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电子

搜索文档
打破学科“围墙” 加速技术落地
新华日报· 2025-10-11 13:10
展望"十五五",实验室早就开始布局未来。"接下来,我们会继续深化产学研融合,围绕国家需求啃更 多科技'硬骨头',比如在航天领域把柔性传感系统做得更好,在显示产业持续突破高端材料,为江苏打 造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创中心,助力新兴产业发展,孵化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黄 维院士表示。 编者按 沐浴着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江苏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十四五"。这五年,总书记三次参加 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审议、两次考察江苏,为江苏发展把脉定向、指路引航。五年来,总书记关心的 重点事、牵挂的关键处,正转化为一项项创新举措、一个个奋进场景、一份份合格答卷。本报今起推 出"'十四五',总书记关心的这些事"系列报道,通过一个个实践探索案例,讲述发生在江苏大地上的发 展故事。 小米17系列手机近日发布,一项关乎我国显示产业自主可控的关键技术突破引发业界关注——由小米与 柔性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孵化企业卢米蓝新材料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新型红光OLED(有机发光二极 管)材料实现量产应用。这项突破打破国际巨头在高端显示材料领域的长期垄断,是我省"十四五"期间 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落地的生动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技创新'要走 ...
西湖大学姜汉卿:柔性智能时代来临,以科技向善实现“From Lab to Life”
创业邦· 2025-10-10 18:12
当机器人技术向家庭、养老、医疗等人机共存场景探索时,刚性机械臂的安全隐患与电子器件的可靠 性局限,正成为制约其落地的关键,而柔性智能与机器人的融合,逐渐成为破解这一难题、实现"人 机安全交互"的核心方向。 在创业邦2025(第十九届)DEMO CHINA大会现场,西湖大学工学院讲席教授、跨力学实验室负责 人姜汉卿围绕"迈向柔性智能时代"主题,结合自身从开创柔性电子领域到回国搭建跨学科实验室、推 动科研落地的经历,分享学界对AI与机器人结合的思考,旨在为业界提供从技术理念到产业化实践的 柔性智能视角,助力柔性技术更好服务于"From Lab to Life"的科研目标。 以下是姜汉卿的演讲实录,由创业邦整理。 科研经历与柔性技术的缘起 我从学界角度分享一些浅见,讲讲我们如何看待AI与机器人的结合。这个"迈向柔性智能时代"的题 目,是我们和创业邦一起定的。在讲柔性技术之前,我想先聊聊为什么要做柔性,这和我个人的经历 密切相关。 我2021年离开美国全职回国,这背后离不开我在美国20年的经历。2001年博士毕业后,我就去美国 做博士后,一直待到2006年,之后留在美国任教。做博士后的最后一年,我和两位领域内的大咖共 ...
瞩目!一日狂揽顶刊5篇+1封面!中国团队硬核构筑柔性电子强国之路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04 12:05
近日,国际知 名顶刊《Science Advances》上演了一场令人瞩目的"中国时刻"—— 同一天内,5篇来自中 国科研团队的柔性电子领域重磅研究集中登刊,其中1篇更直接拿下当期封面! 放眼全球科研圈,如此高密 度、高含金量的成果爆发,实属罕见。 作为一门新兴交叉科学与技术,柔性电子凭 "轻薄柔透 "的核心特性,在 航空航天、公共安全、国防军工、 健康医疗等国计民生关键领域 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特别是在 未来信息芯片、高端智能装备、新型电子器件等战略方向 ,该技术有望催生突破性创新,开拓全新的产业空 间。预计到2028年,中国制造的柔性电子在泛物联网领域的应用规模将突破 3000万美元 ,预计占未来10 —15年柔性电子整体市场的 40%份额 ,将逐步发展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在未来产业格局中 占据主导地位。 下面为大家具体呈现这 5 篇同一日登上《Science Advances》顶刊的中国团队重磅研究。 ▍清华大学团队在磁驱动柔性电池集成机器人上取得新进展 近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智能感知与机器人(Smart Sensing and Robotic ...
