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型城镇化
icon
搜索文档
21专访|尹稚:未来人口规模仍然较大,倒逼城市走集约化道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21:05
城镇化发展阶段转变 - 中国城镇化从快速增长迈向稳定发展 人口总量已迈过增长拐点进入负增长时期 城镇化数量增长进入尾声 质量提升和内涵式发展更重要 [4] - 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 依靠数量增长和资源扩张推动发展的时代结束 必须转向存量土地开发利用 [12] - 地租经济黄金时代过去 新旧动能转换时代来临 核心是培育创新驱动的新质生产力新业态 [12] 城市发展新问题与挑战 - 社会民生服务总量不足且结构失衡 难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7] - 土地财政模式难以为继 城市财政可持续压力大 长期依赖房地产的发展模式无法支撑高质量发展 [7] - 极端灾害天气频发 城市韧性建设存在短板 约2/3城市曾遭受暴雨洪涝等灾害 [7] - 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仍存在壁垒 城市优质要素下乡面临阻力 [9] - 城市治理体系协同性效能不高 政出多门 部门政策缺乏协同 [9] - 新技术变革带来数字鸿沟 机器替代劳动力等社会治理新挑战 [9] - 城市更新改造需求巨大 改革开放后新建超30年房龄房屋达90-100亿平方米 涉及超1亿户家庭 [9] 城市工作重点转变 - 建设创新 宜居 美丽 韧性 文明 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 [5] - 五个转变:发展理念转向以人为本 发展方式转向集约高效 发展动力转向特色发展 工作重心转向治理投入 工作方法转向统筹协调 [5][14][15][16][17] - 城市发展应有所侧重 根据资源禀赋和发展情况分类施策 县城是特色化发展的试验田 [21] 现代化城市体系建设 - 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是首要重点任务 关乎全国宏观格局 [22] - 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是关键 需提升单位土地产值与综合效能 降低人均资源消耗 [23][24] - 发展组团式 网络化的城市群和都市圈 避免一城独大 到2050年85%城镇人口将集中在19个城市群 [25] - 部分区域先推进都市圈协同发展 再通过基础设施串联形成城市群 [25] 房地产与建筑行业调整 -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回归真实需求导向 从销售为主转向租购并举 [29][30] - 应对人口流动性需求 建立稳定住房租赁体系 推动重资产自持型开发模式 [30] - 施工型企业需探索新开发领域与产品 围绕运维保障探寻新盈利路径 [30]
滨州:上半年交出了“产城人”深度融合的优异答卷
中国发展网· 2025-07-29 15:01
产城融合纵深推进。完成工业技改项目112个,鲁北基地等新能源项目稳步建设,全市新能源及可再生 能源装机容量突破900万千瓦;2家企业获评省级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试点。 试点建设赋能融合 产城融合逐步深化。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全力推进"5210N"产业集群建设。上半年,全市经济 运行态势良好,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6.1%,增速高于全省平均0.5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4位。民生 福祉同步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43元,增速5.8%,列全省第1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5098元,增速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89元,增速6.1%,城乡居民收入比收窄至1.7,收入 结构持续优化。同时,新增城镇就业20216人,人口集聚效应显著增强。 试点示范强力突破。惠民县成功创建国家级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试点;邹平市、惠民县分获2024年 度全省"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市"和"高质量发展进步明显县";博兴县入选全国乡村全面振兴工作联系 点。 项目引擎高速驱动。35个项目纳入省城镇化重点项目库,较去年增长25%,累计在库项目达70个,项目 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80.2亿元,超时序进度推进。成功推 ...
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千亿县数量达62个
近日,在2025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上,赛迪方略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了《2025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 发展研究》(下称《报告》)。该《报告》显示,我国GDP超千亿元的"千亿县"持续扩容,2024年千亿县 数量增加到62个,千亿县经济"压舱石""稳定器"作用进一步增强。 此外,《报告》显示,百强县经济规模稳中有进,由2015年的7.4万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12.6万亿元, 2015至2023年百强县GDP占全国GDP比重维持在9%以上,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展望下一步发展,赛迪顾问副总裁、赛迪方略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余德彪表示,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 应统筹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对此,《报告》建议,"十五五"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从五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加强省级统筹,因地 制宜推进县域特色化发展;二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推动县域现代化建设;三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是强化县域节点作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五是持续推进扩权赋能改革,激发 县域发展活力。(记者郭倩) 《报告》显示,2024年千亿县数量增加到62个,GDP超900亿元的县域达到21个,800亿元以上县域数 ...
