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

搜索文档
广应科成立三大产业学院 精准赋能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08:05
产业学院合作概况 -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2025年与华为、科大讯飞、优必选合作成立三大产业学院,首批计划招生1000人,包括数智产业学院(华为ICT学院)、科大讯飞AI产业学院、优必选智能机器人产业学院 [1] - 合作模式突破传统校企合作,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深度协同新格局,涵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资源共享、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联通和就业服务共担 [2] 数智产业学院(华为ICT学院) - 开设三大创新班:华为人工智能创新班(计划招生200人)、华为大数据创新班(计划招生100人)、华为鸿蒙创新班(计划招生100人) [3] - 创新班聚焦AI大模型、数据挖掘与算法实践、鸿蒙生态系统建设,构建"学研互促、奖教励学、就业赋能"育人体系 [3] 科大讯飞AI产业学院 - 首批开设软件工程专业(计划招生300人),下设智能系统开发、前端应用开发等五个方向,依托科大讯飞语音识别和"讯飞星火"大模型技术优势 [4] - 实施"以岗定标"培养模式,提供AI全流程实验室与"星火码上平台"资源,联合亚信科技、软通动力等企业建立实习基地 [4] 优必选智能机器人产业学院 - 首批开设机器人工程(计划招生200人)和自动化(计划招生100人)两大专业,引入优必选人形机器人技术及"天工开源计划" [5] - 构建"理论教学-虚拟仿真-企业实战"三级课程体系,联合奥比中光、大族激光等160余家产业链企业搭建人才生态圈 [5] 招生计划与专业设置 - 科大讯飞组软件工程专业省内招生300人,学制4年,学费36800元/学年 [9] - 华为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创新班)招生200人,通信工程(鸿蒙创新班)招生100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创新班)招生100人 [9] - 优必选组机器人工程(智能机器人创新班)招生200人,自动化(智慧物流机器人创新班)招生100人 [9] 战略意义 - 三大产业学院深度重塑计算机、电子信息、自动化等核心学科群内涵,构建对接数字经济的现代化学科体系 [6] - 依托头部企业技术势能,破解ICT、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技术转化瓶颈,为粤港澳大湾区年输送近千名实战型人才 [6]
进军职业教育新高地 智邦教育集团和光智邦影视传媒基地暨智邦迈威国际留学中心揭幕仪式圆满举行
搜狐财经· 2025-07-02 01:19
智邦教育集团揭幕仪式 - 智邦教育集团与湖南和光传媒合作成立和光智邦影视传媒基地及智邦迈威国际留学中心,揭幕仪式于6月13日在金鹰科技园举行 [2] - 长沙市委宣传部、人社局等政府部门领导及多家企业代表出席仪式,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2] 公司发展历程与成就 - 公司成立于2004年,已在全国与100多家专本科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3] - 专注于培养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所需的智能领域高端技术人才 [3] - 与ABB、库卡、中兴、华为等全球知名企业签订人才订单培养协议 [3] - 学生就业率达99.16%,首次就业平均薪资8738元/月,在湖南同类IT学校中领先 [3] 新项目介绍 - 和光智邦影视传媒基地将整合优质资源,构建"理论+实践+实战"三位一体的传媒教育平台 [5] - 智邦迈威国际留学中心将提供从留学规划到境外服务的全链条个性化留学服务 [5] - 湖南和光传媒将提供影视制作实战经验与项目资源,学生可参与真实影视项目创作 [7] 政府与企业支持 - 湘江新区人社局表示将提供政策扶持、就业指导等全方位服务支持公司发展 [8] - 长沙市委宣传部肯定公司为职业教育标杆企业,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大量高素质技术人才 [10] - 多家企业代表现场签约,期待与新成立基地及中心开展深入合作 [10] 未来发展展望 - 公司通过新项目进一步丰富教育生态,为学生搭建多元化职业发展桥梁 [11][15] - 布局影视传媒与国际留学领域,顺应教育多元化发展趋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0]
国脉科技: 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证券之星· 2025-07-02 00:07
