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

搜索文档
捷达品牌将成立新公司 计划2028年前推出5款全新商品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01 12:47
大众汽车表示,新公司成立的目的是通过发挥区域产业协同优势,加快捷达的电动化进程,并进一步提 升捷达的运营效能。从协议内容来看,无论是在捷达品牌的发展路径还是合资模式上,这都是一次重要的变 革。 日前,中国一汽、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在成都签署《捷达事业发展 合作协议》,筹备成立捷达品牌新公司,计划2028年前推出5款新品,其中包含4款新能源车型,首款车型将 于2026年上市。 《协议》内容显示,新公司将全面整合捷达现有资源,并增加本地资本作为新投资方。在这一新架构 下,捷达将继续作为大众汽车旗下子品牌运营,并最大化与大众汽车集团及一汽-大众的协同效应。到2028 年,捷达品牌将推出4款面向入门级市场的新能源车型,配备"在入门级市场极具竞争力的电动化、数字化及 高级驾驶辅助(ADAS)功能"。同时以中亚为起点,开拓海外市场。 根据合作协议,到2030年,全新捷达公司的目标是打造涵盖研发、生产、供应、销售的千亿级产业价值 链,提速捷达品牌在四川汽车产业中的市场影响力。 ...
高压一二次设备持续增长,多品种出口迭创新高——电网2025年1-7月招标总结
2025-09-01 10:01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行业涉及电网设备、特高压工程、数字化设备、电力出口等[1] * 公司包括山东电工、中国西电、平高电气、特变电工、宏盛华源、中天科技、思源电气、四方许继、国网信通、亨通光电、中兴通讯、华为、联想等[7][8][14][20][26] 核心观点和论据 电网投资与用电量增长 * 2025年上半年电网基建投资同比增长14.6%至2911亿元 预计全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 * 2025年1-6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7% 7月超4% 全年有望达5%增长目标[1][3] 特高压设备与材料招标 * 特高压设备招标完成107.15亿元 同比增长约5%[1][6] * 特高压材料招标完成178.7亿元 同比增幅约四倍[1][6] * 输变电设备完成547.7亿元 同比增长25%[1][6] * 数字化设备总金额33.14亿元 同比增长30.5%[1][6] 工程项目进展 * 启动内蒙古腾格里到江西、松辽到华北直流特高压线路及皖鄂、鲁苏背靠背直流工程[10] * 柔性直流工程投运陇东到山东、哈密到重庆、宁夏到湖南三大工程[11] * 核准藏中南到粤港澳、蒙西到京津冀特高压柔直工程 预计下半年开工[12] 高压输变电设备市场 * 220kV以上变压器招标容量289GVA 同比增长16.5%[13] * 二次设备需求27973台套 同比增长37.2%[13] * 750kV变压器招标容量79GVA 同比增长近30%[13] * 组合电器增长超50% 330kV和500kV变压器增量分别近60%和30%[13] 配网与数字化设备 * 配网省级联合采购金额1373亿元 同比增长18.4%[4][21] * 配电变压器容量4717万千伏安 同比增30%[4][21] * 124融合柱上断路器23.31万套 同比增56%[4][21] * 成套环网柜2.86万套 同比增30%[4][21] * 非晶变压器渗透率达29.8%[4][22] * 数字化设备两批招标合计32.6亿元 同比增长约30%[20] 南方电网表现 * 主网一次设备需求体量8.7亿元 同比减少15.8%[25] * 二次框架招标合同额16.27亿元 同比增长近40%[25] * 新增AI算力服务器训练服务器招标3.46亿元 中兴通讯、华为、联想中标[4][26] 出口表现 * 变压器出口269.58亿元 同比增长37.35% 其中液体变压器增长50.71%[4][27][28] * 开关设备出口171亿元 同比增长14%[4][27] * 低压开关类设备出口538.4亿元 同比增长22.2%[4][27] * 电力电缆出口111.84亿元 同比增长接近42%[4][32] * 绕组线同比增速接近30%[33] * 高压开关柜4月单月出口27.28亿元 主要增量来自沙特[31] 海外龙头企业订单 * 日立能源Q2末在手订单6.8万亿日元 同比增长4.6% 新签订单同比下降10%[34][35] * 西门子能源Q3末在手订单380亿欧元 同比增长20%[34][35] * GEB Q2末在手订单275.3亿元 同比增长8.1% 新签订单同比下降30.8%[34][35] * 伊顿电气Q2末在手订单133亿美元 同比增长11%[34][35] 其他重要内容 材料板块 * 材料板块同比减少17.55% 因去年基数高[15][16] * 铁塔招标量126亿元 导地线76亿元 分别占总招标量的52%和32%[17] * 宏盛华源在铁塔领域领先 山东电工在导地线领域中标体量较大[18] 电表计量设备 * 上半年计量设备招标量接近3200万只电表[19] * 8月第二次计量设备招标1746万只 同比增长12.44%[19] * 累计两批次4946万只 同比下降17.12%[19] 推荐方向 * 推荐特高压、数字化及出海三条主线 受益于出口增长、人工智能推动及全面景气[36]
卓然股份(688121):反内卷有望驱动炼化老旧设备更新
