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革

搜索文档
2025服贸会|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郑新立: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
北京商报· 2025-09-10 18:16
北京商报讯(记者 孟凡霞 实习记者 周义力)9月10日,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乡村发 展主题论坛"上,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郑新立发表主旨演讲时谈到,到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中,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而实现这一任务的核心关 键在于制度创新,未来需进一步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 郑新立还回顾改革历程指出,改革40多年来,每当经济发展遇到困难,都是通过放开搞活农村渡过难 关。他强调,当前破解需求突出的难题,也要从加大农村改革力度着手。 郑新立表示,应当把握好以下四点。一是要坚持战略平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能因占用耕地导致粮 食生产能力下降。二是,需建立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强化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的责任。三是, 要积极盘活农村闲置房产,允许农民对合法拥有的房产进行出租、合作等,以此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四是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就地入市或者异地调 整入市,同时,允许村集体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依法将有偿收回的闲置宅基地、废弃的集体公益性建设 用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通过治理措施 ...
改革为人民|青年学生习近平的一次农村调研
央视网· 2025-07-17 09:21
农村改革历史背景 - 1978年安徽滁州小岗村18户村民通过"大包干"契约实行分田到户 开创中国农村改革先河 [2] - "大包干"模式核心为"保证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 剩下都是自己的" 显著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 [2] - 该事件被定义为改革开放后农村改革的第一课 为后续土地制度变革奠定实践基础 [2][5] 早期改革实践 - 1983年河北正定县在推动下率先全省推行包干到户责任制 农业生产力迅速提高 [3] - 改革采用"先试点后推广"模式 当年粮食产量实现突破 被媒体称为"高产穷县"新面貌 [3] - 改革过程中注重调动农民积极性 强调"听不见人人喊改革 但处处在改革"的实效导向 [3] 新时代改革深化 - 2016年提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 实现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置并行 成为重大制度创新 [7] - 改革明确四条底线: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 不减少耕地 不削弱粮食产能 不损害农民利益 [9] - 当前改革重点包括土地经营权流转规范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等 [9] 乡村振兴战略 - 强调乡村振兴需继承改革传统 安徽因历史积淀被寄予"走在前列"的期望 [7] - 发展集体经济需遵循市场规律与群众意愿 通过规模经营提升效益 [9] - 目标构建"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的乡村新格局 [9]
江西:全面梳理农业农村领域短板弱项 研究提出一批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
快讯· 2025-06-24 13:21
农业农村改革 - 江西省委书记尹弘主持召开会议,强调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 [1] - 会议提出要创新工作方法,发挥政策工具"撬动"作用,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1] - 会议要求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全面梳理农业农村领域短板弱项,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 [1] 重点改革方向 - 会议强调要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重点突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1] - 注重改革举措协调联动,推动各领域改革同向发力,增强农村改革整体效能,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1] - 会议听取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落实进展汇报 [1]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李强王沪宁蔡奇出席
新华网· 2025-06-06 11:15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 -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主动作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战略举措 重点围绕制度型开放 深化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对外交流合作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 [1][2] - 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顶层设计 深化贸易投资领域体制机制改革 扩大市场准入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充分发挥综合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 [3] - 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需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紧密衔接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3] 农村改革与农业现代化 - 深化农村改革需锚定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战略目标 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为主线 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 [2] - 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健全粮食安全保障制度 完善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和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 推动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突破 [3] - 允许不同地区因地制宜探索农村改革 及时总结基层实践创造并对困难探索给予支持 [3] 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 -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已大幅提升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 将从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制度 [4] - 转型过程需坚持先立后破 完善能耗双控制度 加强碳排放双控基础能力建设 健全配套制度 [4] - 坚持节约优先方针 用最小成本实现最大收益 统筹发展和减排关系 科学调整优化政策举措 [4] 高校与科研机构薪酬改革 - 薪酬制度改革试点要建立激发创新活力、知识价值导向的分配制度 向教学科研一线、基础学科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员倾斜 [2][4] - 优化规范分配制度 突出创新优先 坚持薪酬与绩效紧密挂钩 加强薪酬管理监督确保资金用于人才激励 [4] 油气市场体系改革 - 深化油气行业上中下游体制机制改革 针对突出问题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 确保稳定可靠供应 [2][5] - 加强产供储销体系建设 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规范市场秩序 深化储备体制改革发挥应急调节能力 [5] 电力体制改革 - 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 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2][6] - 科学设计建设路径 在新能源可靠替代基础上逐步降低传统能源比重 推动电力技术创新和市场机制创新 [6] - 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 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 完善政策体系保障电力公共服务 [6]
贵州: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26 06:23