业绩预告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12,500万元-15,600万元,同比增长60.52%-100.33%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为6,700万元-8,800万元,同比增长3.58%-36.05% [1] - 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为0.1260元/股-0.1573元/股,上年同期为0.0781元/股 [1]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居家养老AI智能体与业务协同生态推动智慧养老服务体系重构,带动业务增长 [1] - 产教融合战略深化,教育培训规模扩大,为养老、身联网及AI技术研发输送人才并提升经营效率 [1] - 费用率显著下降,技术创新与业务发展协同效应显现 [1] 战略规划 - 加速产业投入,积极寻找优质科技产业并购标的 [2] - 培育第二增长曲线以提升收益 [2] 财务数据说明 - 业绩预告数据为初步测算结果,未经审计,具体数据将在2025年半年度报告中披露 [2]
国脉科技半年度净利润预计创新高 公司业绩连续4个报告期增速超50%
证券时报网· 2025-07-01 17:30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属净利润1.25亿元至1.56亿元,同比增长60.52%至100.33% [2] - 扣非净利润6700万元至8800万元,同比增长3.58%至36.05% [2] - 基本每股收益0.126元/股至0.1573元/股 [2] - 2024年全年总营业收入5.49亿元创6年新高,归属净利润1.69亿元同比增长61.41%创历史新高 [2] - 2025年第二季度单季度净利润同比预增75%至236% [3] - 净利润连续10个报告期增速超35%,连续4个报告期增速超50% [3] 业务发展 - 主营业务包括物联网技术服务、咨询与设计服务、科学园运营与开发服务、教育服务 [2] - 国内首个模拟居家养老的身联网社区"国脉大学养老"开始推广 [3] - 推出国内首款居家养老专用AI智能体,推动养老服务智能化转型 [4] - AI智能体聚焦居家养老和健康管理领域,实现"感知-决策-执行"一体化 [4] - "国脉大学养老"为AI智能体提供真实应用场景和数据反馈 [5] 经营效率 - 2024年费用总额同比下降31.02% [2] - 资产负债率15.63%,有息负债率降至0% [2] - 产教融合战略推动教育培训规模扩大,提升整体经营效率 [3] - 闲置自有资金管理策略实现收益提升 [3] 战略规划 - 深度产教融合协同效应凸显 [2] - 有序加大高增速产业投入,积极寻找优质科技产业并购标的 [3] - 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3] - 技术与场景深度融合重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3]
创新产教融合平台 助力国家未来能源高质量发展
新华财经· 2025-07-01 12:55
未来能源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成立 - 中国能源研究会未来能源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在保定成立,选举产生第一届领导机构并发布《未来能源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倡议书》[1] - 专委会联合清华大学、兰州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机构共同推动产教融合,聚焦光储等重点领域[1][2] - 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深刻变革,新能源产业成为战略竞争核心,但面临核心技术瓶颈、人才培养滞后、国际标准话语权不强等挑战[1][2] 协同创新与人才培养 - 提出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生态,推动"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协同合作,形成"始于科技、兴于产业、成于资本"的良性循环[2] -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双师型"认证体系,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加速科研成果转化[2] - 探索行业共建国家级未来能源技术创新平台,聚焦光伏、储能、氢能及智慧能源等战略赛道[3] 市场化与国际化发展 - 构建市场化科创生态体系,打造"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协同创新闭环,推动行业共建开源社区[3] - 深化国际标准与合作,推动未来能源产教融合评价标准体系建设,参与国际标准制定[2] - 发起"一带一路"未来能源教育伙伴计划,提升国际话语权[2][4] 战略方向与平台建设 - 专委会将聚焦光伏、储能、氢能及智慧能源等战略赛道,聚合头部企业与顶尖高校资源[3] - 研发服务未来能源行业的AI垂直大模型,打造未来能源协同创新高地[3] - 建立常态化校企对接机制,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服务能力,培育可复制成功案例[3][4] 行业领导观点 - 专委会主任委员赵文广表示未来能源是重塑产业格局的战略引擎,产教融合是连接产业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核心枢纽[2] -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强调要紧扣"双碳"目标,促进教育、人才与产业、创新有机衔接[3] - 呼吁各方携手开创未来能源产教融合新范式,打造协同创新创业新生态[3][4]
