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园区
搜索文档
霍普股份签订5亿元储能系统采购合同
证券时报· 2025-11-05 01:36
霍普股份主营业务分为建筑设计及建筑绿能两大板块。其中,建筑设计提供从咨询规划、方案设计到工 程实施的全流程专业服务;建筑绿能板块专注于分布式新能源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和资源聚合,并通 过虚拟电厂、源网荷储等技术,为客户量身定制零碳工厂、零碳园区一体化解决方案,涉及光伏、储 能、充电桩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霍普股份建筑绿能板块业务规模逐年提升,2025年上半年录得营收2080.39万元,同比大增 256.89%,占总营收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1.91%提升至40.69%。板块毛利率为56.79%,同比提升1个百分 点。 今年以来,霍普股份屡获储能大单。7月,公司全资子公司天津嘉晖作为牵头方,与中建八局新型建造 工程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中标"阆苑新能源200MW/400MWh共享储能示范项目(EPC)",中标金额4.49 亿元;同月,天津嘉晖作为牵头方,与楚能电力、鸿源电力组成联合体,中标通渭易恒新 50MW/200MWh独立储能电站示范项目总承包(EPC),中标金额为1.59亿元;10月末,全资子公司霍普 数智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甘肃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签订《敦煌国昇南都200MW/800MWh独立储能示 范项目储能 ...
全资子公司签订5亿元储能系统采购合同 霍普股份加码建筑绿能业务板块
证券时报网· 2025-11-04 19:31
11月4日晚间,霍普股份(301024)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霍普数智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以下 简称"霍普数智")与南京四象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四象")签订《储能系统采购合 同》,合同价款为5亿元(含税)。 按照约定,本次合同设备交货期为2026年4月1日至2026年4月30日, 南京四象将按施工现场要求,分批 次将货物运输到施工现场指定地点。 今年以来,霍普股份屡获储能大单。7月,公司全资子公司天津嘉晖作为牵头方,与中建八局新型建造 工程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中标"阆苑新能源200MW/400MWh共享储能示范项目(EPC)",中标金额 4.49亿元;同月,天津嘉晖作为牵头方,与楚能电力、鸿源电力组成联合体,中标通渭易恒新 50MW/200MWh独立储能电站示范项目总承包(EPC),中标金额为1.59亿元;10月末,全资子公司霍 普数智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甘肃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签订《敦煌国昇南都200MW/800MWh独立储能 示范项目储能系统采购合同》,合同金额为5.2亿元。 业绩方面,今年前三季度,霍普股份实现营收7801.32万元,同比下降1.54%;净利润-3148.15万元,亏 损 ...
关于举办绿电直连及零碳园区创建研讨培训的通知丨系列培训
中国能源报· 2025-11-04 17:08
关于举办绿电直连及零碳园区创建研讨培训的通知 三、培训对象 各企事业单位: 工业园区是能源利用低碳化转型和绿色电力消费的重要载体。《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 的通知》,明确了零碳园区的建设条件、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组织方式等一系列内 容。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指出,"十五五"时期,力争建成100个左右国家级零碳园区。 各省区纷纷组织申报国家级零碳园区并推动省级零碳园区建设。在政策推动下,零碳园 区已从"概念"逐步走向项目落地。 此外,国家明确加快提升重点用能单位和行业的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在有条件的地区分 类分档打造一批高比例消费绿色电力的绿电工厂、绿电园区等,鼓励其实现100%绿色 电力消费。《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鼓励出口外向型企业 利用周边新能源资源探索开展存量负荷绿电直连,云南、河北、陕西、山东等地陆续出 台绿电直连实施方案。 为了帮助各企事业单位了解绿电直连最新政策、物理落地路径、项目规划思路及其与企 业园区用电结合方式、零碳园区标准体系以及零碳园区创建评估标准,《中国能源报》 社特举办绿电直连及零碳园区创建研讨培训,培训完后发放《中国能源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绿电直连及 ...
