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服务消费
搜索文档
服务消费拥抱人工智能
证券日报· 2025-10-23 01:09
政策导向 - 贵州省10月20日发布实施意见 提出打造服务消费人工智能大模型并支持服务业企业应用赋能[1] - 商务部2024年4月发布通知强调创新数字服务消费场景 今年9月联合多部门提出拓展数字服务消费[2] 技术应用与行业影响 - 服务消费AI大模型基于海量数据与强大算力 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赋能不同场景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并提升企业运营效率[1] - AI大模型在文旅领域可实现游客流量分析、智能安防、应急响应管理 并为游客生成个性化旅行方案与路线规划[1] - AI技术向服务业细分领域渗透 餐饮住宿、养老托育等传统行业的消费潜能有望进一步释放[2] - 数字服务消费是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为支撑 通过线上或线上线下融合方式提供服务的消费场景[3] 行业案例 - 陕西省9月18日发布文旅行业人工智能大模型“博观”[1] - 重庆市10月18日发布“师元”教师大模型[1] - 百度健康10月18日发布百度健康AI管家[1] 专家观点与未来展望 - 利用AI技术促进服务消费是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有效路径 也是促进AI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举措[1] - AI大模型在服务消费中的应用是先进技术与服务业深度融合的范式革命 通过数据驱动、算力支撑和算法优化提升服务效能[2] - 未来需强化核心技术攻关 清除数据流通壁垒 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3] - 应推进服务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建设 创新数字服务供给并培育数字服务消费品牌[3]
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 贵州出招
上海证券报· 2025-10-21 23:16
文章核心观点 -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六大方面提出22条具体措施,旨在全面推动省内服务消费提质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1][4][5] 推动基础型消费提质扩容 - 挖掘餐饮消费潜力,支持黔菜连锁化、品牌化经营,创建钻级酒家、老字号、黑珍珠、米其林等餐饮品牌 [4] - 推动住宿消费提档升级,盘活农村闲置房屋、校舍等资源以发展乡村住宿业态 [4] - 提升家政服务消费品质,推行电子版“居家上门服务证”和家政服务公约 [4] - 健全养老托育服务消费体系,支持利用空置场地新建、改扩建养老托育机构 [4] 推动改善型消费提档升级 - 发展文化娱乐消费,围绕打造全国重要演艺市场,编创红色、阳明、民族、屯堡、生态等特色文艺作品,举办大型演唱会、音乐节 [4] - 提升旅游消费能级,打造避暑、康养、乡村、温泉等深度体验旅游产品 [4] - 增强体育服务消费带动力,办好贵州红·山水越野挑战赛、环贵州公园省(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多彩贵州马拉松超级联赛、国际高桥极限挑战赛、村超、村BA、村马等赛事 [4] - 丰富教育培训消费供给,鼓励居住服务消费 [4] 推动新型消费发展壮大 - 发展数字服务消费,打造服务消费人工智能大模型,支持服务业企业应用赋能 [5] - 壮大健康服务消费,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实现医疗数据互联互通,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政策 [5] - 拓展绿色服务消费,健全和推广绿色低碳服务标准、认证、标识体系 [5] - 创新金融服务消费,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消费信贷、信用卡分期、个人理财等多样化金融产品 [5] 培育服务消费新动能 - 创新消费场景,打造文化旅游、避暑康养、特色美食、体育赛事、商圈步行街等多业态融合集聚的服务消费新场景 [5] - 打造一体化全场景覆盖的智能交付环境,建设智能消费基础设施,培育智能服务新业态 [5] - 推动“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支持贵阳市打造“中国夏季会展名城”,通过酒博会、数博会等重大展会活动引流消费 [5] 财税金融支持政策 - 利用省级商务、服务业发展等专项资金支持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 [6] - 发挥“四化”等产业基金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资服务消费领域项目 [6] - 落实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服务业经营主体和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等政策 [6] - 建立企业“白名单”,加大对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 [6]
AI打响服务消费升级战,智能化重塑消费全链条竞争力
证券时报· 2025-10-21 12:29
政策引导与行业趋势 - 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拓展数字服务消费,鼓励开展"人工智能+消费"典型应用案例推荐 [1] - 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服务消费的数字化、智能化变革从企业自发探索走向政策有力牵引的新阶段 [2] - 拓展数字服务消费是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服务消费,是推动经济转型和消费升级的重要路径 [4] 文旅行业应用 - 全国首个省级文旅大模型"博观"由陕文投集团与华为合作打造,基于该模型打造的"文旅出行智能助手"可为游客提供AI伴游和行程规划服务 [4] - 在国庆中秋双节期间,AI伴游助手为陕西文旅增加了独特的智能元素 [4] 医疗行业应用 - 以狄耐克为代表的公司正推动智慧医院建设,其产品线覆盖智慧病房和智慧门诊,包括医护对讲、智能床旁交互、物流机器人等系统 [5] - 狄耐克已成功助力2000多家医院及医疗服务机构完成智慧化升级 [5] - 智慧医院等数字服务消费场景应用被认为具有广阔市场空间,预计到2025年全球数字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数万亿美元级别 [5] 线上线下消费场景重塑 - 在线上场景,AI技术帮助跨境电商商家解决图片拍摄成本高的问题,例如一家年商品交易总额约250万元到300万元的服饰配件商家已受益 [7] - 在线下场景,AI技术应用于智能零售结算台,结算效率从人力平均一分钟处理两单提升至一分钟处理10单到15单 [7] - 数字服务消费已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对消费和服务产业链进行全方位的效率重塑 [7] 相关ETF产品表现 - 食品饮料ETF(515170)近五日上涨1.04%,最新份额为112.2亿份,增加了5.8亿份 [11] - 游戏ETF(159869)近五日下跌7.16%,最新份额为74.7亿份,增加了900.0万份,主力资金净流入4042.4万元 [11]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近五日下跌12.55%,最新份额为26.1亿份,增加了2.6亿份 [11] - 云计算50ETF(516630)近五日下跌4.93%,最新份额为3.7亿份,减少了100.0万份 [12]
