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技术
搜索文档
亿纬锂能首套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投运
鑫椤储能· 2025-10-14 14:13
技术突破与产品特性 - 公司首套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成功并网调试并转入商业化运行 标志着在新型储能技术领域实现关键突破 [1] - 系统采用NF155L钠离子电池 具备高安全、宽温域、高倍率、长寿命、低碳排等特性 [1] - 电池循环寿命超过30000次 工作温度范围达-40℃至+60℃ 满足电力储能全场景需求 在国内头部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1] - 相比同类锂离子电池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降低42%以上 [1] - 通过化学体系优化 极端热失控状态下可燃性气体显著减少 从源头大幅降低燃爆风险 [1] 生产与商业化能力 - 从电芯到柜体 系统核心器件100%自产自研 [1] - 系统可直接适配现有锂电储能系统成熟制造工艺 具备快速量产能力 [1] - 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成功并网是钠离子电池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的重要一步 [2] 行业前景与竞争优势 - 相比锂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在原材料成本与资源可及性方面具有优势 [2] - 钠离子电池未来有望广泛应用于大规模储能和分布式储能 [2]
北交所科技成长产业跟踪第四十六期(20251012):全固态金属锂电池固-固界面接触研究迈上新台阶,关注北交所储能产业链标的
华源证券· 2025-10-14 09:28
好的,作为拥有10年经验的投资银行研究分析师,我将为您解读这份北交所科技成长产业跟踪报告,并严格按照您的要求总结关键要点。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建议“关注北交所储能产业链标的”,表明其对北交所储能产业链持积极关注态度 [1] 报告核心观点 - 全固态金属锂电池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为下一代储能器件发展指明方向 [1][6][7] - 电化学储能行业保持高景气度,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大型化、长时化趋势明显 [2][10][23][25][30][33] - 北交所汇聚了储能产业链上中下游共24家企业,构成完整的投资标的池 [2][37] 行业技术进展 - 全固态金属锂电池固-固界面接触研究取得新进展:开发拓扑强化负极(TFA)使体积变化率仅为金属锂负极的40%,耐受压力范围拓宽至0-50 MPa,临界电流密度提升至5.8 mA cm⁻²(约为纯金属锂的3.6倍)[6][7] - 提出“动态自适应界面(DAI)”技术,通过预置可迁移碘离子在电场下原位形成微米级LiI层,动态维系界面紧密接触 [7] - 联合TFA与DAI技术,首次实现零外压全固态金属锂软包电池稳定循环 [2][7] 电化学储能行业现状 - 截至2025年6月,累计投运电化学储能电站1663座,总装机规模达75.79GW/175.12GWh [2][25] - 2025年1-6月新增装机13.66GW/33.75GWh,较2024年底增长22%,相当于全国电源新增装机的4.66% [23][25] - 锂离子电池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累计投运项目总能量170.33GWh,占比高达97.34%,其中99.93%为磷酸铁锂电池 [2][36] - 储能系统向大型化发展,2025年上半年新增电站中百兆瓦级以上大型电站总装机10.27GW,同比增长34%,装机占比75.13% [2][33] - 电网侧独立储能增长迅猛,2025年1-6月新增装机8.34GW,同比增长22% [26] - 2小时储能系统应用最广泛,总能量114.21GWh,占比65.22%;4小时及以上长时储能项目占比达31.94%,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11个百分点 [30] 北交所市场表现 - 2025年10月9日至10月10日,北交所科技成长产业企业区间涨跌幅中值为+0.11%,80家公司上涨,占比52% [2][42] - 常辅股份(+29.89%)、灵鸽科技(+29.82%)、同惠电子(+12.07%)、瑞奇智造(+7.20%)、雅葆轩(+6.85%)位列涨跌幅前五 [2][42][45] - 北证50、沪深300、科创50、创业板指周度涨跌幅分别为-1.42%、-0.51%、-2.85%、-3.86% [2][42] 细分产业估值变化 - 新能源产业市盈率TTM中值由38.1X升至38.7X(+1.70%),市值中值由26.4亿元升至26.9亿元 [2][46][64][66] - 电子设备产业市盈率TTM中值由57.8X升至58.6X,市值中值由22.9亿元升至23.0亿元 [2][46] - 机械设备产业市盈率TTM中值由56.6X降至56.5X,市值中值由22.7亿元升至23.7亿元 [2][50][52] - 信息技术产业市盈率TTM中值由62.2X升至63.1X,市值中值由25.1亿元降至24.7亿元 [2][54][56] - 汽车产业市盈率TTM中值由35.5X降至35.1X,市值中值维持21.1亿元 [2][59][61] 重点公司公告 - 天宏锂电与陕西宏达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拟共同出资设立控股子公司安康方舟天宏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天宏锂电出资2550万元占比51% [2][69][71] 北交所储能产业链标的梳理 - 报告梳理出北交所共24家储能产业链企业,涵盖上游材料设备、中游制造集成、下游系统运营全环节 [2][37] - **上游(材料&生产设备)**:贝特瑞、纳科诺尔、聚星科技、灵鸽科技、安达科技、远航精密、武汉蓝电、天宏锂电、昆工科技、迪尔化工、格利尔、太湖远大 [2][37] - **中游(制造&集成)**:长虹能源、海希通讯、海泰新能、方盛股份、力王股份、胜业电气、科润智控、许昌智能 [2][37] - **下游(系统&运营)**:艾能聚、派诺科技、雅达股份、殷图网联 [2][37]
