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代购

搜索文档
深圳口岸200万客流背后:港人为何疯狂“北上消费”?
搜狐财经· 2025-08-17 21:12
深港消费价格差异 - 香港中环一杯普通奶茶价格35港币(约32元人民币),深圳同款仅需15元,价格差达53% [3] - 香港茶餐厅干炒牛河78港币,深圳仅38元,价格差达51% [3] - 深圳基础美甲收费60-80元,香港同等服务300-400港币,价格差达75-80% [3] - 深圳理发均价50元,香港普遍150港币以上,价格差达67% [3] 跨境消费新趋势 - 周末福田口岸出现大量港人拖着空行李箱北上采购,深圳盒马鲜生进口牛肉比香港便宜30% [5] - 深圳高品质海鲜价格仅为香港一半 [5] - 深圳卓悦汇周末超过30%消费者来自香港,平均消费金额800-1200元,远高于本地顾客 [6] 服务体验升级 - 深圳商场提供宽敞空间、丰富娱乐设施和贴心服务态度吸引港人 [8] - 深圳餐厅推出"港式套餐",美容院增设粤语服务,商场提供跨境物流配送 [8] - 深港融合进入生活方式交融新阶段,香港主妇熟练使用内地支付软件,深圳服务员能说地道粤语 [8]
入境游火爆 “深圳制造”满足海淘需求
证券时报· 2025-05-23 01:30
入境游市场升温 - 深圳边检总站今年查验出入境人员突破1亿人次 [1] - 外籍人员经深圳入境量同比激增 [1] - 端午假期入境游目的地城市前十包括深圳 [3] 政策推动效应 - 240小时过境免签、单方面免签等措施优化升级 [1] - 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推动入境游持续升温 [3] - 深圳毗邻香港、拥有多个口岸的枢纽城市优势 [3] 深圳消费市场表现 - 水贝黄金珠宝市场吸引印度和中东客商 钻石类商品最受欢迎 [1] - 华强北商圈外国游客密度高 无人机和AI眼镜成热门商品 [1][2] - 福田区五星级酒店外籍游客住店占比达50% 中东客人增多 [2] 深圳制造优势 - 科技消费领域优势突出 智能手机、无人机、智能手表等产品受外国游客青睐 [2] - 电子产品价格比国外更有优势且科技感强 [2] - "反向代购"热潮带动深圳制造商品海外需求 [1] 城市服务升级方向 - 需打造科技体验地标和完善多语种导览系统 [3] - 推动品牌与海外平台联动营销 [3] - 提升支付便利和退税服务 [3]
实探丨提前24天出入境“破亿” 深圳制造满足海淘需求!
证券时报· 2025-05-22 23:31
入境游市场增长 - 深圳边检总站2024年截至5月19日查验出入境人员突破1亿人次 较2023年提前24天达成[1] - 同期查验外籍人员达264万人次 同比增长41% 其中免签入境外国人56万人次 同比增长105%[1] - 端午假期深圳位列入境游目的地城市第六 客源国以东南亚及欧美国家为主[7] 深圳制造吸引力 - 水贝黄金珠宝市场吸引大量印度和中东客商 钻石类商品需求旺盛[1][10] - 华强北商圈成为外国人密集区域 无人机、AI眼镜等科技产品因价格优势受追捧[1][2][10] - 深圳电子产品被称作"可带走的中国体验" 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兼具科技感与实用性[2] 商业配套升级 - 罗湖口岸商业街美食招商火爆 外籍游客占比显著提升[3][5] - 福田区五星级酒店外籍住客占比达50% 中东客群增长明显[5] - 深业上城等商场布局免税经济与国际客群服务 计划优化支付便利与退税服务[6][8] 政策与区位优势 -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推动香港外籍人群顺访深圳[5] - 深圳提出构建"四级多元"商业空间结构 发力首发经济与消费场景创新[7] - 专家建议打造科技体验地标 完善多语种导览与跨境营销[8] 文旅融合潜力 - 粤海街道科技园区可整合为科技旅游地标 强化"科创+文旅"标签[10][11] - 东门老街、南头古城等历史地标与大鹏新区山水资源形成多元旅游产品矩阵[11]
实探丨提前24天出入境“破亿”,深圳制造满足海淘需求!
