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

搜索文档
启明创投周志峰对话阶跃星辰姜大昕:探索AI创业的“无人区”
IPO早知道· 2025-06-23 11:23
AGI定义与发展路径 - AGI定义尚未形成行业共识,但阶跃星辰提出以模型完成人类现有工作50%作为AGI到来的标准[7] - 实现AGI分为三个阶段:模拟世界(模仿学习多模态表征)、探索世界(强化学习解决复杂问题)、归纳世界(自主发现新规律)[7][8][10] - OpenAI智能演进五层级(Chatbot→Reasoner→Agent→Innovator→Organization)与阶跃星辰三阶段逻辑一致[10] 大模型技术趋势 - 多模态能力是通向AGI的必经之路,阶跃星辰坚持全模态覆盖及原生多模态理念[11][12] - 模型技术处于陡峭上升期,关键进展包括:强化学习提升推理能力、多模态融合实现理解生成一体化[14][15][19][21] - 理解生成一体化在多模态领域尚未实现,但GPT-4o等模型已展现编辑指令响应能力[21] 阶跃星辰差异化优势 - 构建完整模型矩阵:涵盖语言模型(基础/推理)和多模态模型(语音/音乐/图像/视频)[11] - 推理模型Step R-Mini性能超过OpenAI o1 preview模型,未来将发布满血版推理模型[15] - 智能终端Agent布局聚焦环境感知与任务自主完成能力,目标打造调用模型矩阵的平台[24][25][28] AI Agent发展驱动因素 - 2025年AI Agent火爆源于推理模型成熟与多模态能力提升[25][26] - Agent核心能力包括自动性(独立完成任务)和主动性(预判需求并响应)[27] - 智能终端作为感知延伸(如录音笔Plaud、影石创新相机)是Agent落地重要场景[28]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大模型领域形成"新五强":字节跳动、阿里巴巴、DeepSeek、智谱AI、阶跃星辰[6] - 阶跃星辰是上海徐汇区"模速空间"大模型生态中唯一汇报基础大模型进展的企业[6] - AI时代技术底座尚未定型,"模型即产品"理念下底层能力决定产品70%-80%表现[3][29]
据称英伟达计划在AI服务器生产线上部署人形机器人;DeepSite V2上线,一句话建网页、做动画、改样式丨AIGC日报
创业邦· 2025-06-23 07:45
英伟达与富士康合作部署人形机器人 - 英伟达正与富士康洽谈在美国得州休斯敦新工厂部署人形机器人 用于生产AI服务器 这将是英伟达产品首次在生产线上由人形机器人协助制造 [1] - 该工厂有望成为富士康首座在生产线上使用人形机器人的AI服务器工厂 预计部署将在未来几个月敲定 最早明年第一季度启用 [1] - 富士康将开始生产英伟达新款GB300 AI服务器 目前机器人类型 外观 初期部署数量及具体工作内容尚不明确 [1] AI编程助手在美国的应用与价值 - 2024年美国开发者提交的Python代码中30 1%由AI生成 研究分析了2018至2024年间GitHub上8000万条代码记录 [2] - 当开发者30%代码由AI辅助完成时 季度代码提交量提升2 4% AI辅助编程在美国每年创造96亿至144亿美元价值 [2] DeepSeek开源生态进展 - DeepSite发布V2版本 搭载DeepSeek R1‑0528推理模型 主打轻量化对话式编程体验 用户通过文字提示即可生成 预览并迭代网站页面 [3] 机器人仿生手研究突破 - 中国科研团队研发出全球首个兼具全手高分辨率触觉感知和完整运动能力的机器人仿生灵巧手F-TAC Hand [4] - 该仿生手手掌表面70%区域覆盖高分辨率触觉传感器 空间分辨率达0 1毫米 每平方厘米有1万个触觉像素 能精准抓取物品并感知力度和位置 [4]
罗永浩谈梁文锋:穿衣打扮朴素不像“大佬”,具有强烈求知欲
快讯· 2025-06-22 20:31
