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创新
搜索文档
内容创新破局、技术赋能提质、责任担当领航——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观察
新华社· 2025-11-13 23:35
内容创新 - 当前舆论场面临注意力分散、阅读碎片化、短视频竞争等多重压力,媒体需在流量池中持续影响受众[2] - 内容创新的共识在于最破圈的产品秉持最传统的专业坚守,例如浙江广电坚持“亲眼看到、亲身感受”,云南日报挖掘“聚光灯外”的故事,体现“在场、真实、深度”的专业本质[2] - 湖南日报通过解开美国人威廉·泰勒的身份之谜,聚焦跨国救援的人道主义光辉,展现内容创新的巧思[2] - 内容创新的核心是对品质的坚守和对真实的尊重,旨在以信任赢得长期“留量”而非靠噱头博取短期“流量”[2] 技术赋能 - 芒果TV自主研发跨语种智能译制平台,基于自研多模态大模型技术,融合语境感知字幕翻译、情感化语音复刻、生成式嘴型同步三大核心能力,支持多语种转化[3] - 该平台已全面应用于芒果TV国际端,能快速生成目标语言字幕和与原视频音色相近的配音,缩短不同语种受众的认知距离,助力中国故事高效生动地远播世界[3] - 科学技术从铅与火到云与智的每一次跃迁都催发媒介形态迭代升级和传播方式创新突破[3] - 行业实施“人工智能+视听”行动,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超高清等新技术作为底层架构,打造功能强大的数智基座,通过“文化+科技”双前锋重构发展基因[3] 社会责任 - 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媒体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强大工具和广阔空间,成为媒体发展的关键驱动力[4] - 红网自主研发“问法湖南”5G智慧精准普法平台,借助5G、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点单+派单”匹配和“律师认领制”,实现湖南省2047个行政村法律服务全覆盖[5] - 在数智时代虚假信息成为全球性风险的背景下,主流媒体作为权威信源发挥“压舱石”作用,通过及时介入舆论监督来挤压谣言空间、稳定社会情绪、凝聚共识[5] - 信息爆炸时代媒体应做好信息“校准者”和舆论“定盘星”,在价值引领与技术驱动下,主流媒体、商业媒体与自媒体共同让社会责任落地生根[5]
在雪山卖羽绒服?这个双11抖音电商把内容创新玩明白了
搜狐财经· 2025-11-10 12:15
中国居民消费趋势转变 - 中国居民消费偏好正从满足基础功能的“生活必需”转向追求精神满足与情感共鸣的“生活理想”,消费者从“功能型消费”向“意义型消费”转向 [3] - 在冬季消费中,消费者在关注羽绒服、羊绒衫等产品基础功能的同时,愈发看重其背后的品质标准以及所能带来的情感链接 [3] 服饰行业经营挑战 - 信任构建难,传统的参数式营销难以唤醒消费者的购买需求 [4] - 价值突围难,商品一定程度同质化,品牌难以建立差异化认知 [4] - 增长持续难,大促往往“昙花一现”,难以形成可持续的品牌资产 [5] 抖音电商保暖季活动成效 - 抖音电商在“冬日暖出‘型’”保暖季品类活动中,通过内容创新系统性地解决服饰行业应季经营痛点,活动上线两天对应类目生意爆发增长407%,同比提升63% [5] 信任构建的内容策略 - 直播场景从恒温室内移至风雪极寒的户外现场,如玉龙雪山海拔4500米观景台和长白山零下20度环境,真实环境测试取代枯燥参数对比 [7] - 测试动作从静态展示升级为动态挑战,如跑跳、滑雪、长时间暴露于风雪中,使用户直观看到产品在运动状态下的实际表现 [9] - 