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失厌恶

搜索文档
“亏30%稳如泰山,涨1%坐立难安”,曾被深套的基民如今陷入更深纠结
第一财经· 2025-08-20 23:10
本文字数:3598,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曹璐 2025.08. 20 "亏30%稳如泰山,涨1%坐立难安",投资者小胡的自嘲,道出了当下无数基民的心声。 随着8月上证指数突破十年高点,超千只主动权益基金创净值新高,近1300只"毛基"重返1元以上。 然而,当市场从冰点回暖,那些曾被深套的投资者,反而在浮盈出现时陷入了更深的纠结:是"落袋 为安"还是"错失行情"?有人为求心安清仓离场,有人在"这次是真的吗"的自我怀疑中举棋不定。 苦熬两年多的投资者小胡,在基金账户翻红的那一刻,手指却迟迟无法按下"赎回"键。他告诉第一财 经记者,被套多时的基金刚解套并实现微薄盈利,曾经"躺平"到懒得打开账户的他,如今却成了基金 相关APP的高频用户,在"怕错过大涨"与"怕浮盈消失"的拉扯中焦虑不堪。 而对于机构而言,主动权益类产品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应对赎回压力。在一位渠道人士看来,应 当尊重客户赎回的决定,"该走就让大家走"。如今行业更应跳出"单纯控赎回"的思维定式,转而聚焦 客户需求的核心痛点。 这场由行情回暖引发的赎回困局,正成为A股新一轮上涨中最真实的投资者群像。 从"躺平"到"纠结" "基金刚涨1 ...
写在新高之后:盈利的持仓何时考虑止盈?又该如何止盈?
天天基金网· 2025-08-20 19:27
以下文章来源于教你挖掘基 ,作者冰姐 教你挖掘基 . 投资理财有方法,我们手把手教你挖掘牛基~ 近日的市场如潮水般奔涌向前,随之而来的是微妙的市场情绪,有人高喊"牛市不言顶",也有人担 忧"高处不胜寒"。 这轮行情的特殊性在于,结构性分化格外明显。即便仓位相同,有人仍陷在持仓滞胀的困局中,有人却 已实现回本盈利,甚至手握颇为可观的浮盈。 这时问题便来了: 如果我们恰好是那个已经"吃到肉"的幸运儿,当下该如何判断是否该止盈?又该怎么止盈? 01 止盈本质:投资的底层逻辑 投资圈流传着一个经典的发问: 问:怎样才能在股市里赚到钱? 答:低买高卖。 问:那为什么大多数人做不到? 答:因为"低"的时候不敢买,"高"的时候不想卖。 这种纠结,本质上源于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对未来的贪婪与恐惧。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损失厌恶 和处置效应。 但现实远比理论更为复杂。在这轮结构性牛市中,市场并非齐涨共跌,而是板块轮动、此起彼伏。 AI、创新药等板块可能已累积较为可观的涨幅,而消费、地产等板块仍在底部徘徊,这样的分化让投 资者的抉择更为艰难。 过早止盈,可能错失后续行情;但不止盈,又担忧在轮动中坐了"过山车"。毕竟,哪怕是真正的 ...
沪指摸高3700,“潜水基”纷纷浮出水面
证券时报· 2025-08-18 07:49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上周一度摸高至3704.77点,接近2021年2月3731.69点的阶段高点 [1] - 2021年9月曾挑战3723.85点后开启三年下跌趋势,2024年最低下探至2635.09点 [1] - 8月15日上证指数收盘3696.77点,显示市场强势 [2] 基金表现 - 2021年成立的1785只基金中已有936只复权单位净值回到1元以上,占比52.44% [3] - 景顺长城成长龙头一年持有最新复权单位净值为1.0055元,金鹰新能源混合为1.0342元 [2] - 约30只2021年成立的基金复权单位净值仍低于0.5元,处于腰斩状态 [3] - 