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
搜索文档
国泰海通|宏观:“五年规划”的前世今生——“十五五规划”系列研究之一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8-01 17:44
五年规划演变特征 - 历年规划目标呈现弹性化与多元化趋势 核心从经济增长转向创新驱动、民生福祉、安全保障等领域 其中经济增长类目标占比从"十五"33%降至"十四五"20% 社会综合类目标从67%提升至80% [5] - GDP增速目标从硬约束明确值转向区间目标 "十五五"可能延续该趋势 源于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及国际环境不确定性 [5] 产业政策导向 - 产业结构动态优化 制造业与服务业双向融合 生产性服务业(信息技术、租赁商服)成为制造业竞争力提升关键支撑 生活性服务业受益消费升级与政策倾斜 [6] - 重点产业以新质生产力为主线 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未来产业 绿色低碳转型全面加速 受2030碳达峰目标驱动 [6] 重大工程布局 - 项目向民生、生态、基建领域集中 形成固定资产的"硬"建设占比提升 区域布局向西部(四川、西藏、新疆)倾斜 [7] 规划框架结构 - 章节分为总体目标、领域分论、落实机制三部分 定量目标涵盖经济、民生、生态、创新、安全五大领域 预期性指标(经济/创新)由市场主体主导 约束性指标(民生/生态/安全)由政府主导 [3] - 新增专章内容与篇章次序体现战略导向 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新质生产力仍是未来重点主题 [3] 规划制定流程 - 包含前期研究、调研编制、建议贯彻、草案形成、审议通过、中期评估、总结评估7个标准化步骤 [2]
中国对全球科研人才释放“磁吸力”(国际论道)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8 05:26
中国科研进展与人才吸引力 - 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夸父"(CRAFT)项目实现低杂波电流驱动系统国产化,性能达国际领先水平 [2] - 中国吸引全球科研人才趋势显著,2010-2021年近1.25万名华裔科学家从美国流向中国,超半数集中在2017-2021年 [3] - 2020-2024年中国顶尖科学家数量从1.8万增至3.2万,外媒评价中国正从"世界工厂"转型为"世界研发实验室" [4] 研发投入与政策支持 - 中国2023年研发投入达7800亿美元,为美国96%,10年前比例为72% [5] - 国家移民管理局2024年推出5项便利外籍人员来华措施,人社部整合工作许可与社会保障卡功能 [6] - 地方政府提供高额人才激励:湖南高端人才最高100万元资金,四川古蔺县博士可获30万元奖励及月津贴 [6] 高等教育与科技产业联动 - 清华大学全球学术排名逼近前十,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分列第25、45位,中国高校通过薪资、经费和福利提升研究条件 [7] - 中国每年培养超100万工科毕业生,为华为、比亚迪等科技企业输送人才 [8] - 中国在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等7大领域科研优势明显,带动电动汽车、无人机、量子计算等高科技产业领先 [8] 国际评价与战略成果 - 施普林格—自然集团2025年研究实力排名中中国位居全球之首 [7] - 孟加拉国媒体称中国通过系统性研发投资,在人工智能、电动汽车等领域树立全球标杆 [9]
华人学者一天发表了11篇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7-24 17:42
华人学者在Nature期刊的研究成果 - 2025年7月23日Nature期刊上线26篇论文,其中11篇来自华人学者(包括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2] -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陈玲玲研究员团队发表关于核仁中pre-rRNA空间分布及功能组织的研究[2] -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跃林团队发表植物中由苯甲酰辅酶A合成水杨酸的三步生物合成途径研究[4] - 浙江大学潘荣辉和范鹏祥团队发表解析植物中由苯丙氨酸衍生的水杨酸生物合成过程研究[6] - 浙江师范大学张可伟团队与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刘长军合作发表植物中苯丙氨酸向水杨酸的完整生物合成过程研究[7] 国际研究机构的重要发现 - 耶鲁大学Yile Dai和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Kai Qin合作发表检查点免疫疗法的体液决定因素研究[10] - 哈佛大学医学院Zepeng Mu参与发表CRISPR编辑单细胞中精确界定疾病突变体影响的研究[12] - 杜克大学/斯坦福大学医学院Winston W Liu发表肠道对微生物模式的感知调节进食机制研究[15] - 麻省理工学院Ziliang Kang发表适用于软质基底的机械式水下粘合装置研究[17] -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珍妮莉亚研究园区Arthur Zhao发表果蝇运动视觉中眼结构塑造神经元功能研究[19] 生物技术与AI创新应用 -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Zhiqian Li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Yuemei Dong合作发表通过驱动蚊子FREP1基因保护性等位基因对抗疟疾研究[21]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彩霞研究员与华中农业大学李国田教授合作发表整合生物技术与AI创新用于作物改良的综述论文[23]
