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贸易逆差
icon
搜索文档
美国对亚洲贸易逆差激增,企业再次抢跑特朗普关税大限
智通财经网· 2025-06-24 07:19
亚洲对美出口激增 - 越南和泰国5月对美出口同比增长35% 中国台湾省对美出口飙升近90% [5] - 韩国6月初对美出口接近创纪录水平 延续5月增长趋势 [1] - 出口激增打破历史季节性规律 通常下半年贸易更强劲 [1] 美国贸易逆差扩大 - 美国5月贸易逆差预计达910亿美元 2025年迄今累计逆差6430亿美元 [5] - 亚洲国家是造成美国贸易逆差的最大单一因素 [5] - 欧洲药品进口增加也是逆差扩大的原因之一 [5] 贸易政策影响 - 企业赶在7月初美国新关税生效前加速出货 [1] - 中国5月对美直接出口下降 部分企业通过第三国转口 [11] - 中国企业转向其他出口市场和内销 [11] 经济增长预期 - APEC下调2024年GDP增长预测至2.6% 原为3.3% [7] - 若7月高关税实施 亚洲地区经济增长可能受打击 [7][11]
公开:日本出口罕见下滑!对美国出口15140亿,对中国出口多少?
搜狐财经· 2025-06-22 08:46
贸易逆差与经济衰退风险 - 日本5月出口额同比骤减1.7%至81350亿日元,创八个月新低[1] - 贸易逆差扩大至6376亿日元,连续两月录得逆差[1][2] - 2025年第一季度GDP环比下降0.2%,按年率计算下降0.7%,若第二季度继续下滑将进入技术性衰退[2] 出口疲软与关税冲击 - 美国对日本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关税,其他商品加征10%关税,6月钢铝关税翻倍至50%[4] - 日本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11.1%,对中国出口减少8.8%,欧盟市场仅微涨4.9%[4] - 汽车、钢铁和矿物燃料出口下滑是拖累贸易数据的主因[4] 贸易谈判失败与政策调整 - 日本在G7峰会上与美国贸易谈判失败,原10%关税将于7月9日恢复至24%[5] - 日本需重新审视出口战略,减少对汽车、钢铁等传统产业的依赖[5] 经济结构性问题 - 日本经济过度依赖出口,内需培育不足导致应对国际市场波动能力脆弱[5] - 高通胀持续吞噬民众购买力,内需不足加剧经济困境[5] 全球经济环境影响 - 中美贸易摩擦和欧洲经济低迷加剧日本外贸困境[5] - 日本经济面临"内忧外患",需结构性改革应对挑战[5][7]
韩对美经常账户盈余创新高 李在明面临特朗普关税谈判大考
快讯· 2025-06-20 12:22
韩国对美贸易关系 - 韩国2024年对美经常账户盈余达到1182亿美元 创历史新高 [1] - 自2019年以来对美盈余持续增长 反映双边贸易关系深化 [1] - 韩国被特朗普列为加剧美国贸易逆差的十大国家之一 [1] 韩美贸易谈判动态 - 原定G7峰会期间韩美领导人会谈因中东局势紧张取消 [1] - 韩国总理提名人称总统希望在7月截止期前达成协议 [1] - 谈判目标为避免基准关税上调风险 [1]
“要么提好协议,要么付钱”!特朗普再批欧盟
第一财经· 2025-06-19 19:16
美欧贸易谈判进展 - 特朗普在G7峰会期间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首次双边会晤,但会后批评欧盟未提出"公平协议",威胁若不妥协将加征更高关税 [1][2] - 特朗普重申欧盟成立目的是"在贸易上损害美国",并强调需通过开放市场、购买美国产品和对美投资解决贸易逆差问题 [3][4] - 美欧面临7月9日关税暂停截止日期,谈判加速推进,涉及钢铁、铝、汽车、制药、半导体和民用飞机等领域 [4][6] 关税与协议分歧 - 