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区建设

搜索文档
北京顺义:“十四五”以来工业产值年均增长8.2%
北京商报· 2025-09-15 20:49
经济增长与投资建设 - GDP年均增长5.8% 去年总量达2388亿元 [3] -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5% 去年总量突破600亿元 [3] - 工业产值年均增长8.2% 去年总量近2000亿元 [3] 高端制造业发展 - 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累计生产整车165万辆 产值3360亿元 年均增长13% [3] - 航空航天产业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5% 飞机维修领域年产值达140亿元 [4] - 医药健康产业贸易规模连续两年超千亿元 医药制造领域集聚40余家重点企业 [4] 现代服务业布局 - 航空服务业拥有220余家企业 去年营收近2000亿元 [4] - 商务会展业拥有两大场馆总面积超80万平方米 承接全球百大商展品牌 [4] - 临空经济区去年企业营收超3500亿元 发展指数居全国首位 [5] 产业集聚与平台建设 - 新能源智能汽车集聚四大整车企业及150余家上下游企业 [3] - 航空航天产业依托中航/航天产业园集聚20余家重点企业 [4] - 中德产业园集聚德资企业120余家 天竺综保区全国空港型保税区排名第一 [5] 基础设施与区域发展 - 全区公路总里程近3000公里 推进京密高速等重大项目 [7] - 首都国际机场通达全球57国225个航点 洲际航点数量全国首位 [5] - 连续六年举办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 今年参赛项目与人数双破万 [6] 产业创新与生态构建 - 建设2500亩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 [3] - 北京航空发动机维修项目投产 填补高推力航空发动机维修领域空白 [4] - 建成全国唯一罕见病用药保障试点先行区 [4]
“两区”建设以来 北京石景山区累计新设外资企业146家
中国经济网· 2025-09-15 11:35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5日讯(记者朱晓倩)9月14日,记者从2025年服贸会石景山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 示范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两区"建设以来,北京市石景山区累计推动落地项目941个,其中外 资项目83个;累计新设外资企业146家,年均增长18.6%。 产业发展能级跃升。"在现代金融领域,累计引进现代金融机构300余家,形成光大、华夏、邮储信用卡 中心和阳光消费金融'三卡+消金'发展格局。"胡浩介绍,石景山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设立京西 游戏创意产业联盟,建成2家市级信息消费体验中心,集聚游戏企业110余家。连续五届成功举办中国科 幻大会、集聚科幻企业和机构230余家。 发布会上,石景山区副区长胡浩介绍,石景山区充分发挥服务业扩大开放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吸引和聚 集国际投资为主线,不断探索服务业开放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 对外开放提质增效。胡浩介绍,石景山区出台首个区级层面吸引国际组织落户便利化措施,设立香港招 商工作站,成立区国际商会,赴新加坡、德国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20余场。 制度创新成果丰硕。胡浩表示,"两区"建设以来,石景山区累计形成15项创新实践案例,其中5项被市 级 ...
“两区”建设以来,石景山累计新设外资企业146家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4 17:12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 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 9月14日,记者从服贸会石景山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两区"建设以 来,石景山区累计推动落地项目941个,其中外资项目83个;累计新设外资企业146家,年均增长 18.6%,在城六区中排名第二位。 石景山区副区长胡浩介绍,全区充分发挥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引领作用,以吸引和聚集国际投资为主 线,不断探索服务业开放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在现代金融领域,全区累计引进现代金融机 构300余家,形成光大、华夏、邮储信用卡中心和阳光消费金融"三卡+消金"发展格局,北京银行保险产 业园纳入全市"两区"建设重点园区,建设科创金融试验区、数字人民币综合性试验区。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石景山区设立了京西游戏创意产业联盟,建成2家市级信息消费体验中心,集 聚游戏企业110余家。与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共建"数据(数字)资产流通创新中心",推动信息技术 产业加快链入国际市场。全区已连续五届成功举办中国科幻大会、集聚科幻企业和机构230余家,成为 全市"一核多点"中的"一核",京西科幻之城加速崛起。 在人工智能产业领域,石景山区启动建设北京 ...
五年来,顺义“两区”建设累计入库项目达到4676个
新京报· 2025-09-13 21:04
9月13日,记者在顺义区"两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五年来,顺义区累计入库"两区"项目4676个, 位居全市第一,2024年在全市"两区"和重点园区综合考评中均获评"A"类。在试点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 入限制、促进贸易与投资便利化、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顺义区持续发力,已完成200余项"两区"重点 任务,探索形成了16项"两区"突破性政策和创新模式,其中8项为全国首创,创新密度居全市前列。 会展综合体规划超190万平方米 今年2月,首都国际会展中心即新国展二期,正式投入运营,由1栋会议中心、1栋五星级酒店、9栋展馆 和3栋登录厅组成,是目前北京市单体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综合型会展场馆。目前,中国国际展览 中心(顺义馆)即新国展一期,年均展馆设施利用率超50%,年均吸引观众超200万人次。新国展一二 期两馆总建筑面积超80万平方米,其中室内展馆总面积达31万平方米,占全市室内展览面积的一半以 上,跃居全国第五大会展综合体。 顺义区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蓬勃表示,顺义区将联动新国展一二期场馆,打造"顺义会展"品牌。同 时,顺义区推动新国展三期开发建设,进一步丰富酒店、餐饮、商业等功能,着力建设"以会展为主、 住商 ...