部分基金表现优异:大成产业趋势收益率88.72%,易方达先锋成长收益率85.15% [4] - 部分基金表现较差:汇添富国证生物医药ETF收益率-59.77%,广发诚享收益率-53.22% [4] 业绩分化 - 2021年成立的基金业绩首尾相差超200个百分点 [5] - 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收益率143.51%,汇添富北交所创新精选收益率107.60% [4] - 业绩差异源于持仓:大成产业趋势重仓有色化工,易方达先锋成长重仓人工智能 [4] - 表现较差基金主要持仓光伏、电池等新能源方向 [4] 资金流动 - 基金回本后面临赎回压力,特别是新能源、白酒、医药等板块 [6] - 7月主动权益基金发行规模回升至100亿元左右 [6] - 6月主动权益基金净赎回降至121亿元,较此前大幅收敛 [6] - 市场有望走出资金端与负债端的负循环低谷期 [6] 市场展望 - A股市场资金面出现积极变化,居民储蓄存款高增长叠加"资产荒" [7] - 市场赚钱效应回升可能带来场外资金流入与市场上涨的正向循环 [7] - 资金面影响可能阶段性超过基本面 [7]
回本了!市场逼近3700点,半数“高位基”已解套
证券时报· 2025-08-18 06:21
市场表现与基金净值回升 - 上证指数于2024年8月15日收于3696.77点 接近2021年阶段高点3731.69点 [1][2] - 2021年成立的1785只基金中52.44%(936只)复权单位净值回升至1元以上 [3] - 约30只基金净值仍低于0.5元 处于腰斩状态 [3] 基金业绩分化表现 - 北交所主题基金业绩差异显著 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收益率达143.51% 汇添富北交所创新精选为107.60% [4] - 同期成立基金业绩两极分化 大成产业趋势收益率88.72% 而汇添富国证生物医药ETF收益率为-59.77% [4] - 业绩首尾相差超200个百分点 反映结构性行情下投资策略的重要性 [5] 资金流动与市场循环 - 基金面临"回本赎回"压力 净赎回压力集中于新能源、白酒、医药等赛道 [6] - 7月主动权益基金新发规模回升至100亿元 浮动费率产品贡献显著 [6] - 6月主动权益基金净赎回降至121亿元 市场资金面出现积极变化 [6][7] 行业配置与投资策略 - 业绩领先基金重仓有色、化工等顺周期板块及人工智能产业链 [4] - 业绩落后基金主要受光伏、电池等新能源板块拖累 [4] - 居民储蓄高增长与资产荒环境推升高回报资产配置需求 [7]
回本了!市场逼近3700点,半数“高位基”已解套!
券商中国· 2025-08-17 23:05
市场重回3700点上下,上一轮牛市成立的基金也正在陆续解套。 2021年2月,上证综指创下了3731.69点的阶段高点,随后呈现震荡调整走势,当年9月再次挑战高点,可惜鸣金收兵于 3723.85点,之后便开启了长达三年之久的趋势性下跌,2024年最低下探至2635.09点。 如今,四年时间倏忽而过,2021年的高点近在眼前,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发现,在2021年市场高点成立的基金 中,已经有超五成 基金 净值回"1",实现回本,但仍然有部分产品处于腰斩状态,业绩分化较大。 超五成基金已经回本 8月15日,上证指数震荡上行,收红于3696.77点,与此同时,众多成立于2021年3700点上下的基金也终于解套,实现净值 回"1"。 以景顺长城成长龙头一年持有为例,该基金成立于2021年2月5日,首募规模89.4亿元,是当时的爆款基金之一。不过,该 基金的复权单位净值在2021年8月到达1.18元高点后,便开启了震荡回调,其中长达三年都在水平面"1"以下,直到最近实 现收益率回正,最新的复权单位净值为1.0055元。 不过,仍然有约30只成立于2021年的基金,目前的复权单位净值仍然低于0.5元,处于腰斩状态 ...
