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修复
icon
搜索文档
山水妩媚 翠色生金
人民网· 2025-08-13 17:21
曾经裸露的灰白山体像一道伤疤,如今已被葱郁的毛竹覆盖;遭到污染、几近干涸的水道,经过综合治理已成为城市著名景观带……传统能 源利用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生产生活空间品质得到全方位提升,点绿成金的故事正不断在神州大地上演。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2025年8月4日,甘肃省临夏州耳子屲梁生态葱茏,青山入画。近年来,临夏州全面推行绿色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人民网记者 米媛摄 2025年7月16日,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光东朝鲜族民俗村,稻田成网红打卡地。当地"三产带二产促一产" 的绿色发展路径,既铺就 了生态画卷,更富裕了百姓的生活。人民网记者 王帝元摄 2025年7月9日,浙江省嵊州市贵门乡璞玉村的荷花竞相绽放,翠绿的荷叶与粉嫩的荷花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吸引了众多游客前 来赏景游玩。近年来,嵊州市打破地域条块边界,推动片区组团式发展,涌现出"星宿小昆""艺术水竹""越剧东王"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村庄发展路 径,在强村富民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绘就了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图景。人民网 章勇涛摄 2025年7月4日,成群鹭鸟在红树林上停歇。作为福建首个国际重要湿地,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 ...
从满目疮痍到重披绿装 青海木里矿区迎来生态重生
中国新闻网· 2025-08-13 17:06
盛夏时节,祁连山南麓的青海省海西州天峻县木里镇,绿草遍野、山花烂漫,雪山倒映在修复后的措喀 莫日湖湿地中。曾因非法采煤留下的"天坑"与渣山,如今演变为生态家园。 图为木里矿区生态环境优美。本德利亚 摄 "五年前,这里沟壑纵横,现在绿意盎然。"海西州木里煤田生态环境保护局协调服务部巡查管护岗工作 人员马忠海站在聚乎更5号井,拿着治理前后对比图说。 "平时我们每天一巡查,3天全覆盖。这几年走过的路约有5万公里,徒手捡了大约1万立方米的垃圾,能 堆满一个标准足球场。"马忠海说。 "现在草长出来了,还能看到很多野生动物。"天峻县木里镇复绿区生态管护员久买说。 海西州木里煤田生态环境保护局环境整治服务部高级工程师石成元说:"各参建单位这几年就像草原 的'美容师',美化绿化的矿区也得到牧民的认可。" 经过3年的集中环境综合整治和两年的成效巩固提升,木里矿区已从满目疮痍到重披绿装,完成生态重 生。 2020年8月,木里矿区遭到掠夺式采挖,引起多方关注。青海省官方随后启动木里矿区以及祁连山南麓 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图为无人机拍摄的木里矿区。本德利亚 摄 聚乎更5号井曾是木里矿区最大的露天采坑之一。2020年8月综 ...
活力中国调研行 | “垃圾村”迎蝶变 美丽乡村实现点“绿”成“金”
央视网· 2025-08-13 13:42
生态旅游发展 - 坛头村凭借天然湿地景观成为暑期热门打卡地,吸引全国游客[1][4] - 湿地提供多样化水上运动项目,包括桨板、电动冲浪板和卡丁船等[4] - 村庄布局融合湿地(600亩)、农田、潘午潭游船区等生态资源,形成绿色环绕的旅游特色[6] 环境治理成效 - 通过10年生态修复,累计投入1400余万元,完成70万立方米清淤和500吨垃圾清理[7] - 治理措施包括建设湿地公园、种植水生植物,使600亩污染河滩转型为生态湿地[7] - 环境改善后生物多样性恢复,消失的鸟类和鱼类重新出现[7] 农业产业升级 - 修复土地用于种植水稻、玉米及传统荷花,2023年发展莲子产业链[11] - 莲子深加工产品包括银耳羹、饮品等,通过电商新零售实现年销售额500多万元[11] - 产业升级创造本地就业岗位,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11] 乡村经济转型 - 采用"修旧如旧"改造策略节省70%建设成本,同时保留古建筑特色[13] - 民宿业引入全电改造,单店年减碳20吨,能源来自风能、太阳能[15] - 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从2017年24万元增至2024年192万元,7年增长8倍[15]
【看见美丽中国】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听大兴安岭背后的“蝶变”故事
央视网· 2025-08-10 23:52
