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产融合
搜索文档
让县域发展更有“质感” 山东青岛崂山区获批全国首批“城市间质量合作互助”创新试点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1-04 12:34
在政策激励方面,崂山区设立"崂山质量奖",集成推出高质量发展激励政策,最高奖励达300万元,近 年来累计兑现质量相关资金超过5000万元,培育出一个中国质量奖(海尔集团公司),以及多项山东省 省长质量奖、青岛市市长质量奖获奖单位,区域质量考核连续6年获评青岛市A类等次,连续3年荣获山 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称号。 在创新驱动方面,崂山区以"科产融合+金融赋能"为核心,不断激活质量发展新动能。产业体系上,崂 山区加快构建"7+4+1"现代化产业格局,推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四大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做强智 能家电、虚拟现实等国家和省级质量强链,支持海尔集团公司"人单合一"质量模式创新,培育青岛特锐 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成为山东省唯一拥有两大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区县。创新 生态上,该区积极融入青岛科创大走廊建设,实施"繁星计划""质造崂山"等重点工程,搭建产业链质量 发展创新服务平台,培育独角兽企业9家、科技型企业超2000家,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和高价值发明 专利拥有量位居山东省首位。金融支撑上,该区构建以国家级、省级基金为引领的多元投融资体系,培 育上市企业15家,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 ...
彭华松主持召开市政府专题会议
长沙晚报· 2025-11-04 10:11
11月3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彭华松主持召开市政府专题会议,传达了省政府第八次全体会议 精神和市委相关工作部署,听取了当前经济运行工作情况和下阶段工作建议的汇报。市领导刘新良、康 镇麟、彭涛、周春晖、黄梁,市政府秘书长许凡参加。 会议强调,全市上下要扛牢责任"挑大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 和市委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站位、锚定目标、攻坚克难,凝心聚力决战四季度、决胜全年度,全力以 赴抓好"十四五"圆满收官和"十五五"顺利开局。要全力攻坚"补短板",正视问题、逐项攻坚,推动重点 投资扩量提质、重点行业挖潜增效。要发挥优势"强支撑",加快消费扩容,深化科产融合,坚决稳住良 好增长态势;促进财税增收,防范化解债务风险。要夯实基础"开新局",做好收官工作,抓好规划布 局,守好安全底线,切实做好年底重点民生保障工作。 ...
长沙市市校联盟座谈会举行,谭勇出席
长沙晚报· 2025-10-30 10:06
10月29日,长沙召开"促推科产融合 强化科创资源招引"(市校联盟)座谈会,20多所重点高校及 科研院所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共谋发展。市委副书记、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岳 麓区委书记、省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谭勇讲话,市领导李铁华、周志凯、彭涛出席。 座谈会上,来自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工业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 团公司第四十八所、湖南正申科技有限公司、长沙凝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代表作交流发言。现场发 布了高校院所代表性科技成果转化案例清单、代表性科技成果待转项目清单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案例 清单共60个项目和案例。 谭勇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企业家朋友表示感谢。他说,创新是推动高 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市校联盟在推动科产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意义重大,空间广阔。希望大家 提高站位、抬高坐标,准确把握科产融合的内涵要求;科学谋划、系统推进,推动科产融合和科创资源 招引取得新成效;完善机制、双向奔赴,推动市校联盟工作迈上新台阶,让高校院所的"智慧大脑"与产 业企业的"市场触角"深度融合、彼此成就,为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 ...
