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医疗器械
搜索文档
创新药与CXO业绩表现靓丽,医用设备板块有望加速回暖:医药生物行业2025年三季报总结
光大证券· 2025-11-05 13:05
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生物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5] 核心观点 - 创新药与CXO业绩表现靓丽,医用设备板块有望持续回暖[1] - 2025年第三季度医药生物行业整体业绩呈现回暖态势,单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0.78%至5985.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67%至405.1亿元[1] - 公募基金医药持仓占比环比回落,板块配置价值凸显[3] 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医药生物板块实现总收入18257.4亿元,同比下滑1.97%,实现归母净利润1396.6亿元,同比下滑1.59%[1] - 销售毛利润为5734.5亿元,同比下滑6.1%,整体毛利率为31.4%,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1] - 单三季度业绩改善明显,收入恢复正增长,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收入增速[1] 细分板块业绩分析 - **化学制剂板块**:25Q3收入同比下滑0.82%,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05%,主要得益于创新药公司产品销售放量及BD交易首付款[2] - **医疗器械板块**:医疗设备子板块25Q3收入同比增长10.65%,国内招标回暖趋势有望延续至25Q4;医疗耗材子板块收入同比下滑0.50%,受集采等政策影响需求承压[2] - **医疗服务板块**:CXO子板块表现强势,25Q3收入同比增长10.93%,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47.90%;医院子板块收入同比下滑1.19%,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8.51%[2] 公募基金持仓分析 - 2025Q3股票型公募基金重仓医药市值占比为11.93%,环比下降0.32个百分点;剔除医药基金后的占比为5.91%,环比下降0.53个百分点[3] - 重仓持股市值排名上升较快的公司包括荣昌生物(上升18名)、百济神州(H)(上升13名)[3] - 持股基金数排名上升较快的公司包括中国生物制药(H)(上升83名)、英科医疗(上升79名)[3] 投资建议 - 看好创新药产业链,包括BD出海加速的创新药公司(如百济神州-U、信达生物(H)等)和创新药上游的CXO公司(如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等)[3] - 看好创新医疗器械,关注创新升级的高端医疗器械和高值耗材公司(如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等)[3]
公募基金医药持仓占比环比回落,后市有望震荡向上:医药生物行业跨市场周报(20251102)-20251102
光大证券· 2025-11-02 16:48
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生物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5] 核心观点 - 公募基金医药持仓占比在2025年第三季度环比回落,但后市有望震荡向上[2] - 随着美国降息通道的开启以及更多国产创新药械的研发推进,资本市场投资热情回暖是必然趋势,看好医药板块估值的持续修复和震荡上行[2] - 2026年年度投资策略强调“政策与产业共振”,投资应着重于医药的临床价值本质逻辑,看好创新药产业链和创新医疗器械[3] 行情回顾 - 上周(2025年10月27日至10月31日),A股医药生物(申万)指数上涨1.31%,跑赢沪深300指数1.74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综指0.36个百分点,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9[1][17] - 港股恒生医疗健康指数上周收跌0.11%,但跑赢恒生国企指数1.97个百分点[1][17] - A股子板块中,医院板块涨幅最大,上涨1.11%;医疗耗材板块跌幅最大,下跌3.85%[17] - A股个股方面,合富中国涨幅最大,达49.01%;赛诺医疗跌幅最大,达25.00%[17][19] - H股个股方面,佳兆业健康涨幅最大,达60.00%;华昊中天医药-B跌幅最大,达34.57%[17][20] 公募基金持仓分析 - 2025年第三季度,股票型公募基金(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重仓持有医药股市值占比为11.93%,环比下降0.32个百分点[2][22] - 