公司创始人特质 -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被描述为具有极大好奇心且认真追问到底的特质 [1] - 梁文锋与新一代科技公司创始人如王兴、张一鸣具有相似特征 [1] - 这些创始人虽然成就显著但保持朴素作风包括穿衣打扮和言谈举止 [1]
杨植麟和闫俊杰首次“撞车”,MiniMax视频模型价格一年超万元
钛媒体APP· 2025-06-22 11:25
大模型行业竞争格局 - 月之暗面发布开源代码大模型Kimi-Dev-72B,参数720亿,在SWE-bench Verified基准准确率达60.4%,超越DeepSeek [2] - MiniMax连续发布五款新品,包括RL训练成本仅53万美元的开源推理模型MiniMax-M1,其代码能力在SWE-bench达55.6%-56.0%,长文本处理能力全球第二 [9][10] - 月之暗面推出首个Agent产品Kimi-Researcher,在xbench基准测试中通过率69%,超越DeepSeek和OpenAI Deep Research [16] 企业资本动态 - MiniMax考虑赴港IPO,估值约30亿美元,已与投行沟通 [3] - 智谱AI提交上市辅导备案,计划2024年完成三阶段筹备,2023年ARR收入增长超100%,C端产品"智谱清言"用户超2500万 [19][20] - 2025年上半年A股IPO融资额同比上升14%,港股新股融资总额同比激增673%,科技企业成主要受益者 [23][26] 技术突破与商业化 - MiniMax-M1系列模型开源,定价分三档:0-32k Token输入0.8元/百万Token,128k-1M Token输出24元/百万Token [12] - MiniMax视频模型Hailuo-02年订阅价1499.99美元,较同行高60%,同时重点拓展海外市场 [12] - 月之暗面转向专注LLM理解与思考,放弃文生视频赛道,直接对标DeepSeek [14] 行业趋势与挑战 - 中国生成式AI软件市场规模2023-2028年预计仅48.9亿元,远低于算力基础设施规模 [4] - 国内大模型调用量显著增长,非英语语种性能已比肩GPT,但企业面临计算能力不足、人才流失问题 [4][14][21] - 科创板拟设新板块支持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AI公司积极研读第五套标准 [19] 高管变动与战略调整 - 智谱AI 2025年上半年4名高管离职,同时引入Midjourney前高管强化C端布局 [24] - MiniMax商业化负责人离职,官方称属业务阶段调整 [24] - 零一万物联合创始人及技术副总裁离职创业,获创新工场投资 [24]
AI商业化:一场创新投入的持久战
经济观察网· 2025-06-21 07:40
AI商业化发展历程 - AI概念于1956年提出 但受限于计算能力和数据规模 商业化进展缓慢 [2] - 21世纪深度学习技术突破和大数据时代到来推动AI进入商业化快车道 [2] - AI商业化面临技术 商业和社会伦理的多重博弈 企业仍面临重重挑战 [2] AI商业应用领域 - 早期应用集中在垂直领域 通过自动化 智能化和数据驱动提升行业效率 [3] - 智能客服系统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处理客户咨询 [4] - 安防领域应用包括快速识别嫌疑人 [5] - 制造业中特斯拉"黑灯工厂"应用AI机器人完成复杂任务 并利用计算机视觉监测生产流程 [5] - AI预测性维护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 [5] 资本市场反应 - 效率革命吸引大量融资 投资人押注"改变人类文明"叙事溢价 [6] - Databricks在2024年完成100亿美元融资 [6] - OpenAI在2024年10月完成66亿美元融资 估值达1570亿美元 [6] - 国内AIGC行业2024年第三季度发生84起融资事件 披露金额105.4亿元 单笔平均2.6亿元 [6] 行业挑战 - 场景碎片化阻碍AI规模化落地 制造业中不同产线条件差异导致模型失效 [7] - 头部企业虹吸效应加剧 