证券时报· 2025-05-22 23:13
入境游流量增长 - 深圳边检总站今年查验出入境人员突破1亿人次,较2024年提前24天达成 [1] - 截至5月19日,深圳边检总站今年累计查验出入境外籍人员达264万人次,同比增长41% [1] - 免签入境外国人56万人次,同比增长105% [1] 深圳制造优势 - 敦煌网、淘宝等电商平台冲上多国苹果应用商店的热门下载榜单,"反向代购"成为热潮 [3] - 水贝黄金珠宝市场和华强北商圈吸引大量外国游客,钻石类商品和电子产品最受欢迎 [3] - 无人机和AI眼镜等科技产品因价格优势和科技感强受到外国游客青睐 [3] - "深圳制造"在科技消费领域具有鲜明优势,智能手表、智能手机等成为"可带走的中国体验" [3] 商圈变化与机遇 - 罗湖等多个陆路口岸出现持续性客流高峰,外国游客主要进行旅游购物和品尝美食 [5] - 深圳福田区一家5星级酒店外籍游客住店占比达50%,中东客人比例上升 [8] - 深业上城计划抓住免税经济、低空经济和国际消费客群机遇 [9] 政策与市场反应 - 240小时过境免签、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政策推动入境游持续升温 [11] - 深圳提出构建"四级多元"商业空间结构,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12] - 深圳具备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叠加政策红利,可向"消费目的地"转型升级 [12] 科技与文旅融合 - 深圳科技产品如无人机、拍照手柄等成为新的"旅游名片" [14] - 粤海街道和多个科技园区可整合发展科技旅游,打造科技体验地标 [14] - 东门老街、南头古城等历史地标与大鹏新区山水风光可形成"科创+文旅"标签 [15]
China Travel爆火背后:外国游客组团扫货义乌,中国购物潮如何征服全球钱包?
搜狐财经· 2025-05-22 13:17
行业趋势 - 外国游客购物偏好从传统奢侈品转向中国制造的电动牙刷、汉服、珍珠膏等商品,形成"反向代购"潮流[1][3] - 2025年Q1全国口岸入境外国人达1200万人次,同比增长300%,带动消费升级[3] - 免税店国产品牌销售额占比从5%飙升至35%,完美日记、徕芬吹风机成为新宠[5] 区域热点 - 义乌国际商贸城出现多语言砍价场景,游客通过直播带货实现单场销售额堪比小型外贸公司[4] - 海南免税店外国游客排队购买花西子雕花口红,深圳华强北欧美背包客抢购小米扫地机器人[5] - 杭州河坊街汉服体验馆吸引俄罗斯游客试穿马面裙,北京同仁堂日本游客囤积珍珠膏[6] 驱动因素 - 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覆盖60个城市,支付宝推出TourPass服务解决支付障碍[7] - 中国商品性价比优势显著,义乌蓝牙耳机单价3欧元vs亚马逊29.99欧元[8] - TikTok上ChinaTravel话题播放量超50亿次,文化输出带动消费[9] 商业模式创新 - 供应链从OEM转向OBM,外国客商要求定制自有品牌,附加值提升300%[10] - 老字号品牌进行本土化改造,百雀羚推出英文版白皮书,片仔癀增加英文注解[11][12] - 杭州测算显示外国游客每消费1万元可带动周边间接消费3.2万元[13] 发展瓶颈 - 部分景区存在假货问题,70%中小商家缺乏外语服务能力[14] - 上海推出"购物+非遗体验"线路,成都打造"火锅+川剧+采耳"套餐提升体验[15] - 行业目标是将"中国购物"打造成类似日本药妆店的文化IP[16]
从“海淘”到“中国购”:全球消费版图正在重构
消费日报网· 2025-05-20 10:44
