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产化替代
icon
搜索文档
创世纪: 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5-08-29 22:19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广东创世纪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创世纪,股票代码300083,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10] - 公司成立于2003年4月11日,上市于2010年5月20日,注册地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 [1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股本为1,664,862,589股,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夏军,其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为15.10% [11] - 公司主营业务为中高端数控机床和以数控机床为核心的综合解决方案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35] 本次发行方案 - 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夏军发行不超过总股本30%的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5,000万元,发行价格为5.45元/股 [1] - 夏军承诺认购数量下限为55,045,872股,认购资金下限为30,000万元,本次发行构成关联交易 [1] - 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1] - 本次发行方案已通过董事会和股东会审议,尚需经深圳证券交易所审核通过和中国证监会注册后方可实施 [1] 行业概况与市场规模 - 公司所属行业为金属切削机床制造,行业主管部门为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自律组织为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 [12] - 2023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完成营业收入10,974亿元,同比下降10.3%,金属切削机床生产额同比下降6.7% [16] - 2024年行业营业收入为10,407亿元,同比下降5.2%,但金属切削机床生产额同比增长6.4%,消费额同比增长4.1% [16] - 2025年上半年金属切削机床行业营业收入887亿元,同比增长13.8%,产量40.3万台,同比增长13.5% [17] 行业竞争格局 - 国际竞争对手包括日本发那科、日本兄弟公司和山崎马扎克等跨国公司 [22][23] - 国内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海天精工、纽威数控、科德数控、国盛智科和乔锋智能等上市公司 [23][24][25][26] - 2024年公司数控机床业务收入46.05亿元,在金属切削机床行业市场份额为2.73%,在已上市同行业公司中排名第一 [26] 技术水平与发展趋势 - 数控机床向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发展,2024年中国金属切削机床数控化率达到43.71%,与发达国家80%水平仍有差距 [19][20] - 高档数控机床核心部件如数控系统、丝杆、线轨等主要依赖日本三菱、日本THK、德国西门子等国际品牌 [21][28] - 行业规划到2025年数控系统标准型、智能型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80%、30%,中高档功能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 [21] 下游应用领域 - 主要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精密模具、航空航天等行业 [27][28] - 消费电子行业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7,734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增长至14,679.4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7.63% [29] - 新能源汽车行业2024年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3%和35.50% [31] - 2025年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 [31] 公司产品与竞争优势 - 核心产品为钻铣加工中心系列,全球累计销售量超过10万台,2022年入选国家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35] - 立式加工中心系列全球累计销量超过4万台,应用于通用领域 [35] - 公司拥有"一站一室两中心"四个高端研发创新平台,在深圳、苏州、西安设有研发中心 [33] - 在华南、华东、西南地区布局了东莞、苏州、湖州、宜宾四个大型产业基地,产能规模行业领先 [34] - 主要客户包括比亚迪电子、富士康、立讯精密、领益智造、长盈精密、中国中车、上汽通用、中航工业等 [35] 财务与经营状况 - 报告期各期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6.51%、21.52%、23.08%及25.06%,总体较为稳定 [4] - 报告期各期末应收账款及长期应收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57,820.53万元、151,527.91万元、232,248.27万元 [4] - 报告期各期末存货价值分别为163,713.19万元、129,514.95万元 [5]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商誉账面价值为165,655.23万元,主要来自2015年收购深圳创世纪100%股权 [6]
上海合晶(688584.SH):上半年净利润5971.12万元 同比增长23.86%
格隆汇APP· 2025-08-29 18:06
财务业绩 - 营业收入62508.36万元 同比增长15.26% [1]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971.12万元 同比增长23.86% [1] 业绩驱动因素 - 行业景气度回升带动下游客户库存回归合理水平 [1] - 产品销量增加且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 [1] - 功率器件和模拟芯片下游需求回暖 [1] - 外延片需求重回增长态势 [1] 产品战略进展 - 12英寸大尺寸硅片研发与建厂扩产积极推进 [1] - 12英寸55nm CIS外延片实现量产 [1] - 12英寸28nm P/P-外延片进入研发阶段 [1] - 12英寸客户需求增加带动销量提升 [1] - 8英寸产品差异化策略推动功率器件领域高端国产化替代 [1]
阳谷华泰(300121):助剂产销量稳步提升 Q2盈利能力企稳回升 波米收购推进当中
新浪财经· 2025-08-29 17:03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7.22亿元 同比增长2.1% 归母净利润1.27亿元 同比下降8.4% [1] - 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收入8.6亿元 同比增长0.8% 环比下降0.3% 归母净利润6452万元 同比增长12.1% 环比增长3.1%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上半年为1.24亿元 同比下降0.11% 第二季度为6129万元 同比增长14.15% 环比下降2.6% [1] 产品表现 - 高性能橡胶助剂收入同比增长6%至9.73亿元 销量受益于下游轮胎需求增长 毛利率下降0.99个百分点至18.17% [2] - 多功能橡胶助剂收入同比下降2.4%至7.41亿元 毛利率下降0.95个百分点至19.05% 新项目投产初期对盈利略有拖累 [2] - 整体毛利率同比下降0.96个百分点至18.74% 净利润率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至7.43% [2] 价格与成本 - 不溶硫原材料液硫价格从年初1600元/吨上涨至6月底2170元/吨 第一季度上行较快 市场价格传导存在过程影响盈利 [2] - 促进剂原料苯胺价格从年初9635元/吨下降至8240元/吨 导致促进剂产品价格下行 [2] - 第二季度主要品种价格及原料价格企稳 毛利率环比微增0.52个百分点至19% 净利润率环比微增0.25个百分点至7.56% [3] 产能与项目 - 防焦剂CTP产销量占全球60%以上市场份额 新增1万吨产能尚未完全释放 分摊成本较高 [2] - 在建工程较年初增长约1.16亿元至3.84亿元 主要投向年产6.5万吨高性能橡胶助剂项目 [3] - 收购波米科技有限公司99.64%股权事项推进中 实现向电子化学品领域延伸 低温负胶已实现商业化突破 预计今年贡献增量盈利 [3] 行业与市场 - 橡胶助剂销量稳步提升 受益于下游轮胎整体需求增长 [2] - 不溶硫市场竞争格局相对稳定 [2] - 贸易战影响逐步显现 但整体销量相对稳定 [3]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9亿元 3.05亿元 3.53亿元 对应市盈率约27倍 22倍 19倍 [3]
阳谷华泰(300121):助剂产销量稳步提升,Q2盈利能力企稳回升,波米收购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29 15:42
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7.22亿元(YoY+2.1%),归母净利润1.27亿元(YoY-8.4%),扣非归母净利润1.24亿元(YoY-0.11%),业绩符合预期[8] - 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8.6亿元(YoY+0.8%,QoQ-0.3%),归母净利润6452万元(YoY+12.1%,QoQ+3.1%),扣非归母净利润6129万元(YoY+14.15%,QoQ-2.6%)[8] - 高性能橡胶助剂收入同比增加6%至9.73亿元,销量受益于下游轮胎需求增长[8] - 二季度毛利率环比微增0.52pct至19%,净利润率环比微增0.25pct至7.56%[8] - 波米收购事宜推进中,实现向电子化学品领域延伸,低温负胶已商业化突破[8] - 