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拆上市
搜索文档
603611分拆子公司上市!谁是最大赢家?
国际金融报· 2025-05-26 18:29
公司分拆与股权交易 - 中鼎智能是A股上市公司诺力股份的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由国泰君安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1] - 诺力股份花费6.42亿元收购中鼎智能全部股份,包括2016年以5.4亿元收购90%股权和2019年以1.02亿元收购剩余10%股权 [4][7] - 张元超以740万元收购中鼎智能10%股权,两年后以1.02亿元出售给诺力股份,获利超过9400万元 [6][7] - 张科通过多次增资和股权转让,最终以5928万元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在诺力股份收购中获利超过3.55亿元 [3][5] 公司业绩与市场地位 - 中鼎智能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6.43亿元、16.95亿元和17.9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057.7万元、7818.2万元和8862.6万元 [8] - 2024年按收入计,中鼎智能在中国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行业排名第四,在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领域排名第一 [12] - 中鼎智能2021年新增销售订单额突破30亿元,较2016年的7200万元实现大幅增长 [8] - 公司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收入占比超过94%,其中新能源领域客户收入占比约75%-77% [16][17] 公司治理与战略发展 - 中鼎智能由丁毅、丁晟父子共同控制,丁晟担任董事长兼执行董事,负责公司整体战略规划 [14][15] - 公司计划将IPO募资部分用于高级机器人及设备系统研发,包括四向穿梭车、料箱多层穿梭车等创新产品 [17] - 分拆后诺力股份将聚焦智能智造装备业务,中鼎智能专注智慧物流系统市场 [12] - 2024年10月中鼎智能实施股权激励,公司整体估值达8.55亿元,较诺力股份收购时的6.42亿元有所提升 [12] 行业与产品 - 中鼎智能提供智能场内物流和仓储自动化解决方案,集成物流管理软件与堆垛机、穿梭车、机器人等设备 [16] - 解决方案可优化生产设施及仓库内的货物流转、减少人工干预、提高营运效率和作业精准度 [16] - 产品包括智能场内物流软件系统、自动仓储及存取系统、自动输送及分拣系统、机器人系统等子系统 [17]
广州医药挂牌新三板,曾折戟港股IPO
新京报· 2025-05-20 16:20
广州医药新三板挂牌 - 广州医药将于2025年5月20日起在新三板挂牌并公开转让 [1] - 广州医药是华南地区最大医药流通企业 员工1700多人 业务涵盖医药批发零售及医疗器械等 [2] - 白云山直接持有广州医药90.92%股权 广州市人民政府为实际控制人 [2] 广州医药业绩与上市历程 - 2023年营收525.91亿元 2024年营收546.05亿元 [2] - 2023年净利润6.49亿元 2024年净利润5.78亿元 [2] - 曾计划H股上市 因资本市场环境变化于2023年12月终止 未来可能寻求北交所上市机会 [2] 白云山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749.93亿元(同比下降0.69%) 归母净利润28.35亿元(同比下降30.09%) 创七年新低 [4] - 第四季度亏损3.23亿元 [4] - 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3.86亿元(一心堂) 合计减值准备影响利润总额4.71亿元 [5] 业务影响因素 - 业绩下滑主因包括有效需求不足 行业政策变化 市场竞争加剧 [4] - 大南药和大健康板块收入与毛利率双降 [5] - 未回应关于产品结构优化和成本管控的具体计划 [5] 挂牌影响 - 新三板挂牌不影响白云山合并报表及独立上市地位 [3] - 未明确母公司业绩下滑对广州医药后续融资的影响 [5]