3600点之上基金怎么投?最新分析研判来了
中国经济网· 2025-08-11 08:41
市场现象与投资者行为分析 - "回本即赎回"现象反映基民投资认知与行为偏差,包括将回本视为终极目标而忽视长期收益潜力、因净值波动怀疑基金经理能力、以及受市场波动左右决策周期 [3] - 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显示"损失厌恶"和"锚定效应"是主要原因,亏损造成的痛苦感知远超收益喜悦,买入成本成为心理盈亏线 [3] - 部分投资者将基金视为短期投机工具,对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认知模糊,陷入"亏损时硬扛、稍有盈利就赎回"的恶性循环 [3] 行业解决方案与建议 - 投顾机构应坚持以"投资者账户盈利"为核心,优先考虑合理期限资金的盈利可能性,减少资金错配导致的亏损 [4] - 基金公司和销售渠道可通过投资者教育、代销渠道联动、完善产品创设机制(如浮动管理费率、持有期设置)来绑定管理人与持有人利益 [4] - 提升信息透明度,定期披露投资策略与业绩归因,销售渠道应精准匹配基民风险与目标 [4] 差异化投资策略 - 已回本且盈利投资者可采取"基础锁利"策略,赎回部分份额后评估基金质地决定剩余持仓 [5] - 已回本但盈利不多投资者应评估估值水平与行业趋势,决定是否降低仓位或转向低波动资产 [5] - 仍被套投资者若基金基本面未变可继续持有,基本面良好可分批补仓但需控制比例,基本面受损则应止损换仓 [6] - 空仓或轻仓投资者可采用"分批策略"建仓,先用低波动产品稳住底仓再逐渐增加权益类基金 [6] 持仓优化与组合管理 - 市场走高时应梳理持仓产品核心信息,确认投资策略和基金经理团队稳定性,避免产品"暗变" [7] - 优化持仓需关注三个匹配度:行业分散度(单一行业不超过30%)、股债比例与风险承受力匹配、风格与市场趋势匹配 [7] - 考察基金经理应重点关注投资风格稳定性和中长期业绩持续性,与同类基金对比是否持续领先 [7][8] 市场表现与投资时机影响 - Wind偏股基金指数从2024年2月低点反弹45%,但仍低于2021年2月历史高点26%,高点入场基民多数未解套 [13] - "固收+"基金表现较好,Wind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已超越2021年12月高点创出新高 [13] - 2021年高点入场投资者整体浮亏可能超过20%,而2022年底或定投入场投资者或有7%左右浮盈 [13] 投资纪律与市场展望 - A股进入"投资新周期",整体估值处于中等略偏高位置,建议保持仓位观察 [17][18] - 核心投资纪律包括:明确目标和投资期限、坚持定投或分批布局、跨资产跨行业分散配置 [19] - 普通投资者应使用3年以上不用的闲钱投资,避免持有单一行业或类型基金,定期复盘持仓结构 [20]
3600点之上,怎么投?
中国基金报· 2025-08-10 23:24
市场现状与投资者行为分析 - 上证指数站上3600点后,基金投资者呈现分化状态,部分投资者通过低位加仓已实现浮盈,而高点入场的投资者仍处于浮亏中[15][18] - Wind偏股基金指数从2024年2月低点反弹45%,但仍低于2021年2月历史高点26%,而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已创历史新高[19] - 投资者行为模式存在"羊群效应",高位追涨后易因市场回调陷入亏损,且普遍存在"回本即赎回"的认知偏差[6][20] 投资者账户分类与操作建议 - 已回本且盈利的投资者可采取"基础锁利"策略,部分赎回后评估基金质地与自身风险承受力[9] - 已回本但盈利不多的投资者需评估行业估值水平,高估值时可转向低波动资产[9] - 仍被套的投资者若基金基本面未恶化可继续持有或分批补仓,单一赛道补仓比例需控制[10] - 空仓/轻仓者宜采用"分批策略"建仓,先用低波动产品打底仓再逐步增加权益类配置[11] 持仓优化与基金经理评估 - 需审视持仓基金的策略稳定性、底层资产逻辑一致性及行业分散度,单一行业占比超30%需减持[13] - 股债比例应与风险承受力匹配,权益占比超70%但对波动焦虑者可增配"固收+"产品[13] - 基金经理评估需关注风格稳定性、中长期业绩持续性及净值修复能力,避免依赖"明星效应"[14] 市场展望与投资纪律 - A股当前估值中等略偏高,机构建议保持持仓观察,避免过早逃顶或追涨[27] - 投资新周期下需关注基金经理结构性主题配置能力,而非单纯追逐热点[28] - 核心纪律包括:用3年以上闲钱投资、跨资产分散配置、定期复盘行业集中度与策略变化[30] - 组合构建需在红利、成长、中小盘等风格上分散,选择长期业绩稳定的基金经理[31]
人均60,日销10万,贵价面包杀回北上广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8-08 16:33
