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永生
搜索文档
马斯克放话:人类20年内或实现“数字永生”,是科技狂想还是未来已来?
搜狐财经· 2025-11-19 18:43
▍技术路径解析:从"心智快照"到数字分层的实现阶梯 马斯克提出的数字永生路径看似清晰,实则面临多重技术挑战。从技术实现层面来看,这一过程需要经历几个关键阶段: 在近日举行的特斯拉股东大会上,埃隆·马斯克提出惊人预测:人类有望在20年内实现"数字永生",通过其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的技术创建心智的"近 似快照",并上传至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中。 这一设想整合了马斯克旗下两家公司的前沿科技——Neuralink负责"读取"意识,Optimus提供"承载"平台。马斯克特别强调,这种方式实现的永生并非 完美复制,正如"五年后的你与现在的你也不完全相同",身份认同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1.脑机接口的信号采集突破 当前Neuralink的植入式芯片最多可实现256个通道的信号采集,这个数字虽然惊人,但距离完整模拟人脑还有巨大差距。人脑拥有约860亿个神经元,每 个神经元通过数千个突触形成复杂的网络连接。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意识上传,信号采集通道需要提升三个数量级,达到百万级别。这需要电极材料的革 命性突破,目前柔性电极和微型传感器的发展为此带来了希望。 2.意识建模的技术层级 据业内专家分析,意识 ...
机器人里的“你”还是你吗?马斯克:借助脑机接口技术,20年内人类意识有望上传至机器人实现数字永生【附脑机接口行业前景分析】
前瞻网· 2025-11-19 18:35
技术前景与核心设想 - 埃隆・马斯克预测在不到20年内可通过Neuralink技术创建人类心智的近似快照并上传至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中实现某种形式的数字永生[2] - 该设想技术核心是结合Neuralink与Optimus两家公司前沿科技先利用脑机接口技术捕捉创建涵盖记忆思想和个性特征的数字心智快照再将其上传至Optimus机器人平台[2] - 马斯克指出由于心智快照无法做到100%精确且意识置于全新机器人身体中上传后的个体与原来的自己会有所不同[2] 全球政策与产业地位 - 全球主流国家积极出台政策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发展美国有《神经工程系统设计计划》日本有《脑/心机能利用技术推进战略》欧盟有《人类大脑计划》[3] - 中国工信部等七部门于2025年7月联合印发首个国家层面专项产业政策《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7年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形成2-3个产业集聚区到2030年培育2-3家全球领军企业[6] - 脑机接口在2025年10月被列为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建议中重点布局的六大未来产业之一与量子科技具身智能等同为前沿方向标志着其从科研领域上升为国家经济增长引擎[6] 产业链与市场应用 - 脑机接口产业已形成完善上中下游链条上游聚焦芯片基础数据库与系统软件中游涵盖硬件设备制造与算法开发下游延伸至医疗健康商业娱乐公共事业等应用场景[6] - 医疗领域是当前脑机接口最主要的下游应用行业全国脑机接口下游应用解决方案企业中医疗领域占比达到56%[6] - 前瞻产业研究院取均值计算预计到2029年全球脑机接口产业规模将达到76.3亿美元[9] 临床进展与国际比较 - 2024年12月上海华山医院完成上海首例全国第三例脑机接口植入手术术后仅一个月患者可在气囊手套辅助下举杯喝水[8] - 爱朋医疗有多款产品落地并产生销售包括麻醉深度监护仪与顽固性失眠麻醉治疗系统其参股的常州瑞神安医疗的植入式脑深部神经刺激器亦已获批上市[8] - 中国已完成30例脑机接口临床试验远超Neuralink的7例展现出与国际巨头并跑乃至局部领跑的实力[8] 行业展望与投资价值 - 脑机接口被视作人类认识大脑破解意识奥秘的终极疆域未来或能让瘫痪者重新行走让视障人士重获光明治愈多种神经疾病[2] - 作为颠覆性技术脑机接口将催生万亿级市场带动材料芯片医疗设备等全产业链发展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8] - 脑机接口将成为未来二十年医疗健康领域最重要的创新和投资趋势是值得全球投资者关注的前沿科技具有巨大投资价值[8]
