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EMS
icon
搜索文档
意法半导体 9.5 亿美元收购恩智浦 MEMS 传感器业务
搜狐财经· 2025-07-25 14:49
意法半导体和恩智浦已签订最终交易协议,购买价格最高达 9.5 亿美元现金,其中包括 9 亿美元的预付 款和 5000 万美元的技术达标奖励金。交易资金来自现有流动资金,需满足包括监管审批在内的常规交 割条件,预计于 2026 年上半年完成。 意法半导体 2025 年第二季度实现净营收 27.7 亿美元(现汇率约合 198.17 亿元人民币),毛利率 33.5%,营业亏损 1.33 亿美元(现汇率约合 9.51 亿元人民币),净亏损 9700 万美元(现汇率约合 6.94 亿元人民币)。 意法半导体表示,将凭借其创新路线图,在快速扩张的汽车 MEMS 市场中深化与汽车一级供应商的客 户关系,以 MEMS 技术推动汽车安全、电气化和自动化、以及车辆网等高级功能发展,为未来的营收 增长铺平道路。 意法半导体表示,该公司和恩智浦的 MEMS 业务在技术和产品组合上高度互补,合并后的产品线将在 汽车、工业和消费等终端市场实现良好平衡。恩智浦的 MEMS 业务在 2024 年实现约 3 亿美元(现汇率 约合 21.46 亿元人民币)的收入,毛利率和营业利润率将显著提升意法半导体盈利水平。 IT之家 7 月 25 日消息, ...
9.5亿美元!ST收购恩智浦MEMS传感器业务
芯世相· 2025-07-25 10:30
恩智浦MEMS传感器业务的主要目标是被动(安全气囊)和主动(车辆动力学)车载安全传感器 和监控传感器(胎压监测系统[TPMS]、发动机管理、舒适性和安全性)。该公司还提供一系列工 业压力计和加速度计。此次收购将加强意法半导体的知识产权(IP)、技术、产品和研发团队,在 汽车安全应用方面拥有先进的专业知识,加强其MEMS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和路线图。 芯片超人 组织的 德国商务考察活动 正在招募! 9 月 4 日至 9 月 14 日 , 实地走访德国五个城市,重点聚焦 全球两大顶级展会 , 带大家一起走进欧洲电子产业最前沿! 点击上图查看活动详情,或联系客服咨询:ICSuperman88。 意法半导体(ST)于2025年7月24日(瑞士时间)宣布,将收购恩智浦半导体(NXP)的MEMS 传感器业务。收购价格最高为9.5亿美元现金(其中9亿美元为预付,5000万美元与实现技术里程 碑挂钩),在监管部门批准等因素影响下,交易预计将于 2026年上半年 完成。 收购销售额达 3 亿美元的业务,专注于汽车应用 汽车 MEMS 惯性传感器的增长速度预计将快于整个 MEMS 市场。将被收购的恩智浦MEMS传感 器业在2024 ...
ST十多年来首次亏损,创下单日最大跌幅,收购恩智浦MEMS业务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25 09:44
意法半导体第二季度业绩 - 公司第二季度出现十多年来首次亏损,营业亏损1.33亿美元,低于分析师预期的5620万美元平均利润 [2] - 亏损主要由于1.9亿美元的重组和减值成本,若不计入这些费用,利润将达到5700万美元,符合市场预期 [2] - 股价单日下跌16.6%,创下最大单日跌幅 [2] - 第二季度营收从上一季度的25.2亿美元增至27.6亿美元,高于预期的27.1亿美元 [3] - 预计第三季度营收将达到31.7亿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31亿美元 [3] 公司经营状况与挑战 - 公司严重依赖内部制造,约80%销售额来自自有工厂,在市场放缓时面临工厂利用率低和员工成本高的问题 [2] - 与竞争对手英飞凌和恩智浦相比,公司采用更多合同制造 [2] - 汽车、工业和消费芯片市场需求低迷,库存高企和地缘政治动荡导致销售下滑 [2] - 公司去年启动成本削减计划,预计到2027年节省数亿美元,包括在法国和意大利裁员5000人 [4] - 法国和意大利政府共持有公司27.5%股份,裁员计划引发两国政府争执 [4] MEMS传感器业务收购 - 公司计划以9.5亿美元现金收购恩智浦MEMS传感器业务,包括9亿美元预付款和5000万美元技术里程碑付款 [7] - 收购将增强公司在汽车、工业和消费应用领域的传感器市场地位 [6] - 被收购业务主要针对汽车安全传感器,包括安全气囊、车辆动力学和胎压监测系统等 [6] - 预计2024年该业务将创造约3亿美元收入,提升公司毛利率和营业利润率 [7] - 交易预计2026年上半年完成,需获得监管部门批准 [7] 行业前景与公司展望 - 公司CEO对今年剩余时间持乐观态度,预计第四季度预订量将环比增长 [3] - 分析师认为更强劲的销售趋势可能使公司实现全年收入增长,但美国贸易关税可能带来不确定性 [3] - 6月份公司已观察到市场需求增加的早期迹象 [3] - MEMS技术为安全、电气化、自动化和联网汽车提供先进功能,预计汽车MEMS惯性传感器市场增速将超过整体MEMS市场 [7]
上海又一半导体巨头将“倒下”?
