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集成电路
icon
搜索文档
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破万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7 07:39
政策动向 - 国家卫健委部署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三方面工作: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推动老有所养、推动老有所为 [1] 药械审批 - 华东医药全资子公司中美华东的1类创新药马来酸美凡厄替尼片获批上市,用于特定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直接研发投入约3.06亿元 [2] - 恒瑞医药子公司获批上市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口服降糖三药联合固定复方制剂恒格列净瑞格列汀二甲双胍缓释片,用于2型糖尿病 [3] 财报披露 - 双鹭药业第三季度净利润2004.98万元,同比增长143.28%,前三季度净利润1.41亿元,同比增长943.10%,增长主要源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4] - 惠泰医疗前三季度净利润6.23亿元,同比增长18.02%,营业收入18.67亿元,同比增长22.47% [5] 资本市场 - 药明康德拟以28亿元基准价款向高瓴投资关联方出售上海康德弘翼和上海药明津石医药100%股权,以聚焦CRDMO核心业务 [6][7] 行业大事 - 工信部调研强调推动中药工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包括提升中药材种养殖标准化和中药制造现代化水平 [8] -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从2021年7617.14亿元增长至2024年9847.0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8.94%,2025年上半年达5005.66亿元,预计全年将突破1万亿元 [9] - 2025江西医药发展大会举行,16个涵盖创新药、中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医药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10] 舆情预警 - 北陆药业股东三峡油漆计划减持不超过1000万股公司股份,占总股本比例1.78% [11]
科技股分歧渐显 基金经理详解AI产业链纵深机会
上海证券报· 2025-10-26 23:38
市场调整与长期趋势 - 10月A股市场震荡调整,科技板块波动是前期大幅上涨后的自发获利回吐 [1] - 以人工智能、数字经济、集成电路为代表的科技板块是A股最热门赛道,多只相关被动指数基金近一年净值增长超50%,部分主动基金净值增长超100% [1] - 市场调整背后因素包括AI板块估值修复已较充分,以及外部因素对情绪面的冲击,但AI等科技产业的长期发展趋势并未改变 [1] 资产定价与投资机遇 - 从资产定价的空间、景气、估值分位和风险偏好维度分析,中国资产有望继续修复 [2] - 行业中长期空间和景气边际变化是决定资产价格的基本面因素,AI与传统行业结合推动医药、先进制造等领域创新突破 [2] - 人工智能发展是重大机遇,海外AI投资持续迭代,国内“模型—算力—应用”的投资范式转移有望形成闭环并在投资标的上兑现 [2] AI产业链纵深机会 - AI产业链覆盖面广,产业演进呈现清晰传导路径,大模型、GPU芯片、光模块、PCB等前端环节已率先实现业绩与股价兑现 [3] - 随着AI发展,需求外溢使存储、半导体设备、新材料等估值更合理的中游环节开始受益 [3] - 在应用层面,智能驾驶初级应用已开始规模化落地,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相对较远,美国AI电力能源瓶颈为国内光伏、风电、储能等新能源产业链带来机遇 [3] 后市关注细分领域 - 产业趋势与景气优势共振,市场对科技成长景气主线的共识有望再度凝聚 [3] - 10月以来涨幅偏低的行业集中在科技板块的游戏、半导体、消费电子、计算机设备和元件 [3] - 新能源板块的电池、光伏设备、电机,医药板块的医疗服务,以及机械设备板块的自动化设备、专用设备等领域也值得关注 [3]
华联期货锡周报:贸易争端反复,锡价震荡运行-20251026
华联期货· 2025-10-26 21:3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周沪锡整体震荡偏强,期价和基差波动小 [11] - 9月精锡产量环比、同比下降,10月有望恢复正常;国内锡矿产量1 - 8月累计同比微幅增加,缅甸矿端复产反复影响点位 [11] - 9月集成电路、汽车、PVC需求增幅较好,传统领域部分降速,10月新兴领域需求有韧性,传统领域部分调整;国内经济有韧性,海外不确定大且有降息预期 [11] - 矿端偏紧,加工费下降,利润维持低位 [11] - LME库存周度环比增加,SHFE库存周度环比减少,社会库存周度环比增加 [11] - 操作上偏多交易,参考周度支撑位272000 - 275000元/吨;期权卖出虚值看跌期权;关注宏观措施、缅矿等扰动及消费数据 [11] - 产量供应缓解观点中性,下游需求预期偏多,库存去化偏多,进出口净出口稳定中性,市场情绪偏空,成本利润加工费低位中性,宏观暂无政策中性 [12] 各目录总结 产业链结构 - 提及锡产业链,但未详细阐述 [13][14] 期现市场 - 展示SHFE锡和LME锡期现价格及基差图 [17] 库存 - 截至2025年10月23日,SHFE库存5470吨,周度环比小幅减少;截至10月22日,LME总库存2720吨,周度环比小幅增加 [28] - 截至2025年10月19日,精锡社会库存7925吨,周度环比小幅提升 [32] 成本利润 - 截至2025年10月23日,云南精矿加工费11000元/吨,广西精矿加工费7000元/吨,加工费保持弱势 [38] 供给 - 2025年9月精锡产量9770吨,因大厂检修环比大幅减少,预计10月恢复正常;8月国内锡矿产量6854.21吨,环比小幅增加 [43] - 2025年9月锡企产能利用率约64.23%,产能利用率下降 [50] 需求 - 2025年9月中国汽车产量322.7万辆,同比增长13.7%;8月中国电子计算机产量3266万台,同比减少4.8% [54] - 2025年9月中国PVC产量203.07万吨,同比增加4.9% ;9月中国移动电子通信产量15029万台,同比减少9.4% [57] - 2025年9月中国空调产量1809.48万台,同比减少3%;9月中国冰箱产量累计1012.75万台,同比减少2% [61] - 