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发展
搜索文档
(活力中国调研行)生态打底、产业赋能、文旅引流:宿迁宿城走出乡村融合发展新路径
中国新闻网· 2025-10-31 13:25
核心观点 - 宿迁市宿城区王官集镇通过“生态打底、产业赋能、文旅引流”的模式,实现了“产业+旅游+乡村”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乡村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1][6] 产业发展 - 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蝴蝶兰种植基地落户王官集镇,占地950亩 [2] - 基地拥有20多万平方米智能恒温温室,年生产蝴蝶兰超2000万株,每株售价2.5元至3元,年营收达6000多万元 [4] - 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带动160多名工人就业,人均月工资约3500元,村集体年增收150余万元 [4] - 借助5G物联网技术精准控制开花适宜温度,使销售旺季从中秋、春节延伸至全年 [4] 文旅融合 - 朱海休闲运动小镇占地8900亩,以“水美朱海·渔乐田园”为主题,4000亩水域经生态治理获新生,获中央专项资金1.2326亿元 [4] - 小镇业态齐全,包含房车营地、精品民宿、研学基地等,每月举办超过5场体育赛事,如百万元钓鱼大奖赛、游泳赛、龙舟赛等 [6] - 2024年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经营收入突破3000万元,成为长三角休闲度假热门目的地 [6] - 作为省级乡村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带动500余人就业,村集体年增收400万元,村民年人均增收5万元 [6] 生态与乡村建设 - 苗圩村在乡村改造中坚持“不搞大拆大建”,保留村庄基本肌理和水文条件,疏通连通原有水系,保留老树老物件 [2] - 村庄占地3.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450亩,220户村民家园焕发新颜 [2] - 朱海小镇拥有8.5公里环湖路、16.6公里风景道及7000株色叶树种,形成四季有景的如画风光,为康养旅游度假区奠定生态基调 [4][6]
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来自第三届CATA航空大会的观察
新华社· 2025-10-26 21:27
行业技术发展与创新 - 长龙航空研发高精度三维检测系统,通过手持扫描仪快速精准捕捉飞机细微结构损伤,实现快速建模与智能检测分析,提升维修效率和飞行安全 [1] - 海航航空集团应用VR机务技能培训系统,用于机务维修培训,使学员能够对复杂或存在安全风险的项目建立认识,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 [2] - 海航的VR培训系统已覆盖A320、B787、E190等5个机型,累计完成近2万人次培训 [3] 关键设备国产化进程 - 中国航油集团与航天六院合作,用5年时间攻克技术难题,成功研发国产加油栓及相关设备,其关键性能全面达到国际标准,成本仅为进口产品约40% [4] - 国产加油栓设备已在广州白云等大型机场落地使用,双方计划在更大规模推动机场供油关键装备国产化进程 [4] 行业政策与未来方向 - 民航局表示“十五五”时期民航发展将更突出质效提升、功能体系优化和资源配置效率提高 [4] - 全行业将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增强民航系统性和产业韧性,完善民航自主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4] 大会概况 - 第三届CATA航空大会以“安全护航两翼齐飞 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为主题,吸引近200家单位参会参展 [5]
【南粤聚才 智创未来】东莞园区专场 圆梦在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1 07:19
活动简介 14:00-16:00 直播专场 东莞园区专场 2025年广东省直播带岗活动将在2025年7月-12月开展40场线上招聘会。本次活动由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指导,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东省教育 厅、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联合主办,广东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广东省就业服务管理局、广东省青少年事业发展中心、广东 经济科教频道共同承办。 本场是第20场,【园区专场】为你带岗! 直播信息 直播场次 第20场 直播时间 2025年10月20日 直播地点 东莞天安数码城 (广东省东莞市天安一街黄金路1号) 一键投递简历 直播企业 鸿图医疗器材(东莞)有限公司 企业简介 鸿图医疗器材(东莞)有限公司隶属于香港鸿图集团,公司总部设在香港。鸿图医疗器材(东莞)有限公司是香港鸿图医疗制造有限公司的两个生产基地之 一,工厂始建于1988年,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东兴工业区。 工厂专门从事现代手术类医疗器材的设计、开发、生产和加工。产品全部出口于海外,并在欧洲、美国设有分公司。工厂实行ISO9001:2003质量管理体系, 公司产品均通过ISO13485及CE认证。并符合美国的食品药品监督局优秀生 ...