行业趋势 - "中国购"正成为全球消费市场新趋势 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交易笔数同比增长244 86% 金额增长128 04% [1] - 入境游客在华消费总额达942亿美元 同比激增77 8% [1] - 传统"海淘""代购"模式被"反向代购"取代 反映中国消费市场吸引力提升 [1][5] 政策支持 - 中国对38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入境政策 过境免签停留时间延长至240小时 [2] - "即买即退"退税政策试点地区办理规模同比增长22倍 是全国增速的18倍 [2] - 六部门联合优化离境退税政策 推动退税商店扩容和商品供给丰富 [2] 支付生态 - "外卡内绑"和"外包内用"服务降低境外游客支付门槛 支持国际信用卡和境外电子钱包直接消费 [3] - 移动支付场景持续创新 包括广交会"碰一下"支付 迪士尼无感停车 SKP刷脸支付等 [3] - 跨境支付壁垒被打破 支付体验提升激发外国游客持续消费动力 [3] 国货品牌 - 华为手机在欧洲高端市场与苹果三星竞争 大疆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70%份额 [4] - 小米智能生态链覆盖200多品类 在印度东南亚市场占有率攀升 [4] - 安踏收购亚玛芬体育后海外营收快速增长 格力空调中东稳定性测试获最优评级 [4] - 花西子"东方彩妆"引发海外仿妆热潮 国货通过技术创新完成"品质革命" [4] 市场影响 - 政策红利 支付体验 国货品牌形成"三重共振" 推动"中国购"成为全球经济观察窗口 [5] - 消费趋势转变反映中国市场活力 高水平开放政策将持续强化这一趋势 [5]
游客行李箱变身“跨国贸易新载体”
消费日报网· 2025-05-20 10:44
反向代购现象兴起 - 国际旅客通过"反向代购"将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玩具、家居等商品带回本国市场转售或自用,成为中外民间贸易新形式 [1] - TikTok上"ChinaTravel"话题播放量接近10亿次,衍生出的"ChinaShopping"现象在中国发酵 [2] - 外国游客常购买行李箱作为"移动仓库",并在中国市场大量采购商品 [2][4] 热门商品类别 - 旅游特色商品如印章、字画、冰箱贴以及高差价产品如筋膜枪、数据线、翻译耳机、充电宝等受外国游客青睐 [4] - 非遗手工茶器客单价在5000元至1万元不等,主要吸引东南亚及欧洲有饮茶文化的消费者 [4] - 快充数据线、小家电等产品因中外价差大成为采购热点,例如美国售价十几美元的数据线在中国仅售十几元人民币 [5] 中国制造升级 - 玩具行业质量提升明显,设计、材质及细节处理如榫卯契合度和拼插丝滑度均有改进 [7] - 水晶手串行业通过原创设计和个性化组合提升产品竞争力,获得东南亚市场认可 [8] - "反向代购"反映国际市场对中国制造质价比与创新力的双重认可,标志中国供应链从"跟跑"到"并跑"的质变 [9] 行业影响 - "反向代购"为中国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展现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的跃迁 [9] - 外国游客的采购行为正在改写全球消费版图,中国制造通过民间贸易更接地气地连接世界 [9]
应对关税大战不妨把消费主场搬到中国来
中国发展网· 2025-05-08 11:27
旅游消费市场复苏 -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市场呈现人潮汹涌态势,旅游景点、商场、饭馆等场所客流饱和[1] - 上海入境消费达4.55亿元,同比增长211.6%,离境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1.2倍,退税额同比增长1.3倍[1] - 上海市离境退税备案企业达1013家,覆盖品牌商户超3300户,2024年试点地区"即买即退"办理退税规模同比增长22倍[1] 离境退税政策优化 - 