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并购
icon
搜索文档
宸睿资本胡维波:在并购浪潮中,成为产业赋能的“交易艺术家”
搜狐财经· 2025-08-08 19:27
不确定性成为新常态的时代,企业增长逻辑正被深刻重塑。曾经的"资本为王"逐渐让位于"产业协同",而并购——这条在西方市场被反复验证的企业进化 路径,正逐步成为中国企业穿越周期、跨越边界的核心战略工具。 在这波滚滚而来的产业整合大潮中,宸睿资本凭借其"用投行优化资源配置、用投资链接资源生态"的独特理念,不仅扮演着资本的桥梁,更成为连接产业 理性与资本智慧的"交易艺术家"。 宸睿资本创始人胡维波 胡维波认为"最好的Banker是deal maker,即创造并定义交易",他创办的宸睿资本始终专注在"一米宽"的大消费领域,用"一万米深"的专业精神践行"用投 行优化资源配置、用投资链接资源生态"的服务理念,不断创造着产业价值。 NO.1 创造和定义风口的"产业投行家" 宸睿资本(Firmawise Capital)是一家深耕大消费领域的精品投行和投资机构,以独特的"投行+投资"双轮驱动模式,在消费行业不断开拓创新。公司名 称"宸睿"取自"怀德居宸,思睿观通",寓意以全局视野洞察本质,以德为先创造价值。"宸",为北极星所在之地、星天之枢,象征高远与专业、权 威;"睿",意为深远智慧、洞察先机。宸睿,寓意"高屋建瓴、洞悉趋势 ...
并购重组浪潮奔涌,产业并购渐成新共识
证券时报网· 2025-07-31 16:04
并购重组市场概况 - 2024年9月至2025年6月A股重大资产重组共计196起,同比增幅达172% [1] - 政策层面大力支持并购重组,包括新"国九条"和"并购六条"等具体举措落地 [1] - 2024年科技行业并购表现亮眼,半导体、军工、生物医药和传媒行业平均并购金额较十年均值大幅提升 [1] 并购重组价值创造 - 横向并购可整合优势资源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纵向并购可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加速创新技术转化 [2] - 并购是企业培育第二增长曲线和向新质生产力领域迈进的重要途径 [2] - 2024年以横向或垂直整合为目的的并购交易占比达57.8%,近三年占比逐年提升 [2] 产业并购趋势 - 并购市场正从"套利并购"向"产业并购"质变,借壳上市和多元化并购仅2单创十年新低 [2] - 上市公司并购更多围绕主业和实业需求进行,而非单纯资本运作 [2] - 新希望集团通过10年并购整合食品产业链数十家企业,未来继续聚焦食品产业链科技、品牌和供应链领域 [2] 并购策略与行业实践 - 并购投资应加强前端行业研究,提升企业可持续能力和生态系统 [2] - 梧桐树资本2023年进入并购领域,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收购相关价值资产 [3] - 并购市场应形成新共识,从"资本无序扩张"转向"产业整合、资本协同" [3] 企业并购案例 - 招商局集团并购案例显示并购组从不起眼部门发展为重要业务板块 [1] - 草根知本通过并购整合食品产业链企业并实现成功上市 [2] - 光明区认为并购是更好实现企业价值的途径,无论是并购方还是被并购方 [1]
并购重组浪潮奔涌 产业并购渐成新共识
证券时报· 2025-07-31 11:08
并购市场整体趋势 - 2024年9月至2025年6月A股重大资产重组共计196起 同比增幅达172% [1] - 政策层面大力支持并购重组 包括新"国九条"和"并购六条"等具体举措落地实施 [1] - 并购重组正日益成为推动产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力量 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 行业并购表现 - 2024年科技行业在并购市场表现亮眼 半导体、军工、生物医药和传媒行业平均并购金额较十年均值大幅提升 [1] - 以横向或垂直整合为目的的并购交易占比高达57.8% 近三年占比逐年提升 [2] - 借壳上市、多元化并购仅2单 创十年以来新低 [2] 并购策略转变 - 并购市场正从"套利并购"向"产业并购"质变 [2] - 上市公司并购更多围绕主业、实业需求进行 而非单纯资本运作 [2] - 从"资本无序扩张"走向资产、资本有序循环 从"市值驱动、资本驱动"向"产业整合、资本协同"转变 [3] 企业并购案例 - 新希望集团通过10年时间并购整合食品产业链数十家企业 未来继续聚焦投资并购食品产业链的科技、品牌、供应链等领域 [2] - 招商局集团并购案例显示 并购组从投行最不起眼的部门变为政策支持下具有广阔空间的业务 [1] - 梧桐树资本2023年进入并购领域 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收购相关价值资产 [2] 并购方法论 - 应加强前端行业研究 并购目的是提升企业可持续能力而非一时市值上涨 [2] - 通过践行产业和金融的结合创造价值 [2] - 并购是更好实现企业价值的途径 包括并购方发展业务曲线和被并购方融入产业链 [1]
并购重组浪潮奔涌 产业并购渐成新共识