贵州省2025年省委一号文件核心内容 - 锚定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目标 [1] - 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推进"两个持续、四个着力"工作部署 [1] 两个持续工作重点 持续提升农产品供给保障 - 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1] - 强化大宗农产品(肉菜蛋奶)稳产保供 [1] - 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 [1] - 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与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1]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 贵州脱贫人口占全国1/10 重点帮扶县占1/8 易地搬迁人口占1/5 [1] - 建设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大数据系统 [1] - 健全脱贫攻坚国家投入资产长效管理机制 [1] 四个着力工作方向 县域富民产业 - 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 推动农业"接二连三" [2] - 推进"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工作 [2] 乡村建设 - 优化城乡规划布局 完善基础设施 [2] - 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环境治理 [2] 乡村治理体系 -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2] - 推进乡风文明与移风易俗 [2] 要素保障机制 -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2] - 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 [2] - 健全乡村人才培育机制 [2]
河南: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
快讯· 2025-05-20 08:49
农村资源资产管理使用 - 加强农村资源资产管理使用,做好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1] - 探索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 [1] - 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 [1]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 - 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健全收益分配和权益保护机制 [1]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 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不规范问题整治 [1] - 深入开展"三规范两促进一提升"三年行动,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1] - 不对集体收入提硬性目标,严控集体经营风险和债务 [1] 新增耕地管理利用 - 推进新增耕地规范管理和合理利用 [1]
河南: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 打击婚托婚骗等违法行为
快讯· 2025-05-20 08:38
农村移风易俗治理 - 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 [1] - 打击婚托婚骗等违法行为 [1] - 发挥妇联、共青团等组织作用,加强对农村适婚群体的公益性婚恋服务和关心关爱 [1] 农村文化与社会风气整治 - 加强宗祠规范管理 [1] - 深化殡葬改革,推进公益性生态安葬设施建设 [1] - 持续整治人情攀比、大操大办、厚葬薄养、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 [1] 农村科普与市场净化 - 加强科普工作,提升农村居民科学素质,营造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的社会风气 [1] - 净化农村演出市场,深入整治低俗表演活动 [1]
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
河南日报· 2025-05-20 08:07
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 - 稳定提升粮食产能 确保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 粮食产量稳定在650亿公斤以上 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3] - 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 落实生猪产能调控机制 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和设施渔业 巩固油菜花生扩种成果 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3] - 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 确保省域内年度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2025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00万亩以上[4] - 扎实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实施农村沟渠连通整治三年行动 建设现代化防洪减灾体系 全面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5] - 落实粮食生产支持政策 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 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等政策 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6] - 全链条节约粮食和食物 开展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 强化粮食机收减损 减少粮食存储运输损失损耗 实施全谷物行动计划[6][7]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 切实提升帮扶工作质效 压实防止返贫致贫工作责任 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 保持乡村公益性岗位规模总体稳定 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和收入[8] - 健全帮扶机制 加快建设覆盖全体农户的防止返贫致贫促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 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8] - 加强帮扶项目资产规范管理 健全脱贫攻坚各级政府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 实行资金项目资产一体化管理 完善全周期管理工作机制[9] 持续培育县域富民产业 -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实施县域富民产业培育工程 培育壮大万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和冷链食品千亿级产业联盟 打造18条乡村富民产业链[10] - 完善联农带农机制 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 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 支持培育百家省级重点服务组织[11] -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实施因地制宜发展设施种植业促进农民增收入三年行动 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程 打造豫农技工品牌 扩大以工代赈项目实施规模[12] 持续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 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开展和美村富美村洁美村建设 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13][14] -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提高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 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 基本消除农村较大面积黑臭水体[14] -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 推进快递进村工作 推动农村消费品以旧换新[15] - 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新建100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 健全基本医保参保长效机制 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16] - 开展示范引领 培育一批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 健全乡村建设标准体系 完善一库一单运行机制[17] 