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管理芯片
搜索文档
新国标"洗牌"充电宝?智融科技以高集成电源管理芯片抢滩全场景市场
半导体芯闻· 2025-11-02 09:39
新国标带来的行业影响与公司机遇 - 2025年8月15日实施的新国标标志着充电宝行业从野蛮生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折点[2] - 新国标对电芯质量、电路安全、散热控制和耐久性提出更高要求,将淘汰大量缺乏核心技术、产品不合规的厂商[1][2] - 政策的出台为真正具备技术实力的芯片设计企业创造了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战略机遇[1][2] 公司全产品线布局 - 经典款SW6236支持单节Boost与电池保护,提供22.5W四口快充,面向入门级市场[3] - 中端款SW6306支持2~6节锂电池,功率30W~100W,集成双向升降压控制器,面向主流消费级市场[4] - 高端款SW6309支持2~6节电池,100W级功率,内置MCU,支持四口独立升降压输出[5] - 旗舰款SW7201+SW2505/SW7226+SW2505支持1~4节/2-8节电池,140W级功率,支持PD3.1等全快充协议[5][6] - 混动双模充SW6318+SW2303+SW1188为充电器+充电宝二合一设计,支持氮化镓技术,充电器功率65~100W,充电宝功率45W[5] 技术优势与产品性能 - 高集成度SoC技术将协议芯片、双向同步升降压控制器和MCU集成在一颗芯片中,大幅简化充电宝设计[5] - SoC芯片具备智能化管理系统,支持智能监测、智能管理、智能交互功能,以保证锂离子电池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安全性[5][6] - 产品支持氮化镓驱动,能实现更高开关频率与更低导阻,提升转换效率并减小产品体积[5][6] - 旗舰产品支持5V3A、9V3A、12V3A、15V3A、20V5A五组固定电压档位以及3.3-21V5A一组PPS电压档位[6] 未来市场拓展方向 - 公司已成功将SW6005芯片应用于雷鸟V3 AI眼镜充电盒,SW3566H应用于国内首款软件定义充电器制糖工厂AI小电拼[9] - 技术优势正拓展至车载充电器、户外储能电源、清洁机器人、电动工具、智能插排等全场景应用[10] - 公司将持续投入研发,提升SoC芯片的集成度、效率与智能性,在新国标框架下引领行业技术标准[11] - 市场战略从充电宝扩展到AI硬件、车载电子等新兴市场,致力于打造电源管理芯片+智能设备的生态闭环[10][12]
希荻微微Q3营收翻倍 亏损收窄至3167万元
巨潮资讯· 2025-10-31 22:56
公司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17亿元,同比增长107.8% [1] -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7635万元,较去年同期1.95亿元亏损大幅收窄 [1] - 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1亿元,同比增长118.0% [3]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3167万元,远低于去年同期7792万元亏损 [3] - 第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3297万元,较去年同期7822万元大幅收窄 [3] 业务驱动因素 - 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主营业务拓展 [3] - 公司专注于高性能电源管理芯片,受益于消费电子市场逐步回暖,终端客户需求上升 [3] - 音圈马达驱动芯片产品线营收规模实现明显增长 [3] - 新增的传感器芯片产品线开始贡献收入 [3] 财务状况与研发投入 - 截至三季度末总资产为18.21亿元,较上年度末微增0.6% [3] - 归母净资产为14.46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2.2% [3] -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为25.31%,较去年同期减少37.08个百分点 [3] - 研发投入占比下降显示出公司在规模扩大下对费用管控的加强 [3] 运营效率与未来展望 - 公司在扩大业务规模和丰富产品矩阵的同时,正努力提升运营效率 [3] - 前三季度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24亿元 [3] - 市场将继续关注公司在保持营收高速增长的同时,何时能够实现扭亏为盈 [3]
希荻微: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增长107.81% 亏损大幅收窄
中证网· 2025-10-30 22:39
财务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17亿元,同比增长107.81% [1]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51亿元,同比增长117.99% [1] - 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635万元,亏损额较去年同期的-1.96亿元大幅收窄 [1] - 前三季度研发投入1.97亿元,同比增长2.68% [2] 收入增长驱动因素 - 消费电子市场逐步回暖,终端客户对高性能电源管理芯片需求上升 [1] - 音圈马达驱动芯片产品线通过实现自主委外生产,营收规模明显增长 [1] - 2024年8月末新增的传感器芯片产品线对营收增长有所贡献 [1] 盈利能力改善原因 - 业务规模扩大、产品矩阵丰富及上游供应链有效整合,带动毛利润增加 [2] - 加强费用管控提升运营效率,销售费用支出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2] - 市场环境趋于稳定,存货减值风险缓释,减值计提金额减少 [2] 业务进展与战略布局 - 消费类芯片产品已导入小米、OPPO、vivo等头部客户供应链并延伸至AI眼镜领域 [2] - 车规级芯片进入高通智能座舱平台,应用于奥迪、小鹏等品牌 [2] - 通过技术收购实现音圈马达驱动芯片从贸易模式向自产模式转化,产品覆盖三星、荣耀、传音等全球品牌 [2] - 在工业机器人、AI算力等新兴市场获得突破 [2]
