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期护理保险
icon
搜索文档
7月1日起,我市基本医保参保人员长护险全覆盖一场“及时雨”助失能人群破“护理之困”
镇江日报· 2025-07-01 10:03
镇江长护险待遇保障内容丰富多元,重度失能人员家庭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5类保障服务中 任选一种适合的护理方式。除了入住护理机构 ,我市针对居家护理重度失能人员的长护险待遇保障类 型有亲情护理补助、居家上门护理服务、基础护理服务(不含助浴)与亲情护理补助相结合、特色护理 服务(助浴)与亲情护理补助相结合等。目前我市的亲情护理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天10元,让家人在照料 亲人的同时,也能得到一定的经济支持。 为确保新政策顺利实施,市医保局进一步优化申请流程,参保人员可通过"镇江长护"小程序线上申 请,或就近到长护险经办网点线下申请办理,之后由第三方评估机构在规定时间内组织专业评估团队, 对申请人的失能状况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估审核,确保符合条件的重度失能人员能够及时享受到长护险 待遇。 "将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员纳入长护险保障范围,是医保部门今年交出的镇江市民生实事 项目答卷之一。"市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缪宏表示,镇江医保部门将持续关注政策实施效果,根据 实际运行情况优化完善政策细节,不断提升经办服务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确保重度失能人员能够获得 优质、规范、安全的护理服务。(通讯员 郑一云 贾米兰 李翔 记者 ...
广东颁发首批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30 16:06
6月27日下午,广东省首批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颁发仪式在广州举行。现场,省医保局与省人 社厅为首批获证考生代表颁发证书。 长期照护师是围绕长期护理险发展起来的新职业工种。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发放,将推动长期照护行 业规范化、职业化发展。 首批获证者平均年龄35岁 "如今,持证上岗意味着自己的职业被社会认可,越来越多人知道我们用知识、技能,提供专业的照 护。"现场,在广州市老人院从事长期照护工作的邝映媚接过证书,难掩内心的激动。 当日,共101名长期照护师像邝映媚一样,获得首批证书。他们的年龄跨度为23至49岁,平均年龄35 岁。他们顺利通过了6月19日广东举行的首场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大部分为大学专科以上学 历。 长期照护师这一新职业来自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017年,广州作为全国首批、省内唯一的长期护理险 试点城市,试点实施长期护理险制度,聚焦解决长期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以及与之相关的医疗护理 服务保障需求。长期照护师则是这些核心服务的提供者。 从业以来,学护理出身的邝映媚常被称为"保姆""护工""阿姨",这让她一度对自己的职业有些迷茫。 实际上,长期照护师虽与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等职业的 ...
让长护险照护安稳晚年(无影灯)
人民日报· 2025-06-27 06:02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现状 - 长期照护师作为新兴职业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 涉及天津 河北 山西等7个省份的88名考生参加[1] - 全国已有30万人从事长期护理相关工作 自2016年试点启动以来累计覆盖近1.9亿人[1][2] - 截至去年底累计有270余万失能参保人享受待遇 基金支出超850亿元[2] 行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 我国失能失智老人已超4500万人 平均每6位老年人中就有1位需要长期照护[1] - 长护险制度已提供就业岗位约30万个 拉动相关产业社会资本投入约600亿元[2] - 试点工作已扩大至49个城市 阶段目标基本实现[2] 制度创新与服务供给 - 国家医保局已印发13项政策措施 指导试点城市规范统一 缩小地区差异[3] - 部分城市创新探索"时间银行"长护模式 实现地域全覆盖[3] - 服务供给改革需突破创新 人才培养需温度与精度并重[1][3] 社会需求与家庭压力 - "421"家庭结构下年轻一代赡养压力陡增 出现"一人失能 全家失衡"现象[1] - 长护险有效减轻失能人员家庭照护和经济负担双重压力[2] - 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持续弱化 社会对专业护理需求激增[1]
服务民生保障走在前 看中国人寿长护险的“济宁实践”
齐鲁晚报· 2025-06-25 21:13