奥来德跌2.03%,成交额7748.11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264.96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29 13:30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29日盘中下跌2.03%至25.08元/股 成交额7748.11万元 换手率1.26% 总市值62.52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264.96万元 特大单净卖出413.78万元(卖出624.85万元/买入211.07万元) 大单净卖出851.18万元(卖出2588.38万元/买入1737.20万元) [1] - 年内累计上涨33.12% 近5日下跌6.87% 近20日上涨3.68% 近60日大幅上涨53.21% [1]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1亿元 同比下降17.87%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700.49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70.59%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8923户 较上期增长15.85% 人均流通股27004股 较上期增加3.37% [2] - 金信深圳成长混合A新进第九大流通股东 持股207.58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11.95万股至186.23万股 位列第十大流通股东 [3] - 大成互联网思维混合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行列 [3] 公司基本概况 - 主营业务为OLED有机发光材料(占比78.06%) 其他功能材料(13.42%)及蒸发源设备(8.31%) [1] - 属于电子-光学光电子-光学元件行业 涉及增持回购/新材料/融资融券/OLED/柔性电子等概念板块 [1] - A股上市后累计分红4.56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2.73亿元 [3]
生益科技跌2.04%,成交额3.4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74.5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6 10:07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26日盘中下跌2.04%至55.17元/股 成交额3.47亿元 换手率0.26% 总市值1340.22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74.52万元 特大单买入占比12.95% 卖出占比8.44% 大单买入占比20.70% 卖出占比25.43% [1] - 年内累计涨幅139.35% 近5日跌0.77% 近20日涨4.39% 近60日涨80.29% [1] - 年内2次登龙虎榜 最近3月19日净卖出5.48亿元 买入额占比15.76% 卖出额占比37.51% [1] 公司基本面 - 主营业务覆铜板和粘结片占比65.96% 印制线路板占比28.63%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占比3.37%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6.80亿元 同比增长31.68% 归母净利润14.26亿元 同比增长52.98%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29.11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45.47亿元 [3] - 股东户数7.51万户 较上期减少14.25% 人均流通股31,561股 较上期增加16.61% [2] 行业属性与股东结构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元件-印制电路板 概念板块涵盖液态金属/覆铜板/纳米/柔性电子/5G [2] -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1.67亿股(第四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1640.04万股 [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持股2177万股(第五大) 增持186.03万股 易方达沪深300ETF持股1542.83万股(第七大) 增持149.05万股 [3] - 华夏沪深300ETF持股1131.32万股(第八大) 增持188.69万股 嘉实沪深300ETF新进持股975.07万股(第九大) [3]
奥来德跌2.02%,成交额7024.43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058.1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5 13:56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25日盘中股价下跌2.02%至25.73元/股 总市值64.14亿元 成交额7024.43万元 换手率1.12%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058.13万元 大单买入占比16.31% 卖出占比31.38% [1] - 年内累计上涨36.57% 近5日下跌7.35% 近20日上涨8.79% 近60日大幅上涨55.84% [1] 公司基本面 - 主营业务为OLED有机发光材料(占比78.06%) 其他功能材料(13.42%)及蒸发源设备(8.31%) [1]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1亿元 同比下降17.87% 归母净利润2700.49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70.59% [2] - 股东户数8923户 较上期增加15.85% 人均流通股27004股 较上期增加3.37% [2] 股东结构与分红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56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2.73亿元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86.23万股 较上期增加11.95万股 位列第十大流通股东 [3] - 金信深圳成长混合A新进成为第九大流通股东 持股207.58万股 [3] 行业属性 - 属于电子-光学光电子-光学元件行业 概念板块涵盖OLED 柔性电子 新材料等 [1]