分拆上市投资指南:利多星教你把握机遇避开陷阱
搜狐财经· 2025-05-15 15:01
分拆上市的定义与形式 - 分拆上市指母公司将其部分业务或资产剥离成立子公司并在证券市场公开上市[2] - 境内分拆上市案例:2023年某科技集团将半导体业务分拆至科创板上市[2] - 境外分拆上市案例:某互联网巨头将金融科技业务分拆至港交所上市[2] - 特殊类型包括母公司退市转型控股公司及反向分拆(子公司规模超母公司)[4] 分拆上市的核心目的 - 价值重估:科技子公司在传统行业母公司体内可能被低估,独立上市后估值提升[4] - 融资能力:生物医药子公司通过IPO募集资金用于新药研发[9] - 业务聚焦:传统制造业母公司分拆新能源业务后双方专注各自领域[9] - 风险隔离:互联网金融板块亏损不影响母公司房地产板块[9] - 股东回报:母公司股东可获得子公司股份实现投资多元化[9] 分拆上市的关键条件(A股) - 母公司需上市满3年且最近3年连续盈利,分拆后持股不低于50%[5] - 子公司需业务独立且与母公司无同业竞争,资产/财务/人员独立[6] - 财务指标限制:子公司净利润占母公司比重≤50%,资产占比≤30%[7] - 母公司需满足最近3年累计现金分红≥年均净利润30%的要求[10] 分拆上市的行业影响 - 对母公司:释放子公司价值、降低负债率(如引入战略投资者)[10] - 对子公司:提升品牌知名度,通过股权激励吸引人才[10] - 对投资者:业务透明化便于评估细分领域潜力[10] - 协同效应减弱风险:分拆后技术/市场资源协作可能减少[10] - 控制权稀释风险:子公司上市后母公司持股比例下降[12] 分拆上市与其他资本操作区别 - 分拆上市(Spin-off Listing):母子均为上市公司,股东按比例获股[12] - 纯分拆(Spin-off):子公司不上市,股份直接分配给股东[12] - 分拆剥离(Split-off):股东用母公司股份交换子公司股份实现独立[12]
新家办前线 | 美的“练小号”冲刺第十个IPO!何氏家族资本版图再扩容
搜狐财经· 2025-05-15 09:30
公司战略与资本运作 - 美的集团旗下智慧物流板块安得智联宣布改道港交所上市 若成功将成为何享健家族控制的第10家上市公司[1][5] - 公司通过分拆上市策略释放业务估值潜力 安得智联IPO被视为ToB战略的核心棋子[7][10] - 分拆上市有利于理顺业务管理架构 拓宽融资渠道并提升企业竞争力[8] 业务板块与经营数据 - 美的集团2024年营收突破4000亿元 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收入首破千亿占总营收25.5%[4][10] - 安得智联2024年营收达186.63亿元 净利润3.8亿元 净利率仅2%[7][10] - 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板块2024年增速达20.6% 楼宇科技与机器人业务显现协同效应[10] 物流业务具体布局 - 安得智联在全国超130个城市拥有800万平米仓储 可调配运力超30万辆 覆盖99%乡镇[7] - 公司提供制造业供应链解决方案和消费供应链解决方案 开通超20万条运输线路[7] - 外部业务占比已超50% 2025年目标实现300亿规模且外部业务占比八成[11] 资本市场考量 - 港股上市可规避A股严格审核 获得更高估值溢价并利用美的港股平台联动优势[11] - 关联交易占比约30% 公司通过拓展外部客户稀释依赖风险[11] - 曾因关联交易问题两次撤回美智光电创业板上市申请[10] 家族资本网络 - 何享健家族目前控制9家上市公司 横跨家电、新能源、医疗、环保、文化、地产领域[4] - 何剑锋控股盈峰环境等4家上市公司 与美的主业形成互补布局[15] - 家族通过美的控股持有集团30.78%股权 同时以股权激励绑定核心高管[17] 行业背景与发展趋势 - 家电行业2020-2023年复合增长率仅1.85% 行业增速放缓已成定局[10] - 分拆上市契合国家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战略规划[9] - 智慧物流面临京东物流、顺丰等巨头竞争 持续造血能力仍需观察[10]
