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自购

搜索文档
年内公募自购近50亿元 被动指数基金受青睐
证券日报· 2025-07-31 01:13
公募行业自购动态 - 今年以来126家公募机构合计净申购旗下产品49.66亿元 其中权益类基金自购额达22.98亿元占比46.28% 债券型基金以22.35亿元自购额紧随其后 [1] - 被动指数型基金以10.26亿元自购规模成为权益类中最受机构青睐品种 在总自购额中占比达20.65% [1] - 方正富邦基金7月24日起陆续运用固有资金自购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 自购金额合计不少于2500万元 承诺持有期限不低于一年 这是该公司年内第二次自购 此前4月25日已认购500万元方正富邦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 [1] - 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7月初公告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大成洞察优势混合 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 [1] 指数基金发展优势 - 指数基金(尤其被动型)管理费率通常较低 对基金公司而言自购资金长期持有成本更低 且无须支付高额投研费用 优化了公司自有资金的费用效益比率 [2] - 指数产品通过复制一揽子成分股能有效分散单一股票风险 抗波动能力较强 适合长期稳定配置 [2] - 指数产品具有流动性较好 透明性较高等优势 有助于增强投资者信任 [2] - 指数产品具备"低成本+低风险+高透明度+政策红利"优势 自购该类产品既有助于公募机构自有资金稳中求进 又契合行业向被动投资转型趋势 [3] 政策与行业影响 - 《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到要强化指数基金资产配置功能 稳步提升投资者长期回报 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更加便利渠道 助力构建资本市场"长钱长投"生态 [2] - 伴随ESG 跨境指数等创新标的涌现 指数产品的自购规模或将进一步扩容 [3] - 基金公司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能向市场传递对自身投资管理能力和产品价值的信心 有助于稳定投资者预期 增强持有信心 [2] - 自购行为能与投资者利益绑定 激励投研团队更专注于长期业绩表现 同时在市场波动期为产品提供流动性支持 助力规模稳定 [2]
上半年公募豪掷53亿元自购 权益基金自购额增长逾七成
深圳商报· 2025-07-07 21:36
非货公募基金整体表现 - 上半年非货公募基金合计净申购金额达53.18亿元,同比大增189.65% [1] - 权益基金净申购金额达23.73亿元,占非货基金总净申购金额的44.63%,同比增长76.04% [1] - 债券型基金合计净申购金额达21.94亿元,占非货基金净申购总额的41.25% [1] 债券型基金细分表现 - 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净申购金额达9.66亿元,占债券型基金净申购总额的44.03% [1] - 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净申购金额达6.02亿元,占比为27.46% [1] 权益基金细分表现 - 股票型基金净申购金额达13.28亿元,占权益基金净申购总额的55.96% [1] - 偏股混合型基金净申购金额达10.45亿元,占权益基金净申购总额的44.04% [1] - 被动指数型基金净申购金额达9.16亿元,占股票型基金净申购总额的68.94% [1] 其他基金品类表现 - FOF基金净申购金额为5.14亿元 [2] - QDII基金净申购金额为0.70亿元 [2] - REITs和另类投资基金净申购金额分别为0.25亿元和0.21亿元 [2] 公募管理人自购情况 - 共有66家公募管理人对旗下产品的净申购金额不低于0.1亿元 [2] - 38家管理人净申购金额处于0.1-0.49亿元区间 [2] - 16家管理人净申购金额在0.5-0.99亿元范围 [2] - 12家管理人净申购金额不低于1亿元,合计自购金额占公募管理人净申购总额的64.27% [2] 头部公募管理人表现 - 广发基金净申购金额高达5.73亿元,占公募管理人净申购总额的10.78% [2] - 华泰证券资管净申购金额达4.09亿元,占比7.70% [2] - 建信基金净申购金额为3.96亿元,占比7.44% [2] - 山证资管、中银基金、兴证全球基金等9家公募管理人净申购金额不低于1亿元 [2]
真金白银与投资者“利益绑定” 公募年内自购权益类基金超26亿元
上海证券报· 2025-07-07 02:03
