管受审!ST起步财务造假案主谋被公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2 15:19
公司高管被起诉 - ST起步及其前任董事长、总经理、副总裁、董秘、财务总监共5位高管,外加1位供应链总监被集体告上法庭 [2] - 公司高管被起诉的案例并不鲜见,但如此多高管同时成为被告的实属罕见 [2] - 公司所涉问题颇为严重,相关主要责任人或将面临刑事处罚 [2] 涉嫌罪名 - 公司及其主要责任人存在三重罪:涉嫌欺诈发行证券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 [3] - 如果法院认定上述罪名,公司相关主要责任人员势必面临刑事严惩,乃至坐牢 [3] - 此次被刑事起诉,已是公司因系列违法违规行为被严惩的第二步 [3] 财务造假详情 - 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公司以虚构采购、销售业务等方式造假,两年半间合计虚增营业收入3.6亿元,虚增利润总额1.29亿元 [7] - 2020年上半年虚增比例最高,虚增利润总额0.40亿元,在当期利润总额中的占比高达50.30% [7] - 2018年及2019年1-6月,公司虚增利润总额分别占当期报告记载利润总额的10.39%、14.57% [7] 欺诈发行 - 以2018年度及2019年1-6月的造假数据为基础,公司于2020年发行募集规模5.2亿元的可转债 [7] - 公司被证监会判定为公开发行文件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在检察院的指控中更是被定义为欺诈发行 [7] 股份代持未披露 - 2016年12月13日,公司董事长、实控人章利民与四人签订《股权代持协议书》,约定章利民以每股5元的价格向4人转让其间接持有的公司股票合计2000万股 [8] - 股份代持行为发生于2016年,结束于2019年 [8] - 2000万股代持股份占2018年、2019年公司总股本的比例均为4.26% [8] 行政处罚 - 2023年12月,行政处罚结果落地,公司及其主要涉事责任人被合计罚款7700万元 [4] - 其中上市公司被罚5700万元,时任总经理被罚1000万元,时任董事长、实控人被罚500万元,时任财务总监、董秘分别被罚300万元和200万元 [8] 信息披露违规 - 2024年9月24日,公司披露了与供应商的商业承兑汇票交易,但这些交易不具备商业实质,且未如实披露相关事实 [10] - 2019至2022年间,公司未按规定审议并披露与关联方的关联交易 [10] - 2024年9月26日至9月27日,公司子公司持有的近5000万股公司股票被司法拍卖,但未按规定披露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 [11] 募集资金使用不规范 - 2020年6月,公司将2020年5月临时补充流动资金的闲置募集资金用于分红 [12] - 公司因合同签署主体错误,导致不同募投项目之间资金混同使用 [13] 业绩预告与实际业绩偏离 - 以2024年半年报为例,在业绩预告中,其归母净利润亏损为650万元至950万元,而实际亏损却高达2727.16万元 [14] 公司业绩持续亏损 - 公司2017年—2019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4亿元、1.81亿元、1.43亿元 [15] - 2020年以来,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规模均在1亿元以上,2023年亏损最高达6.56亿元 [16]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0.3亿元—0.45亿元 [16] - 如果2025年1—6月归母净利润按照亏损0.45亿元计算,2020年以来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规模已经高达17.77亿元 [17]
东华科技上市18周年:归母净利润增长494.54%,市值较峰值蒸发56.11%
搜狐财经· 2025-07-12 13:54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自2007年7月12日上市至今已18年,上市首日收盘价为49 52元,市值为33 18亿元,当前市值为66 06亿元 [1] - 18年间公司累计归母净利润增长494 54%,从2007年的0 69亿元增至2024年的4 10亿元 [3] - 18年间公司有1年出现亏损,归母净利润增长年份达14年,占比77 78% [3] 业务结构 - 主营业务涵盖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有机化工、无机化工、精细化工、环境市政、建筑、热电等领域的工程设计咨询与工程总承包 [3] - 核心产品分为总承包业务和设计技术性业务,总承包业务收入占比95 15%,设计技术性业务占比2 92% [3] 财务表现 - 2020年营收52 10亿元,2024年增至88 62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14 18% [3] - 2020年归母净利润1 98亿元,2024年增至4 10亿元,近五年实现翻倍增长 [3] 市值变动 - 2015年6月12日市值达峰值150 49亿元,股价33 74元 [5] - 当前股价9 33元,市值66 06亿元,较峰值减少84 43亿元,市值蒸发56 11% [5]
新城市志|乐园经济竞争日趋白热化,谁是“赢家”
新浪财经· 2025-07-12 13:51
上海乐高乐园开园 - 上海乐高乐园于7月5日正式开园,成为国内第三座全球性顶级主题乐园,与上海迪士尼、北京环球影城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1] - 该乐园为全球最大乐高乐园,占地面积远超日本、马来西亚等亚洲项目,并包含两大全球首发主题区("乐高乐园创想世界"和"乐高悟空小侠")[3] - 乐园标志性建筑包括由95块750倍巨型乐高积木组成的外立面和全球最高乐高人仔"搭搭"(高26米、重136吨),80%景观融入中国元素 [3] 差异化定位与区域经济影响 - 乐高乐园定位2-12岁亲子家庭,与全年龄段的迪士尼形成差异化互补,实现共存 [3] - 选址金山区串联"南、中、北"立体规划:北部结合枫泾古镇文旅资源,中部打造亲子微度假生态,南部布局水上运动与民宿,实现全时段消费 [4] - 乐园带动金山区产业结构转型,今年暑期外省市旅客酒店预订占比达70%(去年同期本地旅客占比超50%)[4] - 参照迪士尼数据,乐园经济对GDP拉动显著(上海迪士尼年均直接拉动GDP 0.21%,提供1万直接就业岗位)[5] 