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赴港上市
icon
搜索文档
5家企业同日上市,港交所6锣齐响!赴港IPO潮再起,还有200多家企业在排队
搜狐财经· 2025-07-09 19:44
红星资本局7月9日消息,港交所迎来年内最拥挤的一天,蓝思科技(06613.HK)、极智嘉-W(02590.HK)、峰岹科技(01304.HK)、大众口腔 (02651.HK)、讯众通信(02597.HK)等5家公司一起在港股上市,加上一只ETF挂牌,港交所迎来6锣齐响的盛况。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6面铜锣同时排开,站满了礼台,原本在香港各区巡礼展览的铜锣都被拉回来摆在现场,金融大会堂人都快站不下了。 募资额重回巅峰 在此之前,6月30日,云知声、泰德医药、IFBH三家公司在港交所鸣锣上市,这个场景在6月26日刚刚发生过,圣贝拉、周六福和颖通控股同日上市。 港交所的锣声接连不断,募资额也重回巅峰。港交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共有44家新上市公司,较去年同期的30家上升47%;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金额 为107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134亿港元上升699%。目前,港交所新股募资额仍居全球第一。其中,宁德时代在5月20日登陆港交所,募资353亿港元,成为目 前今年全球最大IPO。 从募资情况来看,赴港二次上市的A股龙头公司是这轮港股上市潮的主角。除了宁德时代,2025年上半年,恒瑞医药、海天味业、三花智控分别募资1 ...
今天,港交所5个IPO敲钟了
投资界· 2025-07-09 11:31
港股IPO盛况 - 2024年7月9日港交所5家企业集体上市,包括蓝思科技、极智嘉、峰岹科技、讯众通信、大众口腔 [1] - 蓝思科技开盘市值突破1000亿港元,引入10名基石投资者 [1] - 极智嘉市值220亿港元,创港股机器人IPO规模之最 [1] - 峰岹科技、讯众通信、大众口腔开盘大涨 [1] 蓝思科技 - 公司掌门人周群飞曾于2015年带领公司在创业板上市,最新市值超1100亿元 [3] - 苹果为最大客户,2024年赴港IPO从递交招股书到上市仅用100天 [3] 极智嘉 - 创始人郑勇为清华及德国亚琛工大硕士,2015年创办公司专注仓储机器人 [3] - 截至2024年底服务全球806家终端客户,累计交付AMR设备56000台 [4] - 完成十一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华平投资、高榕创投、英特尔资本等 [4] 其他上市企业 - 峰岹科技为BLDC电机驱动控制芯片公司,2022年已登陆科创板 [4] - 讯众通信为云通信公司,大众口腔为华中最大民营口腔医疗商 [4] 港股IPO数据 - 2024年上半年港股主板IPO超40家,募资1067亿港元同比上升688.56% [8] - 宁德时代以1.3万亿市值创全球最大IPO,恒瑞医药、海天味业募资均超百亿 [8] - 港交所CEO透露2025年初筹备IPO超100宗,财政司司长称已收到约200宗申请 [8] 赴港上市趋势 - "A+H"模式受青睐,立讯精密拟在港上市,市值超2500亿 [9] - 消费板块火热,泡泡玛特、蜜雪冰城等带动布鲁可、沪上阿姨等公司登陆 [9] - 半导体企业密集赴港,兆易创新、豪威集团已公告,纳芯微等递交申请 [9] 基石投资变化 - 上半年港股42家上市公司中36家出现基石投资人,金额占比43.7% [15] - 高瓴、红杉中国等头部机构活跃,宁德时代等基石投资者浮动盈利超62亿 [15] - 港股成为海外资金参与中国公司的主要渠道,窗口期或仅一年半 [16]
两大锂电龙头赴港IPO!
