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知情权
搜索文档
江苏省消保委发声:商品信息“打码”,涉嫌侵害消费者知情权
扬子晚报网· 2025-11-10 16:18
事件概述 - 某会员超市及多家线上商超因对线上销售的部分商品外包装信息进行打码,导致生产日期、生产企业、保质期等重要信息无法显示,引发商品信息透明度争议 [1][3] - 江苏省消保委介入验证并发表观点,认为该行为涉嫌侵害线上消费者的知情权 [1][3] 监管依据与合规要求 - 提供完整清晰的商品标签标识是商家合规经营的必然要求,依据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第四条规定 [3] - 保障消费者知情权是法律要求,依据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 [3] - 新修订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已发布,将于2027年3月16日实施,进一步细化了食品标签展示要求 [5] 行业影响与消费者权益 - 线上消费者因无法接触实物,更依赖商家提供的完整商品标签信息来做购买决策,信息打码行为与法律规定背道而驰 [3] - 商品标签标识工作被视为严守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口,不应是应对监管的无奈之举,而是赢得消费者信赖的分内之事 [3][4] - 行业内除该会员超市外,多家线上商超亦存在商品标签打码的情形 [3] 相关建议 - 企业应加强合规经营意识,重视消费者诉求,主动向新规靠拢 [4][5] - 消费者在遇到标识标签不清等情况时,应提高维权能力,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4]
车顶维权当事人称特斯拉已上诉!车企一审被判提供完整数据
南方都市报· 2025-10-16 18:18
法律诉讼进展 - 特斯拉已就一审判决提起上诉,案件为张亚周诉特斯拉买卖合同纠纷案 [1] - 一审法院判决特斯拉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向张亚周提供事故前半小时完整行车数据 [1] - 张亚周表示尊重特斯拉上诉的合法权益,并考虑申请二审公开庭审 [1] 案件背景与判决 - 一审法院认定提供行车数据属于消费者知情权范畴,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 [1] - 张亚周计划在获得数据后申请司法鉴定,以验证数据真实性并用于刹车鉴定 [1] - 张亚周因车展维权行为被法院认定侵犯特斯拉名誉权,需赔礼道歉并赔偿17万元 [2] - 事件组织策划者封某需向特斯拉道歉并赔偿25万元 [2]
预制菜风波两周后,西贝客流有所回升,仍被问是不是预制菜
齐鲁晚报网· 2025-09-25 22:12
公司近期举措与市场反应 - 公司于9月24日在全国推出“进店消费即送100元券”活动,被视为修复客户关系的举措 [1][6] - 活动规则为按实际就餐人数赠送代金券,无消费金额门槛,券在全国门店通用且仅限堂食,活动首日济南恒隆广场店即发出代金券超百张 [3][4] - 公司此前因生产工艺问题发布致歉信,并提出整改措施,包括将烤羊肉串调整为在门店现切、现串、现烤,以及将烹调用油更换为非转基因油 [1][3][6] - 在济南恒隆广场店,整改措施正在落实,总部曾派人到店指导,同时该店已撤掉标榜25分钟上齐菜品的计时沙漏 [3] - 门店客流曾受影响,日均减少100到200单,但活动后开始回升,9月25日午餐高峰时段(11点至13点)开台70多桌,约有100人用餐,店内上座率达到三分之二 [1][4] 线上舆论与消费者态度 - 公司旗下公众号于9月23日发布一篇以7岁儿童视角叙述的文章,被网友质疑内容煽情,该文章于25日被删除,客服回应原因为发文后遭到网暴 [1][4] - 对于公众号内容,门店负责人回应称投稿属员工自愿行为,采纳后有稿费激励,并非强制要求 [1][5] - 消费者对预制菜态度不一,有顾客表示难以分辨餐厅是否使用预制菜,但反复强调不愿在外吃到预制菜;也有顾客认为只要健康干净即可接受,关键在于商家是否坦诚 [3] - 部分网友认为百元代金券活动是餐饮企业的实在让利,值得参与;另一部分网友则表示对西贝口味不感兴趣,或猜测活动与库存压力有关 [6] 行业核心问题与发展趋势 - 专家指出,争议核心并非预制菜本身,而是顾客的知情权和行业规范问题 [5][7] - 当行业标准与消费者认知存在距离时,企业不应通过硬性宣传去“教育”市场,而应采用消费者更能接受的潜移默化方式树立行业样本 [7] - 行业必须尽快设立明确门槛,出台预制菜国家标准,建立准入机制,以避免无序竞争并增强消费者信任 [7] - 据媒体报道,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征求意见,餐饮门店使用预制菜的情况将首次纳入强制信息披露范畴 [7]
住万豪得自备拖鞋了?