中国资环畅通回收链条——下足资源循环利用“绣花功夫”
经济日报· 2025-11-04 06:37
公司业务与战略布局 -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于2024年10月在天津成立,是循环经济领域的“国家队” [1] - 公司依托资环绿投、资环电池、资环机动车、资环塑料等子公司,围绕产业基地建设、绿色能源服务、民生网络覆盖等领域发力 [1] - 公司正加快循环利用产业布局,既覆盖废钢铁、废电子电器等传统领域,也瞄准废旧动力电池、退役新能源器件等新领域 [8] 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 基地位于天津港保税区,占地面积26.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致力于建成国际领先的“零碳园区” [2] - 园区内投运动力电池生产线、绿色分拣中心、资源循环大数据中心等,构建从绿色分拣到梯级利用、再生循环的完整链条 [2] - 园区内的动力电池生产线年产能预计10GWh,可覆盖近3万辆电动重卡及工程机械的电池需求 [2] - 园区内建设业内领先的绿色综合分拣中心,设有涉密涉敏载体销毁、涉密涉敏办公设备拆解两条智能化生产线 [3] 电池循环利用与技术创新 - 退役动力电池经检测后可投入其他场景再利用,电池拆解后镍、钴、锰回收率达99.6%,锂回收率达91% [3] - 公司创新电动自行车换电商业模式,构建“电池合规+运营可控+低碳环保+定向回收”的闭环路径 [4] - 换电项目以电池数据中心赋能运营,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 [4] - 预计未来10年内,电动自行车换电模式将形成10GWh的电池换电循环利用产业,并拓展至电动重卡、电动船等场景 [5] 电子产品回收与数据安全 - 公司搭建手机安全回收绿色供应链平台,服务覆盖32个重点城市,融合线上小程序与线下回收一体机 [6] - “十四五”时期,中国手机闲置总量预计达到60亿部,公司启动手机安全回收处置专项行动 [6] - 平台旨在打造全国性电子产品安全回收、隐私销毁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网络 [6] 再生钢铁资源平台 - 公司通过链金公司打造全国性再生钢铁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平台用户超8万个,交易量突破8000万吨,交易金额超2000亿元 [7] - 公司布局34个中心基地和335个卫星基地,初步形成覆盖全国的基地回收网络 [7] - 拆解一艘普通货船可回收70%至80%再生钢铁,每吨再生料可节约铁矿石约1.7吨,节约能源约350千克标准煤,减少1.6吨二氧化碳排放 [6][7] 国际合作与资源拓展 - 公司深化国际合作,融入“一带一路”,今年8月成功完成我国首批40吨进口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通关业务 [8] - 再生黑粉的进口将助力降低对原矿的过度依赖,促进减排降碳和生态保护 [8]
下足资源循环利用“绣花功夫”
经济日报· 2025-11-04 06:11
公司业务与战略布局 - 公司作为循环经济领域的“国家队”,通过旗下多家子公司在天津先行先试,围绕产业基地建设、绿色能源服务、民生网络覆盖等领域发力,致力于打造资源循环利用的样板工程和可复制路径 [1] - 公司首个跨领域、多链条资源循环利用标杆园区在天津港保税区落地,该示范基地占地面积26.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致力于建成国际领先的“零碳园区” [2] - 公司业务布局广泛,既覆盖废钢铁、废电子电器、废有色金属等传统领域,也瞄准废旧动力电池、退役新能源器件、报废机动车拆解等新领域,推动资源循环利用链条畅通 [8] 动力电池循环利用 - 公司旗下自动化柔性电池生产线年产能预计可达10GWh,可覆盖近3万辆电动重卡及工程机械的电池需求 [1][2] - 通过先进工艺,电池拆解后镍、钴、锰回收率达99.6%,锂回收率达91%,金属元素可再次供给电池制造,形成资源闭环 [3] - 预计未来10年内,公司的电动自行车换电模式将形成10GWh的电池换电循环利用产业,并计划拓展至电动重卡、电动船等多元化场景 [5] 电动自行车换电服务 - 公司创新商业模式,在天津推出电动自行车换电示范项目,构建“电池合规+运营可控+低碳环保+定向回收”的闭环路径,用户换电过程不到一分钟 [4] - 项目以电池数据中心赋能运营管理,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对换电柜和电池进行24小时监控,确保电池运营安全 [4] - 项目已吸引电动自行车制造行业头部企业及电池循环利用领域优秀企业加入,组成全产业链生态联盟 [5] 电子电器与废钢资源化 - 针对“十四五”时期预计60亿部的手机闲置量,公司搭建手机安全回收绿色供应链平台,服务覆盖32个重点城市,通过线上小程序与线下回收一体机融合提升回收效率 [6] - 在废钢处理领域,公司通过先进加工设备可在两小时内将废钢原料加工为合格产品,每吨再生料可节约铁矿石约1.7吨,节约能源约350千克标准煤,减少1.6吨二氧化碳排放 [7] - 公司打造的再生钢铁资源交易服务平台用户超8万个,平台交易量突破8000万吨,交易金额超2000亿元,并布局有34个中心基地和335个卫星基地形成全国回收网络 [7] 国际合作与原料供应 - 公司深化国际合作,成功完成我国首批40吨进口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通关业务,有助于降低对原矿的依赖,促进减排降碳 [8]
下一个五年,力争建成100个左右零碳园区
中国能源报· 2025-11-03 14:03