邀请张雨绮、邹市明等具备“直爽”、“硬核”特质的明星参与,其个人形象与极限场景高度契合,为产品功能性提供强力信任背书 [11] 价值故事化的实践 - 从羽绒服、羊绒制品、雪地靴、保暖内衣、睡衣家居服五大核心品类出发,围绕“好材料、好科技、好设计”三大价值支点构建独特价值主张 [12] - 通过溯源直播深入车间展示完整工艺流程,如桑坡雪地靴生意爆发提升528%,汕头保暖内衣生意爆发提升3280% [19] - 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产品验证体系,如冷库实测、品牌对比测试、面料防水测试等,让“黑科技”更具说服力 [21] - 通过场景演绎如“棉服睡衣派对”、“羊绒大衣T台秀”,让消费者在观看过程中自然产生情感共鸣,拓宽产品使用边界 [21] 经营长效化与资产沉淀 - 活动期间七大热点均登陆总榜,如话题登总榜TOP6,话题成为种草榜TOP1,持续的内容演绎让内容投入成为品牌长线价值投资 [22] - 探索高互动性内容形态,如沉浸式剧情、互动活动“冬日户外极限挑战赛”,撬动广泛UGC参与并在专业场景中树立品牌权威 [24] - 创新内容承载用户情感记忆、巩固品牌信任关系、彰显专业价值主张,使生意增长从单次促销爆发升级为可持续的复利累积 [24] 行业竞争维度升级 - 电商竞争核心正从流量与价格,升维为以内容创新为核心的综合经营能力,好内容正在重新定义增长本身 [24]
从功能到情感:抖音电商双11洗护品类的内容破局之路
新消费智库· 2025-11-07 21:01
洗护消费趋势演变 - 洗护消费已从基础清洁功能升级为满足情绪价值的日常疗愈方式,场景、情绪、氛围成为影响消费决策的关键[4] - 年轻消费者通过沐浴泡沫、精油发膜、身体乳、香薰等“精致洗护”产品提升生活幸福感,这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2] - 抖音电商联合ELLE发布的秋冬洗护趋势图鉴系统性地梳理出“暖香入冬、秋冬润护、分区精洗”三大新消费趋势[8] 抖音电商双11洗护品类日活动成果 - 活动实现洗护品类8大类目破峰,商家和达人直播销售额年度破峰数达236场,增量内容浏览量14亿,新增爆品数9968个[4] - 具体类目增长显著,口腔清新剂赛道爆发15倍同比增长12倍,儿童乳液/面霜赛道爆发913%同比增长356%,整体8大类目同比增长达485%[12] - 活动产生84个千万级爆品和1668个百万级爆品,直播销售额对比基准期提升4.52个百分点[12][21] 内容营销策略与闭环验证 - 平台围绕三大趋势打造五大热点话题,最高达抖音总榜TOP2/种草榜TOP1/同城榜TOP1,带动活动搜索浏览量爆发80%[10] - 通过故事化表达和生活化场景引发情感共鸣,依托“认知—种草—转化”全链路内容闭环撬动消费需求[12][14] - 内容力被验证为消费力,用户真实生活场景的分享为品牌精准触达目标人群构建了天然场域[6][10] 直播形式创新与达人合作 - 创新“大舞台直播”形式,如达人木森的户外直播融合才艺表演、游戏互动与卖货,创造极具情绪价值的消费氛围[15] - 平台联合腾格尔、黄子韬等明星及众多达人打造“洗护之夜大舞台”等特色内容直播,推动直播浏览量爆发285%,销售额爆发245%[18][24] - 拉芳、简芊等品牌邀请20多位明星进播,创下多个店播记录,优质内容借助大促流量释放最大心智效能[24] 品牌心智建设与长期价值 - 品牌通过成分溯源、专家进播实验测试等方式强化产品信任度,如长发小寨联动央视网共创溯源内容增加公信力[26] - 线上线下联动策略将地域产业资源转化为场景内容,如深圳礼品展直播和石家庄家清产地IP活动,推动“体验即下单”的转化增长[28][29] - 内容创新帮助品牌竞争焦点从价格转向用户心智,建立差异化竞争力并为复购留存奠定基础[31]
2025年在线综艺营销趋势白皮书