AI打响服务消费升级战,智能化重塑消费全链条竞争力
证券时报· 2025-10-21 11:55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正深入文旅、医疗等服务消费场景,推动服务消费迈向“智能新时代”,带来消费新体验并重塑产业效率 [1][4] - 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政策,明确拓展数字服务消费,鼓励开展“人工智能+消费”典型应用,标志着行业从企业自发探索进入政策有力牵引的新阶段 [1][2] - 数字服务消费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面临消费者信任度(数据安全)和技术成熟度等方面的挑战 [9] 服务消费的智能化应用 - 文旅领域:全国首个省级文旅大模型“博观”发布,基于该模型的“文旅出行智能助手”可为游客提供AI伴游、行程规划等服务,在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为陕西文旅增添智能元素 [4] - 医疗领域:智慧医院产品线覆盖智慧病房和智慧门诊,包括医护对讲、智能床旁交互、物流机器人等系统,已成功助力2000多家医院及医疗服务机构完成智慧化升级 [5] - 到2025年,全球数字服务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数万亿美元级别,市场空间巨大 [5] 人工智能对消费效率的重塑 - 线上场景:AI技术助力跨境电商商家解决图片制作成本高的问题,例如帮助年商品交易总额约250万元到300万元的服饰配件商家使用AI模特替代真人模特 [7] - 线下场景:智能零售结算台依托AI能力,将餐饮结算效率从人力平均一分钟处理两单提升至一分钟处理10单到15单,大幅提高效率并降低人力成本 [7] - 数字服务消费已超越早期线上预约和支付的范畴,进入对消费和服务产业链进行全方位效率重塑的阶段 [7] 行业面临的挑战 - 消费者信任度方面,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突出,消费者对个人信息使用的担忧可能限制技术推广 [9] - 技术成熟度方面,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在某些场景下可能不够稳定,会影响用户体验 [9]
AI打响服务消费升级战 智能化重塑消费全链条竞争力
证券时报· 2025-10-21 06:33
政策支持与行业趋势 - 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拓展数字服务消费,鼓励开展“人工智能+消费”典型应用案例推荐 [1] - 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服务消费的数字化、智能化变革从企业自发探索走向政策有力牵引的新阶段 [1] - 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数字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数万亿美元级别,市场空间巨大 [3] 医疗行业应用 - 以狄耐克为代表的公司正推动智慧医院建设,其产品线覆盖医护对讲、智能床旁交互、物流机器人等系统,已成功助力2000多家医院及医疗服务机构完成智慧化升级 [3] - 智慧医院场景包括智能导检系统实时显示院内信息、通过算法推荐有序检查,住院患者能用智能床旁交互终端便捷查询费用和电子病历 [1] - 智慧药房使用机器人在狭窄空间内运输药品,机械臂快速按处方取药 [1] 文旅行业应用 - 全国首个省级文旅大模型“博观”正式发布,基于该大模型打造的“文旅出行智能助手”可为游客提供AI伴游服务,例如以秦岭棕色大熊猫“七仔”为原型的导游“小七” [2] - AI伴游助手能推荐旅游景点,并根据出行人数、预算和旅游偏好为游客规划行程 [2] 线上线下消费场景 - 在线上场景,AI技术帮助商家降低成本,例如有跨境电商商家使用AI工具生成模特照片,替代高成本的真人模特拍摄,该商家年商品交易总额约250万元到300万元 [4] - 在线下场景,AI技术提升效率,例如智能零售结算台可实现“秒级确认”餐品和价格,处理速度从人力结算一分钟平均两单提升至一分钟10单到15单 [4] - 数字服务消费已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对消费和服务产业链进行全方位的效率重塑 [5] 行业面临的挑战 - 进一步拓展数字服务消费面临消费者信任度和技术成熟度两方面的挑战 [6] -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突出,消费者对个人信息使用的担忧可能会限制技术推广 [6] - 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在某些场景下可能不够稳定,这会影响用户体验 [6]
AI打响服务消费升级战智能化重塑消费全链条竞争力
证券时报· 2025-10-21 01:13
政策驱动 - 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拓展数字服务消费,鼓励开展“人工智能+消费”典型应用案例推荐 [1] 行业应用场景 - 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正深入文旅、医疗等服务消费场景,带来消费新体验 [1][2] - 在文旅领域,全国首个省级文旅大模型“博观”发布,可为游客提供AI伴游助手及行程规划服务 [2] - 在医疗领域,智慧医院产品线覆盖智慧病房和智慧门诊,已成功助力2000多家医院及医疗服务机构完成智慧化升级 [3] - 在线下餐饮场景,依托AI能力的智能零售结算台可将结算效率从人力平均一分钟两单提升至一分钟10单到15单 [4] 市场空间与影响 - 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数字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数万亿美元级别,市场空间巨大 [3] - AI技术正重塑线上线下消费竞争力,例如帮助跨境电商商家解决真人模特拍摄成本高的问题,其商家年商品交易总额约250万元到300万元 [4] - 数字服务消费已超越早期线上预约、支付的范畴,转向对消费和服务产业链进行全方位的效率重塑 [5]
培育服务消费促进平台、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 19项举措提振消费
央视新闻· 2025-09-16 23:13
