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慧城市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财经分析】韧性城市顶层设计落地 三年行动方案引爆智慧基建投资风口
新华财经· 2025-10-31 23:49
政策核心与目标 - 住建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行动方案(2025—2027年)》,旨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深度融合 [1] - 行动方案是对2023年12月发布的中央文件的具体细化和落实 [2] - 预计到2027年底,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各项重点任务取得明显进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1] 政策驱动因素与战略意义 -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深度融合被视为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保障城市安全发展的关键 [1][3] - 推进新型基建可加大全社会投资,有利于经济稳定和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各行业稳定发展 [1][2] - 在城镇化率达67%的背景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面临模式转型,具备巨大提升空间 [2] 重点任务与具体措施 - 行动方案首条措施是推动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例如杭州研发了路面塌陷风险分析算法模型,形成风险“一张图” [4] - 持续推进智慧停车,2024年中国智慧停车市场规模已突破320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86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8% [5] - 江西九江以系统治理为抓手,谋划申报污水治理项目31个,总投资85亿元 [4] - 大力推进好房子建设,抓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开展完整社区建设,已改造老旧街区6500多个、老旧厂区700多个 [2] 投资规模与融资机制 - “十五五”时期预计将建设改造地下管网超过70万公里,新增投资需求超过5万亿元 [6] - 推动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鼓励发行基础设施领域REITs,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投放信贷 [6] 技术融合与预期效益 - 技术融合有利于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如通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优化交通流量 [3] - 能提高城市韧性,利用智能监控、环境感知技术实现实时监控与预警,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3] - 有助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转型,例如智能电网、智慧水务、智慧建筑能更高效利用能源和资源 [3] - 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精确管理和数据驱动决策,使城市治理转向智能化、高效化、精细化管理 [3]
9部门: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10-16 17:29
政策方案概述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等9部门印发《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行动方案(2025—2027年)》[1] - 方案提出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1] - 方案同时提出要持续推进智慧停车[1] 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 - 以需求为导向,推动以智慧多功能杆为主要载体的道路基础设施智能感知系统和城市云平台建设[1] - 结合"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等工作,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应用[1] - 通过部署以智慧多功能杆为载体的感知系统,实现车与路、云的实时数据交互,弥补单车智能的盲区[1] - 这是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支撑,并能提升行车安全与交通效率[1][2] 智慧停车建设 - 推进城市停车设施智能化改造和建设,探索推动公共设施和建筑智能感知设施配置[1] - 鼓励地方建设城市智慧停车服务管理平台,逐步完善信息查询、车位预约和共享、路线导航、无感支付等功能[1] - 智慧停车的深化推进将碎片化的泊位资源整合为"一张网",通过预约共享与无感支付缓解"停车难"问题[2] 政策目标与影响 - 相关举措旨在改善城市出行环境,助力提升城市数字化治理水平[1] - 构建城市动态感知网络,推动城市治理模式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干预[2] - 以"出行即服务"为导向,为城市数字化治理夯实基础,推动城市运行系统向更高效韧性的方向演进[2]
九部门:推进车路协同设施建设
新浪财经· 2025-10-16 10:50