零碳园区政策与目标 - 国家层面明确部署零碳园区建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政府工作报告亦作出明确部署 [4] - “十五五”时期,力争建成100个左右国家级零碳园区,为绿色低碳产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 [1][3] -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首次从国家层面提供系统性指引,标志着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4] 零碳园区的定义与意义 - 零碳园区是指通过规划、设计、技术、管理等方式,使园区内生产生活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近零”水平,并具备进一步达到“净零”条件的园区 [4] - 园区是需求侧资源协同的“试验田”,能以低碳方式实现能源供应与需求的实时匹配,直接降低整体能耗与碳排放,并为电网提供灵活性服务 [4] - 构建低成本、低碳的能源供给模式,能够促进东西部地区能源与产业的优势互补,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5] 零碳园区的战略价值 - 在产品层面,通过降低产品碳足迹,有效帮助企业突破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国际贸易壁垒 [5] - 在企业层面,依托绿电直连和大比例绿电应用,助力企业实现RE100目标及供应链碳中和要求,显著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5] - 在园区层面,构建绿色电力成本洼地,将绿电资源从商品属性转变为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石,实现从“卖绿电”到“引产业”的转变,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5] 零碳园区建设面临的挑战 - 当前存在将零碳园区简单等同于“风光+储能”项目的认知误区,部分地区出现“挂牌子、戴帽子”的现象,可能导致建设“脱实向虚” [7] - 首要挑战是绿色能源的稳定供给,需实现分布式与集中式清洁能源的高效协同,满足企业对电能质量的严格要求 [7][8] - 园区产业布局需要与能源结构实现精准匹配,不同产业对电能质量和碳排放特征需求各异,需做好产业规划与能源规划的统筹 [7] 推进零碳园区建设的路径 - 园区需准确核算碳排放来源,识别主要排放企业与能源类型,系统规划重点方向,并按照经济性和减排潜力优先排序减排项目 [10] - 需建立“园区主导、企业实施、电网支撑、第三方服务”的多元协作模式,形成推进合力 [10] - 推进策略是通过典型地区、典型行业开展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再向全国和全行业推广 [10] 因地制宜的实施策略 - 国家将根据产业代表性、综合示范性、碳减排潜力等因素确定首批国家级零碳园区名单,在政策、体制机制、重大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 [11] - 各地区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发展阶段,科学确定建设路径和方式,避免盲目决策、贪大求全 [11] - 例如,国家级园区要求清洁能源占比超过90%,而某些省级标准可能在50%—60%,体现了对不同地区差异的考量 [11]
推动西部地区算力设施布局,前三季度可再生能源装机yoy+47.7%
国投证券· 2025-11-02 19: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领先大市-A [5] - 评级状态:维持评级 [5] 报告核心观点 - 推动算力设施向西部绿电富集区集群布局,以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为重点优化建设 [3][43] - 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3.10亿千瓦,同比增长47.7%,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21.98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59.1% [3][45] - “十五五”规划力争建成100个国家级零碳园区,绿色低碳产业规模目标从11万亿元翻一番至20万亿元左右 [11][48] - 火电盈利改善核心驱动力在于燃煤成本同比下降,储能需求在配比和时长提升驱动下呈现高增长,虚拟电厂迎来发展良机 [12][52] 行情回顾总结 - 10月17日-10月31日,上证指数上涨0.98%,创业板指数上涨4.94% [1][17] - 公用事业指数上涨0.68%,跑输上证综指0.3个百分点;环保指数上涨0.65%,跑输上证综指0.33个百分点 [1][17] - 环保子行业中,环境综合治理板块上涨6.47%,大气治理板块上涨3.37%;公用事业子行业中,火力发电板块上涨4.6% [19] 市场信息跟踪总结 - 电价跟踪:2025年11月江苏集中竞价成交电价355.95元/MWh,较标杆电价下浮8.96%,环比上升4.45%;2025年10月广东月度中长期交易综合价372元/MWh,较标杆电价下浮4.86%,环比下降0.08% [10][30] - 动力煤价格跟踪:截至2025/10/29,环渤海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报收685元/吨,较2025/10/15上涨5元/吨 [10][32] - 天然气价格跟踪:截至2025/10/30,荷兰TTF天然气期货价格报收32欧元/万亿瓦小时,较2025/10/16下降1.84%;中国LNG到岸价报收11美元/百万英热,较2025/10/16上涨0.68% [10][34] 