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型储能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工信部发布新型储能技术未来十年发展路线图 2035年装机目标超3亿千瓦
财经网· 2025-09-18 15:30
日前,在2025世界储能大会现场,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柳新岩发布《新型储能技术 发展路线图(2025-2035年)》。路线图规划的发展目标为:2027年,新型储能产业步入规模化发展初 期,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超过1.8亿千瓦;2030年,新型储能产业全面市场化发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超 过2.4亿千瓦;2035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超过3亿千瓦。(中国汽车报) ...
策略:明天9月18日的预判出来了,全面减仓之前,我要说两句!
搜狐财经· 2025-09-18 00:46
1、现在是9月17日的深夜,美股出现了明显的分歧,截至我发文,道琼斯上涨0.6%,纳斯达克下跌0.5%,标普500指数小跌0.1%。最主要的原因是,美联储 降息上的分歧。 交易员预计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96%,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4%。而市场关注点是鲍威尔对未来货币政策的表态。还有,这次美联储议息还有一 些特殊情况,就是米兰是临时被美国头子安排进去的。而库克和美国头子还有些怨恨。 看点诸多,但总归一句话"存在不确定性",市场表示担忧! 2、今天A股最大的遗憾是,整个下午盘都在"打酱油",一片形势大好下,居然没能顺势突破3892点。说明,咱们这边也是有担忧情绪的,要等美国美联储 降息落地了,才可能突破。 ④、科大讯飞在机构调研中透露,其智能硬件收入(不包括学习机)在财务报表中呈现稳中有增的态势。预计今年全年,智能硬件收入将保持稳定增长,海 外C端硬件市场同样增长态势良好。 ⑤、工信部于9月17日的世界储能大会上,推出了2025至2035年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规划。预计2027年产业将迈入规模化阶段,装机量有望突破1.8亿千瓦; 到2030年实现全面市场化,装机量计划达到2.4亿千瓦;2035年目标装机量 ...
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柳新岩:新型储能正向大容量、混合化、多元化演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23:25
每经记者|黄鑫磊 每经编辑|魏官红 9月17日,在"2025世界储能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柳新岩发布了《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2025年 ~2035年)》并发表演讲。 柳新岩介绍称,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系统分析了全球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态势,提出了面向2035年发展的18类重点产品、33种关键材料、 88个关键指标,绘制了新型储能总体技术发展的路线图以及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电磁储能、储热蓄冷和氢储能技术5个细分领域的路线 图。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柳新岩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新型储能正向大容量、混合化、多元化方向演进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美国及欧洲新增装机容量的规模合计占比超90%,持续引领全球新型储能市场的发展,其中,中国已经连续三年成 为全球新增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 柳新岩表示,经过业界的不断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了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导,液流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各类技术路线多元发展的格 局,锂离子电池储能仍占绝对主导地位,但是液流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的占比较2023年分别提升了0.6%和0.5%,从时长来看,平均储能 时长2.3 ...
三峡能源已建/在建新型储能超3GW,上半年营收147.36亿元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147.36亿元 同比减少2.19% [2] - 利润总额47.45亿元 同比减少12% [2] 装机规模结构 - 在建总装机规模1381.78万千瓦 其中风电和光伏合计1001.78万千瓦 [2] - 陆上风电 海上风电 光伏占比分别为27% 26% 47% [2] - 光热 抽水蓄能和储能项目装机380万千瓦 [2] - 2025年计划并网装机500万千瓦 风电与光伏各占一半 [2] 储能业务发展 - 已建及在建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300万千瓦 [3] - 应用场景包括独立储能和新能源配套储能 [3] - 独立储能通过电力现货市场及辅助服务获得收益 [3] - 配套储能根据区域政策采用自主调用或调度调用方式运行 [3] - 公司正跟踪各地储能市场规则变化 优化配储原则和运营策略 [3] 行业活动 - ESIE 2026被定义为储能产业发展风向标 [4]
青海研发的储能系统入选“国字号”名单
科技日报· 2025-09-08 08:40
该系统是基于模块化级联多电平技术,将多级PCS(储能变流器)储能模块级联后直接接入35千伏母线的 储能系统,具备在电力系统扰动前、中、后各阶段稳定系统的能力。 据介绍,该系统在多项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它首创了经济、安全、可靠的35千伏高压直挂式构网型储 能成套设计方案;突破了全过程电网频率电压控制方法,具备卓越的构网型控制能力,能够模拟同步机 特性,为电网提供惯量支撑和无功电压调节;提出了自适应虚拟电量的高压级联储能能量均衡方法,实 现了设备相内、相间以及多套设备之间的电池SOC(自适应虚拟电量)多层次能量主动均衡;研制了基于分 层分布式及多时间尺度协同优化的储能控制系统,实现了秒—毫秒级多时间尺度多目标控制,以及能量 管理与功率协调控制的解耦协同。 目前,该成果已在青海省海西州宝库储能电站应用。系统的成功研制和推广应用将在大幅提升电网新能 源消纳能力的同时,带动储能产业全链条技术创新,为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注入新 动能。 记者9月4日从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获悉,由该公司牵头研发的"35千伏高压直挂式构网型储能系统"项目 成果日前入选第五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标志着青海省在推进新 ...
