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再生能源
icon
搜索文档
装机规模连续15年世界第一 中国风电变“聪明”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1 08:27
行业规模与全球地位 - 风电装机规模已连续15年稳居世界第一 [1] - 全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5.8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15.7% [1] - 规模以上企业风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0.1% [1] 近期发展态势 - 行业正进入年均新增装机1亿千瓦以上的新时代 [1] - 截至目前,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超5784万千瓦 [1] 未来发展规划 - “十五五”期间年新增装机容量目标不低于1.2亿千瓦 [7] - 2030年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目标为13亿千瓦 [7] - 2060年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目标为50亿千瓦 [7] - 2035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目标为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突破36亿千瓦 [3] 资源开发潜力 - “三北”地区陆上风能资源经济技术开发量超过75亿千瓦 [5] - 中东南部陆上风能资源经济技术开发量超过25亿千瓦 [5] - 离岸300公里范围内海上风能资源经济技术开发量超过27亿千瓦,已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开发阶段 [5] 国际化进展 - 风电整机企业已实现对全球六大洲57个国家的机组出口 [5] - 7家整机商已在海外建厂或正在推进建厂计划 [5]
旺季来临 政策助力风电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攀升
中国证券报· 2025-10-21 07:25
风电发展目标 - 中国风电行业提出十五五期间年均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1.2亿千瓦,其中海上风电年新增不低于1500万千瓦 [2] - 行业设定累计装机目标为2030年达13亿千瓦,2035年不少于20亿千瓦,2060年达到50亿千瓦 [2] - 中国风能资源经济技术开发潜力巨大,三北地区陆上超过75亿千瓦,中东南部陆上超过25亿千瓦,近海超过27亿千瓦 [2] 行业驱动因素 - 海外市场成为重要增长增量,未来美元利率下降有望提升海外项目投资收益率并加速订单交付 [4] - 市场化改革政策推动风电凭借更优的发电曲线及度电成本抢占未来新能源装机份额 [1][4] - 全球超过75%的国家自主贡献设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国际社会将可再生能源视为能源安全与经济繁荣的基础 [3] 政策与产业环境 - 行业倡议健全管理体系并做好反内卷工作,营造健康市场环境,引导产业回归价值创造本质,杜绝低价恶性竞争 [5] - 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体系,加大对风电科研、示范项目及公共技术研发试验平台的投入 [5] - 建议完善绿色氢氨醇、绿电直连、零碳园区等配套政策,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将风电产业优势转化为价值优势 [5] 行业地位与影响 - 风电已成为最具市场竞争力的电源,以最经济的方式推进能源转型和实现气候目标 [6] - 风电产业链长、辐射范围广,能拉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并形成全球性先进装备产业集群 [6] - 截至今年7月底,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21.7亿千瓦稳居全球首位,其中风电装机5.7亿千瓦 [4]
旺季来临政策助力 风电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攀升
中国证券报· 2025-10-21 04:10
风电发展目标 - 中国风电行业在“十五五”期间设定年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1.2亿千瓦的目标,其中海上风电年新增不低于1500万千瓦 [2] - 行业设定累计装机容量目标:2030年达13亿千瓦,2035年不少于20亿千瓦,2060年达到50亿千瓦 [2] - 中国风能资源经济技术开发潜力巨大,“三北”地区陆上超过75亿千瓦,中东南部陆上超过25亿千瓦,海上超过27亿千瓦 [2] 行业驱动因素 - 行业受益于海内外市场双轮驱动,三季度项目开工旺季推动景气度加速攀升 [1][4] - 三一重能海外新增订单超2GW,在手订单价值超100亿元,预计2026年海外新增装机将显著提升 [4] - 136号文推动的市场化改革使风电凭借成本与发电曲线优势抢占装机份额 [1][4] 政策与创新支持 - 《宣言2.0》倡议围绕大基地风电、海上风电等关键领域健全管理体系,并引导产业回归价值创造,杜绝低价恶性竞争 [5] - 提出加快构建协同创新体系,联合攻关关键共性技术及前沿技术,并加大对科研示范项目的支持 [6] - 建议完善绿色氢氨醇、绿电直连等配套政策,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将风电产业优势转化为价值优势 [6] 市场地位与潜力 - 截至2025年7月底,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21.7亿千瓦,其中风电装机5.7亿千瓦,光伏装机超11亿千瓦 [4] - 可再生能源被国际社会视为应对气候变化及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超75%的国家自主贡献设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 [3] - 风电已成为最具市场竞争力的电源,产业链长、辐射广,可拉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并形成全球性产业集群 [6]
