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消费
搜索文档
“歌迷专列”让热爱与活力畅行
新华社· 2025-11-03 18:25
凌晨时分,载着意犹未尽的歌迷的列车缓缓开动。近日,北京、郑州、成都等多地铁路局开行"歌 迷专列",不仅为跨城观演的歌迷畅通安全舒适的回家路,更以精准化的公共服务创新,诠释着文化消 费与城市治理同频共振的深层逻辑。 歌迷"跟着演出去旅行"的过程,正是对城市综合治理能力的考验和打分。这份舒心,正藏在服务细 节的温度里。专属车厢设置、深夜餐吧供应、助眠用品配备……"歌迷专列"跳出传统运输服务的框架, 让公共服务在演唱会散场后依然"不落幕",既消解了歌迷的出行顾虑,亦体现了对城市文旅消费新场景 的尊重与呵护,让城市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为文化消费注入暖心动能。 从更深层来看,"歌迷专列"还有望成为拉动文旅的快车。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跨城观演者愿意延 伸行程,体验当地文旅。但返程不便常让他们不得不走马观花,影响出行体验。如今,便捷的交通保障 让"因爱而来、为城停留"成为可能。从粉丝经济到票根经济,从一场演唱会到一次深度文旅体验,做优 公共服务保障有助于延长演出经济的价值链,做强城市文旅的声量和"留量"。 当歌迷在专列上重温动心旋律,当城市在熙来攘往中收获经济活力,这场公共服务对文化热爱的精 准助力,将为扩大内需促消费生 ...
历史书、文创产品等在南京文学书集大受欢迎
南京日报· 2025-11-03 11:53
活动概况 - 2025南京文学书集于11月2日在金陵STYLE浪漫中心举办,以书香迎客,吸引了大量热爱南京和阅读的人士参与 [1] - 活动场地环境优越,左边是山右边是湖,书集与自然风景融为一体 [1] - 活动在上午10时过后便已吸引大量读者,各个区域都挤满了慕名前来的读者 [1] 参与人群与消费行为 - 参与人群以家庭为单位为主,适逢周日,许多家长带孩子前来淘书 [1] - 有读者连续三天到场,每日均购买书籍,偏好历史类及具有南京元素的书籍 [1] - 例如一位市民购买了《千秋风雅——秦淮河》等书籍 [1] - 老年退休群体也是重要参与者,例如一位70多岁的退休教师专程前来,购买了《家住六朝烟水间》 [1] 图书产品表现 - 读客文化展位的《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受到学生群体热烈欢迎,吸引一拨又一拨学生粉丝 [1] - 该书通过手绘漫画和幽默段子梳理中国历史,将复杂历史事件转化为通俗化表达,受到市场认可 [1] - 作家丁捷的《问心三部曲》(包含《追问》《初心》和《撕裂》)以统一整体面貌再度呈现给读者 [2] 相关文化活动 - 活动期间举办了多场分享会和讲座,包括作家祁智讲授语文学习方法以及作家胡学文的《龙凤歌》新书分享会 [2] - 作家丁捷在现场讲述了《问心三部曲》背后的故事 [2] 文创产品表现 - 书集中大量文创产品成为亮点,包括《红楼梦》书签、"诗经里的田园故事"系列冰箱贴、《千里江山图》折页本等 [2] - 产品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文学内核,成为热门商品 [2] - 重庆出版社展位的"金陵十二钗"折页吸引游客,提供免费盖章服务,一套折页可盖14个章 [2]
卡牌经济崛起:解锁Z世代“社交货币”背后的文化新消费引擎
新京报· 2025-11-03 09:23
不过我国的人均消费水平仍远低于美、日等成熟市场。根据灼识咨询报告,于2022年,日本在集换式卡 牌方面的人均支出为人民币92.3元,而美国的人均支出则为人民币50.7元,分别为中国消费者在集换式 卡牌方面支出金额人民币8.6元的约11倍和6倍。若能提升至美、日的水平,市场规模也将远超当下,行 业具备极大地成长潜力。 在谷子经济生态中,卡牌尤其是集换式卡牌(TCG)占据着核心地位,已成为Z世代情感消费和社交互 动的重要载体;而且也形成了完整的细分产业链生态,从IP授权、卡牌制造到渠道发行、二级市场交 易,各个环节都已成为文化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卡牌市场潜力惊人 从1993年万智牌开启集换式卡牌先河,到日本宝可梦卡牌创下全球超400亿美元销售额的纪录,谷子卡 牌已从亚文化消遣品成长为千亿级市场。据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动漫周边行业发 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2020年全球集换式卡牌游戏市场规模已达到111.3亿美元,预计 2027年市场规模将扩大至312.6亿美元,2021-2027年复合年增长率达15.9%。另据灼识咨询报告,中 国、美国和日本是全球主要的集换式卡牌市场 ...