搜狐财经· 2025-07-09 09:47
港交所成为锂电企业重要融资平台 - 港交所成为国内锂电企业接轨国际资本的重要平台 受瑞士等海外交易所限制及内地政策收紧影响 转战港交所和赴港二次上市的锂电企业明显增加 [1] - 电池端已有比亚迪 宁德时代 中创新航 瑞浦兰钧 正力新能等企业成功登陆港交所 亿纬锂能于2024年6月宣布启动赴港IPO [1] - 赴港上市浪潮向锂电产业链渗透 包括锂电设备及材料企业 2024年7月有两家锂电龙头企业宣布冲击香港资本市场 [1] 星源材质赴港上市 - 星源材质于2025年7月7日向港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 是业内首家实现锂离子电池隔膜批量出口的企业 [1] - 公司是中国首家兼备干法 湿法及涂覆隔膜全部三种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技术的企业 [1] - 客户涵盖LG新能源 三星SDI 远景动力 村田 SK On SAFT 宁德时代 比亚迪等 全球布局覆盖中国 欧洲 东南亚及美国等九大生产基地 [1] 星源材质募资用途 - IPO募集资金将用于扩大海外网络 包括在马来西亚和美国兴建生产基地 在新加坡建设运营及研发中心 [2] - 马来西亚生产基地总投资约54.62亿港元 建造期约三年 美国生产基地总投资约6.32亿港元 建造期一年 [2] - 新加坡运营及研发中心拟总投资约2.1亿港元 2026年初开始实施 2028年上半年竣工 [2] 天赐材料赴港上市 - 天赐材料于2024年7月7日公告拟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是全球知名电解液头部企业 [2] - 2024年电解液销售超过50万吨 同比增长约26% 连续9年全球销量领先 [3] - 公司正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逐渐将产能外扩 2024年6月宣布在摩洛哥投资建设年产15万吨电解液产品及其关键原材料的综合基地 [3] 天赐材料面临挑战 - 海外项目建设周期和人工成本高于国内 需充足资金抵御周期风险 这是当前锂电企业上市的主要目的 [3] - 公司面临与永太科技的商业秘密侵权纠纷案件 双方互诉索赔金额超9亿元 永太科技要求赔偿5751.93万元 [3] - 锂电企业之间的诉讼常有发生 包括头部电池企业及日韩等海外企业 对涉事企业发展有一定影响 [3]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化竞争加速下 锂电板块专利纠纷将持续 企业需注重技术积累 强化研发实力 [4]
两大锂电龙头赴港IPO!
起点锂电· 2025-07-08 18:36
行业活动 - 2025第五届起点两轮车换电大会暨轻型动力电池技术高峰论坛将于7月11日在深圳举行 主题为“换电之城 智慧两轮” [1][2] - 活动由起点锂电等主办 吸引了小哈换电、雅迪科技、台铃集团、新日股份、菜鸟集团等多家企业参与赞助或合作 [2] - 参与企业覆盖两轮车换电、电池技术、能源解决方案等多个领域 包括孚能科技、亿纬锂能、星恒电源、比克电池等知名厂商 [2] 锂电企业赴港上市趋势 - 港交所成为国内锂电企业接轨国际资本的重要平台 比亚迪、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瑞浦兰钧等已成功登陆 [2] - 亿纬锂能于2025年6月启动赴港IPO 旨在支持海外工厂建设和全球产能布局 [3] - 星源材质于7月7日递交H股上市申请 计划募集资金用于马来西亚、美国生产基地及新加坡研发中心建设 其中马来西亚基地总投资54.62亿港元 [3][4] - 天赐材料同日宣布赴港上市计划 核心产品电解液2024年销量超50万吨 同比增长26% [4][5] 企业全球化布局 - 天赐材料在摩洛哥投资建设年产15万吨电解液及原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 海外扩张是二次上市主要动力 [6] - 星源材质全球布局覆盖中国、欧洲、东南亚及美国等九大生产基地 客户包括LG新能源、三星SDI、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 [3] 行业竞争与纠纷 - 天赐材料与永太科技存在商业秘密侵权纠纷 双方互诉索赔金额超9亿元 [7] - 锂电行业专利纠纷频发 涉及头部企业及日韩厂商 对企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8] - 行业需加强技术积累和研发实力以应对全球化竞争 [8]
星源材质向港交所递表 着力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
证券时报网· 2025-07-07 23:08