亿纬锂能首套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投运 大幅降低燃爆风险 电池可循环使用超3万次
新浪财经· 2025-09-26 12:21
公司技术突破 - 亿纬锂能首套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成功并网调试并转入商业化运行阶段 [1] - 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由公司独立研发设计 电芯采用NF155L钠离子电池 [1] - 钠离子电池具备高安全、宽温域、高倍率、长寿命、低碳排等特性 [1] 产品性能优势 - 钠离子电池循环寿命超过30000次 [1] - 工作温度范围达-40℃至+60℃ 满足电力储能全场景需求 [1] -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较同类锂离子电池降低42%以上 [1] - 技术在国内头部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1]
外资看好中国储能发展,新能源ETF(159875)早盘一度冲高涨近2%,成分股湘电股份10cm涨停
新浪财经· 2025-09-23 11:23
流动性表现 - 新能源ETF盘中换手率5.17%,成交额5864.22万元[2] - 近1月日均成交额1.26亿元[2] - 近16个交易日资金净流入1.04亿元[2] 规模与收益 - 基金最新规模11.18亿元[2] - 近1年净值上涨59.51%[2] - 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25.07%,最长连涨4个月,连涨期间涨幅31.31%[2] - 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4.82%[2] 储能需求前景 - 花旗预测全球储能系统需求从2024年177.8GWh增至2027年360.2GWh,三年复合增长率26.5%[2] - 2025年储能需求预计同比增长37%至243.7GWh[2] 政策支持 - 工信部发布《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2025-2035年)》,涵盖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等五大领域[3] - 政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提供指引[3] 行业招标数据 - 2025年8月国内储能系统招标容量47.2GWh,同比增长2158%,环比增长1142%[3] - 前8月累计招标144.1GWh,同比增长约216%[3] - 高需求反映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对储能的迫切需求[3] 指数成分股表现 - 中证新能源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2.78%[6] - 权重股宁德时代跌0.87%(权重9.72%)、阳光电源涨4.51%(5.57%)、隆基绿能跌2.23%(5.18%)[5] - 中国核电涨0.35%(4.36%)、三峡能源平盘(3.46%)、特变电工涨1.06%(3.43%)[5] - 亿纬锂能涨3.09%(3.19%)、华友钴业跌0.99%(2.87%)、通威股份跌3.52%(2.58%)、赣锋锂业涨0.95%(2.17%)[5]
20cm速递|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159368)规模达7.3亿元居同类第一,0.2%最低费率助力低成本布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2 17:23
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159368)市场表现 - 2025年9月22日午盘该ETF下跌0.22%,但近20日涨幅超过20% [1] - 资金持续流入,近5个交易日吸引资金3.24亿元,近10日吸引资金5.92亿元 [1] - 近一月日均成交额达5009万元,远超同类产品 [1][2] - 该ETF是同类产品中弹性最大、费率最低(管理费和托管费合计0.2%)、规模最大(截至2025年9月19日规模7.3亿元)、成交额最大的基金 [2] 储能行业政策与市场动态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2025-2035年)》,为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电磁储能、储热蓄冷及氢储能五大领域提供发展指引 [1] - 2025年8月国内储能系统招标容量达47.2GWh,同比增长2158%,环比增长1142% [2] - 2025年前8个月国内储能系统累计招标量达144.1GWh,同比增长约216% [2] - 高招标量反映国内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对储能的强劲需求,为2026-2027年市场平稳发展奠定基础 [2] 创业板新能源ETF产品特性 - 该ETF是全市场首只上市跟踪创业板新能源指数的ETF,也是同类中唯一拥有场外联接基金的品种(联接A:024419,联接C:024420) [2] - 创业板新能源指数主要覆盖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包括电池、光伏等细分领域 [2] - 该ETF的储能相关成分股含量达51%,固态电池含量达23.6%,高度契合当前市场热点 [2]
3年后全国新型储能装机容量预计将超1.8亿千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9 15:21