马斯克放话:人类20年内或实现“数字永生”,是科技狂想还是未来已来?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1-19 17:06
文章核心观点 - 埃隆·马斯克预测人类有望在20年内通过Neuralink的脑机接口技术和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实现“数字永生”,即创建心智的“近似快照”并上传至机器人中[1] - 该设想整合了“读取”意识的脑机接口技术和“承载”意识的机器人平台,但强调实现的永生并非完美复制,身份认同是动态发展的过程[1] 技术路径解析 - 脑机接口信号采集需实现百万级别通道,当前Neuralink的植入式芯片最多为256个通道,与人脑约860亿个神经元的完整模拟存在巨大差距,需电极材料革命性突破[3] - 意识上传分为四个渐进层级:L1基于外部数据构建数字分身(当前产业界普遍水平),L2通过脑电信号解读实现思维可视化,L3基于脑机接口的人机融合智能,L4实现思维预测的终极形态[6][8] - 医疗应用领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如浙江大学脑机接口团队在2020年完成国内首例植入式临床研究,使高位截瘫患者通过“意念”控制机械臂[7] 全球脑机接口竞速 - Neuralink计划在2027年实现多脑区植入,2028年将信号通道数提升至2.5万个,技术进步得益于柔性电极材料、“神经尘埃”微型传感器等关键突破[10] - 人工智能深度融入脑机接口,深度神经网络(DNN)能从复杂大脑信号中提取特征并解码大脑状态,高效整合多模态信息以识别心理状态[10] - 2025年为中国脑机接口产业关键年份,各地方政府密集出台支持政策,如四川、北京、上海的行动计划或培育方案[11] - 中国企业取得显著突破,脑虎科技基于全自主研发的256导高通量植入式柔性脑机接口,成为全球唯一同时实现实时运动解码和实时汉语解码的侵入式企业[12] 技术瓶颈与伦理困境 - 当前技术水平远未达到全脑模拟要求,人脑神经活动涉及电信号、化学递质传递、基因表达调控等多层次复杂过程,现有技术仅能捕获神经元电活动的局部信号[14] - 硬件兼容性存在重大挑战,生物神经系统与硅基芯片在物理特性上存在本质差异,导致接口处信号转换的效率损失和失真[14] - 意识建模困难,人类思维可能涉及量子层面活动,现有计算架构难以完全模拟,“意识硬问题”即主观体验能否被数字化尚未解决[14] - 上传的“意识”是否仍是原本的“我”存在伦理争议,身份认同依赖于身体的生物特性和与环境持续互动的过程[16] - 技术可能产生“数字特权阶级”,高研发成本和复杂实施过程在短期内限制普及,加剧社会不平等[16] - 意识数据面临被篡改、盗取甚至武器化的安全风险,可能造成身份盗用、意识操控等深远影响[16] 未来展望 - 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康复领域改变传统治疗范式,如帮助渐冻症患者实现基本交流,闭环自响应神经刺激系统可显著降低癫痫发作频率[20] - 侵入式脑机接口目前主要应用于医学场景,特别是帮助身体障碍或行为障碍患者通过电极植入实现功能恢复[20] - 技术路线多元化发展,如人机融合决策模型结合脑电、眼动等生物特征与人工智能,提高无人机、无人车的避障性能[21] - 材料科学取得进展,如研发全球首款可实现数字信息和生物信息同步存储的“蚕丝硬盘”及可控降解的瞬态可溶电子微系统基底[21] - 投资机构关注三大方向:侵入式脑机接口的高端医疗器械、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消费级应用,以及相关算力算法等配套技术[23] - 行业开始探索标准化建设,如提出TTFD评估体系以评估数字永生效果,对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3] - 伦理规范同步构建,包括确立生前知情同意、场景授权机制、数据采集规范等基本准则,对2024年之前去世的群体普遍认为无资格提供数字永生服务[24]
老板在南极潇洒,员工在公司加班!俞敏洪发全员信被员工吐槽;刘强东:京东点评永不商业化,不能什么都只看钱;小鹏汽车第四季度有望盈利
雷峰网· 2025-11-18 08:30
