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用卡
icon
搜索文档
信用卡6年被收1.2万元?银行回应系“未按时全额还款”的利息
第一财经· 2025-07-18 23:25
专家建议可以考虑将计息方式与容差服务相结合,对于还款金额设定比例,在比例之下可以采取"未偿还部 分计息"的方式。 "信用卡还款日还款为何6年被收1.2万元",7月18日该话题一度登上了热搜。一名广发银行信用卡持卡人在 社交平台上发文称,她2018年申办了广发信用卡,此后从未逾期、从不只还最低还款、也不做分期,但最 近查账的时候却发现,2018年到现在合计被扣罚了12755.94元。 对此,第一财经致电广发银行,该行信用卡中心回应称,"信用卡逾期"是指客户未在信用卡账单到期还款日 (含宽限期)前还够最低还款额;"利息"是指客户在最后还款日(含)前未偿还全部欠款的情况下,对账单 周期内的全部非预借现金交易欠款收取利息。 "二者不存在绝对的因果关系。简单来说,不逾期不等于不产生利息。"该行信用卡中心称,该客户的利息主 要是未按时全额还款而产生的利息。 当日还款不代表当日到账 据该广发银行信用卡持卡人称,她最近查账的时候发现广发信用卡在2025年3月扣了一笔279.75元的"广发利 息",而进一步查询发现,从2018年到现在,她的该行信用卡一共被扣了1.2万元左右的利息。"(我)从来 没有逾期、从不最低还款,也不做分 ...
富裕客户们消费火力十足 美国运通(AXP.US)持卡人消费额创新高
智通财经· 2025-07-18 20:15
全球最大规模的财务、金融投资以及旅游等综合服务提供商美国运通公司(AXP.US)第二季度信用卡及 其他计费产品的账单业务(即交易额)超出市场预期,得益于其高端客户们持续强劲的消费者支出。全球 富裕客户们继续"刷刷刷",助力美国运通第二季度整体业绩超市场预期。 在美国市场,高端信用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摩根大通近期对Chase Sapphire Reserve信用卡进行升级, 年费升至795美元;花旗集团也宣布将推出面向富裕客户群体的定制版Strata Elite信用卡。美国运通同样 加码高端市场,暗示今年晚些时候将升级热销的Platinum信用卡。 "展望今年秋季即将焕新的美国个人及商务版Platinum白金卡,我们有信心继续保持在高端领域的绝对 领先地位。"斯奎里在业绩声明中表示。 总部位于纽约的这家大型金融机构再次确认全年营收增幅8%–10%、每股收益15–15.5美元的业绩展望指 引区间。 由于特朗普政府发起的史无前例贸易战带来重大通胀威胁以及对美国经济展望引发疑问,投资者们尤其 关注美国消费支出是否会大幅放缓,尤其是旅行、住宿等可选消费支出领域。 财报数据显示,在截至6月的三个月里,按恒定汇率计算,美国 ...
“还款日还款”,信用卡6年被收1.2万利息
凤凰网财经· 2025-07-18 19:32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新经纬 ,作者魏薇 中新经纬 . 中新经纬是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财经新媒体,拥有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资质。以手机客户 端(APP)等为主要传播平台,以"权威、前瞻、专业、亲和"为特色宗旨,传播财经资讯、解读经济政 策、讲述商界故事,打造精英的财经资讯平台。 来源|中新经纬 作者|魏薇 在还款日当天还款为何会 "没有按时还款"?中新经纬查询广发银行"发现精彩" App看到,在还款 页面下方, 有一行红色小字显示 " 23:00前还款次日到账;23:00后还款 顺延 1天到账 ;还款后 信用额度实时恢复。 " 云闪付 App则显示,广发银行信用卡当日还款、次日到账。 这意味着,周 砚如果在还款日 23:00前还款,最快也要次日到账。 "我一直都是在还款日当天全额还款,从未逾期,也没有使用过分期或最低还款,为啥会产生利 息?"近日,家住广州的周砚(化名)向中新经纬反映,今年 3月她偶然查看自己广发银行的信用卡 账单 ,发现出现一笔 "消费利息",出于疑问她往前翻查账单,发现从 2018年12月起的6年多时间 里,总共被收取了1.2万元利息。 在社交平台上,也有部分网友有类似经历。有网友表示, ...
商业银行年内密集停发信用卡 行业转型提质步伐加快
证券日报· 2025-07-18 00:40
今年以来,信用卡市场产品调整频繁。继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先后停发部分信用卡产品后, 7月16日,中国银行也加入这一行列。从已披露信息来看,此次停发及此前多家银行下架的产品中,联 名卡占比较高。 行业进入"存量深耕"新阶段 "银行密集停发信用卡产品,是市场环境、监管要求与自身经营需求三重压力下的必然选择。"薛洪言表 示,具体来看,市场层面,信用卡需求呈现结构性分化,推动银行精简产品线以聚焦高频场景。监管层 面,金融监管部门持续强化对信用卡合作业务的规范引导,要求银行审慎管理联名方资质与权益兑现风 险,并通过政策引导优化消费金融供给结构,推动低效产品退出市场。经营层面,多卡并行带来的系统 维护、权益采购等运营成本高企,银行通过停发低效卡种并将存量用户迁移至标准化产品,实现资源重 新配置以提升管理效率。 银行密集停发信用卡产品的背后,更凸显出行业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竞争的明确信号。央行数据显示,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数量已降至7.21亿张,连续第十个季度下滑。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信用卡步入"精耕细作"的盘整期。银行 密集停发信用卡产品,表明信用卡 ...