重庆食农产业生态大会召开,江南大学发布三大技术成果
贝壳财经· 2025-10-20 18:36
会议期间,江南大学同步举办中国(重庆)食农新质制造与科产融合创新论坛。重庆市农业农村委总师 向品居指出,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也是重庆现代制造业支柱 产业之一。重庆具备丰富农业资源和鲜明产业特色,已通过高标准专班和"头羊计划"加快产业发展。本 次论坛有助于汇聚政产学研用各方智慧,推动研发团队成果转化落地,以新质制造为引领、以科产融合 为纽带,持续为重庆食农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新京报讯(记者王思炀)10月20日,新京报记者获悉,2025重庆食农产业生态大会期间,江南大学发布 三大类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关键技术成果,并同步主办中国(重庆)食农新质制造与科产融合创新论 坛,推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提质增效。 2025重庆食农产业生态大会现场,江南大学国家安全与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陈红发布食农领域三大类关 键技术成果,包括重庆麦制品产业集群、蔬菜优势产业集群及预制菜产业相关重点技术成果41项;生鲜 高值食材"链-储"融合技术与装备系统;全国首个实现大众化、专业化、国际化食品标签快捷检测的智 能平台——"食放心"AI小程序和全国首个跨区域市场化技术成果托管服务平台——上技所技术成 ...
“徽”创未来——实探锐意创新转型升级的“皖企样本”
上海证券报· 2025-09-18 03:28
安徽工业经济表现 - 安徽规上工业营收规模从2020年3.8万亿元跃升至2024年5.49万亿元 全国位次从第12位升至第6位 占全国比重从3.6%提升至4% [2] - 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3年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2] - 2024年上半年安徽186家A股上市公司中152家实现盈利 占比81.72% 合计营业收入达7220.84亿元 [6] 产业创新方向 - 量子信息 聚变能源 深空探测三大前沿高地引领科技创新自立自强 [2] - 传统产业通过搭载新技术和拓展新领域实现向"新"而行 以"智"提质 [2] - 科产融合不断延展产业边界 [2] 江淮汽车创新案例 - 尊界超级工厂实现15种车身颜色灵活切换的高度柔性化生产线 [4] - 采用自动化AGV小车实现自主导航和原子级质量管理 [4] - 通过跨界跨域融合推动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应用 [4] 海螺水泥发展模式 - 从山区单体水泥厂发展为世界500强企业 [4] - 通过市场化运作 数字化升级和多元化延伸实现逆势上扬 [4] - 坚持产品市场与资本市场双轮驱动战略 [4] 楚江新材增长路径 - 连续25年保持经营规模稳健增长 年营收突破500亿元 [4] - 通过三次成功并购延伸产业链至具身智能机器人和核聚变领域 [5] - 聚焦铜加工主业并面向国家高精尖领域发展 [5] 永新股份国际化战略 - 作为软包装行业龙头企业 上市后连续分红21年 [6] - 经营业绩增长十倍 客户包括洽洽瓜子 溜溜梅冻 安慕希等知名品牌 [6] - 通过技术升级和产业并购组合拳拓展海外市场 [6]
盐城市2家企业入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搜狐财经· 2025-09-02 10:28
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 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为270.23亿元 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为157亿元 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入围门槛为307.75亿元[2] - 立铠精密科技(盐城)有限公司以855.75亿元营收位列500强榜单第125位 制造业500强榜单第89位[2] - 江苏联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356.32亿元营收位列500强榜单第372位 制造业500强榜单第261位[2] 影视行业表现 - 抗战电视剧《归队》首播收视率达2.8% 腾讯站内热度峰值24027 全网热榜热搜53个 抖音主话题播放量超7.7亿次[5] - 2025年暑期档电影总票房119.66亿元 同比增长2.76% 观影人次3.21亿 同比增长12.75% 国产影片票房占比76.21%[9] - 暑期档票房前五影片分别为《南京照相馆》28.9亿元 《浪浪山小妖怪》14.55亿元 《捕风追影》8.79亿元 《长安的荔枝》6.78亿元 《侏罗纪世界:重生》5.67亿元[9] 区域创新发展 - 东台市通过科产融合体系推动创新技术产业化 伟龙意程智能科技开发TOF传感器解决透明物体检测难题[10] - 亭湖区清华大学盐城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获江苏省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零碳负碳)认定 系盐城唯一[12] - 该中心拥有零碳负碳领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资质 累计获国家级奖项5项 省部级奖励21项 承担30余项重大科技研发项目[12] 交通运输数据 - 全国铁路暑运62天累计发送旅客9.43亿人次 同比增长4.7% 发送货物7.02亿吨 同比增长4.8% 客货运量均创历史同期新高[7]
活力湖北走出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
金融时报· 2025-08-27 10:37