新东方内部管理 - 公司创始人俞敏洪在南极发布新东方32周年全员信引发员工不满 员工在社交媒体吐槽老板远游与自身加班形成强烈反差 [4] - 内部质疑声音认为信件全文提及17次"我"和5次"南极" 但对员工工作压力鲜有提及 [5] 京东业务拓展 - 公司推出京东外卖独立APP 创始人刘强东宣布京东点评业务"永不商业化" 认为提供排名和点评的内容若商业化则不可能真实 [8] - 京东外卖业务自2月上线后增长迅速 日订单量从4月15日的500万单增至6月1日的2500万单 入驻餐饮门店超过150万家 [9] - 公司正式推出旗下现制饮品品牌"七鲜咖啡" 目前已在北京落地并以每周新开3至5家门店的速度拓展 [8] 阿里巴巴AI业务 - 公司新AI应用"千问"公测首日因用户涌入过载出现服务拥堵 "阿里巴巴千问崩了"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10] - 公司回应称千问"状态良好" 并透露其国际版正在路上 将整合电商、地图和本地生活等生态系统 [10] - 团队强调千问与ChatGPT产品思路不同 定位为"普通人可以随时用、免费用" 目前完全不考虑收费 [11] 联想控股人事变动 - 公司宣布首席执行官李蓬辞任 由前瞻技术研究院院长于浩接任新CEO 于浩持有公司15.8万股H股 [12] 东风汽车人事与资本变动 - 猛士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从1亿元增加至4亿元 增幅达到300% [12] - 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为万良渝 财务负责人变更为赵安 万良渝为东风体系内老兵 赵安拥有华为11年任职经历 [12] 小鹏汽车财务业绩 - 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03.8亿元 同比增长101.8% 环比增长11.5% [17] - 第三季度净亏损为3.8亿元 较去年同期的18.1亿元收窄78.9% 公司预计第四季度有望实现盈利 [17] - 第三季度汽车交付量达11.60万辆 同比增长149.3% 创单季度历史新高 预计第四季度交付量为12.5万至13.2万辆 [18] - 截至9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83.3亿元 较去年同期的357.5亿元大幅增加 [18] 吉利汽车行业评论 - 公司高管在财报电话会中批评新势力车企 称成立时间不短但能赚钱的凤毛麟角 并预测明年车市将开始大浪淘沙 [20] 中国平板电脑市场竞争格局 -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为849万台 同比增长10.9% [25] - 华为以32.1%的市场份额连续第八个季度排名第一 但份额较去年同期下降4.6个百分点 [27] - 苹果以24.2%的份额位列第二 联想市场份额从6.8%跃升至10.5% 排名第四 [27]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融资动态 - 人形机器人公司加速进化完成新一轮超亿元融资 由IDG资本投资 资金将用于产品研发升级和规模化量产 [28] - AI机器人公司灵宇宙完成2亿元PreA轮系列融资 其产品"小方机"在双11期间销售额同比今年618增长超230% [29] 华为产品发布 - 公司宣布Mate 80系列将于11月25日发布 其中Mate 80 RS机型将提供20GB内存 采用国产定制方案 [29] 苹果产品策略 - 知名记者否认苹果因销量不佳而推迟iPhone Air 2发布 指出其命名方式已表明非每年更新机型 第二代产品重点将是换用2纳米芯片以提升电池续航 [35] 英伟达股东动向 - 亿万富翁彼得·蒂尔在第三季度清仓其持有的约537,742股英伟达股份 按该季度平均股价估算价值接近1亿美元 [37] - 此次减持并非孤例 软银此前清仓英伟达套现58亿美元 桥水基金同期减持近472万股 持仓量骤降65% [38] 科技行业就业状况 - 报道称科技行业10月成为裁员最严重领域 是2003年以来裁员最密集月份之一 [45] - 与Meta合作的数据标注项目Musen被叫停 员工被转移至新项目Nova 时薪从21美元降至16美元 [46]
颠覆生死观!马斯克的20年豪赌:意识有望上传机器,从而实现永生
搜狐财经· 2025-11-17 19:35
当马斯克在特斯拉股东大会上抛出"20年内实现数字永生"的论断时,在小李看来,这与其说是惊世骇俗的狂言,不如说是科技乐观主义者对人类终 极命题的一次大胆叩问。 这位以颠覆行业为标签的企业家,试图通过Neuralink的脑机接口与Optimus人形机器人的跨界组合,为"永生"这个古老命题提供全新的科技解法。 但这场技术狂欢的背后,既藏着人类对生命延续的本能渴望,也裹挟着关于身份、存在的深层哲思。 前言 永生构想 在小李看来,马斯克的过人之处不在于构想本身,而在于将看似遥远的技术目标拆解为可落地的步骤。 相较于俄罗斯"2045计划"这类缺乏清晰技术路径的空想,Neuralink的稳步推进让数字永生从科幻设定向现实边界靠近了一大步。 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意识捕捉的精度难题仍是巨大挑战。 人类大脑860亿个神经元构成的复杂网络,绝非简单的"快照"就能完整复刻,这也是马斯克始终强调"非完美复制"这一核心前提的原因所在。 马斯克的数字永生蓝图,本质上是一场精密的技术协同作战。 其核心逻辑清晰而大胆:先由Neuralink的脑机接口设备捕捉人类心智的"数字快照",将记忆、思维模式与个性特征进行数字化编码,再将这份抽象 的意识数 ...