全球新型储能市场格局 - 2024年中国、美国及欧洲新增装机容量合计占比超90%,持续引领全球市场发展 [1][2] - 中国已经连续3年成为全球新增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 [1][2] - 欧美地区通过出台系列政策法案和发展路线图支持引导新型储能技术发展 [2] 中国新型储能发展现状与目标 - 行业形成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导,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多元发展格局,锂离子电池占绝对主导地位 [2] - 液流电池储能和压缩空气储能的占比相较2023年分别提升0.6%和0.5% [2] - 当前平均储能时长为2.3小时,4小时及以上储能电站项目逐步增加,反映中长时储能技术加速落地 [2] - 预计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容量将超1.8亿千瓦,2030年将超2.4亿千瓦,2035年将超3亿千瓦 [2] 储能技术性能与产业链进展 - 自商业化应用以来,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提高近4倍,循环寿命提高15倍 [3] - 相较于2020年,单体储能电芯容量和单方系统容量提高约2倍 [3] - 2024年全国储能型锂离子电池产量为260GWh,能量密度在200Wh/L至400Wh/L区间,循环寿命5000至10000次,能量转换效率达90%-95% [3] - 人工智能技术在产品监测、安全预警、调度控制环节加快应用,人形机器人在电力巡检等实现初步应用 [3] 前沿技术演进趋势 - 热管理技术加速演进,多家企业开展浸没式液冷技术研究并完成真机燃烧测试 [3] - 锂离子电池加钠离子电池以及飞轮和超级电容等混合储能技术得到示范应用,呈现长时加短时、低成本成熟技术加高成本前沿技术的混合态势 [3] -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包括聚合物、硫化物和氧化物,国内企业布局主要集中在复合聚合物和氧化物路线 [3][4] - 280Ah级别氧化物固态储能电池已实现量产和交付应用 [4] - 硫化物固态电池以日韩企业研究为主处于领先水平,中国20Ah级硫化物全固态圆形电芯已研发成功 [4] - 未来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将向超高镍、锰基等高能量密度材料迭代,负极材料将从石墨向硅基再向金属锂升级 [5]
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发布 未来将围绕电化学储能等五大领域发展
央视新闻· 2025-09-19 10:12
政策规划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2025-2035年)》,围绕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电磁储能、储热蓄冷及氢储能五大细分领域提出2035年发展目标 [1] - 路线图系统评估不同技术产业链发展情况,并提出具体产品指标及未来发展方向 [3] 技术突破 - 全球首款实现5年零衰减且可大规模量产的储能系统发布,单个20尺集装箱实现6.25兆瓦时高能量,能量密度提升30%,整站占地减少20% [5] - 港口专用电池包采用电泳喷粉和涂装工艺,可适应高盐高湿环境,设备下落势能转化为电能储存,使码头运营效率提升20% [9] 装机规模 - 上半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9491万千瓦,较2024年底增长约29% [11] - 新疆喀什华电独立储能项目每年低谷时段储能11.4亿千瓦时,高峰时段供电10.4亿千瓦时 [19] 应用场景拓展 - 上海港口开展燃油装备新能源改造,实现工作过程中电能收集 [7][9] - 福建三都澳海域建设"风光储充用"一体化项目,通过光伏、风电与储能互补实现海上养殖不间断供电 [15] - 内蒙古包头风电场利用退役大巴电池建成梯次电池储能项目,稳定运行近四年 [17] 行业定位 - 电力储能成为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保障电网稳定的重要基础设施 [12] - 抽水蓄能仍为规模最大且最成熟的电网级储能方式,锂离子电池已成为推动电网侧与交通电动化的核心动力 [14] - 储能产业进入多技术并行、多场景融合阶段,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支撑 [19]
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发布 未来十年围绕五大领域发展
央视新闻· 2025-09-19 09:31
政策指引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2025-2035年)》,为产业高质量和高水平安全发展提供指引 [1] - 路线图围绕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电磁储能、储热蓄冷及氢储能五大细分领域,提出面向2035年的重点产品、关键材料、零部件及发展目标 [1] - 路线图系统评估了不同技术产业链的发展情况,并为企业提出了具体产品指标和未来发展方向 [1] 技术进步与产品创新 - 全球首款实现5年零衰减并可大规模量产的储能系统发布,单个标准20尺集装箱内可实现6.25兆瓦时高能量 [1] - 该储能系统能量密度提升30%,整站占地减少20% [1] - 为适应港口高盐高湿环境,专门开发定制电池包,电池外壳采用电泳喷粉和涂装工艺 [1] - 在港口应用中,装备下落势能被转化为电能储存,使码头运营效率提升20%,车辆可边工作边收集电能 [2] 市场规模与发展 - 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9491万千瓦,较2024年底增长约29% [2] - 