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专利
icon
搜索文档
资本游戏还是两方对垒?护肤品牌绽美娅卷进隔空骂战的隐秘角落
经济观察网· 2025-06-13 20:52
当发明人在一家新的公司,公开宣传与之前一家公司合作开发专利技术的发明经历,为当下的产品做背 书,是否构成侵犯? 继巨子生物和华熙生物经历多个回合的对垒之后,美妆圈再现隔空骂战。6月6日,陕西艾尔肤组织工程 有限公司(下称"艾尔肤")在其名为"安体肤"的公众号上发文炮轰绽美娅。绽美娅是这两年新崛起的美 妆护肤品牌,据悉,绽美娅能量棒产品的GMV在今年"618"期间飙升超20000%。绽美娅深度绑定李佳 琦,前不久,绽美娅联合李佳琦推出了《造皮肤的人去做护肤品》宣传片。这几日,李佳琦手握绽美娅 产品的巨幅广告出现在上海热门商区。 经济观察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查询发现,专利1的专利权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艾尔 肤公司。该专利发明人包括金岩、张勇杰等人。不过在2021年10月,该专利权终止。公开消息显示,金 岩是第四军医大学组织工程研发中心创始人、陕西佰傲再生医学有限公司(下称"佰傲再生")首席战略 顾问,张勇杰是佰傲再生的董事兼总经理。绽美娅所属公司西安博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正是佰傲再生的 全资子公司。佰傲再生公众号信息显示,2023年底,佰傲再生完成数亿元C轮战略股权融资,宣布向 IPO又迈出了一步。 ...
大唐移动在德国起诉小米侵犯4G/5G专利
观察者网· 2025-06-13 19:22
专利诉讼事件 - 大唐移动在德国慕尼黑第一地方法院对小米发起三项4G相关专利诉讼,涉及专利包括EP2237607、EP3713313和EP2315369 [1] - 三项专利均为LTE/4G关键技术,同时也是5G技术的基础 [1] - 诉讼时间点恰逢小米发布自研4G手表芯片玄戒T1之后,但分析认为诉讼与芯片无关,主要针对小米智能手机等通信产品 [2] 涉诉专利技术 - EP2237607专利利用大唐集团持有的时分双工(TDD)技术,实现基站与智能手机在移动中的无缝连接,已在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注册 [2] - 2024年4月慕尼黑地方法院曾裁定三星电子侵犯该专利,要求对2021年8月21日起在德国销售的相关智能手机进行赔偿 [2] 大唐移动专利授权情况 - 大唐移动已与苹果、联想等全球智能手机厂商达成专利许可协议,其中与联想于2024年4月22日达成全球专利交叉许可 [3] - 三星电子在德国法院颁发禁令后不久与大唐移动达成协议,此前双方自2020年起就4G和5G专利使用问题谈判多年未果 [3] 诉讼策略分析 - 中国企业近期选择在域外司法管辖区解决标准必要专利许可案件,如联想在英国起诉中兴通讯 [3] - 德国法院在授予专利侵权禁令方面相对宽松,可能导致产品下架等后果 [3] - 小米以往应对专利纠纷多采取申请专利无效或主张FRAND费率合理性抗辩策略 [3]
市值重回千亿港元的石药集团,授权对象揭晓,合作金额超过50亿美元
第一财经· 2025-06-13 18:18
石药集团与阿斯利康合作 - 石药集团与阿斯利康达成重磅授权交易合作,聚焦高优先级靶点,共同推进新型口服候选药物的发现和开发,涵盖多适应证疾病治疗[1] - 合作内容包括免疫疾病临床前小分子口服疗法的开发,利用石药集团的AI驱动药物发现平台优化靶向蛋白与化合物分子的结合模式[3] - 石药集团将获得1.1亿美元预付款,潜在研发里程碑付款最高16.2亿美元,销售里程碑付款最高36亿美元,以及个位数销售提成[3] - 阿斯利康拥有全球独家开发和商业化候选药物的选择权,交易总金额有望超过50亿美元[3] 行业趋势 - 跨国药企持续在中国扫货创新药资产,以应对专利悬崖挑战[4] - 近期另一笔重磅授权交易为三生国健及关联方授予辉瑞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SSGJ-707的全球权益,涉及12.5亿美元首付款和最高48亿美元里程碑付款[3] 中国生物制药动态 - 中国生物制药在ASCO年会上公布12个创新产品的突破性数据,预计近期将有对外授权交易落地[5] - 对外授权已成为中国生物制药最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5]
荣昌生物:注射用泰它西普专利保护期延长至2032年
快讯· 2025-06-13 16:37
荣昌生物公告,公司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下发的《药品专利权期限补偿审批决定》,专利号 ZL200710111162.2,专利名称优化的TACI-Fc融合蛋白,专利申请日2007年6月15日,专利权人荣昌生物 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涉及药品注射用泰它西普。决定给予该专利药品专利权期限补偿,补偿天数 1827天,原专利权期满终止日2027年6月15日,现专利权期满终止日2032年6月15日。药品专利权期限补 偿期间,其保护范围限于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上市的新药,且限于该新药经批准的适应症相关 技术方案。上述药品专利权期限补偿的取得符合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专利保护期延长至2032年,为公司 核心产品提供额外5年的市场保护,将显著提升公司药品在中国市场的独占销售窗口期,有利于中长期 业绩增长,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
美的集团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滤波单元、室外机的电控组件、室外机及空调器”
证券之星· 2025-06-13 05:10