北京朝阳三间房金秋文化消费季之“有好‘柿’”活动启幕
新京报· 2025-10-30 15:49
活动概况与战略定位 - 第三届懋隆柿子节于10月25日在北京朝阳区三间房地区懋隆文创园开幕 活动主题为“有好‘柿’” 旨在打造融合生态美学 人文关怀与消费活力的文化盛宴 [1] - 该活动是“金秋文化消费季”系列的一部分 系列还包括漫展游园会 仲林市集 校园市集 白杨市集等 旨在展示地区文化特色并促进消费和服务升级 [1] - 公司对活动进行系统性战略升维 着力构建集生态观光 文化体验 创意消费 政企协同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1] 活动内容与特色 - 活动内容突破传统框架 分为三大板块:“柿界”风华·文化雅集聚焦文化传承与创新 通过精品展览 非遗体验 文创展销构建文化消费新场景 [2] - “柿业”兴旺·消费市集汇聚日用百货 特色食品 文创精品 覆盖美酒品鉴 汽车展销等居民衣食住行及休闲娱乐需求 提供“一站式”购物体验 [2] - “柿情画意”·互动体验活动通过创意集章和主题打卡等方式增强群众参与感与活动趣味性 [2] 活动目标与行业影响 - 活动是推动文旅融合 赋能辖区企业的重要举措 聚焦于助力懋隆文化创意产业园构建多元 互动 体验式的文化消费场景 [1] - 活动通过文化节庆集聚人气 繁荣市场 带动文旅 商贸 餐饮 文创等产业联动发展 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3] - 公司未来将继续坚持文旅商体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 不断创新文化消费模式 引导广泛社会力量参与 [3]
66.85亿元!杭州文博会创意不落幕
杭州日报· 2025-10-30 10:27
核心观点 - 杭州文博会取得显著成功,总签约及成交额达66.85亿元,国际化、消费带动、产业成效、AI科技应用和活动规模五个方面实现突破 [6][7][8][9] 国际化程度 - 吸引26个国际组织及66个国家和地区的5800余家文创企业和机构参与,国际主题展区占总展览面积50%以上,其中75%的国际品牌为首次参展 [8] - 7个主题展中展和35个首展首秀首发活动中,国际化活动超半数 [8] 消费带动 - 主、分会场现场成交金额超4.5亿元,首次推出“文博惠民消费季”发放超万张文博惠游卡,联动全市600余个消费体验点,带动消费超9亿元 [8] 产业成效 - 开幕式上14个项目达成意向签约,涉及金额62.35亿元,配套举办10余场商务对洽活动,10余项行业指数研究和重要成果发布 [8] - 亚洲国际贸易投资商会、暹罗电影展览会组委会和杭州观盛文化签订三方合作协议,推动中国及海外IP供应链与品牌深度合作 [8] AI与科技应用 - 数智赋能展区占总展览面积30%以上,设立文化“新三样”出海主题展展示网文、网剧、网游产业实力与出海成就 [9] - 首设“数智新城馆”集中展示AI、机器人、低空经济等近百项创新应用,城区馆数十家企业运用VR、AR、MR等技术为文化遗产创新提供样本 [9] 活动规模 - 1个主会场和28个分会场联动全城,各类配套活动79项,总计参与人次约230万 [9] - 香港馆三分之一展品首次展出,Labubu等潮玩引发打卡热潮,HTS潮玩展汇集30多个品牌并首发新品,杭州动物园大熊猫系列等本土IP产品上架即售罄 [9]
菜百股份(605599):三季度业绩+23%,毛利率修复