持续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着力深化五星支部建设 实施农村发展党员育苗计划[18] - 深入整治形式主义 严格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各项规定 清理整合面向基层的政务应用程序 持续深化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19] - 培育文明乡风 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 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20] - 推进移风易俗 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 深化殡葬改革 持续整治人情攀比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突出问题[21] - 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 健全农村地区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 打击整治农村赌博[21] 深化农业科技创新 - 优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开展中原农谷建设新一轮三年行动 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构建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的融通创新体系[22] - 推动种业创新 大力推进中原农谷建设 加快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建设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23] - 强化农机装备支撑 支持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建设 加快短板机具智能农机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制 培育先进农机装备千亿级产业联盟[23] - 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实施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24] -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 建立健全天空地一体化农业观测网络 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 建设智慧育种智慧种植智慧养殖等大模型[24] 深化农村改革 - 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工作 健全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制度[25] - 加强农村资源资产管理使用 探索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 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25] - 着力培育乡村人才队伍 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 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 扎实推进三支一扶计划科技特派员等基层服务项目[26] - 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 优先保障农业农村领域一般公共预算投入 鼓励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推动金融机构加大资金投放[27] - 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 推动转移支付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等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 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28] - 统筹推进林业农垦供销合作社等改革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深化农垦改革 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实施千县千社质量提升行动[28]
聚焦“两持续”“四着力”“两强化” 陕西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12 06:22
乡村振兴政策框架 - 政策框架概括为"两持续""四着力""两强化"共8部分33条 [1] 粮食安全与脱贫攻坚 - 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部署大面积单产提升 耕地保护 高标准农田建设等9方面措施 [1] -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从监测帮扶 分层分类帮扶 帮扶项目资产管理3方面部署 [1] 县域产业发展 - 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 培育乡村特色产业 推进农村三产融合 强化产业联农带农 [2] - 着力推进乡村建设 优化城乡规划布局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2] 乡村治理与要素保障 - 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2] - 着力加强要素保障 引导资金人才投向"三农" 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 [2] 农民增收与改革驱动 - 强化农民增收举措 通过稳岗就业 农业经营增效等3方面拓宽增收渠道 [2] - 强化改革驱动 以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2]
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
陕西日报· 2025-05-07 06:38
粮食安全保障 - 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4510万亩以上,总产保持在1300万吨以上,推进小麦—玉米吨粮田和高产田试验示范 [2] - 优化生猪产能动态调整机制,全省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75万头左右,落实肉牛、奶牛产业纾困政策 [2] - 全面压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坚决落实4327.56万亩耕地保护任务,探索建立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一体化管理机制 [3] 农业科技与装备 - 深入开展11项农业关键技术攻关,积极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实施种业振兴五大行动 [4] - 大力推广"四位一体"旱作节水模式,高标准推进富硒、羊乳、苹果等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 [4] - 建立农机装备研产推用一体化攻关体系,支持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建设,推广丘陵山区急需农业机械 [4] 乡村产业发展 - 深入开展苹果、蔬菜、茶叶、畜禽肉类等重点产业链建设五年行动,培育"链主"企业 [10] - 实施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园,支持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 [10] - 推进特色种养业与加工、流通、文旅等深度融合,创建乡村旅游精品主题村 [1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 实施农村供水工程规模化建设,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推广千村万户"光伏+"项目 [13] - 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深化快递进村 [13] - 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加强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推动冷链配送向乡镇延伸 [13] 乡村治理与改革 - 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建设全省统一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 [19] -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三权分置",降低公益林比例,鼓励规模化经营 [28] - 健全宅基地联审联办审批机制,保障农户合理用地需求,探索盘活闲置农房的有效形式 [27] 农民增收与就业 - 深入实施劳务品牌培育工程,培育家政、养老等民生保障型劳务品牌 [25] - 在重点工程项目推广以工代赈,扩大实施规模,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 [25] - 支持农民发展庭院经济、民宿经济,引导农户发展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 [25] 农业金融与保险 - 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金融机构加大乡村振兴领域资金投放 [21] - 鼓励发行乡村振兴债券,创新"信用+"金融产品,推广畜禽活体抵押融资贷款 [21] - 持续推动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加大对苹果、奶山羊等特色农产品保险支持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