2025年9月中国洗衣机产量1178.48万台,同比增长5.6%;9月全国彩色电视机产量2063.05万台,同比增长3.9% [65] - 2025年9月中国太阳能产量7087万千瓦,同比减少1%;9月中国集成电路产量4370000万块,同比增长5.9% [69] 进出口 - 2025年9月中国进口锡矿0.87万吨,进口锡锭1269吨,出口精锡1789吨 [74] 供需表 |年份/(万吨)|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25E|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产量|18.9|18.1|15.9|18|19.8|17.9|17.4|18.1|18.45| |海外产量|17.5|17.7|19.5|14.8|15.3|20.1|19.2|17.1|18.5| |全球供应量|36.4|35.8|35.4|32.8|35.1|38|36.6|35.2|36.95| |中国需求量|16.4|14.9|14|16.4|18.4|18.1|18.75|19.1|19.3| |海外需求|19.9|22.3|21.9|18.8|20.5|19.9|18.2|18.1|18.6| |全球需求量|36.3|37.2|35.9|35.2|38.9|38|36.95|37.2|37.9| |全球供需平衡|0.1|-1.4|-0.5|-2.4|-3.8|0.05|-0.35|-2|-0.95| [77]
300131,拟购买资产!明起停牌
证券时报· 2025-10-26 16:28
公司重大事项 - 英唐智控筹划发行股份等方式购买资产 公司股票自2025年10月27日开市起停牌 [1] - 本次交易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也不构成关联交易 [4] 收购标的详情 - 拟购买桂林光隆集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 [3] - 拟购买上海奥简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76%股权 [3] - 光隆集成经营范围涵盖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 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 光电子器件制造 量子计算技术服务等 [3] - 奥简微电子经营范围包括微电子科技 半导体科技 智能科技领域的技术开发与转让 [3] 公司财务与业务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子元器件分销 芯片设计制造及软件研发销售 [4] - 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39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加3.52% [4] - 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73.58万元 较上年同期下降14.12% [4] - 上半年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22.67万元 较上年同期下降14.46% [4]
300131,拟购买资产!明起停牌
证券时报· 2025-10-26 16:26
公司重大事项 - 公司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股票自2025年10月27日起停牌 [2] - 公司拟购买光隆集成100%股权和奥简微电子76%股权 [4] - 本次交易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也不构成关联交易 [5] 标的公司业务范围 - 光隆集成业务涵盖人工智能软件开发 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 光电子器件制造 量子计算技术服务等 [4] - 奥简微电子业务聚焦微电子科技 半导体科技 智能科技领域的技术开发与转让 [4]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6.39亿元 同比增长3.52% [5] - 公司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73.58万元 同比下降14.12% [5] - 公司上半年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22.67万元 同比下降14.46% [5] 公司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子元器件分销 芯片设计制造及软件研发销售 [5]
特朗普宣布对加拿大征收10%额外关税;光刻胶领域,我国取得新突破;深圳机场就歌手郑智化吐槽致歉;贵州省能源局局长任茅台集团董事长丨每经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6 07:00
外交与国际贸易 -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抵达新加坡进行正式访问,表示中新建交35年来关系发展良好,愿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和全面合作[4] - 中美两国经贸团队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开始举行中美经贸磋商[4] - 美国总统特朗普启程访问亚洲三国,将先后访问马来西亚、日本与韩国[8] 外商投资数据 - 1-9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8921家,同比增长16.2%[4] - 1-9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737.5亿元,同比下降10.4%,但9月当月同比增长11.2%[4] - 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500.9亿元,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4109.3亿元[4] - 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708.4亿元,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55.2%、38.7%、17%[4] 科技与产业突破 - 北京大学团队在光刻胶领域取得新突破,首次在原位状态下解析了光刻胶分子在液相环境中的微观三维结构,指导开发出可减少光刻缺陷的产业化方案[6] - 小米生态链企业轻美科技洗碗机智能制造项目开工,总投资5亿元,规划年产洗碗机50万台,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8亿至10亿元[12] - 小米生态链企业小贝科技个护小家电智能制造项目签约,总投资5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能达1500万台,年产值24亿元[12] 航空与交通 - 全国民航开始执行冬春航季航班计划,新航季共有210家国内外航空公司计划每周安排客货运航班11.9万班,比去年同期增长1.3%[7] - 铁路12306客户服务中心新增团体票电话受理服务,单笔购票数量上限调至19张[12] - 深圳机场针对轮椅旅客服务保障流程进行改进,增加保障人员数量并试点启用登机连接装置[14] 公司动态与资本市场 - 贵州省能源局局长陈华接任茅台集团董事长[11] - 中信证券10月24日临近收盘出现约10.45亿元巨额卖单,为近期第三次出现巨额压单情况[11] - 中信证券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7.75亿元,同比增长55.71%,归母净利润94.40亿元,同比增长51.54%[11] - 中信证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558.15亿元,同比增长32.70%,归母净利润231.59亿元,同比增长37.86%[11] 国际事件与评级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加拿大征收10%额外关税,指责加拿大发布伪造的美国前总统里根讲话视频[7] - 欧洲信用评级机构范围评级公司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下调至"AA-",原因是美国公共财政状况持续恶化及政府治理标准下降[8]
以科技自立自强托举新质生产力
证券日报· 2025-10-25 02:20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应对全球科技竞争的迫切需要,旨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1] - 构建“统筹协同、产研融合、生态赋能、人才支撑”的立体化推进体系,以将科技势能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1] 强化体系支撑 - 通过政策引领统筹战略规划、科研力量与资源平台,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攻关格局[2] - 优化国家实验室体系,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等创新高地的大科学装置集群,强化基础研究协同攻关[2] - 完善“竞争性支持+稳定支持”投入机制,瞄准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领域核心技术研发,并为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筑牢根基[2] 深化产研融合 - 筑牢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科技领军企业牵头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创新,形成龙头引领、梯队协同的创新生态[2] - 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融通机制,共享创新资源,加速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产业的转化[2] 优化生态赋能 - 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引导金融机构建立适配科技创新的考核机制,加大对早中期硬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3] - 建立跨部委常态化沟通机制,将科技任务清单与金融资源清单精准对接[3] - 赋予科研单位和人员更大自主权,以破四唯与立新标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激励科研人员[3] 夯实人才根基 - 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一体化改革,优化高校学科设置以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的创新人才[3] - 聚焦战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等核心群体,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力度,通过成果赋权、收益共享等政策实现人尽其才[3] - 实施开放包容的人才政策,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在全球范围内汇聚智慧资源[3]
爱施德三季报:经营质量持续优化,政策东风驱动产业新探索
全景网· 2025-10-24 19:58
公司财务表现 - 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93.75亿元,营业利润5.74亿元,归母净利润3.37亿元 [1] - 货币资金达46.95亿元,较年初增长46.58%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7亿元,同比增长129% [1] - 公司主动收缩低毛利板块,聚焦高附加值业务,导致短期营收净利承压但发展质量持续夯实 [1] 战略转型与运营 - 公司实施“极致运营”战略,销售回款效率与费用管控优化成效显著 [1] - 战略调整方向为聚焦高附加值业务,经营基本面持续夯实 [1] - 公司与深国资旗下投资平台联合设立规模5亿元的“爱施德智城基金”,聚焦AI、智能终端、机器人等领域 [2] 产业投资布局 - 产业基金已完成两笔投资:布局四足与人形机器人的云深处科技,其产品已落地600余个项目;专注柔性触觉传感器的赛感科技,已打通量产线 [2] - 基金投资定位为政策重点支持领域,如AI、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 - 公司计划将基金从“投资工具”升级为政策导向下的“产业整合平台” [3] 核心竞争优势 - 公司拥有覆盖全国T1-T6市场的“分销+零售+售后”全渠道网络,覆盖全国10万多家手机门店 [2] - 渠道网络支撑苹果、荣耀等核心品牌业务,并能被投企业提供市场落地和场景验证支持 [2] - 公司形成“技术+渠道”的双向赋能模式,为被投企业构建独特竞争力 [2] 政策与行业环境 - 深圳印发并购重组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培育万亿级产业基金群,支持龙头企业并购新兴产业,尤其鼓励在AI、集成电路等领域的整合 [1] - 政策方向与公司战略转型高度契合,为产业布局打开新空间 [1] - 消费电子行业复苏与新质生产力培育为公司带来双重机遇 [3]