新华视点丨多元特色绘就文旅发展新图景
新华网· 2025-09-27 14:03
近年来,国内多地深挖地域特色,发挥资源优势,通过文化赋能、模式创新等方式,多维度展现文旅产业发展新态势。 这里是东北地区首个全景式金代文化体验项目——长白山·金1172情景式金代主题演艺街区。该项目总占地面积达14000平方米,创新采用"文化 +科技+演艺"的融合模式,挖掘金代与长白山的历史渊源。 项目每日常态化呈现30余场演艺活动,设置了角色扮演互动、金代市井生活体验、祈福仪式展演、长白山奇境探秘四大模块。这些模块引导游客 从"旁观者"转变为"剧中人",实现多层次沉浸式体验。 近年来,长白山将生态建设、城镇发展与文化旅游相融合,坚持山上山下、景区城区一体化联动发展,把池北区二道白河小镇精心打造成4A级景 区、"国际慢城"。游客不仅能到山上观赏神秘壮美的天池景观,在山下亦可欣赏自然美景,体验小镇"慢生活"。 近年来,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立足"南太行之巅"的独特区位,依托生态、气候、文化、药材等资源优势,坚定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 探索出一条"生态价值转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路径。 "咖旅+"的多元业态带来了普洱旅游热。2025年7月至8月,普洱市全市共接待游客1025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86.5 ...
“粮食安全看山东”之保龄宝公司:小玉米造就中国功能糖产业领军者
中国发展网· 2025-09-24 13:35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1997年 位于山东省德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以玉米为原料生产功能糖产品 [1] - 工业园占地1600余亩 员工1400余人 建有16条功能糖生产线 综合产能100余万吨 [1] -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国家绿色工厂 国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 [1] - 国内首家完成低聚糖工业化生产 2009年深交所上市 成为国内同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 [1] 玉米收储管理 - 建立严谨粮食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细化各环节操作流程和标准 [2] - 每批次入库粮食进行多维度检测 确保符合国家标准 [2] - 2024年收储玉米32万吨 平均日收购量1000吨 收购地区主要为山东河北河南 [2] - 通过手机APP和微信小程序发布收购信息 价格公开透明 参照季节及周边行情制定 [2] - 建立粮食价格动态监测机制 确保收购价格合理 保障农民利益 [2] 仓储设施建设 - 现有粮食存储平房仓钢板仓13个 存储能力8万吨 [3] - 粮仓确保气密性隔热性防水性达标 对原有粮仓升级改造 提高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3] - 安装智能通风系统和粮情测控系统 实时监测温度湿度粮情 [3] - 新建粮仓安装自动化出入库系统 实现快速装卸和精准计量 [3] 玉米精深加工 - 通过技术创新延伸玉米产业链价值 向高价值产品聚焦 [4] - 从淀粉糖到功能糖到药用糖到新型营养素及终端消费品 实现玉米价值十几倍上百倍增值 [4] - 赤藓糖醇阿洛酮糖DHA等高价值产品相继投产 实现企业产能提升和经济效益提高 [4] - 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拉动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增长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4]
【榆林】陕西省第一届冬季运动会服饰设计大赛总决赛颁奖典礼举行
陕西日报· 2025-09-17 08:30