康哲药业拟分拆德镁医药赴港上市,释放皮肤健康业务估值潜力
财富在线· 2025-05-14 12:43
分拆上市计划 - 康哲药业拟将旗下德镁医药分拆至港交所主板独立上市,并以实物分派方式向股东分派所持全部德镁股份 [1] - 分拆采用"实物分派+介绍上市"方式,不涉及新股发行融资,股东权益不会被稀释 [3] - 分拆后康哲药业与德镁医药业务定位将更加清晰聚焦,有望吸引细分领域投资者并推动价值重估 [3] 德镁医药业务概况 - 德镁医药主要运营中国内地皮肤健康业务,产品覆盖银屑病、白癜风、特应性皮炎等主要皮肤病 [2] - 中国皮肤病治疗与护理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1694亿元人民币,市场潜力巨大 [2] - 公司以皮肤处方药为基石,结合治疗与护理领域,打造差异化产品矩阵 [2] - 2024年皮肤处方药收入居行业首位,皮肤学级护肤品业务近三年收入增长显著 [2] 德镁医药竞争优势 - 拥有差异化产品组合如JAK1/2芦可替尼乳膏、IL-23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等,适应症覆盖广泛 [2] - 自建商业化团队覆盖超1万家医院及10万家零售药店,销售网络规模优势显著 [2] - 专业的营销推广团队及商业化能力、丰富的学术资源为其估值增长提供加持 [2] 分拆上市影响 - 德镁医药上市后可直接从资本市场融资,为业务扩张提供资金支持 [3] - 上市后需定期披露经营及财务状况,提高透明度便于投资者决策 [3] - 分拆为股东创造结构性收益,同时为两家企业开辟专业化发展路径 [3]
诺力股份分拆中鼎智能冲刺港股IPO 布局两大业务海外销售收入占61.8%
长江商报· 2025-05-14 07:12
公司分拆上市进展 - 诺力股份控股子公司中鼎智能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分拆上市迈出实质性一步 [2] - 分拆目的为深化智慧物流系统业务布局、拓宽融资渠道、提升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5] - 中鼎智能2024年实现净利润8862.6万元,占诺力股份总净利润的19.2% [2][8] - 分拆前诺力股份持有中鼎智能99.6%股份,2024年10月通过股权激励稀释至99.6% [2][3] 中鼎智能业务与估值 - 中鼎智能成立于2009年,主营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集成物流管理软件与自动化设备 [8] - 2024年在中国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行业排名第四,新能源锂电领域排名第一 [8] - 2024年10月股权激励时整体估值达8.55亿元,激励价格6.38元/每1元注册资本 [3] - 2025年3月完成股份制改造并更名,5月拟新增1800万份股票期权激励,占总股本15% [4][5][6] 诺力股份财务与业务结构 - 2024年公司营收69.79亿元(+0.23%),净利润4.62亿元(+0.91%),扣非净利润3.96亿元(-6.16%) [7] - 2025年Q1营收16.34亿元(-6.69%),净利润1.23亿元(+6.3%),扣非净利润1.06亿元(+18.21%) [7] - 两大业务板块:智能智造装备(2024年营收37.15亿元,+4.77%,毛利率25.37%)和智慧物流系统(营收32.25亿元,-4.38%,毛利率19.29%) [7] - 海外市场收入占比61.79%,欧美为主要市场 [2][7] 中鼎智能客户与行业数据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6.43亿元、16.95亿元、17.98亿元,净利润7057.7万元、7818.2万元、8862.6万元 [8] - 新能源行业客户收入占比75%(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71.4%,第一大客户为锂离子电池制造商(收入占比26.3%) [8]
新股前瞻|控股股东分拆子公司赴港,中鼎智能携18亿营收“上桌”求变?