国内78612家AI相关公司处于注销吊销或停业状态 [7] - 国内大模型领域头部企业估值均超200亿元 资本加速向头部聚拢 [8] - 中小企业面临资本获取 技术突破和行业认证等系统性困境 [8] 数据隐私问题 - 数据成为驱动创新的核心资源 但隐私问题日益凸显 [9] - AI企业面临数据获取与隐私保护的两难选择 [9] - 2024年企业员工向AI工具上传敏感数据频次激增485% [9] - DeepMind未经授权处理160万患者医疗数据引发诉讼 [10] - ChatGPT数据收集技术被意大利数据保护局认定违反隐私法 [10] 算法伦理风险 - 算法失衡可能导致系统性歧视 COMPAS软件对黑人存在误判偏见 [12] - AI聊天机器人被指控导致14岁少年自杀 引发伦理危机 [13] - 个性化推荐系统制造"认知茧房" 侵蚀公共讨论理性空间 [14] - 需要建立多方共治网络 实现创新与伦理的动态平衡 [11][15] 成本与商业化挑战 - 通用汽车停止对Cruise Robotaxi业务投资 转向个人车辆自动驾驶 [17] - 2024年头部厂商大模型价格战 降价幅度普遍达90%以上 [17] - DeepSeek-R1通过算法创新实现性能比肩OpenAI 成本压缩至数十分之一 [17] 创新路径 - DeepSeek开源生态吸引全球开发者 形成技术力量和社区影响力 [18] - 华山医院测试DeepSeek70B和满血版大模型 [18] - 瑞金医院联合华为发布病理大模型 日均处理3000张病理切片 [18] - AI发展需要持续投入和创新 寻找技术与商业需求的深度融合点 [18] 数据伦理与AI幻觉 - AI系统运行依赖海量数据 涉及隐私保护 数据偏见和算法歧视等伦理问题 [19] - AI幻觉可能生成虚假或误导性信息 引发信任危机 [19] - 需要数字素养教育和人工复核制度 促进AI健康可持续发展 [19]
六小龙留不住字节大神
36氪· 2025-06-20 21:06
行业策略转变 - AI四小强(智谱AI、MiniMax、月之暗面和阶跃星辰)从模型和应用双轮驱动策略重新调整为技术优先策略 [5][30] - 2024年1月国内大模型主流玩家推出性能比肩GPT-3.5/4的模型后,四小强曾共同选择双轮驱动策略 [23] - DeepSeek的崛起和融资环境恶化促使四小强停止激进投流,重新聚焦技术迭代 [29][30] 字节系人才流动 - 近两年超20名字节系高管投身AI创业,包括前抖音产品负责人任利锋创办数美万物、前字节视觉技术负责人王长虎创办爱诗科技等 [16] - 四小强曾高薪挖角字节系产品人才(如MiniMax给予张前川合伙人身份),但因策略调整导致这些人才被边缘化或离职 [15][31] - 字节因移动互联网触顶导致人才冗余,加速了高管出走创业的趋势 [16] 公司动态与竞争格局 - MiniMax发布支持100万token输入的推理模型M1,为DeepSeek R1的8倍 [34] - 阶跃星辰将于7月推出新一代基座模型,月之暗面和智谱也有新动作 [35] - OpenAI计划夏季发布GPT-5,DeepSeek V4模型也可能在7月亮相 [36][37] 应用领域发展 - AI编程成为热门赛道,Cursor估值达200亿美元,明超平离职后创办对标Cursor的AI Coding公司新言意码 [17][18][19] - 2024年四小强曾激进投入应用侧,如月之暗面通过投流推动Kimi用户增长,MiniMax将日活和收入列为核心指标 [28] 行业地位变化 - AI六小龙因零一万物放弃AGI、百川智能专注医疗垂类缩减为四小强 [5] - 大厂饱和式投入和DeepSeek等技术创新使六小龙先发优势被赶超,需通过模型迭代证明技术竞争力 [32]
当基础模型成为AI应用的底座,学者称平台竞争转向生态较量
南方都市报· 2025-06-20 18:53