36氪· 2025-09-24 18:35
事件概述 - 消费者在常州万豪酒店入住时,发现提供的拖鞋内部粘有毛发且鞋面起球,酒店服务人员承认拖鞋为回收消毒后再使用 [2] - 该事件在社交媒体引发广泛讨论,众多消费者分享类似经历,并对酒店以“环保”之名行“节省成本”之实的做法表示不满 [4] - 事件严重冲击了高端酒店的“五星级”形象与消费者信任 [6] 酒店回应与监管漏洞 - 酒店方回应称拖鞋为棉质可清洗,并经过商业级消毒,起球属正常磨损,有毛发是质检疏忽,但回避了是否明确告知消费者可循环使用的关键问题 [6] - 国内监管规定一次性用品不可重复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必须一客一换一消毒,但未强制要求酒店标明物品属性,万豪酒店利用此法规漏洞,以“未标明为一次性”为由默认可循环使用 [6] - 该行为被指人为制造信息不对称,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并将本应主动告知的责任转嫁给消费者 [7] 成本与ESG动机分析 - 酒店循环使用拖鞋的核心驱动力是显著的成本节约 一双普通无纺布一次性拖鞋批发价约0.5元,而可水洗棉拖成本为4元,若循环使用3次,单次使用成本可降低60%以上 [9] - 以常州万豪294间客房、年均出租率60%估算,通过拖鞋循环使用,酒店一年可节省成本超过十万元 [11] - 循环使用拖鞋可为酒店集团提供ESG叙事素材,例如万豪曾发布报告称此举一年能减少2100吨垃圾 ESG表现有助于获得补贴、奖励,并降低融资成本,例如发行绿色债券的利率平均比普通债券低1.5% [11] - 酒店采取“只做不说”的策略,意在既树立环保形象,又避免因告知真相而引发客源流失 [11] 卫生与清洁可行性 - 酒店声称其拖鞋清洗标准与布草一致,采用60度高温、含氯消毒、80度烘干流程,理论上可杀灭大部分常见细菌真菌 [12] - 但实际执行与理论存在差距,业内存在将“轻污”拖鞋与“重污”地巾、抹布混洗以节省成本和工时的普遍现象 [13] - 多次机洗导致棉拖鞋表面起球,起球形成的纤维缝隙会藏匿污渍和微生物,如脚皮、汗液、真菌孢子等,使污渍均匀分布而非被清除 [13] - 棉拖鞋的设计存在多处卫生盲区,如鞋底夹层、包边缝线、毛球缝隙等,水流和热量难以穿透,无法确保彻底清洁 [15] - 江苏省疾控中心实验数据显示,棉拖鞋清洗5次后,鞋底夹层表皮癣菌阳性率仍达12% [17] - 消费者缺乏专业能力判断消毒是否彻底,只能通过“起球”、“有毛”等直观现象推测卫生状况 [19] 行业影响与消费者行为 - 事件暴露了酒店在“环保”承诺与实际操作(卫生标准、信息透明)之间的巨大落差 [24] - 真正的环保应建立在透明沟通的基础上,让消费者在知情的前提下为绿色选择买单,而非依靠隐瞒真相来推行 [24][25] - 此事件导致有经验的商务旅客养成自带拖鞋出行的习惯,作为自我保护的条件反射 [23]
从三个法律视角看“预制菜”
中国经济网· 2025-09-22 14:44
食品安全法视角 - 预制菜不等于不安全食品 其安全定义是食品无毒无害 符合应有营养要求 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 [1] - 预制菜不会因其特定加工方法就必然存在食品安全风险 其风险控制与其他餐饮服务活动相同 [1] - 由于制作工艺特征 预制菜的食品安全风险往往被认为低于现制现售的风险性 [1] 产品质量法视角 - 预制菜目前不等于不合格产品 因无国家标准定义 在餐饮服务中被认定为以次充好不合格产品的法律标准依据不足 [2] - 当预制菜的定义与标准明晰后 市场价格与品质差异将清晰 判定是否为以次充好的法律定性将更明确 [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视角 - 预制菜存在消费者知情权争议与经营者义务的灰度空间 消费者有权事先获知相关信息 [2][3] - 由于缺少认定标准与强制性明示要求 多数经营者采取不予明示的做法 [3] - 若经营者能主动明示其认定的预制菜 将赢得消费者信任与诚信经营的市场回报 消费者知情权将随定义与标准明确而得到保障 [3]
美团试点现制现炒信息展示栏满足消费者知情权
新浪科技· 2025-09-19 13:56
