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失厌恶

搜索文档
Z世代“炒股心经”:一边感受红绿波动,一边整理“生存手册”
经济观察网· 2025-07-08 15:39
当同龄人在朋友圈晒基金收益时,大学生小曾的股票账户单月亏损达到8万元,账户收益率从58%跌至-59%。在所持个股的连续跌停中,小曾第一次读出K 线图背后的残酷法则。 近两年来,在政策助力与行情推动下,新股民蜂拥开户,"跑步"入市。很多95后、00后的Z世代年轻人,成为入新股民。 他们当中,除了小曾,还有在证券公司实习时初涉股市的冉冉,有从自诩"华尔街之狼"到回归学术的小李,有从莽撞交易到寻求在不确定中锚定自己的李 岩…… 就"Z世代股票投资与市场认知"的话题,我们在95后、00后的投资者之间开展问卷调查。回收的286份有效问卷显示,有72%的年轻人接触股票投资仅有一年 左右的时间。 平安证券与胡润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5中国金融市场投资者洞见白皮书显示,Z世代投资者大量涌入,使得投资者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30岁以下的投资者 的占比达到30%,比2024年9月24日之前翻了倍。 "Z世代"不再是金融市场的"局外人"。这些怀揣零花钱试水、在社交平台获取资讯的年轻投资者,带着"赚第一桶金"的梦闯入市场,却在宏观微观突变、个 股陷阱和行情震动中体味欣喜、焦虑、幻灭、顿悟、蜕变……用真金白银换来一堂堂投资认知课。 从过 ...
“夹着恨的爱”:我们还能相信别人的好意吗?
虎嗅· 2025-06-26 07:4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作者:品听,编辑:崇衫,原文标题:《"夹着恨 的爱":关系中的隐性创伤与信任困境》,题图来自:AI生成 剑桥大学曾做过一个糖水试验,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心理机制:当甜美的糖水反复与腹痛刺激关联,小鼠 会永久避开所有含糖液体。 这种"条件性厌恶"在人类情感世界中有着惊人的相似——那些曾在"善意"中尝到伤害的人,往往对所 有"好"产生本能排斥。这种防御机制的背后,藏着潜意识对"陷阱"的警惕,也折射出人际关系中给予与 接受的复杂心理博弈。 从糖水实验到情感防御:创伤如何改写信任程序 1. "甜蜜陷阱"的早期印记 童年时期如果经历过"有条件的爱",比如"给你买这么贵的东西,你必须考第一",会在潜意识形成"好 意=附带伤害"的神经链接。 成年后,这种早期创伤会表现为:面对同事主动分享的零食,第一反应不是感谢,而是警惕"他是不是 有求于我";收到伴侣的礼物时,本能怀疑"这是在补偿之前的争吵吗"。 2. 防御机制的自我强化 行为经济学中的"损失厌恶"心理在此被放大:一次被借钱不还的经历,可能让人拒绝所有借贷请求;一 段以"为你好"为名的控制型关系,会让人对所有关心产生" ...
老美5月CPI低于预期,降息风暴要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6-13 22:09
家人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新鲜出炉的热点——老美5月的CPI数据刚公布,结果低于预期! 这消息一出,市场就像炸了锅的蚂蚁窝,各种猜测满天飞。 但别急,咱们一起剥开迷雾,看看这背后藏着啥玄机。 文章最后还有关键数据彩蛋,保管让你眼前一亮,千万别半途溜号哦! 一、老美CPI数据爆冷,市场反应如何? 老美5月的CPI年率是2.4%,比预期的2.5%还低;季调后CPI月率0.1%,也低于预期的0.2%。再看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同比增长2.8%,预期是 2.9%;季调后核心CPI月率0.1%,远低于预期的0.3%。 这数据一公布,市场立马躁动起来,懂王更是坐不住了,在社交媒体上喊话,要求美联储降息100个基点——这老头对降息可执着得很,总觉得这招能让老 美经济飞上天。 与此同时,市场对9月降息的押注飙升,芝商所的工具显示概率接近70%,多数人预计今年会降息两次。 但别高兴太早,6月降息的概率只有可怜的2.4%,维持不变的高达97.6%。 二、降息预期升温,A股会迎来红包吗? 降息风声一响,全球金融市场都得抖三抖,A股自然不例外。一旦美联储真动手,市场上的资金会像脱缰野马,一部分很可能涌入A股找机会,给咱们的股 ...
