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

搜索文档
董少鹏:外资再怎么大举进入A股也只占百分之三四
凤凰网财经· 2025-09-18 16:06
在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5前夕,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少鹏表示,当前市场对外资配置A股 存在误解。即便外资大举买入,其在A股占比最高也仅达4.8%(2011年),目前仅为2.7%,比例始终较 低。因此,对其动向宜参考而不应作为主要标准,否则可能陷入误区。他指出,中国资本市场始终欢迎 外资投资A股市场。 ...
“十五五”前瞻初探
2025-09-08 00:19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宏观经济、科技创新、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数字经济、资本市场、国有企业、环境保护、民生消费等关键领域[1][9][10] * 公司层面虽未明确提及具体上市公司名称 但重点讨论了科创板企业整体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平均超过10% 显著高于上证主板的不足3%[13] 核心观点与论据 宏观经济表现与目标 * 中国经济总量预计2025年达140万亿元 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56.2% 较十三五期间提升8.6个百分点[5][11] * 人均国民总收入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33万美元 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37万美元 距离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5] * 十四五规划多数目标提前或基本达成 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GDP增长、研发投入等 但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等指标滞后[1][3] 科技创新与产业突破 * 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2.68% 规模增至3.6万亿元 稳居全球第二 集成电路产量比十三五末增长72.6% 增加约1900亿块[9]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加42%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3.8% 占GDP比重达10.4%[9] * 在核电、高铁、船舶与海洋工程、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载人航天、生物探测等领域实现多项全球首次和第一[9] *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3件 提前实现目标 企业发明专利化率从2020年44.9%提升至2024年53.3%[10] 资本市场发展 * 中国ETF总数达1300多个 总资产净值超过4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19][20] * 人身险和寿险资金入市比例显著反弹 目前均超过8% 显示险资入市积极性高[19][20] * 政策层面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 提高商业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基本养老金等入市力度[18] 民生消费与结构转型 * 人均可支配收入与GDP增长保持同步 过去四年年均增速为5.5% 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达4亿人 占全国人口30%[6][7] * 预计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 居民消费结构将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投资型和精神享受型消费转变 服务消费占比预计逐步超过商品消费[14] * 财政支出预计将从投资转向民生 大力支持教育、社会保障与医疗卫生等领域发展[13] 生态环境保护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 比十三五期间增加492万辆 实现超过5倍增长[8] * 当前主要矛盾是产业结构偏重且内生动力不足 基层力量薄弱与基础支撑不足是重要短板[8] 改革与市场建设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1][15] * 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收官之年 未来重点在于优化结构、健全混合所有制、加强党的领导等[1][17] 其他重要内容 * 全球环境治理与绿色低碳竞争是国际博弈焦点[8] * 中国品牌价值达1.76万亿美元 在全球前5000个品牌中位居第二[10] * 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有14种新接订单居世界首位 海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10] * 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已启动 处于建议编制阶段 预计2025年9月底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建议草案[12]
圣阳股份:控股股东山东发展集团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
证券日报网· 2025-09-03 17:43
控股股东支持 - 山东发展集团作为控股股东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 [1] - 控股股东切实履行职责并坚定不移支持上市公司优化产业布局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1] - 控股股东聚焦主责主业并全力推动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以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 [1]
中国平安高管:中国资本市场当前的估值水平与全球其他市场比较起来,仍处于合理区间。
新浪财经· 2025-08-27 12:46
资本市场估值水平 - 中国资本市场当前估值水平与全球其他市场比较仍处于合理区间 [1]
中央汇金:已再次增持ETF
新华网· 2025-08-12 13:58
市场信心与投资行为 - 中央汇金公司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 [1] - 公司充分认可当前A股市场配置价值 [1] - 公司已再次增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 [1] 未来增持计划 - 公司未来将继续增持ETF产品 [1] - 增持行为旨在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1]
公募“自购潮”再起,南方基金拟出手2.3亿元布局权益
北京商报· 2025-08-11 20:55
公募基金自购动态 - 南方基金拟以不少于2.3亿元自购旗下权益基金并承诺持有1年以上 [1][3] - 工银瑞信基金宣布公司、高管及拟任基金经理以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工银瑞信臻选回报混合 [4] - 泰康基金于8月5日运用固有资金155万元申购旗下泰康港股通中证香港银行投资指数型发起C [4] - 方正富邦基金、华商基金、大成基金等多家公募下半年宣布自购旗下权益产品 [4] 自购规模与产品详情 - 南方基金自购标的包括南方中证A500ETF联接A(规模41.8亿元)、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联接A(规模81.37亿元)和现金流ETF南方(规模5.34亿元) [3] - 3只自购产品年内收益率分别为6.78%、3.78%和11.46% [3] - 建信基金年内自购总额超1亿元 包括4月拟自购不少于1.8亿元及2024年四季度至2025年一季度已自购1.73亿元 [5] - 行业单次自购金额多集中在155万元至5400万元区间 [4] 行业自购整体情况 - 截至8月11日 今年以来公募机构自购主动权益类基金净申购金额达15.79亿元 [6] - 超20家公募年初以来宣布自购 多数产品为主动权益类基金 [4] - 自购行为涵盖存量产品及新型浮动费率基金 多家公募采取组团自购模式 [6] 自购动因与政策背景 - 公募自购旨在通过利益绑定机制增强投资者信任 传递对中国资本市场信心 [1][6] - 政策引导基金公司将每年利润一定比例自购权益类基金 1月23日证监会发布会明确中长期资金入市导向 [8] - 5月7日《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调长周期考核 将自购规模等指标加分幅度提升50% [8] 市场影响与行业趋势 - 南方基金2.3亿元自购被视为行业标杆性举动 显著高于常见的千万元级别自购规模 [3] - 公募组团自购权益类基金显示基金经理及公司对自身产品信心 [7] - 在政策引导下 公募接连自购权益类基金将成趋势 有望形成规模化效应并提升市场稳定性 [9]