大学2025丨专访福耀科大常务副校长徐飞:AI时代,大学需要“重新发明”自己
新浪财经· 2025-07-01 07:25
福耀科技大学办学模式 - 采用"民办公助"模式,由河仁慈善基金会首期捐资100亿元创办,性质为非营利、公益性全日制普通高校 [3] - 治理结构独立,基金会与福耀集团财务和管理完全分离,资金使用遵循公益性宗旨和市场化原则 [3] - 办学定位为"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国际化",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3] 民办公助模式核心优势 - 资源聚焦与机制灵活:民间资本确保硬件设施和师资高起点投入,政府提供用地和政策支持 [5] - 产教融合天然基因:依托福耀集团制造业积累,直接对接产业前沿需求 [5] - 教育改革试验田:不受传统路径束缚,可大胆创新治理结构和评价体系 [6] 产教融合具体措施 - 与龙头企业深度共建专业、课程和实验室,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实践导师 [8] - 项目制学习围绕企业真实技术难题展开,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可折算学分 [8][9] - 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闭环衔接 [9] 多元价值评价体系改革 - 学生评价采用"能力矩阵"评估12项核心能力,取代单一GPA [11] - 教师分类评价:基础研究看原创性,应用研究看技术突破和专利价值 [12] - 科研引入"真实问题解决度"指标,由企业和专家联合评价技术实效 [13] AI技术赋能教育创新 - 实施"AI for Education"战略,构建智能学习平台实现个性化教学 [16] - 开发AI助教承担作业批改等重复工作,解放教师精力用于高阶思维培养 [16][21] - 建设数字孪生校园,物理与虚拟空间融合支持AI驱动的科研范式重构 [16] 人才培养目标升级 - 强调跨学科整合能力,培养能解决智能制造等系统性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25] - 注重人机协作能力,使学生精通运用AI作为认知增强工具 [25] - 强化工程实现力和伦理责任感,培养能将创新想法落地的实干家 [26][27] 高等教育未来趋势 - AI解构传统知识权威,教育重心转向批判性思维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 [19] - 大学围墙消失体现在知识获取无边界化,但实体校园仍保留文化熏陶价值 [22] - 未来课堂转型为互动研讨空间,实验室和创客空间成为核心学习场域 [21]
四川加速高校5G深度覆盖 惠及超60万师生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01 06:14
高校5G网络建设进展 - 四川省通信管理局联合教育厅发布通知强化高校网络管理 加速"满格天府"专项行动 惠及师生超60万人 [1] - 全省高校已完成300个5G基站新开通和近千个基站优化 部署500余套新型数字室分系统 [2] - 52所高校(校区)实现5G深度覆盖 平均下行速率达424Mbps 部分区域速率达1.4Gbps [2] 政策支持与实施机制 - 两部门成立工作专班 建立"双牵头"责任体系 审批时限压缩至14个工作日 [1] - 基础电信企业开展70余批次全域网络测试 实施"一校一策"覆盖方案 [1] 技术应用与性能提升 - 电子科技大学部署三频一体化大容量设备 平均下行速率提升至511Mbps [1] - 成都大学体育馆网络容量提升120% 四川传媒学院投用全国首个5G-A超高清高校专网 [1] - 四川大学望江校区5G综合覆盖率超99% 重点区域速率达1.4Gbps [2] 未来发展规划 - 将持续推进"满格天府"专项行动 目标实现省内所有高校5G深度覆盖 [2]
一线调研丨行业大咖变身高校导师 开拓学生就业、企业晋升新赛道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30 19:51