财通证券· 2025-10-29 20:43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增持,并维持该评级 [2]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强劲,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9%至52.2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1.9%至1.9亿元,毛利率同比提升0.48个百分点至9.2% [7] - 黄金珠宝销售业务是增长核心驱动力,第三季度该业务营收达51.9亿元,同比增长20.0% [7] - 公司积极拓展渠道,采取“大店+小店”双线并行策略,打造文化消费新场域并聚焦差异化产品 [7] - 基于业绩增长和渠道拓展,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将持续增长,分别达到8.6亿元、9.1亿元和10.1亿元 [7]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4.7亿元,同比增长33.4%,归母净利润6.5亿元,同比增长16.7% [7] - 盈利预测显示,公司营业收入预计从2024年的202.3亿元增长至2027年的342.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可观 [6] - 归母净利润预计从2024年的7.2亿元增长至2027年的10.1亿元,每股收益(EPS)相应从0.92元提升至1.30元 [6] - 盈利能力指标方面,预计净资产收益率(ROE)将从2024年的18.1%稳步提升至2027年的21.5% [6] 业务与战略分析 - 分地区看,华北地区是公司营收主要来源,第三季度营收41.9亿元,同比增长23.7%,华中地区增速最快,达47.7% [7] - 公司渠道持续扩张,第三季度直营店净增3家,预计第四季度再新增2家 [7] - 公司通过祥云小镇旗舰店等大店模型以及“菜百传世”子品牌店,深化“非遗工艺+国潮叙事”的产品差异化战略 [7]
名创优品:再开100家泰国门店,并逐步拓展至全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9 20:3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刘婧汐 曼谷报道 在最近大火的对话节目《罗永浩的十字路口》中,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对罗永浩表示,他认为中国IP 才刚刚开始爆发,出海潜力巨大,未来会带领名创优品"All in"文化消费。 这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泰国曼谷看到的情况一致。 10月25日,名创优品海外首家MINISO LAND在泰国曼谷Siam Square步行街正式开业,在这个容纳了超 8000个SKU的三层独栋建筑内,有泰国本地消费者告诉记者:"名创优品在泰国很'famous'"。 名创优品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刘晓彬向记者表示,自2015年年底出海以来,名创优品始终将东南亚 视作海外"大本营"。"泰国人口年轻化程度高,对时尚、IP接受度高,消费潜力大。加之'一带一路'政策 红利及中泰友好建交背景,经营成本相对较低,文化习惯与中国相近,使泰国成为重点拓展区域。"他 说。 而曼谷只是一个开始。据名创优品相关人士透露,目前泰国曼谷MINISO LAND店的收入超出了公司预 期,在未来的3-5年内会再开100家泰国门店,以直营店为主。同时,也会进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菲律宾、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安的主要城市,并逐步拓展至全球 ...