太火爆!涨幅已超黄金,突发公告:限购升级
搜狐财经· 2025-10-21 02:48
贵金属市场行情 - 近期贵金属价格持续上涨,现货白银价格迎来历史性突破,国际现货银价突破每盎司50美元关口 [1][3] - 今年以来白银价格涨幅已超越黄金 [2][3] - 贵金属成为市场不确定性加剧背景下表现突出的避险资产类别之一 [9] 白银市场供需与流动性 - 伦敦现货白银市场经历严重流动性紧张,成为推动银价飙升的关键原因 [3] - 伦敦白银库存自2021年年中以来下降约三分之一,可自由流通库存仅剩约2亿盎司,较2019年峰值时期的约8.5亿盎司锐减约75% [7] - 库存下降受矿产供应不足、工业需求增长以及贵金属流向美国以规避潜在关税风险等因素共同驱动 [5] - 流动性紧张导致空头被迫平仓,引发逼空行情,进一步推高白银买盘和价格 [7] 白银工业与投资需求 - 工业用途成为白银需求最大来源,花旗集团预测今年工业需求将达到4.3亿盎司 [9] - 太阳能行业需求约为2.99亿盎司,是可再生能源领域驱动白银需求增长的重要体现 [9] - 白银兼具价值储藏和工业用途,实物投资等也是需求组成部分 [9] 市场观点与基金动态 - 行业观点认为白银正处于"补涨行情"中,仍有很大上涨空间 [9] - 高盛指出流动性紧缩是近期银价飙升的重要推手,但预计这种紧张是暂时的,因价格上涨将刺激白银回流伦敦 [9] - 国内市场投资热度同步升温,国投瑞银白银期货基金作为全市场唯一的白银期货基金,在10月20日将A类和C类份额单日申购限额分别大幅调降至100元和1000元 [1] - 该基金规模为30.14亿元,此次限购是继10月15日首次限购后仅隔三个交易日的再度升级 [1]
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可再生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将成重要推动力
新浪财经· 2025-10-20 21:22
朱光耀:我认为要推动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特别要在可再生能源、人工智能等优势领域进一步发挥综 合优势。在我看来,可再生能源代表未来的能源方向,人工智能则代表未来的生产力方向。两者紧密结 合将极大提升全球生产力。过去十年,中国在企业的推动下,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可再生 能源发展的"领头羊"。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不仅有力支撑了自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全球应对气 候危机作出重要贡献。我坚信,凭借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国家的共同努力,即将举行的COP30(《联合 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将成为全球合作应对气候挑战的重要契机。正是由于中 国在创新方面的努力,以及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紧密结合,过去十年,太阳能发电的成本降低了 近90%,锂电池价格下降了80%。这对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是巨大的贡献。(每经) ...
展望“十五五”|专访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保持4.5%~5%,可再生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将成重要推动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0 21:16
宏观经济展望 - 坚信中国2024年将实现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为全年目标实现提供支撑 [2][3] - 中国经济总量从2020年突破100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34.9万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140万亿元 [3] - “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约为5.4%,未来几年保持4.5%至5%的经济增速可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奠定基础 [2][3] -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量化指标是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经济总量达到约200万亿元,比“十四五”开局翻一倍 [3] 可再生能源发展 -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领头羊”,风电总装机容量达5.21亿千瓦,占全球总量的45.8% [5][6] - 过去十年太阳能发电成本降低近90%,锂电池价格下降80%,对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贡献巨大 [5] - 中国在锂电池领域的领先地位为电动汽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2023年生产超过1300万辆电动汽车 [6] - 可再生能源代表未来能源方向,其发展有力支撑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并为全球应对气候危机作出贡献 [5] 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 - 人工智能代表未来生产力方向,中国在算力方面与美国存在差距,但拥有充足电力资源优势,2023年发电量达10万亿千瓦时 [9][11] - 