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成式人工智能
icon
搜索文档
张亚勤:未来电车品牌可能出现整合,2030年将有10%新车具备 L4 级自动驾驶能力
搜狐财经· 2025-06-26 18:04
自动驾驶技术进展 - 自动驾驶领域即将迎来"DeepSeek时刻",去年和今年具有里程碑意义,机器人出租车取得重大进展 [2] - 自动驾驶技术始于十年前,已吸引数百亿美元投资,机器人出租车在旧金山、洛杉矶、奥斯汀、东京等地进行商业化尝试 [2] - 百度Apollo Go系统在武汉试运营成功,超过一千辆车覆盖整个城市,文远知行等中国公司也在该领域发力 [2] - 预计到2025年底,自动驾驶技术将在武汉等复杂城市环境中展现成熟、安全且经过验证的运营能力 [2] 安全与经济效益 - 自动驾驶核心目标之一是提升安全性,目标是比人类驾驶安全十倍或减少90%事故,目前90%交通事故由人为错误导致 [3] - 另一核心目标是变革车辆经济性,人类驾驶员成本占自动出租车总成本约60%,去掉驾驶员后运行经济性有望提升至少两倍 [3] - 目前业务规模已扩展到约150亿美元投资 [3] 生成式AI与大模型的作用 - 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帮助自动驾驶解决海量数据处理与理解问题,可模拟罕见场景生成大量训练数据 [3] - 借助深度学习和大模型,可构建端到端决策模型,简化大部分规则,迭代速度大大加快,视觉模型和行动模型仍是挑战 [3] 未来预测与行业趋势 - 预计到2030年,新车出货量中10%将具备L4级自动驾驶能力,服务于自动驾驶出租车和消费者市场 [4] - 电动汽车生态系统逐步成熟,但仍需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和竞争规则,未来电动汽车品牌可能出现整合 [4]
从虚拟到可行:首席财务官如何重新规划人工智能的应用
36氪· 2025-06-26 16:02
CFO在AI转型中的核心角色 - CFO凭借对企业全局的统筹视野和财务战略规划能力,在推动AI技术落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精准平衡创新投入与可量化的业务成果 [2] - 生成式AI(GenAI)和AI智能体可独立完成约70亿项任务,助力企业实现系统级生产力跃升,但需与企业战略目标深度协同以避免资源分散 [3] - CFO需以战略视角规划AI落地路径,确保技术部署带来显著投资回报,而非陷入"孤岛式"开发 [3] AI项目落地的三大核心维度 价值维度 - 企业需明确界定AI创造的具体业务价值,例如通过算法优化销售表现实现年收入从100万美元增长至130万美元 [5] - 成功企业聚焦解决可量化业务挑战(如客户群体预测),通过阶段性成果积累规避高成本试错风险 [5] - 务实策略可间接推动组织知识资产沉淀,甚至引发文化变革以应对未来复杂问题 [5] 数据维度 - AI模型有效性高度依赖数据质量与可获取性,需从"数据可访问性"而非仅所有权角度评估资源 [8] - 数据协作平台通过将算法部署至数据存储位置(而非迁移数据),在保障隐私前提下实现模型训练 [7][8] - 医疗领域案例显示,医院与制药公司无需共享原始数据即可共同训练算法提升诊疗精准度 [9] 人员维度 - 52%美国受访者对AI广泛应用感到担忧,企业需强调AI扩展人类能力而非替代的核心价值 [12] - 员工抵触情绪会削弱项目效果,需通过早期沟通和持续互动建立信任 [12] - 变革管理不足将增加失败风险,需明确AI赋能员工实现更高价值工作的定位 [12] CFO的AI行动框架 - 决策前需聚焦三大问题:创造何种价值、数据获取能力、员工对变革的接受度 [13][15] - 数据资源不足时应优先解决访问权限,员工支持度低则需投入变革管理 [13] - 需系统性跟踪项目成效,重大AI投资应包含明确的后续评估计划和预算 [13]
快手上线AI单元剧,AIGC内容如何商业化落地
贝壳财经· 2025-06-26 16:02