公募基金自购情况 - 7月以来华商基金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旗下华商致远回报混合型基金 [1] - 大成基金及其高级管理人员、拟任基金经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大成洞察优势混合基金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 [1] - 今年以来超过20家基金管理人宣布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包括兴华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博时基金等 [1] - 截至7月6日公募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合计26.19亿元是去年同期自购金额的3倍多 [1] 公募自购特点 - 在市场震荡时果断出手如4月8日博时基金运用6500万元投资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招商基金运用5000万元投资旗下股票型及混合型公募基金 [1] - 在基金新发时积极自购如首批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的交银施罗德基金、东方红资管、天弘基金、博时基金等均进行了自购 [2] - 基金经理常态化自购逐渐增多如博道基金何晓彬7月继续定投1万元已累计定投31个月鑫元基金刘俊文6月加仓30万元 [2] 监管政策导向 - 1月23日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引导基金公司将每年利润的一定比例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 [2] - 5月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将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规模等指标加分幅度提升50% [2] - 前述指标占"服务投资者能力"评分权重合计不低于80% [2] 行业发展趋势 - 随着公募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未来将有更多基金管理人加入自购阵营自购金额将稳步增长 [3] - 通过真金白银投入公募基金将真正实现与投资者利益绑定 [3]
强化与投资者利益绑定 公募基金管理人近期接连自购
证券日报· 2025-07-07 00:18
公募基金管理人自购行为 - 大成基金及其高管、拟任基金经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大成洞察优势混合型基金,承诺持有1年,该基金募集期为7月7日至7月22日,拟任基金经理李博管理两只其他混合型基金 [1] - 大成基金6月7日曾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大成至臻回报混合型基金 [1] - 华商基金7月1日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旗下华商致远回报混合型基金A类份额 [1] - 交银施罗德基金拟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交银施罗德瑞安混合型基金 [2] - 兴证全球基金拟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兴证全球合熙混合型基金 [2] 自购行为的行业意义 - 公募基金管理人自购体现其对投研实力与产品潜力的信心,传递市场前景乐观信号,提振投资者情绪 [2] - 自购行为加强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绑定,促使更注重长期投资价值与风险控制,引导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理念 [2] - 权益类基金成为自购重要对象,反映机构对权益资产长期配置价值的判断及对市场估值修复和经济基本面改善的预期 [2] - 监管部门持续鼓励公募基金管理人加大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力度,今年以来对股票型基金的净申购金额达13.17亿元 [2] 自购对品牌与业务的影响 - 自购行为对公募基金管理人品牌形象和市场声誉有显著积极影响,增强投资者信任感 [3] - 自购传递基金管理人对投研能力和产品价值的信心,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和资金流入 [3] - 良好品牌形象吸引潜在客户,提升现有客户忠诚度,促进长期持有和追加投资 [3] - 市场低迷时期积极自购的基金管理人后续在新基金发行、规模扩张等业务上更顺利,客户数量稳步增长 [3]
大成基金2000万元自购新发浮费基金,公募自购潮持续升温
南方都市报· 2025-06-09 18:01