证券时报· 2025-07-31 03:04
并购市场整体趋势 - 2024年9月至2025年6月A股重大资产重组共计196起 同比增幅达172% [1] - 政策层面大力支持并购重组 包括新"国九条"和"并购六条"等具体举措落地实施 [1] - 并购市场正从"套利并购"向"产业并购"质变 2024年以横向或垂直整合为目的的并购交易占比达57.8% [2] - 借壳上市和多元化并购仅2单 创十年新低 上市公司并购更多围绕主业需求进行 [2] 行业并购表现 - 科技行业在并购市场中表现亮眼 半导体、军工、生物医药和传媒行业平均并购金额较十年均值大幅提升 [1] - 草根知本基金通过10年时间并购整合食品产业链数十家企业 未来继续聚焦食品产业链的科技、品牌和供应链领域 [2] 企业并购策略 - 招商局集团并购案例显示并购组从不起眼部门发展为重要业务 "并购六条"为市场舒展空间 [1] - 新希望集团构建"从田间到嘴边"完整产业链 通过并购整合强化产业布局 [2] - 远致富海强调加强前端行业研究 并购应提升企业可持续能力而非短期市值 [2] - 梧桐树资本2023年进入并购领域 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收购价值资产并管理 [2] 并购市场发展方向 - 并购应从"资本无序扩张"转向资产资本有序循环 从"市值驱动"转向"产业整合与资本协同" [2] - 企业通过并购优化第一曲线或第二曲线 被并购方融入产业链龙头可更好实现价值 [1]
产业升级新动能!创投大会“把脉”并购重组:打通创新链、构建新共识
证券时报网· 2025-07-25 14:15
并购市场整体表现 - 2024年9月至2025年6月A股重大资产重组共计196起 同比增幅达172% [1] - 2024年全年179家上市公司首次公告重大资产重组计划 较2023年增长48% 其中119家在"并购六条"发布后披露 [3] - 科技行业并购表现突出 半导体 军工 生物医药和传媒行业平均并购金额较十年均值大幅提升 [3] 政策环境与制度支持 - 新"国九条"和"并购六条"政策出台 简化流程 提升效率 拓宽并购边界 [2] - 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 提出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等六方面举措 [2] - 交易所同步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等规则并公开征求意见 [2] 并购类型与行业趋势 - 以横向或垂直整合为目的的并购交易占比达57.8% 近三年占比逐年提升 [4] - 借壳上市和多元化并购仅2单 创十年来新低 [4] - 新希望集团通过并购构建"从田间到嘴边"完整产业链 草根知本基金聚焦食品产业链科技 品牌和供应链领域 [4] - 梧桐树资本围绕半导体 新材料和先进制造领域开展并购 践行产业与金融结合 [4][5] 并购价值与战略意义 - 横向并购可整合资源实现规模经济 纵向并购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加速技术转化 [3] - 并购成为企业培育第二增长曲线和向新质生产力领域迈进的重要途径 [3] - 远致富海强调并购应提升企业可持续能力 而非短期市值上涨 [4] - 招商局创科集团指出并购市场从"市值驱动"向"产业整合"转变 [3][5] 区域发展与产业实践 - 深圳市光明区支持企业通过并购融入产业链龙头实现价值提升 [2] - 全国创投协会联盟在光明科学城设立基地 推动并购与创投结合 [5]
“温州鞋王”卖掉亲手打造的疫苗企业
每日商报· 2025-07-23 06:26
康华生物控制权变更 - 公司控股股东王振滔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向万可欣生物转让2846.66万股股份,占总股本21.91%,转让价格65.03元/股,合计18.51亿元 [2] - 交易完成后万可欣生物将持有29.99%表决权,成为控股股东,公司实控人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 [2] - 王振滔将剩余持有的8.0829%股份表决权委托给万可欣生物,彻底退出公司管理 [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4.32亿元,同比下降9.23%,归母净利润3.99亿元,同比下降21.71% [3]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38亿元,同比下降55.70%,归母净利润2070.86万元,同比下降86.14% [3] - 公司已上市产品包括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和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2] 二级市场反应 - 复牌首日股价下跌6.87%至67.06元/股,换手率14.87%,成交额11.76亿元 [3] - 次日继续下跌1.10%至66.32元/股,总市值86.18亿元 [3] - 