公司动态 - 星源材质于2025年7月7日向香港联合交易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 [1] - 公司主营锂电池隔膜业务 是国内隔膜行业领军企业 深耕该领域逾20年 [1] - 公司2021年开启国际化进程 成为国内首家实现隔膜批量出口的企业 [1] - 目前已在欧洲、美洲和东南亚等地区建立全球产能布局 [1] 国际化战略 - 赴港IPO旨在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 助力国际化业务发展 [2] - 2025年6月28日马来西亚工厂一期项目建成 总投资50亿人民币 建成后年产能达20亿平方米 [2] - 海外产能释放后将贡献集团一半利润 相当于在海外再造一个星源 [2] - 未来计划在北美市场扩大投资建设生产基地 [2] 业务发展 - 公司是国内率先实现锂电池隔膜国产替代的生产商 [2] - 正布局半导体材料行业优质资源 探索第二增长曲线 [2] - 将继续推进欧洲和北美市场的海外布局 [2] 行业趋势 - 锂电产业链赴港上市形成趋势 宁德时代等近十家企业今年赴港 [3] - 行业正从"产品出海"向"资本+技术+品牌"全面出海升级 [3] - 港股平台有助于企业实现国际化战略 在海外建厂和技术并购方面抢占先机 [3]
河北资产递表港交所 过去3年业绩波动较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7 21:17
公司上市申请 - 河北资产首次递交港股上市申请文件,建银国际、山证国际为联席保荐人,成为首家冲刺港股上市的地方AMC [1] - 公司于2025年6月中旬完成股改,拟将募集资金用于强化资本基础、改善资本结构及营运资金等,但未披露具体资金占比 [1] - 若上市成功,河北资产将成为内地第一家在港交所上市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 [1] 公司背景与市场地位 - 河北资产成立于2015年11月24日,实控人为河北省国资委,是河北省唯一具备批量收购及处置金融不良资产资质的地方AMC [2] - 以2024年新收购不良资产的原始价值计在河北省排名第二,市场份额24.4%,在中小银行新收购不良资产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47.2% [2] - 2020年被纳入河北省国企改革"双百行动"试点单位,享有政策优势 [2] 财务数据 - 截至2024年末,公司资产规模75.56亿元,负债50.39亿元,资产负债率66.69% [2] - 2024年不良资产经营收入5.12亿元(同比增长130%),利润2.04亿元,但2023年收入仅2.22亿元(同比下降48%),亏损1.45亿元 [4] - 2024年处置类不良资产收入4.412亿元(占比86.2%),重组类不良资产收入6990万元(占比13.7%),咨询及托管服务营收60万元(占比0.1%) [4] 行业前景 - 2024年河北省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市场规模2222亿元,预计2029年达3220亿元,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7.7% [3] - 公司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盘活资产及防范区域金融风险,计划通过新业务线扩大收入来源 [3][4] 股东结构与行业监管 - 河北建投集团为第一大股东(持股56.5%),其他主要股东包括河北港口集团、河北航空投资集团等(各持股9.2%) [5] - 地方AMC行业监管趋严,2025年4月监管部门正就《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 [5] - 公司指出行业受监管变化影响较大,业务前景可能受政策变化制约 [5] 历史案例 - 2017年安徽国厚资产曾启动港股上市计划但未成功,2023年末出现债券违约 [1][5]
中资企业境外上市升温 内地券商积极拓展香港市场
深圳商报· 2025-07-06 01:07
中资企业境外IPO势头向好 - 上半年中资企业境外IPO累计完成55单,募资规模合计约134亿美元 [1] - 前十名中介机构承销规模合计约78亿美元,中资机构占五席,中金公司位居榜首 [1] 港股IPO市场表现强劲 - 上半年42家企业登陆港交所,融资规模137.03亿美元,超过2024年全年数据 [1] - 港股募资规模时隔6年重回全球首位 [1] A+H双重上市模式发展势头强劲 - 自去年9月至今,已有10家A股上市公司成功登陆港交所,数十家企业正在筹备 [1] - 新能源、医药生物与高端制造成为赴港上市主力军,科创板企业参与度显著提升 [1] 港股IPO保荐机构竞争格局 - 中金公司保荐13单,承销规模27.42亿美元,排名市场第一 [2] - 中金公司在多单项目承销比例超过70%,优于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外资投行 [2] - 华泰证券承销规模17.12亿美元,市场份额12.50%,中信建投和中信证券分别达10.59%、6.08% [2] 港股IPO马太效应明显 - 发行规模前五大港股IPO项目包括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 [2] - 中金公司牵头保荐3单、参与4单 [2] 内地券商积极布局香港市场 - 西部证券拟出资10亿元人民币设立全资香港子公司 [3] - 内资投行优势包括丰富内地企业资源、连接两地资本市场的服务网络、熟悉两地监管规则 [3]