人口老龄化与长期护理保险需求 - 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导致失能老人数量攀升 家庭养老负担加重 传统社会保障模式难以满足长期护理需求 [1] - 济宁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82万 占总人口20%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呈现高龄化 失能化 空巢化特点 [7] -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初衷是为失能老人提供更好照料 减轻家庭负担 满足多层次需求 [9] 政策支持与行业响应 - 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完善养老政策机制 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3] - 中国人寿山东省分公司参与服务省直职工及10余个市长护险项目 覆盖730余万参保人 [3] - 公司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 发挥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 助推积极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 [3] 济宁市长护险试点创新 - 济宁市2018年启动长护险试点 2023年出台《济宁市长期护理保险实施办法》 2024年中国人寿以第一名中标中心城区项目 覆盖149万参保人 [4] - 公司高标准建成济宁长护险服务中心 设置五大功能区 服务团队25人 医学专业占比超60% [4] - 创新"分层分类分级"管理策略 建立专项工作清单和例会模式 完善政策告知机制 确保服务规范高效 [6] 服务实施与成效 - 截至2025年5月 济宁长护中心办理登记签约18900余件 完成现场失能评估13890余件 [7] - 案例显示长护险显著改善失能家庭生活 提供每周上门护理服务 缓解家属照护压力 [8] - 公司创新护理人员意外险保障方案 提升护理服务人员保障水平 促进长护工作健康发展 [9] 模式创新与行业标杆 - 中国人寿济宁分公司打造"济宁样板"经办模式 作为主承办机构推动成立长护协会 定期征集机构及家属意见优化服务 [6] - 公司协调居家护理 社区护理与机构护理关系 满足多层次需求 彰显保险为民属性 [9] - 通过标准化服务中心建设 失能评估体系完善 服务队伍专业化等措施 树立行业服务标杆 [4][6]
长护险深度报告:长护险有望催生万亿级护理需求,重点关注护理服务及设备租赁行业
华福证券· 2025-06-25 11:2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长护险有望催生万亿级护理需求,应重点关注护理服务及设备租赁行业 [2] - 对标美、日、德、法,国内长护险基金收入规模有望达1773 - 20130亿元 [3] - 预计2050年国内失能人群数量将达6200万人,相关护理需求约1.7万亿元,长护险作为核心支付方,亟待完善出台全国性制度 [4] - 顶层政策设计逐步加速,配套政策快速出台,全国性制度呼之欲出 [4] - 海外护理行业呈现五大特点,建议关注护理服务赛道和护理设备租赁赛道 [4] 各部分总结 长护险:顶层政策设计逐步加速,全国性制度呼之欲出 长期照护服务:需求规模庞大,长护险将成为核心支付力量 - 长期照护服务分为机构护理、社区护理、居家护理三大类,旨在维持和改善失能人口生理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4][8] - 失能发生率与年龄高度相关,2025年预计失能人群3400万人,2050年预计增至6200万人,护理需求将增至1.7万亿元 [8] 长护险:顶层政策设计逐步加速,全国性制度呼之欲出 - 长护险2016年启动试点,2020年试点扩大至49个城市,制度进一步明晰 [12] - 2021 -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表述为稳步推进+试点,2024年升级为推进建立,2025年进一步升级为加快建立 [12] 长护险:配套政策逐步完善,24年以来加速出台 - 2021年起国家医保局围绕多方面出台12项长护险制度配套细则,2024年以来出台节奏显著加快 [13][15] 长护险试点情况:基金覆盖人数及收支情况 - 2020 - 2023年长护险参保人数从1.08亿人增至1.83亿人,享受待遇人数从83.5万人增至134.3万人,2023年基金收入244亿元,支出119亿元 [18] - 目前长护险覆盖1.8亿人,累计260余万失能参保人享受待遇,基金支出超8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约30万个,拉动社会资本投入约600亿元 [18] 长护险试点情况梳理:筹资机制 - 试点城市筹资机制分为定额筹资、定比筹资、定比 + 定额筹资三类,分别有27个、10个、12个试点城市采用 [22] - 目前大部分城市长护险资金从医保基金划拨,后续预计形成独立筹资来源 [22] 长护险试点情况梳理:支付方式 - 试点城市支付方式分为包含服务补贴和现金补贴、仅有服务补贴两种,大部分城市不提供现金补贴 [27] 长护险试点情况梳理:覆盖人群 - 参保人群逐步扩大至城乡居民,49个国家试点城市和22个地方自行试点城市中,所有城市覆盖职工医保人群,39个城市同时覆盖居民医保人群 [31] 他山之石:对标海外,长护险有望成为万亿级别险种 美国护理行业拆分 - 2022年美国护理行业规模3865亿美元,占整体医疗费用比例8.7%,98 - 22年CAGR为4.9% [39] - 支出分为机构护理、社区护理、家庭护理、Medicaid HCBS Waier四大类 [42] 