专利授权情况 - 公司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滤波单元、室外机的电控组件、室外机及空调器",专利申请号为CN202422140184.3 [1] - 专利涉及电控组件结构,包括室外主控板、滤波接线板和板间连接线,其中室外主控板含主控连接端口模块,滤波接线板具备滤波功能 [1] - 今年以来公司累计获得专利授权1103个,较去年同期减少24.35% [1] 研发投入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162.33亿元,同比增长11.31% [1]
八大发明专利加持,孚诺医药如何在“伤口愈合快”赛道脱颖而出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八大发明专利构建了在医药行业的研发硬实力,覆盖药物制备方法、生产工艺及新型药物成分等多个关键领域 [2] - 公司核心产品孚诺软膏采用经典三抗配方,临床证实能提升伤口愈合速度34%,并实现年销售额4.4亿元 [2][4][9] - 公司通过双轨策略将科技转化为实际产品力,同时注重品牌传播,打破大众认知壁垒 [5][7] - 公司与顶尖机构合作搭建三大研发平台,在皮肤外用药市场构筑护城河,核心产品连续九年位居市场销售额榜首 [4][9] 专利技术 - "一种硫酸多黏菌素B的制备方法"和"一种硫酸新霉素的发酵工艺"两项专利成功研制中国版三抗软膏,凸显核心成分提纯与生产技术优势 [2] - "Tumor targeting Polypeptide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专利展现公司向国际精准医疗拓展的前沿视野 [4] - 八大专利涵盖原料药与制剂一体化战略,经过23年研发淬炼 [9] 产品表现 - 孚诺软膏包含三种抗生素成分,能快速杀灭细菌、加速伤口愈合并缓解疼痛,临床数据显示可使烧伤患者平均提前11天出院,节省医疗费用超10万元 [5][9] - 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连续九年稳居我国院内外用抗生素销售额榜首,2023年销售额达4.4亿元,相当于平均每2秒售出一支 [4][9] 研发与合作 - 公司搭建皮肤外用制剂、原料药、药用生物活性物质三大研发平台 [4] - 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等顶尖机构深度合作 [4] - 获得成长性科技型百强企业、四大省级研发机构认证及"浙江省专精特新企业"等称号 [7] 品牌建设 - 举办全国首届线上伤口愈合周"愈见幸运孚"活动,通过街头采访和医生科普形式提升大众认知 [7] - 品牌传播始终锚定"伤口愈合快"的核心定位,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品牌认知 [7] - 董事长强调产品要为大众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 [7]
肿瘤领域的BD&L:如何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艾意凯咨询· 2025-06-12 10: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肿瘤领域BD&L交易活跃,新兴生物制药公司成主力军,中国成创新重要来源,交易向后期研发管线转移,ADC与多特异性抗体兴起,生物制药企业需完善流程并精准战略聚焦 [4][7][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背景介绍 - 肿瘤是全球制药行业市场规模最大的治疗领域,在全球处方药销售额中占比从2018年的13%增至2023年的18%,过去五年年均增长率超10%,增长得益于创新药上市及可及性提升 [3] - 癌症患者未被满足需求大,商业化潜力大,众多生物制药公司参与竞争,前十大企业以外公司销售收入占比从约30%提升至约45%,中小型公司深耕小众领域 [3] 肿瘤领域BD&L特点 - 生物制药行业中肿瘤领域BD&L交易最活跃,约占全球交易量50%,新兴生物制药公司发起的肿瘤临床试验占比达60% [4][5] - 中国研发聚焦新型作用机制,成肿瘤创新药重要来源,过去3 - 5年授权许可交易增多,ADC和双特异性抗体临床试验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约70%和125%,对外授权交易总价值增长超十倍 [4][7] - 2020年以来大型跨国药企倾向收购或授权引入后期开发阶段产品,应对专利悬崖和《美国通货膨胀削减法案》影响 [4] - BD&L是获创新资产重要途径,ADC和多特异性药物在早期研发管线交易中占比从2019年的10%提升至35% [4] 交易趋势转向后期研发管线 - 2020年肿瘤领域BD&L交易数量达峰值,之后总量下降,但大规模交易有韧性,2023年并购平均交易金额创新高,排除辉瑞收购Seagen案后仍是2019 - 2022年平均水平的1.8倍,2021 - 2023年间增长超三倍 [11] - 交易向高价值、后期研发管线转移,弥补现有产品组合挑战,后期研发管线竞争激烈,近年来大型跨国药企主导交易占比上升至约35%,倾向收购已上市产品 [12] - 肿瘤领域交易溢价高于十年前,2019 - 2023年有四起收购公司交易溢价超200%,大型跨国药企并购频率是中小型企业两倍,中小型企业约45%交易是授权许可 [14] 抗体偶联药物(ADC)与多特异性抗体的兴起 - ADC和多特异性抗体在早期研发管线BD&L交易中占比从2019年的10%跃升至35%,BD&L比企业自主研发更可行 [16] - 细胞疗法相关交易曾在2021年占约25%,近期下降,反映业内对其研发、生产和商业化挑战认识加深 [16] 战略启示 - 中国成全球肿瘤创新新发源地,成功交易关键是建立完善筛选与评估流程,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评估资产并报价 [17] - 生物制药企业需建立严谨尽职调查流程,确保交易条款竞争力和可持续性,中小型企业需精准战略聚焦 [17]
创新药“DeepSeek时刻”已经到来?