新浪财经· 2025-09-01 08:36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66亿元,同比下降28.92% [1] - 归母净利润-21.90万元,同比下降100.62%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170.64万元,同比下降95.30% [1]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7.97亿元,同比下降39.00%,环比增长373.60%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810.81万元,同比下降89.29%,环比增长197.37% [1] - 第二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935.56万元,同比下降87.85%,环比增长222.31% [1] 业务结构及订单情况 - 炼油专用设备销售收入占比2.02%,石化专用设备占比2.40% [2] - 工程总包服务收入占比12.57%,其他产品及服务占比83.00% [2] - 在手订单中总包服务业务将于2025-2026年陆续确认收入 [2] - 截至2024年底2亿元以上在手订单共计58.68亿元 [2] 行业政策环境 - 工信部将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淘汰落后产能 [3] - 九部门联合印发《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 [3] - 政策推动石化行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3] - 行业将通过节能减污降碳改造、老旧装置综合技改等措施向绿色低碳转型 [3] 公司战略布局 - 积极布局绿色低碳领域,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4] - 推动能源洁净化、过程低碳化、产品绿色化战略 [4] - 组织专家课题组聚焦石化行业低碳技术 [4] - 产品及业务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寻求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突破 [4]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亿元、1.5亿元和2.0亿元 [4] - 对应2025年8月29日收盘价PE分别为27.4X、24.0X、17.5X [4]
5552亿元!沪市公司中期分红再创新高!
证券日报网· 2025-08-31 21:48
业绩表现 - 沪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68万亿元 同比下降1.3% 净利润2.39万亿元 同比增长1.1% 扣非净利润2.29万亿元 同比增长0.7% [2]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环比分别增长6.1%和0.1% 季度间保持上升势头 [2] - 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 净利润同比增长7.1% 增长值占剔除非银金融后整体比重分别为78%和50% [2] 分红与研发 - 408家沪市公司宣告中期分红 同比增长12% 现金分红总额达5552亿元 同比增长5% 其中14家公司分红金额超百亿元 [2] - 实体企业研发投入合计4326亿元 同比增长1% 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总额841亿元 同比增长6% 研发投入占比中位数13% [2] 行业增长动能 - 电子、通信、医药生物、轨交设备等新兴产业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7.5%和6.5% 近五年新兴产业营收占制造业及相关服务业比重从39%增长至49% 利润占比从33%增长至50% [2] - 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等消费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 净利润同比增长2% 旅游景区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58% [3] - 钢铁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235% 机械设备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21% [3] 企业转型与创新 - 中创智领打造全球煤机行业首座"灯塔工厂" 生产效率提升200% 制品周转天数下降72.4% [3] - 三一重工构建全流程数字化制造作战平台 实现生产中人、机、料的柔性配置与精准调度 [3] - 华电国际通过超超临界机组改造、综合能源服务、碳捕集技术等创新手段推动低碳转型 [3] 外贸出口 - 830余家沪市制造业公司合计实现海外收入1.1万亿元 同比增长5% [4] - 民营企业海外收入规模突破7400亿元 同比增长6% 贡献全部海外收入近七成 [4] ETF市场发展 - 沪市ETF规模超3.7万亿元 境内占比超七成 5只产品规模超千亿元 其中股票ETF规模约2.6万亿元 债券ETF规模约4500亿元 [5] - 今年以来资金净流入超3500亿元 沪深300、中证A500、上证180ETF等重要宽基ETF成为机构投资者重要长期配置工具 [5] - 上半年新上市ETF共96只 募集规模合计788亿元 已超2024年全年水平 [5] 科创板与指数发展 - 科创板推出科创综指、科创民企等7条指数 指数总数达32条 [5] - 科创板已上市ETF共93只 总规模达2876亿元 其中科创50指数境内外产品规模近2000亿元 较年初增长超8% [5] 并购重组 - 2025年上半年沪市新增资产重组单数达378家次 同比增长23% 其中重大资产重组新增55家次 同比增长224% 合计交易金额超1600亿元 [6] - "科创板八条"推动产业整合成并购重组主线 新增产业并购超130单 已披露交易金额超400亿元 其中44单涉及重大资产重组或发行证券 交易数超过"科创板八条"发布前各年之和的2倍 [6]