生益科技涨2.11%,成交额9.52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684.1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5 10:44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5日盘中股价上涨2.11%至57.08元/股 总市值1386.62亿元 成交额9.52亿元 换手率0.71%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684.18万元 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11.29%和14.28% 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6.03%和26.90% [1] - 年内累计涨幅达147.64%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1.95%/9.56%/93.69% [1] - 年内两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3月19日净卖出5.48亿元 买卖总额占比分别为15.76%和37.51%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覆铜板和粘结片占比65.96% 印制线路板占比28.63%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占比3.37%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6.80亿元 同比增长31.68% 归母净利润14.26亿元 同比增长52.98% [2] - 所属电子-元件-印制电路板行业 涵盖液态金属/覆铜板/5G等概念板块 [2] - 股东户数7.51万户 较上期减少14.25% 人均流通股31561股 较上期增加16.61% [2] 股东结构与分红记录 -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1.67亿股(第四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1640.04万股 [3] - 四大沪深300ETF持股均出现增长 华泰柏瑞/易方达/华夏/嘉实分别增持186.03/149.05/188.69万股 其中嘉实为新进股东 [3]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29.11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45.47亿元 [3] 公司背景与经营范围 - 成立于1985年6月27日 1998年10月28日上市 注册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2] - 经营覆盖覆铜板/印制线路板/陶瓷电子元件/液晶产品等电子材料 兼营房屋出租及进出口业务 [2]
大族激光跌2.06%,成交额15.03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607.0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9 14:02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9日盘中股价下跌2.06%至40.85元/股 总市值420.59亿元 成交额15.03亿元 换手率3.79%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607万元 特大单买入占比6.70% 卖出占比9.15% 大单买入占比25.30% 卖出占比23.92%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65.67%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6.57%/21.43%/69.64% [1] - 8月11日龙虎榜净买入4.52亿元 买入总额7.02亿元占比22.29% 卖出总额2.50亿元占比7.94% [1] 公司基本面 - 主营业务为激光加工设备研发制造销售 收入构成:其他智能制造装备68.71% PCB智能制造装备31.29% [1]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6.13亿元 同比增长19.79% 归母净利润4.88亿元 同比下滑60.15% [2] - A股上市后累计分红37.13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7.79亿元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16.53万户 较上期增加4.86% 人均流通股5925股 较上期减少4.64% [2] -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2535.18万股(第二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444.40万股 [3] - 华夏中证机器人ETF持股1884.39万股(第五大股东) 较上期增加335.04万股 [3] - 南方中证500ETF持股1248.18万股(第六大股东) 较上期增加176.06万股 [3] - 天弘中证机器人ETF持股763.28万股(第八大股东) 较上期增加141.59万股 [3] 行业分类 - 属于机械设备-自动化设备-激光设备行业 概念板块涵盖工业母机/PCB/MLED/柔性电子/OLED [2]
奥来德跌2.05%,成交额6891.79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79.2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9 10:14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9日盘中股价下跌2.05%至27.20元/股,总市值67.80亿元,成交金额6891.79万元,换手率1.04%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79.27万元,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7.39%和7.08%,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35.58%和34.73%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44.37%,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3.54%、37.17%和62.00% [1] 公司基本面 - 主营业务为OLED有机发光材料(占比78.06%)、其他功能材料(13.42%)及蒸发源设备(8.31%) [1]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1亿元,同比下降17.87%,归母净利润2700.49万元,同比大幅下降70.59%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56亿元,近三年累计分红2.73亿元 [3]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8923户,较上期增长15.85%,人均流通股27004股,增长3.37%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11.95万股至186.23万股,新进股东金信深圳成长混合A持股207.58万股 [3] - 大成互联网思维混合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行列 [3] 行业属性 - 属于电子-光学光电子-光学元件行业,概念板块涵盖增持回购、钙钛矿电池、OLED及新材料等 [1]
兴业科技:拟与苏州能斯达共同研发柔性电子皮肤
贝壳财经· 2025-09-18 11:13
战略合作 - 兴业科技与苏州能斯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发基于天然皮革和生物基础材料的柔性电子皮肤[1] - 兴业科技负责天然皮革、高生物基再生皮革及环保材料的研发和生产[1] - 苏州能斯达负责传感器技术研发[1] 技术研发方向 - 双方共同研究传感器技术与天然皮革、生物基础材料的结合[1] - 合作孵化柔性电子皮肤产品[1] 应用领域 - 推动科技面料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1] - 拓展至汽车座椅方向盘、消费电子智能穿戴设备领域[1] - 覆盖鞋履、箱包等皮革制品应用[1] 市场推广 - 双方将利用各自品牌和客户渠道优势推广具备更优性能的科技面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