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险资金入市
icon
搜索文档
预增!这家险企前三季度盈利300亿,超越2024年全年
券商中国· 2025-10-14 09:26
公司业绩表现 - 预计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99.86亿元至341.22亿元,同比增加93.06亿元至134.42亿元,同比增长45%至65% [1] - 前三季度盈利将创下公司同期业绩新高,并超越2024年全年盈利(262亿元) [1] - 三季报预增幅度高于半年报业绩增速,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47.99亿元,同比增长33.5% [2] - 上半年总投资收益增长逾四成,达到超450亿元 [2]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公司聚焦主责主业,围绕提升市场竞争力核心目标,巩固并深化专业化、市场化、系统化改革 [2] - 保险业务聚焦价值增长和品质提升,加快推进分红险转型,前8月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580亿元,同比增长21% [2] - 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资本优势,持续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增配抵御低利率挑战的优质资产 [2] - 前三季度中国资本市场回稳向好,使得投资收益在去年同期高增长基础上继续同比大幅增长 [2] 投资策略与资产配置 - 自去年以来明显增配权益资产,股票配置比例在上市险企中最高 [4] - 2024年股票资产在投资资产中占比从7.9%增至11.1% [4] - 截至上半年末,配置股票市值1992亿元,较年初增长10.2%,在1.7万亿元投资资产中占比升至11.6% [4] -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下,大量权益投资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司响应号召加大权益配置比例并把握市场结构性行情机会 [3] 股东回报 - 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中期现金红利0.67元(含税),合计约20.90亿元,占归母净利润比例为14.1% [4] - 优异的投资业绩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极大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股东回报水平 [3]
新华保险: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5%至65%
格隆汇· 2025-10-13 18:13
业绩预期 - 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299.86亿元至341.22亿元,同比增加93.06亿元至134.42亿元,同比增长45%至65% [1]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预计为289.98亿元至331.41亿元,同比增加82.85亿元至124.28亿元,同比增长40%至60% [1] 业绩增长原因:负债端 - 公司聚焦保险业务价值增长和品质提升,升级强基工程,强化制度经营和队伍自主经营能力 [2] - 在产品、服务、队伍、生态、科技、运营等领域全面做好保险负债端的经营管理,加快推进分红险转型 [2] 业绩增长原因:投资端 - 公司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资本优势,积极响应保险资金入市号召 [2] - 持续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增配能够抵御低利率挑战的优质底仓资产,夯实长期收益基础 [2] - 前三季度中国资本市场回稳向好,使得公司投资收益在去年同期高增长基础上继续同比大幅增长 [2]
新华保险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5%至65%
智通财经· 2025-10-13 17:41
业绩预期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9.86亿元至341.22亿元 [1] - 预计净利润同比增加93.06亿元至134.42亿元 [1] - 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45%至65% [1]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289.98亿元至331.41亿元 [1] - 预计扣非净利润同比增加82.85亿元至124.28亿元 [1] - 预计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40%至60% [1] 业绩增长原因:负债端 - 公司聚焦保险业务价值增长和品质提升 [2] - 升级强基工程并强化制度经营和队伍自主经营能力 [2] - 在产品、服务、队伍、生态、科技、运营等领域全面做好保险负债端经营管理 [2] - 加快推进分红险转型 [2] 业绩增长原因:投资端 - 公司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并优化资产配置结构 [2] - 充分发挥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的优势 [2] - 增配能够抵御低利率挑战的优质底仓资产以夯实长期收益基础 [2] - 前三季度中国资本市场回稳向好使得投资收益在去年同期高增长基础上继续同比大幅增长 [2] 战略导向 - 公司深入践行金融国企使命担当并聚焦主责主业 [2] - 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导向并围绕提升市场竞争力核心目标 [2] - 巩固并深化专业化、市场化、系统化改革 [2] - 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并坚定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 [2]
新华保险(01336)发布中期业绩 归母净利润147.99亿元 同比增加33.5%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17:18
财务业绩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收入合计694.29亿元,同比增加25.5% [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7.99亿元,同比增加33.5% [1] - 每股基本收益4.74元,拟派发中期现金股利每股0.67元 [1] - 上半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212.62亿元,同比增长22.7% [1] - 上半年新业务价值61.82亿元,同比增长58.4% [1] 投资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投资规模17125.22亿元 [1] - 上半年年化总投资收益率5.9%,上半年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6.3% [1] - 积极增配能够抵御低利率挑战的优质底仓资产,优化权益资产内部结构 [1] 业务发展 - 寿险业务增速较快,业务品质持续优化,规模和价值同步提升 [1] - 全渠道营销员规模(代理制)人数14.54万人,与2024年底人数基本持平 [1] - 累计处理理赔案件241万件,合计赔付金额73亿元 [2] - 日均赔付1.34万件,日均赔付金额4065万元 [2] 服务生态 - 完善"医康养财商税法教乐文"十大领域服务生态 [2] - 相关服务已覆盖400余万客户,服务能级显著提升 [2] - 持续打造"新华尊""新华安""新华瑞""新华悦"等服务品牌 [2] 渠道转型 - 个险渠道累计新增人力近2万人,同比增长182% [2] - 人均产能同比增长74%,带动队伍收入显著增长 [2] - 持续推进"XIN一代"计划,推动营销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深化转型 [2] 业务品质 - 个人寿险业务13个月继续率为96.2%,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 [2] - 25个月继续率为92.5%,同比提升6.9个百分点 [2] - 推动业务品质管控机制的完善,继续率指标持续改善 [2]
30次举牌、6400亿新增入市,保险资金在买什么
36氪· 2025-08-22 08:30
A股市场表现 - 8月21日A股总成交额再度突破2万亿元 连续7个交易日超2万亿元关口 [1] - 上证指数摸高至3787.98点 创10年新高 [1] - A股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1] 保险资金入市规模 - 上半年新增入市资金超6400亿元 远超去年全年新增体量 创历史新高 [1][2] -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36.23万亿元 同比增长17.39% [3] - 人身险公司股票投资规模达2.87万亿元 较年初增加6052亿元 [3] - 财险公司股票投资规模达1955亿元 较年初增加354亿元 [3] - 一季度净流入3900亿元 二季度净流入2500亿元 [3] 保险资金配置比例 - 股票投资余额达3.07万亿元 占比8.47% 创2022年以来新高 [1] - 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及长期股权投资余额合计占比20.64% [15] - 债券投资余额17.87万亿元 占比49.31% [16] - 存款余额3.02万亿元 占比8.33% [16] 历史配置变化趋势 - 2024年股票投资新增规模4855亿元 [5] - 2023年仅新增股票投资523亿元 [5] - 2022年股票投资余额减少6098亿元 [5] - 2021年新增6226亿元 占比10.70% [2] - 2020年新增3842亿元 占比8.66% [2] 保险资金举牌活动 - 年内举牌达30次 仅次于2015年的62次 [1] - 涉及20余家上市公司 [7] - 8月两周内举牌6次 偏向港股 [8] - 举牌标的从银行扩展至消费、保险板块 [8] 行业配置偏好 - 银行板块出现12次举牌 [8] - 公用事业行业4次举牌 [8] - 非银金融、交通运输行业各3次举牌 [8] - 