广西国控揭牌启航
广西日报· 2025-07-24 10:26
公司成立背景与定位 - 广西国控资本运营集团于7月23日在南宁揭牌,注册资本金110亿元,信用评级保持AAA [1] - 公司由广西农垦集团、广西宏桂集团、广西国宏集团等企业组建,是省级国有资本运营集团 [1] - 公司定位为"战略保障、资本运作、产业引领"三大核心功能,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1] - 公司将立足广西政策、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以现代农业产业为根基、资本运营为重点、资产盘活为驱动 [1] 初期发展规划 - 成立初期将完成内部初步融合协同,确保三家主体企业重组整合及其他资金资源划转平稳高效完成 [1] - 全面参与地方资产盘活,协同地方政府搭建区域性资产盘活平台,建立专业化资产盘活机制 [1] - 启动跨境资本枢纽建设,开建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初步搭建辐射东盟的资本与要素流通桥梁 [1] 中长期战略目标 - 着眼"十五五"目标任务,将在智慧农业、生物技术、智能装备等领域取得关键技术攻关进展 [2] - 打造产业基金集群,目标管理规模超千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服务产业升级能力大幅增强 [2] - 深化产业协同效应,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孵化 [2] - 在人工智能赋能产业、生物农业、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形成显著优势 [2] - 建成中国—东盟资本核心枢纽,成为连接中国—东盟乃至全球市场的重要资本节点 [2]
投资6310亿欧元!“为德国制造”倡议发布
国际金融报· 2025-07-22 21:58
投资计划概况 - 德国61家企业联合发起"为德国制造"投资计划 目标到2028年投资最高达6310亿欧元 投资范围包括计划投资 新增投资 研发支出和国际投资者承诺 [1] - 参与企业包括宝马 奔驰 大众 安联 空客 英伟达等知名企业 预计后续将有更多支持者加入 [1] - 该计划是德国几十年来规模最大的投资计划之一 由德意志银行CEO 西门子CEO等商界领袖联合发起 [2] 战略目标与意义 - 企业希望通过投资行动发出强烈信号 表明德国是极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旨在提振各界对德国经济的信心 [2] - 投资计划不仅为了动员资金 更希望通过实际行动扭转社会情绪 传递德国向前发展的积极信号 [2][3] - 最终总投资额可能高于当前公布的6310亿欧元数字 体现企业对德国作为商业驻地的信心 [2] 行业投资方向 - 重点投资领域包括工业AI 微电子 生物技术 制药 量子计算和高端化学品等前沿科技领域 [4] - 西门子公司正在开发工业基础模型以提升生产效率 政府需要支持企业投资并吸引人才 [4] - 企业希望在工业AI等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维持德国在出口方面的竞争优势 [4] 政企合作机制 - 企业联盟寻求与政府建立持续 有建设性的合作关系 共同在数字化 资本市场 能源和劳动力市场等领域制定解决方案 [3] - 该倡议掀开了政商合作新篇章 需要政府大胆改革与企业积极投资的双向协作来激发经济活力 [2][3] - 企业认可新政府推出的多项举措 希望通过合作助力德国和欧洲实现经济增长 [3] 经济发展预期 - 企业目标在三年内使德国经济增长率稳定在2%以上 实现投资项目落地 信心恢复和消费增加 [4] - 计划旨在扭转资本外流趋势 使德国重新成为欧洲的工业和增长引擎 [3][4] - 企业认为新技术应被视为发展机遇 而非挑战 强调通过投资应对结构性挑战如高能源价格问题 [3][4]
以农业创新链延长产业链
经济日报· 2025-07-21 05:59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改革 - 当前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需要提高创新效率、突出产业应用、完善创新生态 [1] - 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提出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1] -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进入世界第一方阵,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1]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 强化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企业在科技规划制定、政策决策和计划实施中的参与度 [1] - 隆平高科在杂交水稻育种取得突破,大北农集团在生物饲料和动物育种拥有核心技术,极飞科技将无人机和AI技术应用于农业 [2] - 下一步将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建立企业创新能力动态监测机制,培育龙头型、高速成长型和潜力型农业科技企业 [2] 产业应用与成果转化 - 创新链与产业链脱节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大梗阻,需要构建"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转化"全链条协同体系 [2] - 农业农村部已认定50多个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上千家科研院校和企业参与联盟建设 [2] - 促进成果转化需在前端引入第三方机构,中端加强中试验证,末端突出推广应用实效和市场占有率等产业评价标准 [3] 创新生态建设 - 推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农业科技创投基金 [3] - 推广创新积分制,强化农业科技领域贷款政策力度,完善融资、保险等专属金融产品及担保机制 [3] - 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3] 全球创新网络 - 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加速向农业领域渗透,全球农业发展迎来新格局 [3] -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要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大国际人才和先进技术引进交流 [3]