大成基金自购行动 - 大成基金宣布拟以自有资金2000万元自购旗下新发浮动费率基金大成至臻回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2] - 自购行动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以及公司主动投资能力的信心 [5] - 大成至臻回报混合基金由资深基金经理杜聪掌舵 其管理的大成成长进取基金近一年收益达34.53% 同类排名前4% [5] 浮动费率基金产品设计 - 大成至臻回报混合采用浮动费率制 管理费率与持有期限及业绩表现挂钩 [6] - 持有不足一年按1.20%年费率收取 持有超一年且年化超额收益率超6%按1.50%收取 年化超额收益率≤-3%按0.60%收取 [6] - 产品投资范围覆盖A股主板/创业板/科创板 港股通标的 债券及资产支持证券等 [6] 行业自购潮动态 - 交银施罗德基金拟2000万元自购交银施罗德瑞安混合 兴证全球基金拟2000万元自购兴证全球合熙混合 [8] - 中欧基金出资1000万元自购中欧大盘智选混合并承诺持有期不低于三年 [8] - 博时基金2000万元自购计划中1000万元投向博时卓睿成长 东方红资管1000万元自购东方红核心价值混合首募规模突破20亿元 [8] 行业转型趋势 - 浮动费率机制推动行业向"重回报 重长期"转型 实现基金公司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 [9] - 费率改革重构投资理念与考核体系 基金经理薪酬将更多依赖长期业绩表现 [9] - 外资公募宏利基金参与首批浮动费率基金发行 其产品设计强调"降档幅度大于升档"让利投资者 [8]
投顾周刊:公募频频自购新发基金
Wind万得· 2025-06-01 07:02
国内投资要闻 - 公募基金密集自购新发产品 通过自有资金支持展现长期主义理念 释放市场积极信号 [2] - 养老服务产业获政策支持 央行设立5000亿元再贷款引导商业银行信贷投放 目标2029年建成基本养老服务网络 [2] - 港股主题基金表现突出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等产品年内收益超56% 南向资金年内净买入金额达历年第三高 [3] - 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33万亿元 4月底资产净值达33.12万亿元 较3月增长8985亿元 货币型基金贡献最大增量(6648亿元) [3] 国际投资要闻 - 美国上诉法院暂停对特朗普全球关税禁令 国际贸易法院此前裁定其行政令非法 [5] - 美国股票基金单周净流出110亿美元 因市场担忧特朗普减税政策推高国债收益率 [5] - 英国计划2030年前整合养老金为"超级基金" 目标规模至少250亿英镑(340亿美元) 将强制配置国内基础设施等非流动资产 [5] 本周市场表现 - A股主要指数普跌 上证指数周跌0.03%至3347点 深成指跌0.91% 创业板指跌1.4% 全市场日均成交1.16万亿元 [7] - 基金指数普遍下跌 FOF指数(-0.45%)、偏股混合型(-0.16%)、普通股票型(-0.12%)领跌 仅货币基金指数微涨0.02% [11] - 行业指数分化明显 通信设备(+1.9%)、军工(+1.8%)涨幅居前 新能源车(-4.8%)、有色金属(-2.3%)表现最差 [16] 产品发行与资金动向 - 全周新发基金26只 股票型占18只 债券型6只 混合型2只 [12] - 银行理财产品新发617只 成立规模1136.6亿元 环比下降58.43% 固收类产品年内回报0.93% [17][18] 大宗商品与外汇 - COMEX黄金周跌1.57%至3313美元/盎司 但年初至今仍上涨25.45% [20] -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周累计调升71个基点 5月30日报7.1848 [21]
公募自购,新基升温
环球网· 2025-05-29 12:00
公募基金自购潮 - 多家基金公司密集发布自购公告 用自有资金认购旗下新发或存量权益类基金 展现出对自身投研能力和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1] - 自购资金主要投向新发产品 博时基金分别投资1000万元于旗下新发的博时卓睿成长基金A和博时卓越优选混合基金A 东方红资管也投资1000万元于新发的东方红核心价值混合基金 [1] - 嘉实基金出资超5000万元认购旗下中证诚通国企数字经济ETF 显示出对国企数字经济龙头企业的坚定信心 [1] 自购行为的意义 - 公募基金自购已成为重要的托底工具 特别是在新发基金或市场环境复杂的背景下 基金公司通过自有资金支持展现长期主义理念 助力市场健康发展 [2] - 自购能够在产品初期提供资金支持 帮助新发产品尽快达到运作门槛 提升运作效率 在行业整体波动的背景下 自购新发产品具有稳定情绪、提振市场信心的意义 [2] - 自购行为强化管理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绑定 表明公司愿意与持有人共同承担市场风险 也能改善产品资金流动性 提升基金运作稳定性 [4] 自购数据与案例 - 2025年一季度 中欧基金共有6只基金进行自购 净申购总金额达6000万元 永赢基金、富国基金、鹏华基金各有4只基金进行自购 净申购总金额在4000万元左右 [4] - 公募基金自购不仅是对个别产品的支持行为 也是基金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和投资者责任的重要体现 通过以公司固有资金认购旗下产品 展示对自身投研能力、风控体系及未来业绩表现的信心 [4] - 在市场情绪波动或资金面偏紧的阶段 公募自购能起到托底作用 向投资者传递"看好市场前景"的积极信号 帮助缓解短期资金面压力 稳定市场情绪 [4]