环保行业2次举牌 [8] - 医药生物、传媒、煤炭、钢铁行业各1次举牌 [8] 港股投资偏好 - 招商银行H股、邮储银行H股被多次增持 [8] - 中国平安多次举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 [8] - 持有工商银行H股流通股过半股份 [8] - 瑞众人寿举牌中信银行H股 [8] - 弘康人寿三度举牌郑州银行H股 [8] 重仓股配置特征 - 保险资金重仓股票220余只 [10] - 新增买入股票70只 [10] - 增持股票58只 [10] - 行业集中在医药生物、化工、电气设备、电信服务、有色金属、交通运输 [10] 投资策略动因 - 银行股高股息、类固收优势凸显 H股股息率4%-5%更高 [9] - A股相对H股存在溢价(除招商银行外)资金成本更低 [9] - 持有H股12个月可免企业所得税 [9] - 负债成本刚性特征明显 需要投资收益覆盖预定利率 [11] - 长端利率下行 传统债券资产回报率同步下行 [11] 政策环境支持 - 金融监管总局调降权益投资风险因子 沪深300成分股由0.35降至0.3 [14] - 六部门要求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每年新增保费30%用于投资A股 [14] - 权益类资产比例上限最高提至50% [14] - 偿二代监管标准优化 险企资本消耗减少 [14] 资产负债管理 - 寿险负债平均久期超过12年 资产平均久期约6年 存在近6年久期错配 [12] - 新会计准则下权益类资产更多记入FVTPL 影响净利润稳定性 [13] - 举牌后资产可能以长期股权投资或FVOCI计入表内 贡献稳定收益 [13] - 分红险产品配置高股息标的倾向性更高 [13]
保险行业:低利率下保险资金入市必要性提升,高股息仍是重要配置方向
2025-08-21 23:05
保险行业与资金配置核心要点 行业与公司 * 保险行业整体资金运用余额达36.23万亿元 同比增长8.9%[1] * 主要涉及人身险公司及财险公司 提及的具体公司包括中国太保 中国平安 中国太平 阳光保险 中国人寿 新华保险 中国财险 人保等[5][21][22]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资金配置现状与趋势** *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36.23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8.9% 较第一季度增长3.7%[4] * 债券配置比例持续提升至51.1% 股票占比8.8% 基金占比降至4.8% 长股投占比7.9%[4] * 股票 基金和长股投合计占比21.4% 较上年末提升1个百分点 权益规模增加约9,000亿元[1][4] * 寿险公司增配长期政府债需求强烈 利率债占比达70% 财险公司更倾向于金融债和企业债[1][5] * 另类资产配置比例呈下降趋势[1][5] **2 投资收益情况** * 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 59家人身险公司投资收益率均为正 32家未年化数据达2%以上 占已披露公司的54% 6家未年化投资收益率达3%以上[6] * 59家公司未年化数据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2.15%和2.04%[7] **3 高股息板块与举牌行为** * 高股息风格在保险板块增配趋势明显 银行 公用事业 通信及交通运输行业在重仓股中占比较高[8] * 2025年以来共发生30次举牌行为 涉及14家保险公司与45家公司 被举牌企业多集中于银行 公用事业 交运等高股息行业 多为质地优良 业绩良好的H股上市公司[1][8][9] * 举牌目的主要为计入OCI账户或以长股投记账[9] * 平安系举牌太保H和国寿H 占H股比例达5.04%[10] **4 权益资产配置变化** * 险资配置权益资产包括股票 基金和长期股权投资 基金配置有所下行[3][11] * 险资持有ETF基金市值接近2000亿 快速增长 其中红利ETF占比高 截至2024年上半年合计达168亿 占样本ETF规模22.1% 较2023年底提升8.4个百分点[11] * 长期股权投资配置比例大幅下降 但新会计准则下 中小险企或偏好长期股权投资以稳定利润[3][11] **5 入市比例提升的驱动因素** * 驱动因素包括负债端特性 偿付能力约束及政策引导[3][12] * 负债端:高预定利率保单对资产端收益率要求高 长久期综合终身寿险占比提升对资产端长期稳健收益需求更高 存在较大久期缺口(资产久期约7年 负债久期约16年)[12][13] * 偿付能力:权益市场波动对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影响大(市场调整10%会影响综合偿付能力一个点以上) 但政策给予一定宽松(如部分公司权益配置比例松绑5个百分点)[13] * 政策引导:监管部门积极推动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2][13] * 资产荒背景下 新配债券难以覆盖成本 每年超过3.5万亿非标资产到期需要再配置 配置高股息股票成为提高净投资收益的重要路径[13] **6 未来空间与预期** * 低利率环境下固收资产收益率下降 保险资金入市必要性提升[2] * 全年二级权益配置比例预计提升约两个百分点 对应增量资金达万亿元 其中高股息板块预计吸引50%左右流入[2] * 为弥补净投资收益率下降 需提升权益投资占比 若每年净投资收益率下降0.2个百分点 