智通财经网· 2025-05-13 11:00
公司分拆上市计划 - 诺力股份控股子公司中鼎智能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分拆后诺力股份仍保持控制权 [1] - 中鼎智能2024年在中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领域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一 国内智能场内物流行业排名第四 [1] 主营业务与收入结构 - 2022-2024年总营收分别为16 43亿元 16 95亿元 17 98亿元 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收入占比连续三年超94% [2][3] - 新能源行业客户贡献核心业务收入75%以上 2024年汽配行业客户收入占比从3 3%跃升至9 8% [3][5] - 2024年核心业务收入同比增7 8% 增速显著高于2023年 主要受益于新能源 汽配及化工行业客户收入增长 [4][5] 盈利能力分析 - 2022-2024年毛利率持续下滑 分别为14 1% 14% 13 1% 2024年收入增速6 1%但毛利率降幅扩大 [6] - 核心业务毛利率从2022年13 4%降至2024年12 2% 汽配行业解决方案毛利率2024年为-5 3% [6][7] - 新能源行业解决方案毛利率2024年回升至16 2% 但其他行业毛利率普遍下降 医疗保健行业毛利率5 9% [7] 客户结构与市场风险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连续三年超71% 其中新能源行业客户占比超75% 锂离子电池制造商为主 [8] - 2022-2024年投标中标率波动大 分别为41% 24% 27% 市场竞争加剧影响利润水平 [9] 国际化战略布局 - 海外市场利润率更高 2023年巴基斯坦纺织项目合同利润率显著高于国内 [10] - 已在匈牙利 新加坡 马来西亚设立附属公司 计划建立海外团队拓展国际市场 [10]
美的系再添一员?安得智联冲刺港交所,何享健家族IPO版图将扩容
搜狐财经· 2025-05-10 11:53
美的集团IPO矩阵扩张 - 美的集团加速推进IPO矩阵扩张计划 将旗下智慧物流板块安得智联调整上市路径 目标直指港交所主板 此前曾计划在深交所主板推动IPO [1] - 美的集团自1968年从小型塑料生产组起步 已发展成为涵盖智能家居 楼宇科技 工业技术 机器人与自动化以及创新型业务的全球化科技集团 [1] - 创始人何享健家族以2550亿元人民币财富蝉联佛山首富 全球排名第41位 中国富豪榜前列 [1] - 2024年美的实现港交所二次上市 何剑锋拿下顾家家居 何享健家族控制的"美的系"上市公司已达9家 [1] 安得智联业务概况 - 安得智联是美的ToB业务核心板块 此次冲刺港交所标志着美的ToB业务资本化新阶段 [2] - 安得智联成立于2000年 依托美的制造业基因 提供制造业供应链解决方案 消费供应链解决方案 已建立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 拥有超800万平米仓储面积和超30万辆可调配运力 [2] - 美的智联持有安得智联73.32%股份 美的集团通过持有美的智联100%股份间接控制安得智联 何享健为实际控制人 [3] 安得智联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安得智联营收分别为141.89亿元 162.24亿元和186.63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5亿元 2.88亿元和3.8亿元 [4] - 营收规模和盈利能力已达A股上市标准 但选择港交所因其上市门槛较低 审核流程更灵活 上市周期更短 [4] 美的集团战略布局 - 分拆安得智联有利于理顺业务管理架构 释放智慧物流板块估值潜力 拓宽融资渠道 完善激励机制 提升竞争力 [4] - 美的ToB业务被视为第二增长曲线 2024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4000亿元 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收入首次超千亿 占总营收比重从2020年18.5%跃升至25.5% [4] - 