应用生态竞争 - 应用生态丰富度成为大模型厂商展示实力的重要方式 国产基础大模型加速向各类场景渗透 接入基础模型的外部软硬件开发企业占据展厅大部分空间 [1] - 基础模型头部效应显著 在"百模大战"收缩背景下 DeepSeek 通义和腾讯混元旗下三款基础模型跻身全球前十 进入Chatbot Arena 6月16日更新的排名前十 [1] - 基础模型演变为"平台的平台" 正在成为可生长出万千应用的全新数字基础设施 这与传统商品竞争或互联网平台竞争有本质不同 [1] 平台竞争形态 - 未来平台竞争形态将是"生态系统"博弈 而非单个企业间的"寡头竞争" 吸引更多开发者构建丰富应用生态的平台可能通过网络效应形成"赢者通吃"局面 [1][2] - 大模型时代的垄断现象给反垄断当局提出新考验 需要重新界定商品或服务的相关市场 [2] - 对私人企业提供类公共性质数字基础设施的现象 反垄断执法应审慎界定监管边界 平衡干预力度与市场激励 [2] 监管与发展平衡 - 建议为数字基础设施领域划定清晰底线 包括不触及国家信息安全 不影响个人或小微企业基本福利与机会公平 在此前提下给予私人企业最大创新空间 [2] - 建议采取中等偏弱的监管框架 以契合中国数字经济发展需求 [2] AI应用与生产率 - AI作为通用目的技术存在"索洛悖论" 落地效果反映在宏观生产率数据提升上需要时间滞后 但企业降本增效效果显著 [3] - Agent成为大模型热门应用方向 预计20%-30%办公任务可由Agent替代完成 释放的劳动力将流向技术催生的新领域 [3]
中国创投「新纪元」,投资人大佬与年轻创业者会有哪些新观点?|WAVES新浪潮2025
36氪· 2025-06-20 17:31
新周期与新代际力量 - 2025年将开启新周期,核心是"新代际力量的崛起",年轻创业者有机会突破行业巨头壁垒 [6] - 36氪CEO冯大刚强调公司将永远与新一代创业者站在一起 [3] - 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呼吁政府支持科技创新,按照市场规律办事 [9] AI技术革新与投资趋势 - AI时代来临,人类将在未来10-20年走完过去300年的发展历程 [32] - 真格基金管理合伙人认为AI发展类似烧开水过程,Agent的蒸汽机时刻已经到来 [36] - 红杉中国合伙人强调建立对Agent发展斜率的感知能力至关重要 [31] - AI开始展现"欺骗"能力,反映人性特征 [38] - DeepSeek的出现证明华人团队具备极强的research能力和技术灵感 [40] 投资策略与市场观察 - 普华资本创始合伙人建议投资人要跳出技术看行业,结合产业生态和竞争格局 [15] - 九合创投创始人认为市场变化越快,科技型公司越有韧劲 [16] - 元璟资本管理合伙人观察到市场出现复苏迹象,部分项目一个月内获得7-8个TS [25] - 黑蚁资本管理合伙人强调投资要"求真",关注创业者对真实世界的观察 [26] - 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引用巴菲特观点分析中国资本市场合理市值占比问题 [57] 具身智能发展前景 - 具身智能的scaling law尚未找到,核心问题在于缺乏大量真实交互数据 [62] - 具身智能项目应避免"大而全",专注"小场景大纵深" [66] - 具身智能融合物理世界,市场空间比语言大模型更广阔 [72] - 有鹿机器人创始人预测未来机器人物种数量将超过生物物种 [132] 全球化与出海战略 - 在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创业者展现强大韧性,被比作"登山高手" [107][110] - 出海企业应避免创造需求,而是提供当地真正需要的产品 [105] - 企业全球化需经历本地化破冰、中国能力嫁接和模式外溢三阶段 [119] - 跨境电商核心价值在于帮助卖家提高销量和资金使用效率 [122] 创业与投资理念 - 创业和投资本质是找合拍的人做有意义的事,对抗无聊和孤单 [29] - 创业者应避免信息焦虑,专注务实落地 [48] - 投资人只能看到和思考其认知范围内的事物,创始人执念与执行力同样重要 [49] - 融资高估值可能反噬发展,建议小步快跑 [51] 产学研融合与人才培养 - 厦门大学构建"四维融创"产教融合新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 [54] - 与光同尘科技通过"人机共创"工作流将商业视频成本压缩60-70% [142] - 杭州形成"小而密的人脉网+快而灵的创业链+高而稳的政务效率"独特生态 [88]