政策核心与总体目标 - 政策核心为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风险防控和治理能力 [1] - 总体目标为到2027年底前,使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各项重点任务取得明显进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1] 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 - 编制并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行动计划,建立项目库并按照急用先行原则推动设施数字化改造 [2] - 推动地级及以上城市在燃气、供水、排水等设施上布设物联感知设备,搭建安全监测平台以实现实时监测和预警 [2] - 提升重点领域安全运行管理水平,包括加强城市道路塌陷隐患排查整治及在防洪排涝关键节点布设智能化感知终端 [2] 车路协同与智慧交通 - 推进以智慧多功能杆为主要载体的道路基础设施智能感知系统和城市云平台建设,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应用 [2] - 持续推进智慧停车,鼓励地方建设城市智慧停车服务管理平台,完善信息查询、车位预约和共享等功能 [3] - 提高物流配送及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加强智能化物流配送设施改造建设和管理 [3] 智慧住区与社区服务 - 推进住区智慧化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住区实施公共设施数字化改造与管理,并推动智慧物业建设 [3] - 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养老托育、社区助餐等服务 [3] - 支持城市商业智慧化转型,推动步行街(商圈)升级改造和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 [3] 房屋建筑智慧化管理 - 建立房屋使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并探索创新房屋质量安全保障机制 [3] - 推动健全房屋建筑安全隐患数字档案和隐患消除机制,全面动态掌握安全隐患底数 [3] - 统筹建设国家、省、市三级联通的城市房屋建筑综合管理平台,推动数据标准化采集和跨部门共享 [3] 数字家庭建设 - 加强住宅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千兆光纤网络建设以提升电力和信息网络连接能力 [4] - 强化数字家庭工程设施建设,对新建全装修住宅明确户内设置基本智能产品要求 [4] - 推进数字家庭产品平台互联互通,加强数字家庭系统基础平台建设并编制互联互通数据接口标准 [4]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 - 培育智能建造产业集群,鼓励地级及以上城市建设智能建造产业基地并培育工程总承包企业 [4] - 深化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建筑领域推广BIM技术全过程应用并与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联动 [4] - 推动建筑部品部件智能化生产与升级改造,鼓励研发智能化装备机具并建立以BIM为基础的部品部件标准库 [4] 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 - 构建汇聚融合的数据资源体系,推动各行业领域信息开放共享并完善数据共享交换标准 [4] - 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将其作为城市治理数字底座的组成部分并完善平台接口标准 [4] - 深化"CIM+"多领域应用,丰富在政务服务、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并探索数字孪生场景落地 [4] 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 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一网统管",完善平台以加强实时监测、动态分析和指挥监督 [5] - 推进国家、省、城市三级平台建设,依据相关标准推动系统平台迭代升级并与现有平台有效衔接 [5] - 完善城市运行管理工作机制,推动国家、省、城市三级平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5] 保障措施 - 推动科技赋能和人才培养,设立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并推动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5] - 完善投融资机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支持发行基础设施REITs [5] - 加强平台数据共享和安全保障,推动数据资源跨部门共享利用并加强重要数据资源的安全管控 [5]
良渚新城按下项目建设“加速键”
杭州日报· 2025-10-10 10:28
项目核心进展 - 浙江省首台住宅造楼机在杭政储出【2024】111号地块项目完成首次顶升作业,项目建设进入“机器代建”高效时代 [1] - 该智能装备全称为“高层建筑施工作业集成平台”,集成了智能布料机、可开合天幕、消防水箱等功能,并科学划分五大施工作业区 [1] - 设备创新整合了传统工序与外窗安装、保温施工等后续作业,形成一条立体化、系统性的“竖向生产线” [1] 技术性能与效率 - 造楼机整体爬升一个结构层仅需30分钟,整层工效较传统爬模工艺提升约30% [1] - 每层施工可节约工期近两天,并能实现全天候作业,有效应对高温、雨季等恶劣环境 [1] - 设备注重轻量化与装配化设计,安装拆卸便捷,有效节约能源消耗,体现绿色建造理念 [1] 项目定位与规划 - 杭政储出【2024】111号地块项目位于良渚新城核心区,坐拥玉湖北岸一线临湖景观资源,预计2027年4月全面落成 [2] -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玉湖北岸标志性城市节点,厚植良渚新城文化底蕴,提升区域形象辨识度 [2] 区域创新战略 - 良渚新城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项目建设深度融合,涌现出通运产业园项目的“智慧工地”管理模式和玉湖的“区域海绵+公园海绵”理念等标杆成果 [2] - 区域构建“一个智慧云平台+四大智慧应用场景”的先进体系,展现出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前瞻布局 [2] - 未来将继续以创新为驱动,促进科技成果与项目实践深度融合,提升工程品质与建设效率 [2]
