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治理

搜索文档
“织绿”、轮休、保护齐发力 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美画卷
央视网· 2025-08-18 16:30
央视网消息:眼下,新疆阿瓦提县艾西曼湿地水草丰美、候鸟成群,历时五年的生态治理工程迎来收官之年,成功实现从荒漠到绿洲的生 态蜕变。 艾西曼区域位于新疆阿克苏河冲积扇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交接处,长期受荒漠化影响严重。2020年起,随着新疆启动塔里木河源流区"山水 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推进,当地完成78.85万亩生态修复任务,森林覆盖率从4.5%提升至45%。目前,已在沙漠边缘形成湖泊湿 地生态系统,200余种野生动物回归,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安徽黄山:让美景长存 枫杨林湿地实施轮休保护 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村,千亩枫杨林绿荫如盖、景色宜人,当地凭借这一大自然的馈赠吃上了"旅游饭"。 依托这一湿地轮休保护机制,西溪南村的这片千亩枫杨林让村庄的生态底色更浓。如今,这座小村落已建成各类民宿酒店80余家,培育出 民宿、生态研学、村咖、旅拍等多种文旅业态,带动千余名村民就地就业。 贵州印江: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 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近年来,贵州省印江县持续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通过开展野外巡查、联合执法检查、深化普法宣传等措施,筑牢野生动植物保护防 线,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初秋时节,印江县板溪镇渠沟村 ...
从黄沙漫天到绿意蔓延 卫星瞰四大沙地生态巨变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7 15:21
现在我们来到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缘的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这片黄白色区域,曾经是彰武县六座万亩流动沙丘之一。而通过今年的卫星遥感影像,我们发 现,曾经裸露的沙地,基本上都已经被绿色、棕色的植被覆盖。 荒漠、沙地一直以来生态环境脆弱,这也是土地生态治理最难啃的"硬骨头",但如今也正在被科技啃出一片片绿色奇迹。我们通过卫星视角一起"瞰变化", 感受黄沙漫天到绿意蔓延的蜕变。 毛乌素是我国较早开展风沙治理的区域,跟随镜头我们来到陕西榆林的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高峡平湖的两侧,右边是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左边就是地势 平缓的毛乌素沙地,深入到腹地的尔林兔林场,这里属于典型的风沙草滩区,曾经因风沙侵袭形成的像波浪一样的连片沙丘地貌,如今已经被密集的植被覆 盖。近年来,随着生态修复工作持续开展,尔林兔林场共栽植樟子松12万亩,植被覆盖率达到60%以上,成为毛乌素沙地的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跟随卫星视角,这里是内蒙古高原东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莝草山,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由于西北风常年吹蚀,这里遍布沙丘和风蚀坑。去年5月,当地 启动综合治理。通过卫星影像,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密密麻麻的草方格,如同编织的棋盘,纵横交错、紧密相连,其中很多已经 ...
“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成效如何?一组数据带你了解
央视网· 2025-08-16 20:25
央视网消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15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累计实施项目415个,完成建设任务1.64亿亩,三大标志性战役包括 东部歼灭战、中部攻坚战、西部阻击战,目前这些项目具体实施情况如何? "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完成建设任务1.64亿亩 数据显示,东部歼灭战片区"绿进沙退"态势明显加快。其中,内蒙古推进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治理,带动治沙270多万亩;辽宁和内蒙古在科尔沁沙地南缘联 合打造"千里锁边"林草带,平均宽度由11公里拓宽到31公里。 当记者来到内蒙古时,"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流动沙丘,已经变成一眼望去尽收眼底的绿意盎然。当地采用"灌木固沙为主、机械沙障为辅"的综合固 沙方法。同时,当地通过以工代赈,让参与治沙建设的牧民获得劳务报酬,吸纳4000多名农牧民参与沙地治理。 两年来,锡林郭勒盟完成生态建设任务379万亩,浑善达克沙地年均沙尘暴次数较2000年减少了95%,北京市沙尘天气年均发生次数较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实施初期减少84.6%。 中部攻坚战:区域联防联治格局基本形成 不久前,在宁夏中卫市境内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153公里防风阻沙带顺利合龙,宽约10公里至38公里, ...
你好,三江源!变迁“诉说”守护力量 | 看见美丽中国
央视网· 2025-08-16 10:34
央视网消息: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20年前的今天,在浙江安吉余村,一粒思想的种子破土而生——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 平同志,在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两山论"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党的十八大 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8月15 日,"两山"论提出已满20周年。在这一充满前瞻性的思想引领下,神州大地山河蝶变,生态美、百姓富,处处涌动绿色生机。 在中国,有一个地方被称为"中华水塔",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从这里出发,每年为下游稳定输送近千亿立方米的优质水 源,它维系着中国乃至亚洲水生态的安全命脉。它,叫三江源。 这里是海拔4300米的三江源黄河源园区,通过镜头可以看到,茂密的草场一望无际,但是这片绿其实来之不易。这片区域,黑土滩 的情况一度非常严重,黑土滩每扩张一分,草地就退缩一分。 重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显成效 这里可不是一个小水洼,这是一片巨大的河湖湿地。这里是三江源国家公园,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这一片区域有一个非常浪漫的 名字——星宿海。从高空俯瞰,无数湖泊沼泽,在 ...