停牌前年内累计涨幅34.59%,7月11日单日涨幅16.20%至72.01元/股 [3] 收购方背景 - 万可欣生物成立仅十余天,背后有上海国资深度参与 [4] - 上海市国资委通过上海医药集团间接持股19.79%,通过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持股80.2% [4] - 上海国投先导生物医药私募投资基金和上海医药为主要出资方,出资比例分别为45.34%和20.16% [4] 行业并购趋势 - 此次收购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并购基金自3月26日落地以来的首单交易 [6] - 私募基金收购上市公司案例涌现,如启明创投4.52亿元收购天迈科技26.10%股份 [6] - 多地已发布产业并购基金,加速产业整合 [6]
产业并购跟踪03期:中化装备拟定增收购"两机”资产,央企产业链整合提速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7-21 16:51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 - 中化装备拟定增收购益阳橡机100%股权和北化机100%股权,构成央企内部产业链整合[3] - 元力股份拟定增收购同晟股份控制权,收购比例待确定[3] - *ST威尔拟现金收购紫江新材51%股权,交易总价值54585.73万元,紫江新材2024年铝塑膜国内市场占有率22.2%[3] - 福达合金拟现金收购光达电子不低于51%股权[3] 近一周更新进展的重组案例 - 杰美特收购思腾合力控制权进行中[7] - 信邦智能定增收购英迪芯微控制权处于董事会预案阶段[7] - 新晨科技定增收购天一恩华96.9628%股权处于董事会预案阶段[7] 一级市场并购案例 - 凯撒旅业子公司拟收购国旅福建51%股权,交易价值1683万元[13] - 睿高股份出售睿通环保100%股权,交易价值327.2396万元[13] - 中国生物制药子公司拟收购礼新医药95.09%股权,交易价值95092万美元[16]
华兰生物:强化市值管理 进一步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证券时报网· 2025-07-15 21:28
公司动态 - 华兰生物积极响应监管要求出台《市值管理制度》并计划适时开展并购重组以强化主业竞争力和产业协同效应 [1] - 公司2024年采浆量达1586.37吨创历史新高在血液制品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三 [3] - 通过并购苏州华辰和贵州广西10家浆站等举措从区域企业跃升为行业龙头 [2] 行业格局 - 血液制品行业形成以中国生物技术集团泰邦生物华兰生物上海莱士等大型企业为龙头的竞争格局 [2] - 上世纪90年代市场由中生集团下属6大生物制品所及外资企业垄断近年国内企业通过并购整合提升市场份额 [2] - 行业集中度提升有助于落实监管要求提高规范性和安全性政策鼓励兼并重组 [4] 经营策略 - 华兰生物通过并购浆站强化绩效考核和浆站管理队伍建设多措并举提升采浆量 [2][3] - 公司2004年以2984.4万元收购苏州华辰52.5%股权后增资至75%控股 [2] - 2007年参与浆站改制收购贵州广西10家浆站及重庆益拓资产奠定龙头地位 [2] 行业趋势 - 血液制品行业技术和资金壁垒高国家在准入原料采集等方面制定严格监管措施 [4] - 未来行业关键词从"扩张"转向"提质"胜负取决于创新能力和运营效率而非扩张速度 [5] - 行业集中化是大势所趋符合经济规律和监管目标将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5] 并购分析 - 单采血浆站数量和单站采浆量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整合低效资产可能拉低效率 [5] - 血液制品行业"积木式"并购难产生协同效应并购易整合难 [5] - 行业仍有重新洗牌可能国企垄断或民企整合尚未定论 [5]
年内港股私有化退市频现 并购与转型成企业破局关键
证券日报· 2025-07-08 01:08
港股私有化退市概况 - 截至7月5日港股年内退市公司达30家其中15家为私有化退市数量与去年全年持平 [1] - 港股市值1亿港元以下公司共474家部分公司日均成交额不足10万港元 [1] - 流动性不足估值低迷及上市成本高是私有化主因产业并购需求推动主动退市 [1] 私有化行业分布与案例 - 私有化企业涉及物流投资软件开发服装零售等多个领域 [2] - 安科系统私有化报价每股1.10港元较停牌前溢价37.5% [2] - 粤丰环保被瀚蓝环境子公司以110亿港元收购92.78%股份完成产业整合 [2] - 中粮包装被奥瑞金科技以60.66亿港元现金要约收购 [2] - ESR私有化估值552亿港元较停牌前市值溢价13.6%将专注物流与数据中心业务 [3] 流动性不足与成本压力案例 - 复星旅游文化退市前股价7.75港元较停牌溢价超1倍总市值96.47亿港元 [4] - 融信服务退市前股价0.6港元较发行价跌87.7%总市值缩水至3.05亿港元 [4] - 主板上市公司年费成本达14.5万至106.9万港元 [4] - 堡狮龙退市前股价0.106港元较巅峰市值缩水超90% [5] 私有化失败与进行中案例 - 金利来集团私有化议案未获股东大会通过 [6] - 谭仔国际私有化议案已通过将于8月19日退市 [6] 市场影响与趋势 - 私有化推动港股结构优化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 [1][3] - 企业退市后可优化治理聚焦核心业务实现战略转型 [1] - 产业并购类私有化促进行业头部整合符合国家战略方向 [2]