累计入库项目数全市第一,多项政策全国首创 北京顺义交出“两区”建设五周年答卷
北京商报· 2025-09-13 15:36
制度创新成果 - 完成200余项"两区"重点任务并探索形成16项突破性政策和模式创新 其中8项为全国首创[1] - 全国首创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 "保税+消费"升级 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试点等民生政策突破[1] - 航空服务领域首创国际包修飞机发动机等关键航材免抵退税试点 开通北京自贸区首条第五航权航线[1] - 建立罕见病药品保障"北京模式" 通过"一次审批、多次进口、保税备货"提升医药供应链效率[3] 产业发展成效 - 推动航空服务 医疗健康 金融 会展 文化贸易等多领域提质升级[1] - 北京航空发动机维修项目预计2026年投入运营 带动航空高端制造与科技研发集聚[1] - 医疗健康领域实现全国首单商业规模批次医药产品进口 跨境电商医药销售试点上半年完成37万单[1] - 金融领域吸引安联保险资产管理 贝宝支付 汇丰保险经纪等全国首家外资机构落户[2] - 文化贸易创新"区内仓储+区外展拍"模式 建设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流重要窗口[2] 园区建设进展 - 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形成航空全链条产业集群 吸引国际航协北亚办事处等国际组织入驻[2] - 天竺综保区在全国发展绩效评估中连续三年位列前十 进出口值达1235亿元 2020年以来年均增速19%[2] - 中德产业园集聚德资及相关企业超120家 年产业规模突破400亿元[2] - 打通国际快件 跨境电商 生鲜产品等13类特色口岸功能 创新"联程直转""双枢纽"协同监管措施[3] 企业集聚与便利化 - 累计推动4676个"两区"项目入库 项目数量位居全市首位[1] - 外资企业数量达2181户 较五年前增长50%[3] - 支持外籍人员在线身份认证 外资企业全程网办 提供中英文双语政务指引[3] - 设立外商投资"一站式服务"窗口和重大项目"绿色通道"提供个性化服务[3] 标准化与通关效率 - 拥有国家级标准化试点16个 其中市级试点2个[3] - 天竺综保区跨境贸易便利化标准化试点实现货物落地后6小时内提货 通关效率显著优于全国平均水平[3] - 构建高效进口药品和医疗器械通关平台[1]
“两区”建设以来西城累计纳入市级项目945个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10:31
中新网北京新闻9月11日电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北京市"两区"建设五周年新闻发布会 ——西城专场11日在首钢园新闻中心举行。自"两区"建设启动以来,西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全力 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今年上半年,五年来全区累计纳入市级"两区"建设项目945个,总金额 达7682.29亿元,已形成以金融街为核心、多产业协同发展的开放格局。 金融开放方面,西城立足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定位,扎实落实"两区"金融领域工作任务,推进金融街 重点园区建设。五年来,金融领域累计纳入市级"两区"项目208个,总金额6209.63亿元,占全区项目总 金额的80.83%。北京产权交易所、保德信保险资管公司、大和证券、高盛高华等一批全国(北京市) 标志性项目落地,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京金融法院相继成立,全国首个经济金融领域国家级基层立法联 系点进驻金融街,国家金融管理中心核心区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年新闻发布会——西城专场。西城区供图 北京市"两区"建设五周 科技引领方面,该区以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为核心载体,持续深化金融科技融合发展,从空间、生 态、监管服务、国际交流多维度推进金科新区发展,取得一系列突出成 ...
聚焦“两区”建设 打造高水平开放新高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2 08:12
朝阳区是首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2020年起,朝阳区坚持"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战略定位,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五年来,投资领域更加开 放透明,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要素流动保障更加顺畅,探索出多个"全国领先、北京首创"的开放模式。 探索出多个"全国领先、北京首创" 五年来,朝阳区聚焦国际金融、数字经济、商务服务、文化影视等重点领域,深化自主开放试点工作。 (QDLP)试点资格,跨境投融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在数据跨境流动方面,"北京CBD跨国企业数据流通服务中心"和"北京朝阳国际数据跨境服务 枢纽"先后设立,初步形成数据跨境流动"一南一北"双平台服务体系,落地全国首个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和首例人工智能领域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备 案案例。在人才跨境流动方面,率先为外籍人员提供"两证联办"一窗受理服务。实施出入境"扬帆"服务计划,为企业外籍人才提供签证和停居留便利。 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区设立56个外语服务窗口,实现外国自然人、香港非自然人投资主体登记业务全程网办。成立全市首个影视服务中心,在8家 影视特色园区试点设立广电政务审批帮办窗口,下沉七大类共20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企业迁移 ...