美国当前对欧盟维持10%基准关税,汽车和钢铝产品分别面临25%和50%关税,特朗普威胁7月9日可能将汽车关税提升至50% [6] - 欧盟否认接受美国10%基础关税的报道,称谈判未达成协议且反对"不合理非法关税" [6][7] - 欧盟5月底提案建议分阶段实施配额以实现汽车、工业品和非敏感农产品零关税,但美方要求可能损害欧盟监管自主权的条款被视为红线 [7][10] 英美协议对欧盟的示范效应 - 英美协议中英国汽车享受10万辆/年配额(税率10%),零部件同等待遇,远低于欧盟面临的25%汽车关税 [7] - 英国向美国开放农产品市场:牛肉出口配额从1000公吨增至13000公吨,乙醇免税配额达14亿升(相当于英国年需求量) [8] - 专家认为欧盟难以复制英美协议条件,零关税提议不现实,需通过大宗采购或对美投资等突破性举措才可能达成协议 [7][8][11] 欧盟反制措施准备 - 欧盟估计美国关税已覆盖其对美出口的3800亿欧元产品(占总出口70%),已批准210亿欧元报复性关税(因谈判暂停未实施) [11] - 欧盟拟对950亿欧元美国产品加征关税,目标包括飞机、汽车和波本威士忌等工业品 [11] - 欧盟审查美国依赖的战略领域,准备超出关税范围的报复措施,但谈判仍以积极氛围推进 [10][11] 经济影响分析 - 牛津经济研究院指出更高关税对美国是供给冲击(降低增长并推高通胀),对欧元区和英国则是需求冲击(降低增长和通胀) [12] - 全球经济面临关税路径和传导强度的不确定性,美欧若未达成协议将加剧贸易负面影响 [11][12]
特朗普再批欧盟“要么提好协议,要么付钱”,有何谋划?|全球贸易观察
第一财经· 2025-06-19 18:54
美欧贸易谈判进展 -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G7峰会期间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首次双边会晤,但会后仍批评欧盟并提出"要么提出好协议,要么付钱"的强硬立场 [2][3] - 特朗普威胁若欧盟不达成"公平贸易"协议,将对其加征更高关税,并重申欧盟成立的目的是"在贸易上损害美国"的观点 [3][4] - 美欧双方面临7月9日关税暂停期截止日期,谈判团队近期加快谈判速度,涉及钢铁、铝、汽车、制药、半导体和民用飞机等关键领域 [5][7][9] 美欧关税现状与威胁 - 美国目前对欧盟出口货物维持10%基准关税,汽车产品面临25%关税,钢铝产品面临50%关税 [7] - 特朗普威胁将在7月9日对欧盟加征50%关税,此前曾威胁征收20%关税以应对欧盟对美贸易顺差 [7] - 欧盟估计特朗普实施的关税已覆盖其对美出口的3800亿欧元产品,约占总出口额的70% [13] 欧盟的应对措施 - 欧盟已批准对价值21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征收关税以回应钢铝关税,这些关税因谈判暂停但可迅速实施 [14] - 欧盟准备对价值950亿欧元的美国产品加征关税,针对工业产品包括飞机、美国制造的汽车和波本威士忌 [14] - 欧盟加紧准备反制措施,可能超出关税范围,审查美国依赖欧盟的战略领域以考虑报复措施 [12] 谈判关键分歧点 - 欧盟提议通过分阶段实施配额作为过渡措施,逐步实现汽车、工业品和非敏感农产品零关税 [9] - 专家认为欧盟希望的汽车零关税与特朗普政府25%汽车关税相差甚远,难以解决双边贸易逆差问题 [10] - 欧盟在监管和税收事务自主权方面设红线,反对美国不合理且非法的关税 [8][9] 英美协议对欧盟的压力 - 英美协议中英国汽车享受每年10万辆关税配额,适用税率10%,低于25%的一般关税 [10] - 英国大幅提升美国牛肉进口配额至13000公吨,并给予美国乙醇生产商14亿升免税配额 [11] - 专家认为这些开放步伐对保守的欧盟农业产品市场构成很大压力 [11]
突然崩了!日本,传出重大利空!