维持盈利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约2.49、3.05、3.53亿元,对应PE约27、22、19倍[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722百万元(YoY+2.1%),归母净利润127百万元(YoY-8.4%)[7] - 2025年预测营业总收入3810百万元(YoY+11.1%),归母净利润249百万元(YoY+29.7%)[7]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18.7%,同比略降0.96pct[8] - 2025年预测毛利率18.7%,ROE 6.9%[7] 业务运营 - 防焦剂CTP全球市场份额超60%,新增1万吨产能未完全释放[8] - 不溶硫原材料液硫价格从年初1600元/吨上涨至6月底2170元/吨[8] - 促进剂原料苯胺价格从年初9635元/吨下行至8240元/吨[8] - 在建工程3.84亿元,较年初增长1.16亿元,主要投向年产6.5万吨高性能橡胶助剂项目[8] 行业与市场 - 橡胶助剂销量受下游轮胎需求增长推动[8] - 贸易战影响逐步显现,但销量保持稳定[8] - 电子化学品国产化替代诉求强劲[8]
国产替代加速,良信股份“两智一新”成果显现
观察者网· 2025-08-29 15:08
核心观点 - 公司受益于全球AI发展、国产算力需求井喷及国产化替代加速 成功从传统低压电器制造商转型为智能配电解决方案提供商 在AIDC、新能源等领域取得显著市场份额和业绩增长 [1][5][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3.34亿元 同比增长16.12% 净利润2.46亿元 同比增长4.11% 扣非净利润2.24亿元 同比增长12.51% 核心业务盈利能力提升 [2][4] - 公司通过"硬件为基、软件为魂、服务为翼"战略 推出1U超薄断路器等高竞争力产品 空间节省率达66% 并构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 交付周期缩短35% 形成差异化优势 [5][7] - 公司在新能源领域推出2P小体积、高短耐、高电压框架式隔离开关和塑壳产品 突破2000V以上电压平台 并布局UL认证产品加速全球扩张 [6] - 公司深度融入ESG理念 2024年清洁能源使用量4705.14兆瓦时 绿电占比17% 水资源重复利用率99.23% 废弃物循环利用率100% 2025年ESG评级达双AA级 [8][11][1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3.34亿元 同比增长16.12% 营业成本15.96亿元 同比增长17.26% [4] - 销售费用1.93亿元 同比增长8.27% 管理费用1.24亿元 同比增长7.65% 研发投入1.54亿元 同比增长9.42% [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71亿元 同比增长37.38%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13亿元 同比增长564.46% 因理财产品赎回 [4]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478万元 同比增长83.35% 因取得银行借款 [4] 市场份额与产品竞争力 - 2024年全球低压ACB市场业绩份额进入Top 3 超越众多国际品牌 销售量突破25万台 位居中国市场第一 [1] - 1U超薄断路器空间节省率达66% 能应对超高功率密度机柜 契合AI算力时代高可靠性要求 [5] - 为新能源领域提供2P小体积、高短耐、高电压框架式隔离开关和塑壳产品 突破2000V以上电压平台 [6] 战略转型与技术创新 - 公司锚定"两智一新"战略(智能配电、智慧人居、新能源) 实现研发成果与AIDC、新能源等新兴需求匹配 [5] - 构建"产品+服务+生态"模式 通过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实现配电系统实时监测、能耗分析与智能调控 [7] -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使产品交付周期缩短35% 更快响应定制化需求 [7][11] ESG与可持续发展 - 2024年清洁能源使用量4705.14兆瓦时 绿电使用占比17% 温室气体排放显著降低 [8] - 水资源重复利用率99.23% 无害废弃物循环利用率100% 环保投入170万元 [11] - 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主营业务收入7.66% 研发人员占比25.22% 产品抽检合格率99.1% [11] - 2025年Wind ESG及华证ESG评级达双AA级 获"科创先锋奖" [12] 产能与未来布局 - "智能型低压电器研发及制造基地项目"累计投入12.46亿元 投入比例82.94% 项目进度73.44% 预计2025年12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12] - 项目将提升产能和智能制造水平 为业绩增长注入新动力 [12]
2025年中国细胞培养袋市场政策汇总、产业链图谱、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9 09:48