艾瑞咨询· 2025-11-03 08:03
行业整体用户规模与趋势 - 在线视频整体用户规模已达10亿级,2024年月平均同比增长率为3.4%,行业呈现回暖迹象[2] - 综艺频道用户规模稳定在5-6亿活跃量级,2024年6月和10月受暑期档及国庆假期影响,用户数达到峰值[6] - 综艺用户画像呈现年轻化、女性化及高线城市集中特征,18-24岁年轻群体TGI指数达122,女性观众TGI为111,新一线和一线城市偏好度更高[7] 内容创作与市场表现 - 2024年新综艺上线20部,较2023年增加1部,播放份额显著提升;综N代达32部,增加3部,显示内容IP影响力持续增强[11] - 喜剧综艺播放表现高速增长,较2023年提升143%,成为播放贡献第二大品类;实境游戏类新赛道初露头角,内容供给排位第七[13] - 优酷在实境游戏赛道表现突出,上线3部相关综艺,播放份额占比达35.5%[16] - 新综艺题材多元化,涵盖实境游戏、泛喜剧、户外体验等类型,Q2和Q3为开播高峰窗口期[18] 内容创新模式 - 影剧综联动成为重要趋势,超75%的综艺用户观看过衍生内容,IP长尾效应显著,如《甄嬛传》主题晚会满足76.4%用户的情感需求[32] - AI技术赋能综艺生态,80%用户认可数字人提升沉浸感,案例如《盒子里的猫》中虚拟角色厘里、《我们仨》的AI导演爱芒[34][35] - 微综艺商业模式崛起,83%用户观看过微综艺,平台通过"小成本+强共鸣+资源赋能"模式探索新路径,如芒果TV的《小闯横莱坞》[37] - 节目内核创新注重社会价值,例如《盒子里的猫》通过"情感本+社会议题"融合引发观众深度思考[39] 综艺赞助与营销趋势 - 头部新综艺平均植入品牌数量从2023年的3.3个上升至3.9个,显示广告主对新综艺赞助意愿提升[40] - 明星竞演类综艺平均植入品牌数量达6.3个,户外体验和泛喜剧类热播带动赞助,平均品牌数超4.4个[42] - 快消品为综艺赞助主力,占比62.4%;医药保健占比10.4%,生活服务类占比提升明显[45] - 综N代吸金能力稳固,如《火星情报局》第七季创下8家品牌合作纪录,皇家美素佳儿通过植入实现品牌认知度等指标提升约20%[47][48] 品牌预算与投放策略 - 2025年品牌整体营销预算预计收紧7-10%,但汽车、3C行业预算相对充足,食品饮料行业倾向降低合作身份以控制成本[50][51] - 各行业综艺预算占比分化明显:食品饮料行业占比达45%以上,3C行业为15-18%,汽车行业为10-12%[53] - 赞助形式中"场景化产品使用"价值最高,环节共创和创意中插分列二三位,强调原生性与用户需求联动[54][55] - 赞助效果评估形成"基础流量+业务转化"双体系,如快消关注联名款销量,网服关注APP排名[57] 营销玩法创新 - 品牌角色共创强化年轻化形象,如华莱士通过虚拟代言人"欧鸡"融入说唱文化[62] - KOL全域联动实现品销协同,案例如谷雨借势《怦然心动20岁4》内外部多渠道种草转化[65] - 组合投放策略受81.9%用户关注,喜临门通过多项目二席/三席身份实现高频曝光,82.6%用户表示更易记住品牌[68][69] - 听劝式营销强调敏捷响应,如肯德基借"熏鸡事变"话题快速推出限时套餐,将产品转化为情感符号[70]
2025年在线综艺营销趋势白皮书
艾瑞咨询· 2025-10-25 08:07