上海主题乐园集群优势 - 上海已形成迪士尼、乐高、欢乐谷、海昌海洋公园等顶级乐园矩阵,在"2024年中国最佳主题公园"评选中独占三席 [7] - 未来新增项目包括:全球最大小猪佩奇户外乐园(2027年)、AI科幻乐园《南天门计划》(2025年)、哈利・波特主题改造的锦江乐园(2027年)[7] - 长三角地区以19家大型主题公园(占全国22%)位居榜首,京津冀、珠三角、成渝各有6家 [10] 行业竞争与市场前景 - 国内主题公园快速升温:6月单月青岛东方伊甸园等4座乐园开园,深圳乐高乐园最大单体建筑封顶 [10] - 行业溢出效应显著,每1元乐园收入带动城市3.8元收入,拉动上下游产业6-15元收入 [11] - 中国游乐园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1500亿元,2030年达3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2%)[11] - 竞争加剧推动差异化创新,上海明确提出升级世界级主题公园矩阵 [11]
北京中关村科技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部分股份解除司法冻结暨被动处置的公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7-12 13:40
公司股份变动情况 - 公司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国美电器所持部分股份解除司法冻结后被动处置 本次被动处置的股份为国美电器通过集中竞价取得 无需进行预披露 [1] - 截至公告披露日 国美电器现持有公司50,000,000股流通股 持股比例为6.64% [1] 股东股份冻结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10日 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持股份存在司法冻结情况 具体数据未披露 [1] - 截至2025年7月10日 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持股份存在轮候冻结情况 具体数据未披露 [2] 公司控制权及经营影响 - 国美电器所持部分股份被冻结事项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 [3] - 公司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不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侵害公司利益的情况 [3] - 公司与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在资产、业务、财务等方面保持独立 上述事项对公司治理及生产经营暂时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3] 潜在风险因素 - 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存在债务负担较重、诉讼案件数量较多、资金链紧张的情况 [3] - 若后续未能以其他资产偿还债务 被冻结股份存在被动平仓、行使质权、强制过户、司法拍卖等风险 可能影响公司控制权稳定性 [3] - 公司暂时无法获悉股份被动处置的主要原因和诉讼涉及债务金额 [3] 信息披露与后续跟进 - 公司将持续关注司法冻结和轮候冻结事项的后续进展情况 [3] - 公司将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3] - 备查文件包括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多项持股数据表 [4]
广晟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7-12 13:38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000万元至8,500万元,同比增加37,158.82万元到38,658.82万元 [1]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8,818.16万元至10,318.16万元,同比增加39,174.67万元到40,674.67万元 [1] - 业绩预告期间为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 [1] 上年同期业绩 - 2024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158.82万元 [2] - 2024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0,356.51万元 [2] - 2024年同期每股收益为-0.90元 [3] 业绩扭亏原因 - 2025年上半年稀土市场行情整体上涨,公司加大生产规模并强化市场研判,稀土冶炼分离及稀土永磁材料产销量均实现增长 [4] - 公司参股企业大宝山公司保持稳产高产,因铜硫价格上涨导致盈利增加,公司按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金额增加 [4]
发生了什么?知名上市材企世名科技大股东股份被司法冻结
搜狐财经· 2025-07-12 13:37
股东股份冻结 - 股东吕仕铭持有的33,096,708股被司法冻结 占其持股比例的44.79% 冻结期限为2025年7月7日至2028年7月6日 共计3年 [3] 控制权变更 - 控股股东吕仕铭及一致行动人拟向江苏锋晖新能源协议转让3,277万股 占总股本10.16% 转让价格为11.80元/股 总价款3.87亿元 [4] - 吕仕铭及一致行动人放弃剩余10,541万股对应的表决权 占总股本32.69% 权益变动后江苏锋晖持股比例升至16.978% 成为新控股股东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陆勇 [4] 公司研发实力 - 累计完成及在研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40余项 参与起草修订国标、行标40余项 [7] - 拥有江苏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水基颜料分散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省级研发平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