券商中国· 2025-06-18 20:40
日本出口与经济表现 - 日本5月出口额同比下降1.7%,为八个月来首次下滑,4月为同比增长2% [1][3] - 对美出口同比下降11.1%,对华出口同比下降8.8%,汽车、钢铁和矿物燃料是主要拖累因素 [1][3] - 5月贸易逆差达6376亿日元,连续第二个月逆差 [2][3] - 2025年第一季度日本实际GDP按年率计算萎缩0.2%,净出口拖累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 [5]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 特朗普政府对日本汽车及零部件征收25%关税,其他商品征收10%关税,6月初钢铝关税税率提高至50% [3][5] - 日本2023年对美出口商品价值21万亿日元,其中汽车占比28% [3] - 若未达成协议,7月9日起日本将面临24%的"对等关税" [4][5] - 汽车关税严重影响日本出口企业利润空间,日本政府正寻求解除汽车关税但谈判未果 [4][7] 日本央行政策动向 - 日本央行维持目标利率0.5%不变,连续第三次会议按兵不动 [5][6] - 现有债券缩减计划将持续至2026年3月,之后每月减少约2000亿日元国债购买量(当前为4000亿日元) [5] - 日本央行称经济呈"温和复苏",但住房投资低迷和劳动力短缺制约增长 [6] - 市场对加息时机存分歧,部分分析认为可能推迟至2026年第一季度 [6] 日美贸易谈判进展 - G7峰会期间日美领导人会谈30分钟未达成共识,同意继续部长级磋商 [7] - 特朗普称日本谈判立场"强硬",威胁发最后通牒"要么接受条件,要么终止贸易" [2][8] - 日本首相强调汽车行业涉及重大国家利益,将全力争取美方撤销关税 [7]
关税大消息!重要数据公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6-18 09:54
日韩股市表现 - 日经225指数涨0.2%至2月21日以来最高点 [3] - 韩国KOSPI指数涨0.45%至2963.63点 [5] - 个股方面王子控股、大成建设、任天堂等涨幅居前 [4] 日本贸易数据 - 日本5月出口同比降1.7% 为八个月来首次下降 [7] - 进口额同比降7.7% 原油和煤炭进口缩减显著 [7] - 贸易逆差扩大至6376亿日元 连续第二个月呈现逆差 [7] - 对美出口同比下滑11.1% 汽车及零部件需求疲软 [7] - 对美贸易顺差同比萎缩4.7% 为五个月来首次下降 [7] 日本经济政策 - 日本央行维持政策利率在0.5%不变 [7] - 计划在下一财年放缓购债缩减步伐 [7] - 日美关税谈判未达成共识 将继续推进协商 [7] 经济分析师观点 - 贝莱德预计日本央行年底前将维持利率不变 [8] - 食品价格上涨推动通胀 但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仍存 [8] - 薪资上涨与物价坚挺形成良性循环但势头尚弱 [8]
日本5月贸易逆差6376亿日元
快讯· 2025-06-18 08:45
日本财务省6月18日公布的5月贸易统计初值显示,出口减去进口的贸易收支为逆差6376亿日元(约合人 民币315亿元)。这是连续两个月呈现逆差。 ...
百年复盘,寻找当下黄金的历史坐标
国盛证券· 2025-06-17 13:5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目前黄金宏观叙事类似1970年代与20世纪初 但在是否陷入滞胀、高赤字成因上存在不同 相较全球M2估值合理 相较美国M2仍具备翻倍空间 [1][18] - 黄金进一步上涨动能包括重拾硬货币地位、关税影响、地缘冲突等因素 [2][3][4] 各部分总结 黄金的历史对标,金价还有空间吗 黄金已脱离金融属性框架,由货币属性主导 - 黄金四大属性重要性排序为货币属性>金融属性>避险属性>商品属性 [11] - 2022年后“实际利率与黄金的负相关性”指标背离 原因在于实际利率未反映其他因素、低利率放大负相关性、经济背景变化 [12] - 货币属性表现为与美元负相关、抗通胀、央行购金等 金融属性体现为与美债实际利率的关系 [13] 当下黄金的历史坐标与估值水平 - 宏观叙事类似1965 - 1976、2002 - 2009 但本轮引发滞胀催化剂可能是关税 高赤字核心在于高利息支出 [18] - 黄金市值/全球M2达0.18 接近历史最高 对应目标金价3435美元/盎司;黄金市值/美国M2仅1.09 较历史最高值仍有差距 对应目标金价6088美元/盎司 [19] 黄金进一步上涨的动能 - 黄金重拾硬货币地位 央行购金可能持续 全球央行黄金储备偏低 新兴市场国家提升空间大 《巴塞尔协议Ⅲ》拉动银行业需求 黄金定价权“东升西落” [22][23][32] - 关税抬升美国通胀预期 使美联储难降息 财政赤字难降 若关税缓和 黄金金融属性利好 但可能先跌后涨 [40] - 关税打击美国企业和居民信心 若贸易摩擦难扭转 可能拖累经济陷入滞胀 关税政策务实削弱黄金定价逻辑 激进则可能致滞胀 [46] - 国际地缘冲突不断 民粹主义升温带来不确定性 避险属性为黄金提供底部支撑 [52] 黄金百年复盘:寻找历轮牛熊周期的主线 1800 - 1970:英美接棒主导金本位,大萧条带来黄金价值重估 - 1800 - 1930年英国主导金本位 期间英国常项目顺差维持制度稳定 仅1861年南北战争引发金价波动 [55] - 1930 - 1970年金本位短暂被废后 美国主导布雷顿森林体系 大萧条使金本位成绞索 美国通过干预金价摆脱束缚 后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56] - 金本位有自动调节机制 但需各国遵守规则 战后英美情况使英国1931年放弃金本位 [57] 1971 - 1980:金本位彻底瓦解,两次石油危机将金价推向高潮 - 特里芬难题使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崩溃 1971年尼克松关闭“黄金窗口”体系倒塌 [62][65] - 两次石油危机引发滞胀 剩余产能是判断油价核心因素 1973年和1980年分别因石油禁运和战争引发危机 [67] - 过度宽松货币政策和美国联邦政府赤字无序增加是滞胀根本原因 滞胀下黄金白银跑赢其他资产 [74][78] 1980 - 2000:经济摆脱滞胀,新自由主义时代黄金被边缘化 - 黄金价格整体走熊 原因包括股票等风险资产吸引力提升、通胀温和、美元指数波动、新自由主义思潮下央行减持黄金 [81] 2000 - 2011:美国双赤字斜率加大,美元贬值黄金重估 - 黄金迎来十年牛市 分三阶段 第一阶段《央行售金协定》签订后金价企稳 第二阶段贸易财政双赤字和次贷危机使货币属性主导金价上行 第三阶段金融危机后全球央行宽松推升金价 [100] 2012 - 2021:黄金开启实际利率主导的新周期 - 2008 - 2022年实际利率对黄金价格解释力度强 2022年后背离 原因与金融属性、利率水平、经济背景有关 [112] - 流动性预期交易下 黄金交易思路与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相关 加息开启前、降息/QE后半段市场提前定价紧缩 反之提前定价宽松 [112] - 加息周期需结合经济基本面与加息目的 降息前期黄金表现好于铜、油 中后期逆转 [123]
美国贸易逆差减半!特朗普关税有效了?
搜狐财经· 2025-06-15 18:21
特朗普关税政策的短期效果 - 美国4月贸易逆差环比锐减55.5%至616亿美元,创2023年9月以来新低[1] - 进口额环比暴跌16%至3510亿美元,其中消费品进口减少330亿美元,药品和汽车进口分别大幅下降[1][4] - 出口额环比增长3%至2894亿美元,爱尔兰对美出口剧减199亿美元是典型案例[1][4] 数据波动的结构性原因 - 3月进口激增导致逆差达1383亿美元新高,企业为规避4月关税提前囤货形成"抢运潮"[6] - 4月进口断崖式下跌属于政策预期引发的短期波动,非贸易结构改善[6] - 历史数据显示特朗普第一任期关税使美国总贸易逆差较2017年增长50%,企业通过第三国转口规避限制[7] 关税政策的长期局限性 - 美国对华贸易逆差2024年仍达2954亿美元新高,供应链依赖难以切断[14] - 总贸易逆差达1.24万亿美元,较2017年增长50%,产能转移至越南、墨西哥等国[14] - 低储蓄率(3.4%)和高消费导致第三产业占比超80%,产业竞争力不足无法通过关税解决[12][14] 经济代价与潜在风险 - 4月美国首申失业救济人数升至24.7万,制造业PMI连续收缩[8] - 关税可能推高通胀,2024年核心PCE同比上涨3.7%[8][16] - 人工成本过高(制造业时薪32美元)和供应链薄弱制约自产自销[12] 贸易逆差的本质矛盾 - 逆差反映储蓄投资失衡,美国储蓄率仅占GDP17%,消费占比达68%[14] - 高精尖科技投资偏好导致制造业占比降至11%,低于德国23%的水平[14] - 全球化分工下供应链依赖难以逆转,关税可能加速产业外迁[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