行业整体态势 - 在线视频整体用户规模已达10亿级,2024年月平均同比增长率为3.4%,行业出现显著回暖迹象 [2] - 综艺频道用户规模稳定在每月5-6亿活跃设备量级,2024年6月和10月在热门档期加持下达到用户高峰 [6] - 综艺频道核心用户画像为18-24岁年轻群体(TGI=122)、女性观众(TGI=111)以及新一线和一线城市人群 [7] 内容创作与市场表现 - 2024年内容创新信心提振,新综艺上线20部(较2023年增加1部),综N代上线32部(较2023年增加3部),IP孵化成功率提升 [11] - 户外体验类综艺保持市场份额第一,喜剧综艺播放表现同比2023年提升143%,成为播放贡献第二大品类 [13] - 实境游戏类作为新兴赛道,2024年内容供给6部,其中优酷上线3部,播放份额占比达35.5% [16] - 行业涌现“第二季现象”,标志内容创新力驱动的长效价值崛起,行业从流量竞争迈向精品IP矩阵的创新时代 [30] 内容创新趋势 - 影剧综联动成为重要趋势,超过75%的综艺用户观看过热门影视剧或综艺的衍生内容,以释放IP长尾效应 [32] - AI数字人等创新技术提升节目沉浸感,获得80%的用户欢迎度,应用于虚拟角色互动、流程优化等环节 [35] - 微综艺商业模式探索加速,83%的综艺用户观看过微综艺,其具备小成本、强共鸣、资源赋能的优势 [37] - 节目内核引入社会议题,通过情感本等模式实现社会价值,突破传统综艺的娱乐边界 [39] 商业赞助与营销趋势 - 2024年综艺赞助品牌数量整体略有下降,但头部新综艺平均植入品牌数量从2023年的3.3个上升至3.9个 [40] - 明星竞演类综艺平均植入品牌数量为6.3个,户外体验和泛喜剧类热播带动赞助,平均植入品牌数量均超4.4个 [42] - 快速消费品是综艺赞助市场主要客户,赞助频次占比达62.4%,生活服务类占比有较大提升 [45] - 精品综N代持续吸金,例如《火星情报局》第七季开播前达成8家品牌合作,创该IP史上最高招商纪录 [48] 品牌营销策略与预算 - 2025年品牌整体营销预算预计收紧7-10%,不同行业分化明显,汽车和3C行业预算相对充足,食品饮料行业预算有下降趋势 [50] - 各行业倾向于以综艺作为整合多平台投放的核心,品效结合是重要考量因素,食品饮料行业综艺预算占比高达45%及以上 [52][53] - 场景化产品使用成为最有价值的赞助形式,环节共创和创意中插次之,赞助效果评估形成基础流量与业务转化的双重验证体系 [54][55][57] 营销玩法创新 - 全域生态营销将品牌、内容、生态三者结合,实现互利共惠,成为内容变现的新方法论 [60] - 品牌角色共创玩法兴起,例如华莱士通过打造虚拟代言人“欧鸡”冠名《说唱梦工厂》,强化品牌年轻化基因 [62] - KOL品牌营销策略实现品销协同,通过节目内外内容共创与社交平台种草、直播转化相结合 [65] - 组合投放策略关注度达81.9%,可通过分层级身份覆盖多IP以保持全年声量,例如喜临门在优酷的4个项目布局 [68] - 听劝式营销通过敏捷响应热点事件进行情感卷入式沟通,例如肯德基快速响应《再见爱人4》的“熏鸡事变” [70]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向“新”而行,消费市场活力更足
人民日报· 2025-10-18 15:16
消费市场整体活力 - 国庆中秋假期零售业和餐饮业累计交易额达526.06亿元,网络零售额103.2亿元,同比增长15.3% [1] - 今年前8月湖北限额以上网络商品零售额增长19.2% [3] - 今年前8月湖北省限上餐饮营业额增长6.3% [6] - 国庆中秋假期湖北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036.34万人次,较2024年同比增长12.9% [8] 跨境电商与新型消费 - 依托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实现中国电子产品、生物医药、汽车配件“隔夜达全球”,以及进口生鲜产品及时送达 [2] - 天门市已构建“织造—面辅料—成衣加工—电商营销—跨境物流”的全链条体系,纺织服装类经营主体约7000家,电商平台注册店铺超1.3万家 [2] - 湖北莱依窕服饰有限公司去年日均发货10万单,年销售额达13亿元,今年新基地开工后目标销售额20亿元 [2] - 