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 南方基金公告自购旗下权益基金2.3亿元
新浪基金· 2025-08-11 08:21
南方基金自购旗下权益基金 - 南方基金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三只权益基金 包括南方中证A500ETF联接A 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联接A 现金流ETF南方 合计金额不少于2 3亿元 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以上 [1] - 公司认为中国经济的强大活力与韧性是支撑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基石 上半年GDP实现5 3%的稳健增长 宏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态势 [1] -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 完整产业链体系和丰富人才资源共同构筑经济增长韧性和可持续竞争优势 为资本市场提供基本面支撑 [1] 中国股市估值优势 - 截至8月6日 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为13 93倍 恒生指数为11 83倍 均低于标普500的26 89倍和日经225的18 88倍 [1] - 中国股市处于全球市场的"估值洼地" 投资性价比优势突出 为长期投资者提供布局良机 [1] 资本市场政策支持 - 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 提振投资者信心" [2] -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2] - 2024年国务院发布新"国九条" 提出建成与金融强国相匹配的高质量资本市场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2] - 一系列政策使投资者保护机制完善 上市公司质量和结构优化 市场有效性和稳定性提升 [2] 公募基金市场作用 - 公募基金以固有资金自购 通过利益绑定机制增强投资者信任 [2] - 此举向市场传递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坚定信心 [2]
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 南方基金自购旗下权益基金2.3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10 21:30
南方基金自购旗下ETF产品 - 南方基金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三只权益基金 包括南方中证A500ETF联接A 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联接A 现金流ETF南方 合计金额不少于2.3亿元 [1] - 公司承诺对上述投资至少持有1年以上 [1] 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观点 - 公司认为中国经济的强大活力与韧性是支撑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基石 上半年GDP实现5.3%的稳健增长 [4] -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 完整产业链体系和丰富人才资源共同构筑经济增长韧性和可持续竞争优势 [4] 中国股市估值分析 - 截至8月6日 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为13.93倍 恒生指数市盈率为11.83倍 均低于标普500 日经225等主要成熟市场股指 [4] - 中国股市处于全球市场的"估值洼地" 为长期投资者提供布局良机 [4] 行业影响 - 公募基金以固有资金自购能通过利益绑定机制增强投资者信任 [4] - 该行为向市场传递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坚定信心 [4]
外资金融机构看好中国经济 全球资本加码中国市场
央视网· 2025-07-15 18:06
经济表现与增长动力 - 二季度GDP增长5.2%超预期 主要因出口前置和消费相对强劲 [1] - 出口保持韧性 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 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领域表现突出 [1] - 以旧换新政策显著提振家电和通信设备销售 数字平台在线零售持续强劲 [3] 外资机构观点与配置倾向 - 摩根资产管理将中国资产视为全球资产配置再平衡重要标的 渣打银行维持中国股票"超配"评级 高盛维持"增持"立场 [5] - 海外投资者偏好高科技板块 关注消费新势力崛起带来的投资机会 [7] - 国际投资人尤其是欧美投资者对中国资产兴趣持续提升 因经济韧性、资本市场改革和科技创新加速 [9] 资本市场开放与外资参与 -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数量达944家 年内新增18家 外资控股或独资券商数量达10家 [9] - 上半年外资通过北向渠道持有A股市值约2.29万亿元 较2024年末增加871亿元 [9] - 监管部门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 拓宽投资范围 提升外资参与便利性和灵活度 [5]
“稳”与“进”并驾齐驱 陆家嘴论坛与会嘉宾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央视网· 2025-06-19 13:44
2025陆家嘴论坛核心观点 - 国内外与会嘉宾对中国资本市场充满信心并长期看好中国经济 [1] - 全球资本市场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市场显示出较强的稳定性和吸引力 [1] - 中国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具有较强韧性且展现出开放和国际接轨的决心 [3] - 中国正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并逐步转向高质量增长模式 [3] - 中国在绿色转型和数字化转型领域取得很大进步 [3] 资本市场发展 - 资本市场是链接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键纽带其稳定性和活跃度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 未来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是"稳"需完善市场机制和提升监管效能 [5] - 吸引更多耐心资本和外资流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5] - 推动市场运行"稳"与市场功能"进"并驾齐驱 [7] - 支持上市公司用足用好各类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 [7] 科技创新支持 - 持续强化预期管理努力提振市场信心 [7] - 促进资源向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领域集聚 [7] - 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