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稳步推进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
上海证券报· 2025-10-20 02:49
上海金融市场规模 - 2025年1月至9月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2967.83万亿元 同比增长12.7% [2] - 上海集聚股票、债券、期货、货币等15家金融要素市场及基础设施 股票总市值和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位居全球前列 [2] 金融组织机构集聚 - 总部在上海的外资法人银行、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外资保险公司数量均约占境内总数的一半 [2] - 全球资管规模前十的资管机构已全部在沪开展业务 外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数量及资管规模全国领先 [2] 金融改革开放深化 - "债券通"等重要机制持续完善 "北向互换通"再次扩容 吸引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 [2] - "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上海胶"等"上海价格"全球信号功能进一步夯实 [2] 金融法治环境优化 - 上海在全国率先设立金融法院、金融仲裁院等专业机构 [3] - 《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修订发布 《自由贸易账户业务发展若干规定》等地方金融法规相继颁布 [3] 静安区金融发展 - 静安区作为上海全球资管中心建设重要承载区 积极吸引优质金融机构、构建金融发展生态 [4] - 静安区在资本市场服务、私募股权投资、资产管理等重点业态产业生态活跃、特色凸显 [4] 未来发展展望 - 上海将进一步深化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 [4] - 上海将吸引集聚更多优质金融资源 稳步推进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 增强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4]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稳步推进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
新华财经· 2025-10-18 13:22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展 - 上海扎实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并取得新成效 [1] 金融市场规模 - 2024年1至9月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2967.8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7% [1] - 上海集聚15家金融要素市场及基础设施,股票总市值和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位居全球前列 [1] 金融机构集聚 - 法巴证券、安盛环球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汉再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等外资金融机构今年先后在上海开业 [1] - 全球资管规模前十的资产管理机构全部在沪开展业务 [1] - 外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数量全国领先,资产管理规模占全国比重近30% [1] 金融改革开放 - “沪港通”、“沪伦通”、“债券通”、“互换通”、“中欧通”等重要机制安排成功推出 [1] - 上海期货交易所有色金属板块期权实现全覆盖 [1] - “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上海胶”等“上海价格”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影响力增强 [1] 金融法治环境 - 上海在全国率先设立金融法院、金融仲裁院等专业机构 [2] - 《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修订发布,自由贸易账户业务发展若干规定等地方金融法规相继颁布 [2] 未来发展展望 - 未来将进一步深化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 [2] - 计划吸引集聚更多优质金融资源,稳步推进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 [2] - 目标持续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2025年施政报告:协助内地科技企业到港融资
证券时报· 2025-09-18 08:01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通过港交所"科企专线"协助内地科技企业到港融资以支持国家科技强国建设 [1] - 完善主板上市和结构性产品发行机制并研究优化"同股不同权"规定以吸引更多海外企业第二上市及中概股回归 [1] - 积极探索将股票结算周期缩短至T+1并推动港股人民币交易柜台纳入"股票通"南向交易 [1] 债券与货币市场 - 推进"固定收益及货币"路线措施扩大金管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抵押品范围推动离岸内地国债成为国际清算所抵押品 [2] - 研究与合作打造单一平台管理股票债券等多类资产以促进"互联互通"机制联动 [2] - 金管局新设"人民币业务资金安排"向企业提供长期人民币融资并优化短期流动性管理机制以强化离岸人民币市场功能 [2] 黄金市场与绿色金融 - 提出3年内实现2000吨黄金仓储目标推动拓展仓储设施并建立香港黄金中央清算系统邀请上海黄金交易所参与 [2] - 港交所深化与大湾区碳市场试点合作测试跨境交易结算路径并推动碳交易代币化技术应用 [2] - 香港特区政府持续发行可持续债券以助力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 [2] 大湾区产业与金融联动 - 优化"跨境征信互通"和"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并探索扩展至更多金融与非金融场景 [3] - 与深圳探讨数字金融合作相关措施将于2025年内公布 [3] - 与大湾区内交易所合作开拓大宗商品交易及碳交易新业务研究碳市场跨境交易结算 [3]