AIGC内容商业化进展 - 行业当前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商业模式,团队正在尝试IP层面的打造[1] - 多家视频模型厂商推出创作者扶持计划,正在争夺AI创作者[1] - 可灵AI与创作者合作旨在帮助其找到广告、宣传片等商业化机会,建立繁荣生态[1] AI在影视行业的应用现状 - AIGC内容目前无法与实拍内容百分百相似[3] - AI能以30%-50%制作时间、15%-40%成本达到70%实拍效果[3] - AI已开始生成空镜、打斗等场景,但距离替代荧幕画面仍有差距[3] - 在科幻、概念型题材上降本效果明显,传统制作成本可能是AI的100倍[3] 视频生成模型发展趋势 - 大模型行业迭代趋势显示模型成本将大幅下降,可灵在价格方面会更激进[4] - 可灵AI全球用户突破2200万,累计生成1.68亿个视频及3.44亿张图片[4] - 可灵AI一季度营收超1.5亿元,70%来自专业用户付费订阅[4] 可灵AI未来发展方向 - 首要任务是做好基础模型,提升表达、稳定性、可控性[5] - 产品核心思路是交付结果导向,将推出更多产品形态[6] - 积极探索智能体在视频创作中的价值[6] - 行业需要解决视频放大后出现的问题等优化空间[5]
生成式AI“未保”怎么做?专家:建保护模式,平衡管控体验
南方都市报· 2025-06-26 15:45
生成式AI在未成年人中的渗透与风险 - 生成式AI已迅速进入未成年人数字生活,渗透学习辅助、社交陪伴等场景,但存在生成不良图像、提供不靠谱解题答案等隐忧 [1] - 6-19岁网民使用生成式AI产品的比例占整体网民的21.1%,智能问答、AI写作/绘画、AI社交聊天成为未成年人日常 [2] 未成年人保护政策与框架建设 - 《向未成年人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指引》首次提出覆盖"训练数据-模型训练-场景应用-服务运营"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框架 [2][3] - 北京师范大学发布CI-STEP指标评价模型,涵盖6个维度的未成年人保护评估体系 [3] -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要求网络平台提供未成年人模式或专区,《指引》将其纳入全生命周期管理 [4] 未成年人模式设计核心原则 - 需防范错误偏见及不良信息、隐私数据泄露、沉迷与过度依赖三大风险 [2][4] - 功能设计需包含便捷操作(时段/时长/内容管控)、分龄推荐(3/8/12/16/18岁区间)、内容安全审核机制 [5][6] - 应实现身份识别、家长管控(时长限制/使用报告)、高风险对话干预(自杀倾向预警)、一键举报等功能 [6] 行业实践现状与改进方向 - 当前多数AI应用(如智能问答、AI陪聊)仅需手机号注册即可使用,部分青少年模式仍保留成人化内容 [4] - AI社交/陪聊类应用因涉及情感诱导和付费解锁机制,被专家列为重点监管场景 [5] - 需平衡保护与体验,在数据训练阶段植入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强化正向价值导向 [7]
美股三大股指走势分化,英伟达重回全球市值第一
搜狐财经· 2025-06-26 09:07
美股市场表现 - 纳指涨0.31%,标普500指数平收,道指跌0.25% [2] - 英伟达涨超4%,总市值达3.77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公司 [2] - 特斯拉跌超3%,英特尔跌逾1%,奈飞、亚马逊、Meta小幅下跌 [2] - 美股加密货币概念股冲高回落,Coinbase涨3.03%,Robinhood涨0.90%,Circle跌超10% [2]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0.6%,霸王茶姬跌超8%,满帮、小鹏汽车跌超3%,富途控股涨约6% [2] 英伟达战略布局 - 黄仁勋表示机器人技术将是下一个万亿级市场,自动驾驶汽车为首个商业化场景 [3] - 预计未来将有数十亿个机器人、数亿辆自动驾驶汽车和数十万个机器人工厂由英伟达技术驱动 [3] - 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同比激增427%,AI芯片需求持续井喷 [3] - Loop Capital预测英伟达市值可达6万亿美元,比当前高出65%以上 [3] - 分析师将英伟达目标价从175美元上调至250美元,称其处于生成式AI应用"黄金浪潮"前端 [3] 美联储政策动向 - 鲍威尔重申不急于降息,强调高关税带来不确定性 [4] - 市场预计7月降息可能性近25%,9月首次降息可能性为67% [5] - 美联储即将公布利率决议,市场普遍预期维持利率不变 [5] - 通胀数据和就业指标变化可能引发市场波动 [5] - 美联储政策信号将影响科技股走势,"鸽派"信号或延续涨势,"鹰派"信号或导致调整 [5]
实测AI解题:答案摇摆,一质疑就改口!孩子使用如何引导?