中国发展AI的显著优势在于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制造业产值占全球总量的35% [12][13] - AI领域需在联合国框架下推动多边主义合作,建立全球治理机制以制定伦理标准和治理规则 [14] - 中国将AI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总体政策方向明确,包括开源开放和多边主义合作原则 [14] 贸易与知识产权 - 2023年中国货物贸易额为6.2万亿美元,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服务贸易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 [15] - 中国服务贸易存在较大逆差,需在该领域付出更大努力,已制定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标志对外开放达到新水平 [15][16] - 中国专利总量居全球第一,截至2025年7月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599万件,其中国内有效发明专利506.2万件,国外在华有效发明专利92.8万件 [16][18] - 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到52.4万家,5G基站总量全球占比超过60%,相关专利在全球产生巨大影响 [16][19]
“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答卷丨逐绿前行 我国构建起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体系
央视新闻· 2025-10-20 20:55
荒无人烟的沙漠、戈壁与荒滩,变身巨大的发电场;横跨千里,清洁能源毫秒之间东西"闪送"。"十四五"以来,中国逐绿而行,在广袤山河间铺展能源绿色 变革的壮阔图景,神州大地上能源生产与消费格局正在改写。 "十四五"规划中的特高压"能源动脉",也在冲破地理屏障、加速生长。五年间,19条特高压开工建设,织成了一张电力输送的超级网络。如今,从西到东跨 区域输送清洁能源电量增长了70%,来自西部的绿电支撑了东中部地区五分之一的用电需求。新型储能第一次出现在"五年规划"中。靠重力储能、靠压缩空 气,今年夏天,这些"巨型充电宝"大规模参与"迎峰度夏"战役,成为电网应对"尖峰时刻"的"定海神针"。 高原起风的瞬间,93米长的叶片加速转动,每转一圈发出的电足够三口之家用上2天。 这是沙海日出的一瞬间,2.7万面定日镜被同步唤醒,这里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替代56万吨燃煤。 今天的中国,一年发电超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1/3。全社会用电中,每3度就有1度来自风吹日晒水流的馈赠。这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绿色奇 迹。 长江干流上,六座大型水电站拦江而立,串联成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沙戈荒"新能源基地里,昔日寸草难生的土地,变身蓝色 ...
(经济观察)电车出行折射中国“十四五”绿色转型力度
中国新闻网· 2025-10-20 20:26
新能源汽车市场与消费趋势 - 国庆中秋假期中国高速公路新能源汽车充电量达1.23亿千瓦时,日均充电量同比增长超45%创历史新高 [1] - 全球超半数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绿色低碳出行理念深入人心 [1] - 充电基础设施加速向一二线城市周边、三四线城市及农村乡镇延伸,97%的县城和80%的乡镇已配建公共充电设施 [1] 充电基础设施发展 - 中国建成全球数量最多、服务车型最广、覆盖面积最大的充电设施网络,2025年8月底充电枪总数达1734.8万个,为五年前的10倍 [1] - 高速公路建成充电设施超4万个,为五年前的5倍 [1] - 深圳已建成超充站1057座、充电桩超48.7万个,超充站和充电枪数量全面超过加油站和加油枪 [2] 充电技术提升 - 公共充电场景大功率化水平提升,新增直流充电单枪平均功率从2021年底的73.90千瓦提升至2025年6月的98.51千瓦 [2] - 全国大功率充电设施已达3.7万台,实现“一杯咖啡,满电出发” [2] 能源结构绿色转型 - 中国构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 [3] - 风电光伏年新增装机先后突破1亿、2亿、3亿千瓦关口,实现台阶式跃升发展 [3] - 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提高超5个百分点,风光发电量占比由2020年的9.7%提升至2024年的18.6% [3] - 2024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新增部分全部通过风电和光伏获得 [3] 传统能源清洁化改造 - 95%的煤电机组已实现超低排放,2024年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较2020年提高3.1个百分点 [4] - 国家能源集团海南公司乐东电厂经改造实现生产全过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污染物近零排放及废水零排放 [4] 未来政策目标 - 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目标为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目标为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36亿千瓦 [4] - 新能源汽车目标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4]
第五批CCER方法学出炉;可再生能源消费出新规|碳中和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0 20:18