专家:有机肥产业已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重要力量
中国新闻网· 2025-07-20 11:04
有机肥产业的重要性 - 有机肥产业在推动绿色农业、清洁生产、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农业农村减排固碳、优化种养结构、健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等方面贡献突出 [1] - 有机质(碳)是土壤质量和良田的核心,作物产量随土壤有机质增加而增加,有机碳提升1吨/公顷可使作物稳产性提高3%~5% [1] 全球及中国有机肥市场发展 - 全球有机肥料市场规模呈突破性增长趋势,预计2028年将达到2270.06亿美元,2030年将突破3000亿美元 [1] - 中国有机肥料产业工厂化消纳量不足总资源量的10%,集约化优质肥源有限,与欧美相比有机肥替代化肥潜力尚未充分发挥 [1] 政策与行业发展趋势 - 农业农村部提出发展商品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生产等产业,提高再生利用产品附加值 [2] - 有机肥行业需结合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领域,加快新型环保绿色农资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推广智能农机、智慧农业管理系统 [2] 行业活动与目标 - "2025年第五届中国有机肥产业发展大会"以"做好黄河上游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搭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平台 [2] - 推进畜禽粪肥就地就近肥料化利用,有利于提升养殖污染防治水平,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新格局 [2]
科技股投资前景如何评估?
搜狐财经· 2025-07-16 07:00
宏观经济环境对科技股的影响 - 经济扩张阶段推动科技股价格上升 企业和消费者对科技产品与服务需求增加 科技企业有更多机会进行业务拓展与创新投入 [1] - 经济收缩期抑制科技股表现 科技公司收入和盈利面临压力 [1] - 宽松货币政策对科技股有积极影响 市场流动性增加 资金成本降低 科技企业更容易获得外部融资 [1] - 紧缩货币政策对科技股不利 融资难度加大 运营成本上升 影响公司盈利预期 [1] 科技行业发展规律与竞争格局 - 科技行业快速发展且变革迅速 创新迭代日新月异 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不断涌现 [2] - 处于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先地位的科技企业 未来盈利增长空间更广阔 [2] - 科技行业竞争激烈 拥有核心技术、强大研发团队、广阔市场份额和良好品牌声誉的公司更具优势 [2] 企业自身因素对科技股的影响 - 财务状况是重要指标 稳定现金流、合理资产负债结构及良好盈利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2] - 营收增长持续稳定、净利润不断提升的科技企业 股票更具吸引力 [2] - 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决策科学性、透明度和公正性 避免内部管理风险和利益冲突 为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2]
黑龙江宁安:柞蚕产业织就乡村振兴锦绣图
央广网· 2025-07-14 11:00
柞蚕产业发展现状 - 宁安市柞蚕放养量占全省三分之一 全市柞蚕放养2200余把 放养面积10余万亩 年产商品茧150万公斤左右 总收入近8000万元 [2] - 合作社通过"互联网+"模式销售柞蚕产品 2024年销售蚕种32万斤 利润达240余万元 带动800余户蚕农增收 [1] - 宁安市成为全国唯一柞蚕 桑蚕 天蚕集中区 完成2000亩柞蚕产业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基地建设 [2] 产业优势与资源禀赋 - 宁安市森林覆盖率高 柞林面积达143万亩 气候温和湿润 无霜期125-145天 为柞蚕提供绝佳生长环境 [1] - 柞蚕茧具有茧型大 茧层厚 解舒率高等品质优势 [1] - 产业历史长达60余年 自然条件为规模化 标准化发展奠定基础 [1] 产业链延伸与附加值提升 - 从蚕 蛹 蛾中提炼柞蚕素 抗菌肽 干扰素等高科技产品 应用于医疗保健领域 [1] - 延伸产业链至蚕丝刺绣 蚕蛹食品加工等领域 柞蚕丝作为渤海靺鞨绣核心原料 其工艺列入国家级非遗 [1] - 新品种引进与示范推广工作持续推进 提升产业科技含量 [2] 经济社会效益 - 养殖户案例显示 200亩柞蚕养殖可增收十几万元 [1] - 产业推动满族文化传承 同时通过生态养殖方式保护柞林生态系统 [1] - 柞蚕产业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优势特色产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