中国"即买即退"政策范围扩大,退税比例达11%(全额退还增值税),远超欧盟国家浮动退税比例[1] - 政策叠加"过境免签"等便利措施,显著提升外国游客消费体验[1] 反向代购现象兴起 - 中国商品性价比优势催生"反向代购"现象,外国游客大量采购日用品(如西瓜、牛肉、大米)及品牌商品(如耐克运动鞋)[2] - 港澳居民节假日北上消费成常态,导致口岸入境客流激增[2] - 广交会外国客商数量快速增长,印证国际采购需求向中国转移[2] 中国商品国际竞争力 - 美国加征关税导致进口商品价格飙升,部分商品在华购买+往返机票成本仍低于美国本土售价[3] - 中国线下商店外籍顾客占比近50%,显示消费主场转移趋势[3] - 企业可借机打造国际品牌,开发多元化市场,推动中国从"世界工厂"向"全球消费中心"转型[3]
多元场景激发入境游客消费活力 推动更多中国商品走出国门
央视网· 2025-05-04 15:42
文旅消费火爆 - "五一"假期中国文旅消费呈现火爆态势 离境退税政策优化激发入境游客消费活力并推动中国商品出口 [1] - 跨境旅游市场呈现"双向奔赴"态势 2025年以来入境游爆发增长 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举措助推"五一"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173% [3] 离境退税政策优化 - 新政降低退税门槛并扩大覆盖面 提升境外旅客"反向代购"优势 全国推广"即买即退"通过信用卡预授权提高退税效率 [6] - 深圳已有400多家离境退税商店 集中在罗湖商圈、福田口岸及南山区购物中心 设置"集中退付点"便利境外旅客 [8] - 政策使美国民众来华购物比本土更划算 因特朗普关税推高美国物价 中国商品价格优势凸显 [6] 消费场景多元化 - 各地开展"购物在中国"系列活动 打造购物、旅游、文化、体育、健康综合消费场景 举办促销活动提升产品吸引力 [12] - 丰富美食活动吸引海内外消费者 推出新旅游线路和产品 促进境外游客深度体验中国文化 [12] 政策效果 - 离境退税不仅惠及境外旅客 更成为本国商品和文化输出重要渠道 实现一举多得效果 [8] - 将特产店、纪念品店等纳入退税商店体系 进一步吸引境外消费 [8]
“中国游+中国购”并驾齐驱火热 境外游客带着“扫货清单”快乐“买买买”
央视网· 2025-05-04 15:42
入境旅游热潮 - 2025年"五一"假期外国人来华旅游购物呈现爆发式增长 国际邮轮航线加速恢复形成三船同靠盛况 [1] - 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单日接待2000多名外籍游客 其中菲律宾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游客占比达90%创近年入境客流峰值 [4] - 大连港国际邮轮中心开启2025年"邮轮季" 芮吉塔号搭载600余名国际游客靠泊标志着航线常态化恢复 [7] 特色旅游目的地表现 - 广西阳朔漓江泛舟与龙脊梯田景区通过山水风光+创新业态吸引国际游客 桂林市Q1入境过夜游客超22万人次同比增50%+ [9] - 义乌作为"世界超市"打造"旅游+购物"新模式 成为外国游客"中国购"核心场景 [13] 会展经济带动消费 - 第137届广交会三期与"五一"假期叠加 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便利化措施推动外籍客商消费转化 [11] - 南充高坪首届消博会汇聚187个国际展位 越南泰国巴基斯坦等10国展商组团参展共享中国消费市场红利 [15] 跨境电商新趋势 - 美国加征关税政策意外催生"反向代购"热潮 部分消费者直接赴华采购义乌小商品杭州服装深圳电子配件等 [18][22] - 中国制度型开放加速 消费环境国际化便利化改革深化增强国际游客信心 形成"打飞的购物"现象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