是说芯语· 2025-07-15 09:43
公司现状与传闻 - 深迪半导体进入重组阶段 创始人邹波已离开公司 资本入住重组进展不顺利 [1] - 截至2025年7月 公司拖欠社保工资长达一年 [1] - 2018年估值曾达400亿元 获华为哈勃 比亚迪 惠友资本等战略投资 [1] 公司背景与业务 - 成立于2008年8月 总部位于浙江绍兴柯桥经济技术开发区 创始人为留美人员邹波 [2] - 国内首家研发商用消费级和汽车级MEMS陀螺仪惯性传感器的企业 [2] - 核心产品包括MEMS陀螺仪 加速度计 磁传感器及六轴惯性测量单元(IMU) [2] - 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智能手机 平板 TWS耳机) 汽车电子(智能驾舱 车载导航) 智能家居 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2][3] 技术实力与行业地位 - 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MEMS工艺和集成技术 [2] - 2019年新一代六轴IMU获"中国芯"优秀技术创新产品称号 被称为"中国第一动芯" [3] - 产品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 毛利率偏低 难以冲击高端市场 [3] - 在汽车领域 六轴IMU可与GNSS系统协同工作 提升定位精度 潜在应用于自动驾驶系统 [3]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公司培养了大量MEMS人才 这些人才正投身本土MEMS产业 [4] - 人形机器人 无人驾驶等新兴市场对MEMS传感器需求快速增长 [4] - 创始人曾表达推动中国MEMS技术站上行业巅峰的愿景 但强调产品竞争力是关键 [3]
新股速递| 歌尔微,聚焦智能传感器,果链依赖未愈,弃A转港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7-14 11:59
公司概况 - 歌尔微电子成立于2017年10月,是歌尔股份旗下专注MEMS器件及微系统模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母公司歌尔股份为A股上市公司(市值790亿元)[1] - 公司获青岛微电子、中信建投、中金资本等机构投资,2025年1月20日递表港交所,保荐机构包括中金、中信建投、招银国际、UBS[1] - 赴港上市目的为加大研发投入(特别是芯片领域)和拓展市场份额[1] 产品与市场地位 - 产品矩阵分为传感器(24年前三季度营收占比77%)、SiP(17.9%)、传感交互模块(4.8%)三大类[3][4] - 传感器领域:全球第四大供应商,声学传感器市占率29.4%(全球第一),覆盖全球前九大手机厂商,累计出货超40亿颗[3] - SiP产品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耳机等设备,传感交互模块全球市占1.6%(中国第一)[3][4] - 开发智能传感交互平台UniSense,覆盖材料研发至系统设计全产业链环节[4] 客户结构 - 全球113家直销客户,包括苹果(24年前三季度贡献营收61.8%)、歌尔股份(7.8%)、荣耀、小米、Meta、微软等[2][7] - 汽车领域客户包括蔚来ET9、法雷奥,智能触控面板已上车[7]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2年31.2亿元(-6.78%)、23年30.0亿元(-3.85%)、24年前三季度32.7亿元(+52.17%)[9][10] - 毛利率:22年18.5%、23年17.2%、24年前三季度19.4%,低于瑞声科技(22.1%)和敏芯股份(24.2%)[10][11] - 经调整净利润:22年3.8亿元、23年2.5亿元、24年前三季度2.8亿元,净利率持续下滑[11] - 经营现金流:22年6.9亿元、23年6.0亿元、24年前三季度-0.26亿元,账上现金20.5亿元[12] 研发与运营 - 研发人员746名(占比26%),持有1800项专利(704项发明专利),研发投入24年前三季度2.239亿元(+20.8%)[13] - 存货周转天数从22年116天降至24年前三季度69.6天,反映消费电子需求复苏[14][15] 风险因素 - 供应商集中:CR5供应商占比71.9%,芯片主要依赖英飞凌(采购占比55.7%)[16][17] - 客户集中:苹果收入占比61.8%,CR5客户占比79.9%[20] - 关联交易:母公司歌尔股份为第二大客户,应收款中关联方金额扩大至24年前三季度1.06亿元[22] - 消费电子周期: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降12%,24年增7%但25Q1增速放缓至0.2%[29] - 产能利用:潍坊、荣成、越南厂利用率超83%,青岛厂仅48.6%(因SiP研发占用产能)[28]
重磅!深迪半导体强势重组!