需要增配2.7万亿高股息资产[14][15] * 分红险占比提升将推动整体险资权益配置比例上升(从2025年9月开始 分红险销售将成为主流) 海外经验显示风险产品保险资金权益配置比例远高于传统险(友邦38% 保诚48%)[15] * 大型国有保险公司需将新增保费30%用于A股投资 四家央企对应规模近2000亿元 若其他上市公司参照执行 总规模可达3000亿元[16] * OCI股票替代高股息资产有巨大空间 若OCI股票占总资产比例从2.7%提高到5% 可带来8500亿增量资金[17] * 监管推动长期股票投资试点 试点规模扩大至2220亿元 大部分将在2025年落地[17] **7 行业前景与选股策略** * 坚定看好保险板块 其强贝塔属性能与市场共振 短期销售数据回暖(8月部分公司代理人渠道期交保费正增长 银保渠道延续高增长 整体新单有望双位数增长) 中长期逻辑为利差修复和行业竞争格局优化[18][20][21] * 利率快速下行预期扭转 保险资金加仓权益市场 综合投资收益率预计平稳 行业集中度提升[19] * 选股可关注两条主线:经营稳健且下半年利润基数较低的公司(中国太保 中国平安 中国太平 阳光保险)和强贝塔属性标的(中国人寿 新华保险)[21][22][23] * 中国太保因Q2利润表现较好及8月销售端数据回暖而值得关注 中国平安OCI股票占比高 综合投资收益率良好 中国太平估值低且风险转型领先 阳光保险估值低且股东减持压力结束[22]
30次举牌、6400亿新增入市 保险资金在买什么
经济观察报· 2025-08-21 20:29
保险资金入市规模与趋势 - 2025年上半年保险资金新增入市规模达6400亿元(一季度3900亿元 二季度2500亿元) 创历史新高且远超2024年全年4855亿元的增量 [1][3][6][8][9] - 截至2025H1 保险资金股票投资余额达3 07万亿元 占总投资比例8 47% 为2022年以来最高水平 [4][6] - 对比历史数据 2022年曾减持6098亿元 2023年仅增523亿元 2024年反弹增持4855亿元 显示当前加仓力度显著增强 [11][12] 市场表现与资金联动 - A股总成交额连续7日突破2万亿元 上证指数创3787 98点的10年新高 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 [2][3] - 保险资金加仓时点与市场反弹同步 4月7日上证指数暴跌7 34%后持续上行 其加仓精准捕捉上涨行情 [10] - 人身险公司股票投资规模达2 87万亿元(较年初增6052亿元) 财险公司达1955亿元(较年初增354亿元) [8] 举牌潮与配置偏好 - 2025年保险资金举牌达30次 仅次于2015年的62次 8月两周内密集举牌6次 偏好港股标的 [5][14][15] - 银行板块占举牌次数的40%(12/30) 其中招商银行H股 邮储银行H股被多次增持 中国平安为最活跃机构 [16] - 重仓股行业分布显示新增70只标的 增持58只 集中在医药生物 化工 电气设备 电信服务等领域 [18] 投资逻辑与政策驱动 - 负债端压力驱动:寿险预定利率降至2% 但存量3 0%-3 5%产品续期保费推高负债成本 需权益资产提升收益 [21] - 会计准则调整促使增加FVOCI类资产 举牌后可计入长期股权投资以平滑报表波动 [23] - 政策放宽包括:偿二代风险因子下调(沪深300成分股从0 35至0 3) 权益类资产比例上限最高提至50% [24] - 2025年新政要求大型险企每年新增保费的30%投入A股 行业股票+基金投资占比20 64% 仍有配置空间 [24][25] 港股银行吸引力解析 - H股银行股息率4%-5%高于A股 且A股对H股存在溢价(除招行) 投资成本更低 [17] - 税收优势:连续持有H股12个月可免企业所得税 中国平安等机构重点布局工行 农行等H股 [17] - 类固收属性:低利率环境下高股息 分红稳定的银行股契合保险资金稳健需求 [17][21]
30次举牌、6400亿新增入市 保险资金在买什么?
经济观察网· 2025-08-21 19:16
A股市场表现 - 8月21日A股总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 连续7个交易日维持在这一水平[2] - 上证指数触及3787.98点 创10年新高[2] - A股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大关[2] 保险资金入市规模 - 2025年上半年保险资金新增入市资金超6400亿元 创历史新高[2][3] - 股票投资余额达3.07万亿元 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8.47% 创2022年以来新高[2] - 人身险公司股票规模2.87万亿元 较年初增加6052亿元 财险公司股票规模1955亿元 较年初增加354亿元[3] - 一季度净流入3900亿元 二季度净流入2500亿元[4] 历史配置变化 - 2024年新增股票投资4855亿元[5] - 2023年仅新增523亿元[5] - 2022年减少6098亿元[5] - 2021年新增6226亿元[5] - 2020年新增3842亿元[5] 举牌活动分析 - 2025年举牌达30次 仅次于2015年的62次[2][8] - 2024年举牌20次[6] - 8月两周内举牌6次 偏向港股[9] - 银行板块被举牌12次 公用事业4次 非银金融和交通运输各3次[9] 投资偏好与标的 - 重仓股票220余只 新增买入70只 增持58只[11] - 偏好医药生物、化工、电气设备、电信服务、有色金属、交通运输等行业[11] - 港股银行股受青睐 因股息率4%-5%更高 且存在A/H溢价和税收优势[10] - 