解读:一场时隔10年的会议
经济网· 2025-07-28 14:03
城镇化发展阶段变化 - 我国城镇化率从2015年的56 1%增长至2024年底的67% 增速明显放缓 城市大规模扩张的"高潮期"已过 [1] - 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 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4] "两个转向"的战略意义 - 第一个转向意味着城镇化工作重心从追求规模速度转向注重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 [4] - 第二个转向表明城市粗放式扩张模式难以为继 需通过新技术新业态推动存量空间优化和功能升级 [4] 组团式网络化发展模式 - 以19个城市群为宏观组团 形成区域增长极 未来城镇化要素集聚主要在这些区域拓展深化 [6] - "网络化"强调通过高铁高速公路航空等现代化交通体系实现城市群间互联互通 促进经济要素流动 [8] 县城在城镇化中的功能 - 1800多个县和2万多个镇是吸纳农村人口就近转移的关键载体 承担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重要功能 [10] - 县城发挥"蓄水池"功能 通过"抓两头带中间"策略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桥梁 避免人口过度向大城市集中 [12]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 重点转向存量住房资源分类消化盘活 将部分过剩商品房转化为保障性住房 [14] - 针对改善性需求实施精细化政策 如降首付降利率等 持续释放盘活住房存量的积极信号 [16]
准确把握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五个转变”
中国青年报· 2025-07-27 09:40
中国城市建设理念转变 - 中国城镇化率从2012年53 1%提升至2024年67%,城镇人口达9 4亿人,城镇化进入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阶段 [1] - 城市建设目标从"一个尊重、五个统筹"升级为"一个优化、六个建设",强调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六大维度 [2] - "五个转变"涉及发展理念、方式、动力、重心和方法,标志着中国城市建设进入系统性变革阶段 [3] 城市建设具体路径 - 从"重物轻人"转向"以人为本",投资重点从基础设施硬件转向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需求 [4] - 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提升",通过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实现空间优化与文脉延续 [5] - 从"单一发展"转向"综合协调",打破条块分割实现产城融合与职住平衡 [5][6] - 从"政府主导"转向"共建共治",建立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如市民议事和社区合伙人模式 [6] - 从"传统管理"转向"智慧治理",运用大数据和AI构建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城市大脑" [7] 城市发展新特征 - 强调"投资于人"的发展逻辑,将居民多维需求作为规划首要依据 [4] - 通过"微更新"手段如口袋公园提升市民获得感,实现精细化发展 [5] - 构建泛在感知的智能城市体系,实现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控 [7]
近十年城镇常住人口增1.7亿, “十五五”城镇化有哪些重点
第一财经· 2025-07-24 20:51
城镇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 中国城镇常住人口从2014年7.7亿人增至2024年9.4亿人,增长1.7亿人,其中前5年增加1.1亿人,后5年增加0.6亿人 [1]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4年55.8%提升至2024年67%,年均提高1.1个百分点,但增速从2014年3%降至2024年1.2% [1] - 城镇化率超过60%后减速成趋势,但预计2035年仍将达74%,年均增速降至0.7个百分点 [1][3] 国际比较与发展阶段 - 2023年世界城镇化率57.3%,中等偏上收入国家68.7%,中国67%接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 [2] - 发达国家城镇化率从65%进入稳定发展阶段需10-18年,如美国18年、韩国11年 [2] - 城镇化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可新增2000亿元消费需求和万亿级投资需求 [3] 人口流动与户籍改革 - 2000-2024年流动人口从1.2亿增至3.85亿,2020年较2010年增加1.5亿 [6] -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维持18个百分点,2023年分别为48.3%和66.2% [8] - "十四五"期间约2.5亿农业转移人口处于城乡两栖状态 [8] 政策导向与重点任务 - 《五年行动计划》目标2027年城镇化率接近70%,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四项行动 [4][9] - "十五五"重点包括优化城镇体系、推进县域城镇化、城乡两栖人口权益同城化 [6][8]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分类推进县城城镇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9] 城乡结构变化影响 - 农村人口老龄化与空心化加剧,村庄数量持续减少,需按常住人口配置公共资源 [9] - 农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农村产业多样化趋势明显 [9] - 城市更新成为城镇化新阶段重点,北京上海等超80%城镇化率地区需转型发展 [3]
国家发改委:今年735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基本下达完毕
快讯· 2025-07-24 19:09
中央预算内投资 - 今年735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已基本下达完毕 [1] - 重点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 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 绿色发展 社会民生等领域项目建设 [1] - 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投向领域更加优化 加大对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1] - 进一步提高对地方的投资支持比例 减轻地方出资负担 [1] 投资执行与监管 - 督促加快投资计划执行和项目建设进度 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1] - 强化定期调度和事中事后监管 确保资金用到实处 更好发挥综合效益 [1]
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735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基本下达完毕
快讯· 2025-07-24 19:09
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领域 - 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已基本下达完毕 [1] - 重点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1] - 重点支持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1] - 重点支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1] - 重点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 [1] - 重点支持绿色发展领域 [1] - 重点支持社会民生领域 [1] - 重点支持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1] - 重点支持灾后应急恢复领域项目建设 [1]
两部门:积极满足农村转移人口等新市民群体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金融需求
快讯· 2025-07-24 16:46
智通财经7月24日电,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的意见》,拓展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发挥融资融智优势,在村 庄规划期提前介入,提供专业化顾问建议和融资解决方案。鼓励根据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资主体和项目特 点,因地制宜提供债券融资、股权投资、基金信托、融资租赁等综合性融资服务。积极满足农村转移人 口等新市民群体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金融需求。 两部门:积极满足农村转移人口等新市民群体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金融需求 ...
【财经分析】县域经济迎质效双升 “东强西弱”等问题仍待破局
新华财经· 2025-07-24 14:46
县域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新华财经北京7月24日电(记者沈寅飞)近日发布的《2025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以下简称 报告)显示,近年来,县域经济不仅是城乡融合的关键纽带,更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当前,中 国县域经济正面临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如何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协同推 进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业内人士认为,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单元。但在高质 量发展道路上仍面临诸多挑战,县域经济需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表现亮眼 报告数据显示,在高质量发展"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时代要求下,县域经济规模持 续增长,GDP由2015年的31.6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48.3万亿元;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县域二产增加值 达40%,产业结构基本形成二产和三产"双轮驱动"格局。 特别是百强县,以其突出的经济表现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赛迪研究院的研究表明,百强县以 5%的县域数量贡献了县域26.5%的GDP,二产增加值占比达30%,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占全部县 域的40%,充分展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