A股龙头扎堆赴港上市,港股为何成为“双重上市”首选地丨热财经
搜狐财经· 2025-07-03 19:55
亿纬锂能H股上市计划 - 亿纬锂能于2025年6月30日向港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 若成功将成为继宁德时代后第二家"A+H"锂电池企业 [1] - 公司筹划H股上市主要基于两大考量:海外工厂建设资金需求及拓宽融资渠道 同时抢占港股火热窗口期为未来产能扩建做准备 [3] 港股市场整体动态 - 2025年上半年港股新股市场表现强劲:40只新股上市融资1021亿港元 同比数量增33% 融资规模跃升673% [4] - 大型"A+H"新股主导融资规模 上半年4只超大型A+H股贡献近四分之三融资额 全年预计25只"A+H"新股上市 [4] - 行业分布显示TMT及消费领域为新股主力军 制造业与消费龙头构成上市潮核心力量 [4][5] A股企业赴港上市动机 - 全球化战略驱动:风电龙头大金重工等企业通过H股上市强化海外业务全流程 提升国际竞争力 [5] - 融资便利性吸引:港股平台高效吸引海外投资者 提供外币资金支持海外建厂及供应链建设 [6] - 政策红利加持:2024年证监会明确支持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 港交所优化审批流程至30个工作日 [7] 港股市场制度优势 - 香港资本市场具备先发优势:包容同股不同权及VIE架构 上市流程高效且盈利要求灵活 [8] - 国际化布局便利性:香港作为中概股回归核心承接地 助力企业对接国际资本 [8] - 深港联动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可通过"H+A"双重上市机制实现跨境资本流动 [8]
今年赴港上市潮
投资界· 2025-07-03 17:21
投资界视频号定位 - 专注于投资界内容创作 [1] - 目标成为创投圈最具影响力的视频号 [1]
刚刚,中国人又喝出一个IPO
投资界· 2025-06-30 11:19
公司上市表现 - IFBH Limited(if椰子水品牌)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27.8港元每股,开盘大涨近58%,市值一度接近120亿港元 [1] - 公开发售认购倍数超2682倍,基石投资人包括瑞银集团、红杉中国公开市场投资基金、南方基金、广发国际、嘉实投资等,国际配售还迎来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参股的基金 [1][2]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彭萨克(Pongsakorn Pongsak)来自泰国商业世家,父亲是泰国纺织巨头苏旺集团创办人 [4] - 彭萨克曾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和纽约理工学院攻读工商管理学位,2004年进入家族企业 [4] - 2011年创立General Beverage公司,专注于饮料代工服务,2013年推出椰子水品牌if [5][7] 品牌发展历程 - 为解决椰子水易氧化问题,投资1.6亿美元采购无菌灌装技术生产线并在泰国建厂 [7] - 2015年进军中国香港,一年后成为香港最畅销椰子风味果汁饮料 [8] - 2017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2024年在中国香港和内地椰子水市场市占率分别达60%和34% [8] - 2022年12月进行业务重组,将国际业务分拆给IFBH公司 [8] 财务表现 - 2023年和2024年营收分别为0.87亿美元和1.58亿美元,同比增长80.3% [10] - 同期毛利分别为0.30亿美元和0.58亿美元,同比增长90.7% [10] - 2024年中国内地市场收入1.457亿美元(约10.7亿元人民币),收入占比由2023年的91.4%提升至92.4% [13][15] 市场策略与挑战 - 初期定位高端进口产品销量平平,后转向年轻消费者群体,主打运动健康概念 [15] - 通过明星代言(赵露思、肖战)和营销运作打通销售渠道 [15] - 2022年瑞幸咖啡"生椰拿铁"爆火(年销12亿杯)带动椰子水品类热度 [16] - 采用轻资产模式,仅有46名员工,中国市场未设置任何员工 [17] - 面临单一市场和产品依赖、供应链单一(泰国椰子减产导致成本上涨)及本土品牌价格战等挑战 [17][18] 行业趋势 - 港股迎来IPO热潮,2025年上半年预计约40家公司首发上市,当前排队企业超160家 [21][22] - 消费公司表现突出,如蜜雪冰城、泡泡玛特、古茗、沪上阿姨等纷纷上市或递表 [23] - 港股再融资规模达1428.54亿港元(截至6月24日),远超去年875亿港元 [22] - 中国香港作为连接全球资本市场桥梁的地位依然重要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