马斯克称,20年内有望实现数字永生 #数字永生
新浪财经· 2025-11-17 17:26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 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马斯克称,20年内有望实现数字永生 #数字永生 【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旗下短视频产品 】 ...
马斯克惊人预测:20 年内人类意识有望上传至机器人实现“永生”
新浪财经· 2025-11-17 01:23
IT之家 11 月 16 日消息,科技媒体 Benzinga 昨日(11 月 15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在上周举办的特斯拉股东大会上,埃隆・马 斯克(Elon Musk)在股东大会上提出惊人预测:不到 20 年内,人类或可通过其脑机接口公司 Neuralink 的技术,创建自己心智 的"近似快照",并将其上传至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 Optimus 中,从而实现某种形式的数字永生。 IT之家援引博文介绍,这一设想的技术核心,在于结合马斯克旗下两家公司的前沿科技。首先,利用脑机接口公司 Neuralink 的 技术来捕捉并创建一个近似于人类心智的数字快照,这包含了记忆、思想乃至个性特征。 他巧妙地以"五年后的你和现在的你也不完全相同"来类比这种变化,暗示身份认同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这种不完美 性为该技术的未来应用增添了更多哲学思考。 马斯克的这番言论,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从敬畏到恐惧的各种讨论。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触及了深刻的伦理和存在主义 议题:一个活在机器人里的数字心智,究竟还是不是"你"自己?它仅仅是一个拥有记忆和面部识别能力的高级模仿品,还是一 个真正延续的生命? 多少 新浪财经APP Sina ...
年入6亿,带8万数字人冲港股:硅基智能为何难赚钱?
凤凰网财经· 2025-11-04 20:38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最大、全球第二的数字人智能体提供商,2024年市场份额为32.2% [1] - 公司成立于2017年,核心产品为AIGC技术生成的"数字人"或"硅基劳动力",应用于直播带货、娱乐表演等场景 [4][7] - 公司已完成10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10亿元人民币,2025年5月D轮融资后估值为31.5亿元 [8] - 创始人司马华鹏为实际控制人,持股26.54%;腾讯通过林芝腾讯持股16.59%,是最大机构投资者 [8] - 公司已布局数字永生、AI电商、知识生产三大领域,并拥有139项全球专利 [10]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2.22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554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3.258亿元 [13] - 公司持续亏损,2022年至2024年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4622万元、2941万元和3524万元,2025年上半年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实现净利润529万元 [14] - 毛利率在2023年达到45.8%的高点后持续下滑,2024年降至34.3%,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滑落至31.6% [15] -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开支从2022年的7543万元激增至2024年的1.501亿元 [16] 商业模式与运营风险 - 公司收入极度依赖直销模式,2022年至2024年直销收入占比始终维持在96%以上,2025年上半年高达98.3% [16] - 存在严重的大客户依赖症,2025年上半年最大客户(一家领先的电信运营商)收入占比高达64.4%,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合计达87.5% [21]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2年的0.57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2.33亿元,坏账减值从500万元增至3760万元,平均回款周期从70天拉长至124天 [21] - 为与大型客户建立合作,公司采用"具竞争力的定价模式",这导致毛利率较低 [20] 行业前景与竞争格局 - 中国AI数字人市场前景广阔,2024年市场规模约41.2亿元,增长率高达85.3%,预计到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50.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3.5% [19] - 行业竞争激烈,上游面临百度、腾讯、阿里等拥有AI大模型技术的大厂,侧翼有魔珐科技、网易瑶台等垂直厂商在细分场景深耕 [19] - 数字人技术可能被应用于电信诈骗等场景,其背后的数据隐私和合规性是未来待解决的挑战 [19]
数字永生时代:你会选择用技术“再现”逝去的亲人吗?
