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混动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日产陷致命一击,丰田本田利润集体跳水
汽车商业评论· 2025-11-03 07:06
文章核心观点 - 日本主要汽车制造商(日产、丰田、本田)正面临由美国关税压力、日元走强及供应链断裂等多重因素引发的严重财务与经营危机 [4][6][13] - 为应对危机,公司采取深耕美国市场(提升本土产能、探索合作)、收缩全球战线(裁员、关厂)及调整技术路线(押注混动、放缓纯电)等策略寻求突围 [47][54][57] 日产汽车财务危机 - 预计2026财年将出现营业亏损2750亿日元(约18亿美元),为首次披露该财年亏损展望 [4] - 将2025财年合并销售预测从12.5万亿日元下调至11.7万亿日元,股价在10月31日早盘暴跌6.1%,年内累计跌幅超27% [5] - 公司面临二十多年来最严重的财务危机,自由现金流预计全年保持负值 [6][20] 丰田与本田业绩压力 - 丰田上半年全球销量5267216辆创两年同期新高,9月全球销量增3.1%至879314辆,但预计本财年净利润将大幅下滑44.2%至2.66万亿日元 [8][9][10] - 本田9月全球销量下降近6%至290275辆,其中中国市场下滑13%,第一财季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50%至1966亿日元 [11][23] - 路透社报道,受美国关税和日元走强影响,丰田与本田营业利润预计同比分别下降31%和36% [32] 美国关税压力影响 - 美国对非本土制造车辆征收25%关税后虽经谈判降至15%,但仍高于此前水平,2024年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额达6万亿日元,占对美出口总额28.3% [16][17] - 分析师指出日产受关税冲击最为严重,可能对其构成“致命一击”,公司现金流将面临枯竭 [19][20] - 丰田因80%销量来自海外,2025财年营业利润可能受8000亿日元冲击,其在加拿大、墨西哥的生产基地也面临关税政策不确定性 [21] 日元走强带来的利润挤压 - 日元兑美元汇率从2023年平均138升至2024年145,升值约11日元,日元兑欧元也上涨约4日元 [27] - 日元兑美元每升值1日元,日本七大汽车制造商年度利润减少近1000亿日元,本财年预计总利润减少1.5万亿日元 [29][30] - 丰田因汇率波动面临7450亿日元利润损失,其零部件供应商日本电装第一季度利润下降幅度达11% [31][33] 供应链断裂问题 - 半导体供应短缺威胁汽车生产,日产芯片库存仅能维持至11月第一周,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警告供应中断可能影响国内生产 [36][38] - 受中国贸易限制影响,日本5月从中国进口稀土材料价值同比下降72.4%至5.824亿日元,为2020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影响电动化转型所需的稀土磁体供应 [43][44] 应对策略之深耕美国市场 - 日产提升美国本土工厂产能利用率,目标将田纳西州工厂年产能提升至64万辆,并计划未来两年推出新产品 [48] - 本田调整北美生产布局,将美国工厂转为服务本土市场,并探讨电机、电池等核心部件的本地化采购 [49] - 日产与本田正商讨利用日产在美闲置产能为本田生产皮卡车型,以互补短板 [50][51] - 丰田和日产考虑“反向进口”美国制造汽车至日本,以缓解美日贸易摩擦 [52] 应对策略之收缩战线与布局混动 - 日产承诺裁员2万人,并将全球制造点从17个减少至10个,包括关停日本国内奥帕马、追滨等工厂 [55] - 本田减少电动汽车投资,将重点转向混合动力汽车,并推迟在加拿大建设电动汽车基地的计划 [58][59] - 丰田上半年在美混动车型销量占比达42%,日产产品扩张将聚焦混动车和多用途车,并计划2028年推出V-6混动SUV [61][62][65]
刚刚,新能源车数据出炉
中国基金报· 2025-10-01 23:39