3个方法,让你摆脱“瞎”内卷
36氪· 2025-06-13 16:08
时间价值交换策略 - 核心观点:通过低价值时间兑换高价值人物的时间实现双赢,关键在于识别高价值人物的损失厌恶心理并满足其需求 [3][7] - 具体案例:门童用闲置时间帮大佬停车换取超额小费,大佬则节省高价值时间用于商务社交 [5][6] - 方法论:用10倍低价值时间置换大佬1倍高价值时间,效率远超独自蛮干100倍时间 [1][8] 效率提升与战略思考 - 批判1万小时定律:单纯堆砌工时可能因技术变革(如AI)而失效,需结合战略思考 [10][12] - 成功案例:设计师转向培养审美与AI提示词能力,5人团队效率抵50人传统公司 [13] - 方法论:用单位时间换取思考空间,通过流程优化和结果反推实现效率跃升 [14][15] 小事的延展价值挖掘 - 核心观点:具有延展潜力的小事可能孕育重大商业机会,关键在于深度思考与经验复用 [16][21] - 典型案例:徕芬创始人通过10万次客服互动积累用户洞察,反哺产品开发 [17][20] - 方法论:资深从业者能从基础工作中提炼价值(如投诉分类优化产品),而新人易忽视其潜力 [22][23]
谈判后遗症来袭,小散又要被动背锅?
搜狐财经· 2025-06-12 19:06
市场看似平静如水,实则暗流涌动。中美贸易谈判的官方声明描绘出一片祥和景象,但真相往往藏在细节中。昨晚老川的社交媒体发文,再次上演了熟悉的 戏码——他宣称自己"赢麻了",可当我们剥开华丽辞藻,看到的却是赤裸裸的数字游戏。GJD的护盘动作,绝非无的放矢,而是基于对市场流动性的精准把 控。今天,我将从三方面层层解析这场谈判的真相,帮助你用金融学视角看清本质。 一、中美谈判的真相:数据还原老川的障眼法 市场反弹的喜悦背后,隐藏着老川的惯用伎俩。他宣称谈判"大获全胜",却刻意混淆了关税计算的时间线——将自己第一任期的旧账纳入,却忽略我们的历 史数据。这种手法,在金融学中称为"选择性披露",本质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制造假象。GJD的出手护盘,正是对这种风险的预判。从昨天警告到今日行动, 数据表明机构资金已提前布局,防止空头借机兴风作浪。为什么在"利好"消息下GJD还要干预?答案在流动性数据中:如果谈判真如表面那般顺利,市场不 会出现板块轮动的分化。这提醒我们,金融市场的真相从不靠主观臆断,而是靠数据还原。就像下图中展示的美国债务数据,它揭示了老川的真实动机—— 一切为了债务化解。散户常被情绪左右,一跌就慌、一涨就狂,但机构却 ...
拖垮你的,是“沉没成本”
36氪· 2025-05-27 17:19
沉没成本概念解析 - 沉没成本指发生在过去且无法收回的付出,包括心力、时间、金钱和精力等资源 [3][4] - 典型场景包括购买不合适的商品后无法退款,或对无起色的项目持续投入 [6][7] 沉没成本效应机制 - 心理学"损失厌恶"理论解释:人们对损失的痛苦感远超获得的快乐,导致难以放弃已投入资源 [9] - 案例:消费者对高价但不合脚的鞋子会经历不甘心→侥幸→绝望的心理过程,最终造成更大精力损耗 [7][8] - 果断止损者能节省时间精力,将资源集中于关键决策 [11] 应对沉没成本的策略 - **时间价值管理**:相同时间创造价值差异显著,需减少低收益时间消耗 [13][14] - 建议通过每日TDL(待办清单)规划时间,提升效率 [14][15] - **放弃追回沉没成本**:90%不幸源于不甘心,需接受无法挽回的损失 [17] - **目标导向思维**:避免被次要目标干扰,聚焦核心需求 [18] - 案例:超市购物时因打折偏离购买杯子的原始目标 [18] - **减少无意义决策**:频繁决策导致"决策疲劳",应集中精力于关键选择 [19][20] 理论支持与引用 - 本杰明·富兰克林强调时间即金钱,娱乐时间隐含机会成本 [14] - 亚科斯教授指出不甘心是止损的主要障碍 [17] - 《教父》台词佐证决策能力需长期训练 [20]
围观了20个富豪的私人生活,我对有钱人的生活祛魅了
虎嗅· 2025-05-27 16:34
超级豪华是指多么豪华呢? 比如百年祖传、占地360平方米,位于肯辛顿区地价最昂贵的街道之一,已被列入文化保护名册的千万豪宅。 在富豪区当房产中介是一种什么体验? 今天故事的主角麦克斯,便是一位伦敦超级黄金地段的房产经纪人。 再比如配有六层楼高的智能停车库,一切服务都可以在应用程序上预约,凌晨 3 点让管家把米其林星级宵夜送到房间 的最新开发小区。 还有艺术和古典相结合的乡村别墅、闹市中的世外桃源等类型各异的豪宅…… 麦克斯经手的房产,价格少则千万,多则上亿。这意味着,客户基本锁定金字塔尖的精英。 如果你以为做这一行需要高学历或者会算账,那还远远不够。这不仅仅是一份和房子打交道的工作,而是一份和人打 交道的工作,最重要的是成为沟通谈判的高手,极其懂得洞察人性欲望。 对于麦克斯来说,他必须和各色人等搞好关系,包括门房、管家、私人助理、律师、建筑师、设计师、顾问等等。 "我说话的态度近乎谄媚,却又要努力维持着专业形象。谋生真是不易。" 在伦敦高端房产市场打拼15年之后,他把自己出入于各色房子,与形形色色的人拉扯交易的故事,写成了这本《我在 伦敦卖豪宅》。 我和我的亿万富翁客户 麦克斯和亿万富翁是通过私人教练认识的。 ...