政策背景与制度保障 - 教育部联合八部门印发《普通本科高校产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首次从国家层面为高校引入企业专家提供制度保障 [1] - 湖南省推行"企业工程师驻校计划",允许高校设流动岗位吸引企业人才兼职,明确产业兼职教师在高校的工作业绩可作为职称评审依据 [27] - 产教融合型企业可享受税收优惠,企业选派导师情况纳入评价指标 [27] 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 湖南工程学院自2018年起将课堂搬到一线实战场景,采用任课教师加产业兼职教师双导师制 [4][6] - 产业兼职教师带来行业最前沿技术和案例,专业课教师负责解释基础理论知识,形成优势互补 [6][8] - 课程大纲由校企导师共同商讨制定,将大型项目拆解为学生可接受的教学内容 [10] 实践教学成果 - 湖南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学生通过三年实践,从跟随项目到组建团队并成立公司承接项目 [12] - 湖南科技大学"海牛"团队与产业导师合作完成"海牛Ⅲ号"深海钻机关键技术攻关,计划2024年进行万米级海试 [12][14] - 校企联合成立湖南海牛地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将150多件国家专利和16件国际发明专利从实验室推向市场 [16][18] 人才培育与就业联动 - 湖南科技大学2025届毕业生通过跟随企业导师参与项目,毕业后直接留任合作企业 [22] - 企业导师通过高校平台提前选拔培养未来所需人才,形成人才输送通道 [20][22] - 项目制教学让学生全程参与从立项到结题的全流程,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25] 产业导师生态构建 - 湖南工程学院已聘请300余名行业专家,其中80%为校友 [12] - 企业导师可获得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有利于工程师和技师职称晋升 [29] - 三方合作机制使高校科研直接对接市场,反向激励企业专家参与教学 [16][20]
从双商圈看眉山岷东新区:一座新城的生长密码
中国经济网· 2025-06-30 17:55
商圈发展现状 - 岷东新区金悦汇和云尚天街两大商圈2024年客流超百万、营业额破亿[1] - 干锅店月营业额突破50万元,80多张桌子基本天天爆满[1] - 两大商业体入驻商户250余家,入驻率均超过80%,美食摊位一位难求[3] 商圈运营策略 - 金悦汇聚焦生活消费,打造"青春市集",云尚天街侧重商务体验,吸引希尔顿欢朋酒店等品质商家[3] - 金悦汇采用25%商铺自持模式,云尚天街半年招商基本满铺,运营商将总部迁至岷东新区[3] - 商圈业态丰富,涵盖吃喝玩乐,举办毕业季市集、校园音乐节、创意工坊等活动[6] 消费群体与区位优势 - 四川大学眉山校区即将迎新,与现有院校形成超5万人的稳定消费群体[5] - 岷东新区与成都实现无缝对接,S5号线2026年通车后将融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7] - 天府大道眉山段等主干道贯通,吸引兰溪、富力等9家开发商落子[7] 产业发展规划 - 岷东新区瞄准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文旅康养、产教融合四大产业协同发展[8] - 前期百亿基建投入将地理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作为眉山市"跨江东进、拥江发展"核心承载区[7][8]
一线调研 | “产业兼职教师”进高校,课堂有了新变化
央视网· 2025-06-30 11:58
政策背景与实施 - 教育部联合八部门印发《普通本科高校产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首次从国家层面为高校引入企业专家提供制度保障 [1] - 湖南省近年来推行"企业工程师驻校计划",允许高校设流动岗位吸引企业人才兼职,明确产业兼职教师在高校的工作业绩可作为职称评审依据 [18] - 产教融合型企业可享受税收优惠,企业选派导师情况纳入评价指标,构建产业兼职教师"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生态闭环 [18] 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 湖南工程学院自2018年起尝试将课堂教学搬到一线实战场景,采用任课教师加产业兼职教师双导师制 [3][5] - 产业兼职教师负责带来行业最前沿技术和案例,专业课老师负责解释基础理论知识,形成优势互补 [8] - 湖南科技大学、"海牛"团队与湘潭高新科技园区开发有限公司三方成立湖南海牛地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市场化方式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14] 实施成效与案例 - 湖南工程学院2022年以来已聘请300余名行业专家担任产业兼职教师 [9] -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谭猛在双导师指导下成立公司,开始独立承接项目 [7] - "海牛Ⅲ号"深海钻机已完成关键技术攻关和设备样机制造,计划明年进行万米级海试 [12] 现存挑战与改进方向 - 目前湖南各高校产业兼职教师80%为校友,主要依靠母校情怀维系 [9] - 需探索机制吸引更多一线大咖进入高校任教,扩大师资来源 [9][10] - 企业导师依托高校平台攻关技术、孵化团队,高校借助企业导师实现科研落地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