天门服装已销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海外仓投用后,当地消费者线上下单最快次日收货 [3] - 商贸流通企业加快数字化赋能,即时零售、直播带货等新型消费表现抢眼 [3]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消费 - 潜江虾稻产业综合产值约870亿元 [4] - 通过温棚土池养虾、工厂化养虾、稻田养虾等多种模式实现“四季有虾”,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潜江冬虾上市量达2.4万吨,实现产值21.9亿元 [5] - 湖北潜网生态小龙虾产业园今年上半年鲜活小龙虾交易量达17.7万吨,交易产值达75.27亿元,产品可快速送达全国600多个城市、1200多个服务网点 [5][6] - 技术创新推动武汉热干面、襄阳牛肉面、潜江小龙虾、宜昌肥鱼等餐饮服务消费火爆出圈 [6] 文旅融合与内容创新 -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推动茶产业与研学、科技、文旅深度融合,今年前8月共接待游客347万人次,同比增长27%,旅游综合收入32.9亿元,同比增长31% [7] - 五峰县打造青岗岭生态茶园、宜红茶工业遗产展示馆等特色文旅项目,通过沉浸式演出《一叶芳华》等吸引游客,实现“茶园变景区、茶厂变展厅、茶农变导游” [7] - 湖北持续拓展“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已建成投运文旅综合体项目104个,带动避暑、冰雪、演艺等业态蓬勃发展 [8]
中金 | 长剧行业:政策赋能破局,创新驱动复苏
中金点睛· 2025-10-16 07:54
文章核心观点 - 长剧行业监管政策基调已从严格规范转向松绑与深耕并重,2025年8月实施的广电新规旨在促进内容供给创新,行业有望在多重利好下进入良性循环 [2][5] - 行业在经历外部短剧冲击和内部下游预算收紧导致的供给侧出清后,已逐步企稳,并呈现出精品化与类型多元化的结构性提质增效趋势 [4] - 广电新规的落实将为行业带来短期、中期、长期的积极影响,核心在于通过改善内容创新环境来提升用户留存,驱动行业复苏 [5][34] 回顾背景:外部短剧冲击,内部下游预算收紧 - 微短剧平台的兴起加剧了长剧的竞争压力,其单集时长短、用户试错成本低的特点快速分散了用户的注意力和时长 [4][6] - 长剧内容表现具有波动性和不可预测性,从立项到播出通常需要1.5~2年的生产周期,容错率远低于生产周期仅2周的微短剧 [6] - 长剧面临严格的监管框架,审核环节历时3~6个月,影响了内容创新的灵活度,而持续产出优质创新内容是留住用户的核心 [6][7] - 头部视频平台持续降本增效,例如爱奇艺自2023年第三季度开始连续8个季度内容成本同比下降,下游预算收紧加速了上游供给出清,但也影响了主创的创作积极性 [4][11] 行业触底:供给侧出清平稳,期待精品化与类型多元化 - 剧集行业供给侧格局从调整期迈向企稳,从拍摄备案到播出上新的整体数量在经历多年出清后,自2024年开始已逐渐企稳 [4][17] - 长视频平台发展策略趋向精品化,逐渐提升独播剧比例,并高度重视会员剧集的转化,内容布局向头部倾斜;会员业务已成为核心收入来源,如爱奇艺2024年会员收入占比达60.8% [4][23] - 类型多元化趋势显现,古装剧备案和上线数量在经历2019~2022年的低迷后已有回升;尽管制作成本高,但古装剧具有高回报潜力和IP衍生价值,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在热播榜Top10中比例占40%以上 [4][27] 新规观察:促进内容供给创新,多重利好逐渐显现 - 