或套现1.6亿元 力芯微控股股东拟减持
巨潮资讯· 2025-10-24 22:36
控股股东减持计划 - 公司控股股东无锡亿晶投资有限公司计划减持不超过401.08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3% [1] - 按当前股价39.19元/股计算,此次减持或将套现约1.6亿元 [1] - 减持将通过集中竞价方式(不超过133.69万股,占总股本1%)和大宗交易方式(不超过267.39万股,占总股本2%)进行 [3] - 减持计划将在公告发布十五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实施 [3] 股东持股情况 - 截至公告披露日,亿晶投资持有公司股份5383.4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0.27% [3] - 亿晶投资持有的股份均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前获得的股份 [3]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电源管理IC的芯片设计公司 [3] - 主营产品包括LDO、OVP、Load Switch等系列芯片 [3] - 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领域 [3] - 公司凭借在电源管理芯片领域的技术积累,成为国内主要供应商之一 [3] 近期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3.51亿元,同比下降14.6% [3]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1668万元,同比下降78.7% [3]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为958万元,同比下降86.9% [3] - 2025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净额为2512万元,同比下降63.3% [3] - 2021年至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9亿元、1.46亿元、2.01亿元和1.26亿元 [3] 业绩表现与展望 - 2025年上半年业绩下滑主要受行业竞争加剧及下游市场需求复苏节奏差异影响 [4] - 公司将继续聚焦电源管理芯片业务,加大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力度 [4] - 公司计划推动核心产品在消费电子及新兴应用领域的渗透 [4] -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行业复苏及新品导入,公司中长期成长空间仍具潜力 [4]
南芯科技拟发不超19.33亿可转债 2023上市即顶募25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9-08 10:48
发行方案概述 - 公司拟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规模不超过19,333,811张 每张面值100元 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93,338.11万元[1][2] - 债券存续期限为六年 票面利率由董事会根据市场情况与保荐人协商确定[1] - 债券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发行对象为符合规定的各类投资者[1][2] 转股与发行条款 - 初始转股价格不低于募集说明书公告前20个交易日股票均价和前一个交易日均价 且不得向上修正[2] - 现有股东享有优先配售权 本次发行不提供担保 公司将聘请机构出具资信评级报告[3] - 发行方式由董事会与保荐人协商确定[2] 募集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净额将投入三个项目:智能算力电源管理芯片项目(45,923.95万元)、车载芯片项目(84,334.43万元)、工业传感及控制芯片项目(63,079.74万元)[2][3] - 项目总投资额与募集资金总额一致 均为193,338.11万元[3] 历史发行情况 - 公司于2023年4月7日在科创板上市 发行6,353万股 发行价39.99元/股[3] -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237,483.71万元 超募71,684.23万元[4] - 上市首日开盘价54元 最高价65元 收盘价59.35元[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70亿元 同比增长17.60%[5][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3亿元 同比下降40.21%[5][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70.61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98.24%[5][6]