六小龙留不住字节大神
投中网· 2025-06-20 15:58
字节系高管在AI行业的流动 - 前字节皮皮虾负责人张心皓调离核心岗位,转为顾问虚职 [4][5] - 前今日头条用户产品负责人张前川改任MiniMax产品顾问 [5] - 前字节剪映产品经理明超平从月之暗面离职创业 [6] - 近两年已有超20位字节系高管投身AI创业 [14] AI四小强战略调整 - 从模型和应用双轮驱动转向技术优先策略 [6][27] - 月之暗面停止投流并确立技术优先目标 [27] - MiniMax将重点从商业化转向技术迭代 [27] - 智谱AI将训练下一代基座模型作为最高优先级 [27] - 阶跃星辰重申追求AGI的决心 [27] AI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AI六小龙缩减为四小强(智谱AI/MiniMax/月之暗面/阶跃星辰) [6] - DeepSeek崛起引发技术优先的行业转向 [26] - OpenAI计划夏季发布GPT-5 [36] - DeepSeek预计7月发布V4模型 [37] - MiniMax发布支持100万token的M1推理模型 [34] AI应用领域发展 - AI编程成为热门赛道,Cursor估值达200亿美元 [16][17] - 明超平创业公司新言意码瞄准AI Coding领域 [15] - 2024年主流玩家推出比肩GPT-3.5/4的模型 [22] - Kimi曾采取激进投流策略追求Super App路径 [24]
6位顶尖投资人的2025创投观察丨WAVES新浪潮2025
36氪· 2025-06-20 15:42
中国创投市场现状 - 中国创投市场处于周期筑底转折点与结构性转型深化期 政策主导 国资与资本高度集中是新生态特征 [1] - 2025年被视为中国科技创新新周期起点 DeepSeek等明星项目重燃市场对科技价值重估热情 [10][11] - 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态势 AI 机器人 具身智能等领域投资热度高涨 部分赛道仍面临寒冬 [14] 投资机构布局策略 - 头部机构普遍采取双币基金运作模式 管理规模超150亿元 累计投资企业达130-600余家不等 [4][5] - 投资方向聚焦硬科技 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 早期项目占比显著 [4][5][6] - 联想创投等CVC机构通过280余家科技企业投资 构建围绕联想生态的产业布局 [4] 市场动态与投资体感 - 2025年上半年出现局部投资高潮 优质项目一个月内可获七八个TS 呈现牛市征兆 [14] - 生物医药板块因创新药出海交易创新高而回暖 对外授权金额创历史纪录 [6] - 港股市场涨幅全球领先 科技与消费企业上市表现优异 提振一级市场信心 [8] 科技投资方法论 - 强调"大方向确定性"与"细分赛道灵活性"结合 需保持十年如一日布局定力 [16] - 科研人才需兼具企业家精神 团队组合优于单打独斗 建议科学家+企业家股权结构 [18][20] - 技术路径选择至关重要 需长期跟踪学习 如VR/AR领域持续观察8-10年才等来爆发 [22] 退出机制创新 - 退出渠道多元化发展 除IPO外 并购重组案例显著增加 政策面鼓励产业整合 [24] - 机构建立专门退出流程与退委会 美元与人民币基金退出策略差异化明显 [28][29] - 探索早期VC与上市公司定增协同模式 推动资本与产业高效融合 [28] 行业趋势判断 - 200人规模科技团队展现超强战斗力 预示"精兵作战"将成为创新主流模式 [17] - 消费科技领域潜力巨大 影石科技科创板700亿市值印证产品力为王逻辑 [11] - 技术突破具备抗周期韧性 市场动荡期更应关注底层技术创新能力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