个人冒充商户可随意开通POS机拉卡拉审核漏洞为信用卡违规套现“开绿灯”
中国证券报· 2025-07-11 04:53
行业现状 - POS机信用卡套现已成为支付行业普遍存在的顽疾,拉卡拉、立刷、星驿付、盛付通等支付机构均存在类似情况 [3] - 支付机构商户审核形同虚设,个人用户仅凭虚假信息即可完成注册,整个流程不超过10分钟 [2][3] - 套现操作便捷快速,信用卡额度可在几秒钟内转为储蓄账户现金,首笔刷卡后一两分钟到账,后续操作秒到账 [2] - 支付机构不仅提供POS机套现服务,还推广商户收款二维码(码牌)用于信用卡套现 [3] 商业模式 - 支付机构通过代理商模式拓展业务,代理商需采购机器并推广,交易量越大分润比例越高 [4] - 拉卡拉分润政策按交易量分为10个等级,最高等级"泰山"需月交易量达10亿元,分润比例为万分之6至万分之9 [5] - 代理商可通过提高交易量"爬坡"获取更高分润,同时可自主设定刷卡费率(0.6%或0.6%+3元/笔) [5] - 支付机构、银行、银联形成分润链条,手续费分配比例通常为7:2:1,银行可收取不超过0.45%的服务费 [6] 监管漏洞 - 尽管监管要求"一机一户""一机一码",但代理商通过多台机器轮换使用规避监测 [7] - 银行虽具备监测异常交易能力,但出于提升交易量和使用率考虑,往往对套现行为采取宽松态度 [6] - 税务监管存在薄弱环节,套现导致的虚假交易造成增值税和所得税申报缺失 [8] - 目前法律尚未设立专门针对信用卡套现的罪名,违法成本较低 [10] 风险影响 - 套现行为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导致资金脱离监管体系,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8] - 银行面临不良贷款率上升风险,监测到异常后会采取降额、封卡等措施 [7] - 根据司法解释,套现金额超100万元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500万元以上属"情节特别严重" [9] 治理建议 - 支付机构应严格落实商户实名制,加强交易监测和风险预警 [10] - 清算机构需建立异常交易监测拦截机制,协同各方防控风险 [10] - 发卡机构应加强信用评估和额度管理,完善内部风控体系 [10] - 建议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套现界定与罚则,加大处罚力度 [10]
银联卡转变权益策略,信用卡行业转向“高净值深耕”新战场
犀牛财经· 2025-07-09 16:37
银联卡权益策略调整 - 银联宣布自2025年7月1日起,机场贵宾厅、高铁贵宾厅、洗牙等权益仅限钻石卡持卡人享受,星级酒店餐饮权益除外 [2] - 调整旨在提升钻石卡价值,巩固其作为银联顶级卡片的地位 [2]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数量降至7.21亿张,连续第九个季度下滑 [2] 信用卡行业转型背景 - 信用卡行业从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发展阶段进入"以质取胜"的新阶段 [3] - 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数量达8.07亿张历史峰值,人均持卡量0.85张 [6] - 单卡获客成本从2015年50元攀升至2023年200元,增幅300% [6] - 2024年睡眠卡占比达30%-40%,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1240亿元,同比增速26.32% [6] 监管政策与行业应对 - 2022年7月原银保监会新规禁止以发卡量为核心考核指标,设睡眠卡比例不超过20%的红线 [7] - 银联通过权益体系调整重构资源配置逻辑,聚焦优质客户深度经营 [7] - 广发银行以"优风控、优客户、优管理"和"进融合、进协同、进服务"原则推动转型 [7] 头部银行转型策略 - 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等深化信用卡与财富管理的大零售联动 [8] - 信用卡从支付工具向财富管理等综合金融工具转型,注重高净值人群价值经营 [8] - 高端信用卡竞争转向专属服务和生活方式解决方案,构建情感连接与价值认同 [8] 广发银行创新实践 - 2025年推出臻稀钻石卡(臻瑞版)、臻瑞世界黑卡等高端产品,与财富管理强联动 [9] - 信用卡年费、权益福利与客户财富管理规模挂钩,实现支付工具到资产管理桥梁的转变 [9] - 通过无限次贵宾厅服务、高端餐饮、卡号定制等权益提升高净值客户体验 [9] 行业发展趋势 - 信用卡行业面临规模扩张、风险平稳和客户质量的"不可能三角"挑战 [12] - 短期业绩下滑难以避免,但长期将更关注客户质量、不良率等健康度指标 [12] - 转型是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从追求数量到"高净值深耕"的必经之路 [12] 转型本质 - 行业从追求"多少人持有这张卡"转向"谁在持有这张卡",开启真正价值革命 [13] - 本质是中国消费金融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缩影 [13]
16张卡换自行车?信用卡“抱团办卡”风起 清卡、拉新并行
贝壳财经· 2025-07-08 19:40
