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产业

搜索文档
去深圳上大学
经济观察报· 2025-07-11 20:17
深圳高等教育发展历程 - 深圳自特区成立伊始就怀有创办高水准大学的冲动和雄心,高校建设与城市发展步伐紧密相连 [1][6] - 1983年深圳大学成立时在校学生仅216人,而北京有54所高校,上海有43所,广州有20所,深圳在高等教育领域起步较晚 [5] - 21世纪以来深圳高等教育发展加速,2014年后以几乎一年一所的速度新建8所高校,截至2024年高等学校数量达17所 [5] - 2025年深圳推进第三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涉及深圳海洋大学、深圳音乐学院等8所院校 [5] 三次建校热潮 - 第一波热潮在特区成立初期,1983年深圳大学从提议到开课仅用半年,创下"深圳速度",建校初期采用开放式校园和学生自治等创新模式 [8][9][11] - 第二波热潮在2000年前后,深圳通过合作办学和虚拟大学园解决高端人才培养问题,吸引北大、清华等高校入驻 [14][15] - 第三波热潮在南科大成立后,10年间新增8所高校,合作办学拓展至香港中文大学等境外院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连续9年成为广东高考录取分数最高院校 [20][21] 财政投入与办学特色 - 深圳教育支出从2017年509亿元增至2025年计划1020.6亿元,占比从11.08%升至23% [26] - 高等教育支出从2012年11.4亿元增至2025年预计178.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1.69%,占比从10.4%升至近48% [28] - 深圳大学2025年部门预算收入75.07亿元,10年增长366.85%,在全国非"双一流"高校中预算排名第一 [30] - 深圳高校以理工科为主,学科建设紧贴产业需求,南科大拥有超60位院士,国际排名接近清北 [36] 城市与高校协同效应 - 深圳高校毕业生留存率达73.2%,深大毕业生主要被比亚迪、华为、腾讯等本地企业录用 [35]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录取分数线已超本部,体现城市对高校的赋能效应 [42] - 深圳计划在"十五五""十六五"期间新建不少于10所高校,总量或达30所以上,学科将围绕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44][46]
苏宁环球(000718) - 000718苏宁环球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7
2025-05-27 21:44
医美业务发展 - 2025年计划在江苏、上海新开医美机构,扩大业务版图,利用自有物业盘活存量资产、降低运营成本 [2] - 2024年医美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79亿元且持续盈利,2024年新增南京苏亚医美医院,今年以自建为主在长三角等地新建机构 [5] - 坚定不移发展医美相关业务,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聚焦生物医药科技、抗衰再生医学等方向 [3] - 医美新门店正在建设,预计今年年中左右试营业 [6] 股份增持与市值管理 - 2024年实际控制人及部分董监高完成一轮股份增持,将鼓励其结合实际制定、披露并实施增持计划 [3] - 通过关注并购重组机遇、开展投资收购、推行现金分红、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等提升内在价值 [4] 员工持股计划 - 员工持股计划设置公司层面业绩考核及个人绩效考核条件,最长锁定期限为3年,将督促现存计划合法合规实施 [4][5] - 员工持股计划实施中,后续进展关注公司相关公告 [4][5][6] 业务拓展与战略方向 - 持续关注新产业、新机会,筹划拓展新业务,优化业务结构及资源配置,审慎决策避免盲目扩张 [5][6] - 深耕地产、医美双主业,保持稳健发展,研究行业趋势,探索新质生产力 [6] 股东权益与股价问题 - 重视全体股东权益,按深交所规定协助股东行使权力及履行披露义务 [3] - 股价受宏观经济、行业发展等多重因素影响,将做好经营管理,提升竞争力和投资价值 [6]
商务部:任何人执行美方措施,涉嫌违法
搜狐财经· 2025-05-24 17:51
中国商务部对美方芯片禁令的严正警告 - 中国商务部警告全球任何配合美方封杀华为芯片的行为均涉嫌违法,后果自负 [1] - 美方以"推定违反出口管制"为由企图全球禁用中国先进计算芯片,包括华为昇腾芯片,被中方认定为单边霸凌和保护主义 [1] - 美方措施严重破坏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剥夺他国发展先进计算芯片和人工智能的权利 [1] 华为昇腾芯片的战略意义 - 华为昇腾芯片被美方单独制裁,侧面印证其技术突破和行业领先地位 [3] - 中国芯片产业在西方制裁下仍取得重大进展,昇腾芯片成为中美科技博弈焦点 [3] 中方反制措施与立场 - 中方首次面向全球发出罕见警告,表明将动用一切手段保障芯片产业稳定 [4] - 任何执行美方禁令的组织或个人将面临中国法律追责,体现强硬反制态度 [3][8] - 中国已具备应对打压的实力,将坚决打击阻碍民族企业发展的行为 [8] 中美科技竞争长期态势 - 美方对华芯片制裁反映其对中国技术崛起的焦虑,进一步验证中国发展路径的正确性 [6] - 历史案例(如DeepSeek、贸易战)显示中国具备突破技术封锁的能力 [6] - 需摒弃对美让步幻想,坚定自主创新道路以应对长期围堵 [6]
经济“开门红”: 预期与现实(民生宏观陶川团队)
川阅全球宏观· 2025-03-17 15:18
经济"开门红"特点 - 年初中美经济基本面预期反转,中国企稳复苏不强但美国经济走弱强化市场正反馈[1] - 经济复苏未脱离一季度季节性回升规律,基建靠中央投资主导,制造业由科技板块拉动[2] - 商品消费和服务业生产分化,社零增速从3.7%升至4.0%,服务业生产指数从6.5%降至5.6%[2] - 出口下行压力可能在二季度集中体现,美国加征20%关税导致集装箱运价超季节性回落[2] 工业表现 - 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5.9%,略低于12月的6.2%,但2月季调环比0.51%显示生产进度偏快[3] - 高技术产业工业生产进度明显快于整体,拉动工业生产加快[3] 制造业投资 - 1-2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9.0%,高于12月的8.3%,主要由"新质"行业引领[4] - 汽车制造、电子设备、通用设备、电气机械等"新质"行业投资增速边际加快[4] 基建投资 - 广义基建同比增速升至9.95%,狭义基建增速降至5.6%,显示中央投资主导"开门红"[5] - 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偏缓,沥青开工率处于历史同期低位,地方投资跟进难度大[6] 消费情况 - 社零增速小幅抬升,"以旧换新"相关品类如通讯器材、家电等持续拉动[7] - 食品粮油等基本生活商品零售增长较快,体育娱乐用品等"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速提升[7] 房地产 - "926"政策组合拳改善融资端,房地产投资、竣工面积指标降幅边际收窄[8] - 一线城市二手房价环比转跌,商品房销售面积回落,市场仍需政策支持[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