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

搜索文档
大国院士丨追沙院士——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黄建平
新华社· 2025-06-17 16:52
风和沙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沙尘暴,是很多北方人共同的记忆。 有一位院士,为了研究沙尘暴及其背后的大气科学原理,带着团队一次次"追着沙尘跑",在恶劣的环境 中取得了大量学术成果。 0:00 "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到天涯。" "论文写在最艰苦的地方,成果一定是世界一流" 提起他的名字,很多人或许还有印象。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他和团队奋战3个月,做出了世界上首 个"全球疫情预测系统",每十天更新预测结果,"准"到登上微博热搜。 1978年,黄建平考入南京气象学院(现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投身大气科学研究。毕业后,黄建平先 后进入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与兰州大学工作和学习,成为兰州 大学首位气象学博士。 博士毕业后,黄建平到国外继续深造。2002年,他收到导师丑纪范院士的一封长信,信中写道:"如果 可以,希望你能以国家需要为己任,为国工作。"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科学家黄建平。 他总说,"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往哪个方向去做科研。" 本期《大国院士》对话黄院士,一起听听他扎根西北,把学问写在西北大漠里的故事。 1 2003年,怀揣着"为国做科研"的报国激情,黄建平回到兰州大学, ...
放弃发表公报,讨论温和议题,G7峰会选在加拿大百人小镇举行
环球时报· 2025-06-17 07:13
G7峰会背景 - 第51届G7峰会于加拿大举行 除成员国领导人外 还邀请韩国 澳大利亚 巴西 印度等9个国家和地区领导人参与 [1] - 会议核心议题包括贸易 战争 以及如何应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贸易政策 [1] - 因担忧与特朗普冲突 G7峰会放弃发表联合公报 各方在乌克兰危机 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存在分歧 [1] 会议地点与氛围 - 峰会选址加拿大卡纳纳斯基斯小镇 人口仅130人 偏远位置避免抗议者干扰 提供中立外交环境 [3] - 特朗普戴"让美国再次伟大"帽子参会 2018年G7峰会曾因特朗普与特鲁多矛盾导致美国撤回联合公报认可 [3] - 2024年美欧裂痕加深 特朗普发动更大规模贸易战并威胁加拿大 [3] 议程调整与冲突焦点 - 东道主加拿大设置防范山火 矿产供应链 就业等温和议题 但伊朗问题因突发冲突跃升议程首位 [4] - G7在伊朗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 加拿大试探各国推动对伊以联合呼吁 [4] - 原定议程被中东冲突打乱 会议转向危机管控 [4] 贸易谈判动态 - 会议安排缩短集体会议 增加特朗普偏好的一对一谈判 多国领导人寻求与美国达成关税协议 [5] - 日本首相拟与特朗普会谈 要求撤销汽车关税 但美方拒绝取消 仅可能下调 [5] - 除英国外 其他国家尚未与美达成贸易协议 各国希望避免更高关税但前景不明 [5] 参会国家诉求 - 韩国总统李在明计划通过峰会建立经贸问题谈判基础 [6] - 美联社评论称G7或因贸易战沦为双边对话平台 而非展现团结的舞台 [6] G7内部分歧 - 德国媒体称峰会成"G6+1"格局 美德支持以色列 英法加日倾向批评以色列 [7] - 加拿大《国家邮报》形容会议如拔河比赛 美欧对立 加拿大居中调停 [7] - 德国《图片报》指出全球局势紧张导致会议难以达成具体成果 [7]
南非提升沿海地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经济日报· 2025-06-17 06:04