科技赋能舞台 产业链接文旅 多维新消费场景为文化消费注入新动能
央视网· 2025-10-29 12:07
央视网消息:当传统叙事遇上科技赋能,当舞台艺术融入文旅经济,中国舞剧市场迎来品质与活力并进的黄金期。从《只此青 绿》掀起的文化热潮到原创舞剧走向国际,中国舞台艺术正在释放新的消费潜能与产业动力。 与此同时,《咏春》《只此青绿》等原创舞剧的海外巡演持续升温,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名片。专家表示,现在的舞剧市 场一方面在不断提升审美水平,另一方面也在用创意突破打造更有中国味儿的艺术表达。舞剧热起来以后,不光带火了文创产品、主 题展览这些新消费场景,也让编创、舞美、文旅融合等整个产业链都动了起来。观众能更近距离地感受艺术魅力,更为文化消费注入 了新动能。 如今,舞剧正从单一的舞台艺术形式转向融合文化、旅游与商业的多维消费场景,成为文化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以《只此青绿》 为例,自2021年首演以来,累计演出超800场,票房突破5亿元。围绕核心IP衍生出的百余款文创产品,与30多个品牌展开跨界合作, 带动商务赞助与联动经济效益超过4000万元,并衍生出音乐诗画《江山竞秀》《只此青绿》交响音乐会等系列作品,形成了完整的艺 术产业链。 在北京顺义大剧院,全新改版的舞剧《唯我青白》以突破性的舞台呈现惊艳亮相。该剧打破传统线 ...
盛树资产管理公司落地海南,打造链接全球资本与中国制度优势的双向枢纽
搜狐网· 2025-10-26 16:25
盛树资产管理公司计划于2025年12月28日在海南三亚海棠湾举办成立仪式,正式宣布其中国区总部—— 盛树投资(海南)有限公司的设立。这一举措不仅体现出盛树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高度信心,也标志着 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吸引力日益增强,国际资本正加速向中国市场回流。作为全球资产管理行业的重要 力量,盛树资产管理公司此番落子海南,无疑为自由贸易港建设注入了重要的国际资源与战略支撑。 盛树资产管理公司总部位于新加坡,是一家深耕国际资本市场的多元化资产管理机构,长期服务于全球 高净值客户、主权财富基金、保险集团和大型家族办公室。公司业务覆盖亚洲、欧洲、中东和北美,在 结构化投资、跨境基金管理、绿色金融、基础设施资产运营和ESG投研体系建设等领域均处于行业前 沿。近年来,随着全球资本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盛树逐渐将战略重心从传统成熟市场,转移至以中国为 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尤其关注拥有明确政策红利和制度创新能力的新兴自由港区域。 为保障该计划在合规、财务、法律等方面顺利推进,盛树已与金杜律师事务所与普华永道(PwC)达成全 面战略合作。金杜将提供从公司注册、基金设立到跨境法律咨询的全流程服务,确保公司在中国市场运 行的合法性与监管 ...
首届“北京博物馆季”收官
人民网· 2025-10-26 09:20
近日,首届"北京博物馆季"收官。自5月18日启幕以来,本届"北京博物馆季"以"文脉传承·创新融 合"为主题,联动全市百余家博物馆和文化机构,推出了丰富多样的文娱活动,历时5个月,充分发挥了 北京在文化资源、场馆和传播上的优势,形成了持续性的系统化布局。据统计,首届"北京博物馆季"活 动期间共呈现300余场展览,线上影响力超过656.8亿,已成为全民参与、全城共赏的现象级文化活动。 收官仪式上,主办方评选出了"2025北京博物馆季热度展览""2025北京博物馆季畅销文创""2025北 京博物馆季特色研学"等多类奖项,对过去5个月在公共服务、文化创新和社会传播方面表现突出的项目 予以表彰。(赖志凯) 来源:工人日报 从5月到9月,"北京博物馆季"以主题月形式层层递进,串联展览展示、科技创新、文创设计、研学 教育等多个方向,呈现了全景式的文化体验。 在一系列主题活动中,多个亮点项目脱颖而出,成为推动文博"破圈"的鲜活案例。如"智探文博·企 业行""创享科技·文博行"促进了文博机构与科技企业的深度合作,让高新科技为文化传播注入活 力;"文化中国行·博物馆看不停"系列直播打破了时空限制,让全国观众"云端逛展",扩大了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