协助内地科技企业到港融资
证券时报· 2025-09-18 06:41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通过港交所"科企专线"协助内地科技企业到港融资以支持国家科技强国建设 [1] - 完善主板上市和结构性产品发行机制并研究优化"同股不同权"规定以吸引海外企业第二上市及中概股回归 [1] - 积极探索将股票结算周期缩短至T+1并推动港股人民币交易柜台纳入"股票通"南向交易 [1] 债券与货币市场 - 扩大金管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托管证券的抵押品使用范围并推动离岸内地国债成为国际清算所抵押品 [2] - 研究打造单一平台管理股票及债券等多类资产以促进"互联互通"机制联动 [2] - 金管局新设"人民币业务资金安排"向企业提供长期人民币融资并优化短期流动性管理机制 [2] 黄金市场与绿色金融 - 提出3年内实现2000吨黄金仓储目标并建立香港黄金中央清算系统邀请上海黄金交易所参与 [2] - 港交所将深化与大湾区碳市场试点合作测试跨境交易结算路径 [2] - 持续发行可持续债券并推动碳交易代币化技术应用以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 [2] 大湾区产业与金融联动 - 优化"跨境征信互通"及"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并探索扩展至更多金融与非金融场景 [3] - 与深圳探讨数字金融合作相关措施将于2025年内公布 [3] - 与大湾区内交易所合作开拓大宗商品交易及碳交易新业务并研究跨境交易结算 [3]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2025年施政报告: 协助内地科技企业到港融资
证券时报· 2025-09-18 02:05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通过港交所"科企专线"协助内地科技企业到港融资 [1] - 完善主板上市和结构性产品发行机制 研究优化"同股不同权"上市规定 [1] - 推动海外企业到港第二上市 协助中概股以香港为首选回归地 [1] - 积极探索缩短股票结算周期至T+1 [1] - 推动港股人民币交易柜台纳入"股票通"南向交易 [1] 债券与货币市场 - 扩大金管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托管证券抵押品使用范围 [2] - 推动离岸内地国债成为国际清算所抵押品 [2] - 研究打造单一平台管理股票债券等多类资产 [2] - 新设"人民币业务资金安排"向企业提供长期人民币融资 [2] - 优化短期流动性管理机制提升离岸人民币枢纽功能 [2] 黄金市场发展 - 3年内实现2000吨黄金仓储目标 [2] - 推动机场管理局及金融机构拓展黄金仓储设施 [2] - 建立香港黄金中央清算系统并邀请上海黄金交易所参与 [2] 绿色金融建设 - 港交所深化与大湾区碳市场试点合作测试跨境交易结算路径 [2] - 持续发行可持续债券并推动碳交易代币化技术应用 [2] - 与大湾区交易所合作开拓大宗商品及碳交易新业务 [3] 大湾区金融联动 - 优化"跨境征信互通"和"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 [3] - 探索扩展金融与非金融场景应用 [3] - 与深圳探讨数字金融合作 相关措施2025年内公布 [3]
李家超:把握重置资产机遇 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新华财经· 2025-09-17 16:06
股票市场表现与改革 - 恒生指数自年初已上升超过两成,每日平均成交额接近2500亿港元,较去年接近翻倍 [1] - 新股集资额至八月底累计超1300亿港元,同比增长近六倍,位列全球第一 [1] - 将研究优化同股不同权上市规定,探索缩短股票结算周期至T+1,并推动更多海外企业来港第二上市 [1] 人民币业务与债券市场 - 香港金管局将设立新的人民币业务资金安排,利用与人民银行的货币互换协议向企业提供人民币融资 [2] - 政府将发行更多人民币债券,并研究在合适场景下以人民币支付政府开支 [2] - 将继续与内地相关机构商讨落实在港推出离岸国债期货,鼓励更多企业在港发债 [1] 黄金市场发展 - 推动香港机场管理局及金融机构在港拓展黄金仓储,以三年超越2000吨为目标 [2] - 推动金商在港建立或扩建精炼厂,并与内地研究在内地进行来料加工后出口至香港 [2] - 建立香港黄金中央清算系统,并邀请上海黄金交易所参与,为未来与内地市场互联互通做准备 [2] 财富管理与基金行业 - 未来几年香港预料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跨境财富管理中心 [3] - 将优化基金、单一家族办公室和附带权益的优惠税制,吸引更多基金来港落户 [3] - 证监会积极推动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纳入互联互通标的,提高两地房托基金流动性 [3] 保险与私募投资行业 - 政府明年将修订法例,调低对投资基建的资本要求,对本地项目给予优惠 [3] - 将推动香港专属自保和再保险行业发展,促进市场推出更多跨境保险产品 [3] - 将配合优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机制,加强与前海和上海合作为内地私募市场引进境外资金 [3]
2025年三季度债市研判六人谈举行
证券日报网· 2025-09-13 12:37
活动概况 - 2025年三季度债市研判六人谈于近日成功举办 该活动由中央结算公司《债券》期刊与中央结算公司上海总部联合举办 主题为共筑债市发展新格局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新高度 [1]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基准债举措 - 农发行将重点打造10年期基准债券以提升流动性并优化估值机制 [1] - 具体措施包括提升农发基准债单券规模以及提高债券发行透明度并加大宣传力度 [1] - 措施还包括鼓励市场机构积极参与发行与交易以促进发行做市一体化 并优化做市评价体系以引导科学定价 [1] 债券市场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作用 - 上海债券市场是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根基 可凭借政策优势、国际化环境和金融创新成为关键枢纽 [2] - 债券市场有助于吸引国际资本、深化对外开放、推动规则与国际接轨 对提升全球影响力意义深远 [2] - 国际金融中心竞争本质是创新能力竞争 数字金融已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驱动力 [2] 商业银行赋能与绿色金融发展 - 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 [3] - 上海绿色债券发行量连续3年居全球城市首位 助力建设国际绿色金融枢纽 [3] - 上海制度型开放推进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基础设施创新及营商环境优化吸引国际机构集聚 提升金融枢纽地位 [3]