南非气候变化沿海适应响应计划 - 南非推出首个综合性《气候变化沿海适应响应计划》,旨在应对沿海地区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和极端天气等威胁 [1] - 计划包括培训地方政府官员、建立海岸气候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提供专项资金等措施提升沿海气候应对能力 [1] - 南非作为《巴黎协定》和《仙台框架》签署国,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推动低碳经济转型 [1] 南非沿海地区现状与挑战 - 南非拥有3000公里海岸线,沿海人口密集且经济活跃,98%出口依赖海运,德班港年处理120万集装箱 [2] - 沿海基础设施面临海平面上升威胁,湿地红树林退化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影响旅游业和渔业经济结构 [2] - 应对成本高昂且财政技术能力有限,制约长期韧性解决方案实施 [2] 计划实施策略 - 优先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和可持续城市规划,要求决策者具备气候风险知识并建立数据监测系统 [3] - 国家将提供财政支持、政策指导(如《可持续沿海发展白皮书》),并促进多方合作机制 [3] - 计划以国家沿海管理为基础,聚焦气候干预措施保护自然遗产并促进包容性经济增长 [3] 中南合作潜力 - 中国与南非可在沿海气候应对和蓝色经济领域深化合作,非盟国家已提升对海洋治理和可持续性的重视 [4] - 非洲蓝色经济从资源开发转向兼顾海洋安全与包容性发展,中南合作有望实现互利共赢 [4]
西方石油公司:预计原油价格将回落至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爆发最新一轮冲突之前的水平。如果以伊冲突维持现状,预计油价将走低。油价(至少)需要达到55美元/桶,才能支持产量略微增长。相比埃克森美孚或雪佛龙,本公司能坚持更长时间。绝对相信正在发生气候变化。我们(化石燃料行业/美国)正在影响到气候。模块化核反应堆技术的安全系数正在(不断)提高。
快讯· 2025-06-17 01:45
原油价格预测 - 预计原油价格将回落至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爆发最新一轮冲突之前的水平 [1] - 如果以伊冲突维持现状,预计油价将走低 [1] - 油价至少需要达到55美元/桶才能支持产量略微增长 [1] 公司竞争力 - 相比埃克森美孚或雪佛龙,公司能坚持更长时间 [1] 气候变化观点 - 绝对相信正在发生气候变化 [1] - 化石燃料行业/美国正在影响到气候 [1] 核能技术发展 - 模块化核反应堆技术的安全系数正在不断提高 [1]
西方石油公司:如果以伊冲突维持现状 预计油价将走低
快讯· 2025-06-17 01:41
油价预测 - 预计原油价格将回落至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爆发最新一轮冲突之前的水平 [1] - 如果以伊冲突维持现状 预计油价将走低 [1] 气候变化观点 - 绝对相信正在发生气候变化 [1]
当“万年难遇”的气候事件,成为日常的一部分 | 红杉爱科学
红杉汇· 2025-06-15 17:01
气候危机现象与科学研究 - 北半球城市热浪、工业污染引发降雪、撒哈拉沙漠洪水等矛盾现象显示气候规律被人类活动改写[2] - 2020年后出生群体经历极端天气概率是父辈数倍 世界气象组织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为史上最热十年[2][3] 空气污染与降雪机制 - 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研究发现工业气溶胶使过冷云短波反射率降14% 长波辐射增4% 云量减8% 日降雪量达15毫米[5] - 污染颗粒作为凝结核促进过冷水凝结 67处污染源下风处云层空洞最大引发2200平方公里区域降雪[6][7][9] - 核电站附近观测到类似现象 可能因暖空气抬升携带气溶胶 云量减少进一步影响太阳辐射反射[9][12] 沙漠洪水与气候关联 - 2023年利比亚洪水由地中海飓风"丹尼尔"引发 24小时降水400毫米为当地9月均值267倍 致5898人死亡[14][15] - 研究显示气候变暖使飓风强度增30% 同时干旱加剧导致地表吸水能力下降 面蚀现象使洪水破坏力倍增[16] 代际气候暴露差异 - 2020年出生儿童经历极端气候事件次数为1960年出生者的2-7倍 升温3.5°C时92%将遭遇万年一遇热浪[18] - 热带国家儿童承受最重气候负担 布鲁塞尔儿童在2.5°C情景下预计经历18次热浪 柏林仅9次[19] 全球温控目标挑战 - 当前距1.5°C阈值仅差0.2°C 现有减排路径下2100年或升温2.7°C 需加速可再生能源转型与国际合作[21]