西城金融街已开放4家离境退税“即买即退”门店
新京报· 2025-09-12 00:01
项目投资规模 - 西城区五年累计纳入市级"两区"建设项目总金额达7682.29亿元 [1] - 累计项目数量945个 [1] - 金融领域项目金额6209.63亿元 占全区总额80.83% [1] 金融领域建设 - 金融领域累计纳入208个项目 [1] - 北京证券交易所和北京金融法院相继成立 [1] - 全国首个经济金融领域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进驻金融街 [1] - 保德信保险资管公司、大和证券、高盛高华等标志性项目落地 [1] 跨境贸易服务 - 设立"即买即退"集中退付试点 整合265家退税商店 [1] - 开放4家即买即退门店 构建商圈辐射全城通办格局 [1] - 开展跨境涉税宣讲 搭建税银桥梁助力企业规避双重征税风险 [1] 数字经济发展 - 2024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超2400亿元 [2]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超2600家 [2] - 规模以上数据企业718家 营收突破2000亿元 [2]
2025服贸会|北京海淀累计新增“两区”项目2982个
搜狐财经· 2025-09-11 22:21
9月11日,海淀区"两区"建设五周年新闻发布会在2025年服贸会上举办。发布会上,海淀区商务局、北京市公安局 海淀分局、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综保区管理处、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分别介绍五年来"两区"建设取得的突破性 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两院院士全国占比超35% 海淀区深入推进人才、资金、数据、商品四大要素全环节改革,取得多项全国、全市首创成果。 人才要素方面,海淀区深入实施"海英计划",人才资源总量超200万人,两院院士646人,全国占比35.8%。数据要 素方面,全国首个高端数据标注示范基地在海淀正式揭牌成立,制定全市自贸区第一批人工智能训练数据出境"负 面清单",成立数据跨境服务站,目前已有9个业务场景通过数据出境安全评估。资金要素方面,发布规模达100亿 元的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三期基金,基金总规模增至200亿元。规划总规模300亿元的全国首批首支央企创业投 资母基金落地海淀,君联资本启动发行全国首批、北京首单民营创投机构科创债券。商品要素方面,中关村海关 持续压缩货物通关时间,深入推进各项便捷措施和优惠政策。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综保区管理处副处长汪洋介绍,中关村综保区是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首个应 ...
聚焦“两区”建设 北京朝阳区新设外资企业2398家 形成87项制度创新成果
中国经济网· 2025-09-11 13:09
北京朝阳区"两区"建设五周年总体成就 - 五年来朝阳区作为北京"两区"建设主承载区 聚焦国际金融 数字经济 商务服务 文化影视等重点领域 深化自主开放试点 探索多个全国领先及北京首创开放模式 [1] - 推动150余项先行先试改革试点政策实施 落地109个全国及全市首创性突破性项目和试点 累计形成87项制度创新成果 15项原创性改革举措全国复制推广 数量居全市首位 9项改革举措全市复制推广 [1] - "两区"入库项目4473个 已落地2644个 其中预计投入外资总额居全市首位 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398家 占全市28.4% [1] - 2024年1至7月完成货物进出口总额7239.3亿元 占全市总量39.8% 实际使用外资13.0亿美元 占全市43.7% 居各区首位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173家 占全市70% [1] 金融领域发展成果 - 朝阳区金融机构数量突破1800家 其中外资(合资)机构近400家 占全市总量约65% [2] - 自贸试验区朝阳组团落地16家自贸专营银行 全市首家自贸试验区专营证券和专营保险机构 数量全市第一 落地全国首单券商代客结售汇业务等12个全国全市首批首个试点政策 [2] - 2024年1至6月全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77.1亿元 同比增长14.1% [2] 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进展 - 朝阳区集聚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近700家 元宇宙(互联网3.0)集聚产业链企业超1400家 [2] - 2024年上半年信息服务业与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合计占GDP25.8% 信息服务业跃升为全区第二大支柱行业 1至8月对区级收入增收贡献率达49.4% 科技服务业拉动力全市第一 [2] 文化领域开放与国际化 - 依托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打造国家文化出口基地 建成全市首个AIGC视听产业创新中心 落成正大宝库等工艺品保税库 发展经验全国推广 [3] - 区内泡泡玛特 掌阅科技 环球视通 中阿卫视 快看漫画 蓝海集团等文化走出去示范企业加快国际化步伐 [3] 未来发展规划 - 朝阳区将持续推动制度型开放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深度参与全球经贸合作 [3] -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强化重点园区示范引领 推动朝阳组团 中关村朝阳园等功能区特色化 差异化 协同化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