大兴安岭生态转型与绿色发展 - 大兴安岭总面积约32.72万平方公里,其中24万平方公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8.44%,林木蓄积量10.3亿立方米,年吸收二氧化碳相当于3亿辆轿车排放量,提供1亿人呼吸所需氧气 [5] -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15年累计生产商品材和林副产品2亿多立方米,2015年4月1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结束63年伐木历史 [6][8] - 停伐后通过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政策推动生态修复,森林蓄积量增长近30%,70%森林列为国家重点公益林,110万公顷原始林未开发,野生动物从390种增至439种 [10] 林区经济结构转型 - 传统木材产业从业人员转岗发展林下经济,野果如蓝莓、羊奶子等通过旅游开发实现商业化,单日采摘量可达20-60斤 [15][17] - 原亚洲第一贮木场(年产量40万立方米)转型为国内最大森林公园,夏季旅游季成为避暑热门目的地 [19] - 文旅产业形成"骑马+湿地+森林"特色路线,带动当地就业与收入增长 [19][22] 生态保护与监测体系 - 建立8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采用"卫星+飞机+瞭望塔+管护人员"四重防火监测系统,夏季日均雷电活动达17000次 [10][23] - 实施分区管理策略:湿地公园划分合理利用区(允许基建)与保育区(禁止人为活动) [10] - 专业团队耗时3年完成野生动植物资源普查,驼鹿、马鹿、野猪等物种重现山林 [10][11][14] 社会价值与代际传承 - 原伐木工人转变为生态守护者,实现"砍树人"到"看树人"的职业转型,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识 [15][25] - 新生代林业工作者通过航空巡护等现代化手段参与保护,强化生态保护代际传承 [23][24] - 亲子研学与生态旅游推动公众自然教育,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26]
故乡山水丨山川不语 青绿作答
央广网· 2025-08-10 08:47
生态治理成效 - 大青山区域林地面积达142.2万亩 草地面积达171.45万亩 [3] - 大青山前坡80%土地实现生态绿化 [3] - 保护区成为麋鹿和普氏野马野外驯化繁育基地 繁殖率较高 [3] 历史环境问题 - 上世纪90年代大青山脚下采石厂达200多家 导致春秋季沙尘肆虐 [2] - 过度采矿造成生态恶性循环 此前植树种草成效有限 [2] 治理措施 - 2012年启动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 彻底关停沿线全部采矿场 [3] - 实施退耕还林 荒山造林 河道治理 全面禁牧等修复举措 [3] - 流转不适宜耕种土地进行绿化 整治腹地采石场 [3] 产业带动效应 - 山脚村庄依托山林风光发展农家乐和民宿产业 节假日一房难求 [4] - 保护区配备无人机和红外相机等设备监测野生动物活动 [4]
世界不止正确答案!与“自然合伙人”一起打开「云南另一面」
声动活泼· 2025-08-07 17:21
核心观点 - 绿色和平与播客"声东击西"合作推出「云南另一面」系列节目,通过实地探访香格里拉、大理、西双版纳等地,展现云南多样的生态系统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4][10][25] - 森林修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作,需要因地制宜、持续监测和评估,并设定动态的修复基线 [10][26][30] - 不同海拔和地理条件下的植被修复效果差异显著,高海拔地区若无人工干预退化土地可能长期裸露 [10] - 森林修复的目标是寻找"更好的森林",但需认识到基线会随人类认知和代际变化而动态调整 [26][30] 云南生态系统多样性 - 香格里拉植被垂直分布特征明显,从阔叶林、针叶林到高山草甸,流石滩是特殊地貌 [4] - 西双版纳同时存在人工橡胶林、次生林和原始林(如曼么新寨),原始林是理想的修复基线参考 [28] - 大理火烧样地修复需参照未受干扰的森林样貌,但人类活动痕迹使基线追溯困难 [26] 森林修复方法论 - 修复需考虑树木与动植物、土壤、水、微生物等元素的相互作用,远复杂于单纯种树 [12] - 热带雨林植物通过向上生长竞争阳光,人工林无法快速恢复为原始森林 [28][30] - 修复基线具有代际差异,后代可能将退化状态误认为正常,需在有限范围内定义"好森林"标准 [30] 合作与行动 - 绿色和平联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等机构专家共同推进保护实践 [16][20] - 通过播客形式连接一线实践者与城市行动者,传播自然保护理念 [10][21][22] - 系列节目收官后仍将持续探索森林保护,与"自然合伙人"深化合作 [31]
湿地修复为浙南村落带来新生机
中国新闻网· 2025-08-05 08:12