剔除医药基金后,公募基金重仓医药市值占比为5.91%,环比下降0.53个百分点[2][22] - 重仓个股持股市值TOP20中,排名上升较快的是荣昌生物(上升18名)和百济神州(H)(上升13名)[2][22] - 重仓个股持股基金数TOP20中,排名上升较快的是中国生物制药(H)(上升83名)和英科医疗(上升79名)[2][32] - 医药股总市值TOP20中,排名上升较快的是科伦博泰生物-B(H)(上升6名)、康方生物(H)(上升5名)和药明生物(H)(上升5名)[2][33] 年度投资策略与投资主线 - 投资框架基于“临床价值三段论”:“0→1”技术突破、“1→10”临床验证、“10→100”中国效率[35] - 宏观背景:美联储在2025年9月再次降息,宏观环境有望重回降息通道,利好创新类资产;国内医保政策“腾笼换鸟”支持创新药,集采“反内卷”稳定产业盈利[35] - 看好BD出海加速的创新药及其上游的CXO(医药研发生产外包),以及创新升级的高端医疗器械和高值耗材[8][35][36] - 创新药产业链重点推荐:信达生物(H)、益方生物-U、天士力、药明康德(A+H)、普蕊斯[8][36] - 创新医疗器械重点推荐:迈瑞医疗、联影医疗、伟思医疗[8][36]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 - 信达生物(1801.HK):股价79.37元,预测2025年EPS为0.49元,对应PE为162倍,2026年EPS为0.92元,对应PE为86倍,投资评级为“买入”[4] - 药明康德(603259.SH / 2359.HK):A股股价99.40元,预测2025年EPS为5.07元,对应PE为20倍,投资评级为“买入”[4] - 迈瑞医疗(300760.SZ):股价215.04元,预测2025年EPS为9.36元,对应PE为23倍,投资评级为“买入”[4] - 联影医疗(688271.SH):股价139.92元,预测2025年EPS为2.39元,对应PE为59倍,投资评级为“买入”[4] - 伟思医疗(688580.SH):股价54.13元,预测2025年EPS为1.37元,对应PE为40倍,投资评级为“增持”[4] 行业与公司动态 - 上市公司研发进度:恒瑞医药的HRS-8080、诺诚健华的ICP-332正在进行三期临床;海思科的HSK47388正在进行二期临床;华东医药的HDM2017正在进行一期临床[1][39] - 重要公司公告:恒瑞医药氟唑帕利胶囊的药品上市许可申请获受理;康龙化成拟出资约13.46亿元人民币收购无锡佰翱得生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82.54%的股份[38] - 行业数据:2025年1-7月基本医保收入为16847亿元,支出为13697亿元;2025年1-9月医药制造业累计收入为18211.40亿元,同比下降2.0%[42][59] - 价格数据:2025年9月,大部分抗生素和心脑血管原料药价格基本稳定;9月医疗保健CPI同比上升1.1%,环比上升0.2%[49][57][72]
最新!又7款医疗器械进入创新通道!
思宇MedTech· 2025-10-31 11:58
2025年10月29日,NMPA公布了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申请审查结果公示(2025年第10号),有7款产品进入创新通道。 1 . 自膨式颅内药物 洗脱 支架 系统 利兰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总部位于苏州,是一家专注于神经血管介入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致力于颅内支架、药物洗脱系统等创 新产品的开发,依托先进的生物材料技术和临床合作平台,旨在为脑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微创、安全的治疗解决方案,已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并与多家三甲医院开展 临床验证,推动神经介入领域的国产化创新。 2 . 植入式无线脑机 接口 系统 申请人 :上海阶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阶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8月,总部位于上海,是一家 专注于植入式脑机接口领域的创新型科技企业 。公司致力于微创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研发 与应用,产品可应用于运动控制(如瘫痪、精细肢体控制、失语)、神经疾病病灶监测及调控(如帕金森症、抑郁症)、感知觉修复(如失明、失聪)等多个领 域。 公司已成功研制中国首款符合医疗器械标准的高通量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入选工信部2023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项目,并获得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创新 ...