赛事概况 - 2025中国榆林羊绒毛服饰设计大赛暨陕西省第一届冬季运动会服饰设计大赛总决赛颁奖典礼于9月14日举行[1] - 大赛自4月启动共征集到作品100余件经严格初评最终15组优秀作品晋级总决赛[1] - 决赛围绕冬运会榆林市代表团服饰冬运会组委会工作团队服饰冬运会组委会志愿者与开闭幕式引导员及颁奖礼仪服饰3个类别展开角逐[1] 赛事成果与亮点 - 作品《绽冬》《秦观跃动》《破冰》分别荣获三个类别的金奖[1] - 颁奖礼上中国金顶奖设计师计文波携手榆林羊绒带来以《沁园春·雪》为灵感的“雪舞金朝”联名大秀将地域文化与羊绒材质深度交融[1] 产业融合与发展战略 - 大赛为榆林羊绒毛产业与体育时尚等领域融合发展搭建桥梁对提升品牌知名度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2] - 榆林作为全国非牧区养羊和山羊绒产量第一大市正全力推进羊绒毛产业全产业链升级致力于打造高端智造产业基地[2] - 官方表示将以大赛为新起点以绒毛为媒以赛事促产以设计赋能以开放聚力共同描绘高质量发展新画卷[2] 设计创新 - 金奖作品《秦观跃动》采用TPU膜材料以达到防水透湿效果在图案设计上将大雁塔轮廓与榆林剪纸文化相结合[2]
湖南华容县原县委书记刘铁健:地方特色产业如何强县富民
经济观察网· 2025-09-11 18:40
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 华容县棉花种植面积曾达50万亩 芥菜种植总面积20万亩 小龙虾养殖面积34.5万亩[1] - 土地流转率达65% 新型经营主体3300多家 农业机械化率80.6%[1] - 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加工产业总产值超400亿元 过百亿特色产业3个[1] 产业协同发展成效 - 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从2012年2.48缩小至2024年1.38[1] - 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68家 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1家[2] - 建成省级现代产业聚集区1个 特色产业园7个[3] 政府推动产业规模化措施 - 将土地流转目标写入县委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 凝聚县乡村三级工作合力[2] - 采取先建后租模式投入近10亿元建设芥菜产业园 建成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3] - 在三封工业园规划1000亩 首期538亩建设集加工仓储交易物流展览一体化园区[3] 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 明确"有基地有园区有品牌有龙头企业"发展路径 推进产业链建设[2] - 完成纺织产业全行业技术改造 引进壮大芥菜产业规模企业32家[2] - 通过政府融资或财政奖补推进园区基地和标准化厂房建设[3] 可持续发展实践 -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绝不引进高污染项目[3] - 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强化环评审批和环保执法[3] - 确保达标排放 不走"先发展后治理"老路[3] 农业发展挑战 - 农村基础配套和公共服务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3] - 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 分散式经营占比超30%[2][3] - 新型经营主体创新意愿和能力不强 进城务工农民返乡意愿强烈[3]
关注“后苏超”时代传播路径 2025年度第三期“守正创新”镇宣学堂举办
镇江日报· 2025-09-11 07:46
9月9日下午,市委宣传部举办2025年度第三期"守正创新"镇宣学堂,进一步加强全市宣传思想文化 干部政治历练、思想淬炼、专业训练,关注"后苏超"时代,围绕全市宣传系统如何接续热度,推动赛 事"流量"转化为城市发展"增量"展开交流讨论。 活动中,来自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文广旅局、镇江报业传媒集团、市文广集团等单位的9 名代表,围绕"苏超"带来的多维效应展开深度研讨。文旅创新推动跨区域文化交流的成功实践,衍生项 目助力特色文创、旅游线路等新场景经济转化,"全民参与式"城市叙事为城市形象传播赋能……面 对"后苏超"时代,如何在城市形象宣传、文体旅商融合等方面创新思路、主动策划,9位代表也提出建 议与方向。 活动指出,要以赛事热度为支点,撬动城市形象传播、文旅消费升级、产业融合发展的"增量杠 杆",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要以此次交流为契机,让"后苏超"效应持续 释放,为镇江现代化建设注入澎湃动能;要切实打造好"守正创新"镇宣学堂学习平台,让学思践悟的成 果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状态和实干实绩,推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 工作再上新台阶。(记者 吴韵晗) ...
