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

搜索文档
“稳”与“进”并驾齐驱 陆家嘴论坛与会嘉宾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央视网· 2025-06-19 13:44
2025陆家嘴论坛核心观点 - 国内外与会嘉宾对中国资本市场充满信心并长期看好中国经济 [1] - 全球资本市场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市场显示出较强的稳定性和吸引力 [1] - 中国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具有较强韧性且展现出开放和国际接轨的决心 [3] - 中国正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并逐步转向高质量增长模式 [3] - 中国在绿色转型和数字化转型领域取得很大进步 [3] 资本市场发展 - 资本市场是链接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键纽带其稳定性和活跃度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 未来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是"稳"需完善市场机制和提升监管效能 [5] - 吸引更多耐心资本和外资流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5] - 推动市场运行"稳"与市场功能"进"并驾齐驱 [7] - 支持上市公司用足用好各类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 [7] 科技创新支持 - 持续强化预期管理努力提振市场信心 [7] - 促进资源向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领域集聚 [7] - 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7]
陆家嘴论坛与会嘉宾:长期看好中国经济
快讯· 2025-06-19 13:32
资本市场信心与展望 - 国内外与会嘉宾对中国资本市场充满信心并长期看好中国经济 [1] - 国际人士认为全球资本市场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市场显示出较强的稳定性和吸引力 [1] - 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首席执行官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具有较强韧性 [1] 中国经济发展转型 - 橡树资本联席创始人指出中国正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并转向高质量增长模式 [1] - 高质量增长需要绿色转型和数字化转型两个领域中国都取得了很大进步 [1] - 对中国经济长期前景表示非常乐观 [1]
深交所前理事长陈东征逝世 业内称其带领深交所走出绝境
新浪证券· 2025-06-09 22:50
陈东征职业生涯 - 陈东征在1987-1997年期间于国务院办公厅工作十年,历任处长、副局长,积累了深厚的政策经验与大局观 [1] - 1997年加入中国证监会担任副主席,2001年10月出任深圳证券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与深交所结下14年不解之缘 [1] - 2014年9月因年龄原因卸任深交所党委书记、理事长职务,但退休后仍持续关注资本市场发展并发表见解 [2] 深交所发展成就 - 陈东征任职期间推动中小板建设,2004年中小企业板正式推出,为中小企业开辟重要融资渠道,成为深交所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1] - 积极筹备创业板发展,推动相关制度建设,为创业板诞生奠定坚实基础 [1] - 在陈东征带领下,深交所市值规模和基础制度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形成以中小板、创业板为特色的市场定位 [1] 行业影响 - 陈东征推动的改革举措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产生深远持久影响 [2] - 其专业精神、创新理念和对资本市场发展的执着追求将长期影响行业参与者 [2] - 在任期间的工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后续资本市场完善提供了宝贵经验 [1][2]
博时基金: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将于近日运用固有资金各1000万元投资旗下权益基金博时卓睿成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份额和博时卓越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份额。
快讯· 2025-05-28 19:35
公司投资动态 - 博时基金将运用固有资金各1000万元投资旗下两只权益基金 包括博时卓睿成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份额和博时卓越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份额 [1] 市场信心 - 投资行为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 [1]
上调中国GDP增速预期 提高A股目标点位预测 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关注度持续升温
上海证券报· 2025-05-22 03:14
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升温 - 摩根大通第21届全球中国峰会在上海开幕,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1400多家企业的超过2800人参加 [1] - 高盛在上海举办亚太科技互联网论坛,瑞银亚洲投资论坛香港主论坛下周开幕,全球投资者报名超3500人 [1] - 外资机构密集上调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提高对中国主要股指目标点位预测 [1] 外资机构上调中国GDP增速预测 - 摩根大通上调2025年中国GDP增速预测,因政策加码推动消费贡献率上升 [1][2] - 摩根士丹利上调2025年和2026年中国GDP增速预测,预计将推出5000亿至1万亿元财政计划支持基建 [2] - 野村上调2025年中国GDP增长预测,因以旧换新政策扩围推动零售数据强于预期 [2] - 高盛上调2025年和2026年中国实际GDP增速预测 [2] 外资机构看好中国股市 - 瑞银认为外资回流将是未来几个季度主线交易逻辑,港股IPO募资总额达90亿美元,同比增长320% [3] - 高盛维持中国股市超配评级,将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12个月目标分别上调至84点和4600点 [3] - 摩根士丹利上调MSCI中国指数、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和沪深300指数2026年6月目标点位 [3] 中国股票市场表现及展望 - 2023年MSCI中国指数EPS增长达16%,超市场预期的14%,互联网和医疗卫生行业增长强劲 [4] - 2024年MSCI中国指数EPS增长预期为8%,主要互联网龙头企业一季度业绩表现出色 [4] - 摩根大通预计2025年中国股市继续向好,对MSCI中国指数年内基准及乐观情境预测分别为80点和89点 [4]
外资对人民币资产投资热情持续升温
搜狐财经· 2025-05-19 20:46