行业动态总结 - 国家发改委推进算力设施绿色低碳发展,优化“东数西算”布局,严格新上项目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 [3][43] - 前三季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8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5%,约占全部发电量四成;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合计1.7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3% [45][46] - 江苏扬州市虚拟电厂正式上线,为江苏省首个地方平台企业与国网系统合作的市级虚拟电厂项目 [47] - 内蒙古对零碳园区内符合条件的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予以资金支持,推动零碳工厂建设 [50] 投资组合及建议总结 - 火电:关注对煤价弹性大的行业龙头,如华能国际、华电国际、建投能源等 [12] - 水电:来水改善Q4展望积极,关注长江电力、川投能源等 [12] - 绿电:关注独立储能主线(西子洁能、林洋能源等)和虚拟电厂主线(合康新能、国能日新等) [12] - 环保:关注清洁能源非电利用领域具备先发优势的企业(嘉澳环保、海新能科等)及化债主线(武汉控股、侨银股份等) [13][53]
中国—东盟绿色能源转型与零碳园区能力建设培训圆满收官
中国能源报· 2025-10-31 21:09
10月24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中国能源报等相关机构支持的首届"中国—东盟绿色能源转型与 零碳园区能力建设培训"在苏州圆满收官。此次培训以"携手推进区域能源转型,共建绿色低碳未 来"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老挝、缅甸等8个 东盟国家能源电力、工业贸易主管部门、国家电力公司、电力研究院及园区产业企业的代表,共同 探讨绿色能源发展与零碳园区建设的创新路径。 为期五天的培训以政策研讨、专题授课、互动研学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旨在推动中国与 东盟国家在绿色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务实合作,搭建跨国能源对话与能力建设 平台。 凝聚共识,共面绿色转型挑战 10月20日,培训在上海正式开营。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出席开营仪式并致辞。 他指出,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能源转型已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中国始终将绿色低碳 转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近年来在能源结构优化、技术创新与园区低碳化方面积累了丰富 经验。 孙正运强调,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方面拥有天然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空 间。本次培训以"零碳园区"为切入点,旨在搭建互 ...
工信部:计划到2030年绿色工厂产值占比提高至40%
中国能源报· 2025-10-31 16:05
绿色制造政策目标与规划 - 实施绿色工厂提质扩面计划,目标到2030年将国家、省、市各级绿色工厂产值占比提高到40% [1] - 开展绿色供应链提升行动,推动高新区、工业园区绿色转型,并积极培育建设一批零碳园区 [1] - 加快产品设计、制造、使用、回收、循环利用等全链条的绿色转型升级 [1] 绿色制造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已累计创建451家绿色设计企业,开发推广绿色产品超过4万个 [2] - 累计培育国家绿色工厂6430家、绿色工业园区491家 [2] - 国家绿色工厂产值占比已超过20% [2] 绿色贸易拓展举措 - 推动外贸企业开展绿色设计和生产,加速产业绿色转型,为拓展绿色贸易注入新动能 [1] - 引导企业开展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提升产品附加值以获得“绿色溢价”,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 [1]
工信部:计划2030年国家、省、市各级绿色工厂产值占比达到40%
新华财经· 2025-10-31 14:36
绿色工厂发展目标 - 工信部计划到2030年将国家、省、市各级绿色工厂产值占比提高到40% [1] - 将实施绿色工厂提质扩面计划,加快从标杆引领向更大规模推广转变 [1] - 引导绿色工厂深挖节能降碳潜力,培育一批零碳工厂 [1] 全链条绿色转型升级 - 将从源头推行绿色设计,应用轻量化、无害化、长寿命、易回收的绿色设计理念 [1] - 重点面向电子、汽车等行业开发推广绿色家电、绿色建材、绿色装备等绿色产品 [1] -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装备等绿色产业 [1] 供应链与工业园区绿色转型 - 开展绿色供应链提升行动,推动大型企业通过绿色采购等倾斜政策提高供应商中绿色工厂企业比重 [1] - 实施绿色工业园区提升计划,推动高新区、工业园区绿色转型 [1] - 积极培育建设一批零碳园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