减污和降碳 找到“连接点” 清华SIGS团队最新发现登上《自然》
深圳商报· 2025-06-15 00:54
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关联研究 - 清华大学团队在《自然》期刊发表研究,揭示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通过甲烷损耗路径存在直接关联,提出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新视角 [1][3] - 研究发现空气污染物(如臭氧)通过影响OH自由基的生成与损耗,间接调控甲烷浓度变化,需在政策制定中统筹考虑协同效应 [3][5] 甲烷收支机制 - 甲烷浓度变化受排放源(湿地、能源、农业等)和损耗过程(90%由OH自由基介导)双重驱动,OH自由基是大气甲烷的关键"清除剂" [2] - 团队突破传统研究局限,首次系统量化全球空气污染物对甲烷损耗速度的影响,发现污染物减少可能意外导致甲烷浓度上升 [3][5] 研究历程与拓展 - 研究灵感源于2023年《科学》期刊发表的野火碳排放成果,但后续发现2021年野火对甲烷影响微弱,转而探索更广泛的大气活性成分作用 [4][5] - 团队转向全球尺度研究,建立20年跨度的OH自由基综合评估模型,开发新工具监测OH浓度对甲烷汇的影响 [5] 政策启示 - 研究为气候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强调需同步评估空气质量改善措施对甲烷收支的潜在连锁反应 [3][5] - 成果提出"减污降碳"融合治理路径,避免单一环境政策可能引发的反效果 [1][3]
美媒爆料:美国与其他成员国分歧巨大,G7峰会或“不发联合公报”
快讯· 2025-06-13 06:23
G7峰会动态 - 第51届七国集团(G7)峰会将于15日至17日在加拿大艾伯塔省举行 [1] - 加拿大总理卡尼将首次以东道主身份主持多边外交活动 [1] - 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参加其第二任期内的首场G7峰会 [1] - G7领导人预计不会就联合公报达成共识 [1] - 美国与其他成员国在乌克兰冲突和气候变化问题上存在重大分歧 [1]
欧佩克秘书长阿尔盖斯:欧佩克高度重视气候变化,但必须专注于减少排放,而非挑选能源来源。
快讯· 2025-06-11 00:47
欧佩克秘书长阿尔盖斯:欧佩克高度重视气候变化,但必须专注于减少排放,而非挑选能源来源。 ...
(国际观察)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直面艰巨挑战
中国新闻网· 2025-06-10 16:23
会议概况 - 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于6月9日在法国尼斯开幕 为期5天 聚焦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14"的落实[1][3] - 大会计划通过题为"我们的海洋、我们的未来:团结一致采取紧急行动"的8页宣言草案 措辞温和[3] 核心目标与进展 - 推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协定》生效 需60国批准 目前50国提交批准 15国承诺批准[3] - 法国总统马克龙强调海洋保护议题需基于科学实证 并对特朗普政府削减美国海洋科研资金表示遗憾[3][4] 海洋保护挑战 - 气候行动不足加剧海洋健康恶化 生境破坏和生物多样性丧失[3] -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因政府裁员受冲击 高级别官员缺席大会引发对多边主义承诺的疑虑[4][5] 资金筹措议题 - "可持续发展目标14"是获得资金支持最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改变现状[5] - 蓝色经济与金融论坛探讨通过金融机构募资 私人基金 蓝色债券和贷款等渠道筹集资金[7] - 海洋行动专题小组讨论会将聚焦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14"的资金筹集问题[7] 经济背景与行动 - 经合组织报告指出美国关税政策拖累全球经济增长 包括美国自身 增加海洋保护资金调拨难度[7] - 大会最终宣言"尼斯海洋行动计划"预计回应资金筹措 海洋捕捞 深海开发等关键问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