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板块以20.6%增速领跑 楼宇科技 机器人等业务逐步显现协同效应 [4] 资本市场规划 - 美的计划未来三年内分拆美智光电 安得智联 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相关业务上市 [5] - 安得智联与海尔系日日顺相似 但美的选择分拆独立上市 海尔选择将日日顺并表至海尔智家 [5] - 美的与海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将在AI应用 全球先进制造 智慧物流等多领域开展合作 安得智联总裁梁鹏飞现身签约现场 [5]
无视业绩阻力,万洲国际(00288)三年市值翻倍
智通财经网· 2025-05-10 10:47
业绩表现 - 2025年Q1收入65.54亿美元同比增长6%但股东净利润3.8亿美元同比下滑18.3% [1] - 2022-2024年收入呈下滑趋势2024年肉制品及猪肉收入分别为136.55亿美元和103.43亿美元较2022年分别下滑6.2%和12.3% [3] - 2025年Q1猪肉业务收入增长14.2%带动总收入恢复增长但肉制品利润下滑 [3] - 2025年Q1经营利润提升19%主要得益于猪肉业务扭亏为盈 [3] - 2025年Q1利润率5.8%处于较低水平 [1] 市值表现 - 2022-2024年市值上升48.7%2025年初至今再升23%累计提升418.3亿港元较最低点翻倍 [1] - 市值逆势上涨主要得益于估值低位 [1] - 目前市帐率1倍市盈率7倍仍处于低估值水平 [7] 区域市场表现 - 中国市场收入占比超过30%2024年肉制品在中国下滑较大 [3] - 北美市场2025年Q1猪肉价格表现抢眼但肉制品表现不佳 [5] - 欧洲市场2024年肉制品收入增长24.7%近三年保持双位数增速2025年Q1销量上升9.9% [3] 产能与利用率 - 2024年肉制品总产能305万公吨中国占比68.2%但利用率不足79% [4] - 猪肉总产能6079万头中国和北美占比分别为41.5%和50.5%中国产能利用率不足50% [4] - 北美猪肉市场表现尚佳对肉制品下滑有一定抵消 [4] 财务与分红 - 2024年底现金等价物20.55亿美元短期银行债10.54亿美元有息负债率16.7% [6] - 2025年Q1资产负债率48.6%较去年底优化2.3个百分点 [6] - 2011年至今累计分红比例超过41%2025年3月及5月将派发特别股息和末期股息合计股息率超过8% [6] 机构观点 - 中金维持跑赢行业评级目标价8.56港元/股 [7] - 美银证券重申买入评级目标价8.2港元 [7] - 瑞银轻微上调今明两年每股盈利预测目标价从7.4港元上调至7.6港元 [7] 其他重要信息 - 2025年1月分拆北美业务史密斯菲尔德在纳斯达克独立上市 [7] - 中美贸易摩擦对公司核心市场中国和美国造成显著影响 [6] - 生猪期货价格大幅下行给Q2猪肉业务带来价格压力 [5]
美的还在分拆上市,佛山首富何享健第十个IPO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5-07 16:21
美的集团家族资本布局 - 何享健家族即将迎来第十家上市公司安得智联 形成庞大商业帝国 [1] - 家族已控制9家上市公司包括美的置业 盈峰环境 百纳千成 顾家家居 会通股份 合康新能 万东医疗 科陆电子 [5] - 安得智联与何剑锋实控企业存在关联交易 2024年与顾家家居交易额超5600万元 与百纳千成交易额481万元 [5] 美的集团治理结构 - 何剑锋退出美的集团董事会 释放职业经理人接班信号 [3] - 家族成员虽不在美的集团任职 但通过关联企业保持资本联动 [3][5] 家电行业增长瓶颈 - 2020-2023年家电行业年复合增长率仅1.85% [8] - 美的集团市值从2021年7000亿峰值跌至5600亿 家电业务估值承压 [8] 美的业务转型战略 - 推行"四大四小"新业务布局 包括机器人 楼宇科技 新能源车零部件 储能 医疗 物流等 [8] - 分拆上市成为核心策略 美智光电曾两次IPO失败 安得智联转战港股 [9][11] - 安得智联计划2025年外部业务占比达80% 总规模300亿元 [12] 港股上市优势 - 港股审核宽松 流程灵活 周期短 但流动性较差 [12] - 美的选择港股规避A股关联交易审核风险 [12] 何享健商业成就 - 2024年以2550亿元身家位列胡润榜第41位 佛山首富 [6] - 从1968年塑料作坊起步 打造全球最大白色家电制造商 [6][8]