60秒看雄安|蓝绿交织生态美
新华社· 2025-08-15 21:16
记者:龚璟璐 素材支持:雄安新区宣传网信局 雄安新区设立后,白洋淀迎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淀区水质连续多年稳定保持在Ⅲ 类,稳居全国良好湖泊行列。现在的白洋淀荷红苇绿,重现"鸟类天堂"盛景。 先植绿、后建城,是雄安新区的城市建设理念。在这里,"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 园"的生态愿景,正变为老百姓触手可及的生活场景。 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行走在河北雄安新区,眼见淀泊清朗、林海绵延。一幅蓝绿交织、清新明亮、 水城共融的优美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
故乡山水丨山川不语 青绿作答
央广网· 2025-08-10 08:47
央广网北京8月10日消息(记者修治国 内蒙古台记者王荣)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 报纸摘要》报道,横亘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区北部的大青山曾因过度开采而扬尘漫天,经过十多年的生 态治理,青城人民又看到了久违的青翠。中国之声特别策划《故乡山水》,10日推出:《山川不语,青 绿作答》。 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尽,马海波和同事已经收拾好行装,准备开始一天的巡山工作。 马海波是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石头沟管理站的一名护林员,风雨里巡山19个春秋,他 眼看着一棵棵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 2012年,内蒙古启动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彻底关停了大青山沿线的全部采矿场,同 步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河道治理、全面禁牧等一系列生态修复举措。时任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 合治理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的戈二平感慨,当年,青城人民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想修复好"破败"的 大青山。 戈二平:主要是针对当时山前坡,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所以我们就把不适于耕种的土地都流转回来 进行绿化。同时它腹地有一些采石场,我们进行了大力整治,全部都关了。 经过十多年的持续修复,截至2024年底,大青山区域林地面积已达142.2万亩,草地面积达到 ...
好生态让山南群众富起来(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
人民日报· 2025-07-26 06:02
治沙与生态改善 - 扎囊县通过治沙工程显著改善生态环境,曾经的黄沙遍地变为绿树碧水相映的景观 [1] - 隆子县通过60年沙棘种植形成绵延40多公里、面积超50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人工种植连片沙棘林" [4] - 隆子县近3年新增沙棘林6000多亩,总面积达8.2万亩,黑青稞亩产从300斤提升至650斤 [6] 现代农业发展 - 绿之源公司利用牛羊粪改良1200余亩沙化地,建成18座智慧温室和20座采摘棚,成功种植芦笋、网纹瓜等作物 [2] - 公司带动380户农户增收,户均增收2万元,雇佣50多名当地员工并培养技术人才如卓玛 [2] - 扎囊县投资5.45亿元建设万亩矮化苹果基地,苹果因高花青素和果糖含量畅销本地、区外及海外(比例30%/40%/30%) [3] 产业经济效应 - 苹果基地用工高峰期雇佣400名村民,日工资190元,吸引大学生如索朗仁增返乡就业 [3] - 山南市矮化苹果种植面积达3万亩,年产量3000吨,带动600多名果农致富 [3] - 隆子县延伸沙棘产业链至保健品、化妆品领域,并推动"四黑"产业与旅游融合(黑青稞糌粑、黑藏猪烤肉等) [6] 生态与民生协同 - 沙棘林使隆子河谷风沙天数减少,护林员多布杰等1500人持续22年开展巡护工作 [6] - 治沙后扎囊县苹果树形成防风屏障,显著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3] - 隆子县计划通过生态旅游实现"好钱景",将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收益 [6]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水润山绿 看拉萨河岸新美景
人民网· 2025-07-23 17:04