下一步将加快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持续推进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应用,推进工业企业、工业园区节能降碳和降本增效 [2] 储能技术分类与作用 - 储能是将多余电能存入装备,关键时刻取出,为清洁能源续航并提供后备能源储备 [3] - 在能源转型阶段,电力储能是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保障电网稳定与应急供电的重要基础设施 [3] - 储能按能量储存方式分为物理储能、化学储能与电磁储能三类 [3] - 抽水蓄能是规模最大且最成熟的电网级储能方式,长期用于削峰填谷、调频与事故备用 [3] - 锂离子电池产业已进入大规模商业化阶段,组装成本显著下降,是推动电网侧与交通电动化的核心动力 [3] 多元化应用场景 - 在福建宁德三都澳海域,建设“风光储充用”一体化项目,集光伏、风电、储能、数字能源管理系统为一体,实现海上渔排不间断可靠绿色供电 [4] - 在内蒙古包头巴音风电场,利用退役大巴电池建成梯次电池储能项目,已稳定运行近四年,远超原定一年示范期 [4] - 新疆喀什华电独立储能项目是全国单体容量最大电化学独立储能电站,采用“构网型储能+常规储能”双模式,每年可在低谷时段储能11.4亿千瓦时、高峰时段供电10.4亿千瓦时 [5] 行业阶段与战略意义 - 储能产业进入多技术并行、多场景融合的新阶段,从源网侧规模化储能到用户侧分布式应用 [5] - 储能产业在提升电网灵活性、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是实现“双碳”目标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 [5]
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柳新岩:3年后全国新型储能装机容量预计将超1.8亿千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21:49
政策规划与市场前景 -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2025年~2035年)》,提出面向2035年发展的18类重点产品、33种关键材料、88个关键指标,并绘制了总体及5个细分领域的技术路线图 [1] - 预计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容量将超1.8亿千瓦,到2030年将超2.4亿千瓦,到2035年将超3亿千瓦 [2] - 2024年中国、美国及欧洲新增装机容量规模合计占比超90%,中国已连续3年成为全球新增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 [2] 全球技术发展趋势 - 新型储能技术正向大容量、混合化、多元化等方向加速演进 [2] - 4小时及以上的新型储能电站项目逐步增加,反映出中长时储能技术正在加速落地 [2] - 美国和欧洲通过出台系列政策法案和制定发展路线图来支持引导新型储能技术发展 [2] 行业格局与技术路线 - 行业已形成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导,液流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各类技术路线多元发展的格局 [2] - 锂离子电池储能占绝对主导地位,但液流电池储能和压缩空气储能的占比在2024年较2023年分别提升0.6%和0.5% [2] - 2024年全国新型储能平均储能时长为2.3小时 [2] 锂离子电池性能与产业链 - 自商业化应用以来,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提高近4倍,循环寿命提高15倍 [3] - 相较于2020年,单体储能电芯容量和单方系统容量提高约2倍 [3] - 2024年全国储能型锂离子电池产量为260GWh,能量密度分布在200Wh/L至400Wh/L区间,循环寿命5000次到1万次,能量转换效率达90%~95% [3] 前沿技术与创新应用 - 人工智能技术在产品质量监测、电站安全预警、调度控制等环节加快落地应用,人形机器人在电力设备巡检、跳闸操作等方面实现初步应用 [3] - 热管理技术加速演进,多家企业开展浸没式液冷技术研究并完成真机燃烧测试 [3] - 混合储能技术得到示范应用,包括锂离子电池加钠离子电池以及飞轮和超级电容,呈现长时加短时、低成本成熟技术加高成本前沿技术的混合应用态势 [3] 固态电池技术发展 - 固态电池包括聚合物、硫化物和氧化物三条技术路线,国内企业布局大多集中在复合聚合物路线上 [3] - 氧化物固态电池因循环性能好、电化学稳定性高、成本低等优势被国内不少企业选择,280Ah级别氧化物固态储能电池已实现量产和交付应用 [4] - 硫化物固态电池电导率较高,但原材料成本高、空气稳定性差,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此路线以日韩企业研究为主,我国20Ah级的硫化物全固态圆形电芯已研发成功 [4] - 未来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将向超高镍、锰基等高能量密度新型材料迭代升级,负极材料将从石墨走向硅基负极,再向金属锂负极升级 [4]
工信部发布新型储能技术未来十年发展路线图 2035年装机目标超3亿千瓦
财经网· 2025-09-18 15:30
政策规划核心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2025-2035年)》[1] - 规划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目标超过1.8亿千瓦[1] - 规划2030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目标超过2.4亿千瓦[1] - 规划2035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目标超过3亿千瓦[1] 行业发展阶段 - 至2027年新型储能产业步入规模化发展初期[1] - 至2030年新型储能产业进入全面市场化发展阶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