搜狐财经· 2025-09-05 11:22
技术发展历程 - 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数字复活”概念从科幻走进现实 [3] - 2007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研究标志着学术界开启“数字永生”探索 [3] - 中国直播电商产业意外推动数字人技术成本迅速降低 [3] 关键技术突破 - 商汤科技2023年发布“如影”数字人技术 仅需五分钟真人视频素材即可生成逼真数字人 [3] - 该技术生成数字人声音自然 外貌逼真 [3] - 商汤2024年会上已故创始人汤晓鸥通过数字形象重现并表演脱口秀 [3] 行业应用与案例 - 普通消费者开始尝试用“数字复活”方式缅怀逝去亲人 [3] - 西班牙电视节目嘉宾通过数字重建听到已故亲人声音 [3] - Reddit联合创始人Alexis Ohanian在社交媒体发布由AI重建的幼年与母亲互动视频 [3] 社会影响与争议 - 批评者认为“数字复活”是互联网寡头对生者情感剥削 [5] - 担忧该技术可能打断自然哀悼过程 导致生者对数字影像产生心理依赖 [5] - 技术不平等可能使“数字复活”成为富人专属特权 加剧社会不公 [5]
数字复活来袭,你会“复活”自己的挚爱么?
虎嗅· 2025-09-03 15:17
数字复活技术发展历程 - 数字复活技术被定义为人类记忆领域的第三次重大技术革命 此前两次革命分别是公元一世纪左右肖像画的兴起和十九世纪摄影与影像技术的发明[17] - 技术实现路径从强人工智能转向更现实的弱人工智能 通过数字化遗留语料和大模型模拟人类言语反应 再结合虚拟形象具身化[43] -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007年向佛罗里达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联合研究团队拨款50万美元 用于探索人工智能构建逼真数字人的技术[45] 行业商业化进程 - 中国在数字人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英国《卫报》调查显示自2022年起中国直播电商产业大规模引入数字人进行全天候直播 显著降低技术成本和门槛[49] - 商汤科技2023年4月发布"如影"数字人技术 仅需上传五分钟真人视频素材即可生成声音自然、口型准确、外貌逼真的数字人[52] - 2024年商汤年会上通过投影重建已故创始人汤晓鸥的3D形象 利用其音频数据制作了十分钟脱口秀表演 展示技术实力的同时回应情感诉求[54] 技术应用案例 - 2025年8月前CNN主播通过Substack平台对已故枪击案受害者华金·奥利弗进行数字人采访 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克隆其语音并嫁接至3D影像[5][7][8][10] - 2025年6月Midjourney发布新工具允许用户以自身图像为模板创建短视频 Reddit联合创始人Alexis Ohanian借此为已故母亲制作怀抱童年的自己的视频[56] - 西班牙电视节目邀请嘉宾倾听已故亲人数字重建的音频 完美重现音色与音调并提出凄美问题[56] 市场形态与争议 - 数字复活可能形成算力资本市场 《置换城市》描绘富人通过信托基金维持优质虚拟现实 穷人则忍受缓慢运行速度并被冻结为快照的阶层分化[37][38] - 批评者认为数字重建是欺骗生者的心理鸦片 中断接受死亡的自然心理重建过程 使生者对数字影像形成依赖[61][62] - 互联网寡头被指责进行情感剥削 在生者心理脆弱期兜售可成瘾的数字重生服务 通过订阅会员和硬件销售实现商业化[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