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智赋能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船舶: 中国船舶2024年年度股东会会议资料(第二版)
证券之星· 2025-05-26 19:18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完成营业收入785.84亿元,同比增长5.01%,其中船舶造修及海洋工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53.74亿元,应用产业营业收入22.93亿元 [5] - 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6.14亿元,同比增长22.21% [5] - 全年承接民品船舶订单154艘/1272.46万载重吨/1039.00亿元,修船业务承接296艘/20.73亿元,应用产业承接合同金额22.90亿元 [5] - 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手持民品船舶订单322艘/2461.07万载重吨/2169.62亿元 [6] 生产交付情况 - 全年完工交付民品船舶93艘/721.34万载重吨,吨位数完成年计划的112.74% [6] - 修理完工船舶277艘/21.69亿元,交付应用产业设备产值16.94亿元,海洋工程业务交付1艘34万吨FPSO [6] - 主营业务毛利率9.94%,同比增加0.43个百分点,船舶造修及海洋工程业务毛利率9.57%,同比增加0.29个百分点 [37] 公司治理与重大事项 - 公司正在推进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的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已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 [10] - 2024年共组织召开董事会会议6次,股东大会2次,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会议11次 [6][7] - 独立董事召开专门会议3次,对公司关联交易、重大资产重组等重大事项进行事前审议 [7] - 公司获上海证券交易所2023-2024年度信息披露A级评价 [13] 研发与创新 - 2024年研发费用36.10亿元,同比增长15.01%,占收入比重小幅上升 [39][40] - 公司持续加大绿色智能船型研发投入,推进数智化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 [16] - 布局深海科技领域,增强深海装备研制能力,打造深海科技产业高地 [16] 2025年工作计划 - 计划完工交付民品船舶93艘/721.34万载重吨,修理完工船舶270艘/19.35亿元,应用产业产值16.10亿元 [15] - 聚焦主责主业,确保完成重组项目,增强业务板块整合和协同效应 [16] - 深化创新驱动,加强新船型研发及传统优势产品优化升级 [16] - 提升市值管理水平,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 [17]
咬定创新不放松-——首钢股份利用“三大利器”建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国有企业
技术创新与智能制造 - 2023年世界首条100%超薄规格高磁感取向电工钢专业化生产线投产 [1] - 2024年冷轧公司入选全球"灯塔工厂",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超91%,应用240台工业机器人,建成15个无人化智能库区 [2][3] - 建成跨地域多基地产销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一键式控制"工序达51个,RPA技术搭建26个流程机器人用例 [3] - 开发出0.07毫米厚"5G钢"(蝉翼钢)用于5G基站组件,以及0.01毫米"蚕丝钢"解决燃烧器材料瓶颈 [3] 研发成果与知识产权 - 构建"一院多中心"研发体系,拥有34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 [4] - 累计推出56个首发产品(含9个全球首发),开发9项首创工艺(含8项全球首创),研制4台套首开设备(含1台套全球首开) [4] - 获3924项专利授权(发明专利1379项),132项省部级科技奖项,主导或参与制定182项国际/国家/行业标准 [4] 绿色低碳发展 - 世界首家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的钢铁企业,保持河北省环保绩效"A级"评级 [5] - 向35家钢铁企业推广超低排放技术咨询及环保管家服务 [5] - 将绿色低碳作为战略基石,推进极致能效与减碳技术实践 [4][5] 财务与行业地位 - 2024年营业收入达1083.11亿元,旗下首钢京唐、冷轧、智新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2] - 获北京市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奖及世界钢铁协会首批"《可持续发展宪章》成员"称号 [1][5] - 定位"制造+服务"模式,强化产品/服务/质量/品牌四大优势 [1]
中远海控全资子公司多措并举稳外贸保畅通
证券时报网· 2025-05-22 13:00