一张7元的成本炒到300元?撕拉片收割的是情绪价值还是智商税?
36氪· 2025-05-26 09:20
最近,撕拉片火爆出圈,成功进入大众视野。刘诗诗、张凌赫、金靖、迪丽热巴等一众明星纷纷加入晒照行列,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广泛传播,一 时间,撕拉片热度风靡全网。 截至目前,抖音 "撕拉片" 播放量超14亿次,小红书浏览量达7.4亿次。 图片源自抖音、小红书 这一早已停产十年的老古董,也在几周内价格暴涨到300元,撕拉片究竟凭什么以高昂的溢价杀回市场,让众多年轻人甘之如饴?这场全民狂欢的背后, 是年轻人对真实感的集体追求,还是消费主义精心设计的割韭菜套路? 明星效应助力破圈 网友纷纷跟风打卡 撕拉片,这个被称为 "拍立得前身" 的即时成像技术,本是1948年美国发明家埃德温・兰德送给女儿的 "即时看见照片" 的礼物。只需从相机中轻轻 "撕拉" 相纸,等待几分钟,影像便会慢慢显影。 按理来说,从现在的摄影技术来看,这 一"过时"的撕拉片本应淡出大家的视野,但却因一场明星效应,强势破圈,甚至成了流量时代的财富密码。 最初鞠婧祎在微博分享了自己拍摄的撕拉片,出乎意料的照片效果以及拍摄风格,瞬间引爆国内社交平台,阅读量超8亿,更在外网掀起讨论热潮,撕拉 片也顺其自然地进入了网友的视野,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图片源自小 ...
散户炒股为何赚少亏多?业内人士解析:炒股增富,哪些错误行为要不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4 21:47
个人投资者常见错误行为 - 盲目抄底和逆势加仓是个人投资者最常见的错误行为之一 [2] - 追涨杀跌和频繁操作导致易亏难盈 [2] - 沉没成本效应使投资者在亏损时倾向于补仓而非重新评估股票价值 [2] - 羊群效应导致投资者跟风追高,最终成为接盘侠 [2] 错误交易行为的心理陷阱 - 过度自信使投资者误判自身能力,贸然重仓 [3] - 损失厌恶导致投资者过早止盈或死扛亏损 [3] - 急于求成的心态忽视复利需要时间 [3] - 成功的投资者往往能"耐得住寂寞" [3] 个人投资者需建立的体系 - 需提升投资能力,包括学习财务知识和估值方法 [5] - 建立明确的投资风格和选股标准 [6] - 关注3~5个重点行业,跟踪利率、通胀和政策影响 [6] - 定期撰写投资笔记以提升判断能力 [6] 个人投资者面临的挑战 - 约70%的投资者难以准确理解财务报表 [6] - 追涨杀跌导致年化收益跑输市场指数 [6] - 投资者需求错配,过度推销金融产品而非投资教育 [6] 专业证券投顾机构的价值 - 降低投资门槛,提供专业级服务 [6] - 通过系统化方法纠正认知偏差 [6] - 帮助防范金融风险,避免重大损失 [6] 证券投顾行业的系统性建设 - 夯实合规基础,实现服务标准化和透明化 [7] - 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构建智能化服务中台 [7] - 重视人才培养,加强行为金融学实战技能 [7] - 建立分层分类的服务体系,提供差异化方案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