是说芯语· 2025-07-14 11:45
公司股权变更与融资 - 公司股东新增比亚迪股份、深圳市创启开盈创业投资合伙企业、绍兴市柯桥区智城数智五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等 [1] - 公司注册资本由约1707.24万美元增至约1825.83万美元,增幅超6.94% [1] - 比亚迪对公司的出资金额及持股比例未公开,但交易谈判已持续一年 [3] - 公司此前已完成13轮融资,吸引22家外部机构股东,包括哈勃投资、深创投、浙江联利资本、中芯聚源等 [4] - 2021年8月完成1.2亿元E轮融资(哈勃投资领投),2015年完成超2亿元C轮融资,2011年B轮融资获深创投2000万元出资 [4] - 股东中包括芯片领域知名投资人陈大同,持股比例0.49% [4] 公司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是国内首家涉足商用消费级和汽车级MEMS陀螺仪系列惯性传感器研发设计的企业 [1] - 业务覆盖新型电子元器件、微机械电子传感器研发及系统集成,产品应用于IoT、手机智能终端、智能家居、人工智能、工业及智能驾舱等领域 [1] - 汽车领域六轴IMU系列产品可与GNSS导航系统配合,提升车辆定位精度与频率,未来有望成为自动驾驶系统核心组件 [2] - 从消费电子领域起步,逐步拓展至汽车电子领域,展现强大市场拓展能力 [2] 行业背景与市场地位 - 全球半导体行业并购活跃,2020-2025年半导体产业并购重组案例近270起,2024年达60余起,2025年已有35起 [4] - 2025年5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590亿美元,同比增长19.8% [5] - 国内1-5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集成电路产量1935亿块(同比增长6.8%),出口1359亿个(同比增长19.5%) [5] - 国内MEMS加速度计市场份额TOP4均为海外企业(总占比69%),IMU市场份额TOP5均为海外企业(总占比93%),公司有望打破海外垄断 [6]
芯动联科(688582):MEMS芯片龙头,应用场景多点开花
天风证券· 2025-07-10 21:0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电子/半导体,6个月评级为持有(首次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为国内MEMS惯性传感器龙头,依托全链条自主技术及高毛利优势,受益于低空经济、智能驾驶及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场景需求增长 [4] - 通过车规级IMU研发突破与国产替代加速,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客户黏性增强 [4] - 预计25 - 27年公司实现收入6.19/8.60/11.8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39/4.59/6.04亿元,EPS分别为0.85/1.14/1.51元/股,对应公司25年PE 77X,首次覆盖给予“持有”评级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芯动联科:MEMS惯性传感器龙头 - 发展历程:2012年成立,2023年在科创板上市,实现MEMS惯性传感器自主可控,产品覆盖多领域,2024年定点一家车规客户 [14] - 领导层背景:领导层深耕半导体领域,核心技术人员经验丰富,公司注重对核心技术人员激励 [16] - 股权结构:股权结构分散,金晓冬为实际控制人,拥有三家全资子公司从事不同业务 [20] - 财务分析: - 营业收入稳步增长,2019 - 2024年CAGR为+38.32%,MEMS螺旋仪贡献超80%,毛利率保持高水平 [22] - 综合费用率稳中有降,2024年为34.21%,研发费用增速快,财务费用率长期低于1% [24] - 资产周转率指标“低”,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呈增加趋势,2024年同比增长765.08% [34] - 外部融资依赖性弱,归母净利润逐年增加,2024年达到2.22亿元,五年间CAGR达+42.41% [38] 核心产品布局——MEMS传感器系列的技术演进与市场穿透 - MEMS传感器: - 简介: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三次产业化浪潮,即将迎来第四次浪潮,分为传感器和执行器,尺寸小、能耗低、可批量加工 [40][41][43] - 行业竞争格局:市场集中度高,国外厂商占主要份额,公司在国内MEMS陀螺仪领域市占率提升,2022年达23.45% [56][59] - 高性能MEMS陀螺仪与加速度计: - 