全球航线网络优化 - 公司依托海洋联盟优化主干航线布局 加密核心市场班次 开辟新兴市场通道 持续扩充全球运力供给 [3] - 北美市场推出差异化产品:美西南10条航线覆盖中国及东南亚日韩港口 优化AAC航线加挂洋浦港形成中转通道 美西北5条航线覆盖中国港口 美东美湾10条航线构建多元服务 [3] - 开通南沙港直达南美西港口航线 助力构建"新时代亚拉陆海新通道" 加深粤港澳大湾区与拉美地区连接 [3] - 针对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高时效需求 以印尼CSE/YIX快航协同南沙港升级干线运力 实现"当日截单、次日开航" [3] 海铁联运与数智化建设 - 布局内陆节点推动港口功能延伸 构建"海上枢纽港+内陆无水港"立体化物流网络 [4] - 东北及华北地区开通"章古台站—锦州港""赤峰大板站—锦州港"等特色班列 将化肥、钢材等纳入全链物流体系 大连集运实现公铁无缝衔接 [4] - 长三角地区采用"包舱制+天天班"模式 8小时直达上海芦潮港 较传统运输效率提升显著 创新"一口价"计费方式使物流成本较公路降低20%-30% [4] - SynCon Hub平台提供一站式全链条物流服务 实现全程在线化操作与可视化追踪 [4] 产业链协同生态构建 - 立足"集装箱航运+港口+物流"一体化优势 与物流供应链板块深度协同打造全产业链服务生态系统 [5] - 共建5个海内外供应链平台覆盖东南亚、中东、欧洲、北美等节点 提升供应链韧性 [5] - 针对化工、冷箱等高附加值货物协同打造专业方案 建立危险品全流程管控和全程温控服务 [5] - 深化拖车、仓储、关务等领域协同 实现系统功能复用 减少信息壁垒与重复作业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5]
首钢股份利用“三大利器”建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国有企业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5-20 14:31
公司发展里程碑 - 2023年世界首条100%超薄规格高磁感取向电工钢专业化生产线投产 [1] - 2024年冷轧公司入选全球"灯塔工厂"并成为全球智能制造标杆 [1] - 2025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奖和世界钢铁协会首批"《可持续发展宪章》成员"称号 [1] 转型升级战略 - 推动技术创新作为第一竞争力 运用数智赋能 技术创新 绿色低碳"三大利器"提升制造+服务能力 [1] - 全面整合钢铁主业资源 锚定高效制造 高品质制造 智能制造 绿色制造四大方向 [2]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083.11亿元 旗下多家子公司跻身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行列 [2] 智能制造成果 - 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超过91% 应用240台套工业机器人 建设15个无人化智能库区 [3] - 建成跨地域多基地产销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 实现51个"一键式控制"工序 [3] - 应用RPA技术建立数字劳动力平台 搭建26个流程机器人用例 [3] 核心产品创新 - 开发厚度仅0.07毫米的"5G钢"(蝉翼钢) 用于5G基站组件和集成电路板 [3] - 研发新能源电工钢解决低损耗 高转速 高扭矩"不可能三角"难题 [3] - 开发直径0.01毫米的"蚕丝钢"突破国产燃烧器基础材料技术瓶颈 [3] 技术研发体系 - 构建"一院多中心"研发体系 统筹基础性 共性 战略性技术研发 [4] - 拥有34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 推出56个首发产品(含9个全球首发) [4] - 获3924项专利授权(发明专利1379项) 主导或参与制定182项各级标准 [4][5] 绿色低碳实践 - 世界首家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的钢铁企业 保持河北省环保绩效评价"A级" [5] - 推广超低排放成果 累计服务35家钢铁企业提升环境治理水平 [5] - 将绿色低碳作为战略基石 推进极致能效与减碳技术实践 [5]
创新驱动 文产赋能 全域绽放 文博会52家分会场近300项活动亮点纷呈
深圳商报· 2025-05-20 00:36
5月22日至26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将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 作为我国唯一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盛会,文博会不仅是文化成果的展示平台,更是产业发 展的风向标。本届文博会延续"主会场+分会场"联动模式,全市52家分会场精心筹备近300项展示交易活 动,主题涵盖数字创意、创意设计、影视短剧、动漫IP、工艺美术等多种业态,产业内容十分丰富,并 呈现突出创新驱动、数智赋能、跨界融合、强化传承等特色和亮点。 创新驱动 展现文化产业澎湃动力 自2004年首届文博会举办以来,分会场机制历经21年沉淀,已成为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届文博会分会场总数保持52家,新增8家"新面孔",他们分别是:福田区的APark深圳数字艺术公园、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云际观光层、BitCity次元小镇,盐田区的万科生物圈三号,南山区的荔秀服饰文化街 区,龙岗区的粤港澳超高清数创产业园,坪山区的坪山文化聚落,光明区的华强科技生态园。 新面孔的加入,给文博会带来新鲜的血液,充分展示了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澎湃动力。其中,平安金融 中心云际分会场依托547.6米高空地标优势,构建世界级高空观光与文化交融 ...
