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搜索文档
【早知道】央行: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商务部:在大力提振消费等方面出台更多细化措施
搜狐财经· 2025-11-12 08:03
人民财讯11月12日电,【摘要】央行: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商务部:在大力提振消费等方面出 台更多细化措施。金融监管总局: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国家发改委: 鼓励地方按照中试特点,探索简化项目建设前置要件审批程序。抖音电商开展酒水虚假营销专项治理。 国内首条12寸硅光芯片流片平台投用。外交部:敦促欧盟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 境。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部长赖歇举行视频会谈。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要严 守农村宅基地管理法律政策底线红线,坚决落实"两个不允许"要求。 ...
工商银行嘉峪关分行:精准施策助企纾困服务实体共促发展
新浪财经· 2025-11-07 11:07
下一步,工商银行嘉峪关分行将继续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使命,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完善全流程风险管理机制,提升对房地产领 责任编辑:李靓 该房地产公司为该行存量房地产开发贷款客户,近年来受行业周期性下行、市场需求收缩等多重因素影响,项目推进缓慢,资金周转面临较大压力,贷款累计展期7次。面对复杂形势,该行坚决 协同发力,风险化解实现多方共赢 本次贷款本息的全额收回,是工商银行嘉峪关分行践行"金融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在长达多年的合作过程中,该行始终坚持将政策导向与企业实际相结合,既杜绝"一刀切"式抽贷压贷,也严 砥砺前行,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近日,嘉峪关某房地产有限公司全额归还其于2013年在工商银行嘉峪关分行申请的房地产开发贷款,该笔贷款的顺利结清,标志着该行在支持企业纾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多措并举,精准帮扶助力企业脱困 ...
潘功胜重磅发声,提出六个方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8 23:45
货币政策与执行成效 - 2025年以来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5月份推出新的一揽子措施,包括进一步降准、降息,并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对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的支持力度 [4] - 2025年9月末,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1.8%、22.9%、11.2%、58.2%、12.9%,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超600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约1.4万亿元 [4] - 下一步将执行好已出台政策措施,持续释放政策效能,研究储备新举措,综合运用多种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5]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点方向 - 建立金融"五篇大文章"政策框架、统计制度和工作机制,设立债券市场"科技板",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调增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 [4] - 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健全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科技板" [5] - 加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指导金融机构提升专业化精细化服务能力,继续聚焦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重点方向,强化政策协同 [5] 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 - 人民币成为我国第一大跨境收付币种、全球前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支付货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位列第三 [7] - 多渠道、广覆盖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基本建成,包括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商业银行行内系统、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及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 [7] - 下一步将稳步推进金融服务业和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稳慎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支持海南自贸港发展 [8] 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 - 2025年4月全球金融市场大幅震荡,我国探索丰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中央汇金公司"类平准基金"作用,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10] - 2025年9月末,全国融资平台数量、存量经营性金融债务规模较2023年3月末分别下降71%、62%,风险明显缓释 [10] - 下一步将继续做好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化债工作,支持其市场化转型,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 [11]
【金融街发布】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大力整治金融机构无序非理性竞争 不断增强监管质效
新华财经· 2025-10-28 21:17
货币政策执行 - 2025年以来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5月份推出新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包括进一步降准和降息 [1] - 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的力度,并优化支持资本市场的两项货币政策工具 [1] - 流动性保持充裕,社会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 [1] 金融市场运行与稳定 - 2025年4月全球金融市场大幅震荡,我国金融市场受到高强度冲击 [1] - 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探索丰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中央汇金公司"类平准基金"作用以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1] - 金融市场预期明显改善,信心大幅提升 [1]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2025年9月末,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1.8%、22.9%、11.2%、58.2%、12.9%,增速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 [2] - 超600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约1.4万亿元 [2] - 金融支持重点聚焦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领域 [3] 金融改革与对外开放 - 多渠道、广覆盖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基本建成 [2] - 人民币成为我国第一大跨境收付币种、全球前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支付货币,在SDR货币篮子中权重位列第三 [2] - 稳步推进金融服务业和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稳慎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4] 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 - 2025年9月末,全国融资平台数量、存量经营性金融债务规模较2023年3月末分别下降71%和62%,风险明显缓释 [2] - 综合运用兼并重组、市场退出等方式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 [2] - 继续做好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化债工作,支持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并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评估 [4][5] 未来工作方向 - 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相匹配 [3] - 大力整治金融机构无序非理性竞争,加强金融监管协同,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3] - 加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指导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专业化精细化能力和水平 [3]
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
第一财经· 2025-10-28 20:38
货币政策执行与效果 - 2024年11月以来实施一揽子较大力度的货币政策措施,2025年5月进一步降准降息并推出新措施 [3] - 2025年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7%,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同比增长8.4% [3] - 2025年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4%,社会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 [3] 金融业运行与监管 - 2025年9月末金融业机构总资产超520万亿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5.36%,不良贷款率1.52% [4] - 2024年11月至2025年9月,上证综指累计上涨18.4%,2025年10月突破3900点创10年来新高 [5] - 2025年8月以来沪深股票日均成交额约2.3万亿元,大幅高于去年同期约7000亿元的水平 [5] - 2024年11月以来金融监管部门处罚责任主体或机构超8000家次,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处罚1978人(家)次 [5]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 2024年11月至2025年9月,A股共98家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融资918亿元,其中86%为民营企业 [6] - 同期上市公司再融资9968亿元,相当于前两年总和 [6] - 2025年9月末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1.8%、22.9%、11.2%、58.2%、12.9% [6] - 超600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约1.4万亿元 [6] 金融改革与对外开放 - 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成功定向增发5200亿元用于补充资本金 [7] - 人民币成为我国第一大跨境收付币种、全球前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支付货币 [8] - 2025年9月末外汇储备规模3.3万亿美元,较2024年11月末增加728亿美元 [8]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 2025年9月末全国融资平台数量、存量经营性金融债务规模较2023年3月末分别下降71%、62% [9] - 通过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新增贷款2.2万亿元 [9]