外资对人民币资产投资热情升温 - 4月外资净增持境内债券109亿美元,处于较高水平 [2][7] - 4月下旬外资投资境内股票转为净买入 [2][7] - 境外投资者持有A股流通市值稳定在3万亿元左右 [2][7] 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信心增强 - 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正在增强,外资机构逐步提升中国资产配置比例 [2][7] - 80%以上的投资者表示可能近期增加对中国股票的敞口 [4][9] - 亚洲基金经理调查显示,寻找中国投资机会的投资者比例上升,仅16%寻找其他机会(低于上月的26%) [4][9] 中国市场估值吸引力 - 沪深300指数市盈率在12倍左右,MSCI中国指数盈利预期回归客观水平 [4][9] - MSCI中国指数成分公司在应对关税方面处于相对有利位置 [4][9] - 外资预期企业盈利下行风险有限,市场将迎来价格重估 [2][7] 外资参与中国市场的需求 - 量化基金和做市商等海外投资者希望更好地参与中国市场以满足流动性需求 [2][7] - 境外长期资本自2024年四季度以来呈现资金净流入态势 [4][9] - 中美贸易谈判进展超预期提振国际投资者风险偏好 [4][9]
证监会李明:近期将出台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政策措施
证券时报· 2025-05-19 11:21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 - 中国资本市场将成为外资投资兴业的重要平台 为全球投资者提供共享中国发展红利的机遇 [1] - 中国经济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 展现出强大韧性 完整产业体系、超大市场规模等优势支撑发展动能 [2] - 新"国九条"和"1+N"政策体系逐步落地 监管执法和投资者保护加强 市场生态加快完善 [2] - 社保、保险、年金等中长期资金累计净买入A股超过2000亿元 形成资金流入与股市上涨的良性循环 [2] 上市公司质量与投资价值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四分之三实现盈利 五成企业利润保持增长 [3] - 高新技术企业占新上市公司超九成 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值占比超四成 [3] - 2024年实体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合计1.6万亿元 同比增长3.1% 超800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 [3]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分红2.4万亿元、回购股份1476亿元 均创历史新高 沪深300股息率接近3.6% [4] - 沪深300市盈率12.6 明显低于境外主要指数 配置价值凸显 [5] 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 - 将加强对外开放顶层制度设计 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容相通 [5] - 完善与国际投资者沟通机制 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机制 支持外资机构申请新业务 [5] - 加强股票、债券、期货市场开放协同 增加期货期权国际化品种供给 [5] - 加强跨境监管合作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5]
证监会副主席李明:目前各类境外投资者持有A股流通市值稳定在3万亿元左右
快讯· 2025-05-19 10:32
A股市场外资持仓情况 - 各类境外投资者持有A股流通市值稳定在3万亿元左右 [1] - 境外投资者是A股市场的重要参与力量 [1]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 -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将进一步彰显 [1] - 改革开放活力将进一步释放 [1] - 中国资本市场将成为更多外资投资兴业的重要平台 [1] - 为全球投资者共享中国发展红利提供更多机遇 [1]
市场集体沸腾!外资机构密集调研A股上市公司,上调中国股票评级
搜狐财经· 2025-05-12 15:57
市场表现 - 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早盘直线拉升0 95%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单日升值逾200点[1] - 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 上证指数涨0 37% 深证成指涨1 06% 创业板指涨1 72% 北证50涨2 27%[1] - 沪深两市成交额约8432 02亿元 较前一个交易日放量约552 1亿元[1] - 亚太市场全线上涨 韩国股指涨超0 7% 日本股指上涨0 45% 澳大利亚指数上涨超0 3%[1] - 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报7 2297 日内涨164个基点 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报7 2273 日内涨129个基点[1] 政策与市场动态 - 中美经贸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 市场反应积极[1] - 中国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中国人民银行与证监会联合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2] - 外资机构上调中国股票评级 通过QFII、沪深股通持有A股流通市值稳定在3万亿元左右[2] 资产价格联动 - A50期货跳涨 黄金等避险资产应声下跌 东方证券认为贸易缓和短期利空黄金但中长期利多[2] - 资本市场上涨源于政策预期与市场行为的深度耦合 近期利好消息频出[2] 专家观点 - 中国资本市场通过"内部稳定"和"对外开放"吸引外资 外资参与生态加速形成[3]
大举自购超5000万!外资首家
中国基金报· 2025-04-30 10:51
摩根基金自购行动 - 摩根基金宣布运用不低于5400万元人民币固有资金自购旗下新发权益类公募基金 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 [1][3] - 其中3000万元将用于认购摩根中证A500增强策略ETF 该基金募集期为4月21日至4月30日 [2][3] - 此次自购是外资公募首次自购行动 彰显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潜力的信心 [1][6] 中证A500指数投资价值 - 全市场挂钩中证A500指数的被动指数及指数增强基金规模已达2563亿元 成为A股宽基指数"新名片" [6] - 中证A500指数样本域广 行业分布均衡 包含较多新兴行业龙头公司 是增强策略的理想标的 [6] - 指数增强策略ETF有望成为国内ETF行业增长的新方向 [6] 中国资本市场展望 - A股及港股相对其他市场展现出更强韧性 中长期依然看好中国资产 [7][8] - 二季度货币政策可能降准降息 财政政策在支出强度和专项债方面或有扩张空间 [9] - 内需消费可能以超常规力度提振 并适时出台储备政策 [9] 行业投资机会 - 防御属性方向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可能相对占优 [9] - 受益内需政策发力的消费和投资板块或有交易机会 [9] - 长期可关注具有全球供应链优势的产业 如锂电 高端消费电子 AI 机器人等新兴产业 [9] 中国ETF市场发展 - 截至2025年1月31日 亚太地区ETF资产规模达1.8万亿美元 中国市场占比33.4%居首 [11] - 近一年中国ETF市场资金净流入6354亿元人民币 居亚太地区第一 [11] - 2024年中国宽基指数ETF规模从不足1万亿元增长到超2万亿元 增幅超100% [11] - 摩根资产管理是全球第二大主动ETF管理人 规模达2260亿美元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