经济日报金观平: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
经济日报· 2025-08-24 07:45
智慧城市建设成效 - 政务咨询AI机器人提供全天候智能咨询 一体化业务系统优化医疗服务体验 智慧城管系统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1] - 智慧城市建设实现从领域数字化向数据要素化转变 从多头管理向央地协同推进转变 从重视单点建设到加强系统推进转变 [1] - 10多年来已有数百座城市参与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1] 发展挑战 - 存在数据标准不统一 数据接口不兼容问题 "数据孤岛"现象仍然存在 [1] - 部分智能化场景与公众需求不匹配 应用效果不佳 [1] - 缺乏协调联动机制 [1] 技术基础建设 - 需构建统一规划 统一架构 统一标准 统一运维的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 [2] - 打造线上线下联动 服务管理协同的城市共性支撑平台 [2] - 运用大数据 云计算 区块链 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管理创新 [2] - 北京市12345热线通过大数据和AI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 建立多种预警模型 [2] 基层治理优化 - 推动城市治理重心和配套资源向街道社区下沉 [2] - 加强智慧物业 智慧平安和智慧家庭建设 [2] - 优化社区网格管理平台 健全即时响应机制 [2] - 实现精准化治理 动态化管理 高效化服务 [2] 民生服务提升 - 整合城市数据实现对交通 环境 安全等方面的动态监测和调度 [3] - 加强远程医疗 智慧教育等服务供给能力 [3] - 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普惠化水平 [3] - 构建人人参与 人人负责 人人奉献 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 [3]
儋州市人民政府、中国能建数科集团签署合作协议
中国化工报· 2025-08-11 13:35
合作框架 - 儋州市政府与中国能建数字科技集团签署框架合作协议 [1] 合作领域 - 围绕海南清洁能源岛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示范、新能源开发、智慧城市建设、零碳园区建设、海洋经济协同发展开展全方位合作 [1] - 通过重大项目落地推动区域能源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 [1] 公司优势 - 中国能建数字科技集团构建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1] - 在信息技术、储能技术、能源数字化智慧化等领域具有独特优势 [1] 战略意义 - 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的积极实践 [1] - 深化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1] - 助力儋州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样板间 [1]
打造韧性城市,山东将这样做
大众日报· 2025-08-02 09:09
韧性城市建设目标 - 山东省计划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深度融合,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增强应对各类风险的"免疫力"和"复原力" [2] - 2027年目标:建立完善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机制,搭建全省统一互联互通信息平台,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2] - 2030年目标:实现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全面突破,各设区市主城区新型基础设施全覆盖,县区重点领域韧性显著增强 [2] 设施韧性建设措施 - 开展房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全面掌握基础设施和老旧房屋底数 [3] - 实施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在地下管网、桥梁等关键部位加装物联智能感知设备,实现实时监测和动态预警 [3] - 推进房屋建筑全生命周期安全监管工程:利用卫星遥感、物联网等技术实时监测建筑结构运行状态 [3] 空间韧性优化布局 - 优化道路出行场景: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建设智能化停车设施和绿色配送体系 [4] - 优化市政公共空间场景:建设三维可视地下管网"一张图",强化燃气泄漏智能化监控 [4] - 优化智慧住区场景:推进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发展智慧物业,建立数字赋能的住区安全治理体系 [4] - 优化数字家庭场景:推动新建全装修住宅设置智能产品,鼓励既有住宅进行数字化改造 [4] 管理韧性提升路径 - 搭建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整合地理信息、建筑物模型等多源数据,形成城乡三维"数字沙盘" [5] - 完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贯通,达成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和协同联动 [5]