2025年8月18日实施的广电新规(“广电21条”)强调多措并举加强内容建设,并从内容创新、审查机制、品类拓展等方面进行指引,如改进剧集数及季播剧播出间隔时长管理、优化审查机制效率等 [5][32] - 短期利好在于积压剧释放和审核周期缩短将促进资金周转;积压剧单部售价通常在1.5~3亿元不等,其释放有助于重建行业信心,吸引投资回流 [34] - 中期利好指向加强“剧本中心制”以优化成本结构;新规后续如进一步细化落实演员片酬管理(如要求全部演员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有望提高预算使用效率 [36] - 长期利好在于系列化开发能加强投产稳定性和IP价值潜力;审核周期优化和内容创新灵活度增加,有望加速剧集系列化开发,提升用户粘性和IP衍生价值 [37] - 案例分析:爱奇艺的《唐朝诡事录》系列在系列化开发上表现突出,第二部与第一部间隔约2年,预计第三部于2025年第四季度上线,与第二部间隔约1年,节奏较快,并推出了微短剧、动画、VR体验等多种衍生形式,延展了IP价值空间 [39][40]
多元演出市场拉动城市消费
北京青年报· 2025-10-10 06:40
剧集市场表现 - 国庆中秋假期全国卫视频道剧集平均收视率较2024年同期上涨6.3%,网络平台剧集有效播放量达168.2亿次 [2] - 台播剧以40岁以上受众为主,偏好年代、家庭等现实主义题材,网络平台剧则以18-29岁为核心,对悬疑、古装等强情节题材接受度更高 [3] - 年代传奇剧《灼灼韶华》假期平均收视率达3.12%,蝉联收视周榜冠军,新播谍战剧《沉默的荣耀》开播首日即空降实时收视榜第二位,假期平均收视率达2.23% [2] - 国庆期间网络剧集日均活跃用户达2.1亿,强情节与IP改编成为流量核心密码,头部剧集垄断流量高地 [2] - 内容创新成为破圈密码,如《许我荣耀》通过“婚姻反击”等话题和短视频传播收割流量,《不眠日》的时间循环设定和《绝命法官》的港风创新验证了悬疑品类的市场潜力 [4] 电影市场表现 - 2025年国庆档以18.35亿元总票房落下帷幕,市场表现依靠多部影片的稳健口碑,而非单一爆款拉动 [1] - 《志愿军:浴血和平》作为系列终章,档期票房为4.50亿元,展现了成熟IP强大的市场凝聚力 [5] - 《731》获得3.45亿元票房,在假期中实现票房逆跌,诠释了电影市场长尾效应与假日观影刚需 [5] - 《毕正明的证明》作为口碑标杆成功打破初始的性别圈层,持续吸引男性观众入场 [6] - 《浪浪人生》作为档期唯一喜剧,凭借生活化笑点与泪点证明喜剧作为市场“硬通货”的价值,《刺杀小说家2》在特效厅的强势表现彰显中国电影工业在高技术格式赛道上的进步 [6] 演出市场表现 - 经典文艺作品通过现代艺术形式重新演绎成为亮点,如原创民族歌剧《红高粱》和音乐剧《青春之歌》在国庆期间首演,吸引年轻观众群体 [7] - 跨界演出呈现艺术形式深度融合,如谭维维的音乐会融合多种唱法,谢欣舞蹈剧场采用现场演奏与舞蹈共演 [8] - 文旅深度融合表现突出,北京大运河音乐节累计吸引近7万名乐迷,配套近50家市集展商,形成“演艺+消费”的完整生态链 [8] - “2025国际音像艺术作品博览会”汇聚全球64家厂牌近万种珍品,将绝版黑胶与MR/VR沉浸体验相结合 [9] - 国家大剧院、北京艺术中心等多场馆上演丰富多元的艺术演出,如原创音乐剧《战争与和平》、话剧《傲慢与偏见》及多场音乐会,有效带动副中心夜经济发展 [9]
内容创新、技术突破、政策与市场同频共振成就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
央视网· 2025-10-08 10:17