拉萨河生态治理工程 - 拉萨河支流上新建具有藏族特色的廊桥 形成"仙廊飞瀑"景观 桥体两侧循环喷洒河水 [1] - 工程构建四大功能长廊:河湖长廊 慢享长廊 生态长廊 文化长廊 目标是打造生态 亲水 畅联 文化的内河新美景 [1] - 两岛生态公园2023年完成改造 从荒地变为绿意盎然的公园 保持原生态风貌并引进多种林木 [1][3] 南北山绿化工程进展 - 已完成造林107.93万亩 栽植苗木1.2亿余株 总体成活率达85%以上 [5] - 工程显著增加拉萨周边山体绿化程度 吸引更多野生动物 [5] - 在北山拉鲁湿地生态修复片区等重点区域持续开展绿化工作 目标是实现"青山拥南北 绿水绕古城"的愿景 [6] 社会效益 - 当地居民对生态改善表示高度认可 公园成为日常健身和家庭活动的场所 [3] - 绿化工程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 工人对参与生态建设感到自豪 [5]
雅鲁藏布江水电分析
2025-07-22 22:36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水电、水泥、钢铁、铜铝、数据中心、火电、动力煤、工程机械 - **公司**:高争民爆、保利联合、西藏天路、华新水泥、铁建重工、中铁工业、徐工器械、中国电建、能建、东方机电、哈电、东方电气、国电南瑞、许继电气、国投电力、大唐发电、中国雅江集团、中国建材、海螺水泥、东方电气(01072.HK)、时代电气(03898.HK)、中联重科(01157.HK)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宏观经济影响 - **带动经济增长**:1.2万亿工程总投资可撬动周边近4万亿产值,按10年建设期估算,带动投资增速+0.23%、GDP增速+0.09%,长期提升西藏GDP 20%以上,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1][7][21] - **推动产业发展**:带动西藏当地工程建造、物流运输、商贸服务等产业发展,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加强与其他地区对接,长期辐射基建、能源、材料等近百个行业,创造数百万就业岗位,带动建材、物流、旅游等产业发展[7][8] - **优化能源结构**:年发电量约3000亿度,是三峡大坝的3倍,可满足3亿家庭用电,减少对进口化石能源依赖,推动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助力碳中和[1][8][9] - **促进产业布局**:充沛电力吸引数据中心、AI等高耗能产业布局西藏,强化“东数西算”战略,降低制造业用电成本,提升出口竞争力[8] - **增加财政收入**:投产后每年为西藏增加超200亿元财政收入,解决西藏能源短缺,贡献其财政收入2/3 [1] 地缘影响 - **加强周边影响力**:外输电力为周边国家提供廉价清洁能源,配合中国制造业和产业输出,加强对周边国家影响力,削弱印度地缘政治控制力[12] - **影响印度农业用水**:雅下水电站能影响印度东北部15%的农业用水,雅鲁藏布江出境水量占印度布拉马普特拉河总量约19% [13] 行业影响 - **水泥钢铁**:建设阶段水泥和钢铁行业直接受益,项目总水泥需求量达2000 - 3000万吨,年均需求100 - 150万吨,华新水泥、中国建材、海螺水泥西藏产能将受惠[21] - **铜铝**:后期水电站设备及输电电缆带动铜铝需求,项目投产后充裕电力刺激数据中心等项目投资,进一步利好铜铝需求,但对火电及动力煤需求构成压力[21] - **工程机械**:爆破、隧道机械、施工等上游基建先行受益,水轮机组、特高压等中游设备进入放量期,电力运营与配套产业下游受益[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工程开发方式**:采取截弯取直、隧洞引水开发方式,建设5座梯级电站,为隧道式水电站,单位投资低,对周边环境影响小[5] - **技术难度**:墨脱水电站钻洞引水,隧道长约35km,落差2300米,安置5台发电机组,技术难度大,中国有类似经验[3] - **融资主体**:中国雅江集团作为新成立央企,成为重要融资主体,业主为中国雅江集团,参研参试参建单位主要为中国电建集团[14] - **机构观点**:摩根士丹利认为建设阶段水泥钢铁受益,后期利好铜铝;花旗认为项目有宏观经济意义,可利用碳减排再贷款工具和特别国债融资[21]
生态廊道、湿地公园……千年高原古城模样悄然改变 |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
央视网· 2025-07-22 15:28
生态廊道与湿地公园建设 - 拉萨河边新建生态廊道和湿地公园正在改变千年高原古城的面貌 [1] - 中心城区仙足岛和太阳岛之间的内河生态廊道提升工程已接近尾声 [5] - 水系连通工程通过布达拉宫西侧引水入城,形成循环水系 [7] 拉萨河综合治理 - 拉萨河曾是城区主要风沙物源地,现通过系统改造恢复4公里连续水生、陆生过渡带 [11] - 仙足岛、太阳岛与城区之间打造总长4.1公里的生态廊道,新增慢行环线和滩地林卡 [14] - 拉萨河治理项目累计投入27亿元,得到财政资金大力支持 [22] 城市发展与旅游文化 - 生态廊道工程新增水幕电影设施,未来将成为拉萨旅游文化和市民休闲的常态化节目 [19] - 临水商业业态兴起,如河边烘焙店和餐厅楼顶餐饮文化展示区 [18][21] - 宜居环境吸引人才回流,如阿旺丹增从上海返乡创业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