生态修复成效 - 九龙湿地通过搬迁厂房、关停非法采砂场等措施改善瓯江水质,修复前近四分之一河道水质恶化[1] - 采用松木桩护坡等技术修复自然驳岸,保持滨水植物多样化种群生境[1] - 萤火虫栖息地恢复近1000平方米,种群数量超100万只,新增14种鸟类和4种全球新发现昆虫物种[2] 旅游经济带动 - 九龙湿地旺季民宿单日最多接待100余人,月营收近2万元[1] - 2024年新增湿地巡护、绿化养护等113个就业岗位,带动村民增收约370万元[2] - 九龙村现有7家民宿,每季度收入约10万元,2024年赏萤季期间民宿总收入同比增长约五成,农家乐及农产品销售总收入同比增长约六成[2] 保护与开发模式 - 丽水市以"最大化保护、最小化干预"原则实施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修复工程[1] - 2023年临时关闭赏萤区进行小流域综合整治,改善萤火虫栖息环境[2] - 村民生态保护意识提升,参与湿地安保等工作并形成"守护家园"共识[2]
“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团走进安阳
搜狐财经· 2025-08-03 16:01
产业转型与科技创新 - 河南利源集团新能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工艺设备升级改造实现高端、智能、绿色制造转型 [2] - 公司以科技创新驱动绿色低碳转型,构建清洁能源循环经济产业链 [2] - 成为安阳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的典范 [2] 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 - 汤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水质梯度净化、水生植物配置及智慧监测技术实现生态修复 [2] - 出水主指标稳定达到Ⅲ类标准,展现科学治理成效 [2] - 为城市构筑起坚实生态屏障 [2] 文化传承与推广 - 中国文字博物馆和殷墟博物馆通过国际汉字巡展、对外交流、研学活动等方式推动商文化传承 [3] - 安阳致力于将殷墟甲骨文打造成世界级文化地标 [3] - 通过文创开发、陈列展示等途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城市综合发展 - 安阳在清洁能源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生态治理、文化繁荣等方面取得显著实践成果 [3] - 媒体对安阳的创新发展故事给予高度关注,计划通过镜头传播其城市魅力 [3]
美丽生态上涨6.55%,报3.74元/股
金融界· 2025-08-01 14:31
股价表现 - 8月1日盘中上涨6.55%至3.74元/股 成交额2.6亿元 换手率9.83% 总市值43.0亿元 [1] 股东结构 - 截至3月31日股东户数3.81万户 人均流通股1.38万股 [2]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9349.6万元 同比增长76.20% [2]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净利润-579.53万元 亏损同比收窄76.47% [2] 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涵盖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工程建设 包括生态修复/工程建造/景观绿化/苗木种植/生态文旅/绿色智能六大板块 [1] - 业务延伸至文体全域旅游/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大健康产业/政府公共基础设施/民生项目建设领域 [1] - 已构建规划/投资/建造/运营一体化业务体系 [1] 公司基本信息 - 注册地址位于深圳市宝安中心区宝兴路6号海纳百川总部大厦 [1]
美丽生态上涨5.62%,报3.57元/股
金融界· 2025-07-31 10:39
股价表现 - 7月31日盘中上涨5.62%至3.57元/股 成交额9968.16万元 换手率3.93% 总市值41.04亿元 [1] 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为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工程建设 覆盖生态修复/工程建造/景观绿化/苗木种植/生态文旅/绿色智能六大板块 [1] - 业务延伸至文体全域旅游/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大健康产业/政府公共基础设施/民生项目建设领域 拥有多项专业资质 [1] - 构建集规划/投资/建造/运营为一体的立体化业务体系 [1] 股东结构 - 截至3月31日股东户数3.81万户 人均流通股1.38万股 [1]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9349.6万元 同比增长76.20% [1]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净利润-579.53万元 亏损同比收窄76.4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