科锐国际(300662):收入增速亮眼 AI驱动提质增效
新浪财经· 2025-08-31 20:46
核心财务表现 - 1H2025收入70.75亿元 同比增长27.67% 归母净利润1.27亿元 同比增长46.96% [1] - 2Q2025收入37.72亿元 同比增长29.99% 归母净利润0.69亿元 同比增长51.26%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0.96亿元 同比增长50.08% 二季度收入增速表现突出 [1] 盈利能力分析 - 2Q2025毛利率5.53% 同比下降1.52个百分点 主要受低毛利率灵活用工业务占比提升影响 [1] - 归母净利率1.83% 同比提升0.28个百分点 [1] - 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合计下降1.3个百分点 有效对冲毛利率下降 [1] 业务分部表现 - 灵活用工收入67.36亿元 同比增长29.31% 毛利率4.49% 同比下降1.23个百分点 [2] - 猎头收入1.96亿元 同比下降1.18% 毛利率29.12% 同比上升1.03个百分点 [2] - 招聘岗位外包收入0.45亿元 同比增长26.84% 毛利率38.67% 同比大幅上升15.45个百分点 [2] - 技术服务收入0.38亿元 同比增长48.23% 毛利率18.47% 同比上升0.59个百分点 [2] 地区表现与技术投入 - 海外地区收入及毛利率呈现提升态势 1H2025收入同比增长5.1% 毛利率上升1.4个百分点 [2] - 持续投入研发 重点布局数据基座工程 训练和调整人工智能招聘匹配模型 [2] - 招聘匹配应用系统(CRE与Match System)匹配效率精准性不断提升 [2]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8.42/180.01/211.40亿元 [3] - 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8/4.12/5.37亿元 [3] - 对应PE分别为21/16/12倍 外包业务和猎头业务有望带来较好增长 [3]
七大看点!沪市半年报“交卷”
证券时报· 2025-08-31 20:29
整体业绩表现 - 沪市公司上半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4.68万亿元 同比微降1.3% 净利润2.39万亿元 同比增长1.1% 扣非后净利润2.29万亿元 同比增长0.7% [1]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环比分别增长6.1%和0.1% 保持上升势头 [1] 制造业与新兴产业 - 制造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9%和7.1% 占剔除非银金融后整体比重分别为78%和50% [1] - 电子和通信等新兴产业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7.5%和6.5% [1] - 近五年新兴产业营收占制造业及相关服务业比重从39%增长至49% 利润占比从33%增长至50% [1] 分红与研发投入 - 408家沪市公司宣告中期分红 现金分红总额达5552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2%和5% 其中14家公司分红金额超百亿元 [2] - 沪市实体企业研发投入合计4326亿元 同比增长1% [2] - 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总额841亿元 同比增长6% 研发投入占比中位数13% [2] - 实体企业经营性现金净流入1.11万亿元 同比增长32% 净利润现金含量达103% 同比提升26.2个百分点 [2] 集成电路产业 - 138家集成电路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合计2466.75亿元 净利润合计189.43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4%和57% [3] - 中芯国际和华虹公司等头部晶圆制造企业保持满产运行 中微公司等半导体设备企业订单充足 [3] - 瑞芯微和泰凌微等9家芯片设计企业盈利同比翻倍 [3] - 寒武纪成功实现三季度连续盈利拐点 [3] 生物医药产业 - 沪市生物医药企业上半年合计营收2511.09亿元 净利润318.62亿元 同比增长1%和14% [3] - 创新药企业共推进17款1类新药国内获批上市 完成20单出海BD交易 潜在交易总金额超264亿美元 [3] 消费行业 - 食品饮料和家用电器等消费行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2%和2% [4] - 汽车行业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 家电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0% 海尔智家净利润同比增长16% [4] - 影石创新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长51% [4] - 旅游景区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8% 