心脉医疗(688016)2025年三季报简析:增收不增利,三费占比上升明显
搜狐财经· 2025-10-31 06:32
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10.15亿元,同比增长4.66%,但第三季度单季收入3.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4.68%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4.29亿元,同比下降22.46%,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1.14亿元,同比下降23.63% [1] - 公司毛利率为70.4%,同比下降6.75%,净利率为41.69%,同比下降26.13% [1] - 三费(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总计2.04亿元,占营收比为20.05%,同比增幅达54.65% [1] - 货币资金为9.77亿元,同比下降39.11%,应收账款为4.78亿元,同比大幅上升131.44% [1] - 每股收益为3.54元,同比下降21.16%,每股净资产为32.1元,同比增长1.78% [1] 业务进展与产品管线 - 公司在主动脉介入、外周动脉介入、外周静脉介入及肿瘤介入领域均有重要研发突破,多款新产品进入临床应用或注册审评阶段 [5][6] - 截至报告披露日,公司在全球共有31款已上市在售产品(含代理产品),5款获CE认证,9款产品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进行现金分红,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3.00元(含税),派发现金红利总额1.57亿元 [5] 国际业务 - 报告期内公司海外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超95%,销售收入占比提升至17% [7] - 海外新增获得产品注册证8张,累计获得海外注册证100余张,其中CE证书5张 [7] - 海外业务新增拓展5个国家,累计覆盖欧洲、拉美、亚洲、非洲共45个国家和地区 [7] 基金持仓 - 多只基金在2025年第三季度新进成为公司前十大股东,其中国泰融安多策略灵活配置混合A持有10.16万股,为持仓最多的基金 [4]
微电生理: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6亿元 同比增长15.65%
证券日报网· 2025-10-29 21:44
资料显示,微电生理深耕心脏电生理领域十余年,通过30余款产品矩阵,已建立起以"冰火电磁"四大技 术路径完整产品布局。近年来,该公司积极响应国家集采政策,为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目前,微电生理三维电生理手术已覆盖医院1000余家,累计完成手术超8万例,国产厂商中排名第 一。 本报讯(记者金婉霞)10月28日,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电生理")披露2025 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6亿元,同比增长15.65%;归母净利润 4192.06万元,受创新医疗(002173)器械相关政府补助获批时点的不可控影响,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0.46%;扣非归母净利润达到2406.6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从单季来看,微电生理在第三季度实现营收同比增长21.78%;第三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达到325.97万 元,实现同比扭亏为盈。 近年来,微电生理在高端术式领域不断实现国产"首次突破",高端导管产品占比随之逐步提升。2025年 2月,微电生理首批Magbot机器人导航手术顺利完成,不仅填补了国产磁驱导管的技术空白,更在稳定 性、精准度及操控性等核心性能上实 ...
大曝光!这些基金“擒牛”
中国基金报· 2025-10-25 13:49
融通产业趋势基金(李进管理) - 基金前三季度单位净值涨幅达93.69%,在普通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9,三季度末股票仓位为89.55% [5] - 前三大重仓股为海博思创(持仓市值2445.4万元,占比8.89%)、工业富联(持仓市值2254.9万元,占比8.20%)、中际旭创(持仓市值2214.18万元,占比8.05%)[2][5] - 海博思创、工业富联、中际旭创年内股价涨幅分别高达313.46%、218.92%、301.99% [2] - 加仓中际旭创32.81%、东山精密7.26%,减仓新易盛48.83%、胜宏科技45.27% [4][5] - 新晋重仓股包括海博思创、工业富联、剑桥科技、中创新航、沪电股份、长飞光纤光缆 [3][5] - 行业配置重点在科技、新能源和高端装备领域,看好人工智能、储能和互联网方向 [5][6] - 观点认为A股市场整体估值依然处于合理水平,科技成长板块估值从悲观修复至合理,但未达泡沫水平 [1][6] 平安核心优势基金(周思聪管理) - 基金前三季度单位净值涨幅为88.95%,在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名前2%分位,三季度末股票仓位为90.3% [9] - 前三大重仓股为康方生物(持仓市值2125.77万元,占比9.12%)、信达生物(持仓市值1914.25万元,占比8.21%)、科伦博泰生物-B(持仓市值1891.17万元,占比8.11%)[7][8] - 康方生物、信达生物、科伦博泰生物-B年内股价涨幅分别为89%、133.74%、167.97% [7] - 加仓诺诚健华-U 16.73%、益方生物-U 15.30%、泽璟制药-U 36.63%、信达生物12.40%、百利天恒23.11%,减仓康方生物3.57%、科伦博泰生物-B 10.64% [7][8] - 新晋重仓股包括福瑞股份、三生制药、中国生物制药 [7][8] - 重点布局医药行业,特别是创新药方向,预计今年有三分之一创新药企业实现盈利 [9] - 观点认为国产创新药进入业绩释放周期,2025年对外授权(BD)交易金额呈爆炸式增长,看好创新药及创新医疗器械子行业 [9] 万家趋势领先基金(叶勇管理) - 基金前三季度单位净值涨幅近80%,在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名前5%分位,三季度末股票仓位为75.80% [10] - 前三大重仓股为山东黄金(持仓市值1645.8万元,占比5.13%)、洛阳钼业(持仓市值1590.04万元,占比4.95%)、中金黄金(持仓市值1510.54万元,占比4.71%)[10] - 中国有色矿业、江西铜业股份、洛阳钼业年内股价涨幅分别为181.32%、184.07%、160.32% [10] - 大幅加仓山东黄金650.77%、洛阳钼业368.35%、中金黄金316.86%、赤峰黄金406.19%、招金矿业226.20%、紫金矿业194.49% [10] - 新晋重仓股包括铜陵有色、五矿资源、江西铜业股份、中国有色矿业 [10] - 四季度配置继续以沪港深市场工业有色、贵金属和小金属为主 [11] - 观点预计四季度美元体系动荡将推升实物资产价格,逆全球化及制造业产业链重构将推升大宗商品价格,PPI有望出现拐点并带动顺周期风格启动 [11]
医疗器械创新种子加速落地开花
辽宁日报· 2025-10-19 08:24
国家级创新医疗器械获批 - 沈阳鹏悦科技获批两个国家级创新医疗器械 心脏冷冻消融设备及配套一次性使用无菌冷冻消融探头 [1] - 获批产品为全球首款用于需外科治疗的成人心脏病患者持续性房颤的冷冻治疗系统 [3] - 产品演示中探头可在10秒内使温度降至-150℃ [1] 产品技术优势与临床价值 - 产品解决了传统冷冻技术降温速度不够快 复温依赖自然过程等问题 [2] - 通过攻克快速降温 主动复温 背侧反馈三大核心功能提升技术高度 [2] -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术后半年房颤转复有效率达80%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 - 新产品计划于12月应用于临床 能大幅降低患者治疗费用 [3] 区域产业政策支持 - 东北三省一区仅有三个国家级创新医疗器械 鹏悦科技两个及东软医疗一个光子计数CT [1] - 省药监局对鹏悦科技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 成立工作专班 提前介入指导临床试验备案等关键环节 [2] - 政策实施以来已对260余家企业检查予以优化 减少涉企检查3600余个工作日 [2] - 7家企业的9个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按优先注册程序批准上市 [2] 行业市场前景 -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元大关 呈现持续快速发展态势 [3] - 省药监局将全过程深化药品监管改革 全链条支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3]
最新!4款创新器械获批上市!