王杰:产业并购与发展机遇紧密相连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7-06 18:59
会议背景 -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在第14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上举办主旨会议,主题为"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动能——数智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 [1] - 会议设置主旨演讲、高端对话、主题发言和圆桌交流环节,汇聚金融、保险、法律与健康产业领域的顶尖学者和资深从业者 [1] - 会议已连续举办十届,累计邀请演讲嘉宾210余位,现场参与达8000人次,线上覆盖听众超百万,媒体传播超80万次 [11] 产业并购与发展机遇 政策鼓励 - 2024年3月15日出台《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收紧IPO、发审从严 [5] - 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发布"新国九条",严格退市制度,涵盖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和重大违法类四大类,精准打击"保壳"行为,加强借壳上市监管 [5] - 2024年4月1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优先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 [5] - 2024年6月19日证监会推出"科创板八条",深化科创板改革 [5] - 2024年9月24日证监会发布"并购六条",快速推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6] - 2025年2月28日证监会强调科技型并购重组的绿色通道,鼓励上市公司采用股份、现金、定向可转债等多种方式实施并购重组 [7] - 2025年5月6日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联合公告推出"科企专线",允许未盈利的特专型科创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上市 [7] 金融赋能 - 金融赋能需推动科学家、企业家和投资家携手合作,形成完整生态 [2] - 广州虽企业家众多,但在吸引科学家和投资家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8] - 金融赋能需具备三个一流团队:一流的投资银行家、并购专业基金管理人和中介机构 [8] - 大型项目中中介尽调团队达50人,涵盖产业、财务、法务、环评合规、评估师等多领域 [8] - 需挖掘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动能"四新",强链补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8] 发展趋势 -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涵盖A股、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等 [10] - 上市公司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科技创新是未来主旋律 [10] - 发展耐心资本,解决资本短期性与企业发展不匹配问题 [10] - 上市公司业绩、科技含量信息类、材料类近五年复合增长率达12.5%-17% [10] - 提升制度包容性,科创板和创业板规则调整,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 [10] -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核心驱动力之一,具有巨大发展空间和产能 [2] - 产业集群如传统制造业、能源汽车、高清视频等,以及现代服务业如会展服务、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等,是未来发展的主力军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