祥源文旅净利润同比增长54% [4] 传统产业升级 - 钢铁和机械设备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235%和21% [6] - 中创智领生产效率提升200% 制品周转天数下降72.4% [6] - 九州通数字物流与供应链解决方案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 [6] - 宇通客车业绩同比增长16% 君正集团业绩同比增长27% [6] 外贸出口 - 830余家沪市制造业公司合计实现海外收入1.1万亿元 同比增长5% [7] - 民营企业海外收入规模突破7400亿元 同比增长6% 贡献全部海外收入近七成 [7] - 铁建重工上半年合同金额突破18亿元 [7] - 金龙汽车出口客车数量同比增长52.4% [7] - 华友钴业三元正极材料出口量占中国总出口量的57% 超高镍9系产品出货量占比提升至六成以上 [7] ETF市场发展 - 沪市ETF规模超3.7万亿元 境内占比超七成 5只产品规模超千亿元 [8] - 股票ETF规模约2.6万亿元 债券ETF规模约4500亿元 [8] - 今年以来资金净流入超3500亿元 [8] - 上半年新上市ETF共96只 募集规模合计788亿元 [8] - 50只宽基ETF上市 包含16只科创综指ETF 规模合计近200亿元 [8] - 8只上证180ETF上市 规模合计超220亿元 [8] - 科创板已上市ETF共93只 总规模达2876亿元 [8] - 科创50指数境内外产品规模近2000亿元 较年初增长超8% [8] - 中长期投资者对科创板ETF配置规模超400亿元 [8] 政策与并购 - 上半年沪市新增资产重组单数达378家次 同比增长23% [9] - 重大资产重组新增55家次 同比增长224% 合计交易金额超1600亿元 [9] - 科创板新增产业并购超130单 已披露交易金额超400亿元 [9] - 44单涉及重大资产重组或发行证券 交易数超过"科创板八条"发布前各年之和的2倍 [9] - 科创板新增受理15家企业IPO申请 其中4家系未盈利企业 [9] - 32家科创成长层存量企业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7.79% 净利润大幅减亏71.23亿元 [10]
中国电信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云和 AI 基础设施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新浪科技· 2025-08-31 15:39
战略合作签约 - 中国电信与阿里巴巴于8月31日在杭州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和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泳铭等高管出席并见证签约 [1] - 中国电信总经理助理胡志强与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项煌妹代表双方签订协议 [1] 合作领域与内容 - 双方将在云和AI基础设施、新型服务业电商、社会价值创新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1] - 聚焦重点行业 联合打造数字化与AI应用一体化解决方案 [1] - 发挥全球服务能力 共同服务中国企业出海 [1]
中国电信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新浪财经· 2025-08-31 15:00
战略合作框架 - 中国电信与阿里巴巴在云和AI基础设施、服务业电商、社会价值创新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1] - 双方聚焦重点行业联合打造数字化与AI应用一体化解决方案 [1] - 发挥全球服务能力共同服务中国企业出海 [1] 合作签署信息 - 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于8月31日在杭州举行 [1]
增利不增收,上半年出版上市公司经历了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8-30 20:15
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28家出版上市公司总营收651.92亿元同比下降7.9% 归母净利润82.24亿元同比增长9.29% 扣非净利润72.57亿元同比增长2.54% [1] - 19家公司营收下滑(去年同期12家) 9家公司归母净利润下滑(去年同期17家) 12家公司营收利润双降(去年同期7家) [1] - 营收超50亿元公司减少至5家:凤凰传媒(71.13亿元)、中南传媒(63.35亿元)、新华文轩(55.27亿元)、浙版传媒(50.93亿元)、山东出版(50.10亿元) 皖新传媒和中文传媒跌出该阵营 [2] 头部企业盈利格局 - 归母净利润超10亿元公司增至2家:凤凰传媒(15.86亿元)和中南传媒(10.17亿元) 后者首次进入10亿阵营 [2] - 5-10亿元净利润阵营6家:新华文轩(8.57亿元)、长江传媒(6.85亿元)、皖新传媒(6.78亿元)、浙版传媒(6.76亿元)、山东出版(6.70亿元)、中原传媒(5.32亿元) 除山东出版外均实现15%以上增长 [2] - 扣非净利润领先企业:凤凰传媒(15.14亿元)断档领先 中南传媒(9.95亿元)、新华文轩(8.47亿元)等7家紧随其后 13家企业中10家保持10%以上增长 [3] 细分板块分化特征 - 综合出版企业(13家)仅1家营收增长 但10家利润增长 教育教辅出版发行成为核心利润来源:凤凰新华书店贡献9.89亿元 湖南新华书店贡献6.99亿元 四川教育出版社贡献1.74亿元 [5] - 纯出版企业(4家)呈现分化:中国科传和中信出版利润大幅增长 时代出版因印刷物资贸易下降营收下滑16.2% [6] - 民营出版企业(6家)冰火两重天:天舟文化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70.93% 果麦文化增长80.38% 而新经典和读客文化利润下滑超40% [9] - 数字出版企业表现低迷:掌阅科技亏损1.60亿元(同比降235.68%) 中文在线亏损2.26亿元(同比降50.84%) 尽管营收均增长超10% [10] 政策与转型驱动因素 - 文化企业所得税免征政策(2024-2027年)直接推动利润增长:中原传媒净利润增长50.39% 浙版传媒增长33.50% 读者传媒增长12.67% [7] - 教辅征订政策变革冲击业绩:中文传媒因江西教辅征订方式变动导致营收下降35.56% 净利润下降56.75% [12] - 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中南传媒"贝壳网"用户852万人 "湘教智慧云"访问量超3900万次 长江传媒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净利润增长29% [13][15] - 线上销售占比提升:新华文轩、浙版数媒等公司线上销售占比达50% 行业销售费用平均下降10% [14] 创新投入与资本运作 - 行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28家企业研发费用合计3.5亿元 仅占总营收0.54% 平均每家公司1200万元 [15] - 现金管理成为普遍策略:28家公司现金及等价物总额581亿元 读者传媒、时代出版、中国出版等多家公司动用数亿资金购买理财产品 [17] - 跨界业务拓展加速:天舟文化游戏业务净利润增长317.77% 浙版传媒短剧播放量超1亿 中文在线IP衍生开发产品增加46.43% [14]
这家金融央企换帅!上半年业绩出炉
证券时报网· 2025-08-30 13:38
公司管理层变动 - 中国再保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和春雷到龄退休 由党委副书记、总裁庄乾志接任党委书记并拟任董事长 需经公司治理和监管核准程序[1] - 庄乾志成为集团第七任一把手 也是继和春雷后第二位由二把手直升的负责人[1] - 和春雷在中国再保工作26年 拥有直保、再保、资产管理等领域管理经验 2022年9月升任董事长[2] - 庄乾志2021年加入中国再保 历任副总裁、执行董事、副董事长、总裁 2022年11月升任总裁[2] - 庄乾志为北京大学金融学经济学博士 曾著有《银行发展:市场化与国际化》《集团治理与管控》等著作[2] - 庄乾志曾任中国建设银行多个部门经理、中国建投集团多个部门总经理、西南证券执行董事副总裁、建投华科投资董事长等职 经历覆盖银行、证券、保险、投资、IT等领域[3] 公司战略与经营表现 - 公司提出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再保险集团战略目标 实施蓄势发力期、发展突破期、跃升赶超期三步走战略安排[3] - 集团简称从"中再集团"变为"中国再保" 凸显再保险国家队特征[3] - 总保费收入从2021年1627亿元增至2024年1785亿元 归母净利润从2021年64亿元增至2024年106亿元[3] - ROE从2021年6.84%升至2024年10.74%[3] - 2024年上半年实现总保费收入1038.35亿元 同比增长3.4% 保险服务收入510.56亿元 同比下降1.4%[5] -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2.44亿元 同比增长9.0% 年化ROE达11.75%[5] - 财产再保险境内业务综合成本率95.83% 境外业务86.95%[5] - 人身再保险实现净利润28.53亿元 同比增长13.6%[5] - 财产险直保实现净利润10.08亿元 增长80.0% 综合成本率97.15% 下降2.48个百分点[5] 投资业务表现 - 截至6月末总投资资产规模4488.77亿元[5] - 上半年年化总投资收益率4.31% 年化净投资收益率3.72% 同比分别下降0.35和0.18个百分点[5] - 实现总投资收益95.84亿元 同比略降0.7% 净投资收益73.21亿元 同比增长4.9%[5] - 下半年将增加长期性、稳定性权益战略资产配置 加强多元化配置 提升组合确定性[6] - 做精做细大类品种投资 提升投资策略适应性与交易执行力 把握结构性机会[6] 资本市场表现与子公司发展 - H股(01508 HK)2024年以来股价累计涨幅达327% 涨幅居港股保险板块首位 近期刷新历史高位[4] - 对中再巨灾公司增资约1.5亿元 注册资本从1亿元增至2.76亿元[7] - 中国再保持有中再巨灾51.87%股权 通过中再产险持股25.34% 合计持股77.21% 成为一级子公司[7] - 中再巨灾在集团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中居重要地位 已构建中国巨灾风险地图、数据库和综合性模型体系[7] - 将推动中再巨灾深耕巨灾模型研发创新 提升技术实力 服务国家巨灾保险保障体系建设[7] 公司背景与行业地位 - 公司历史可追溯至1949年成立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现为中央金融企业[1] - 财政部持股11.45% 中央汇金持股71.56%[1] - 再保险保费规模居亚洲第一、全球第八[1] - 被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认定为中国境内首家国际活跃保险集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