破发股希荻微连亏3年半 2022年上市即巅峰超募6.4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9-05 17:2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66亿元 同比增长102.73% [1]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4468.84万元 较上年同期亏损1.18亿元收窄62.1% [1]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6657.24万元 较上年同期-8685.19万元改善23.3% [1]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5.46亿元 较2023年3.94亿元增长38.58% [3]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2.91亿元 较2023年亏损5418.46万元扩大436% [3] 历史财务数据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59亿元、3.94亿元和5.46亿元 [2] - 2022年至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515.25万元、-5418.46万元和-2.91亿元 [2] - 2022年至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5092.57万元、-2.45亿元和-2.18亿元 [2] 上市与融资 - 公司于2022年1月21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发行价格33.57元/股 [3] - 发行募集资金总额13.43亿元 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12.21亿元 [4] -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较原计划5.82亿元多6.40亿元 [4] - 发行费用总额1.22亿元 其中承销及保荐费1.02亿元 [5] 股权结构 - 公开发行股票数量4001万股 占发行后总股本10.00% [3] - 联席保荐机构民生证券和中金公司 保荐代表人为黄西洋、黄平、郭慧、陶木楠 [3] - 民生证券投资有限公司获配160.04万股(占4%) 获配金额5372.54万元 [5] - 中国中金财富证券有限公司获配160.04万股(占4%) 获配金额5372.54万元 [5] - 共同实际控制人为戴祖渝、TAO HAI(陶海)、唐娅 [5] 股价表现 - 上市首日最高价51.88元 为历史最高价 [4] - 目前股价处于破发状态 [4]
晶丰明源半年净利1576万扭亏为盈 高性能计算电源芯片收入大增420%
长江商报· 2025-08-11 08:48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31亿元,同比下降0.44% [1][3] - 归母净利润1576.2万元,上年同期亏损3050.76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1][3] - 主营产品综合毛利率达39.6%,同比上升4.18个百分点 [1][3] 产品结构变化 - LED照明驱动芯片收入占比降至51.46% [1] - 高性能计算电源芯片收入同比增长419.81%,成为增长最快业务板块 [1][3] - 电机控制驱动芯片实现销售收入1.92亿元,同比增长24.30%,收入占比同比上升5.23个百分点 [1][3] 业务拓展与收购 - 2024年10月启动收购易冲科技100%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2025年6月获上交所受理 [4] - 易冲科技2023年、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51亿元、9.57亿元,净利润分别亏损5.02亿元、5.12亿元 [4] - 业绩承诺:2025-2027年易冲科技充电芯片业务净利润合计不低于3.72亿元,其他电源管理芯片收入合计不低于7亿元 [4] 研发与技术升级 - 2020-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58亿元、2.99亿元、3.03亿元、2.94亿元、4.00亿元 [5] - 易冲科技2023年、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4.96亿元、4.13亿元,研发费用率达76.2%、43.2% [5] - 第二代DrMOS芯片性能提升且成本下降,已获多家客户导入并量产 [3] 行业与战略协同 - 电源管理芯片应用场景随5G、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行业扩张而增加 [3] - 收购易冲科技可完善产品组合方案,共享客户关系并增强市场竞争力 [5]
晶丰明源: 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08 00:24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31亿元,同比微降0.44%,但净利润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达0.16亿元,同比上升151.67% [4] - 毛利率显著改善,综合毛利率达39.60%,同比上升4.18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工艺迭代、供应链优化及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 [4][9] -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电机控制驱动芯片收入同比增长24.30%,高性能计算电源芯片收入同比大幅增长419.81% [9] - 研发投入保持高位,研发费用1.7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23.87%,累计获得境内外发明专利授权262项 [12][16] - 公司正筹划收购易冲科技100%股权,以强化消费电子和车规级产品布局 [11]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7.31亿元(-0.44%),营业成本4.42亿元(-6.86%)[4][22] - 归母净利润0.16亿元(同比扭亏),扣非净利润0.13亿元(同比扭亏)[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0.96亿元(-53.97%),主要因预付采购增加及票据托收减少 [4][22] - 