市场概况 - 2024年中国细胞培养袋需求量达972.3万个(折合2L容量),同比增长24.53% [1][8] - 2024年市场规模达10.5亿元,同比增长21.06% [1][8] - 生物制药领域占比超40%,主要用于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和疫苗生产 [7] 产品特性 - 细胞培养袋为一次性柔性容器系统,用于细胞体外培养,支持生物工艺流程 [2] - 采用多层医用级聚合物薄膜,经γ射线灭菌实现10⁻⁶无菌保证水平 [2] - 按结构分为二维平面袋、三维立体袋和定制成型袋 [4] - 按容量分为<1L微袋、1–10L中小袋和>10L大袋 [4]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聚乙烯、聚丙烯等原材料及灭菌设备供应商 [7] - 中游为研发生产环节,下游应用于生物制药、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及科研领域 [7] - 2024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达4541.67亿元,同比增长1.0% [7] 竞争格局 - 外资企业ThermoFisher Scientific和Corning在高端市场占据优势 [9][10] - 国内代表企业包括洁特生物、楚天科技、东富龙、赛科成科技和百林科医药 [2][10] - 洁特生物2024年营业总收入5.59亿元,毛利率41.41% [10] - 国内企业凭借性价比和本地化服务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10] 政策环境 - 行业受《"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细胞治疗产品生产质量管理指南》等政策支持 [6][7] - 政策鼓励外商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为行业提供良好环境 [6] 发展趋势 - 一次性培养袋因污染风险低、操作简便,需求持续攀升 [11] - 可降解/可回收培养袋成为研发热点,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11] - 国内企业技术差距缩小,有望突破外资垄断并开拓国际市场 [11]
联测科技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 在手订单同比增长25.80%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08:2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55亿元 同比增长6.04% [2] - 归母净利润5294.37万元 同比增长13.12% [2] - 测试验证服务营收4683.83万元 同比增长208.42% 营收占比从6.31%提升至18.35% [2]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48元 分红总额1597万元 占归母净利润30.16% [3] 业务发展 - 动力系统智能测试装备在手订单5.70亿元 同比增长25.80% [2] - 智能测试装备保持核心业务地位 测试验证服务成为新增长极 [2] - 航空发动机高速水力测功器实现国产化突破 多型号进入客户试运行或销售阶段 [2] - 相关技术核心指标接近国际领先水平 包括最大功率和最高转速 [2] 技术实力 - 拥有发明专利23项 实用新型专利108项 软件著作权54项 [2] - 形成软硬件一体化完整解决方案 长期聚焦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船舶/航空领域 [2] 客户资源 - 新能源汽车客户覆盖比亚迪/蔚来/小米汽车/华为/上汽集团/广汽集团等龙头企业 [3] - 燃油车及科研机构客户包括潍柴集团/吉利集团/一汽集团/中汽研 [3] - 船舶与航空领域合作中国船舶集团/中国航发/中科航空等单位 [3] 行业地位 - 国内动力系统测试解决方案领先企业 [2] - 在新能源汽车和航空动力领域战略地位凸显 助力高端制造自主可控进程 [3]
绿通科技2025年中报简析:净利润同比下降46.5%,三费占比上升明显
证券之星· 2025-08-29 08:0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3.74亿元,同比下降12.3% [1] - 归母净利润4620万元,同比下降46.5%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2.09亿元,同比下降20.0%,归母净利润1793.02万元,同比下降62.7% [1] 盈利能力指标 - 毛利率24.39%,同比下降15.85个百分点 [1] - 净利率12.35%,同比下降39.0% [1] - 扣非净利润3142.92万元,同比下降60.02% [1] - 每股收益0.33元,同比下降44.07% [1] 成本费用结构 - 三费总额4611.99万元(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占营收比12.33%,同比增幅达229.15% [1] - 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总和占总营收同比增幅216.41% [1] 资产与现金流状况 - 货币资金2.37亿元,同比下降46.81% [1] - 应收账款2.42亿元,同比增长5.52% [1] - 有息负债2.42万元,同比下降93.07% [1]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68元,同比下降9.5% [1] - 每股净资产19.72元,同比增长1.4% [1] 历史投资回报表现 - 2024年ROIC为4.27%,投资回报一般 [3] - 上市以来ROIC中位数21.58%,投资回报良好 [3] - 去年净利率17.1%,产品附加值较高 [3] 战略转型举措 - 收购江苏大摩半导体部分股权并增资,切入半导体前道量检测设备领域 [4][5] - 通过并购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突破主业困局 [4][5] - 转型基于半导体产业国产化替代趋势研判 [4][5] 经营风险提示 - 应收账款/利润占比达170.52%,需关注应收账款状况 [4] - 受市场竞争和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影响,主业持续承压 [4][5]