美国护理行业支付方拆分 - Medicaid为最大支付方,2022年支出规模1678亿美元,占行业整体支出43% [46] - Medicare 2022年支出规模897亿美元,占行业整体支出23%,增速最快 [46] 日本护理行业拆分 - 2021年日本护理行业规模11万亿日元,占整体医疗费用比例17.8%,10 - 21年CAGR为3.5% [47] - 支出分为机构护理、社区护理、家庭护理三大类 [49] 日本护理行业支付体系 - 日本2000年建立独立长护险制度,参保人群分为两类,筹资机制由政府财政和个人保费构成 [53][56] - 2021年长护险基金收入11.86万亿日元,支出11.51万亿日元,结余率2 - 3% [61] 德国护理行业拆分 - 2023年德国护理行业规模824亿欧元,占整体医疗费用比例16.5%,95 - 23年CAGR为5.7% [67] - 支出分为居家护理、机构/社区护理两大类 [70] 德国护理行业支付方拆分 - 德国1995年建立长护险制度,采取“社保为主,私保为辅”双元支付体系,长护险和自费各占约40%份额 [71] 德国护理行业支付体系 - 参保人群为强制参保,2023年法定长护险参保人数7430万人 [77] - 2023年法定长护险基金收入610.1亿欧元,支出592.3亿欧元,长期收支紧平衡 [85] 国内长护险收入规模测算 - 按当前筹资水平扩展至全体医保参保人,长护险收入预计1773亿元 [89] - 假设长护险收入占医保基金收入、卫生总费用、GDP比例达美、日、德、法平均水平,预计收入分别为6333、12959、20130亿元 [91][94][96] 海外护理行业有何特点?应重点关注什么细分领域? 海外上市护理行业公司一览 - 报告列出多个海外上市护理行业公司的主营、市值、收入、利润等指标 [102][104][106] 海外护理行业特点一:行业规模庞大,但集中度较低 - 海外护理行业规模庞大,但集中度较低 [110]
长护险有望催生万亿级市场需求,重视创新器械
2025-06-23 10:0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医药行业、创新药板块、创新器械领域、长期护理保险行业 - **公司**:信达控股、石药集团、华大智造、惠泰医疗、赛诺医疗、东阳光长江药、珍宝岛、佰仁医疗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创新药板块 - **观点**:短期调整后仍有上涨空间,建议关注龙头企业 [1][3] - **论据**:上周医药板块表现弱,因创新药回调,属正常现象,产业趋势未变,只是中短期涨幅快致市场预期高,调整一到两周后仍会上涨 [3] 创新器械领域 - **观点**:筹码结构良好,重点推荐华大智造、惠泰医疗和赛诺医疗 [1][4] - **论据**:赛诺医疗自膨支架是全球创新产品,预计 8 月底有审批结果;华大智造受 AI 医疗和创新器械双重催化有增长逻辑;惠泰医疗因福建电生理续约及 PCA 爆量有潜力 [1][4] 长期护理保险行业 - **观点**:潜力巨大,将催生投资机会,推动相关企业发展 [1][5] - **论据**:未来规模乐观估计达 2 万亿人民币,国内参保人数 1.8 亿,享受待遇人数 130 万,渗透率低,海外经验表明相关企业 ROE 和 ROIC 表现优秀 [1][2][8] 东阳光长江药 - **观点**:预计市值可达 450 - 500 亿港币,8 月数据催化及业务开发预期有望带来股价上涨 [1][6] - **论据**:港股聆讯已通过,下周可能发布股东大会通知并进行私有化换股投票 [6] 珍宝岛 - **观点**:有望释放积极信息 [1][6] - **论据**:雪莲通中标放量及参股子公司特瑞思 CD20 ADC 突破性疗法计划本周五调研 [1][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药监局 6 月 20 日发布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政策,重点支持机器人应用、高端医学影像设备、人工智能相关医疗器械、新型生物材料等领域,利好国产化率低的创新器械企业,提升相关公司审批效率和市场表现 [1][6] - 手术机器人领域值得关注,但发展面临医保局相关政策挑战,若医保局出台集采缓和等政策,创新器械行业将显著增长 [7] - 2025 年国内失能老人预计约 3400 万,一年护理支出约 2.2 万元,总规模约 7400 亿人民币;2050 年失能老人数量预计翻倍至 6400 万,总规模达 1.7 万亿人民币 [8] - 海外如日本、美国、法国等国护理行业上市公司股价涨幅显著,ROE 和 ROIC 表现优秀,为国内提供借鉴 [9] - 国内长护险基金规模短期内最可能达 1700 亿元,达美日德法平均水平可达 6300 亿元,按卫星总费用比例测算约 1.3 万亿元,按 GDP 比例计算可达 2 万亿元 [10]
德州|德州调整完善长期护理保险有关政策
大众日报· 2025-06-23 08:48
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调整 - 德州市自7月1日起调整长期护理保险政策 新增"社区护理"服务类型 原"医疗专护"和"机构护理"整合为"机构护理" 调整后服务类型变为"居家护理""社区护理""机构护理"三类 [1][2] - 居家护理服务标准提高 原则上每周上门服务频次不少于一次 [2] - 居家护理服务项目调整 新增"协助按摩腹部""肢体按摩/推拿"为必选项 必选项目数量由8项增至10项 同步调整"德康安护"套餐自选项数量 [4] 基金支付政策变化 - 居家护理重度失能人员生活照料补贴标准调整 参保职工由30元/日降至20元/日 参保居民由7元/日降至4元/日 [3] - 居家护理上门服务支付限额提高 参保职工从每人每月300元提高至600元 参保居民从每人每月300元提高至400元 [3] - 社区护理基金支付标准暂与居家护理一致 日支付限额40元 日照料时间不少于6小时 每月最高支付限额为参保职工600元 参保居民400元 [3] 服务模式与执行要求 - 未来将取消基本生活照料补贴模式 全部过渡为上门护理服务模式 [3] - 定点服务机构需在6月底前完成护理计划调整 [3] - 失能人员变更护理套餐需每月月底前申请 次月起按新套餐享受待遇 变更服务类型需完成备案后次月生效 [4]