政策核心框架 - 商务部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从五个方面提出19项举措以推动服务消费升级 [1][3] - 政策五大方向包括培育服务消费促进平台、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健全统计监测制度 [3] - 首次提出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打造商旅文体健融合新场景并培育新型消费龙头企业 [3] 服务消费市场现状 - 今年前8个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1%增速快于商品零售额 [1] - 服务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领域但行业仍面临供给不足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 [1][6] 培育消费新平台与试点 - 试点城市选择将优先考虑消费基础扎实、示范带动性强、创新能力突出的城市以探索可复制推广的路径 [5] - 政策目的在于通过试点总结经验向全国推广以更好激发服务消费潜力 [3] 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 - 19项措施中有8项与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相关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方向 [6] - 文化消费领域政策支持影视动漫精品创作并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开放时间优化预约方式 [8] - 通过引进高品质赛事和发展职业联赛促进人口流动带动交通餐饮文化旅游形成多业态融合场景 [8] 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 - 政策提出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10] - 支持将更多服务消费领域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以提供差异化服务供给 [10] - 通过对外开放和对内放开提升优质服务消费供给对未来拉动消费增长意义重大空间广阔 [10] 激发消费新增量举措 - 为激发入境消费将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为更多符合条件人员签发5年多次签证 [13] - 鼓励旅行社和在线旅游平台推出基于美食中医药文物古迹的特色线路以吸引境外人员 [13] - 提升入境消费便利化水平如完善外币支付体系扩大退税商店覆盖范围提升退税智能化水平 [15] 拓展数字服务消费 - 政策提出持续打造信息消费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拓展数字服务消费作为新增量方向 [15] - 通过打造数字服务消费场景和发展人工智能+消费对传统服务场所进行技术赋能以提质增效扩大规模 [17]
如何打造新场景,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专家解读→
搜狐财经· 2025-09-16 23:05
服务消费整体表现 - 今年前8个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1%,增速快于商品零售额 [1] - 服务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领域 [1] 入境消费促进措施 - 政策将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为更多符合条件的人员签发5年多次签证 [3] - 鼓励旅行社和在线旅游平台推出更多适合外国游客的特色线路,发挥美食、中医药、文物古迹等传统文化优势 [3] - 提升入境消费便利化水平是关键,包括完善外币支付体系、扩大退税商店覆盖范围、提升退税办理智能化水平 [5] 数字服务消费发展 - 拓展数字服务消费是新增量的重要方向,政策提出持续打造信息消费新产品、新场景和新热点 [7] - 提出打造数字服务消费场景,发展"人工智能+"消费,通过技术赋能传统服务场所,实现提质增效并扩大消费规模 [9]
19项措施扩大服务消费!9部门重磅发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17:57
文章核心观点 - 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五方面19条举措,旨在通过培育消费平台、丰富服务供给、激发消费增量、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及健全统计监测制度,推动服务消费扩容提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 [1][4] 培育服务消费促进平台 - 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开展"服务消费季"系列促消费活动,围绕重点领域培育服务消费品牌和热点 [5] - 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打造商旅文体健融合新场景,培育新型消费龙头企业 [5] 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 - 扩大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5] - 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精品创作,打造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剧场、博物馆等场馆,培育群众性文化活动和赛事品牌 [5] - 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优化预约方式,鼓励免预约,支持文博场馆创新办展方式并开放馆藏资源开发文创产品 [5] - 鼓励引进国外优秀体育赛事,支持地方举办大众体育赛事,打造知名精品赛事和自主知识产权体育竞赛表演品牌 [5] - 培育多元化教育和培训市场,规范发展非学科教育培训,鼓励市场化职业技能培训,有序发展社区学院等提供优质培训 [5] - 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扩大覆盖面,加强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领域从业人员培养培训 [5] -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对普惠托育机构给予场地支持和运营补助,鼓励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等 [5] - 放宽中高端医疗、休闲度假等领域市场准入,减少限制性措施,吸引外商投资和民营资本进入 [5] 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 - 吸引更多境外人员入境消费,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优化签证政策和便利化措施,为符合条件人员签发5年多次签证 [6] - 加强文旅资源国际宣传推广,发挥传统文化资源优势,鼓励推出适合外国人的特色旅游线路,加强"留学中国"品牌建设 [6] - 拓展数字服务消费,鼓励电商平台创新线上线下融合数字消费场景,支持生活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开展"人工智能+消费"应用案例推荐 [6] - 优化学生假期安排,在总天数和教学时间不变前提下,鼓励有条件地方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缩短寒暑假,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时间 [6] 加强财政金融支持 - 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渠道,支持文化、旅游、养老、托育、体育等服务设施建设 [7] - 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按市场化原则投资符合条件的服务消费企业,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资 [7] - 综合运用货币信贷等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加大对经营主体信贷支持力度,合理确定贷款利率 [7] - 加大消费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地方通过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等方式分担消费信贷风险,开展消费贷款贴息,形成"政府补贴+金融支持+商家优惠"组合 [7] - 对服务业经营主体给予财政贴息支持,推动降低融资成本,激发服务消费市场活力 [7] 健全统计监测制度 - 优化服务消费统计方法,加快推进分地区服务零售额测算工作,客观反映服务消费发展情况 [8] - 创新统计监测方法,鼓励有条件地方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服务消费监测分析 [8]
刚刚!重大利好!
中国基金报· 2025-09-16 17:35
培育服务消费促进平台 - 开展"服务消费季"系列促消费活动,围绕贴近群众生活、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领域开展服务消费促进活动,培育服务消费品牌,打造服务消费热点 [1][3] - 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积极发展首发经济,推动创新和丰富服务消费场景,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打造一批商旅文体健融合的消费新场景,培育一批新型消费龙头企业 [1][3][4] 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 - 扩大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 [1][4] - 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推出一批文学、艺术、影视、动漫等领域精品创作,充分利用已有场馆,打造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剧场、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培育一批群众性文化活动和赛事品牌 [1][4] - 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优化预约方式,鼓励推行免预约,支持文博场馆创新办展方式,其收益可按规定用于绩效激励 [1][4] - 鼓励引进国外优秀体育赛事,支持地方举办大众体育赛事,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精品赛事、职业联赛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竞赛表演品牌 [1][4] - 培育多元化教育和培训市场,规范发展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类非学科教育培训,完善许可条件,符合条件的线上、线下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可依法依规申请行政许可 [1][4] - 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面,加强对养老护理、家政服务、长期照护等领域从业人员培养培训 [1][4] - 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实际对普惠托育机构给予场地支持和适当运营补助,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 [1][4] - 放宽中高端医疗、休闲度假等领域市场准入,减少限制性措施,吸引更多外商投资、民营资本进入,增加优质服务供给 [1][4] 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 - 吸引更多境外人员入境消费,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优化完善区域性入境免签政策,持续优化外国人来华签证政策和通讯、住宿、支付等便利化措施,为更多符合条件的人员签发5年多次签证 [1][4] - 拓展数字服务消费,鼓励电商平台创新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服务消费场景,支持生活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推广运营,开展"人工智能+消费"典型应用案例推荐 [1][5] -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气候条件、生产安排、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等因素,科学调整每学年的教学和放假时间,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时间 [1][5] 加强财政金融支持 - 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各类资金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旅游、养老、托育、体育等服务设施建设 [1][5] - 综合运用货币信贷等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加大对服务消费领域经营主体信贷投放力度,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1][5] - 加大消费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地方通过新设或纳入现有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等方式,分担消费信贷风险,开展重点领域消费贷款贴息,引导金融机构和商家合作开发适合服务消费特点的产品和服务,形成"政府补贴+金融支持+商家优惠"组合拳 [1][5] - 聚焦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消费领域,对服务业经营主体给予财政贴息支持,推动降低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