国庆档票房表现 - 2025年国庆档档期总票房(含预售)已突破17.41亿元 [1] - 电影市场持续火热,多人结伴观影现象尤为突出 [4][7] 电影放映技术与体验升级 - 电影放映系统不断升级,通过更大的屏幕和更好的色彩效果带来更好观影体验 [2] - 为获得更佳视听体验,不少观众愿意选择在特效厅观影 [4] - IMAX影厅是特效厅主力,截至9月30日全国IMAX观影人次达3500万,同比增加60% [6] - 电影院根据观众观影情况调整在特效厅放映影片的场次 [6] 电影内容与技术创新 - 国庆档影片类型丰富多元,涵盖历史战争、奇幻动作、喜剧家庭、动画等多种题材 [7] - 前沿技术持续拓展电影制作边界,是电影工业化发展的基石 [9] - 《刺杀小说家2》全片使用IMAX特制拍摄,在IMAX影院呈现比普通影院多26%的画面内容 [9] - 《震耳欲聋》通过AI技术实现声音设计突破,影片30%的手语对白搭配低频音效模拟 [9] 中国虚拟拍摄技术领先地位 - 全球虚拟拍摄专利数量中国占比超5成,中国创新者相关专利申请占比为52% [10] - 位列全球榜首的中国企业拥有80件虚拟拍摄发明专利,远超第二名日本企业的60件 [10] - 在全球虚拟拍摄技术发明专利排行榜前十名中,中国企业占据了六席 [10]
2025年在线综艺营销趋势白皮书
艾瑞咨询· 2025-10-07 08:03
行业整体态势 - 在线视频整体用户规模已达10亿级,2024年月平均同比增长率达3.4%,行业出现显著回暖迹象[2] - 综艺频道用户市场规模稳定在5-6亿活跃量级,2024年6月和10月在热门档期加持下达到用户高峰[6] - 综艺频道核心用户为18-24岁年轻群体(TGI=122)、女性观众(TGI=111)以及新一线和一线城市人群[7] 内容创作与市场表现 - 2024年内容创新信心提振,新综艺上线20部(较2023年增加1部),综N代上线32部(较2023年增加3部),IP影响力持续增长[11] - 户外体验类综艺保持市场份额第一,喜剧综艺播放表现高速增长,较2023年提升143%,成为播放贡献第二大品类[13] - 实境游戏类作为新赛道初露头角,2024年内容供给6部,其中优酷上线3部,播放份额位列第一,赛道内占比达35.5%[16] - 新综艺题材呈现多元化趋势,涵盖实境游戏、泛喜剧、户外体验等多种型态,Q2和Q3是开播高峰窗口期[18] 内容创新趋势 - 影剧综演联动成为重要趋势,超过75%的综艺用户观看过衍生内容,通过IP长尾效应释放增量价值[32] - AI数字人等创新技术提升节目沉浸感,获得80%的用户欢迎度,应用于角色互动、流程优化等环节[34][35] - 平台加速布局微综艺,83%的综艺用户表示观看过,其“小成本+强共鸣+资源赋能”模式验证了可行性[37] - 节目内核引入社会议题实现价值升华,例如通过“情感本+社会议题”模式突破传统娱乐边界[39] 商业赞助与营销趋势 - 2024年综艺赞助品牌数量整体略有下降,但头部新综艺平均植入品牌数量从2023年的3.3个上升至3.9个[40] - 快速消费品是综艺赞助市场主要客户,赞助频次占比达62.4%;生活服务类(如通讯服务)占比有较大提升[45] - 品牌整体营销预算趋紧,2025年预计影响幅度在7-10%左右,但汽车、3C等行业预算相对充足[50] - 场景原生性成为最高价值锚点,“场景化产品使用”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赞助形式[54][55] 前沿营销玩法 - 品牌角色共创玩法兴起,例如通过打造虚拟代言人将品牌形象深度融入节目内容,强化年轻化基因[62] - 全域联动KOL实现品销协同,节目内内容共创与节目外平台种草、直播转化相结合[65] - “组合投放”策略关注度高达81.9%,82.6%的用户表示更容易记住品牌,通过多项目布局实现高频覆盖[68][69] - 听劝式营销通过敏捷响应热点事件,进行情感卷入式沟通,消解商业突兀感[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