中科蓝讯涨2.03%,成交额3.44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864.6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4 11:41
股价表现与交易情况 - 10月24日盘中股价上涨2.03%,报153.18元/股,成交金额3.44亿元,换手率5.15%,总市值184.73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864.69万元,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7.35%和8.18%,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3.42%和25.10%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18.29%,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7.62%、28.93%、52.27% [1] - 今年以来两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9月23日,当日龙虎榜净买入-3813.97万元,买入和卖出总额分别占总成交额的10.80%和12.70% [1] 公司基本信息与业务构成 - 公司全称为深圳市中科蓝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2月19日,于2022年7月15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无线音频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芯片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99.83%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数字芯片设计,概念板块包括集成电路、智能眼镜、芯片概念、无线耳机、增持回购等 [2] 财务业绩与股东情况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8.12亿元,同比增长2.63%,归母净利润1.31亿元,同比减少2.61%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东户数为1.31万,较上期减少12.56%,人均流通股3381股,较上期增加15.12%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40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2.74亿元 [3] 机构持仓变动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信澳新能源产业股票A为第一大流通股东,持股147.45万股,较上期增加27.20万股 [4] - 第二大流通股东为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持股114.23万股,较上期增加10.56万股 [4] - 信澳先进智造股票型A、信澳智远三年持有期混合A分别为第三、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均有增加 [4] - 易方达战略新兴产业股票A、银华心怡灵活配置混合A、民生加银持续成长混合A为新进十大流通股东 [4]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减少21.73万股,信澳领先增长混合A持股略有减少,银华数字经济股票发起式A等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4]
泰凌微A股募15亿上市2年后再冲港股 连续遭大基金减持
中国经济网· 2025-10-24 11:20
公司H股上市计划 - 公司正在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旨在推进全球化发展战略 优化资本结构并提升综合实力[1] - H股上市的具体方案尚在商讨中 需经公司董事会 股东会及中国证监会 香港联交所等监管机构批准 存在较大不确定性[1] - 本次H股上市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1] 重要股东减持计划 - 股东国家集成电路基金计划在2025年11月13日至2026年2月12日期间减持不超过481.49万股 占总股本的2% 按公告日收盘价测算套现金额约2.38亿元[2] - 国家集成电路基金自2025年2月17日起已进行两次减持 累计减持480万股 累计套现约1.85亿元 持股比例从最初的8.95%降至减持后的6.95%[2][3] 重大资产收购事项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上海磐启微电子有限公司100%股权 并募集配套资金[3] - 标的公司磐启微2023年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0亿元 1.29亿元和0.76亿元 同期净利润均为亏损 分别为-0.40亿元 -0.31亿元和-0.02亿元[3]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IPO)回顾 - 公司于2023年8月25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发行6000万股 占发行后总股本25% 发行价格为24.98元/股[4] - 公司IPO募集资金总额为14.99亿元 募集资金净额为13.58亿元 较原计划多募集0.34亿元[5] - IPO发行费用总额为1.41亿元 其中保荐及承销费用为1.17亿元 保荐机构子公司跟投240万股 获配金额为5995.20万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