广西唯一!钦州一案例荣登“2025智慧城市先锋榜”
搜狐财经· 2025-07-09 16:53
智慧城市大会及奖项 - 第十八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在湖北武汉举行,"2025智慧城市先锋榜"系列榜单出炉,钦州市数字底座建设案例荣获优秀案例二等奖,是广西唯一获奖案例 [1] - 中国智慧城市大会创办于2001年,由中国测绘学会会同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中国遥感委员会共同主办,是我国智慧城市领域规格高、规模大、影响力广的行业盛会 [4] 钦州市数字底座建设 - 钦州市积极构建"城市服务能力体系"框架,打造以"一云一脑一中心"为核心的钦州市数字底座,不断提升城市智慧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4] - 基于华为云平台打造的全栈自主创新的壮美广西·钦州市云,已形成包含政务云、公共服务云、企业云三大模块的"城市一朵云"体系,为全市85家政企单位、260多套业务系统提供了云计算服务,实现全市非涉密信息系统100%上云 [6] - 全新上线的华为昇腾人工智能算力资源池,为数字政府治理与政务服务改革提供了智慧底座 [6] 钦州市城市大脑平台 - 依托"钦点即到"小程序,自主开发了钦州市"城市大脑"平台,搭建了钦州市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全面整合雪亮工程、智慧食安、智慧应急等30多个现有系统 [8] - 该平台是广西首个依托本地昇腾算力、深度融合国产大模型DeepSeek的城市智慧管理平台 [8] - 建设了"共享单车监管""扫码入企""政务服务云端预约""矛盾调解""智慧门牌"等多个子系统,并开发了超过60项人工智能算法,实现社会治理从"传统被动响应"迈向"AI主动智治" [8] 未来发展计划 - 钦州市将不断强化数字底座建设,探索更多智慧城市建设新模式、新应用,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打造更多应用场景优秀案例 [8] - 目标是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助力社会治理提效、民生服务升级、产业经济发展 [8]
让城市更智慧——中国经验启迪世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30 09:22
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 重庆依托大规模数据监测与分析系统持续优化城市日常运行效率,科技被视为城市发展核心驱动力[1] - 深圳市获2024年度"世界智慧城市大奖",通过数字化建设、先进城市管理手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转型,将采用高速宽带、数字孪生、人工智能打造新模式[1] 智慧城市发展特点 - 城市数据底座日渐夯实,超前部署基础设施并探索"采存算管用安"一体化模式,构建城市智能中枢[2] - 数据应用场景丰富,包括"无证明通办"、康养智能诊断、居民碳普惠等特色应用,提升经济、治理和服务效能[2] - 数字化转型生态创新,探索数据专区、跨境流动、数据专员等新模式,推动数据产权、交易等基础制度实践[2] 推进思路与技术架构 - 注重"系统谋划、整体重塑",创新规划体系并重塑技术架构促进业务协同[2] - 践行"数据融合、模型智能"理念,"AI CITY"模式兴起,通过"大模型+知识库"改造信息化系统,训练城市大模型提升自感知能力[2] - 强调"一体运维、长效运营",创新工作模式推动数字化转型从"重建轻运"向"管运协同"转变[2] 政策支持与技术应用 - 国家政策持续引导,2024年提出以数据融通贯穿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3] - 数智技术加速应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万物互联,大数据构建城市运行"全息图",人工智能提升治理能力,区块链保障可信数据交互[3][4] 全球经验与发展方向 - 中国经验强调制度与技术并重、建设与运营并重、中枢与末梢并重、数据与场景并重、发展与安全并重[4] - 未来将持续迭代模式,开放共享经验,构建智能、绿色、人文的未来城市共同体[4]
数字广州城市三维底座建设项目获批 有力支撑城市空间数智化管控
广州日报· 2025-06-15 04:15
数字广州城市三维底座及创新应用建设项目 - 项目分为城市三维底座和创新应用两大部分,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时空框架层和业务应用层,将支撑城市空间数智化管控,加快构建数字广州智慧城市 [1] - 基础设施层包括建设全域地质灾害监测网络、陆海统一垂直基准及配套基础设施环境及资源,形成城市安全风险实时监测能力 [1] - 数据资源层包括生产、整合地上地下三维数据基础库,以及洪涝与竖向、多源卫星遥感监测、土地招商、名城保护、低空经济等专题库,构建陆海一体时空数据资源池 [1] - 时空框架层包括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广州市时空"数据馆"管理系统、广州市雨洪蓝绿空间规划管控推演模型、低空基础设施管控模型等,形成时空数智化支撑平台 [1] 业务应用层 - 业务应用层将打造城市地下空间基础信息管理、城市雨洪空间规划管控与竖向审查、城市地质安全管理、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智慧名城、智慧自然资源统计分析等系列创新应用 [2] - 其他应用包括天地图·广州系统升级、广州市不动产统一登记平台升级、审批系统优化营商环境适应性改造、低空经济三维底座、智慧土地招商、重点项目规建管地理空间一体化系统 [2] 项目投资与实施 - 项目估算总投资超4亿元 [3] - 由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组织实施 [3] - 建设期为3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