比亚迪销量分析 - 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96,270辆,同比下降5.52% [2][5] - 1-9月累计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260,146辆,累计同比增长18.64% [4][8] - 销量同比下降主要因插混车型销量下滑,9月插混车型销量为188,010辆,同比下降25.58% [5][6] - 纯电车型销量表现强劲,9月销量为205,050辆,同比上涨24.31% [6][8] - 海外销量增长停滞,9月海外销量为71,256辆,仅高于1月和2月 [8][9] 其他传统车企新能源表现 - 吉利汽车9月新能源销量达165,201辆,同比增长81.27%,环比增长12.12% [5][12] - 吉利9月新能源渗透率达60.49%,其中领克品牌新能源渗透率再创新高达79.3% [14] - 长城汽车9月新能源销量达45,961辆,同比增长52.55% [5][11] - 长城汽车9月总销量同比增长23.29%,新能源与海外销量均创新高 [10][11] 造车新势力销量表现 - 零跑汽车9月交付量达66,657辆,同比增长97.40%,创造车新势力月度交付量新纪录 [4][5][15] - 零跑汽车成为继理想之后第二家迈入“百万俱乐部”的造车新势力 [15] - 小鹏汽车9月交付量达41,581辆,同比增长94.74%,首次突破4万辆 [5][17] - 小米汽车9月交付量首次超4万辆,YU7车型从9月第三周开始成为销量主力 [4][5][17] - 造车新势力前三名门槛首次抬升至4万辆 [4][17] 蔚来与理想技术路线对比 - 蔚来9月交付量达34,749辆,同比增长64.06%,专注于纯电路线 [5][20][24] - 蔚来乐道L90自7月上市后两个月累计交付2.16万辆,10月产能将达1.5万辆 [24] - 理想汽车9月交付量为33,951辆,同比下降36.79%,正处于向纯电路线转型期 [5][24][27] - 理想汽车近期推出两款纯电SUV车型理想i8和理想i6,并加速超充网络建设 [27] 其他车企及市场动态 - 鸿蒙智行9月交付量为52,916辆,同比增长32.52% [5] - 东风旗下岚图9月交付量为15,224辆,上汽旗下智己9月交付量为11,107辆,均创新高 [4][5] - 埃安和北汽新能源9月销量分别为29,113辆和20,539辆 [5]
魏建军称看不上车企营销靠宣传自己,长城高管在发布会过度夸张要受处分
新浪财经· 2025-09-28 17:44
营销宣传行为 - 公司董事长批评车企过度夸张的营销噱头 认为突破物理极限的宣传缺乏长期性且存在安全隐患[1] - 公司内部对高管发布会夸张宣传采取严格处罚措施 要求建立正确价值观以稳健发展[1] - 六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重点打击汽车性能及销售状况的虚假宣传行为[1] 供应商账期管理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 涉及订单确认及支付结算等关键环节[1] - 公司等17家车企响应支付规范倡议 采用电汇和银行承兑汇票并优化支付流程[2] - 公司董事长指出拖欠供应商账期增加资金成本 批评行业存在以大欺小的投机行为[2] 技术路线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主张纯电车小型化而大型车采用混动技术 认为混动系统耦合难度大但使用成本低且保值率高[2] - 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923.35亿元同比增长0.99% 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下降10.21%[2]
从起了大早到赶上大集,奇瑞汽车新能源战略全面加速
第一财经· 2025-09-28 10:51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2024年发布十款全新车型中九款为新能源车型 新能源汽车占比持续提升[1] - 公司启动"新能源不客气"战略目标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矩阵布局实现销量爆发式增长[2] - 公司坚持"油电协同 优势融合"产品策略 构建多品牌差异化矩阵覆盖混动 增程 纯电等多条技术路线[3] 财务表现 - 2022至2024年营收从926.18亿元增至2698.97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70.7% 净利润从58.06亿元增至143.34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57.1%[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从去年同期的549亿元增至682亿元 增幅达24%[3] - 