猎神村“竹山变金山”
金融时报· 2025-08-26 10:45
生态治理成效 - 关闭5座石膏矿并舍弃近20年矿山经济 实现绿色转型 [1] - 划定生态保护区 整治矿区塌陷滑坡 实施复绿工程 [1][2] - 恢复群山叠翠自然面貌 保障公益林6900余亩 改造竹林6500余亩 栽种树木超30000株 [2] 生态修复技术 - 创新采用"小微湿地+"治理模式 修复65个采矿"天坑" [2] - 建成山地梯塘小微湿地群 梦溪湉园入选重庆市首批25个市级小微湿地名录 [3] - 水质达Ⅱ类标准 湿地植物从19种增至110种 水生无脊椎动物从13种增至52种 发现鸟类30余种 [3] 旅游产业发展 - 形成百里竹海民宿群 拥有乡村酒店及民宿50余家 客房700间 床位近1000个 餐位约4500个 [3] - 2024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 旅游收入超6000万元 [4] - 解决就业300余人 村集体经济增收248万元 分红60万元 人均纯收入达3.6万元 [4] 产业融合模式 - 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涌现民宿/康养/露营等新业态 [4] - 引入重庆怡幽谷农林开发公司/亿联集团等民营资本共建民宿项目 [4] - 打造"矿咖"等网红打卡点 利用废弃矿洞改造保留原始风貌 [4]
《滨州市冬枣产业发展促进条例》9月1日起施行
齐鲁晚报网· 2025-08-25 23:24
立法背景与目标 - 滨州市人大常委会制定《滨州市冬枣产业发展促进条例》以规范产业活动、健全产业链并促进高质量发展 该条例于2025年9月1日施行 [2] - 滨州冬枣产业历经30多年发展 现有种植面积30万亩、产量6亿斤以上、产业总产值突破55亿元 形成研发生产销售储藏物流加工旅游一体化集群 品牌价值达56.11亿元 枣农人均纯收入1.6万元 [3] - 产业存在集约化程度低、抗灾能力弱、品种退化、成本高、缺乏龙头企业、产业融合不足及副产物利用率低等问题 需通过立法推动全环节提升和全链条增值 [3] 产业规划与标准建设 - 条例要求制定覆盖品种苗木繁育、标准种植、产品研发、精深加工、物流交易及文化旅游的全产业链规划 以沾化区为核心形成辐射全国的产业集群 [4] - 规定市场监管部门需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种质资源保护、种植管理、贮藏保鲜、分级包装加工运输销售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4] 品牌建设与管理 - 市人民政府需推动冬枣品牌建设 明确品牌定位形象及推广策略 支持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的申请使用保护 [4] - 规范"沾化冬枣"地理标志管理使用 开展线上线下执法协作 鼓励品牌持有者参与价值评估和展销活动 [4][5] 产品质量控制 - 加强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管理和指导 要求销售时按规定包装并标明产品质量等级 [5] - 推动建设冬枣集中交易市场 完善冷链保鲜、仓储物流、快递配送及质量检测等配套设施和服务 [5] 产业融合与创新 - 鼓励冬枣生产经营者与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平台 促进关键技术设备研发和成果转化 支持新品种权申请和保护 [6] - 支持开展冬枣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和资源化利用 提升食品饮品工艺品保健品等生产能力以提高附加值 [6] - 推动冬枣产业与历史文化、休闲旅游、农事体验、特色餐饮、健康营养、研学教育及体育赛事等融合发展 [6] 服务保障措施 - 条例聚焦产业扶持 强化基础设施、信息技术、政策资金、金融保险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