新闻多一点丨洛轴集团的转型升级之路
新华社· 2025-05-19 22:42
公司概况与行业地位 - 公司是一家综合性轴承制造企业,产品涵盖9大类型、3万余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程机械、风力发电、轨道交通、港机船舶等领域 [2] - 轴承是机械设备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业内形容“世界上能转的机器,一般都离不开轴承” [2] - 公司是轴承制造行业的传统企业,近年来通过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实现转型升级 [2] 研发实力与技术平台 - 公司依托轴承行业唯一的航空精密轴承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了国内领先的航空航天、风力发电、高速铁路、新能源汽车等轴承试验平台 [3] - 公司在“十四五”期间已有13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水平 [3] - 公司研发的盾构机系列主轴承打破了我国盾构机主轴承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 [3] 产品结构与市场地位 - 公司高端轴承产值占企业总产值比重高达70% [3] - 公司风电主轴承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 [3] - 公司产品应用领域广泛,是高端轴承产业的重要参与者 [2][3] 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 - 公司在风电齿轮箱轴承智能工厂应用“5G+工业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了产品从设计、选材、生产到交货的全程数字化 [5] - 公司连续投资超10亿元对传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 [5] - 公司自主孵化、开发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轴承应用软件,以数智赋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5] 财务业绩与未来目标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46.99亿元、净利润2.26亿元 [7] - 公司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营收150亿元,不断壮大高端轴承产业集群 [7] - 公司以“转动中国、推动世界”为目标,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贡献力量 [7]
一季度乐城特许药械使用人次同比增长超四成
海南日报· 2025-05-16 10:40
特许药械使用增长 - 2025年第一季度乐城先行区特许药械使用人次达1.6万,同比增长44.14% [2] - 2024年特许药械使用人次逾5.1万,同比增长79.33%,保税仓入库货值达6.02亿元,同比增长18% [2] 审批效率提升 - 省药监局、省卫生健康委、海口海关联合发布措施,调整非首次审批模式,实施二合一融合审批,减少申请环节,缩短审批周期 [2] - 以医疗机构使用科室为审批单元,实施批量审批,从"一人一品一批"调整为"一品一院一批",批准数量大幅增长 [2] 带药离院措施效果 - 实施带药带械离院备案后,截至2024年12月备案82个特许药械品种,惠及患者逾1.7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9.8%和22% [3] 数智赋能与服务优化 - 推动特许药械追溯管理平台建设,构建"五位一体"共享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发布、申报沟通、寻医问药等功能 [3] - 主动服务企业,以患者需求为中心,寻找能形成规模、延伸产业链的产品 [3]
武汉黄陂:积极作为 推动财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聚焦预算引领强化降本增效。将全面预算作为战略规划目标的年度分解和量化,贯彻落实发展新质生产 力和"习惯过紧日子"要求,着力加强成本费用管控,持续加强重点费用管控力度,将费用执行情况作为 财务监督检查的重点,着重检查是否存在乱摊、乱列、乱挤的现象,严防重点费用反弹,科学做好谋 划,继续挖掘管理创新潜力,做到成本费用预算既能满足工作,又能深挖降低成本的潜力。 聚焦数智赋能,构建共享应用。要以行业规划为纲领,分析查找问题短板,以业财深度融合为着力点, 不断收集服务需求,进一步加强对相关政策法规、制度规范、流程指引等多方面的梳理,服务协同各个 部门,实现各部门信息数据的互联共享,并在数据治理上进行探索,对财务共享大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 利用,进一步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蔡云王凯) 会议强调,按照全省行业财务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把握财务工作的重 点方向,围绕全市财务共享建设中心工作,积极作为、精准发力,贯彻改革创新的工作要求,坚持科学 规范,夯实财务基础,以高质量财务发展更好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并提出"三个聚焦"安排部署 下一步工作。 聚焦制度完善强化统一规范。制度是行动的先导,积极 ...