新能源汽车销售收入占比从2023年4.9%快速提升至2024年21.9% 2025年第一季度达到27.3%[3] 技术突破 - 公司发布新能源技术"三驾马车" 启动混动技术开源计划 推动行业从封闭竞争转向协同创新[4] - 高性能混合动力发动机拥有领先业界的热效率 增程式电动汽车发动机油电转换效率达到3.7度/升 电混DHT纯电模式最高机械效率位列全球前列[5] - 展示全自研固态电池 能量密度大于等于400WH/kg 容量大于等于20Ah[9] 产品与品牌布局 - 旗下五大乘用车品牌2024年新车型中新能源车型占九成[6] - 成功推出iCAR品牌和智界品牌 星途品牌下星纪元序列 奇瑞品牌和捷途品牌下风云和山海序列[6] - 风云A9L月销过万 捷途山海L7 PLUS上市24小时订单超2.7万[6] - iCAR V23今年1-8月销量39,979辆 连续8个月位列新能源方盒子细分市场前三甲[7] - 智界汽车投入超百亿专项资金和超5000名研发人力[7] 智能化发展 - 计划将IPO募集资金25%用于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研发 其中10%用于电动化技术 15%用于辅助驾驶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8] - 2025年底前实现全品牌车型智能驾驶系统覆盖 包括燃油 混动及纯电动车型[9] - 2023年配备辅助驾驶系统车辆占比达43.8% 显著高于31.0%全球平均水平 2024年进一步提升至49.6%[10] - 2025年起全品牌全系车型搭载"猎鹰辅助驾驶" 至年底将超过30款[10] 市场表现 - 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超过265%[1][2] - 2024年成为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车公司中唯一一家新能源汽车销量 燃油车销量 中国市场销量及海外市场销量较2023年均增长超过25%的乘用车公司[2] - 2024年中国乘用车销量较2023年增长56.0%[2] 资本运作与全球化 - 2025年9月25日港股上市 开盘上涨11.22% 市值逼近2000亿港元[1] - 计划将IPO募集资金20%用于拓展海外市场及执行全球化策略[8] - 2025年3月进入"出海战略3.0"时代 实现从产品贸易到标准 生态输出的全维度升级[10] - 在德国 西班牙 巴西 墨西哥及马来西亚等地设立研发机构 在马来西亚 巴西 西班牙 印尼 乌兹别克斯坦等地建立生产基地[11] 未来规划 - 2025年计划推出60多款新车型和新版本乘用车 涵盖轿车及SUV 包括燃油车及电动车[11] - 提出智驾四大平权:油电平权 全球平权 场景平权和城乡平权[10]
荣威M7 DMH山东东北区重磅上市,限时美好价8.58万元起
齐鲁晚报· 2025-09-26 11:51
产品发布与定价 - 荣威M7 DMH于山东东北区商超上市,推出3款车型,官方指导价9.78万元至11.48万元 [1] - 即日起至10月31日前完成大定锁单可享限时美好价8.58万元至10.28万元,并尊享至高价值18,000元限时四重礼 [1] 产品核心配置与性能 - 搭载DMH 6.0超级混动系统,CLTC纯电续航达160km,远超行业100-150km主流区间,满油满电CLTC综合续航达2050km [11] - 能耗低至2L级,每公里油费不足0.2元 [11] - 提供发动机、变速箱、驱动电机、驱动电机控制器、电池包在内的“五大件终身质保”,首任非营运车主不设年限与里程限制 [13] 智能科技与交互 - 全球首搭豆包深度思考大模型,具备行业领先的模糊语义理解能力,理解准确率较传统模型提升14倍,覆盖15大核心场景 [8] - 记忆贯穿技术支持多轮上下文对话,复杂指令联动能力使响应准确率提升58% [8] - 拥有同级领先的手车互联生态域,覆盖OPPO、vivo、小米、华为、苹果等主流手机品牌 [10] 舒适性与空间设计 - 配备同级唯一全景沙发躺椅,支持副驾一键折叠,可实现后排专属超长腿托,视野角度增加38° [5] - 慕斯舒压座椅内部填充Surflex®反重力海绵,柔软度提升22%、支撑力提升20%、吸震力增强30% [7] - 车身近5米长,轴距2820mm,得房率达85.5%,拥有527L超大后备厢和31处储物空间 [16] 市场定位与竞争策略 - 公司以“大美好DMH”为产品内核,全面进军中大型混动轿车市场,定位为10万内的插混轿车 [3][16] - 产品通过舒适座舱、智能科技、混动实力和豪华设计全面回应家庭用户需求,展现出成为现象级爆款的潜力 [16]
广汽埃安“换将”:杨龙接棒 能否破局销量困境?