总资产19.89亿元(-7.39%),净资产11.47亿元(-8.88%)[4] - 基本每股收益0.18元/股(同比扭亏),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30%(增加3.56个百分点)[4] 产品线业绩 - **LED照明驱动芯片**:收入3.76亿元(-15.02%),占比51.46%(-8.81个百分点),毛利率34.17%(+4.46个百分点),出货量30.26亿颗(-7.28%)[9] - **AC/DC电源芯片**:收入1.28亿元(-1.94%),占比17.56%(-0.26个百分点),毛利率41.49%(-1.29个百分点),出货量4.42亿颗(+2.58%)[9] - **电机控制驱动芯片**:收入1.92亿元(+24.30%),占比26.22%(+5.23个百分点),毛利率47.40%(+1.87个百分点),出货量1.74亿颗(+23.71%)[9] - **高性能计算电源芯片**:收入0.35亿元(+419.81%),占比4.76%(+3.85个百分点),毛利率48.39%(+11.42个百分点),出货量0.10亿颗(+121.49%)[9] 技术与研发 - 研发费用1.75亿元(-5.05%),研发人员431人(占比67.45%),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43.86% [12][16][18] - 高压BCD-700V第六代工艺平台量产,自研40V BCD第二代工艺DrMOS产品批量生产 [11] - 新增知识产权授权19项(发明专利15项),累计拥有发明专利262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325项 [16] - 核心技术创新包括无频闪调光、磁耦反馈ACOT控制、多相电源动态响应、车规级MCU等 [15] 行业与业务进展 - 行业属于集成电路设计细分领域,聚焦电源管理芯片,受益于国产替代和5G、物联网、新能源汽车需求 [5][7] - LED照明驱动:智能照明产品增长,北美0-10V调光、DALI调光业务显著增长 [9] - AC/DC电源:大家电切入格力、美的等头部客户,小家电收入增长41.52% [9] - 电机控制:车规级MCU实现突破,空调出风口产品销量超百万颗 [10] - 高性能计算电源:数字多相控制器、DrMOS、POL等全系列产品量产,获海外客户大批量订单 [10] 重大事项 - 收购凌鸥创芯19.19%股权,截至期末持股95.92% [10] - 启动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易冲科技100%股权,已获上交所受理 [11] - 商誉主要来自收购上海莱狮、上海芯飞、凌鸥创芯,存在减值风险 [21]
晶丰明源上半年净利润同比扭亏 主营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4.18个百分点
证券时报网· 2025-08-07 22:45
公司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1亿元,同比下降0.44% [1] - 归属净利润1576.2万元,上年同期亏损3050.76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1] - 主营综合毛利率39.6%,较去年同期提升4.18个百分点 [2] 产品结构 - 业务分为电源管理芯片和控制驱动芯片两大类,具体包括LED照明驱动芯片、AC/DC电源芯片、高性能计算电源芯片和电机控制驱动芯片四大产品线 [1] - 电机控制驱动芯片收入占比同比上升5.23个百分点,收入同比上升24.3% [2] - 高性能计算电源芯片业务收入同比上升419.81% [2] 战略布局 - 2024年10月启动重大资产重组,拟收购易冲科技100%股权 [2] - 2025年6月20日收到上交所受理通知 [2] - 易冲科技主要从事无线充电芯片、通用充电芯片、汽车电源管理芯片等产品研发 [2] - 收购标的与公司业务具有高度协同性,可在产品品类、客户资源等方面形成互补 [3] 行业趋势 - 中国电源管理芯片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1] - 外部环境制约加强国内企业对研发自主可控的重视程度 [1] - 产业政策不断完善,国产芯片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1]
芯朋微实控人张立新拟减持 2020年上市2募资共17.67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8-06 13:53
股东减持计划 - 控股股东张立新拟减持不超过2,626,206股 占总股本比例不超过2% [1] - 其中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1,313,103股 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2,626,206股 [1] - 张立新现持股34,301,000股 占总股本26.12% 均为IPO前取得股份 [1] 首次公开发行情况 - 2020年7月22日科创板上市 发行2,820万股 发行价28.30元/股 [1] - 募集资金总额7.98亿元 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7.22亿元 [1] - 实际募集净额较原计划5.66亿元超额1.56亿元 [2] 发行费用构成 - 总发行费用7,556.89万元 其中华林证券获保荐承销费用6,145.06万元 [2] - 审计机构公证天业获审计验资费用641.51万元 [2] - 律师事务所江苏世纪同仁获律师费用266.98万元 [2] 定向增发情况 - 2023年8月向特定对象发行17,904,986股 发行价54.11元/股 [3] - 募集资金总额9.69亿元 扣除发行费用895.51万元后净额9.60亿元 [3] - 两次募集资金合计达17.67亿元 [4] 公司治理结构 - 张立新作为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减持后不会导致控制权变更 [1] - 本次减持计划不会对公司持续稳定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