卧龙电驱: 卧龙电驱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5-11 17:15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62.47亿元,同比下降9.8%[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3亿元,同比增长49.63%[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6.35亿元,同比增长33.13%[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38亿元,同比下降5.89%[5]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00.35亿元,同比增长6.66%[5] 公司治理与股东会议 -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将于2025年5月19日召开[1][3] - 会议将审议11项议案,包括年度报告、利润分配方案、担保事项等[3] - 股东登记日为2025年5月8日[2] - 会议采用现场投票和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2] 业务发展 - 大客户销售收入实现同比增长[5] - 在仿生机器人、电动航空、磁浮气浮轴承等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5] - 与东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成立联合实验室[5] - 管理数字化覆盖率提升,新增订单全面实现数字化管理[5] 财务预算与分配 - 2025年计划实现营业收入18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亿元[15] - 2024年度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元(含税),共计派发1.95亿元[16] - 拟以资本公积每10股转增2股,转增后总股本增至15.62亿股[16] - 2024年现金分红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2.12%[16] 担保事项 - 拟为子公司提供总额18.1亿元的银行授信担保[17] - 拟为控股股东卧龙控股提供不超过1.9亿元的担保[21] - 被担保子公司中部分资产负债率超过70%[17] 其他重要事项 - 拟续聘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为2025年度审计机构,审计费用326万元[28] - 公司注册资本由13.08亿元变更为13.03亿元[31] - 2024年董事会共召开7次会议,监事会召开6次会议[6][10]
从“通信桥”到“生态链”:山东移动擘画黄河治理新图景
齐鲁晚报· 2025-05-09 10:35
5G技术赋能黄河流域生态治理 - 公司以5G技术为"通信桥",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体系,为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注入动能 [1] - 创新采用"船坞基站"方案解决黄河三角洲滩涂基站建设难题,铺设30公里光缆实现双路由保护传输 [3] - 5G+AI防汛监测预警平台缩短防洪响应时间50%,实现水位实时监测与危险行为隔空预警 [5][6] 数智化生态治理应用 - 水资源智能管护系统实现166处河闸自动化调度,节水效率提升30% [6] - 5G+VR生态监测平台实时追踪东方白鹳种群,2022年监测数量达3198只(增长20%) [8] - 数字孪生技术辅助湿地修复规划,5G专网监测使修复效率提升40% [8] 绿色经济与产业协同发展 - 农机云平台推动土地集约化经营,5G智慧灌溉使百亩农田成本从万元降至6000元 [9] - 5G+VR观景平台带动文旅经济,2025年五一假期山东景区接待游客2561.6万人次(+8.2%),营收12.5亿元(+8.3%) [9] - 茶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全链条数字化,日照绿茶年产值提升25%同时碳排放减少10% [9] 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 - 从传统通信服务扩展到生态治理全链条,形成水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监测的完整生态链 [6][8] - 数据中心节点支撑沿线企业云计算需求,算力网络促进低碳转型 [9] - 技术应用覆盖农业、文旅、制造业,农民人均年收入增长15%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