犀牛财经· 2025-09-22 16:04
人事变动 - 杨龙接替肖勇出任广汽埃安副总经理兼埃安营销本部负责人 其职业生涯起步于广汽本田销售部 拥有合资车企市场运营经验 曾主导广汽三菱开创性体验式营销活动 提升三菱品牌高端化形象 后在广汽商贸担任总经理助理 深入理解渠道运营和终端管理 [2] - 肖勇作为广汽埃安营销体系核心构建者 曾带领团队采取独立运营、渠道创新和品牌焕新策略 建立"线上+线下"双轨销售模式 推出行业首创"主机厂-经销商-用户"三级合伙人模式 成功提升品牌认知度和销量 [2] 产销数据表现 - 广汽埃安2025年8月销量24,318辆 同比下降23.46% 前8个月累计销量154,119辆 同比下降17.31% [3] - 广汽本田8月产量22,411辆同比下降26% 销量20,417辆同比下降37.83% 广汽丰田8月产量62,319辆同比微增0.18% 销量64,000辆同比增长14.29% [3] - 广汽集团新能源汽车8月销量38,242辆同比增长1.79% 节能汽车销量36,081辆同比下降7.98% [3] 面临挑战 - 缺乏爆款车型 AION Y月销从破万辆下滑至不足5000辆 新车型埃安UT月销最高仅5000余辆 [4] - 过度依赖B端市场导致品牌形象受限 C端市场突破困难 [4] - 纯电战略布局迟缓 错过混动技术市场红利期 [4] 应对措施 - 广汽集团开展"番禺行动" 调整组织机构 计划实施B/C端品牌分离 推出混动车型 [4]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6.55% 新增专利申请超1600件 产品开发周期缩短至18个月 采购成本显著降低 [4] - B/C端品牌分离战略初显成效 预计C端销量占比将提升至75% [4] - 海外市场拓展取得进展 在塔吉克斯坦完成首批1000辆AION Y Plus交付 东南亚市场持续推进 [4]
吉利银河星耀6将于9月26日预售 搭载雷神AI电混2.0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18 11:44
产品发布 - 吉利银河全新中型轿车银河星耀6将于9月26日开启预售 [1] - 新车搭载全新一代雷神AI电混2.0技术 [1] 外观设计 - 采用盾型前格栅配直瀑式镀铬饰条和狭长前大灯组 [3] - 车尾配备贯穿式尾灯组提升辨识度 [3] 内饰配置 - 采用银河家族式风格配备平底双辐式多功能方向盘 [3] - 配备液晶仪表和悬浮式大尺寸中控屏 [3] - 搭载Flyme Auto智能座舱支持HUAWEI HiCar和Carlink互联功能 [3] - 车机采用7nm龍鹰一号自研车规级芯片 [3] 智能驾驶 - 搭载千里浩瀚H3高阶辅助驾驶系统 [3] - 配备3个毫米波雷达 11个摄像头 12个超声波雷达 [3] - 芯片算力达128Tops [3] 动力系统 - 搭载全新一代雷神EM-i超级混动系统 [3] - 发动机最大功率82kW [3] - 配备17kWh电池包纯电续航里程达125km [3]
首搭豆包深度思考大模型,荣威M7 DMH上市,限时8.58万元起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17 20:37