成都华微上半年营收稳健增长,大规模研发投入夯实未来发展根基
全景网· 2025-08-28 22:3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55亿元 同比增长26.9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72.05万元 同比下降51.26% [1] - 基本每股收益0.06元 [1] 产品与技术突破 - 28nm工艺奇衍系列FPGA实现7000万门级逻辑规模 [2] - 全球首款4通道12位16GSPS射频直采ADC芯片(HWD12B16GA4)量产 单通道采样率每秒160亿次 输入带宽突破10GHz 噪声谱密度低至-154dBFs/Hz 无杂散动态范围超60dB [3] - 全新32位RISC-V超低功耗MCU可应用于机器人、可穿戴设备、AI眼镜等超轻量化场景 [2] - 三大核心产品线覆盖FPGA/CPLD、ADC/DAC、MCU [1]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达28.27% [5] - 研发团队规模401人 占员工总数41% 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近半 [5] - 拥有发明专利121项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238项 软件著作权44项 [5] - 28nm工艺2.5亿门级FPGA进入工程验证阶段 10位128GSPS超高速ADC/DAC芯片完成流片 [5] 市场策略与行业地位 - 通过定制化解决方案深度嵌入航天科技、中国电科等头部客户研发流程 [7] - 对成熟产品实施阶段性价格调整以扩大市场渗透率 [7] - 产品在雷达探测、卫星通信等高增长领域应用份额扩大 [8] - 核心产品国产化替代率持续提升 国内FPGA市场份额稳步扩大 [9] 行业环境与竞争优势 - 集成电路板块企业普遍面临库存调整压力 多家同行业公司出现利润与营收增速背离 [9] - 研发投入强度保持行业第一梯队 展现特殊行业抗周期能力 [9] - 技术成果彻底规避《瓦森纳协议》出口限制 为国防、航天等敏感领域提供安全根基 [3] - 5G通信、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等新基建需求将打开数倍级市场空间 [10]
华虹半导体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9.09%,研发投入与新项目爬坡成本高企,导致净利润下跌71.95% | 财报见闻
华尔街见闻· 2025-08-28 22:19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80.18亿元 同比增长19.09% 主要受益于晶圆销售数量上升和华虹制造项目量产贡献 [1][4][6] - 归母净利润0.74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71.95% 主要源于产能爬坡成本及研发投入增加 [1][4][6] - 基本每股收益0.04元/股 同比下降73.33% 扣非后基本每股收益0.03元/股 同比下降78.57%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6.20亿元 同比增长21.93% 现金流状况良好 [4][6] 盈利能力与研发投入 - 毛利率17.58% 较上年同期下降 [6] - 研发费用9.39亿元 同比增长21.71% 占营业收入比例达11.99% [1][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17% 同比下降0.44个百分点 扣非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13% 同比下降0.41个百分点 [3] 产能建设与技术进展 - 华虹制造项目(FAB9)2024年底风险量产 2025年上半年实现规模量产 8英寸和12英寸产线均处于满载状态 [4] - 项目完成首批产能所需工艺及量测设备搬入 第二阶段产能配置预计提前于2025年底前开启 [5] - 40纳米特色工艺平台Alpha客户产品进入量产 新一代独立式闪存实现大规模量产 90纳米BCD平台关键性能提升30% [5] 业务板块表现 - 模拟与电源管理平台营收同比环比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受益于国产供应链趋势和AI服务器需求增长 [7] - 功率器件平台表现强劲 深沟槽式超级结MOSFET平台营收实现两位数增长 [7] - 中国大陆及香港市场贡献营收65.49亿元 公司持续推进海外客户"China for China"策略 [7] 资产与存货状况 - 总资产862.85亿元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437.85亿元 财务结构稳健 [4] - 存货跌价准备6.33亿元 同比增长19.78% [4] - 累计授权专利4735项 在嵌入式/独立式非易失性存储器、功率器件等特色工艺领域技术积累深厚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