思宇MedTech· 2025-09-30 13:03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期批准4项创新医疗器械产品注册,使我国上市的创新医疗器械累计达到373项 [1] - 获批产品涉及眼科和心血管领域,包括焦深延长型人工晶状体、心脏冷冻消融设备及探头、交联聚异丁烯非球面人工晶状体 [1][2] - 创新医疗器械的持续获批反映了行业技术进步的加速和监管审批通道的有效运作 [1] 新获批创新医疗器械产品 - 焦深延长型人工晶状体(爱博诺德)适用于成年人白内障术后视力矫正,通过扩展焦深改善中视力以降低对眼镜依赖 [5] - 心脏冷冻消融设备及一次性使用无菌冷冻消融探头(沈阳鹏悦科技)配套用于成人持续性房颤治疗,具有快速复温、真空隔热等优点 [9] - 交联聚异丁烯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西安眼得乐)全球首次采用交联聚异丁烯材料,具有高折射率(1.52)、高阿贝值(50)特点,可通过≤2.0毫米微小切口植入 [15] 相关公司分析 - 爱博诺德为科创板上市企业(688050),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7.87亿元(同比增长14.72%),归母净利润2.13亿元(同比增长2.53%) [6] - 爱博诺德研发投入0.83亿元(同比增长21.55%),占营收比例提升至10.6%,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54亿元(同比增长26.43%) [6] - 沈阳鹏悦科技成立于2020年,专注于数字智能精准医疗,其心脏冷冻消融系统填补东北地区创新医疗器械领域空白 [10] - 西安眼得乐医疗科技以人工晶状体产品为核心,由美国工程院院士及多学科专家团队领衔研发 [18] 行业动态与趋势 - 中国创新医疗器械上市产品数量持续增长,累计已达373项 [1] - 近期获批产品显示眼科和心血管领域是创新密集区,技术迭代加速 [1][2][5][9][15] - 材料创新成为重要方向,如交联聚异丁烯材料在全球人工晶状体领域的首次应用 [15]
特设自媒体写稿区!Medtec China2025
思宇MedTech· 2025-09-19 17:39
以下文章来源于Medtec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 ,作者立即预登记 Medtec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 . 2025年国际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展览会专注于医疗级别原材料、高精密配件和加工技术与制造设备的展览会。将于2025年9月24-26日在上海世博展 览馆1&2号馆举办。网址:medtecchina.com 行业媒体、自媒体账号, 不限粉丝数量 ,均可使用。 报名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登记信息(请写明媒体名称,9月23日前报名免费) 大会当天,到 上海世博展览馆 南北大厅观众注册台 4 号媒体通道 ,即可换取专属胸卡,自由进入会场。 展会概况| 2 0 2 5 M e d t e c C h i n a 医疗器械产品部件、医械创新材料、电子元件/组件、医疗管件及挤压加工产品、制造设备, 470+ 年度 首发新品 即将亮相在Medtec! 2023年我国医疗器械工业市场规模达1.18万亿元,流通市场规模1.36万亿元,同比增长6.25%。2024年预计生产企业营收达1.35万亿 元,稳居全球第二大单体国家市场。 2018-2024年累计批准创新医疗器械608项,其中国产占比91.45%(556项),2024年同 ...
深度|生物药资产爆发后,中国创新医疗器械何时迎来DeepSeek一刻
第一财经· 2025-09-13 17:44
中国创新医疗器械全球市场挑战 - 中国创新医疗器械获得全球市场认可面临较大挑战 与创新药对外授权如火如荼相比 创新器械尚未迎来爆发点[1][3] - 创新药上半年对外授权金额达660亿美元 而创新器械对外授权未引发资本市场波动[1][3] 行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 中国心血管介入医疗器械过去高度依赖进口 价格高昂 最初目标是研发便宜器械惠及患者 后从模仿转向创新[2] - CCI平台十年孵化超50家创新医疗器械 申请专利超千项 推动完全可降解支架 二尖瓣修复系统等数十项首创产品临床应用[2] - "十四五"期间国家药监局批准创新药210个和创新医疗器械269个 数量上器械不少于药品[3] 创新器械授权难点分析 - 医疗器械早期对外授权难 跨国巨头通常需看到明确FDA拿证预期才考虑技术引进 临床注册到拿证过程成本高[4] - 创新药未进入临床三期就有资本接棒或高价卖出 但医疗器械公司估值普遍不高 资本退出困难[4] - 器械同质化严重 真正原始创新少 导致上市后陷入低价竞争 热门赛道数十产品同时上市后快速进入集采[4][5] - 医疗器械专利保护较弱 新技术三年内可能出现仿制品 而药品专利保护较完善[5] 与创新药的差异比较 - 创新药通过靶点修改即可形成新专利 医疗器械小创新仍涉及知识产权问题[4] - 医疗器械评价体系依赖医生使用习惯 涉及使用培训和教育 商业化收益不如创新药立竿见影[5] - 跨国巨头收购医疗器械多采用整体收购 因单一器械赛道体量小 而创新药易出大单品如减重药销售额可达上百亿美元[5] 未来发展前景 - 随着中国原创医疗技术发展 未来有望诞生全球首创产品 类似ADC 双抗药临床进度全球领先[5] - 中国具有制造业优势 跨国巨头未来可能更多购买中国创新医疗技术[5] - 行业存在低水平复制和内卷现象 资本需区分真正创新与表面改变以推动行业繁荣[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