产品发布与定价 - 荣威M7 DMH于9月17日上市 推出3款车型 官方指导价9.78万-11.48万元 限时优惠价8.58万-10.28万元(有效期至10月31日)[1] - 限时购车权益包含五大件终身质保和零自燃终身保障等 总价值达18,000元[1] 产品定位与市场策略 - 产品定位为新能源时代家轿王 全面进军中大型混动轿车市场[3] - 作为10万内插混轿车 展现出成为现象级爆款的潜力[12] 舒适性配置 - 配备同级惟一全景沙发躺椅 支持副驾一键折叠 后排腿托视野角度增加38%[4] - 搭载慕斯舒压座椅 采用Ultra Touch极触材质和Surflex®反重力海绵 柔软度提升22% 支撑力提升20% 吸震力增强30%[6] - 配备同级惟一mCDC动态悬挂系统 实现过坎不颠 过弯不晃 长途不晕的乘坐体验[6] 智能化功能 - 全球首搭豆包深度思考大模型 实现自然人感交互 理解准确率较传统模型提升14倍[7] - 覆盖15大核心场景 支持多轮上下文对话 车控响应准确率提升58%[7] - 拥有同级领先的手车互联生态域 支持OPPO vivo 小米 华为 苹果等主流手机品牌[9] - 配备AI辅助驾驶系统 包含AI补盲及全场景智能泊车功能[9] 动力系统与续航 - 搭载DMH 6.0超级混动系统 CLTC纯电续航160km 远超行业100km-150km主流区间[10] - 满油满电CLTC综合续航达2050km 能耗低至2L级 每公里油费不足0.2元[10] - 提供发动机 变速箱 驱动电机 驱动电机控制器 电池包五大件终身质保[10] 设计与空间 - 由前劳斯莱斯设计总监约瑟夫·卡班设计 融合东方中正哲学与现代简洁型面[11] - 车长近5米 轴距2820mm 得房率达85.5% 配备527L后备厢和31处储物空间[11]
2026款岚图梦想家正式上市
环球网· 2025-09-16 09:54
2026款岚图梦想家致力于解决混动技术续航与补能的矛盾,拥有800V智能超混MPV,搭载62.5度大电池,带来350km混动MPV较长纯电续航;5C超充技术 大幅度缩短20%-80%电量的充电时间,充电速度在全球混动MPV产品中领先。 作为全面焕新升级的"新时代旗舰MPV",2026款岚图梦想家是较少同时搭载800V、5C超快充、62.5度大电池、华为ADS 4、鸿蒙座舱5及智能后轮转向的新 能源MPV,新车自成都车展预售以来便收获关注。 2026款岚图梦想家将中式豪华设计与智能科技融合。这种"智能为豪华赋能,豪华让智能有温度"的体验创新旨在为高端 MPV 的豪华标准提供新的探索方 向,引导行业理念从"配置叠加"转向"生态化价值创造"。 2025年9月15日,2026款岚图梦想家正式上市,官方发布鲲鹏和乾崑两大智能化系列,五大配置版型,以及PHEV和EV两种动力模式,官方指导价格为32.99 万至43.99万,同步推出多项权益政策。 传统MPV因车身尺寸较大,普遍存在灵活性不足的问题。2026款岚图梦想家是搭载智能后轮转向技术的MPV,双向10度的后轮转向角度,让5.3米的车身实 现与紧凑型轿车相当的转弯半径 ...
32.99万元起售,2026款岚图梦想家正式上市
北京商报· 2025-09-15 17:01
2026款岚图梦想家解决了混动技术续航与补能的矛盾,作为全球首个800V智能超混MPV,搭载62.5度大电池,带来350公里混动MPV最长纯电续航。同级唯 一的5C超充技术让20%—80%充电仅需12分钟。 北京商报讯(记者 蔺雨葳)9月15日,2026款岚图梦想家正式上市。品牌方发布了鲲鹏和乾崑两大智能化系列,共五种配置版本以及PHEV和EV两种动力模 式。官方指导价格为32.99万元—43.99万元,并同步推出了多项权益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