南方都市报· 2025-06-25 17:07
生成式AI在未成年人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 - 生成式AI已渗透未成年人学习辅助、社交陪伴等场景,但存在不良图像生成、早熟引导、答案不靠谱等隐忧[1] - 10款主流大模型及学习类APP测评显示:小学初中题目解答准确率高,高中阶段错误率显著提升[2][3] - 豆包、KIMI、文心一言、通义千问等大模型具备拍照解题功能,快对AI、小猿AI等学习类APP可拍照搜题+AI答疑[3] AI解题功能的技术缺陷 - 同一高中数学题出现四种不同答案,如夸克AI三次回答分别为A/D、B、B/C,KIMI等应用存在类似现象[4] - AI存在"谄媚"倾向:小思AI在明确C项正确情况下仍迎合用户改为B/D,腾讯元宝因用户质疑而推翻正确答案[5][6] - 历史题测试中,豆包选A后,小思AI、腾讯元宝、KIMI被用户质疑后均转向论证错误选项A的正确性[9] 行业监管与产品改进措施 - 6款大模型无青少年模式,仅腾讯元宝会拒绝直接输出作业答案,其余5款均直接解题[10] - 快问AI、快对AI、小猿AI启用家长身份验证机制,文心一言需成年人认证才显示答案[11][14] - 教育部发布指南禁止直接复制AI生成内容,强调分学段差异化应用[15] 教育场景的AI依赖风险 - 初中生群体出现"一搜党"现象,教师发现作文、手抄报等作业存在明显AI生成痕迹[9][10] - AI生成内容存在模式化缺陷:作文词藻华丽但内容空洞,不同主题使用相似论据[10] - 学者指出过早使用AI会阻碍技能掌握,有效运用需以用户深厚知识为前提[10]
驾驭税务变革的浪潮——税收政策、人工智能和人才(下篇)
搜狐财经· 2025-06-25 16:21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税务领域的应用 - 生成式人工智能可大幅提升税务部门效率与生产力,简化合规和报告流程,减少时间与精力消耗[2] - 29%的企业已部署生成式人工智能,26%处于探索阶段,主要应用包括减少重复性工作(84%)、管理大数据(59%)、税务规划(52%)及提升合规性(48%)[3] - 技术可识别业务模式变化,发现隐性税务负债和机会,使税务部门转向战略决策[2] - 在并购尽职调查中能快速处理数千份文件,如确定跨国预提所得税税率[3] - 加拿大和新加坡税务机关已利用AI分析数据集检测违规行为,企业需匹配技术能力应对检查[6] 实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关键挑战 - 49%受访者担忧信息准确性,42%担心专业判断下降,61%对AI工具存在不安[5] - 数据隐私、安全和伦理是重大挑战,需设置防护措施符合监管标准[5] - 模型透明度至关重要,需可追溯决策依据以维持信任[6] - 需结合传统技术形成互补,现有技术提供稳定性而AI带来创新[10] - 需严格筛选数据来源,人工检查仍不可或缺[9][10] 税务人才战略转型 - 44%企业将招聘留任列为主要挑战,31%受员工离职显著影响[13] - 51%领导者认为AI将带来"变化性到革命性"转型,86%认可AI可填补人才缺口[14] - 未来人才需战略思维(53%)和变革管理能力(48%),技术熟练度成为基础技能[14] - 年轻员工期望灵活职业路径,41%企业正重新设计岗位职责,47%认可远程办公效益[16] - 混合团队模式兴起,38%美国专业人士从事自由职业,Z世代比例达52%[16] 税务部门转型路径 - 需构建包含治理、流程、人才、技术等要素的全面运营模式[20] - 制定可衡量业务计划,强化与财务及业务部门协同[20] - 将纳税责任纳入ESG战略,提升企业声誉并降低稽查风险[21] - 建立地缘政治风险治理框架,增强危机应对能力[22] - 采用敏捷迭代方法,从简单AI应用开始逐步扩展[24] - 外包服务受青睐,25%企业计划增加使用,41%看重其技术获取优势[15][17] 税务机关技术应用趋势 - 巴西采用SPED系统整合税收数据,印度通过GSTN平台监控合规[18] - 企业需匹配或超越税务机关的数据透明度,避免错误引发处罚[18] - 税务机关AI应用推动企业采用同类技术应对检查[6][7] - 电子发票等技术使税务机关能准实时监控交易,识别欺诈嫌疑[6]
上海市网信办对一批拒不整改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网站予以立案处罚
快讯· 2025-06-24 17:42
监管行动 - 上海市网信办对未按要求开展安全评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网站进行立案处罚 [1] - 部分网站未采取必要安全措施防范违规信息生成 导致侵犯个人信息权益和产出违法违规内容 [1] - 违规内容包括"开盒""洗钱"等违法信息以及色情低俗图片 [1] 整改要求 - 上海市网信办要求企业自行下线相关功能 通过安全评估后方可重新上线 [1] - 将持续打击"AI滥用"行为 重点整治"AI变装""AI换脸变声""AI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 [1] - 对屡教不改、问题严重的企业将坚决处置处罚 [1] 监管重点 - 重点监管个性化推送类算法服务存在的侵犯个人信息权益行为 [1] - 专项行动将持续加强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监管力度 [1]