探索“海上风电+”应用新场景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3 17:36
清洁能源开发与技术攻关 - 推动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核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规模开发及重大技术攻关 [1] - 加快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 [1] 新型储能技术与设施建设 - 加快发展钠离子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 [1] - 支持风电、光伏发电企业配套建设储能设施 [1] - 鼓励工业园区、工业企业部署储能电站 [1] 风电产业链协同发展 - 做强风机、叶片、塔筒等核心产品 [1] - 协同发展中厚板塔筒用钢、叶片复合材料等配套材料 [1] - 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氢能+文旅""海上风电+储能"等应用场景 [1] 光伏产业升级与配套引进 - 强化光伏玻璃、光伏组件、光伏电池等核心制造环节的技术升级与产能优化 [1] - 积极引进光伏胶膜、逆变器、维保装备等配套产业 [1] 新能源电池与氢能产业链布局 - 新能源电池产业重点聚焦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池电芯等关键环节 [1] - 持续做好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工作 [1] - 大力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布局 [1]
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承建的全国最大“火电+熔盐”储能项目正式投运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01 20:10
项目概况 - 全国最大"火电+熔盐"储能项目于8月30日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并正式投运 由安徽电建二公司承建 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公司宿州电厂投资建设 [1] - 项目基于2台350兆瓦超临界燃煤汽轮发电机组 设计储热容量达1000兆瓦时 包含390℃高温和190℃低温熔盐储罐及换热岛设备 [1] - 利用燃煤机组抽汽加热熔盐 实现热电联产机组热电解耦及深度调峰运行灵活性 [1] 技术突破 - 国内首例无经验可循 突破深基坑紧邻运行电厂 熔盐管道清洁度 焊接及防堵塞等工艺难点 [3] - 项目实现机组满额负荷下连续供热4小时 深度调峰30%额定负荷下连续供热5小时能力 [4] - 对外供热能力增至410吨/小时 年平均供热220万吨 满足40多家工商业企业用热需求 [4] 经济效益 - 每年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约1.28亿度 折算减少3.2万吨标煤使用量 降低碳排放约8.5万吨 [5] - 有效解决火电机组"调峰"与"供热"矛盾 推动煤电机组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型 [5] - 带动区域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为吸引优质企业入驻创造有利条件 促进产业集聚 [4][5]
国网天津电科院:创新成果获第十一届国际发明展铜奖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7 14:26
核心技术突破 - 研发基于改进主元分析的锂离子电池内短路检测方法 融合电压、电流、温度等多维数据 实现热失控前20分钟提前预警 [1] - 创新基于环路电流的外短路故障诊断技术 可在10毫秒内完成故障识别与定位 快速切除故障环节 [1] - 技术突破储能电站直流侧保护瓶颈 填补行业空白 荣获第十一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铜奖 [1] 应用成果与效益 - 锂电池储能直流侧多层级保护装置已在天津蓟州华新光伏配建储能等多个项目投入应用 [2] - 装置显著提升储能电站安全性和可靠性 有效支撑电站稳定运行 [2] 行业背景与发展方向 - 锂离子电池内短路故障存在特征隐蔽、诊断滞后问题 易引发热失控和火灾事故 [1] - 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背景下 储能产业成为推动能源转型和保障电网安全的重要环节 [2] - 公司将深化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持续攻关新型储能全生命周期安全技术 [2]
肥城:36亿元大项目背后的暖心故事
齐鲁晚报网· 2025-08-20 19:42
项目概况 - 中电建肥城2×300MW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总投资36亿元 年发电量达11.88亿度 [1] - 项目采用2台300兆瓦/1800兆瓦时压缩空气储能机组 储热温度224℃ 充电8小时 放电6小时 设计充放电效率超70% [3] - 介质温度 主气参数和机组规模达国内最大 国际领先水平 具有系统简洁 效率高 投资低 运维费用少等特点 [3] 技术突破 - 项目为压缩空气储能行业投资总额最高 单井口径最大 运行压力最高的示范项目 [2] - 利用天然盐穴作为储存容器 将废弃矿坑转化为新能源发展支点 [2] - 8月2日厂外盐穴第一口注采井正式开工 [3] 社会效益 - 项目满足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和用户用能方式升级的系统平衡需求 [4] - 为电网提供灵活高效的调峰 调频和备用容量服务 提升区域电网调节能力 [4] - 推动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 支撑清洁低碳 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 [4] 政策支持 - 项目入选国家发改委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清单和省级重大项目 [4] - 300MW压缩机组纳入省能源领域新技术推广目录 [4] 建设管理 - 实施"党建+质量管理"体系 设立党员责任区和党员攻坚小组 [3] - 隐蔽工程实行党员挂牌验收制度 需经党员专班签字确认 [3] - 联合施工 监理 设计 主机设备等多方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 [3]
调节电量破亿度!南网首创储能站让风光发电不再“靠天吃饭”
科技日报· 2025-08-20 10:32
储能电站技术突破 - 国内首座大型锂钠混合储能站南网储能220千伏宝池储能电站累计调节电量突破1亿千瓦时 [1] - 电站总装机规模达200兆瓦/400兆瓦时,采用全液冷储能系统,具备毫秒级响应速度 [1] - 1亿千瓦时调节电量相当于满足6.67万户居民一年用电需求 [1] - 完成国内规模最大、电压等级最高构网型储能带纯新能源广域黑启动试验,20秒恢复660余户供电 [1] - 完成国内首次220千伏电压等级构网型储能带100%纯新能源孤网人工短路试验 [1] 新能源消纳与环保效益 - 电站年消纳新能源电量超2.9亿千瓦时,减少标准煤消耗约8.7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2.78万吨 [2] - 周边分布百万千瓦级风电、光伏基地,破解风光发电波动性难题 [2] 行业示范意义 - 填补国内大容量新型独立储能技术空白 [2] - 为构网型储能深度参与电网运行提供示范样板 [2] - 为能源结构转型和"双碳"目标实现注入动力 [2] - 彰显我国在新型储能领域技术实力,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