离岸金融中心: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拼图与战略支点
国际金融报· 2025-07-14 20:52
离岸金融中心的核心价值与功能 - 离岸金融中心是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并助力构建国际金融体系[1] - 顶尖国际金融中心如伦敦和纽约均依托离岸金融中心支撑外汇交易和全球定价权[3] - 离岸金融中心为国际金融中心提供资金流动、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三大协同功能[4] 人民币国际化中的角色 - 离岸金融中心为人民币提供交易与投资平台,吸引国际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5] - 通过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提升人民币在国际支付、结算和投融资中的使用频率[5] - 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便捷的跨境金融服务[5] 离岸地与金融中心的共生关系 - 离岸地如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开曼群岛通过低税率、宽松监管和稳定政局吸引国际资本[7] - 离岸金融中心依托离岸地开展跨境资金调配、国际投融资和资产证券化等业务[8] - 离岸地提供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和专业服务团队,支撑金融活动高效运行[7][8] 国际监管与合规运作 - 离岸金融中心受IMF和FSB等国际组织监管,遵循反洗钱、税收透明度和金融稳定规则[10] - CRS机制推动金融账户信息全球共享,有效遏制恶意避税行为[10] - 金融机构在离岸中心需完成严格客户尽职调查(KYC)和可疑交易监测[11] 经济功能与风险防控 - 离岸金融中心支持跨国企业全球布局和新兴市场企业融资,推动实体经济发展[13][14] - 通过账户隔离、AI监测和跨境联合惩戒构建立体风险防控体系[20] - 全球最低税率和CRS实施已显著降低资本外逃和洗钱风险[16] 中国离岸金融中心建设 - 以上海、深圳为核心构建"准入便利、监管有效、税负合理"的离岸金融制度[18] - 发展离岸人民币债券、衍生品和数字金融产品,服务"一带一路"企业需求[19] - 联动香港离岸市场,布局全球节点形成"功能区清算+区域服务"网络[19] 战略展望 - 离岸金融中心为全球金融资源配置提供高效平台,中国方案强调"服务实体、风险可控"[22] - 未来十年中国将建成匹配国际金融中心的离岸体系,强化金融强国支撑[22]
2025年陆家嘴论坛点评:金融全方位改革,提高开放水平
上海证券· 2025-06-18 18:14
金融开放举措 - 央行八项金融开放举措助力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包括国际贸易便利化、投资品种多元化、健全征信体系[3] - 多元化或为国际货币、跨境支付、全球金融稳定体系及国际金融组织治理改革方向[3] 外资参与领域 - 金融监管总局欢迎外资参与消费、科技、绿色、养老等金融领域及财富管理市场[5] - 预计2030年碳达峰目标资金需求超25万亿元,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30万亿元,中国过去5年受托资管规模年均增速8%,是全球第二大资产与财富管理市场[6] 资本市场改革 - 证监会强调资本市场改革服务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7] - 科创板将推出“1 + 6”政策措施,发展科创债、培育长期资本[8] 外汇市场情况 -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1.6%,下半年外汇市场有条件平稳运行[9] - 外管局将建立健全“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9] 风险提示 - 中美经贸谈判、中东地缘冲突等外部不确定性存在,国内经济弱复苏进度或低于预期,稳增长政策效果或不及预期[10]
如何持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5》提出5项建议
搜狐财经· 2025-05-18 23:56
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5核心内容 - 报告主题为持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建设中国特色金融体系,分析了当前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阐释了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全面梳理了2024年金融体系六大核心组成部分的建设情况,并从改革、监管、开放等方面对未来的金融体制改革做出展望 [1] 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当前中国金融改革处于新的重要关口,外部形势严峻复杂,全球经济波动加剧,国际贸易秩序重构,地缘风险开始上升 [3] - 金融安全与监管领域面临挑战,包括各国监管改革尤其美国监管改革对全球金融体系稳定的影响,以及数字货币领域一系列进展对传统金融体系构成挑战,未来金融体系可能面临一系列深层次重构 [3] - 科技革命正在加速金融竞争格局的重塑,AI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当前全球金融体系进入技术更新迭代的周期 [3]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建议 - 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最重要的是保持稳定的金融环境 [3] - 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3] - 筑牢金融稳定保障,加强监管,推动监管兜底机制与早期纠偏制度的建设,强化宏微观审慎协同,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健全中央和地方监管责任划分 [3] - 恪守金融本源,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3] - 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金融强国,重点强调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加快推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