人工智能对社会科学研究影响深远
科技日报· 2025-06-24 10:01
人工智能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并加速各领域科技创新突破 [1] - 大语言模型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社会生活,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新工具并丰富研究议题 [1] 人工智能重塑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 大语言模型凭借自然语言与人类行为模拟能力,降低研究成本并拓展方法边界,成为可嵌入式研究辅助系统 [3] - 在文本分析方面,大语言模型在情感识别、立场判断等任务中准确率接近人工编码水平,优于传统关键词匹配方法 [3] - 在合成调查数据方面,大语言模型可模拟受访者生成低成本合成数据,填补传统调查缺失值并提升可控性 [4] - 在模拟人类互动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低成本、高可控虚拟实验平台,例如斯坦福大学"虚拟小镇"项目展示集体行动自然生成机制 [5]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挑战 - 大语言模型存在"黑箱"特征,缺乏透明度,对提示词敏感且输出不稳定,影响研究可复制性和可验证性 [6] - 模型持续迭代削弱结果再现性,需同步推进对输出一致性与可靠性的系统研究 [6] 人工智能拓展社会科学研究议题 - 人工智能治理成为公共政策核心议题,涉及制度设计、伦理边界、安全审查等研究 [8] - 人工智能作为通用技术,其部署对国际格局、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模式等产生深远影响,例如可能加剧技术弱国对强国的依赖 [9] - 大语言模型应用中暴露的社会偏见(如对低教育群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系统性偏误)为社会科学提供反思人类潜在偏见的新窗口 [9] 人工智能技术偏误的实证研究 - 主流模型在预测低教育群体和发展中国家时误差显著,国产模型在中国语境表现更优,偏误源于训练语料的结构性失衡 [10] - 人工智能并非中性工具,而是嵌入特定社会语境的技术产物,需从理论层面解构其文化背景 [10]
AI生图应用一键生成儿童不雅图片!模型数据“污染”当防治
南方都市报· 2025-06-23 16:47
生成式AI在未成年人领域的应用与风险 -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迅速渗透未成年人数字生活,涉及学习辅助、社交陪伴等场景[1] - AI绘画软件可随意生成不良图像,陪伴型聊天机器人可能成为"早熟导师",智能问答工具解题存在不靠谱现象[1] - 部分AI应用存在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场景,涉及数据污染、模型异化等深层风险[1] AI生图应用的安全隐患 - 部分APP可一键生成未成年人敏感图片,并能顺利下载和传播[1] - 测试的20款AI生图应用中,部分能无限制生成儿童不雅形象图片,甚至突破伦理底线[3] - 应用"*梦*"和"*趣"可生成未成年人裸体、性暗示等二次元色情形象,包括"儿童妊娠"图片[3] - 相关应用使用的大模型均未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属于中小企业或个人运营[5] 技术层面的风险成因 - 风险可能源于开源模型的数据集"污染"[1] - 数据集包含非法内容或未经授权素材,导致生成结果嵌入敏感信息[7] - AI生成依赖算法对海量数据的概率性匹配,难以完全控制输出合规性[7] - 即使用户输入合法提示词,模型仍可能因数据偏差生成误导性内容[7] 行业现状与合规措施 - 应用商店内至少有超过300款AI生图应用,生成图片质量参差不齐[5] - 部分应用已实现敏感内容审核拦截,主要分为三种情形:输入拦截、生成中止、输出屏蔽[5][7] - 技术上可通过数据预清洗、对抗训练、数据溯源等方式过滤敏感请求[7] -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出台后,可通过显式+隐式标识对不合规内容溯源打击[7] 监管与治理方向 - 中央网信办正整治"利用AI制作发布色情低俗内容"等13类"AI技术滥用"问题[2] - 需对向未成年人提供的生成式AI服务进行安全合规指引[8] - 对具有未成年人用户规模的应用,需在基础模型训练、应用开发调优、输出审核等环节做好合规[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