财富FORTUNE· 2025-06-11 20:56
创新药板块市场表现 - 2025年以来创新药板块强势崛起 全市场280余只医疗主题基金超90%年内实现正收益 部分涨逾50% 港股创新药ETF同期涨幅突破50% [1] - A股和港股创新药公司营收连续七年保持高速增长 引发市场对"中国创新药迎来DeepSeek时刻"的热议 [1] 行业基本面数据 - 中国药企与全球MNC达成的license-out交易金额创新高 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PD-1/VEGF双抗交易 首付款12.5亿美元刷新国产创新药出海纪录 潜在总付款达48亿美元 [1] - 2025年一季度中国药企共完成33笔对外授权交易 交易总金额达366亿美元 同比增长约258% 2024年交易数量达94笔 总交易金额达519亿美元 同比增长26% [1] - 5月29日单日有11款创新药获批创历史新高 2025年ASCO会议中国有73项口头报告创历史新高 184项ADC管线相关研究中89项来自中国 占比48.4% [2] 政策支持 - 2024年国务院出台《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 强化基础研究与产业化衔接 [2] - 国家医保局将推出首版医保丙类目录 中办国办印发文件指出"制定出台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 [2] 研发进展与国际地位 - 2024年中国开展的临床试验数量超过7100项 首次超过美国(约5900项) [3] - 中国在研发人才 临床试验执行 原材料 生产制造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本竞争力 头部药企和CXO公司建立了高效 成熟 一体化的药物发现平台 [4][5] - 截至2024年初中国药企在研创新产品数量较2021年7月增加近一倍 60种药物从FF药物转变为FIC药物 [5] - 在ADC 双抗 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中国已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AI药物发现平台预计每年为制药业创造600-1100亿美元价值 [5] 海外市场与地缘政治 - 华福证券测算2020-2025年中国授权项目整体有望带来约82亿美元净利润 按10倍PE测算潜在市值增量达817亿美元 [6] - 美国国家新兴生物技术安全委员会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视作最具战略挑战性的对手 称中国在多个生物技术核心领域实现显著赶超 [7]
专利因缺少必要技术特征被无效案例少的成因分析
36氪· 2025-06-11 18:35
在实务中,我们发现无论在专利无效程序中还是在行政诉讼中,专利因"缺必特"条款被宣告无效的案例非常少,基于以上,本文拟对背后原因 进行分析。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独立权利要求应当从整体上反映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记载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该款俗 称"缺必特"条款(缺少必要技术特征下简称"缺必特"),"缺必特"条款是专利无效理由之一。 在专利无效程序及相应的行政诉讼程序中,必要技术特征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指说明书背景技术中声明的一个技术问题,而不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 题,也不是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列明的所有技术问题,这些在理论及司法实务已达成一致意见,不存在争议。 但在实务中,我们发现无论在专利无效程序中还是在行政诉讼中,专利因"缺必特"条款被宣告无效的案例非常少,基于以上,本文拟对背后原因进行分 析。 一、专利无效行政诉讼"缺必特"案件大数据分析 为有更准确、权威的结论,故不考虑专利无效决定中的数据,笔者仅以专利行政诉讼二审文书进行大数据分析。 在某案例库中,将引用法条限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修订)》第二十三条第二款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2010修 ...
我市17个项目荣获第25届中国专利奖
西安日报· 2025-06-11 11:10
中国专利奖获奖情况 - 西安市在第25届中国专利奖中共获得17个奖项,包括3项中国专利银奖、13项中国专利优秀奖和1项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获奖总数位居全省第一 [1] - 获奖项目涵盖光子、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航空、输变电装备等重点产业领域 [1] - 具体获奖专利包括"基于声光调制的双滤波能量反馈型高光谱成像装置"等3项银奖专利和"一种双Sn来源式Nb3Sn超导线材的制备方法"等13项优秀奖专利 [1] 西安市知识产权发展成果 - 西安市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94万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83.68件 [2] - 在2024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西安位列第18位,居中国上榜集群第7位 [2] - 西安市已入库专利6.7万件,通过西安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累计发布专利成果万余件、技术需求1200余项 [2] 知识产权强企培育 - 西安市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达到147家,省级217家 [2] - 首批5个"秦创原IP示范园区"授权专利的平均增长率超过9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