美团平台功能更新 - 美团在App中试点新增"热菜现制现炒"信息展示栏 满足消费者对门店信息的知情权[1] - 该功能允许商家通过后台随时发布店内热菜制作动态 帮助现制现炒商家更全面展示餐厅特色[1] - 平台后续计划增加更多信息展示功能 供商家展示线下门店真实信息[1] 参与商家案例展示 - 香肥婆饭铺·川菜小馆在春熙路/太古里川湘菜人气榜排名第7名 获得9717条评价[1] - 壮壮家常菜和费大厨辣椒炒肉门店获得4.5分评分 拥有2054条评价[1] - 锦府园(合生汇店)在口味、环境、服务方面分别获得4.7、4.8、4.7分 位列杨浦区江浙菜热门榜第1名[1] - 万有荟·融合菜(黄兴路店)在口味、环境、服务方面分别获得4.6、4.7、4.7分 位列杨浦区特色菜口味榜第5名[1] - 道道鲜·崇明私房菜获得4.8分综合评分 近30天有397人打卡 入选2025年上榜餐厅[1]
让消费者吃得明白放心
经济日报· 2025-09-18 07:56
消费者关注焦点 - 消费者更关心能否吃到"明白菜",即了解菜品原材料和制作过程 [1] - 知情权是消费者基本权利,消费者有权知道预制菜的食材质量、工艺水平和生产流程 [2] - 消费者需要自主选择权,只有充分尊重消费者知情权,餐饮企业才能赢得市场认可 [2] 餐饮企业应对策略 - 企业需要积极回应消费者关切,提供"明白菜""放心菜""良心菜" [1] - 食材必须过硬,在保证食品安全前提下精挑细选,体现品牌特色并可溯源 [2] - 价格需要诚意标价,综合考量成本,不搞噱头和不玩背刺 [2] - 企业需加强自我管理,优化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合理需求 [3] 行业监管与发展 - 需要进一步明确预制菜定义和使用标准,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1][3] - 要求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时尽到告知义务 [3] - 预制菜具有合理性和优势,对餐饮企业扩大规模和提高竞争力有帮助 [3] - 餐饮行业是大众创业和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 [3] 行业核心议题 - 事件揭示了餐饮行业需要平衡消费者知情权、企业诚信经营和从业者发展权 [1] - 预制菜讨论不应成为餐饮行业健康发展的"绊脚石" [3] - 需要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基础上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3]
“特斯拉车顶维权案”立标:行车数据须给消费者
经济观察网· 2025-09-17 12:56
案件判决结果 - 北京大兴区法院判决特斯拉北京公司需在10日内向张女士提供2021年2月21日交通事故前30分钟完整行车数据 [1] - 张女士因2021年Model 3事故主张"刹车失灵"并在上海车展维权 后续被行政拘留5日并判赔特斯拉17万元 [1] - 特斯拉曾公开事故前1分钟数据称制动系统正常介入工作 并单方面披露事故前30分钟车主有超过40次踩制动踏板记录及多次超100千米每小时行驶 [1] 行车数据法律属性 - 法院明确行车数据属于消费者个人信息范畴 具有与身份证件号码、行踪信息同等的个人属性 [2] - 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车企无权将行车数据私藏不向车主提供 [2] - 行车数据被认定为消费者知情权范畴 特斯拉拒绝提供行为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3] 行业影响与规范 - 判决确立车企提供完整行车数据的法律义务 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建立以人为本的规范标准 [3] - 郑州市场监管部门同样认定纯电动轿车行车数据属于消费者知情权范畴 [3] - 该判决被视为促进行业规范发展的契机 而非对市场主体的过度限制 [3]
西贝最该较劲的不是罗永浩
经济网· 2025-09-17 10:21