经济总量增长 - 湖北省经济总量从"十四五"初站稳4万亿元跨越至迈上6万亿元 年均增长7.1% [1] - 三年增速位居中部第一 经济总量占中部地区比重从19.5%提升至20.9% [1] - 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大省领先和中部领跑 实现发展能级速度质效后劲整体提升 [1] 科技创新优势 - 2024年上半年产出全球首款北斗全频点高精度芯片、全球最高强度平顶脉冲磁场等重大科技成果 [3] - 武汉科技集群全球排名从2020年第29位升至第13位 科研城市排名从全球第13位升至第9位 [4] - 拥有4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64家国家级创新平台、10家湖北实验室 汇聚82位院士和41.5万名研发人员 [3] - 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达66.5% 入选国家激发产业创新活力专项行动五个省份之一 [4] 就业与民生保障 - 全省新增就业连续四年超90万人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连续三年超40万人 [5] - 224个劳务品牌带动就业超450万人 居民收入实现与经济增长同步 [5] - 通过降费率、稳岗返还、社保补贴等政策推动就业与产业协同发展 [5] - 实施"才聚荆楚"工程和"百县进百校联万企"行动促进青年就业 [7] 消费拉动效应 - 汽车以旧换新50.8万辆 家电等产品以旧换新销售5281.74万台 [8] - 拉动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超1600亿元 [8] - 2024年接待游客8.73亿人次(同比+13.23%) 旅游综合收入9011.61亿元(同比+18.8%) [9] - 2024年1-7月接待游客5.47亿人次(同比+14.61%) 旅游收入5717.91亿元(同比+16.07%) [9] 文旅产业发展 - 谋划和在建文旅项目1124个 计划总投资近5000亿元 [9] - 已建成投运文旅综合体项目104个 带动避暑冰雪演艺等业态发展 [9] - 推动"文旅+百业"融合 形成"大抓文旅、抓大文旅"发展格局 [8][9]
武汉“十四五”收官战:科产融合破局、“三个优势转化”发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17:20
经济总量与增长 - 2025年上半年武汉GDP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10592.80亿元 同比增长5.5% 高于全国平均增速5.3%和去年同期5.3% [1][4] - 近4年GDP连跨4个千亿台阶 近四个季度环比持续上扬 [1] - "十四五"期间经济总量迈上2万亿新台阶 超额完成规划目标 [9][10] 产业结构与升级 - 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7% 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4.6% [1][5] -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414.42亿元 占GDP比重30.4% 超出"十四五"28%目标 [12] -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66.4% 超出"十四五"62%目标 [12] - 工业投资连续1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上半年增速12.1% [1][6] - 工业技改投资总量居全国第1 制造业31个行业中21个行业投资正增长 [1][6] 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21年8000多家增至16000多家 技术合同成交额从1100余亿元增至2300余亿元 [10][11] - 2022年4月正式获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10] - 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5月同比增长26.4% 大幅领先全国平均增速-1.1% [6] - 累计发放"青创贷"超46亿元 扶持企业6000余家 带动5万余人在汉创业就业 [11] 消费与内需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79.97亿元 同比增长7.3% 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1][7] - 文旅消费显著增长 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6.1% 休闲观光活动增长16.7% [7] - 促消费政策效果显著 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19.8% 家用电器类增长40.5%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7.4% [7] 外贸与出口表现 - 外贸进出口总额2142.7亿元 增速22.3% 出口总额1469.8亿元 增长32.0% 优于全国平均增速24.8个百分点 [1][8] - 高附加值产品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新兴市场出口成为增长主力 [1][8] - 通过组织企业"抱团出海"联动拓市场 增强企业出海信心 [8] 战略规划与城市发展 - 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 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双循环枢纽优势 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 [2][13] - 交通枢纽建设取得突破:入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成为全国第二个集齐"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天河机场第三跑道投用 鄂州花湖机场航空货邮吞吐量跃居全国第5 [13] - 生态环境改善:1至7月空气质量优良率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 优良天数增加12天 [13]
2万亿城市科产融合暗号:“精准育苗”+组织创新,炸出超强创新生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9 18:28