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
中国基金报· 2025-10-28 19:49
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 2024年9月后出台一揽子较大力度货币政策措施,2025年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5月进一步降准降息并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支持力度 [4] - 2025年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7%,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同比增长8.4% [4] - 2025年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4%,社会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 [4] 金融业运行和监管 - 2025年9月末金融业机构总资产超520万亿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5.36%,不良贷款率1.52% [5] - 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86%,证券公司平均风险覆盖率295%,期货公司平均风险覆盖率226% [5] - 2024年11月至2025年9月上证综指累计上涨18.4%,2025年10月突破3900点创10年新高 [5] - 2025年8月以来沪深股票日均成交额约2.3万亿元,大幅高于去年同期日均约7000亿元水平 [5] - 2024年11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处罚责任主体1978人(家)次,金融监管总局处罚银行保险机构4127家次 [6] - 中国证监会处罚责任主体1423人(家)次,国家外汇局查处外汇违法违规案件959起 [6]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 2024年11月至2025年9月A股98家企业IPO融资918亿元,其中86%为民营企业,92%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7] - 同期上市公司再融资9968亿元,相当于前两年总和 [7] - 2025年9月末科技产业贷款同比增长11.8%,绿色金融贷款增长22.9%,普惠金融贷款增长11.2% [7] - 养老金融贷款增长58.2%,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增长12.9%,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7] - 超600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约1.4万亿元 [7] 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 - 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成功定向增发5200亿元用于补充资本金 [8] - 人民币成为我国第一大跨境收付币种、全球前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支付货币 [9] - 2025年9月末外汇储备规模3.3万亿美元,较2024年11月末增加728亿美元 [9]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 2025年9月末全国融资平台数量较2023年3月末下降71%,存量经营性金融债务规模下降62% [10] - 通过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机制新增贷款2.2万亿元 [10]
潘功胜: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证券时报网· 2025-10-28 19:32
金融风险防范 -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1] - 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评估 [1] - 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筑牢金融安全网 [1] 融资平台与房地产 - 继续做好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化债工作,支持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 [1] - 继续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完善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融资制度 [1] 金融机构改革与资本市场 - 继续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完善中小金融机构功能定位和治理机制 [1] - 巩固资本市场向好势头,健全稳市机制 [1]
国务院报告:金融机构经营和监管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
智通财经网· 2025-10-28 19:24
金融机构经营与监管指标 - 2025年9月末金融业机构总资产超过520万亿元[1][8] -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5.36%,不良贷款率为1.52%[1][8] - 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86%[1][8] - 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平均风险覆盖率分别为295%和226%,均显著高于监管标准[1][8] 资本市场表现与融资活动 - 2024年11月至2025年9月,A股市场98家企业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融资918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占比86%,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比92%[1][9] - 同期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达9968亿元,相当于前两年总和[1][9] - 上证综指累计上涨18.4%,2025年10月突破3900点,创10年来新高[8] - 8月以来沪深股票日均成交额约2.3万亿元,大幅高于去年同期约7000亿元的水平[8] 货币政策与金融环境 - 2025年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同比分别增长8.7%和8.4%[7] - 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4%,社会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7]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保持在1.75%至1.85%左右,扭转了2024年单边较快下行的趋势[8] 重点领域信贷增长 - 2025年9月末,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1.8%、22.9%、11.2%、58.2%和12.9%,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2][9] - 超过600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约1.4万亿元[2][9] 金融改革与开放 - 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成功定向增发5200亿元用于补充资本金[10] - 人民币成为我国第一大跨境收付币种、全球前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支付货币[11] - 2025年9月末外汇储备规模3.3万亿美元,较2024年11月末增加728亿美元[11] 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 - 2025年9月末,全国融资平台数量、存量经营性金融债务规模较2023年3月末分别下降71%和62%[12] - 指导商业银行通过“白名单”机制新增房地产贷款2.2万亿元[12]
国务院重磅报告,明确下阶段金融工作6大重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7 16:55
货币政策方向 - 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3][5] - 中国人民银行于10月27日开展9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连续三个月维持较高规模流动性投放 [5] - 10月央行通过逆回购、MLF等工具向银行体系注入中期流动性,加量规模连续三个月处于6000亿元较高水平 [6] 金融监管与风险管理 -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不断增强监管质效 [3][8]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大型银行强调坚守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的原则 [9] -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稳步抬升,不良贷款率降至1.49%,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11.97% [14]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点方向,着力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3][11] - 2024年11月至2025年9月,A股98家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融资918亿元,其中92%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11] - 截至2025年9月末,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1.8%、22.9%、11.2%、58.2%、12.9%,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11] 金融供给侧改革与银行举措 - 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11] - 建设银行提出体系化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全力支持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1][12] - 农业银行明确坚持金融服务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优先增加县域农村金融供给 [12] 金融开放与国际竞争 - 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3][14] - 中国银行提出加快提升全球布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助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15] - 建设银行强调深化本外币一体化经营,持续增强参与国际竞争能力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