中国平安多次举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 持有工商银行H股流通股过半[9] 资金配置结构 -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36.23万亿元 同比增长17.39%[3] - 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及长期股权投资合计占比20.64%[16] - 债券投资余额17.87万亿元 占比49.31%[17] - 存款余额3.02万亿元 占比8.33%[17] 入市动因分析 - 负债成本刚性 预定利率降至2% 但仍有3.0%-3.5%产品续期保费流入[12] - 长端利率下行 债券回报率下降 需通过权益资产满足配置要求[12] - 存在久期错配问题 负债平均久期超12年 资产平均久期约6年[13] - 新会计准则下 更多权益资产计入FVTPL 举牌后可能以长期股权投资或FVOCI计入[14] 政策支持 - 偿二代监管标准优化 沪深300成分股风险因子由0.35降至0.3 科创板由0.45降至0.4[14] - 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上限最高提至50%[15] - 要求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15]
李大霄的投资智慧:远离“妖股” 坐稳“好轿子” 静待牛市腾飞
新浪证券· 2025-08-18 11:06
投资原则 - 投资者应秉持做好人 买好股 得好报的原则贯穿整个牛市和投资生涯 [1] - 投资者应避免被妖股诱惑 需以坚定决心抵御投机诱惑 [1] - 应在市场底部买入优质股票并耐心持有 避免追高行为 [1] 投资策略 - 绝对禁止在3700点以上盲目追高 禁止使用杠杆追高操作 [2] - 避免采用倒金字塔式建仓策略 远离五类高估和质量不佳股票 [2] - 建议关注外资青睐股票 保险资金正以5%比例逐步入市支撑市场 [2] 资金动向 - 保险资金 社保基金 养老金及国家队正在积极入市 [2] - 机构资金动向是投资者可安心持有的好轿子 [2] - 需警惕即将退市垃圾股和价格波动剧烈的高估股票 [2] 资产配置建议 - 对股票不熟悉投资者可从基金入手 逐步过渡到股票投资 [3] - 可优先选择优质资产ETF进行投资 [3] - 建议先拥抱985优质蓝筹股或核心资产 再拓展到211其他优质标的 [3]
招商证券:保险资金加速入市 上半年股票投资净增量超6400亿
智通财经网· 2025-08-17 15:33
行业资金运用规模 - 2025年二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达36.23万亿,较年初增长8.9%,环比Q1增长3.7% [2] - 人身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32.60万亿,占比90.0%,较年初增长8.9%,环比Q1增长3.9% [2] - 财产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2.35万亿,占比6.5%,较年初增长5.7%,环比Q1增长3.2% [2] - 25H1净增加2.98万亿,Q2单季净增1.30万亿,主要受负债端保费增长和资产端公允价值上升影响 [2] 资产配置结构 - 债券余额17.87万亿,占比51.1%创近年新高,上半年净增1.94万亿,Q2单季净增8961亿 [3] - 银行存款余额3.02万亿,占比降至8.6%,上半年净增1113亿,Q2单季净增454亿 [3] - 其他投资(非标类)余额6.58万亿,占比降至18.8%,上半年净减1871亿,Q2单季净增786亿 [3] - 股票余额3.07万亿,占比8.8%创新高,上半年净增6406亿,Q2单季净增2513亿 [1][6] - 证券投资基金余额1.66万亿,占比4.8%为近年最低,上半年净减183亿,Q2单季净增106亿 [1][6] - 长期股权投资余额2.75万亿,占比7.9%稳定,上半年净增2874亿,Q2单季净增140亿 [1][6] 政策与监管动态 - 监管上调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5% [4] - 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调降10% [4] - 财政部调整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考核机制,引入3年/5年周期指标权重 [4] - 上半年金融监管总局批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总额2220亿元 [4] 权益投资趋势 - 保险资金"长钱长投"加速落地,泰康资产和太保资产旗下私募基金完成首笔投资 [4] - 哑铃型配置结构突出,债券和股票占比创新高 [1] - 预计2025年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将实现两位数增长,权益配置比例谨慎提升 [1] 举牌活动 - 年内保险公司举牌达27次,超过去年全年的20次,25次为主动买入触发 [10] - 举牌对象集中在港股银行、公用事业等高股息板块 [10] - 中国平安举牌中国太保(H)和中国人寿(H),为2019年后首次险资举牌同业 [10] - 高股息股票具有稳定收益和风险控制优势,符合险企中长期战略配置需求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