禾元生物科创板上市 - 禾元生物成功通过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审议 成为科创板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后首家过会企业 [1] - 公司核心产品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HY1001)已完成国内III期临床研究 展现出与人血清白蛋白相当的疗效和良好安全性 [9] - 公司凭借全球领先的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平台(OryzHiExp) 将重组蛋白产量从传统mg级别提升至30g级别 [8][9] 武汉生物医药产业 - 禾元生物的成功标志着武汉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从"实验室到临床"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新跨越 [1] - 武汉正孕育着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核极 推动产业从"单点突破"迈向"全链聚合" [9] - 光谷生物城持续释放"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场景红利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6] 武汉新材料与新能源产业 - 启钠新能通过自动化生产线生产定制化钠离子电池正极产品 武汉已构建完整新材料产业链条 [1][3] - 武汉基金返投比例从1.5降至1 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通过资本宽容度换取创新容错率 [4] - 蔚来能源在武汉光谷新建制造中心 预计年内交付换电站约200座 明年最大产能达1500座 年产值逾20亿元 [5] 武汉半导体产业 - 九峰山实验室专注于氮化镓(GaN)和碳化硅(SiC)器件研发 成为国内首家具有完全自主碳化硅沟槽型MOSFET结构知识产权单位 [7][8] - 实验室推动光谷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集群崛起 吸引长飞先进、先导稀材等百亿级项目落地 [9] - "90后"工艺技术专家葛晓明牵头申请多项专利 参与首批沟槽型MOSFET器件晶圆下线 [8] 武汉人工智能产业 - 华科在校生主导研发的Manus智能体能独立理解复杂任务并自主完成全流程 [10] - 武汉部署20个行业领先水平的大模型 构建"1+5+500"应用场景体系 [14] - 2024年武汉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增长20%以上 [10] 武汉创新生态 - 武汉首创"陪跑式"创业机制 分层建立"幼苗层""青苗层""壮苗层"企业培育库 [3] - 完善政府基金容错机制 种子基金和天使基金分别允许最高80%和60%亏损 [4] - 环大学创新带汇聚81名领军人才和5000名青年人才 带动培育多家科技企业 [7] 武汉产业数据 - 2024年武汉五大优势产业合计营收增长13.2% 未来产业规模达480亿元 [10] - 武汉人才规模总量超450万人 每年吸引留汉来汉就业创业大学毕业生超30万人 [11] - 推动122个项目纳入国家"两重""两新"重点项目库 [14]
青岛崂山: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科产融合创新型强区
中国经济网· 2025-06-11 11:34
崂山区科技创新发展 - 崂山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主动融入青岛科创大走廊建设,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科产融合创新型强区 [1] - 强化源头创新"强引擎",打造科技创新策源示范区,贯通"0→1→N"转化链条,塑造成果转化崂山样板 [1] -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锻造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1] 企业技术创新案例 - 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智能化班组和AR系统实现电解槽核心部件的高精度制造和实时质量检测 [1] - 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自主设计蝶阀加浆斗装置,将硝苯地平缓释片制粒环节的加浆速度从1小时缩短至12分钟,效率提升80% [2] 科技创新支撑数据 - 2024年崂山区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79% [2]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87.67% [2] - 技术合同成交额占GDP比重达8.99%,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80件 [2] - 全区汇聚3所高校、14家科研院所,科技中小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0家 [2] - 拥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5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家,省瞪羚企业71家,独角兽企业9家,上市企业15家 [2] 产业布局与发展规划 - 发挥实验室体系战略支撑作用,支持两个国创中心高质量发展,培育打造省级服务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 [3] - 计划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0个,设立产业创新项目组群,加强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 [3] - 目标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领域突破行业关键技术10项以上 [3] - 推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医药医疗等优势产业数智升级 [3] - 促进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3] - 前瞻布局太赫兹、海洋电子信息、深海开发等未来产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