高性能MEMS陀螺仪:工作原理是感应外部信号转化为电学信号输出,具有低成本、小体积等优势,可应用于中低精度两光陀螺领域,客户黏性强 [66][70][72] - MEMS加速度计:利用敏感结构转换电容变化得到加速度值,分为多种类型,2024年收入为2783.97万元,五年间CAGR达38.45%,在研项目技术水平领先 [73][74][75] IMU:低空经济、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驱动下的第三增长极 - 市场规模:全球和中国MEMS IMU市场规模均呈增长趋势,公司IMU营收近三年大幅增加,2021 - 2024年CAGR达175.8% [76] -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政策推动发展,市场规模增长快,导航定位模式发展带来IMU潜在增量 [79][80][83] - 高阶智驾:L2+智驾渗透率提升带动高精定位需求,IMU是定位关键组件,高精定位系统国产替代趋势明显 [84][85][87] - 人形机器人:IMU是实现自主导航等的关键组件,市场规模增长快,带动IMU市场需求增长 [90][91][92]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实现收入6.19/8.60/11.84亿元,同比增长53.00%/38.98%/37.70%,毛利率为83.08%/82.86%/82.79% [95] - 分业务来看,MEMS陀螺仪、加速度计、惯性测量单元、技术服务收入均有增长预期 [95][97][98] - 首次覆盖,给予“持有”评级 [97]
【活力中国调研行】晶圆破局 “智感”未来
搜狐财经· 2025-07-07 12:13
传感器行业概述 - 传感器是机器的"电子五官",能够感知温度、湿度等数据并发出指令 [2] - MEMS传感器相比传统机械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灵敏度高、易于集成等优势 [2] - 蚌埠市大力发展MEMS传感器产业,打造中国传感谷,推动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2] 蚌埠传感器产业发展 - 蚌埠是安徽唯一同时拥有集成电路及MEMS晶圆生产线的城市 [2] - 全国首条8英寸MEMS晶圆全自动生产线在安徽华鑫微纳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投产 [2] - 中国传感谷已集聚23家领军企业和200余家智能传感器产业相关企业 [4] - 初步构建起涵盖材料、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 [4] - 产业经济规模总量已超百亿元 [4] 华鑫微纳公司情况 - 拥有8英寸MEMS晶圆全自动生产线,月产能3万片 [3] - 还拥有一条月产5000片的6英寸MEMS晶圆生产线 [3] - 产品涵盖惯性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MEMS执行器等 [3] - 已与50家客户达成合作意向,意向订单总计约21万片 [3] - 预计到2026年可实现产值12亿元人民币 [3] 产业链发展 - 芯动联科成为国产高性能惯性传感器领域的"隐形冠军" [4] - MEMS陀螺仪技术参数比肩霍尼韦尔等国际巨头 [4] - 中国传感谷形成"一谷三园多点"的总体布局,总占地面积2100余亩 [5] - 2024年被评为全国MEMS传感器十大园区之一 [5] - 2024年蚌埠经开区规上智能传感器企业产值同比增长55.8% [5] - 预计到2027年中国传感谷产值将突破300亿元 [5]
芯动联科(688582):中小盘信息更新: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同比大幅增长
开源证券· 2025-07-06 14:1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上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4] - 应用端起量,高性能MEMS市场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5] - 公司研发实力卓越,议价能力突出,募投项目持续加码中高端场景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收2.28 - 2.78亿元,同比增长66.04% - 102.45%;归母净利润1.38 - 1.69亿元,同比增长144.46% - 199.37%,上半年整体净利率有望达60.67% [4] - 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2/5.10/7.4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85/1.27/1.86元/股,当前股价对应2025 - 2027年的PE分别为77.8/52.1/35.7倍 [4] 行业市场规模 - eVTOL 2026年规模将增长至95亿元,2024 - 2026年CAGR约为72.3%,IMU模块约占eVTOL成本的8% [5] - 2023年我国自动驾驶领域车载IMU市场规模为31.51亿元,到2030年将提升至154.94亿元,CAGR为25.55% [5] - 2023年国内高性能MEMS陀螺仪市场规模约12.68亿元,预计2023 - 2028年全球高端惯性传感市场规模CAGR约15%,国内高性能MEMS陀螺仪CAGR约42.3% [5] 公司优势及项目 - 高性能陀螺仪核心性能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国内缺乏同等级竞争对手,有议价能力,毛利率保持高水平 [6] - 募集资金7.5亿元投入高性能MEMS惯导项目建设,赋能产能及研发实力 [6] 财务摘要和估值指标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317|405|607|898|1302| |YOY(%)|39.8|27.6|50.0|48.0|45.0|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65|222|342|510|745| |YOY(%)|41.8|34.3|53.9|49.2|46.0| |毛利率(%)|83.0|85.0|88.0|87.0|86.0| |净利率(%)|52.2|54.9|56.4|56.8|57.2| |ROE(%)|7.8|9.6|13.3|16.8|19.9| |EPS(摊薄/元)|0.41|0.55|0.85|1.27|1.86| |P/E(倍)|160.9|119.8|77.8|52.1|35.7| |P/B(倍)|12.6|11.5|10.3|8.7|7.1| [7] 财务预测摘要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财务数据预测,涵盖2023A - 2027E各年情况 [9] - 主要财务比率包括成长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预测 [9]
赛微电子子公司产能爬坡年亏2.42亿 拟3.24亿增持股权至81%加强控制力
长江商报· 2025-07-02 11:45
股权收购与公司控制力 - 赛微电子全资子公司赛莱克斯国际拟以不高于3.24亿元收购赛莱克斯北京9.5%股权,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合计持有赛莱克斯北京81%股权 [1] - 此次收购旨在提升对核心子公司赛莱克斯北京的控制力,增强管理效率并发挥MEMS业务协同效应 [1][4] - 赛莱克斯北京原为全资子公司,经过2016年增资扩股后大基金持股30%,2023年员工持股平台极芯传感取得5%股权,公司持股比例降至66.5% [3] - 2024年公司曾计划收购大基金持有的28.5%股权实现全控,但最新方案调整为仅收购9.5%股权 [4] 赛莱克斯北京经营状况 - 赛莱克斯北京是公司在境内MEMS代工领域的核心企业,目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尚未盈利 [1][6]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62亿元,亏损2.42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568.21万元,亏损7024.4万元 [1][8] - 截至2025年3月末,赛莱克斯北京资产总额32.06亿元,净资产12.81亿元,本次交易评估值为30.35亿元,较账面净资产增值112.19% [8] - 已实现硅麦克风、BAW滤波器等产品量产,正在推进气体、生物芯片等产品的试产和验证 [7] 公司整体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2.05亿元,同比下降7.31%,净利润亏损1.7亿元,由盈转亏 [2][8] - 亏损主要源于赛莱克斯北京产线亏损扩大及研发投入增加,抵消了瑞典产线的盈利增长 [8] - MEMS主业收入9.98亿元,同比增长16.63%,综合毛利率35.49%基本持平 [8] - 2024年研发费用4.85亿元,同比增长27.53%,占营业收入比例达37.75% [9]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64亿元,同比下降2.24%,净利润264.21万元实现同比增长122.66% [9] 战略布局与发展规划 - 公司2016年收购瑞典Silex进入半导体领域,已将MEMS工艺开发及晶圆制造作为核心业务 [7] - 出售瑞典Silex控制权后,集中资源重点发展北京MEMS晶圆工厂,赛莱克斯北京是提升本土自主可控生产能力的重要载体 [7] - 由赛莱克斯国际统筹公司MEMS业务资源,推动业务融合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