“真金白银”表态!基金公司自购潮再起
证券时报· 2025-05-29 07:58
公募基金自购动态 - 多家公募基金近期密集发布自购公告,用"真金白银"彰显市场信心 [1][2] - 自购资金大多投向新发产品,显示对投研能力和产品未来表现的信心 [2] - 自购已成为重要托底工具,特别是在新发基金或市场环境复杂的背景下 [2] 具体自购案例 - 博时基金将运用固有资金各1000万元投资旗下博时卓睿成长基金A和博时卓越优选混合基金A [3] - 嘉实基金出资超5000万元认购旗下中证诚通国企数字经济ETF [3] - 东方红资管将运用自有资金1000万元投资旗下东方红核心价值混合基金 [3] - 新华基金于5月14日出资1000万元申购新华积极价值A类份额,4月已出资1051.94万元 [3] - 安信基金将出资不低于2000万元,拟任基金经理及投资部门负责人合计出资不低于500万元认购安信优选价值混合型基金 [4] - 富国基金及高管将出资不低于2000万元,拟任基金经理范妍出资不低于500万元认购富国均衡投资混合型基金 [4] 新发产品支持情况 - 自购动作中博时卓睿成长、博时卓越优选、东方红核心价值等均为尚处于发行期的新基金 [5] - 新发基金在公募自购中占比显著,指数类新发基金成为资金重点关注方向 [5] - 自购新发产品既是对产品投资价值的信心投票,也是传递市场信号、引导投资者预期的重要举措 [5] 行业数据与意义 - 中欧基金共有6只基金进行自购,净申购总金额达到6000万元 [7] - 永赢、富国、鹏华各有4只基金进行自购,净申购总金额约在4000万元左右 [7] - 自购行为展示对投研能力、风控体系及未来业绩表现的信心 [7] - 能够强化管理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绑定,改善产品资金流动性 [7] - 在市场情绪波动阶段起到托底作用,传递"看好市场前景"的积极信号 [7]
年内公募自购权益产品超18亿元
证券日报· 2025-05-29 00:17
公募基金自购行为分析 核心观点 - 多家公募基金公司近期宣布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博时基金和东方红资产管理分别投入1000万元自购旗下产品 [1] - 行业年内权益类基金自购总规模达18.85亿元,涉及260余次自购 [1] - 自购行为被市场解读为机构对后市的积极预期,有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 [1][2] 自购规模与结构 - 股票型基金自购规模10.21亿元(134次),混合型基金自购规模8.64亿元(133次) [1] - 股票型基金中指数产品占主导,被动指数型和增强指数型合计占比80%(7.25亿元+0.91亿元) [2] 机构参与情况 - 70余家公募机构参与自购,其中50家净申购额超5000万元 [2] - 工银瑞信基金以3.97亿元居首,天弘基金(2.6亿元)、永赢基金和中银基金(各0.9亿元)紧随其后 [2] 行业政策与趋势 - 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化自购规模等指标的考核权重,加分幅度提升50% [2] - 指数产品因资产配置灵活性和品牌建设需求成为自购重点 [2] 市场影响与策略 - 自购行为促进投研能力升级,推动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协同 [2] - 需结合投研体系优化将自购转化为实际业绩支撑 [2]
“真金白银”表态!基金公司自购潮再起
券商中国· 2025-05-28 21:39
公募基金自购动态 - 多家公募基金近期密集发布自购公告,资金主要投向新发产品,彰显对市场和自身投研能力的信心[1] - 博时基金5月28日宣布将各投入1000万元自有资金认购旗下博时卓睿成长基金A和博时卓越优选混合基金A[2] - 嘉实基金5月27日出资超5000万元认购中证诚通国企数字经济ETF,显示对国企数字经济龙头的看好[2] - 东方红资管同日宣布将投入1000万元自有资金认购东方红核心价值混合基金[2] 自购案例详情 - 安信基金5月7日公告将出资不低于2000万元,拟任基金经理及团队追加不低于500万元认购安信优选价值混合基金,承诺持有至少1年[3] - 富国基金5月6日公告公司及高管出资不低于2000万元,拟任基金经理范妍个人出资不低于500万元认购富国均衡投资混合基金,同样承诺锁定1年[3] - 新华基金5月16日披露已投入1000万元申购新华积极价值A类份额,4月还曾申购1051.94万元[2] 新发产品支持策略 - 近期自购资金集中流向博时卓睿成长、博时卓越优选、东方红核心价值等尚在发行期的新基金[4] - 新发基金成为公募自购重点方向,尤其指数类新发基金受资金青睐[4] - 自购新发产品既为初期提供资金支持加速运作,也通过利益绑定传递市场信心[4] 行业数据与长期理念 - 中欧基金一季度自购6只基金总金额达6000万元,永赢、富国、鹏华各自购4只基金总金额约4000万元[5] - 自购行为体现公司综合实力,通过固有资金认购强化与投资者风险共担,同时提升产品流动性[5] - 在市场波动期,自购具有托底作用,可缓解短期资金压力并稳定情绪[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