CCER方法学与自愿碳市场发展 - 生态环境部发布第五批6项CCER方法学征求意见稿,涵盖建筑节能、农业废弃物处理、可再生能源制氢等领域,使重启后方法学总数达19个 [2] - 方法学推进遵循“成熟一个、发布一个”原则,呈现多元化、与产业深度结合、覆盖温室气体更广泛、并向消费端过渡的特点 [2] - 自愿减排机制作为市场工具正向多元化、系统化演进,旨在成为助力“双碳”目标的有力工具 [2] 可再生能源消费政策与市场机制 - 国家发改委发布新规征求意见稿,引入可再生能源消费最低比重目标,并将考核从电力扩展至供热、制氢等非电领域 [3] - 新规通过绿证交易、绿电直连等市场化方式落实消纳责任,并拓展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多元利用形式,为相关产业创造明确市场需求 [3] - 未完成消纳责任的主体将面临约谈、通报等处理,以系统性机制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 [3] 中国能源转型与碳市场进展 - 中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规模占全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的86%,超过全球新增装机的一半,表明能源转型进入实质替换阶段 [4][5] -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量达7.32亿吨,清算金额突破1000.77亿元,碳排放配额成交均价2024年为96元/吨,较2021年开市价格翻倍 [8] - 全国碳市场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超过60%,成为全球覆盖规模最大的碳市场,近三个履约周期履约率均超99.6% [8] 地方与企业低碳实践 - 山西省发布零碳园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单个项目支持比例不超过投资额的15%,最高支持额度2000万元,采用直接投资或投资补助方式 [7] - 隆基绿能等企业发起可持续品牌倡议,强调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品牌核心,通过创新驱动和ESG管理夯实品牌实践 [10] - 外资企业如壳牌集团看好中国能源市场潜力,其带来的技术标准和全球经验有望加速中国能源行业市场化进程 [9] 国际气候治理动态 - 尽管美国再次退出《巴黎协定》,但中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保持减排承诺,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方向未变 [6] - 国际碳市场机制和绿色贸易规则将继续演进,企业需做好碳管理和国际接轨准备 [6]
全球光伏或迎来理性发展期
中国能源报· 2025-10-20 15:29
行业核心观点 - 全球光伏产业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向理性发展阶段 [1][3] - 国际能源署将2025年至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预测下调5%,未来5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总量约为3.68太瓦,占同期可再生能源新增规模的近80% [3] - 业内专家指出,这一变化并非产业退潮,而是光伏进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阶段的标志 [3] 市场潜力与结构性挑战 - 未来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比此前预测减少约248吉瓦,其中光伏减少173吉瓦,占比近七成 [5] - 美国未来5年光伏发电装机规模预计将减少超140吉瓦,主要受住宅光伏系统税收减免政策修改影响 [5] - 电网容量不足、审批程序复杂等问题在部分国家和地区仍较突出,影响新增装机落地速度 [5] -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将从2025年的600吉瓦高点逐步放缓,至2029年才有望重新回升至700吉瓦左右 [5] - 欧洲地区光伏发展相对稳健,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波兰等国通过可再生能源项目公开招标机制将有效带动欧盟光伏装机规模持续增长 [6] - 产业链成本下降、储能技术进步及居民用电价格上升,将推动欧洲光伏需求维持较高水平 [6] 全球需求增长韧性 - 到2030年底,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力来源,占全球发电量的43%,光伏发电将超越水电成为全球第一大可再生能源 [8] - 2025年至2027年期间,全球电力需求预计以年均3.9%的速度增长,可再生能源将满足全球电力需求增长的95%,其中太阳能光伏贡献将达到一半 [8] - 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约486吉瓦,组件需求约584吉瓦,同比增长26%,较前两年超过60%的年增幅明显放缓但仍保持健康增长 [9] - 到2030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预计在655吉瓦至763吉瓦之间,组件需求有望提升至758吉瓦至895吉瓦 [9] - 中东、北非、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正成为全球光伏增长的新支点,到2030年全球光伏发电装机预计将达到4.8太瓦,并在2035年增至7.6太瓦 [9] 未来发展趋势与系统融合 - 光伏装机增长与电网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部分国家出现“装机多、并网难”的现象 [12] - 必须同步推进电网升级、储能扩建及灵活调度机制完善,储能等关键技术将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6][12] - 产业竞争正回归技术创新、系统集成和运营效率的比拼,未来5年光伏组件市场将进入成熟期,增速虽不如以往迅猛但整体需求将维持稳定增长 [12] - 光伏将走出单一发电领域,与储能、电网、氢能等多种清洁能源技术深度融合、协同推进,构建更加安全、稳定、高效的能源体系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