健全照护制度 兜紧兜牢失能老人养老保障
四川日报· 2025-06-17 08:32
"推动养老服务扩容提质,兜紧兜牢失能老年人养老保障。"6月16日,在网上看到省委、省政府印 发的《关于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全面加强"一老一 小"工作作出系统谋划部署的消息后,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同养护院院长张营马上把消息转发给了同行。 《实施方案》公布后,引起网友热议。从《实施方案》的字里行间,大家读到了真金白银的政策支 持,也看到了养老服务扩容提质带来的发展空间。《实施方案》对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作出安排部署,针 对失能老年人这类群体有哪些考虑?失能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如何体现?专业的照护人员怎样稳定下来? 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民政厅相关负责人。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方案》 提出具体务实的改革措施。下一步,民政部门将立足四川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情况,坚持兜底 线、促普惠、提质量、补短板,积极构建具有四川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 据介绍,我省将进一步健全失能照护和救助供养制度,兜紧兜牢特困、低保、高龄、失能老年人的 养老保障。优化布局县级特困失能人员养护院,加大护理型床位建设和改造升级力度,对普通型床位和 护理型 ...
未来十年老年人口净增1亿,长护险全国铺开进入倒计时|长护险扩围探路
第一财经· 2025-06-12 20:26
长护险是一项购买服务的制度,关键在于提供服务的人,护理服务人员的短缺是长护险全国落地的重要制约因素。 未来十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从目前的3亿增加到4亿,与人口快速老龄化相伴的是失能照护需求剧增。这正在倒逼我 国长期护理保险(下称"长护险")制度试点扩面提速、走向全国。 国家医保局正在会同有关部门,以建立独立险种、制度覆盖全民、政策规范统一为基本目标,加快建立长护险制度。第一财经 了解到,目前全国统一的长护险制度出台已指日可待。国家推出顶层设计之后,也会留给地方一定的时间并根据地方实际情况 来推进落地。 "三最"挑战下的失能照护风险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人, 占全国人口的15.6%。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数量接近美国的总人口(3.41亿),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人口总量。 浙江财经大学教授戴卫东对第一财经表示,由于我国现在尚没有统一的失能评估标准,不同学者根据不同失能标准作出的失能 人口测算也 ...
山城上的守护者:中国大地保险重庆长护险为失能群体点亮希望
财富在线· 2025-06-11 12:50
2022年起全面覆盖全市各区县的城镇职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失能人群照护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不仅牵动着无数家庭的心 也对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切实为失能群体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作为国家首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 请跟随镜头 重庆自2019年启动长护险试点 一起见证重庆医保部门 在中国大地保险协同参与下 为失能人群带来的生活改变与温暖力量 "这份保险,是对爱人照护的肯定" 今年已54岁的黄兵,在2005年患上了血管畸形罕见症。医生说这辈子都站不起来了,多年来由他的爱人 一直悉心照顾。在了解长护险政策后,黄兵第一时间提交申请。中国大地保险工作人员上门给他精心介 绍,办理了居家护理申请,并进行了评估,很快就办理成功,成为长期护理险的第一批受益者。 "一份政策,温暖一座城" 在重庆,医保部门在中国大地保险的协助下,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纳入长护险定点护理机构,这种新 模式更好地为失能失智老人和家庭提供了保障。 "原来,政策真的就在身边" 温良国每天都会去养老院看望因脑梗卧床不起的爱人周爵华。最初,他对长护险政策持怀疑态度,直到 亲眼看到身边老人成功办理并享受到了,才真正放心尝试。在护理组长的协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