信用卡营销策略 - 8家银行联合推出办卡送自行车活动,包括广发银行、邮储银行、中信银行、上海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和交通银行 [3] - 赠送自行车价值从3500元的大行P8自行车到较低档车型不等,对应需办理16张至2张信用卡 [1][4] - 客户需为8家银行新客,完成1笔消费并保留卡片至次年元旦后才能获得礼品 [5] - 银行员工自掏腰包购买礼品吸引客户,甚至有员工将提成以现金返还方式补贴客户 [2][9][10]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信用卡行业进入存量时代,新客增长缓慢但银行仍维持高拉新任务,某股份制银行员工月均需完成40张新卡任务 [10] - 2024年招商银行信用卡流通卡减少25.91万张,平安银行信用卡流通户数同比下降12.92%,消费金额下降16.57% [13] - 银行面临不良资产攀升问题,2024年四季度至2025年一季度信用卡透支不良资产处置规模超过158亿元 [13] - 监管要求信用卡长期睡眠卡率不得超过20%,银行持续清理18个月无交易的睡眠卡 [10] 专家建议与发展方向 - 专家建议银行应更多关注存量客户维护,建立预警机制并向存量客户倾斜权益 [14] - 应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包括服务乡村振兴、新市民等专属信用卡产品 [14] - 需灵活运用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的政策,实施差异化定价 [14] -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风险监测体系,匹配差异化风控措施 [14] 营销模式争议 - "抱团办卡"模式被指容易导致过度发卡和睡眠卡增加,与监管方向不符 [2][11] - 银行通过联合录入客户资料规避"刚性扣减"原则审查,可能增加业务风险 [6][7][8] - 当前"高举高打"的营销策略边际效益下降,行业需要转变发展思路 [12][13]
每经热评︱信用卡分中心“退场” 金融服务不能“退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8 16:29
信用卡分中心终止营业现象 - 多家银行近40家信用卡分中心获监管批准终止营业,包括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等 [1] - 信用卡分中心集中运营模式在业务快速发展阶段优势显著,但独立于属地分行的管理模式导致业务重叠和资源重复投入 [1] - 银行将"属地经营转型"作为信用卡业务改革的重要任务,从集中经营转向属地化经营,整合业务和人员至属地分行以节省运营成本和提升服务效率 [1] 信用卡市场现状 - 信用卡市场已接近饱和,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数量从2022年6月末的8.07亿张峰值降至2024年一季度末的7.21亿张,减少约8600万张 [2] - 互联网消费信贷竞争和监管部门加大睡眠卡清理力度导致信用卡业务市场规模持续承压 [2] - 信用卡仍是促消费、惠民生的重要工具,但"跑马圈地"式的拉新揽客模式难以为继,需在存量市场中寻找新的增长极 [2] 信用卡业务精细化运营方向 - 加强产品创新,针对不同客户群体推出个性化信用卡产品,深度挖掘客户需求,开发适配的细分场景卡种,实现从"开卡量"向"活卡量"转变 [3] - 加大科技投入,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通过线上场景和移动支付降低获客成本,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优化风控体系并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3] - 协同零售生态,将信用卡业务与属地分行的零售客户、产品、服务相融合,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以增强客户黏性 [3] 信用卡业务战略调整 - 信用卡分中心"退场"是银行战略调整和业务优化的契机,需从规模扩张转向存量深耕,从人海战术升级为数据驱动 [3] - 金融服务需以更精准的方式触达真正有需求的人,保持金融服务的温度 [3]
超30家银行信用卡分中心“退场”
快讯· 2025-07-03 19:37
银行信用卡业务调整 - 今年以来超过30家银行信用卡分中心陆续关闭,显示行业持续"瘦身"趋势 [1] - 交通银行年内已注销近30家信用卡分中心,仅4月就有10家分中心终止营业,包括济南、沈阳、绍兴、湖州等地分中心 [1] - 2024年银行业年报显示"加快信用卡属地经营转型"成为多家银行信用卡业务改革的主线任务之一 [1]
天阳科技:公司暂时同国泰君安国际没有业务合作
快讯· 2025-07-03 15:40
业务合作情况 - 公司暂时同国泰君安国际没有业务合作 [1] 境外业务拓展 - 公司正与多家境外持牌金融机构合作 [1] - 深入探索稳定币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实际落地场景 [1] - 探索稳定币在虚拟信用卡领域的实际落地场景 [1] - 积极践行技术实现路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