行业趋势 - 高端烘焙市场在一线城市同比上涨28%,客单价突破45元,较2020年增长62% [2] - 贵价面包迅速占领一二线城市商场,品牌如UH祐禾、石头先生的烤炉、黄油与面包等一年内扩张至一线及省会城市 [3][4] - 行业呈现"口红效应",高价烘焙作为廉价奢侈品满足情绪需求和社交属性,客群为20-35岁年轻消费者(Z世代、新锐白领、精英妈妈) [8][9] 产品定价策略 - 吐司价格达80元、牛角面包超20元、碱水包突破30元,人均消费60元超过正餐价格 [2][5] - 品牌采用"平替款引流+高价款盈利"模式,如UH祐禾12元蛋挞引流,58元黑松露吐司提升毛利 [6] 营销与消费心理 - 通过限时、限购(如石头先生的烤炉招牌产品每人限购2个)制造稀缺感,刺激购买欲 [6] - 门店设计(如黄油与面包狭小空间)强制排队,利用羊群效应吸引客流,甚至催生黄牛代排队服务 [6] - 消费者因"损失厌恶"心理倾向于多购买以弥补排队时间成本 [7] 行业风险与竞争动态 - 烘焙行业生命周期缩短:58%门店两年内倒闭,仅20%存活超四年,2023年关停门店比新增多7000家 [10] - 头部品牌频现危机:黄油与面包因食品安全问题导致群体中毒事件,暴露快速扩张隐患 [10] - 历史案例警示:雷诺特法式西点、银座仁志川、Lady M、昂司蛋糕等曾高价定位但最终退出或破产 [10]
深度了解自己|恐惧,进化遗产与现代性困境
经济观察报· 2025-08-05 07:12
恐惧的进化与生物学基础 - 恐惧是进化赋予的生存机制,与数万年前祖先面对危险时的反应机制相同 [2] - 动物如长颈鹿对狮子吼声和鬣狗群存在差异化反应,显示恐惧具有威胁分级评估的原始智慧 [2] - 人类大脑的杏仁核在真实危险(如烈犬靠近)时激活交感神经系统,触发"战斗或逃跑"反应,整个过程比意识反应快3倍 [2] 现代社会中的恐惧表现 - 现代人常面对非物理性威胁(如上司眼神、社交媒体未回复消息、经济压力),但大脑仍触发与生存危机相似的生理反应 [3] - 恐惧显著改变风险偏好,实验显示看过恐怖图片后对损失的敏感度提升约50%,更倾向保守选择 [3] - 哈佛大学研究发现,职业初期过度恐惧失败者十年后成就比敢于尝试者低30%,差距源于恐惧限制选择范围 [3] 恐惧的神经机制与理性调控 - 前额叶皮层可在杏仁核触发恐惧后30秒内介入,通过二次评估实现理性决策 [4] -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恐惧阶梯"技术分级暴露,12周治疗后杏仁核活跃度下降,前额叶调控能力增强 [5] 恐惧管理与应对策略 - "威胁检验"三问(是否导致即时伤害、影响是否永久、有无应对资源)可激活前额叶,切换至理性评估模式 [6] - 构建"现代安全基底"(健康、可信关系、储蓄、技能更新)可降低大脑威胁敏感度,减少持续警戒状态 [6] - 区分恐惧类型("老虎"或"小野猫")是实现平衡共处的关键,既不被控制也不忽视其警示作用 [6]
Z世代的“炒股心经”
经济观察报· 2025-07-08 19:54
Z世代投资者群体特征 - Z世代投资者(95后、00后)大量涌入金融市场,30岁以下投资者占比达30%,较2024年9月24日前翻倍[4] - 72%的年轻投资者接触股票投资仅一年左右,73 78%计划未来一年"适当增加"股票投资[4][28] - 典型投资行为包括追逐连板股"水下低吸"、单日盈亏波动大(如单月收益率从58%暴跌至-59%)[14][15][16] 投资行为演变路径 - 信息获取渠道迭代:从传统媒体→人际推荐→新媒体荐股(仅6%受访者依赖社交媒体)[10][11] - 投资逻辑进化:从技术指标/财报分析→政策敏感性→宏观对冲(如黄金/军工板块对冲科技股风险)[9][19][21] - 典型错误模式:过度自信(单月58%收益率后亏损8万元)、损失厌恶(痛苦感达收益快感2 5倍)[16] 行业与个股案例 - 科技股受政策冲击:特朗普"对等关税"导致A股科技板块从涨停砸至跌停[19] - 医药股受集采影响:政策导致持仓股一周暴跌18%,后因创新药研发突破反弹[25] - 消费电子股意外收益:AI硬件潮推动某个股三个月暴涨47%[25] - 新能源股风险:产能过剩传闻引发连续阴跌[25] 投资方法论形成 - 建立对冲策略:通过黄金/军工板块对冲系统性风险[21] - 量化工具应用:CAPM模型+Python量化代码选股[25] - 机构思维借鉴:用碳中和政策反向筛选传统能源股[26] - 纪律性措施:23点后不看盘、屏蔽内幕群、投资不超过积蓄10%[25] 市场认知转变 - 从技术分析崇拜转向政策敏感性("政策文件比K线更值得研读")[26] - 从短期交易(每周一次)转向长期配置(定投沪深300指数基金)[27] - 从个股博弈转向宏观对冲("用宏观视角对冲微观风险")[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