公司舆情应对 - 公司因预制菜争议发布致歉信并提出9项调整 包括儿童餐现做和换非转基因大豆油等举措[1] - 公司使用"顾客虐我千百遍 我待顾客如初恋"的煽情表述引发负面反响 被网友评为"2025年最差公关"[1] - 公司在舆情应对中未能回应核心关切 每次回应都"精准踩雷" 持续消耗消费者信任[1] 产品定价争议 - 公司创始人声称"价格不贵" 但消费者列举高价产品:21元白面馒头 40-60元儿童餐 26元三个蒸饺 39元炒鸡蛋 46元凉皮 79元小锅牛腩[1][3] - 公司始终未能说明定价的价值支撑点 未解释贵在食材还是工艺[3] - 普通消费者难以认同"不贵"的说法 质疑价格与价值匹配度[3] 预制菜透明度问题 - 争议核心围绕预制菜使用情况和价格合理性两方面[3] - 公司开放后厨参观反而暴露问题:出现两年保质期西蓝花和提前腌制的烤鱼[1] - 行业意见领袖强调"不反对预制菜 但推动预制菜透明化 维护消费者知情权"[3] 行业对比与最佳实践 - 同业公司老乡鸡采用透明化做法 明确标注餐厅现做 半预制和复热预制餐品加工等级[3] - 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专家审查 即将征求意见[5] - 新标准将统一预制菜身份认定 要求餐厅披露预制菜使用情况[5] 消费者核心诉求 - 消费者要求明确解释两年锁鲜技术原理和人均近百元消费的价值支撑[5] - 食客追求明明白白消费而非情感式讨好 关注知情权和价格合理性[3][5] - 消费者并非反对预制菜本身 而是要求透明化和价值对等[3]
悬赏5000万,郑刚怒怼罗永浩:为赚流量吐槽西贝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9-17 08:04
罗永浩与西贝预制菜争议事件 - 罗永浩于9月10日在北京西贝用餐后发布微博批评西贝使用预制菜且价格过高 引发社交媒体热议[5]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强硬回应并威胁起诉 罗永浩随后直播悬赏10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证据 展示多款预制产品包装[5] - 西贝召开1.8万人大战罗永浩作战大会 贾国龙道歉后又称罗永浩为网络黑社会 导致争议再升级[5][8][11] - 罗永浩要求与贾国龙公开直播对质 并计划携带10万元现金前往西贝总部兑现悬赏[12] - 西贝于9月15日发布道歉信并公布九条整改措施 包括使用非转基因大豆油 多款儿童餐调整为门店现做 烤羊肉串调整为门店现切现串现烤 缩短食品保质期[13] - 西贝道歉信发布后删除并重新发布 唯一修改是为顾客虐我千百遍的虐字加引号 被网友指责暗讽顾客[13] 公众与行业对预制菜争议的反应 - 光明网调查显示超过八成消费者支持预制菜强制标注 共识为不怕吃预制菜就怕被忽悠[13] - 餐饮老板如巴奴毛肚火锅创始人杜中兵 吉祥馄饨创始人张彪等数十位从业者公开声援西贝[13] - 朱光玉火锅联合创始人李扬批评平台公知勒紧餐饮人脖子上的钢丝绳[13] - 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表示感谢西贝海底捞等品牌提供相对放心可口吃饭的地方[13] 郑刚对罗永浩的批评与双方历史纠纷 - 郑刚批评罗永浩参与西贝事件是为商业利益 指其直播流量此前长期下降 事件后微信指数从千万以下升至7.52亿[15] - 郑刚指责罗永浩利用民众对食品企业的关注制造舆论 本质是包装过的商业算计 并准备悬赏5000万元征集罗永浩在锤子科技的不法行为线索[16] - 郑刚与罗永浩存在五起诉讼纠纷 包括1500万元借款纠纷已二审判决郑刚胜诉 锤子科技被判偿还1500万元及年利率6%利息[23] - 股东知情权诉讼一审已过二审刚结束 回购仲裁涉及D轮融资协议要求5年内未IPO需回购并按年化5%收股息[24] - 互相提起的诽谤侵权诉讼均已立案 预计9月开庭[26] - 郑刚指责罗永浩在西贝事件中强调消费者知情权 但长期剥夺投资人知情权 未按协议汇报公司状况和提交审计报告[21] 预制菜行业监管与企业转型 - 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于9月13日通过专家审查[29] - 六部门在2024年3月通知中提出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的要求[30] - 西贝宣布全国门店开放后厨参观 顾客可监督菜品制作 并计划开放原产地央厨工厂草原牧场等源头参观[30] - 老乡鸡置顶预制菜标识声明[30] - 事件推动餐饮业加速透明化转型 从舌尖上的美味到指尖上的透明[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